天天看小說

第三十二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八)

衆人看去,請戰的乃是安崇。

安崇現下的軍職雖然不高,但他的武勇卻是得到莘邇軍中認可的,且此人非是單純的鬥將,兼有頭腦。莘邇心道:“我兩試秦陣,先以騎兵佯攻、繼以弓弩遠射,俱徒勞無功,接下來,正該再以近戰試之。安崇驍武,人且機靈,能隨機應變,他既主動請纓,願意衝陣,我不妨讓他一試。”便說道,“百人太少,我給你甲士二百,甲騎二十,若能衝動秦陣,記卿上功。”

上功,僅次奇功,已是通常時候,將校們所能得到的最高戰功了。

安崇聞言,精神大振,說道:“請明公在此稍候,崇去去就回!”回顧了眼北邊的秦陣,頗有信心地說道,“至多半個時辰,崇必爲明公衝動虜陣!”

這話落入莘邇的耳中,不知怎的,想到了關雲長溫酒斬華雄的故事,單論身量,安崇倒是與關羽近似,唯其粟特胡人,碧眼白膚,虯髯滿面,卻與關羽截然不類。收掩住這突然而來的聯想,莘邇壯安崇之語,撫髭笑道:“那我就在此靜觀司馬陷陣!”

拿了莘邇調兵的軍令,安崇選了敢戰士二百,甲騎二十,沒有多做耽擱,便領之出陣。

莘邇舉目望之。

……

秦陣中軍。

呂明、季和等第一時間注意到了出陣的安崇等步騎。

季和眺望觀之,與呂明說道:“將軍,此必莘幼著兩攻我陣無功,故欲以死士動我陣也。將軍宜請下令,嚴命將士,當其衝陣到時,迎之者不許後撤,不迎之者不許擅動,違令則斬。”

“迎之者不許後撤”,很好理解。迎戰的兵士如果後撤,那麼就會把陣型搞亂,等同便是“陣腳”動了,故是不許後撤。“不迎之者不許擅動”,意思是沒有接敵的將士,也即非是安崇等衝擊方位的將士,不準他們擅離各自的作戰位置,——這是以防有那好戰的將士,看到敵人來打,沒準兒會忍不住,脫離本位,過去交戰,若是出現這種情況,是也會把本陣搞亂的。

呂明馬上把季和的建議化作軍令,傳達下去,並與上道軍令相同,也在此令中加了一句:“便是應敵之陣面力有不支,別處之將士亦不許無令往援,自有本將遣兵救助。”

安崇等的行速很快,命令剛傳下去不久,呂明、季和看到,他們已經近至到了本陣前。

雖然莘邇此前的兩次試探,看似對秦軍的東西陣很是“公平”,皆一個不落,但呂明已然隱約感覺出來,莘邇的主攻方向定是他的東陣無疑,而下瞧那支從隴陣殺出的隴兵小部隊,分毫不顧西邊的姚桃陣,只管往他的東陣吶喊奔來,更是確鑿了呂明的判斷。

儘管已明確了莘邇的主攻方向,可就在安崇等將要殺到之際,呂明還是下意識地向西瞅了下西邊的敵我兩陣。

西邊的秦陣、隴陣,敵我兩陣總共五六千的將士安安靜靜,兩陣間的隔離地帶上空無一人。

……

秦軍西陣。

於此前戰中射殺了田居帳下悍將彭利唸的伏子安,佩服地恭維姚桃,說道:“明公料事如神,莘幼著兩試無果,果然無可奈何,只得選勇士出迫呂將軍陣,與呂將軍陣近戰,以試圖再一次動其陣腳了。”朝對面的隴兵西陣望去,說道,“也不知麴鳴宗會不會亦遣兵衝迫我陣?”

經由旗幟上的字號,姚桃、伏子安、竺法通等都已知道在他們對面列陣的是麴球部了。

得了伏子安的奉承,姚桃小小自得,篤定地說道:“今日隴兵與我軍野戰,莘部乃是主力。麴鳴宗所率之降羌無非給莘幼著壯壯聲勢罷了,料他一定不會輕易出兵的。”

伏子安想了一想,說道:“明公所言甚是!麴鳴宗陣的降羌戰力不佳,他如果敢派之出攻我陣,必然會被咱們打個落花流水,如此一來,就會牽累莘陣,導致莘陣兵士的軍心低落。以此度之,他即使有心出兵,也確然是不敢出兵。”語氣裡對姚桃的欽佩越發盈滿。

姚桃年歲不大,比趙興大不了多少,才二十出頭,人雖多智,然到底在青年人特有的“氣盛”,或言之“好表現”這點上不能免俗,他摸著頷下黑軟的鬍鬚,一邊舒坦地享受著年長部將的欽服,一邊注目東邊即將與隴兵交戰的呂陣,偶爾顧盼眼對面的麴陣,看看有無什麼異樣。

麴球部的陣型無有異樣。

……

麴部陣中。

麴球望著從東陣中殺出,襲向呂陣的安崇等步騎,面容嚴肅,吩咐候於身側的邴播、屈男虎、屈男見日等將,說道:“汝等做好突戰的準備。”

邴播問道:“徵虜將軍尚無叫我陣進戰的命令傳下,郎君,爲何現在便做準備?”

麴球指向安崇等,說道:“徵虜已經兩試秦陣了,皆無功也,尤其呂陣,在這兩次試攻中都穩若泰山,不見絲毫之亂——其陣之兵,誠然虜秦之銳!這次如再不能把呂陣的陣腳衝動,那底下無有別策,就只有硬攻一途了。雖是主攻的方向在呂陣,但姚桃部的戰力不俗,咱們得把他們牢牢地牽制住,以使他們不得支援呂陣。是以,我叫你們現在便做準備。”

邴播等悉爲鬥將,臨敵衝殺,一個個的都是好手,但在對整個戰局走向的預見和把握上,卻是遠不如麴球,聽了麴球的分析,諸人皆恍然醒悟,大聲應諾,各回本部預備作戰。

諸將散去,麴球獨立旗下。

他輕輕地摩挲劍柄,繼續望了片刻安崇等,旋即看向東陣中那高高揚起的莘邇將旗,紅色的大旗迎風招展,陽光下甚是顯眼。

麴球心中想道:“隴西之得失,不僅干係到幼著與我日後規復中原的大計,收回此郡,關中、中原可圖,且干係到我定西的存亡,此郡如不能復得,我定西自此唯侷促受困於隴。虜魏內亂,蒲茂、孟朗已趁隙往攻,蒲茂堪稱胡人中的英主,孟朗被秦人比爲今之管子,他倆親自帶兵,就算是不能連敗慕容氏、賀渾邪,盡取魏地,少說也能開疆拓土,候其戰暫定,蒲茂、孟朗騰出手來,以關中、中原之民力,仗其胡、唐十萬之戰卒,轉而擊我,我定西亡國必矣!

“今日此戰,只有勝,無有敗!”

……

安崇與那二十甲士策馬於前,二百步卒甲士相從於後,逼近至呂陣的東側。

入到了箭矢射程的範圍,呂陣箭如雨下。

然而仗著甲鎧厚實,安崇等卻是對那箭矢不作刻意地避讓,只是加快了前進的速度。

就如一陣旋風,又像一團烈火,這二百餘步騎,衝到了離呂陣不到百步的距離。

安崇鞭馬,迎著秦陣的盾牌與倚盾突出的槊鋒,與那二十甲騎當先衝鋒。

此二十甲騎,人皆壯士,馬皆好馬,人、馬所著俱爲鐵甲,遠看已是雄壯,近處更加震懾,就像是一座座的鐵浮屠,奔行之間,地面爲之震動,甲鎧明亮,反射陽光,曜人眼目。卻那秦陣前排的兵士仿似未見一般,隨其接近,依舊穩絲不動,盾牌依舊成牆,槊鋒依舊如林。

甲騎,不管在南北諸國中的哪個國家都是寶貴的資產,當然不能浪費在無用的戰鬥中,故是,安崇等的這次衝鋒,實與蘭寶掌的那次衝鋒一樣,也是佯攻而已。見秦陣不動,在快要撞上槊鋒的時候,那二十甲騎聽從安崇的命令,轉向而退。

但安崇沒有退回。

要想打造出一支精銳的部隊,能得軍心、善於用兵的主將固是必不可少,像安崇、邴播這樣武勇出衆、膽量過人的鬥將,也是多多益善。

鬥將的作用,就是用在此時。

人都是肉長的,特別是目下的這種戰況,以區區二百餘步騎,去衝對面數千人組成的堅陣,就算是再敢戰的兵士,可能也會忐忑不安,這個時候,就必須帶隊的將校衝戰在前,不但衝戰在前,而且還得把當面的敵陣打開一個縫隙,以振奮、鼓舞參戰兵士的勇氣和鬥志。

安崇對此,是非常瞭然的。

因此,那二十甲騎退回,他卻不退。

只見安崇把騎槊掛於馬側,取鐵槌在手,催促戰馬,不減奔速,——他所騎之馬出自定西的太馬營,久經訓練,不像普通的戰馬,看到盾牌、長槊等障礙物,會不聽從主人的命令,自行駐足不前,或改道繞走,——人、馬合一,安崇伏身馬上,覷準前頭秦陣的槊尖,揮動鐵槌,把那正當其前的兩桿敵槊頓時打歪,隨之,披掛鐵鎧的戰馬撞上了擋路的敵陣盾牌。

馬重千餘斤,加上馬鎧、人、人甲的重量,兩千來斤,藉助奔跑的慣性,衝擊力是相當大的。

被安崇坐騎撞到的秦陣盾牌,其後的盾牌手頂不住這股衝力,立時被撞得向後摔出老遠,連帶著,碰倒了列於其後的步槊手、弓弩手。刀斧手站得位置較遠,沒有被碰到。那盾牌手倒在地上,胸腔凹陷,口吐鮮血,已是不得活了。按照平時的訓練,刀斧手撿起他的盾牌,與爬起來的步槊手、弓弩手等一起,趕緊朝前頂去;同時,那被撞翻盾牌手左右的盾牌手,也向缺口靠攏,快速地調整陣型;附近的步槊手、弓弩手,齊齊向安崇及其坐騎刺槊、射箭。

撞上盾牌以後,安崇坐騎的馬速已減,跑動不開,瞬時間,其人、其馬,中箭矢十數,虧得甲厚,這些箭矢都沒能透入;而刺來的步槊,因其槊鋒狹銳而長,穿透力強,則有一桿長槊刺進了安崇的左肋,不過刺入的不深。安崇回顧身後,奮聲喝令:“進!”

二百甲士聞令而進,俱皆把奔跑的速度提到最快,喊殺著衝將過來。

……

安崇等鏖戰的位置向東,約裡許,便是呂陣的中軍。

呂明身爲主將,此時此刻,需要以鎮定自若示人,他蔑視地說道:“真是不知死活!”顧看左右,指令一將,令道,“取其首級來!”被令之將不是別人,正是其弟弟呂武。

呂武應諾。

呂明喚他近前,面授機宜,說道:“那突我陣之隴將,雖尚不知是誰,但既被莘幼著遣出,想必是定西的猛將。你去之後,不要與他纏鬥,我給你強弩手百名,配以穿甲箭,足可透其鎧甲。你只需射他便可。”

呂武是呂明的弟弟,他當然不會讓自己的弟弟去冒險,已有萬全之計。

呂武便引弩手百人,甲士百人,急往安崇等所攻處。

……

適時,佔地頗廣的整個戰場上,敵我雙方的四個主將,及沒有接戰的敵我兵士,視線全都集中在了安崇等與秦陣兵士交戰的那塊尺寸之地上。

隴兵東陣,莘邇聚精會神,觀望戰局。

見安崇勇不可當,撞翻了阻在其前的那面秦軍盾牌後,抓住時機,即刻率那二百甲士,殺入到了秦陣。箭矢、長槊、鐵槌、刀斧,敵我混戰一團。喊殺的聲音,傳遍了戰場。雖不能瞧到細處,莘邇也能料想得到,當此之時,那塊小戰場上定然是血肉紛飛,慘烈不已。

秦陣從一個小縫隙,就如湖面上的漣漪,在安崇的一馬當先下,漸漸擴大,小縫隙向兩邊延伸,眼看只要再過一會兒,待到安崇等殺出足夠的騰挪空間,兜馳於不遠處的二十甲騎,就可加入戰場,到的那時,便能使這縫隙、漣漪,變成一個漩渦,撼動秦軍東陣的陣腳了。

就在這時,忽然見那正在激斗的己軍甲士,如退潮的海水也似,竟是由進攻轉爲了撤退。

第三十八章 王令移宋丞 麴球封侯貌第六十一章 月色萬里同 羣雄各異謀(上)第一章 元光塊壘積 麴爽奏設州第三十章 勃野叱亢泥 割臂爲誓約第六十三章 萬里月色同 羣雄各異謀(下)第二十九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五)第三十三章 茍雄送兒衣 李亮要事辦第三十八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六)第四章 大事不惜身 曹斐意豪然第二十一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三)第二十九章 且失徵虜信 鮮少真矛盾第三十二章 莘邇堪爲敵 宋閎蓄勢撲第五十六章 公非安西望 徵虜轉身走第二十一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三)第二十三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五)第二十七章 傅黃春風意 大力急事報第五十六章 麴碩迎將軍 完成先王願第七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上)第三十九章 圍獵神射術 樗蒲擲萬金第二十二章 留與勃野妹 宋羨狗東西第六十三章 麴侯飲符水 阿恭誠可愛第二十六章 動於九天上 一戰擒胡酋第二十一章 俠風非我願 人言不爲下第四十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八)第二十一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三)第十四章 言慰悲慘將 心憂酒泉胡第十一章 蛇矮心念壯 小小樂不央第二十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中)第十五章 打通士庶塹 挽袖振夫綱第二十二章 圖圖劫二路 風度有一吏第二十二章 獻鹿止謠傳 溫言寬太后第二十一章 黃榮駁氾議 勃野使拓跋(下)第四章 唐艾炫陶竹 羊髦與莘同第六十章 氾寬坐收利 莘邇一言怒第五十章 唐艾識孟計 茍雄斬姚國(中)第二十四章 患難苦雙鴛 勒胡迎都督第四十七章 王后兩並立 鮮卑義從成第五十章 氾丹請駐外 鞏高擊西計第十八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下)第二十一章 黃榮駁氾議 勃野使拓跋(下)第十四章 修史爲今鑑 考功利數得第五十一章 胡兵攻勢急 莘邇穩如山第二十六章 麴侯以畫謝 非議大事者第二章 聲東而擊西 那就讓他來第十二章 圓融方外人 龜請懲賈珍第五十九章 良禽擇木棲 亮因駭而安第九章 被動化主動 兩個老實人第三十一章 度牒束僧侶 鐵券約鮮卑第十三章 失魂阿利羅 安心王太后第三十五章 未午城已克 武都傳捷報(上)第十六章 何用爾結草 計須金刀用第三十章 心憂義從胡 黃榮第二計第六章 勃勃志向遠 鐵騎漠中來(下)第十五章 鬥毆督座前 寶掌哼哼然第二十八章 禿連五金餅 黃榮第一計第三十七章 張金父子免 長齡伉儷情第五十二章 慚愧享其成 曬書郝郎君第十七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中)第四十一章 兵貴以雜利 人馬先相親第二十八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二)第九章 一讓茍將軍 求援拓跋部第二十五章 韜略冠國中 兇狡凌胡部第十章 氾公真大謀 沉渣俱泛起第二十二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上)第四十四章 結拜一兄弟 魏家兩虎臣第十一章 寶刀贈豪傑 督郵酬解憂第十五章 輕騎趁夜東 貧道方外人(下)第二十一章 俠風非我願 人言不爲下第十九章 臣前與令旨 爲子削荊棘第十章 天命豈在暴 唬人好神術第十九章 元光秘事發 平羅成關鍵第二十二章 留與勃野妹 宋羨狗東西第十二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六)第四十三章 敦煌名邦也 六人守朝堂第四章 勃勃志向遠 鐵騎漠中來(上)第四十八章 和尚顯神通 府君禪理深第四十九章 烏孫大援兵 寶刀名誅夷第四十九章 唐艾識孟計 茍雄斬姚國(上)第二十三章 變革收穫大 起意除宋方第二十章 千騎捲雲馳 戰罷效吳起第十一章 寶刀贈豪傑 督郵酬解憂第六十八章 軍法一頭羊 西投乞活去第七章 從容定軍心 十日守如年第三十八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中)第六十三章 萬里月色同 羣雄各異謀(下)第四十一章 兵貴以雜利 人馬先相親第十章 阿瓜眼界小 馳馬將軍府第十章 氾公真大謀 沉渣俱泛起第五十二章 無雙麴鳴宗 止啼溫石蘭第三十八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上)第八章 翻雲真成雨 可敢入都城第二十七章 兵分東西路 按劍候氾君第六十九章 江山星星火 殿外風雪急第六十一章 月色萬里同 羣雄各異謀(上)第十一章 麴爽怨聲對 過往如刺扎第五十三章 檄召成都見 單騎赴營中(上)第八章 舒望連戰勝 麴球突圍出第三十章 勃野叱亢泥 割臂爲誓約第六十六章 朝封建康侯 徐州號單於第十二章 羊髦建援麴 宋方策擊朔
第三十八章 王令移宋丞 麴球封侯貌第六十一章 月色萬里同 羣雄各異謀(上)第一章 元光塊壘積 麴爽奏設州第三十章 勃野叱亢泥 割臂爲誓約第六十三章 萬里月色同 羣雄各異謀(下)第二十九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五)第三十三章 茍雄送兒衣 李亮要事辦第三十八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六)第四章 大事不惜身 曹斐意豪然第二十一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三)第二十九章 且失徵虜信 鮮少真矛盾第三十二章 莘邇堪爲敵 宋閎蓄勢撲第五十六章 公非安西望 徵虜轉身走第二十一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三)第二十三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五)第二十七章 傅黃春風意 大力急事報第五十六章 麴碩迎將軍 完成先王願第七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上)第三十九章 圍獵神射術 樗蒲擲萬金第二十二章 留與勃野妹 宋羨狗東西第六十三章 麴侯飲符水 阿恭誠可愛第二十六章 動於九天上 一戰擒胡酋第二十一章 俠風非我願 人言不爲下第四十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八)第二十一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三)第十四章 言慰悲慘將 心憂酒泉胡第十一章 蛇矮心念壯 小小樂不央第二十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中)第十五章 打通士庶塹 挽袖振夫綱第二十二章 圖圖劫二路 風度有一吏第二十二章 獻鹿止謠傳 溫言寬太后第二十一章 黃榮駁氾議 勃野使拓跋(下)第四章 唐艾炫陶竹 羊髦與莘同第六十章 氾寬坐收利 莘邇一言怒第五十章 唐艾識孟計 茍雄斬姚國(中)第二十四章 患難苦雙鴛 勒胡迎都督第四十七章 王后兩並立 鮮卑義從成第五十章 氾丹請駐外 鞏高擊西計第十八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下)第二十一章 黃榮駁氾議 勃野使拓跋(下)第十四章 修史爲今鑑 考功利數得第五十一章 胡兵攻勢急 莘邇穩如山第二十六章 麴侯以畫謝 非議大事者第二章 聲東而擊西 那就讓他來第十二章 圓融方外人 龜請懲賈珍第五十九章 良禽擇木棲 亮因駭而安第九章 被動化主動 兩個老實人第三十一章 度牒束僧侶 鐵券約鮮卑第十三章 失魂阿利羅 安心王太后第三十五章 未午城已克 武都傳捷報(上)第十六章 何用爾結草 計須金刀用第三十章 心憂義從胡 黃榮第二計第六章 勃勃志向遠 鐵騎漠中來(下)第十五章 鬥毆督座前 寶掌哼哼然第二十八章 禿連五金餅 黃榮第一計第三十七章 張金父子免 長齡伉儷情第五十二章 慚愧享其成 曬書郝郎君第十七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中)第四十一章 兵貴以雜利 人馬先相親第二十八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二)第九章 一讓茍將軍 求援拓跋部第二十五章 韜略冠國中 兇狡凌胡部第十章 氾公真大謀 沉渣俱泛起第二十二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上)第四十四章 結拜一兄弟 魏家兩虎臣第十一章 寶刀贈豪傑 督郵酬解憂第十五章 輕騎趁夜東 貧道方外人(下)第二十一章 俠風非我願 人言不爲下第十九章 臣前與令旨 爲子削荊棘第十章 天命豈在暴 唬人好神術第十九章 元光秘事發 平羅成關鍵第二十二章 留與勃野妹 宋羨狗東西第十二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六)第四十三章 敦煌名邦也 六人守朝堂第四章 勃勃志向遠 鐵騎漠中來(上)第四十八章 和尚顯神通 府君禪理深第四十九章 烏孫大援兵 寶刀名誅夷第四十九章 唐艾識孟計 茍雄斬姚國(上)第二十三章 變革收穫大 起意除宋方第二十章 千騎捲雲馳 戰罷效吳起第十一章 寶刀贈豪傑 督郵酬解憂第六十八章 軍法一頭羊 西投乞活去第七章 從容定軍心 十日守如年第三十八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中)第六十三章 萬里月色同 羣雄各異謀(下)第四十一章 兵貴以雜利 人馬先相親第十章 阿瓜眼界小 馳馬將軍府第十章 氾公真大謀 沉渣俱泛起第五十二章 無雙麴鳴宗 止啼溫石蘭第三十八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上)第八章 翻雲真成雨 可敢入都城第二十七章 兵分東西路 按劍候氾君第六十九章 江山星星火 殿外風雪急第六十一章 月色萬里同 羣雄各異謀(上)第十一章 麴爽怨聲對 過往如刺扎第五十三章 檄召成都見 單騎赴營中(上)第八章 舒望連戰勝 麴球突圍出第三十章 勃野叱亢泥 割臂爲誓約第六十六章 朝封建康侯 徐州號單於第十二章 羊髦建援麴 宋方策擊朔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沅| 上杭县| 中阳县| 东乌珠穆沁旗| 汝阳县| 即墨市| 凤城市| 灵寿县| 晋宁县| 赣州市| 望都县| 富顺县| 绍兴县| 巴楚县| 临高县| 察雅县| 嘉兴市| 宣威市| 庆阳市| 铜鼓县| 湟中县| 砀山县| 札达县| 曲靖市| 古浪县| 高平市| 赣州市| 顺昌县| 项城市| 丰顺县| 柳河县| 婺源县| 上虞市| 阳泉市| 阜城县| 成安县| 民勤县| 廉江市| 溧阳市| 新绛县| 沙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