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十八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六)

莘邇駐馬於山水之間,觀望四下週近。

遙觀東邊,一山拔地而起,乃是龍門山,但見那山懸崖環合,雞冠隘、龍尾坡等險,雖遠可見,望之即令人心驚。龍門山的東北邊,是烽燧山,主峰數疊,上接浮雲。

向身後的西邊看之,山峽陰森,溝壑縱橫,是才翻越經過的普明山。

普明山的西邊,是嶓冢山,東邊是金堆山。

烽燧、嶓冢、金堆之外,又各有山。

區區數百里的範圍內,叫得出名號的山巒就有十餘座,山谷紛糾,險厄相錯,每一座山巒都是巍峨起伏,大者綿延數百里,小者亦長達十餘里,或東西走向,或南北縱橫,山與山間河水密佈,林木茂盛,道路寬者,不及隴地官道的三分之一;窄處,人行幾不得過。

自谷陰發兵,到武都郡,約千里的路程,莘邇總共用了不到半個月,而由武都郡的郡治下辯縣西向,入漢中郡,短短不到三百里的道路,莘邇足足用了十天。

“蜀道之難,今我知矣!這還是從武都入漢中,若是從關中入,間有秦嶺爲隔,又該會是何等的險阻啊?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聞名不如見面,莘邇沒有來過蜀地,只聽說這裡山道難走,沒有料到,卻竟是這樣難走!

他由衷感慨。

驚歎於蜀道之難、蜀地之險。

慨嘆良久,觸景生情,不由回思穿越到這個時代以來的種種經歷,般般過往,豬野澤時的逃亡生涯,建康郡時的委曲求全,令狐奉死時的憂懼不安,於下的如履薄冰,以往的經歷,慢慢地,彷彿與眼前這連高夾深、險固冠絕的山水形勝融合在了一起。

莘邇揚起馬鞭,喟然說道:“蜀道難矣!而丈夫欲展宏圖,垂名青史,復難於蜀道!”

……

已經入了漢中郡界。

按照事前的軍事部署,高延曹、令狐曲與莘邇,該在此地分兵了。

莘邇等了片刻,高延曹、令狐曲分別趕來。

把地圖掛在路邊的一棵大樹上,莘邇喚他兩人湊近,三人立在圖前。

在地圖中,莘邇找到了現下的位置。

從全軍目前所在的地點,沿泉街水向東,約三四十里,是沔陽縣。山南水北爲陽,沔陽縣處在沔水的北邊,故得此名。

由沔陽向東北,亦三四十里,是褒中縣。褒斜道的南口褒穀道,就在褒中境內,本朝又把此縣叫作苞中縣。

褒中與沔陽的東邊,離褒中大概三十多裡,距沔陽差不多六十多裡,即是被成武帝稱爲“天獄”的南鄭縣。此縣,是漢中郡的郡治。

漢中郡有五個縣,另兩個縣是南鄭東邊約百里的成固,和成固東南百餘里外的西鄉。

根據情報,漢中的守兵,五成集中在南鄭縣,將近三千人;褒中和沔陽各有近千人。成固和西鄉因爲不與武都接壤,北有秦嶺爲障,相對地較爲安全,故此這兩個縣中的駐兵不多。

莘邇採納了唐艾、羊髦等人的建議,把主攻的目標選在了南鄭;但爲了防止褒中、沔陽來救,故此需要各遣一支部隊牽制此二縣之兵馬。

牽制的任務,便交給了令狐曲和高延曹。

莘邇先對令狐曲說道:“褒中的守將昝(zan)樂,是昝定的從弟,此人無謀,只是因身爲賨人貴種,故得坐守褒中重鎮,不足爲慮。將軍到褒中後,築營圍之即可。”

蜀中成秦的王室李氏,其家祖籍巴西郡的宕渠,後附成武帝,遷至略陽郡。本朝中期,六夷入侵,氐人齊氏叛亂,關西一帶兵禍連接,略陽、天水等六郡的百姓流亡、遷徙,入漢中者有數萬家,李氏在其中。李氏勾連略陽、天水等六郡的豪強,挾民起兵,遂據蜀中。

——換言之,李氏政權的基礎,原本是徙入蜀地的略陽、天水等六郡之豪強勢力。

巴郡的宕渠等地,是戎人聚居的所在,李氏之先,即是宕渠氐中的世豪,但巴蜀地域,不止有戎人,還有大量的賨人居住。賨人,即是大名鼎鼎的“板楯蠻”,驍勇善戰。

李氏爲了穩固政權,只靠六郡豪強顯然是不足夠的,少不了要拉攏板楯蠻,尤其在因爲幾次內亂,李家的子弟、略陽等六郡的功勳舊臣相繼都被殺得血流成河,無法再成爲李氏依仗之後,板楯蠻對於李氏維持統治的意義和作用就越發地重要了。

板楯蠻有七個大姓,也就是大部落,昝是其一。昝定,就是現下蜀主李當最爲重用的一員大將。這個昝樂,一是因其族名,一是因昝定的關係,而得以出鎮褒中。

令狐曲應諾。

他遲疑了下,說道:“下官能力有限,萬一被昝樂突出,竟援南鄭,恐怕會誤了明公的大事。下官的弟弟令狐京,智略比下官強。下官敢請明公,以京爲下官的謀佐。”

莘邇親熱地拍了拍令狐曲的胳臂,笑道:“老兄太過自謙!先王擢老兄爲上軍將軍,老兄若無才能,豈得獲此鎮戍京都的重任?你的能力,我是知道的。不用鮮少,也定能看住昝樂。南鄭天獄,實不易取,鮮少大才,我正需他爲出謀劃策,不可缺之!我相信你!”

令狐曲心道:“阿奴前夜到我營中,與我密議,說褒中縣城雖堅,昝樂寡謀,我帳下的李亮、馬輝,虎賁也,建議我把他從莘徵虜的麾下要過來,我們兄弟齊心,用他的謀略,驅李亮、馬輝爲前驅,沒準不但能夠阻止昝樂援救南鄭,還能把褒中攻下。褒中如果能被攻下,我兄弟皆可建立大功。卻是不意,徵虜不肯把阿奴給我!”

莘邇不同意,他儘管失望,也沒辦法,只能不再提說此事。

莘邇再對高延曹說道:“螭虎,沔陽守將鄧文,素無名聲。卿至沔陽,亦困而圍之,使其不得出城可也。候我攻下南鄭,沔陽料傳檄可定。”

高延曹眨了眨眼,嫌棄莘邇對鄧文“素無名聲”的評價,說道:“無名小輩,螭虎不屑與戰。明公,螭虎請與令狐將軍換一換,願爲明公破褒中!”

令狐曲聽了他這話,虧得涵養夠深,纔沒有變色,到底心中不忿,想道:“你不屑與戰,就換我去?把我當什麼?也是無名小輩麼?罷了,我與我弟抱負遠大,不與你個田舍兒計較!”

莘邇哈哈笑道:“螭虎,用你去打鄧文,確是牛刀小用,然你部太馬,難於馳戰漢中,權且受些委屈,便去嚇一嚇鄧文那無名小輩吧!”撫慰高延曹,說道,“你勿要著急,待攻破漢中,南下成都,想來一路之上,要打的硬仗不會少,總歸是會有你耀武揚威之時的!”

高延曹猶是不樂,勉強應諾。

分派完畢,於是分兵。

令狐曲率部東赴褒中;莘邇引主力,進襲南鄭;高延曹自領兵,西去沔陽。

跟著高延曹一起的,除了他本部的太馬營兵士,另有五百人的健兒營步卒。

這支健兒營的長官,不是別人,正是且渠元光。

卻是,不同的地形,需要以不同的兵種應對。

隴州民風剽悍,唐、胡雜居,俱擅騎射,論以平原作戰,足可與蒲秦、慕容魏國平分秋色,但蜀中多山、多水,地勢險礙,不少的地方,人且難行,遑論重裝的騎兵與步兵了,因此,用兵蜀地,必須得有長於山地作戰的兵種輔助才行。

故是,在出兵之前,莘邇臨時從各郡,招募了三千餘擅長攀援山地的新卒,不入“士籍”,算是“募兵”,充作“健兒”的編制,號爲“定蜀”。

在募兵的時候,且渠元光自告奮勇,對莘邇說,他們盧水胡的部民,夏則牧馬盧水河畔的夏季草場,冬則入山谷內的冬季草場過冬,雖是牧民,不乏善於穿山越嶺、如履平地的健士,因得了莘邇的許可,回到建康郡的大牧場,從已被編爲齊民、在那裡爲定西畜養羊、馬的族人中,選了一些出來。莘邇就把他選出的這數百人,編作了一部,由他統帶。

自戰敗投降莘邇以來,且渠元光雖是也有過數次從軍征戰,但一直沒有自己的部曲。

如今,總算是重新擁有了部下。

人數儘管不多,五百人,而對元光來講,已是一個大的進步了。

……

太馬營的騎兵,都是具裝甲騎,而且不是皮甲,悉爲鐵鎧。

這支部隊,是定西的頭等精銳。

每個騎士皆是精挑細選出來,一人有上等的良馬三匹,每人還有三到四個的輕裝從騎,平時爲他們照料戰馬、保養甲械,戰時從鬥左右,幫他們觀察左右和身後的敵情,——甲騎的兜鍪不是隻有頭盔,還有面罩等配件,披掛整齊以後,整張臉上,只在眼、鼻端等處有開口,防護是極其嚴密的,但也造成了視野不夠開闊,這就需要某些時有從騎在邊上給他們做提示。

高延曹領本部太馬四百騎、元光和他的部曲五百步卒,及千餘的輕裝從騎,大搖大擺地長驅直進,兩日後,馳至沔陽縣外。

高延曹帶著元光等幾個將校,上到高地,眺望沔陽縣城的形勢。

瞧見縣東一山,兩峰對峙。

高延曹問道:“那是何山?”

且渠元光早把地圖熟記,比照方位,答道:“定軍山。”

縣西數裡又有一山,山石如馬,望之逼真,山邊建了座小城,城頭旗幟飄揚,顯是有兵駐守。

高延曹乜視說道:“那應就是白馬城,那山是白馬山吧?”

且渠元光答道:“是。”

縣西南另有一城,此城築在山上,城側是片谷地,地處高要,林木不能遮蔽,亦有旗幟可見。

高延曹瞄了幾眼,問道:“山上那城,想就是漢城,那山是東山吧?”

且渠元光答道:“是。”他搞不清楚高延曹問來問去的意思何在,但放眼所見,山巒、城池星羅棋佈,山勢高聳,谷地深窪,城池互應,河水奔流,著實是個險之又險的兵家要地,忍不住說道,“沔陽城池已堅,兼有白馬、西樂兩城外爲犄角,將軍,這真是個難攻之地啊!”

西樂,是漢城的別名。前代秦朝末年,蜀中的割據勢力,在沔陽附近修了兩座較大的城壘,以爲軍事要塞,一個是漢城,一個是樂城,漢城因在樂城之西,因而又被叫做西樂城。

高延曹左顧右盼,看看白馬山、白馬城,又看看東山、漢城,繼而看看沔陽城,神色漸漸沉靜下來,好像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且渠元光窺其面色,心道:“這個老高,自恃勇猛,從谷陰出發至今,他在道上可是吹個牛皮不停。怎麼樣?見到了這等險固的城池,心生畏懼,不敢再說大話了吧?不過這傢伙的確有點武力,我可藉機示好。”

他酷似猿猴的臉上,露出點溫暖的笑容,寬解似地說道,“好在明公只教將軍與我看住沔陽的蜀兵,讓他們不得馳援南鄭就行,倒是無須犯險攻城。將軍也不必爲此憂心。”

高延曹訝然說道:“誰說我憂心了?”

且渠元光問道:“那將軍是在想什麼?”

“山水重疊,三城對立。此等景象,委實好看。老子詩性發了,在琢磨著,寫詩一首。”

第五十二章 火燒連天地 三軍盡拜服第四十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上)第十八章 冉興國亂頻 令狐稱尊號第十九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上)第十六章 施法消恐怯 臨機定對策第七章 秦營見呂季 安崇獻虛實第四十六章 安西一路進 徵虜兩路攻第二十九章 揖謝與用法 養士霸王術第四十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下)第五十八章 勃野丹心報 千里何人哉第十六章 施法消恐怯 臨機定對策第十四章 照瓢描葫蘆 覓得一策來第四十七章 夏夷本一脈 相爭在人心第四十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下)第十三章 失魂阿利羅 安心王太后第二十章 宴荔聰明誤 孟朗破朔方(中)第五章 勃勃志向遠 鐵騎漠中來(中)第四十二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第三十五章 指點天下勢 歸入治郡策第三十一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上)第四十八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三)第二十四章 後宅刀兵動 客舍訪客多第二十四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下)第四十六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上)第五十二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三)第七章 秦營見呂季 安崇獻虛實第六十三章 麴侯飲符水 阿恭誠可愛第二十二章 伴君如伴虎 攻敵攻不備第四十九章 蜀攻彭模急 十里陌上停第四十二章 唐艾述西域 莘邇箭雙鵰第二十一章 黃榮駁氾議 勃野使拓跋(下)第五十四章 三議安西域 朝中爭沙州第四十八章 來蘇繞劍閣 朝食成都下第六十三章 麴侯飲符水 阿恭誠可愛第四十九章 烏孫大援兵 寶刀名誅夷第十三章 失魂阿利羅 安心王太后第三十五章 勃野感君恩 元光生畏懼第四章 贈君葡萄酒 臨臺閱軍訓第三十三章 飛黃騰踏去 美人嫁醜夫第四十四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五)第三十二章 莘邇堪爲敵 宋閎蓄勢撲第二十四章 張金老謀算 元光不怕虎第十九章 入宮知天威 少年漸成人第十八章 冉興國亂頻 令狐稱尊號第四十七章 夏夷本一脈 相爭在人心第十五章 鬥毆督座前 寶掌哼哼然第二十三章 即鹿而無虞 欲擒且故縱第十九章 臣前與令旨 爲子削荊棘第四十章 秦與唐並立 孟朗繪藍圖第二十一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三)第四十五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六)第二十八章 張公心非石 阿蜍女郎耶第一章 元光塊壘積 麴爽奏設州第九章 孟朗決蒲疑 魏主攻柔然第二十七章 甲騎向無前 三軍喚吾虎第五十一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中)第十八章 拓跋十姓貴 茍雄半渡擊第二章 宋方自取權 曹斐用詐撫第二十五章 僧人抗天子 擇官選道智第二十四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六)第十章 阿瓜胸懷暖 輔國果善謀第二十七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三)第三十一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七)第十七章 悔餘猶戀棧 懊惱席上言第五章 逐客顯督威 收胡系霸業第五十八章 勃野丹心報 千里何人哉第二十五章 怒命斬平羅 得令點兵出第十三章 翁主挽弓射 太后一怒威(下)第五章 人頭作酒器 太馬無敵名第八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中)第一章 侃侃析時局 竊竊覬神器第二十七章 甲騎向無前 三軍喚吾虎第二十九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五)第四十六章 軍報請援兵 張宋增猜疑第五十九章 將軍號輔國 力近與麴齊第三十一章 基業苦不易 逢疑召唐艾第三十六章 練兵軍爲先 依士治豪強第七章 春宮圖展罷 寒夜秋風涼第一章 晉見四時宮 道過都督府第九章 塞外江南地 寒冬賣炭翁第六十五章 萬勝呼如雷 寬猛宜相濟第十二章 圓融方外人 龜請懲賈珍第七章 勃野如秀木 令狐真龍身第十六章 施法消恐怯 臨機定對策第四十三章 敦煌名邦也 六人守朝堂第二十章 瑰麗朱陽殿 太后如神人第二十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中)第三十五章 指點天下勢 歸入治郡策第十四章 言慰悲慘將 心憂酒泉胡第三十九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中)第三十二章 莘邇堪爲敵 宋閎蓄勢撲第四十六章 輪戍練兵法 令狐喜事爽第二十六章 鹿爲阿瓜得 朝會初交鋒第四十六章 一戰克鄯善 以直報其怨第三十五章 未午城已克 武都傳捷報(上)第十章 氾公真大謀 沉渣俱泛起第五章 勃勃志向遠 鐵騎漠中來(中)第二十八章 貴非貧人想 京好鼠跡印第十五章 打通士庶塹 挽袖振夫綱
第五十二章 火燒連天地 三軍盡拜服第四十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上)第十八章 冉興國亂頻 令狐稱尊號第十九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上)第十六章 施法消恐怯 臨機定對策第七章 秦營見呂季 安崇獻虛實第四十六章 安西一路進 徵虜兩路攻第二十九章 揖謝與用法 養士霸王術第四十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下)第五十八章 勃野丹心報 千里何人哉第十六章 施法消恐怯 臨機定對策第十四章 照瓢描葫蘆 覓得一策來第四十七章 夏夷本一脈 相爭在人心第四十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下)第十三章 失魂阿利羅 安心王太后第二十章 宴荔聰明誤 孟朗破朔方(中)第五章 勃勃志向遠 鐵騎漠中來(中)第四十二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第三十五章 指點天下勢 歸入治郡策第三十一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上)第四十八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三)第二十四章 後宅刀兵動 客舍訪客多第二十四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下)第四十六章 子喬獻遺策 魏主東北遁(上)第五十二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三)第七章 秦營見呂季 安崇獻虛實第六十三章 麴侯飲符水 阿恭誠可愛第二十二章 伴君如伴虎 攻敵攻不備第四十九章 蜀攻彭模急 十里陌上停第四十二章 唐艾述西域 莘邇箭雙鵰第二十一章 黃榮駁氾議 勃野使拓跋(下)第五十四章 三議安西域 朝中爭沙州第四十八章 來蘇繞劍閣 朝食成都下第六十三章 麴侯飲符水 阿恭誠可愛第四十九章 烏孫大援兵 寶刀名誅夷第十三章 失魂阿利羅 安心王太后第三十五章 勃野感君恩 元光生畏懼第四章 贈君葡萄酒 臨臺閱軍訓第三十三章 飛黃騰踏去 美人嫁醜夫第四十四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五)第三十二章 莘邇堪爲敵 宋閎蓄勢撲第二十四章 張金老謀算 元光不怕虎第十九章 入宮知天威 少年漸成人第十八章 冉興國亂頻 令狐稱尊號第四十七章 夏夷本一脈 相爭在人心第十五章 鬥毆督座前 寶掌哼哼然第二十三章 即鹿而無虞 欲擒且故縱第十九章 臣前與令旨 爲子削荊棘第四十章 秦與唐並立 孟朗繪藍圖第二十一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三)第四十五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六)第二十八章 張公心非石 阿蜍女郎耶第一章 元光塊壘積 麴爽奏設州第九章 孟朗決蒲疑 魏主攻柔然第二十七章 甲騎向無前 三軍喚吾虎第五十一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中)第十八章 拓跋十姓貴 茍雄半渡擊第二章 宋方自取權 曹斐用詐撫第二十五章 僧人抗天子 擇官選道智第二十四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六)第十章 阿瓜胸懷暖 輔國果善謀第二十七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三)第三十一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七)第十七章 悔餘猶戀棧 懊惱席上言第五章 逐客顯督威 收胡系霸業第五十八章 勃野丹心報 千里何人哉第二十五章 怒命斬平羅 得令點兵出第十三章 翁主挽弓射 太后一怒威(下)第五章 人頭作酒器 太馬無敵名第八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中)第一章 侃侃析時局 竊竊覬神器第二十七章 甲騎向無前 三軍喚吾虎第二十九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五)第四十六章 軍報請援兵 張宋增猜疑第五十九章 將軍號輔國 力近與麴齊第三十一章 基業苦不易 逢疑召唐艾第三十六章 練兵軍爲先 依士治豪強第七章 春宮圖展罷 寒夜秋風涼第一章 晉見四時宮 道過都督府第九章 塞外江南地 寒冬賣炭翁第六十五章 萬勝呼如雷 寬猛宜相濟第十二章 圓融方外人 龜請懲賈珍第七章 勃野如秀木 令狐真龍身第十六章 施法消恐怯 臨機定對策第四十三章 敦煌名邦也 六人守朝堂第二十章 瑰麗朱陽殿 太后如神人第二十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中)第三十五章 指點天下勢 歸入治郡策第十四章 言慰悲慘將 心憂酒泉胡第三十九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中)第三十二章 莘邇堪爲敵 宋閎蓄勢撲第四十六章 輪戍練兵法 令狐喜事爽第二十六章 鹿爲阿瓜得 朝會初交鋒第四十六章 一戰克鄯善 以直報其怨第三十五章 未午城已克 武都傳捷報(上)第十章 氾公真大謀 沉渣俱泛起第五章 勃勃志向遠 鐵騎漠中來(中)第二十八章 貴非貧人想 京好鼠跡印第十五章 打通士庶塹 挽袖振夫綱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松桃| 宜章县| 井陉县| 神池县| 行唐县| 洛南县| 京山县| 龙岩市| 华亭县| 陆良县| 卫辉市| 林甸县| 依安县| 新乐市| 乾安县| 永善县| 丽水市| 阜康市| 晋江市| 共和县| 乳山市| 札达县| 兰西县| 太湖县| 剑阁县| 镇赉县| 河西区| 新余市| 兴化市| 郑州市| 大足县| 陇西县| 连山| 涞水县| 安多县| 北辰区| 涿鹿县| 东丽区| 汽车| 永和县| 东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