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十七章 桓蒙有奇骨 反間真雄計

令狐曲知道了此事,那就等於是令狐京等也知道了此事。

莘邇打消了命令高充不得將此事外泄的念頭。

莘邇想道:“江左的對外用兵,向來非是真心地收復舊土、解民倒懸;‘光復神州’云云,無非是個政治口號,自遷鼎初期掌權的王氏起,戰爭,就是有野心的大臣攫取更大權力的工具。

“荊州位居長江上流,俯瞰建康,歷來是江左的形勝重鎮;誰得此州,誰就能對建康朝堂造成巨大的壓力。此州相繼爲王、陶、庾等氏所據。王氏因憑此州以叛。王氏敗亡。陶氏寒門出身,以軍功起家,得有此州,乃有欲廢丞相之舉,因故不成。外戚庾氏出鎮荊州,兄弟已經相承,小庾臨終,復舉其子繼任。爲削庾氏權勢,江左朝中於是任了桓蒙接任荊州刺史。

“桓家原非高門,卻因建康朝廷庾、何兩家的這一場政鬥,得了便宜,從此桓蒙一躍成爲江左有數的重臣之一。我雖遠在隴州,也聞此人英略非常,有大志。今他欲攻伐蜀中,其意何爲?

“料來不外乎是沿襲王、庾等氏的舊路,欲借軍功以振威名,從而圖取更多的權力。

“我料江左朝中,吸取王氏等恃州跋扈的教訓,應是不大可能會同意他的用兵之請。

“但桓蒙掌握荊州已久,兵馬強壯,人心依附,依據風聞,其人又是個敢作敢爲的性子,他年十八時,爲父報仇,趁仇家舉喪,裝作弔客,混入喪廬,衆目睽睽下,手刃仇人江氏於廬中,還不算完,又追上江氏的兩個弟弟,悉數殺之,真有烈氣奇骨,膽大妄爲!我不能及。……江左朝廷就算拒絕他的請求,其中會不會出現變數?說不準。”

“爲削弱庾氏的權勢,江左朝中於是任了桓蒙接掌荊州刺史”,這牽涉到了江左多年前的一段政治鬥爭。

庾氏是外戚,當時舉薦桓蒙出任荊州刺史的何氏也是外戚。

庾氏的妹妹是唐明帝的皇后。何氏的妻子是唐明帝皇后的妹妹,也即何氏是庾氏的妹夫。

何、庾兩人的親戚關係很近,但兩人的政治觀點和政治利益不同。

唐明帝二十七歲崩,其子成帝即位,成帝死時也很年輕,只有二十二歲,兩個兒子年幼,爲避免與皇家血統疏遠,庾氏因建議立成帝的同母弟,即他妹妹的另一個兒子爲帝,何氏反對,但最終是庾氏獲勝。不料只過了短短兩年,繼嗣帝位的康帝也病死了。康帝崩前,庾氏打算另立宗室爲帝,然在何氏的堅持下,繼位的是康帝的兒子,繼位時,才兩歲。何氏因得輔政,而後就有了桓蒙出任荊州刺史的事。

江左遷鼎以今,權臣迭出,天子的廢立,無不掌於權臣之手。

皇權衰落,閥族強盛,此起彼伏的高門、外戚諸姓爲了門戶之私,爭權奪利,這樣的一個朝廷,又如何能擔負起北復中原的責任,真的做到“光復神州”呢?

想到此處,莘邇不免感慨。

一邊考慮桓蒙請求江左征伐蜀中,會出現個什麼樣的結果,而這件事一旦被令狐曲兄弟、氾寬等人得知,又會對自己謀攻朔方造成什麼樣的影響,莘邇一邊隨口詢問高充,說道:“我聽說桓公‘眼如紫石棱,須作猥毛磔’,眼有棱角,須若硬刺,貌與常人異,可是真的麼?”

高充回憶與桓蒙相見時的場景,說道:“桓公的相貌確然非凡。我在他的刺史府中,正好碰見有府吏觸法,在受笞刑。那打府吏的板子,高高舉起,輕輕落下,幾乎連衣角都沒有拂到。桓公卻說:仍然嫌重。愛才禮賢之心,也是常人不能及之!”

黃榮在座,老大不樂意,咳嗽了聲,說道:“桓公固然愛才,明公難道就差了麼?”

高充麪皮曬得挺黑,還發紅,黑紅如個常年操練的老卒也似,風度依舊優雅,不急不慢,笑道:“明公屈己下士,雖寒門、白身,哪怕胡夷,只要有才能,亦皆能傾心以待,量才授任,自不比桓公差。”

莘邇一笑,心道:“桓氏本非西唐高門,桓蒙的父親南渡後,結交名士,躋身“八達”之列,曾參與平定王氏叛亂,得封開國男,家聲乃得以振,但仍達不到一流士族的程度,以是桓蒙少時得名士蒙臨讚賞,便竟遂以‘蒙’爲名,以作自己的揚聲之階。

“單從門第而論,桓蒙與我,倒有相近的地方。既然出自二、三流,不爲閥族貴重,那麼如果想要作些事業出來,搜才禮士、謙恭虛己,爲自身邀名之同時,薈聚人才,擴充實力,也就是必不可少的了。”

他笑道,“桓公求賢之心,我小能理會!”問道,“桓公在荊州的治政何如?”

“勸課農耕,軍民勤於農稼,家給人足;厚賞而薄罰,虛心接士;民心喜悅。”

“可有觀荊州兵?”

“沒能到軍營一看,但桓公左近從騎、府中侍衛,俱雄壯之輩,號令嚴明,甲械精良。”

莘邇點了點頭,又問道:“荊州人物如何?”

“桓公的督府裡邊,人才濟濟,若充者,不下數十!江夏相袁君,深得桓公信用,見識英明,才華橫溢。”

聽到“若充者,不下數十”,莘邇失笑,說道:“高卿,你怎麼不像我朝的臣子,反像是桓公的說客了?”

高充答道:“充所言者,都是事實。”

莘邇問道:“如千里、士道、景桓、長齡、異真者,幾多?”

唐艾等人也都在座,全部看向了高充。

高充保持君子本色,不說假話,如實答道:“如張、黃、大羊諸君,在桓公督府,可算二流上等的人物;如唐司馬、羊參軍,可與桓公府中的一流人物分秋色。”

黃榮面現不快,心道:“我今官居常侍,隨從王側,國家大事,無有不參。朝野譽我以幹練,以能臣視我。我只能與荊州府中的二流人物比麼?”有心發飆,不敢在莘邇面前放肆,勉強忍住不滿,閉嘴不言。

莘邇倒無不滿,心道:“江左畢竟人文薈萃,而且桓蒙居荊日久,廣搜人才,他督府中的人物,想來便是放在整個的江左,也都是絕佳的俊才了。我以一隴之偏隅,得千里、士道等英傑,可與桓蒙府中的江左秀士比較,不落下風,已是很不錯了!”

注意到了黃榮的不快,爲分散他的情緒,莘邇開玩笑似地笑問道,“像我這樣的,有麼?千里、士道、景桓諸卿可以分別與桓公府中的一、二流人物相比,那我與桓公相比,何如?”

高充是個誠實的人,但不代表他耿直,他也是有腦子的。

他略微頓了一下,然後從容答道:“充有一則桓公的軼事,敢請說與明公與諸君。”

“你說。”

“桓公自以雄姿風氣可比趙愍公,嘗得一北地老婢,年近百矣,曾是趙愍公的家伎。一見到桓公,此婢就潸然而泣。桓公問其故,答曰:‘公甚似趙太尉。’桓公大悅,出外整理衣冠,收拾齊整以後,又呼婢問,問她哪裡像?婢雲:‘面甚似,恨薄;眼甚似,恨小;須甚似,恨赤;形甚似,恨短;聲甚似,恨雌。’桓公於是丟冠解帶,昏然而睡,悶悶不樂者數日。”

趙愍公,是西唐末年、東唐初年的一位名臣,在六夷入侵中原的期間,鎮守幽州,利用鮮卑拓跋、段部等的力量,與匈奴人抗爭了十餘年,在北地和江左享有極高的名望。死後,得諡爲愍,被追贈侍中、太尉等職。

莘邇哈哈大笑,心道:“高充是個聰明人。”

通過桓蒙的一則故事,岔開了莘邇的發問,並委婉地表達出了一個意思,便是:傑出的人物各有傑出的地方,不好簡單地作比較和總結。

莘邇不再提和桓蒙、荊州有關的話題,叫高充回去休息,吩咐他明日上書,把出使的情況和江左朝廷對令狐樂及自己的封拜彙報朝中。

高充應諾,卻不就走。

莘邇問道:“還有別的事麼?”

高充說道:“充歸定西,走的是去時的原路,到秦州前,先經過了虜秦的地界,聽到了一件虜秦朝中的事情。”

“什麼事?”

“和姚國的兩個弟弟姚桃、姚謹有關。”

“哦?”

“姚國的弟弟姚桃、姚謹降後,姚桃留於虜秦朝內,姚謹出戍定陽。前月,姚桃忽遣心腹,持其傳自他的父兄、他日常隨身攜帶的金刀,往見姚謹,說蒲茂外寬內忌,孟朗嚴酷剛猛,虜秦恐怕早晚會殺掉他們兄弟,約共逃去虜魏;並說他已經潛出咸陽,叫姚謹趕緊也跑。定陽離虜魏不遠,姚謹因棄官西遁,逃去了虜魏。姚桃卻在出逃的半路上被抓住了。”

“然後呢?姚桃可被殺了?”

高充搖頭說道:“沒有,非只沒有被殺,蒲茂仍是重用於他。”

莘邇嘿然,顧與諸人說道:“卿等常說我仁厚,比之蒲茂,我不能如!”心中想道,“桓蒙奇骨,蒲茂奇仁。海內英雄何其多也!”與高充說道,“我知道了。瞧你累得,坐都坐不穩當了,快回家去,好生歇息一下吧!”

高充應道:“是。”退出堂外,歸家去了。

姚桃、姚謹兄弟的事情,莘邇並不關心,他眼下所思,唯桓蒙欲伐蜀之事,徵詢唐艾等人的看法,說道:“桓公有意伐蜀,雖然尚未得到朝廷的許可,但此事在我朝傳開以後,我想,一定會對我攻取朔方的戰略造成影響。卿等對此,有何用應對?”

……

谷陰王城的舊城,令狐京家中。

令狐曲的信,比高充還早到谷陰了一天。

令狐京掩門獨處,坐在室內,對著這封信已經想了一夜半天。

第六十章 佳人難再求 長路漫漫險第二十二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上)第六十章 入宮稟五事 朝會上諸策第二十一章 處政先擇人 孰謂卿無威第三十七章 阿瓜國事重 大王已少年第五十三章 檄召成都見 單騎赴營中(上)第二十章 造像耗民力 初悟理政意第二十三章 莘邇情仁厚 蒲茂降尊號第四十九章 蜀攻彭模急 十里陌上停第十一章 麴爽怨聲對 過往如刺扎第五十八章 勃野丹心報 千里何人哉第二十八章 石銘十六字 寶掌也好人第五十六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四)第三章 別與正途異 勳官十二等第三十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六)第十八章 冉興國亂頻 令狐稱尊號第三十三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九)第二十二章 獻鹿止謠傳 溫言寬太后第二十三章 即鹿而無虞 欲擒且故縱第五十四章 三議安西域 朝中爭沙州第二十五章 韜略冠國中 兇狡凌胡部第三十六章 張曇上劾書 宋閎辭內史第二十七章 桓蒙有奇骨 反間真雄計第三十一章 度牒束僧侶 鐵券約鮮卑第五十章 笮橋鼓聲動 捷報兩路傳(上)第十二章 平羅忠孝愚 元光計高明第六十五章 萬勝呼如雷 寬猛宜相濟第五十章 氾丹請駐外 鞏高擊西計第六十二章 萬里月色同 羣雄各異謀(中)第二十七章 傅黃春風意 大力急事報第三十章 勃野叱亢泥 割臂爲誓約第五十二章 唐艾識孟計 茍雄斬姚國(四)第四十五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六)第五章 人頭作酒器 太馬無敵名第六十三章 麴侯飲符水 阿恭誠可愛第十三章 翁主挽弓射 太后一怒威(下)第二十八章 張公心非石 阿蜍女郎耶第十三章 輕騎趁夜東 貧道方外人(上)第三十七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上)第十五章 舉事解怨恨 呂季不辭功第十九章 臣前與令旨 爲子削荊棘第十一章 麴爽怨聲對 過往如刺扎第三十二章 氾賈交書劾 左氏憐張妻第三十一章 度牒束僧侶 鐵券約鮮卑第六十章 天爽征伐時 夏夜花香濃(下)第十二章 翁主挽弓射 太后一怒威(上)第五十九章 驅荔兩相耗 覓策殺姚桃第四十一章 蒲茂不求歌 顯美戲愛婢第二十八章 石銘十六字 寶掌也好人第一章 侃侃析時局 竊竊覬神器第九章 被動化主動 兩個老實人第十一章 蛇矮心念壯 小小樂不央第十七章 巧婦不需米 辛苦治部曲第五章 逐客顯督威 收胡系霸業第五十一章 笮橋鼓聲動 捷報兩路傳(下)第四十四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二)第三十六章 憐子亦丈夫 上書請募兵第三章 禦敵策已備 張韶領兵至(下)第四十一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中)第三十章 勃野叱亢泥 割臂爲誓約第七章 秦營見呂季 安崇獻虛實第二十九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五)第十三章 牡丹額前綻 志氣胸中展第五十三章 檄召成都見 單騎赴營中(上)第十六章 施法消恐怯 臨機定對策第四十四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五)第二十七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三)第三十七章 阿瓜國事重 大王已少年第二十九章 自強然後立 禿髮雄北山第七章 秦營見呂季 安崇獻虛實第三十五章 指點天下勢 歸入治郡策第二十五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上)第三十四章 何人吾可謀 無處不青山第四十四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五)第二十章 千騎捲雲馳 戰罷效吳起第二十六章 麴侯以畫謝 非議大事者第五章 逐客顯督威 收胡系霸業第五十五章 洲上敕勒歌 堂中哄人言第四十九章 烏孫大援兵 寶刀名誅夷第四十二章 父子謀仇報 驚聞塢堡破第十八章 府兵除舊弊 可聞京師謠第十章 元光非池物 景桓再獻策第二十六章 麴侯以畫謝 非議大事者第二十八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四)第四十二章 父子謀仇報 驚聞塢堡破第五十六章 北擄大獲歸 曹斐急信來第二十八章 貴非貧人想 京好鼠跡印第二十二章 獻鹿止謠傳 溫言寬太后第二十七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一)第十三章 牡丹額前綻 志氣胸中展第二十四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下)第三十四章 五日朔方下 殺一無名卒第十二章 翁主挽弓射 太后一怒威(上)第六章 選使說宴荔 擇將援鐵弗第九章 塞外江南地 寒冬賣炭翁第十八章 草繪說兵法 丈夫五鼎烹第二十六章 太后請自信 益富情緒高第十章 阿瓜胸懷暖 輔國果善謀第二十一章 俠風非我願 人言不爲下第三十章 宋麴逐近利 內史同氾寬
第六十章 佳人難再求 長路漫漫險第二十二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上)第六十章 入宮稟五事 朝會上諸策第二十一章 處政先擇人 孰謂卿無威第三十七章 阿瓜國事重 大王已少年第五十三章 檄召成都見 單騎赴營中(上)第二十章 造像耗民力 初悟理政意第二十三章 莘邇情仁厚 蒲茂降尊號第四十九章 蜀攻彭模急 十里陌上停第十一章 麴爽怨聲對 過往如刺扎第五十八章 勃野丹心報 千里何人哉第二十八章 石銘十六字 寶掌也好人第五十六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四)第三章 別與正途異 勳官十二等第三十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六)第十八章 冉興國亂頻 令狐稱尊號第三十三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九)第二十二章 獻鹿止謠傳 溫言寬太后第二十三章 即鹿而無虞 欲擒且故縱第五十四章 三議安西域 朝中爭沙州第二十五章 韜略冠國中 兇狡凌胡部第三十六章 張曇上劾書 宋閎辭內史第二十七章 桓蒙有奇骨 反間真雄計第三十一章 度牒束僧侶 鐵券約鮮卑第五十章 笮橋鼓聲動 捷報兩路傳(上)第十二章 平羅忠孝愚 元光計高明第六十五章 萬勝呼如雷 寬猛宜相濟第五十章 氾丹請駐外 鞏高擊西計第六十二章 萬里月色同 羣雄各異謀(中)第二十七章 傅黃春風意 大力急事報第三十章 勃野叱亢泥 割臂爲誓約第五十二章 唐艾識孟計 茍雄斬姚國(四)第四十五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六)第五章 人頭作酒器 太馬無敵名第六十三章 麴侯飲符水 阿恭誠可愛第十三章 翁主挽弓射 太后一怒威(下)第二十八章 張公心非石 阿蜍女郎耶第十三章 輕騎趁夜東 貧道方外人(上)第三十七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上)第十五章 舉事解怨恨 呂季不辭功第十九章 臣前與令旨 爲子削荊棘第十一章 麴爽怨聲對 過往如刺扎第三十二章 氾賈交書劾 左氏憐張妻第三十一章 度牒束僧侶 鐵券約鮮卑第六十章 天爽征伐時 夏夜花香濃(下)第十二章 翁主挽弓射 太后一怒威(上)第五十九章 驅荔兩相耗 覓策殺姚桃第四十一章 蒲茂不求歌 顯美戲愛婢第二十八章 石銘十六字 寶掌也好人第一章 侃侃析時局 竊竊覬神器第九章 被動化主動 兩個老實人第十一章 蛇矮心念壯 小小樂不央第十七章 巧婦不需米 辛苦治部曲第五章 逐客顯督威 收胡系霸業第五十一章 笮橋鼓聲動 捷報兩路傳(下)第四十四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二)第三十六章 憐子亦丈夫 上書請募兵第三章 禦敵策已備 張韶領兵至(下)第四十一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中)第三十章 勃野叱亢泥 割臂爲誓約第七章 秦營見呂季 安崇獻虛實第二十九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五)第十三章 牡丹額前綻 志氣胸中展第五十三章 檄召成都見 單騎赴營中(上)第十六章 施法消恐怯 臨機定對策第四十四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五)第二十七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三)第三十七章 阿瓜國事重 大王已少年第二十九章 自強然後立 禿髮雄北山第七章 秦營見呂季 安崇獻虛實第三十五章 指點天下勢 歸入治郡策第二十五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上)第三十四章 何人吾可謀 無處不青山第四十四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五)第二十章 千騎捲雲馳 戰罷效吳起第二十六章 麴侯以畫謝 非議大事者第五章 逐客顯督威 收胡系霸業第五十五章 洲上敕勒歌 堂中哄人言第四十九章 烏孫大援兵 寶刀名誅夷第四十二章 父子謀仇報 驚聞塢堡破第十八章 府兵除舊弊 可聞京師謠第十章 元光非池物 景桓再獻策第二十六章 麴侯以畫謝 非議大事者第二十八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四)第四十二章 父子謀仇報 驚聞塢堡破第五十六章 北擄大獲歸 曹斐急信來第二十八章 貴非貧人想 京好鼠跡印第二十二章 獻鹿止謠傳 溫言寬太后第二十七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一)第十三章 牡丹額前綻 志氣胸中展第二十四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下)第三十四章 五日朔方下 殺一無名卒第十二章 翁主挽弓射 太后一怒威(上)第六章 選使說宴荔 擇將援鐵弗第九章 塞外江南地 寒冬賣炭翁第十八章 草繪說兵法 丈夫五鼎烹第二十六章 太后請自信 益富情緒高第十章 阿瓜胸懷暖 輔國果善謀第二十一章 俠風非我願 人言不爲下第三十章 宋麴逐近利 內史同氾寬
主站蜘蛛池模板: 威宁| 德州市| 西城区| 醴陵市| 陇南市| 凤翔县| 湄潭县| 虹口区| 宽甸| 工布江达县| 嘉兴市| 宝坻区| 枣庄市| 越西县| 桦甸市| 梁山县| 凉山| 巴林左旗| 苍南县| 墨江| 太仆寺旗| 太保市| 馆陶县| 唐海县| 安义县| 隆林| 夹江县| 正蓝旗| 贵南县| 米脂县| 平舆县| 长治市| 贡觉县| 诸暨市| 宜川县| 浦北县| 长岭县| 平安县| 枣强县| 湘潭县| 思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