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十章 笮橋鼓聲動 捷報兩路傳(上)

蜀兵出城的時候,荊州兵已經飽食過了,並且休息半個時辰了。

桓蒙接到軍報,便即麾軍直進,行約數裡,到了城南的江水岸邊。

江上一橋橫跨。

此橋名叫笮橋,又叫夷裡橋。

與通常的拱橋等不同,這條橋是座架空吊橋,以竹索編織而成。

成都號稱“二江珥其市,九橋帶其流”,其城外有兩江環繞,兩江之上,現在共有九橋。——最早的時候,不是九橋,而是七橋,建自戰國時秦國的蜀郡太守李冰之手,對應的乃是天上的北斗七星。到前代秦朝的前中期,在七橋的基礎上進行增建,於是有了而今之九橋。

桓蒙兵到橋南,從成都城裡出來的蜀兵,已有許多陳於岸邊。

後續的蜀兵部隊源源不斷,經由笮橋,與南岸合兵列陣。

浩蕩的江面上,江風颯颯,遙見懸空的笮橋北邊,竹林鬱郁,草木旺盛,繁花遍野,而遮掩不住雄偉矗立的成都城牆;橋上,兵行如蟻;南岸,上萬的蜀兵戰士嚴陣以待。

桓蒙驚覺,探查敵情的騎兵稟與他的那道軍報,“守軍約萬餘之衆”,卻是錯的。

騎兵看到的,應該僅僅是出城蜀兵的前鋒。

只此時,蜀兵在南岸的已有萬衆。

要再加上正在過橋和在橋對面等著過江的,恐怕不下兩三萬之數。

李當必是傾城而出,悉衆來與桓蒙決戰的了。

桓蒙召那稟報敵情的騎兵們近前,問道:“這是萬餘之衆麼?”

軍法:探查敵情不明,或者虛報敵情的,依律當斬。

那些騎兵面如土色,拜倒地上,不敢吱聲。

桓蒙心道:“此百十騎,是我軍中的敢戰士。現下敵衆我寡,不宜輕加殺戮,損我戰力。”從容緩聲,說道,“暫饒了爾等虛報敵情之罪;大戰將即,許爾等戴罪立功。”

百餘騎兵凜然應諾。

袁子喬在前頭觀望蜀陣多時,馳馬回到桓蒙身邊,說道:“蜀虜勢衆,當趁其半渡而擊之!”

桓蒙也已經觀察蜀陣半晌了,他沉吟稍頃,說道:“蜀兵在南岸總共擺開了左、中、右三陣。我觀其中陣的步卒最多,陣型也最堅固;而左陣以騎兵爲主。我軍兵少,如擊其中,則其左陣必來襲我側翼;如擊其左右,則其中陣亦必來犯我。彥叔,你說先攻它哪一陣爲好?”

袁子喬心有定計,說道:“正因我軍兵少,才該一鼓作氣。虜之中陣,是其主將鄧渾所在,只要能把此陣攻破,虜兵敗矣!自是攻中陣爲上。”

毛虎生這回倒是與袁子喬意見一致,也認爲應該徑攻蜀兵中陣。

他自告奮勇,說道:“下官請督精騎,備戰於右,以防虜左陣騎兵突襲。”

三言兩語,計議定了。

桓蒙當機立斷,便令擊鼓,分騎兵數百,以毛虎生督之,護衛主力的側翼;調甲士五千,付與袁子喬,命他進攻蜀兵的中陣。桓蒙自己,則與謝執等僚佐率領餘下的步騎兩千餘人,做爲預備隊,佈陣後方。

沉沉的鼓聲,響動如雷。

桓蒙本陣的步卒坐地、騎兵下馬,以保持人與戰馬的體力。

毛虎生引數百騎兵,策馬出列,盤旋於右,時刻關注對面蜀軍左陣的動向。

袁子喬依舊不著鎧甲,褶袴而已。

等桓蒙撥給他的五千戰士列陣停當,他騎著馬,在陣前一邊行馳,一邊訓話。

站在前排的俱是披甲步卒,皆是桓蒙軍中的精銳,一個個的目光都跟隨著袁子喬,聽袁子喬大聲地說道:“我等追隨明公,千里伐蜀。入蜀以來,我輩攻無不克,所向披靡,既克彭模,三敗李力。我軍之威名所揚,蜀虜望風而遁!於下成都就在對岸,功成之日就是今朝了!虜衆雖盛,然其尚在渡江,我等只需將其中陣擊破,料彼就會不戰自潰!諸君勉之!”

將士們被過往的勝利激勵,儘管敵衆我寡,仍然鬥志高昂,異口同聲,齊齊應道:“諾!”

袁子喬撥馬到側,給士兵們讓開前進的通道,抽出佩劍,朝蜀軍的中陣指之,令道:“進!”

鼓聲越加雄渾,五千荊州兵,在各部將校的帶領下,邁開步伐,攻向數百步外的蜀軍中陣。

……

彭模城下。

數千的蜀兵蜂擁攻城。

城頭的荊州兵守卒,弓弩齊發,投石相抗。

但是,矢石卻被蜀兵們舉著的大箕給擋掉了。

蜀地多竹,蜀兵們舉著的這些大箕,悉是用竹編成,形如半舫,每箕可籠五人,矢石不能入。

眼看蜀兵的先鋒死士已到城下,更多的蜀兵絡繹不絕,亦過了護城河,離城牆越來越近,孫勝等人無不慌張。

到底守卒太少,連帶羸弱上陣,總計也不到兩千,卻要守住四面的城牆,刨除掉預備隊,平均每面的城牆上,守禦的力量至多三二百人,面對的則俱是兩千餘的敵人。一旦被蜀兵突進到城下,等到他們開始攀城的時候,估計無論如何,也是難以把城守住了。

孫勝急忙進言,說道:“將軍,萬不可容蜀虜進到城下!虜所仗者,竹箕也,可擲火燒之!”

周安接受了他的建議,命令守卒點燃雉尾炬,丟到城下。

然而沒有料到,那竹箕呈半圓形,上邊頗是光滑,雉尾炬剛被丟上,大部分就都滑落掉地。

蜀兵見城上的火攻無用,士氣振奮,更是吶喊衝鋒。

有那敏捷勇悍的,已把雲梯架好,順著向上攀援了。

周安臨危不亂,按著垛口,探頭出去,向下細看,仔細地觀察了一會兒蜀兵所用的竹箕,發現編成竹箕的竹條之間存在縫隙,於是有了對策,下令說道:“置鉤於炬上,投其縫隙!”

沒有那麼多現成的鉤子,然也無妨。

孫勝督促民夫,或折鐵絲,或彎長針,很快製成了數百新鉤。

鉤子配好雉尾炬。

再投到城下,仍有雉尾炬滑落到地,但更多的雉尾炬,通過鉤子勾住竹箕的縫隙,而停留在了其上。雉尾炬上的膏脂,流淌浸溼竹箕,火苗竄起,很快燃起了大火。竹箕下的蜀兵,趕忙丟棄竹箕。沒了竹箕的遮蔽,蜀兵不能應對城頭的箭雨、滾石,只好撤退。

第十二章 援手產成就 從茲覺我存第三十七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上)第二章 聲東而擊西 那就讓他來第三十四章 氾寬權傾朝 宋方入獄中第五十七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五)第五十一章 笮橋鼓聲動 捷報兩路傳(下)第四十五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三)第十七章 安崇護軍商 健兒授舒望第十七章 阿蜍倉皇跳 田舍奴驕狂第四十三章 痛打落水狗 宋丞中奸計第十九章 元光秘事發 平羅成關鍵第四十章 秦與唐並立 孟朗繪藍圖第三十二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八)第四十四章 擇將選麴爽 投書謁蒲英第三十章 心憂義從胡 黃榮第二計第二十九章 道將大變樣 爭寵令狐樂第三十六章 練兵軍爲先 依士治豪強第五十七章 左氏無枝鵲 獻俘赴王都第十二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六)第三章 禦敵策已備 張韶領兵至(下)第三章 禦敵策已備 張韶領兵至(下)第十八章 英雄重英雄 妙策解國憂第三十六章 練兵軍爲先 依士治豪強第二十一章 處政先擇人 孰謂卿無威第五十九章 良禽擇木棲 亮因駭而安第二十章 宴荔聰明誤 孟朗破朔方(中)第三十章 宋麴逐近利 內史同氾寬第三章 隴西急如火 太后芳心喜第五十八章 一語穩士心 校場問高下第二十六章 鹿爲阿瓜得 朝會初交鋒第四十七章 隴西多健將 張韶小特色第一章 僧誠止募兵 建武督秦州第四十九章 蜀攻彭模急 十里陌上停第二十二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上)第二十二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四)第二十七章 千里革人官 萬口往朔方第五十九章 驅荔兩相耗 覓策殺姚桃第三十四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二)第十四章 言慰悲慘將 心憂酒泉胡第二十七章 桓蒙有奇骨 反間真雄計第三十六章 未午城已克 武都傳捷報(下)第二十七章 甲騎向無前 三軍喚吾虎第四十四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二)第三十五章 黃奴氣勢雄 確乎家雀耳第二十八章 張公心非石 阿蜍女郎耶第六章 黃榮政鬥才 陳蓀報朝恩第二十一章 俠風非我願 人言不爲下第六十二章 折柳贈諸卿 太后城門迎第三十三章 飛黃騰踏去 美人嫁醜夫第四十三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下)第二十四章 張金老謀算 元光不怕虎第三十一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上)第二十五章 乞勿牽幼弟 還君一公道第四十三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一)第二十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中)第四十五章 海頭胡舞旋 索恭夜獻策第二十一章 黃榮駁氾議 勃野使拓跋(下)第六十八章 軍法一頭羊 西投乞活去第十三章 功名急切立 把酒問青天第十八章 冉興國亂頻 令狐稱尊號第十七章 錄事悔小氣 鮮少名爲京第四章 魏鹹萬里侯 可呼你字乎第五十一章 笮橋鼓聲動 捷報兩路傳(下)第四十一章 兵貴以雜利 人馬先相親第一章 侃侃析時局 竊竊覬神器第四十九章 烏孫大援兵 寶刀名誅夷第二十四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六)第二十二章 圖圖劫二路 風度有一吏第十四章 一日訪三人 宴荔將起兵第六十章 氾寬坐收利 莘邇一言怒第二十九章 揖謝與用法 養士霸王術第三十八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中)第九章 一讓茍將軍 求援拓跋部第三十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六)第八章 託請謁將軍 孟茍生矛盾第十二章 君長公事重 大力一見故第四十八章 來蘇繞劍閣 朝食成都下第十二章 翁主挽弓射 太后一怒威(上)第三十章 心憂義從胡 黃榮第二計第二十五章 報與左氏知 金城郎將任第二十一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三)第十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四)第十六章 何用爾結草 計須金刀用第十二章 援手產成就 從茲覺我存第三十三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一)第五十七章 八斗傅夫子 小狡莘阿瓜第五十一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中)第四十九章 蜀攻彭模急 十里陌上停第二十二章 難論孟功過 姬韋應召到第一章 晉見四時宮 道過都督府第二章 聲東而擊西 那就讓他來第十八章 英雄重英雄 妙策解國憂第二十一章 處政先擇人 孰謂卿無威第四十六章 姚謹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中)第十三章 輕騎趁夜東 貧道方外人(上)第二十章 宋方無法殺 王令不可說第二十八章 貴非貧人想 京好鼠跡印第二十七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一)第六十章 佳人難再求 長路漫漫險
第十二章 援手產成就 從茲覺我存第三十七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上)第二章 聲東而擊西 那就讓他來第三十四章 氾寬權傾朝 宋方入獄中第五十七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五)第五十一章 笮橋鼓聲動 捷報兩路傳(下)第四十五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三)第十七章 安崇護軍商 健兒授舒望第十七章 阿蜍倉皇跳 田舍奴驕狂第四十三章 痛打落水狗 宋丞中奸計第十九章 元光秘事發 平羅成關鍵第四十章 秦與唐並立 孟朗繪藍圖第三十二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八)第四十四章 擇將選麴爽 投書謁蒲英第三十章 心憂義從胡 黃榮第二計第二十九章 道將大變樣 爭寵令狐樂第三十六章 練兵軍爲先 依士治豪強第五十七章 左氏無枝鵲 獻俘赴王都第十二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六)第三章 禦敵策已備 張韶領兵至(下)第三章 禦敵策已備 張韶領兵至(下)第十八章 英雄重英雄 妙策解國憂第三十六章 練兵軍爲先 依士治豪強第二十一章 處政先擇人 孰謂卿無威第五十九章 良禽擇木棲 亮因駭而安第二十章 宴荔聰明誤 孟朗破朔方(中)第三十章 宋麴逐近利 內史同氾寬第三章 隴西急如火 太后芳心喜第五十八章 一語穩士心 校場問高下第二十六章 鹿爲阿瓜得 朝會初交鋒第四十七章 隴西多健將 張韶小特色第一章 僧誠止募兵 建武督秦州第四十九章 蜀攻彭模急 十里陌上停第二十二章 機敏促約成 魏主囑諸子(上)第二十二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四)第二十七章 千里革人官 萬口往朔方第五十九章 驅荔兩相耗 覓策殺姚桃第三十四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二)第十四章 言慰悲慘將 心憂酒泉胡第二十七章 桓蒙有奇骨 反間真雄計第三十六章 未午城已克 武都傳捷報(下)第二十七章 甲騎向無前 三軍喚吾虎第四十四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二)第三十五章 黃奴氣勢雄 確乎家雀耳第二十八章 張公心非石 阿蜍女郎耶第六章 黃榮政鬥才 陳蓀報朝恩第二十一章 俠風非我願 人言不爲下第六十二章 折柳贈諸卿 太后城門迎第三十三章 飛黃騰踏去 美人嫁醜夫第四十三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下)第二十四章 張金老謀算 元光不怕虎第三十一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上)第二十五章 乞勿牽幼弟 還君一公道第四十三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一)第二十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中)第四十五章 海頭胡舞旋 索恭夜獻策第二十一章 黃榮駁氾議 勃野使拓跋(下)第六十八章 軍法一頭羊 西投乞活去第十三章 功名急切立 把酒問青天第十八章 冉興國亂頻 令狐稱尊號第十七章 錄事悔小氣 鮮少名爲京第四章 魏鹹萬里侯 可呼你字乎第五十一章 笮橋鼓聲動 捷報兩路傳(下)第四十一章 兵貴以雜利 人馬先相親第一章 侃侃析時局 竊竊覬神器第四十九章 烏孫大援兵 寶刀名誅夷第二十四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六)第二十二章 圖圖劫二路 風度有一吏第十四章 一日訪三人 宴荔將起兵第六十章 氾寬坐收利 莘邇一言怒第二十九章 揖謝與用法 養士霸王術第三十八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中)第九章 一讓茍將軍 求援拓跋部第三十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六)第八章 託請謁將軍 孟茍生矛盾第十二章 君長公事重 大力一見故第四十八章 來蘇繞劍閣 朝食成都下第十二章 翁主挽弓射 太后一怒威(上)第三十章 心憂義從胡 黃榮第二計第二十五章 報與左氏知 金城郎將任第二十一章 趙興報父仇 元光救獾孫(三)第十章 延曹奪槊精 賀蘭威名震(四)第十六章 何用爾結草 計須金刀用第十二章 援手產成就 從茲覺我存第三十三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一)第五十七章 八斗傅夫子 小狡莘阿瓜第五十一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中)第四十九章 蜀攻彭模急 十里陌上停第二十二章 難論孟功過 姬韋應召到第一章 晉見四時宮 道過都督府第二章 聲東而擊西 那就讓他來第十八章 英雄重英雄 妙策解國憂第二十一章 處政先擇人 孰謂卿無威第四十六章 姚謹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中)第十三章 輕騎趁夜東 貧道方外人(上)第二十章 宋方無法殺 王令不可說第二十八章 貴非貧人想 京好鼠跡印第二十七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一)第六十章 佳人難再求 長路漫漫險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达州市| 吐鲁番市| 南汇区| 庄浪县| 肇庆市| 怀集县| 怀远县| 普洱| 久治县| 泾川县| 裕民县| 雷波县| 武陟县| 景东| 泰宁县| 英超| 象州县| 丹东市| 吉木萨尔县| 庆城县| 沁源县| 阿克苏市| 化州市| 清原| 萨迦县| 杭锦旗| 九龙县| 赤城县| 阿鲁科尔沁旗| 赤水市| 金秀| 应用必备| 牟定县| 南陵县| 河北省| 泗阳县| 大悟县| 泾川县| 古丈县| 五莲县| 马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