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十二章 帛書言和

果然,顧全武讓駱團將剩下的八人叫來,卻是要將他們?nèi)壳采ⅰ?

其中六人本就有心離去,只是心中不忍,纔沒主動來辭,見顧全武出言遣散,也就不再多留。

可有兩名老軍,無論如何也不肯走。

顧全武勸說一番後,他們也不願離去,只好將他們留下。

可這樣一來,人手又少了許多,想要打探去往江西的路徑,就更加困難了。

可顧全武卻一點不著急,乾脆不再主動去打探消息,而是安安心心地在小院閒居,如同蟄伏一般。

他的小世界,安靜了下來。可外面的大世界,卻正是風(fēng)起雲(yún)涌。

對大唐來說,此時,最重大的事情,莫過於李茂貞對天子的欺凌,已經(jīng)到了人神共憤的地步。

關(guān)外的兩大軍鎮(zhèn),河?xùn)|李克用和宣武軍朱溫,分南北兩路,準(zhǔn)備直取關(guān)中勤王。

只可惜,朱溫後院起火,只好折返回宋州,招待背盟的朱瑾兄弟。

卻是讓李克用得了先機,領(lǐng)兵進了潼關(guān)。

沙陀鐵騎,果然戰(zhàn)力無雙,幾個回合下來,就將李茂貞打出了糞。

天下人可都是做好了,李克用做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心裡準(zhǔn)備。

只是,接下來的變化,卻又讓人看不懂了:李克用竟然將爲(wèi)天子解圍之後,主動從關(guān)中撤了出來!

真不知道李克用是怎麼想的。不得不說,李克用的政治智慧,還當(dāng)真是,跟小兒一般!

當(dāng)然,這事,距離揚波軍衆(zhòng)人還是有點太遠了,揚波軍中顯然更關(guān)注兩浙戰(zhàn)場。

但是,誰也沒想到,王延興竟然將關(guān)注的重點放在了交州。

就在翁山戰(zhàn)局一定,顧全武到達泉州之前,王延興南下去往了交州。

此刻,王延興正在拿著一束帛書,跟採兒一起商量著。

這束帛書的出處,卻出自南詔清平官鄭買嗣之手。

而帛書的內(nèi)容,竟然是,南詔國主隆舜,得知大唐重新平定交州之地,先是祝賀一番,然後,又要和大唐重修盟約,永結(jié)和平。

“試探!”採兒兩個字就道破了鄭買嗣的心思,“他定然是怕招討使趁勝,攻入南詔!”

“所以,他以此求好爲(wèi)名,來試探招討使的想法心意。”

王延興點頭,將帛書隨手扔在案幾上,才又說道:“依你之見,該如何答覆?”

“自然是先跟他先好言相商,又跟他貿(mào)易通商;不過,同時嘛,卻要將和蠻部和僚子部收拾服帖!”採兒鼻孔衝著半空,“某便是要擺出一副要攻打他的架勢出來!才讓他老老實實地聽話!”

王延興見慣了採兒的霸道,也不以爲(wèi)然地笑了笑。

這鄭買嗣寫這帛書過來,自然不會是真心示好。也未必是示弱求和,最大的可能,恰如採兒所說的一般,應(yīng)該是試探!

可要得出這個結(jié)論,卻還要從南詔與大唐之間的關(guān)係說起。

南詔因大唐而興,皮邏閣得玄宗之助,統(tǒng)一六詔,而建立南詔。

隨後,兩國之間,確實和平共處了一段時間。

可到了晚唐時期,南詔十一代王,世隆即位後,南詔開始侵擾大唐。

世隆入侵的緣由不再多說,可終世隆一朝,先後三十多年,南詔就沒停止過對大唐的騷擾。

其攻擊主要是兩個方向。

一個方向是劍南道,另一個便是安南。

只可惜,南詔終究只是南詔,在大唐這個龐然大物面前,終究只是個孩子。

在經(jīng)歷宋威、高駢的數(shù)次打擊之後,一蹶不振,等到世隆死的時候,已經(jīng)到了要征伐十五歲的男孩爲(wèi)兵的程度。

現(xiàn)在,南詔的國主是世隆的兒子隆舜。

隆舜好漁獵,不修政務(wù),一國大事,盡數(shù)落在了清平官,也就是宰相,鄭買嗣的手中。

可鄭買嗣這個權(quán)臣也不好當(dāng)!

因爲(wèi)南詔和大唐的關(guān)係,到現(xiàn)在,還是處於敵對關(guān)係,沒有絲毫的信任基礎(chǔ)。而南詔的國力,已經(jīng)非常虛弱。

可他現(xiàn)在南北兩個鄰居,都是滿滿的氣勢洶洶。

他的北方,劍南道,現(xiàn)在已經(jīng)被王建控制在了手中。

王建是一個鐵血人物,他發(fā)現(xiàn)南詔侵擾劍南道,主要依靠南詔與劍南道之間的黎、雅間的蠻部爲(wèi)前驅(qū)。

便尋了機會,將一衆(zhòng)不聽話的蠻部首領(lǐng)一頓殺,將南詔伸往劍南道的爪子齊齊地斬了。

採兒也是霸道的主,她到了交州之後,一頓殺,將土人血洗之後,建立了漢家子的統(tǒng)治。

然後便繼續(xù)揮兵北上,去收拾投靠南詔,在歷次南詔侵擾安南時,扮演前驅(qū)的和蠻部和僚子部。

藉助控制了西道江的便利,揚波軍已經(jīng)牢牢地控制住了,西道江中游的古勇縣。

古勇縣就在和蠻部和僚子部的眼皮底下,距離南詔的南國境,也不過是一兩天的船程。

以古勇縣爲(wèi)基點,化整爲(wèi)零的揚波軍散兵,已經(jīng)深深地滲透到了和蠻部之中。

現(xiàn)在,和蠻部已經(jīng)整得雞飛狗跳,片刻不得安身。

鄭買嗣的帛書,就是這種背景下發(fā)過來的。

這種帛書上的內(nèi)容,怎麼能信?

好言好語答覆著,該幹什麼幹什麼,便是最佳應(yīng)對之策!

“既然這樣,某也懶得浪費筆墨回他了。”王延興問道,“”前來送帛書的人可還在交州?某讓他搭話回去就可以了!”

“在呢!在呢!他帶了一百斗南詔的精鹽過來,要跟某鬥鹽。”採兒不屑地笑道,“沒鬥贏,便說某用中原最上等的精鹽哄他。”

“某便讓龐家派了幾個人陪他在交州,隨便哪個官鹽鋪子買鹽……”

“這出去轉(zhuǎn)了十多天了,想來應(yīng)該是買到鹽了吧!”

“鬥鹽?”王延興一愣,不由得也笑了起來。

南詔的特產(chǎn)之一,便是井鹽。

平心而論,井鹽的口感質(zhì)地,是要好於普通海鹽的。畢竟海鹽之中的鎂鹽味苦,要洗淨(jìng),需要經(jīng)過多輪精製。

而經(jīng)過精製過後,海鹽的口感,跟井鹽的口感,差別就很小了。

只是這個精煉的技術(shù),卻只掌握在王延興手裡,別處的海鹽,可沒這口感!

難怪那南詔的官員,嘗過之後也不相信,交州賣的是海鹽。覺得采兒拿了井鹽過來騙他,非要自己去買鹽來試。

當(dāng)然,他不相信更主要的原因,還是價格上。

井鹽雖好,價格卻不是一般的不便宜!兩百文一斗,那是基本的。

而交州所售的精質(zhì)海鹽的價格,卻只賣八十文一斗。

普通海鹽的價格,更是隻有五十文一斗。

這價格差一出,弄得產(chǎn)鹽的南詔,竟然也到處都是從交州過去的私鹽。

當(dāng)然,採兒可不管南詔的私鹽買賣,她只管賣鹽。

想來,那南詔的官員過來,鬥鹽是假,探一探交州鹽貨的底,纔是真。

不過,這無所謂,讓他知道好了!且看他有什麼招數(shù)吧!

正想著,就聽到外面小吏進來通報:“南詔使臣,段義宗前來求見招討使!”

段義宗?段氏?不知道跟大理段氏有沒有關(guān)係哦……

第二十章 章傢俬事第七十章 食髓知味第七十四章 梟雄末路(第三更)第一百三十九章 洪水猛獸第三章 東窗事發(fā)第九十三章 一路向南第九十七章 不修口德第三十四章 一潰千里第一百一十一章 上表獻降第六十九章 還施彼身第七十三章 南詔段氏第一百七十五章 合作種地第一章 一線天機(第三更)第三十六章 開宗立派第八十章 密林親人第五十七章 藤原紀香第四十七章 霹靂監(jiān)丞(第一更)第十六章 封州劉隱(第一更)第六章 深夜傳信第十章 洗劫一空(第三更)第五十二章 大生意第九十五章 婚禮(第一更)第三十二章 望江樓(第三更)第十八章 棋局中原第三十五章 欠債還錢第九十章 討鄭檄文第二百二十一章 說降蘇州第三十一章 鴻門宴(第二更)第一十一章 霹靂雷珠第八十三章 第一爐鋼第八十四章 奪城(第四更)第四十七章 霹靂監(jiān)丞(第一更)第八十八章 久候來客第九十章 美人獻策第八十三章 曲顥追船第一百二十五章 月黑風(fēng)高第四十五章 暗進讒言第三十五章 欠債還錢第五十三章 白馬三郎第二十章 何人斷後第五十九章 輸贏第六十章 北苑雷聲第二十四章 割袍斷義(第三更)第二章 血色抉擇第二十五章 舉薦袍澤第一章 魂歸泉州第六十六章 探得消息第九十章 美人獻策第一十九章 樂師雷同(第二更)第五十九章 改道韶州第六十章 密謀貢品第二百一十四章 徐溫脫城第七十章 烽火又起(第四更)第六十章 密謀貢品第一百七十章 俆寅讀書第二十八章 野望(第四更)第五章 自立留後第九十章 軍火販子(第二更)第八十三章 襲城(第三更)第六十六章 探得消息第一百六十九章 吏治之道第二十八章 野望(第四更)第五十七章 血染海灘(第五更)第一百零六章 勸降無果第六十章 計定翁山(第三更)第八十三章 第一爐鋼第九十五章 血腥功勞第八十一章 狼窩虎穴第三十四章 一潰千里第八章 互相推諉第二十七章 新式快船(第一更)第一百零一章 攻寨嘗試第一百五十六章 路在何方第七十九章 受困步頭第四十七章 涅槃第四十一章 打探消息第五十五章 越州虛實(第三更)第六十四章 海鹽販子第五十二章 散兵營地第一百二十二章 民生日常第二百二十四章 薛王遇刺第一十八章 中風(fēng)之癥第三十五章 參軍來訪第十二章 吃茶第四十九章 重陽見禮第六十一章 新晉刺史(第四更)第五十七章 一線生機第二十八章 野望(第四更)第一百一十章 保全武裝第一百零三章 倉促北撤第八十二章 技術(shù)躍進第三十五章 驗收第一百二十九章 翠玉國璽第一十八章 中風(fēng)之癥第七十七章 收服(第二更)第二十八章 屠小聽課第三十八章 不速之客第七十六章 受降(第一更)第一百四十九章 強襲潼關(guān)第九十五章 非我族類
第二十章 章傢俬事第七十章 食髓知味第七十四章 梟雄末路(第三更)第一百三十九章 洪水猛獸第三章 東窗事發(fā)第九十三章 一路向南第九十七章 不修口德第三十四章 一潰千里第一百一十一章 上表獻降第六十九章 還施彼身第七十三章 南詔段氏第一百七十五章 合作種地第一章 一線天機(第三更)第三十六章 開宗立派第八十章 密林親人第五十七章 藤原紀香第四十七章 霹靂監(jiān)丞(第一更)第十六章 封州劉隱(第一更)第六章 深夜傳信第十章 洗劫一空(第三更)第五十二章 大生意第九十五章 婚禮(第一更)第三十二章 望江樓(第三更)第十八章 棋局中原第三十五章 欠債還錢第九十章 討鄭檄文第二百二十一章 說降蘇州第三十一章 鴻門宴(第二更)第一十一章 霹靂雷珠第八十三章 第一爐鋼第八十四章 奪城(第四更)第四十七章 霹靂監(jiān)丞(第一更)第八十八章 久候來客第九十章 美人獻策第八十三章 曲顥追船第一百二十五章 月黑風(fēng)高第四十五章 暗進讒言第三十五章 欠債還錢第五十三章 白馬三郎第二十章 何人斷後第五十九章 輸贏第六十章 北苑雷聲第二十四章 割袍斷義(第三更)第二章 血色抉擇第二十五章 舉薦袍澤第一章 魂歸泉州第六十六章 探得消息第九十章 美人獻策第一十九章 樂師雷同(第二更)第五十九章 改道韶州第六十章 密謀貢品第二百一十四章 徐溫脫城第七十章 烽火又起(第四更)第六十章 密謀貢品第一百七十章 俆寅讀書第二十八章 野望(第四更)第五章 自立留後第九十章 軍火販子(第二更)第八十三章 襲城(第三更)第六十六章 探得消息第一百六十九章 吏治之道第二十八章 野望(第四更)第五十七章 血染海灘(第五更)第一百零六章 勸降無果第六十章 計定翁山(第三更)第八十三章 第一爐鋼第九十五章 血腥功勞第八十一章 狼窩虎穴第三十四章 一潰千里第八章 互相推諉第二十七章 新式快船(第一更)第一百零一章 攻寨嘗試第一百五十六章 路在何方第七十九章 受困步頭第四十七章 涅槃第四十一章 打探消息第五十五章 越州虛實(第三更)第六十四章 海鹽販子第五十二章 散兵營地第一百二十二章 民生日常第二百二十四章 薛王遇刺第一十八章 中風(fēng)之癥第三十五章 參軍來訪第十二章 吃茶第四十九章 重陽見禮第六十一章 新晉刺史(第四更)第五十七章 一線生機第二十八章 野望(第四更)第一百一十章 保全武裝第一百零三章 倉促北撤第八十二章 技術(shù)躍進第三十五章 驗收第一百二十九章 翠玉國璽第一十八章 中風(fēng)之癥第七十七章 收服(第二更)第二十八章 屠小聽課第三十八章 不速之客第七十六章 受降(第一更)第一百四十九章 強襲潼關(guān)第九十五章 非我族類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河县| 玉田县| 湟中县| 额敏县| 乌恰县| 前郭尔| 盐源县| 金堂县| 保康县| 淄博市| 惠安县| 南开区| 天镇县| 仙居县| 玉屏| 图片| 云霄县| 鄂托克旗| 汝阳县| 华宁县| 方城县| 巴马| 丹凤县| 霸州市| 鹤壁市| 荆州市| 上高县| 诸城市| 苍山县| 淮安市| 娱乐| 略阳县| 利津县| 高台县| 三穗县| 枣庄市| 马尔康县| 枝江市| 城市| 潍坊市| 荔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