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十八章 不速之客

初秋的南方,還不見一絲涼意,可比起盛夏的酷暑,卻是好過多了。王延興剛來鐵做時,除非是清晨時分,否則,每跑一趟礦場,就要出滿滿一聲的汗。現(xiàn)在,藉著時斷時續(xù)的樹蔭,不時吹過的山風,竟然是額頭上不覺有汗。

經(jīng)過幾個月的開挖,此時的礦場已不再是最初的那個小礦坑了,而是尋著礦苗延伸的方向,刨開了一大片土層,此刻,三十多人在裡面奮力挖掘,遠遠地看去,蒼翠的山林間,驀然露出一片紅土褐石,像人腦袋上,張了個癩包似的,刺眼而突兀……

採礦對環(huán)境的破壞,可見一斑。雖然不能跟後世那種漫山皆枯草的情況相比,可也已經(jīng)不忍久視。得搭個棚子,建一圈圍擋才行,否則,暴雨一來,怕是要弄出泥石流了……王延興心裡默唸著,快步進了礦場,

工頭見王延興親來,連忙丟了手上的活計,過來點頭哈腰。王延興把自己的想法跟他說了聲,他滿口就應承了下來。這工頭刁滑得很,別看他接話接得漂亮,實際會不會動手,可不一定的。不過,暫時沒有合適的人手可以將他換掉,也只能先忍著。

然後又當著衆(zhòng)多礦工的面,將幾隻雞和一袋子綠豆交給工頭,囑咐他,礦工挖礦辛苦了,也要吃點肉補一補,又道天色還熱,用綠豆煮水喝可以解暑。

不過,有多少肉和綠豆會能吃到礦工的嘴,而又有多少最終落進了工頭的兜裡,不用猜,也能想到。

這一切,都不是王延興所願見到的,可這就是現(xiàn)實。他雖然自千年以後而來,可終究不是神仙,無法掌控一切。

出來礦場,收起虛僞的笑容,繼續(xù)往山裡而去,又走了三四里路,羅大牛就在身後叫著:“衙內!前面那處寨子,便是龍壽村!”

去礦場不過是路過順道看一下,龍壽村,纔是此次進山的主要目的。

順著羅大牛指著的方向,視線透過搖曳的樹枝,看到一片村寨就在不遠處。又再走了幾十步,小路兩側,樹木也不見了蹤跡,應該是被有意砍伐清理過,道路兩旁的排水溝畔,長滿了青翠小草,橢圓型的三片葉子,擠擠地長在頭頂,隨著山風飄動,也不知道這草的花期有多長,有的小草上,已經(jīng)結了細細的豆莢,顏色有綠有黑,有的,還在開著藍紫的小花,細細碎碎的,點綴在道路兩旁。

離開道路稍遠,便是一片小米地,此刻也已經(jīng)結子,不過距離成熟,還要一段時間。只是在這山間,能種小米的小平地也不多,只是小小的一片。

越過耕地,更遠處,卻是一排一排的茶樹。這麼整齊,顯然是人工載種的,而且,一眼看去,茶壟往遠處綿延直到那邊的山坡處,這面積可一點不小!難怪能月產茶葉五六百斤。那茶博士說泉州的茶樹都是野生的,自己居然還信了。

幾個人見王延興停下步子往邊上看去,以爲他在數(shù)茶樹的多少,羅大牛湊過去解釋:“這樣的茶園,龍壽村有三片,另外,再往裡面去,叫羅塘坳,那裡也有不少茶園……”

王延興點了點頭,卻沒接羅大牛的話,他在路邊蹲下,摘了一根草,問羅大牛:“大牛!你可知道,此草名喚何物?”

羅大牛看了看草上的橢圓形的三片葉子,便湊趣道:“莫非叫三葉草?”

還真讓他蒙對了,這裡長得到處都是的,正是被叫做三葉草的苜蓿。王延興笑了笑說道:“這樣叫也未嘗不可!長求,你可識得此草?”王延興再拿著草問孟鹹。

孟鹹搖了搖頭,他讀書不少,認識的草木卻不多。

見兩人都不認識,王延興也不再賣關子:“此草名爲苜蓿!是上佳的草料!草上所結草籽,無論是餵養(yǎng)豬、馬、牛、羊還是雞、鴨、鵝,都是上佳!而且,還可以用於積肥!增加地力!”頓了頓語氣,再朝龍壽村看去,意味深長地說道,“龍壽村,主事之人,很擅經(jīng)營!”

聽了王延興這麼一說,衆(zhòng)人一致地點了點頭,對那龍壽村,也多了幾分重視。幾人,繼續(xù)前行不多時,而那處村寨的模樣,也清晰的展示在眼前。

一片屋舍,沿著山坡而建,最高處,是一處土屋,這種用厚重的土牆圍攏的屋舍雖然花費巨大,可其防禦力,卻是紮紮實實的!

土屋以下,村中道路縱橫交錯,竟然不似南方常見的那樣隨著高矮而歪歪扭扭。道路兩側的茅舍雖然矮舊,卻顯得整齊,高矮排布,錯落有致。

更讓人意外的是,環(huán)村一週,竟然掘了壕塹,用粗木立了柵欄,村口,還建了寨門,有村衆(zhòng)執(zhí)了獵弓刀劍在一旁值守。

這就是龍壽村了!

一行人,走到寨門前,那守門的村衆(zhòng)上前來詢問:“你等是何人?來此作甚?”

羅大牛上前一步,打拱說道:“某是山下鐵場的羅大牛啊!杜十三!不認得某啦?”

那杜十三一見是羅大牛,果然認識,也知道他與主家的二兒子相識,便也回禮道:“某道是誰來了,原來是羅哥兒!你是來找二郎君的嗎?二郎君今日恰巧在家,你去尋便是!只是,他們是何人?”

“這個是某家阿郎,南安縣司倉,知鐵場事,一起求見你家主母!”羅大牛連忙回答道。

杜十三上下打量了一下王延興,他只知道山下的那個鐵做自從來了個王衙內後,就老母雞便鳳凰,搖身大變。好奇之下,也猜測,這王豔內到底是什麼三頭九臂的人物,竟然有這能耐。

現(xiàn)在見了,原來就是個不及弱冠的小孩,心裡怪異不止,卻不顯與面上:“原來是王衙內!久仰!還請隨某來……”說罷,跟伴當招呼一聲,在前面領路,往坡上的土屋而去。

到了土屋跟前,又有兩人把手門口,見杜十三帶著一幫子人過來,驚道:“杜十三!你不在外面守著寨門,來這裡做什麼?”

“瞎了你的狗眼!不認識這是山下鐵場的王衙內嗎?快去通報!”杜十三也嚷嚷著回話道。

那人聽了,見來人爲首的王延興卻是被衆(zhòng)人如捧月般奉在中心,知道杜十三所言非虛,連忙小跑著進屋通報。不多時,又出來,迎了衆(zhòng)人進屋。

進了土屋的大門,纔看到土屋的內,也是沿山坡地形而向上成階梯擡升,過道也是沿著內牆的階梯一般,一階一階地向上。走了百十來階臺階後,纔到了正對著大門的正屋。正屋外,一名有些富態(tài)的老太太,身後跟著兩個年輕人以及四五名僕役正在等候。

見了王延興走近了,那老太太上前一步,微微一拜:“不知衙內駕到,老身有失遠迎,還請見諒!”

王延興不敢受禮,連忙躬身回拜:“延興此來冒昧,如有打擾,還請杜姥不要見怪!”

“貴客到訪,蓬蓽生輝!衙內!請!”老太太讓開主道,讓王延興先行。

“杜姥請!”王延興肯定也是不方便走前面,請老太太先行。

雙方禮節(jié)都到位了,也就不再客氣,一前一後進了主屋,分主賓落座,然後老太太命人煮茶待客。吩咐完僕役後,又向王延興介紹陪坐的兩個年輕人,“這個是犬子,杜子原,杜子騰!”

王延興微微地拱了拱手,算是見過二位杜家公子,然後,他也介紹了自己的兩位隨從,他給孟鹹安的官名是鐵場掌書記,給羅大牛安的虞候。兩兩又是客套一番。

“某自村外而來,見土地整飭,規(guī)劃極好!村內秩序井然!杜姥治理村寨果然有方!延興心生敬佩!”王延興又拱了拱手,給老太太送一頂高帽子。

“衙內過譽了!山野之地,難入衙內法眼!衙內治理鐵場,廣施鐵器,纔是真正惠民義舉!”老太太也客氣地回敬一頂,只是,她竟然能看出王延興有意要普及鐵器的心意,眼界還真一般啊!

“哪裡!哪裡!杜姥過獎了!延興不過是見父老缺少鐵器,竟用木器來耕種,心中不忍啊!”王延興輕嘆了一口氣,然而,語氣一轉,“此次冒昧前來拜訪杜姥,也是有一事相求!爲鄉(xiāng)鄰父老計,還望杜姥萬勿推辭!”

“衙內言重了,但凡老身力所能及之事,定然全力以赴!”

“某觀鄉(xiāng)鄰飼養(yǎng)牛、羊,都用野草,那牛羊長得很慢,而且瘦小!便在尋思如何才能讓牛羊能長得又快又壯!後來,才知道,如果能用苜蓿飼養(yǎng)牛羊,效果極佳!可這四周,卻只有龍壽村有苜蓿!所以,還望杜姥能售賣一些苜蓿籽與延興,延興也好上請刺史,在泉州推廣種植!如若成功,杜姥,乃是有利四鄰的大善事啊!”王延興笑著說道。

老太太也是微笑著聽著,不知道她心裡想得是什麼,可坐下的她的兩個兒子,卻有點不太自在,看得出來,他們對這個計劃,不太贊成。這也能理解,雖然苜蓿早在漢代,就從西域傳來中國,可一直都只是在北方有所種植,這杜家怕是花了大力氣,才從北方引進的。如今,要被王延興幾句輕飄飄的話就拿去,心裡自然有所不甘。不過,甘也好,不甘也罷,那些苜蓿就在龍壽村外的田間地頭長得到處都是,她不願意,也要挖些下山!

可是,老太太卻像沒看到兩個兒子的反應一樣,不假思索便笑著回答:“衙內所說極是,即是有利四鄰之事,杜家自當盡全力相助!再過一月,便是草籽成熟之時,老身定然命人收集贈予衙內,以便衙內施爲!”

“那就多謝杜姥了!延興定然請刺史重獎杜家義舉!”見老太太這麼配合,王延興也是大喜過望,拜謝道。

“衙內過譽了,此苜蓿另有培育、收納之法,乃杜家祖上積累,即是有利四鄰,也一併贈予衙內吧!”老太太又說道。

老太太這是何意?送了草籽又送種法,這是好事做到底的意思嗎?王延興無法決絕,一併愧受。再次謝過之後,王延興才說自己此來的真正的意圖:“此外,延興還有一事相求!”

老太太還是那副有求必應的樣子:“衙內所做之事,定然是利民之舉,請直接說來!”

“延興想向杜姥購買一些新鮮的茶葉!”王延興拱手道。

王延興才說完,老太太臉上微微露出有些驚訝,還沒開口,卻不想杜子騰突然站了起來,一口否決:“不行!”

這來得有些突然,王延興一愣:“這是爲何?”

“你要買茶餅子,六十文一斤,就算是隻買十斤八斤,某也可以挑了送到你的鐵場去都,新鮮茶葉,不賣!”杜子騰卻不說理由,只是決絕。

“胡鬧!”老太太一口喝住自己的兒子,“衙內要買新鮮茶葉自然可以,杜家從村民中收來新鮮茶葉出價十文一斤,衙內若要,便依舊是十文一斤轉給衙內便是!”

“母親!”杜子騰不甘地叫道。卻被老太太一眼瞪了回去,不再吱聲。

見那杜子騰不願意,王延興也不想強求,訕訕地說道:“若是有所不便,那就算了……”

“無妨,衙內需要多少,只要老身有,便依原價轉給衙內!”

王延興有心說越多越好,不過還是忍住了,拱手道:“一二十斤便好,若是沒有,十斤八斤也可以!”

聽到這個數(shù)字,老太太不由鬆了一口氣,轉而向杜子原說道:“三哥兒!去庫房中取二十斤鮮茶葉給衙內!現(xiàn)在就去!”

雖然不解爲何杜家不賣鮮茶葉,也不喜歡杜子騰那氣急敗壞的模樣,對老太太卻是沒有理由不敬重,王延興又謝了一回,然後說道:“若是龍壽村需要鐵器,也儘管來鐵場,某承諾,但凡給龍壽村的鐵器,是最佳的品質,最低的價格!”

老太太也是謝過。

接下來,又閒扯了一些其他話題,說道官兵此時正在組織對山賊銅鑼寨的剿滅,希望龍壽村多加防備云云。不過,銅鑼寨到這裡有將近五十里山路,防備又嚴,就算狗急跳牆,也不會跳到這裡來。大家也沒太當回事。

隨後,王延興便告辭,付了錢,拿了茶葉,出了龍壽村下山去了。

王延興走了,杜家土屋內,杜子騰卻還在抱怨:“母親!你又不是不知道!那王延興會妖法!那鐵場內,諸多器具都是無畜自動,那小溪場的鐵匠,都被他逼得斷了生計……若是讓他學了製茶之法去了,只怕,也要用那法子來製茶,杜家的生計就要斷在他手裡了。”

“胡說八道!人家都說了是以水驅動筒車!何來的妖法!”老太太怒道。

“那爲何他處的筒車只能提水,他的筒車卻可以打鐵?”

“物是死的,人卻是活的!只要是會變通,提水的可以是筒車,打鐵的也可以是!那些鐵匠不知變通,沒了飯吃,也是咎由自取!至於,若是杜家也落到此步,也不能怪別人!只能怪自己爲何不能也造出那可以製茶的筒車!”老太太一邊說這豁達的道理,可語氣,終究還越說越是有些黯然。

第二十三章 買賣軍功第一百零二章 營中迫降第二百二十七章 逼做天子第九十九章 軍火走私第一十三章 謀劃巷戰(zhàn)第四十五章 明暗鬥第二十二章 鐵水第四十五章 暗進讒言第八十五章 水火之力第三十七章 死期將至(第三章)第五十四章 遠航(第二更)第一百六十九章 吏治之道第五十四章 考試第三十三章 年底結算第一章 雙線出擊第二十三章 煮硝棚(第三更)第一百五十四章 反覆爭奪第四十章 股權轉讓第二十四章 割袍斷義(第三更)第十七章 同路人(第三更)第一百九十一章 分化之策第一百八十七章 分工合作第一百二十章 直面誘惑第一百三十五章 問策劉隱第六十章 以身試藥第七章 暗夜突襲第五十四章 倭奴性惡第三十八章 不速之客第七十二章 帛書言和第一百五十二章 蕭牆之禍第七十九章 厲兵秣馬第五十九章 自責不已第四十二章 杜二買鐵第六十八章 歹毒之策第九十四章 血洗草坡第二章 被哄上船第九章 俯首(第三更)第六十一章 心血盡毀第七十一章 盧琚登門第六十八章 仇讎相見第九十二章 借兵之策第二十八章 懲罰第一百五十九章 倉促渡河第六十三章 渾水摸魚第四十章 老道獻寶(第一更)第七章 絕命漫道第四十九章 計將安出第三十九章 觀前尋釁第四十一章 伏火方(第二更)第五十六章 敵蹤突現(xiàn)(第四更)第六十二章 月夜活祭第五十一章 兵臨五島第九十二章 戰(zhàn)火蔓延第四十章 人主氣度第一百四十五章 黃雀在後第一百四十九章 強襲潼關第五十五章 佛門之災第三十六章 愛嬌去職第六十七章 棉紡織場第十七章 分期付款(第二更)第一百一十一章 上表獻降第一百零六章 心存僥倖第四十二章 道士呂奇第二百二十五章 勸進表書第七十六章 寶庫之謎第一百七十章 俆寅讀書第六十二章 月夜活祭第五章 偷師之策第七十四章 假戲真做第四十四章 耽羅到手第一百一十四章 何人爲使第七十四章 天道可知第二十二章 被逐離家第一百五十二章 蕭牆之禍第八十一章 借你一物第二百二十章 小生馮道第一百一十一章 順利破城第三十四章 全年收成第三十五章 公私賬目第二十六章 尾隨追蹤第五十章 朝令夕改第七十四章 蠻首古滿第三十八章 寒士之心第八十一章 一語成箴第七十八章 蒙藹南逃第三十八章 不速之客第四十九章 計將安出第二十二章 被逐離家第五十七章 不良帥第五十二章 臨危掌局第四十章 人主氣度第十章 年少無知第十章 年少無知第七章 鷸蚌相爭第八十五章 精兵之謎第四十五章 遷址廣州第八十八章 喋血越州(第四更)第十章 年少無知第十一章 意欲何爲(第一更)第一百七十一章 土地制度
第二十三章 買賣軍功第一百零二章 營中迫降第二百二十七章 逼做天子第九十九章 軍火走私第一十三章 謀劃巷戰(zhàn)第四十五章 明暗鬥第二十二章 鐵水第四十五章 暗進讒言第八十五章 水火之力第三十七章 死期將至(第三章)第五十四章 遠航(第二更)第一百六十九章 吏治之道第五十四章 考試第三十三章 年底結算第一章 雙線出擊第二十三章 煮硝棚(第三更)第一百五十四章 反覆爭奪第四十章 股權轉讓第二十四章 割袍斷義(第三更)第十七章 同路人(第三更)第一百九十一章 分化之策第一百八十七章 分工合作第一百二十章 直面誘惑第一百三十五章 問策劉隱第六十章 以身試藥第七章 暗夜突襲第五十四章 倭奴性惡第三十八章 不速之客第七十二章 帛書言和第一百五十二章 蕭牆之禍第七十九章 厲兵秣馬第五十九章 自責不已第四十二章 杜二買鐵第六十八章 歹毒之策第九十四章 血洗草坡第二章 被哄上船第九章 俯首(第三更)第六十一章 心血盡毀第七十一章 盧琚登門第六十八章 仇讎相見第九十二章 借兵之策第二十八章 懲罰第一百五十九章 倉促渡河第六十三章 渾水摸魚第四十章 老道獻寶(第一更)第七章 絕命漫道第四十九章 計將安出第三十九章 觀前尋釁第四十一章 伏火方(第二更)第五十六章 敵蹤突現(xiàn)(第四更)第六十二章 月夜活祭第五十一章 兵臨五島第九十二章 戰(zhàn)火蔓延第四十章 人主氣度第一百四十五章 黃雀在後第一百四十九章 強襲潼關第五十五章 佛門之災第三十六章 愛嬌去職第六十七章 棉紡織場第十七章 分期付款(第二更)第一百一十一章 上表獻降第一百零六章 心存僥倖第四十二章 道士呂奇第二百二十五章 勸進表書第七十六章 寶庫之謎第一百七十章 俆寅讀書第六十二章 月夜活祭第五章 偷師之策第七十四章 假戲真做第四十四章 耽羅到手第一百一十四章 何人爲使第七十四章 天道可知第二十二章 被逐離家第一百五十二章 蕭牆之禍第八十一章 借你一物第二百二十章 小生馮道第一百一十一章 順利破城第三十四章 全年收成第三十五章 公私賬目第二十六章 尾隨追蹤第五十章 朝令夕改第七十四章 蠻首古滿第三十八章 寒士之心第八十一章 一語成箴第七十八章 蒙藹南逃第三十八章 不速之客第四十九章 計將安出第二十二章 被逐離家第五十七章 不良帥第五十二章 臨危掌局第四十章 人主氣度第十章 年少無知第十章 年少無知第七章 鷸蚌相爭第八十五章 精兵之謎第四十五章 遷址廣州第八十八章 喋血越州(第四更)第十章 年少無知第十一章 意欲何爲(第一更)第一百七十一章 土地制度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肥西县| 潼南县| 读书| 汪清县| 进贤县| 易门县| 青神县| 盱眙县| 新田县| 旬阳县| 肥西县| 长岭县| 扬中市| 老河口市| 金秀| 大石桥市| 松江区| 巢湖市| 拜泉县| 霍州市| 鄂温| 砚山县| 富宁县| 苍梧县| 冷水江市| 昌乐县| 河曲县| 临洮县| 衡南县| 邵武市| 长顺县| 湖北省| 蓝田县| 都江堰市| 博罗县| 遵化市| 成武县| 神木县| 怀宁县| 长沙县| 锦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