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培養屬下的忠誠,一次性的獎勵不夠的,只有不斷地用不同的方式進行刺激,才能一次一次地加深他們對身份的認可。一個企業,要長遠的發展,則要不斷地我們革新,不斷地完善自己。
鐵做到現在,進入到了一個良性發展的循環,要開始考慮下一步的發展了。王延興將鐵做的幾個管事的,一起找來,想聽聽他們的想法。
到了會議室,羅二、章大爐還有羅大牛、羅桿子和老曾頭已經在那裡等了,打了聲招呼,依次坐下,王延興便開口說道:“鐵場發展到現在,鐵料的產量,一時半會是沒辦法提高了,接下來,要做的事有幾點,某想跟你們商量一下!”
一邊說,王延興把筆和本子拿了出來,劉伴興則將早已磨好的墨的硯池打開,給另外幾人分過去。
“接下來的第一個方向是,提高鑄鐵的品質!”現在的鐵器,幾乎全是農具。農具當然重要,但王延興想要的,卻不單是農具,“某計劃,從下月起,開始製造一批軍用鐵器……”
其他人也拿出筆、紙開始記錄,沒有那麼多鋼筆,鵝毛筆一樣是個可以接受的選擇。只是,衆人只管記錄,卻沒人能對這條提出什麼意見或者建議……
王延興也習以爲常,他的思路超出這個年代太多,要讓他們能跟上自己的思路,所需的時間,還長著呢,他也不等多久,便開始繼續往下說:“第二點,卻是要再多煉些熟鐵出來,準備鍊鋼!”
鍊鋼二字一處,幾人不動聲色地點了點頭。鋼的效果比起鐵來,那要好了不知道多少倍。可鋼材難得啊!現在想要鍊鋼,大多是用熟鐵百鍊而成。一把全鋼的橫刀,從開坯到成刀,要三月到半年不等,耗時極長。費力極大!現在有了水力鍛錘,可以日夜作業,想必速度要快上許多吧!衆人對王延興的手段已經心服口服了。
看衆人的反應,王延興笑了笑:“呵呵,某可沒打算制橫刀……橫刀用鋼要求太高,鐵場不做!”橫刀所用的覆土法滲碳和熱處理,在王延興看來是低效率的典型,自然不會沿用,他打算採取的鍊鋼的方法是蘇鋼法。其實,在中國古代,鍊鋼之法除了百鍊法,還有炒鋼、灌鋼、宿鋼等,技法都遠超同年代的歐洲;而蘇鋼法,則是這一系列的鍊鋼法的大成,在另一個時空,成熟於明代,成鋼效率和鋼製雖然不及後世的冶煉法,可在現在這種技術條件下,已經是最好的了!
衆人不懂,卻不妨礙他們去執行,分配好任務,準備先在反射爐上用塊煉法煉熟鐵,然後再在鍛錘上排渣,最後製備出一根一根的熟鐵片,紮在一起,成爲一個個熟鐵片盤。
見諸人沒有異議,王延興再開始說下一個議題:“鐵器的銷售現在形勢很好!不過,鐵場不能只靠鐵器來創造價值,某等還需要更多的創造價值的方式……你們,有什麼想法嗎?”
創造價值?
衆人愣了愣,沒聽明白!
就是能賺錢的……王延興只好直白地重複了一遍。
原來衙內是嫌鐵場賺錢慢啊!你把鐵器的售價提上去不就可以了嗎?不過,這茬早就跟王延興提過,被他否決了,也不再說這事。
各自轉開了腦筋。這也是諸人爲數不多可以發揮聰明才智的機會了。作爲技術型的下屬,結果上司比你還要精通業務,每次上司訓話,都是不解,每次跟上司開會總是無言以對……其中的壓力,可想而知。經歷過諸多無法發言的提問後,終於等到了一個可以說點什麼的問題時,諸人都想好好地說一說自己的見解。
福建的產出其實還是很多的,既然鍊鐵能煉出花來,別的產業能做好,自然也可以出成績。
章大爐率先開口了:“此地附近還有不少燒製陶瓷器的,泉州城中的陶瓷用具,許多便出自左近!不若也招些人手燒製瓷器?”
王延興點了點頭,這附近的陶瓷業確實也有一定的規模,章大爐的高嶺土就是人家那裡挖的,這一點王延興也想過,他剛寫下來,就聽到羅二在提反對意見:“此地有人燒陶瓷不假,可是隻能燒一點酒盞、飯碗、醬菜罈子,而福州那邊的龍窯能燒青瓷了,就算是某等也學著燒瓷,那又賺不到錢!”
嗯!這個羅二倒是能把握住王延興想法的精髓:要能賺錢。而這陶瓷的燒製,唐末比後世,並沒有絕對的技術代差,而王延興對燒瓷也是外行,還真不見得比別人家做得好。當即,笑了笑:“先不著急下結論,有什麼想法,先說出來!”
章大爐橫了一眼羅二,不再說話。
沉默了片刻,孟鹹開口說道:“泉州本就物產豐富,只是,許多物產卻產自海邊,像鯊魚皮、海鹽、海珠;這山中的產物嘛,卻多是果品居多……”
這些東西……似乎也不太適合做鐵場的後續,王延興還是將他們寫下來。再朝沒人開口的衆人看去。
“衙內建了兩孔新窯後,制的木炭鐵場用不完,也可以拿去售賣……”老曾頭說道。
“這個暫且不做考慮……”王延興搖了搖頭,有後世的經驗在,他知道這森林若是不加控制地砍起來,消亡速度必然會很快,而砍了要再生卻是不容易,只要還有別的選擇,他就不會願意拿一座座禿山去燒炭賣錢。猶豫了片刻,他還是將這一條寫下來。
聽王延興這麼說,老曾頭也不爭辯,雖然他並不明白王延興顧慮何在,只是習慣性地服從。
“嗯……其實,那麼些羊和雞,若是能多養一養,下些小崽子,也是筆收入……”劉伴興一邊給衆人倒水,一邊也想了個點子。
畜牧業?這個產出慢一點,卻還挺適合現在泉州現在這種多山、少地、缺少勞力的情況。
唐代主要的肉食是羊肉,可羊卻真心不是一種能大量產肉的家畜;養些綿羊剪羊毛倒還可以;相比之下,雞的產肉率還要高一些,再兼顧產蛋,養雞顯然比養羊要劃得來。
只不過,後世養雞,是一個雞舍養幾千幾萬只的密集飼養,量大了,效益纔出得來。而這個年代的小規模散養,獲利不大。這倒並不單是古人不知道密集飼養的好處,而是沒有抗生素,沒辦法密集飼養。
再者,養雞也是要吃糧的。人都不夠吃的情況下,哪有糧食去餵雞?之後後世產肉量大的生豬,在唐代少有飼養的原因也在於此:豬也是要吃糧的!
一個個想法在腦子裡快速地轉動著,先將綿羊兩個字寫在紙上,然後又想到,能不能喂牛呢?
牛隻需吃草,餵養簡單,即可產肉又可產奶,產出也不錯,如果有合適的牧草,那效果更好了!又不像雞那樣,一發雞瘟就死一片,倒是個選擇!只是,在唐代,牛是作爲畜力飼養,可不是養來殺著吃的,如何突破這一點,還得以後做功課……
想到這裡,把養牛也寫在了紙上。後面又追加兩個字:牧草。
“還有呢?”王延興收了筆,繼續問道。
“嗯……茶葉如何?”這時,羅大牛開口了,“山裡面有不少村寨都出產茶葉,以龍壽村爲頭,茶葉賣得很貴的!”
“茶葉?”王延興一聽,不覺樂了,自己當初還想著要做大唐第一茶商呢!不過聽了茶鋪的人說了泉州茶葉的現狀,便覺得難以入手,後來忙鐵做了,就把這想法放下了,“這些村寨能出產多少茶葉啊?”
“具體數量不太清楚,不過,每隔一月,龍壽村都會有十來個挑夫出山送茶,就算一個人挑五十斤茶,也有五、六百斤吧!”羅大牛撓了撓腦袋說道,“某與那龍壽村的杜家二哥還有幾分熟識,要不,找他問問清楚?”
每月能產五六百斤茶?產量不低啊!就算每斤茶葉一百錢,那一月五、六十貫的收入,相當可觀了啊!
只是,茶葉這東西,品質不同,價格相差極大。一斤茶葉,一百錢可以賣,一貫錢也可以賣,就是不知道杜家產茶的品質如何了。
王延興沉吟片刻:“不必了,那杜二不太可能會說的!”王延興跟杜二也打過照面,那年輕人,總是一臉你欠他五百貫錢的表情,不太好說話,不過,杜家主事的,是他母親,得找這老太太談,“某去一趟龍壽村!”
聽到王延興這般安排,孟鹹便打開隨身的本子,查看王延興的日程安排,看接下來哪天合適,選了幾個日子,想再問王延興的決定,卻看到王延興又在用手揉著太陽穴。
他連忙把手中的日程表放下,關切地問:“衙內!頭不舒服?”
“一點點……”王延興歉意地笑了笑,“昨晚上睡得太晚了些,休息片刻就好!”
“嗯!那就好。”孟鹹這才又將日程表遞過去,讓王延興選日期。
然而,他平靜的面龐下,卻是深深的擔憂:這個月以來,王延興頭疼病犯了第三次,這隻怕不是休息不好,只怕是失魂之癥越發嚴重了啊!
還是得找呂奇要個說法!
這些不務正業的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