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十七章 議定錢程

要培養屬下的忠誠,一次性的獎勵不夠的,只有不斷地用不同的方式進行刺激,才能一次一次地加深他們對身份的認可。一個企業,要長遠的發展,則要不斷地我們革新,不斷地完善自己。

鐵做到現在,進入到了一個良性發展的循環,要開始考慮下一步的發展了。王延興將鐵做的幾個管事的,一起找來,想聽聽他們的想法。

到了會議室,羅二、章大爐還有羅大牛、羅桿子和老曾頭已經在那裡等了,打了聲招呼,依次坐下,王延興便開口說道:“鐵場發展到現在,鐵料的產量,一時半會是沒辦法提高了,接下來,要做的事有幾點,某想跟你們商量一下!”

一邊說,王延興把筆和本子拿了出來,劉伴興則將早已磨好的墨的硯池打開,給另外幾人分過去。

“接下來的第一個方向是,提高鑄鐵的品質!”現在的鐵器,幾乎全是農具。農具當然重要,但王延興想要的,卻不單是農具,“某計劃,從下月起,開始製造一批軍用鐵器……”

其他人也拿出筆、紙開始記錄,沒有那麼多鋼筆,鵝毛筆一樣是個可以接受的選擇。只是,衆人只管記錄,卻沒人能對這條提出什麼意見或者建議……

王延興也習以爲常,他的思路超出這個年代太多,要讓他們能跟上自己的思路,所需的時間,還長著呢,他也不等多久,便開始繼續往下說:“第二點,卻是要再多煉些熟鐵出來,準備鍊鋼!”

鍊鋼二字一處,幾人不動聲色地點了點頭。鋼的效果比起鐵來,那要好了不知道多少倍。可鋼材難得啊!現在想要鍊鋼,大多是用熟鐵百鍊而成。一把全鋼的橫刀,從開坯到成刀,要三月到半年不等,耗時極長。費力極大!現在有了水力鍛錘,可以日夜作業,想必速度要快上許多吧!衆人對王延興的手段已經心服口服了。

看衆人的反應,王延興笑了笑:“呵呵,某可沒打算制橫刀……橫刀用鋼要求太高,鐵場不做!”橫刀所用的覆土法滲碳和熱處理,在王延興看來是低效率的典型,自然不會沿用,他打算採取的鍊鋼的方法是蘇鋼法。其實,在中國古代,鍊鋼之法除了百鍊法,還有炒鋼、灌鋼、宿鋼等,技法都遠超同年代的歐洲;而蘇鋼法,則是這一系列的鍊鋼法的大成,在另一個時空,成熟於明代,成鋼效率和鋼製雖然不及後世的冶煉法,可在現在這種技術條件下,已經是最好的了!

衆人不懂,卻不妨礙他們去執行,分配好任務,準備先在反射爐上用塊煉法煉熟鐵,然後再在鍛錘上排渣,最後製備出一根一根的熟鐵片,紮在一起,成爲一個個熟鐵片盤。

見諸人沒有異議,王延興再開始說下一個議題:“鐵器的銷售現在形勢很好!不過,鐵場不能只靠鐵器來創造價值,某等還需要更多的創造價值的方式……你們,有什麼想法嗎?”

創造價值?

衆人愣了愣,沒聽明白!

就是能賺錢的……王延興只好直白地重複了一遍。

原來衙內是嫌鐵場賺錢慢啊!你把鐵器的售價提上去不就可以了嗎?不過,這茬早就跟王延興提過,被他否決了,也不再說這事。

各自轉開了腦筋。這也是諸人爲數不多可以發揮聰明才智的機會了。作爲技術型的下屬,結果上司比你還要精通業務,每次上司訓話,都是不解,每次跟上司開會總是無言以對……其中的壓力,可想而知。經歷過諸多無法發言的提問後,終於等到了一個可以說點什麼的問題時,諸人都想好好地說一說自己的見解。

福建的產出其實還是很多的,既然鍊鐵能煉出花來,別的產業能做好,自然也可以出成績。

章大爐率先開口了:“此地附近還有不少燒製陶瓷器的,泉州城中的陶瓷用具,許多便出自左近!不若也招些人手燒製瓷器?”

王延興點了點頭,這附近的陶瓷業確實也有一定的規模,章大爐的高嶺土就是人家那裡挖的,這一點王延興也想過,他剛寫下來,就聽到羅二在提反對意見:“此地有人燒陶瓷不假,可是隻能燒一點酒盞、飯碗、醬菜罈子,而福州那邊的龍窯能燒青瓷了,就算是某等也學著燒瓷,那又賺不到錢!”

嗯!這個羅二倒是能把握住王延興想法的精髓:要能賺錢。而這陶瓷的燒製,唐末比後世,並沒有絕對的技術代差,而王延興對燒瓷也是外行,還真不見得比別人家做得好。當即,笑了笑:“先不著急下結論,有什麼想法,先說出來!”

章大爐橫了一眼羅二,不再說話。

沉默了片刻,孟鹹開口說道:“泉州本就物產豐富,只是,許多物產卻產自海邊,像鯊魚皮、海鹽、海珠;這山中的產物嘛,卻多是果品居多……”

這些東西……似乎也不太適合做鐵場的後續,王延興還是將他們寫下來。再朝沒人開口的衆人看去。

“衙內建了兩孔新窯後,制的木炭鐵場用不完,也可以拿去售賣……”老曾頭說道。

“這個暫且不做考慮……”王延興搖了搖頭,有後世的經驗在,他知道這森林若是不加控制地砍起來,消亡速度必然會很快,而砍了要再生卻是不容易,只要還有別的選擇,他就不會願意拿一座座禿山去燒炭賣錢。猶豫了片刻,他還是將這一條寫下來。

聽王延興這麼說,老曾頭也不爭辯,雖然他並不明白王延興顧慮何在,只是習慣性地服從。

“嗯……其實,那麼些羊和雞,若是能多養一養,下些小崽子,也是筆收入……”劉伴興一邊給衆人倒水,一邊也想了個點子。

畜牧業?這個產出慢一點,卻還挺適合現在泉州現在這種多山、少地、缺少勞力的情況。

唐代主要的肉食是羊肉,可羊卻真心不是一種能大量產肉的家畜;養些綿羊剪羊毛倒還可以;相比之下,雞的產肉率還要高一些,再兼顧產蛋,養雞顯然比養羊要劃得來。

只不過,後世養雞,是一個雞舍養幾千幾萬只的密集飼養,量大了,效益纔出得來。而這個年代的小規模散養,獲利不大。這倒並不單是古人不知道密集飼養的好處,而是沒有抗生素,沒辦法密集飼養。

再者,養雞也是要吃糧的。人都不夠吃的情況下,哪有糧食去餵雞?之後後世產肉量大的生豬,在唐代少有飼養的原因也在於此:豬也是要吃糧的!

一個個想法在腦子裡快速地轉動著,先將綿羊兩個字寫在紙上,然後又想到,能不能喂牛呢?

牛隻需吃草,餵養簡單,即可產肉又可產奶,產出也不錯,如果有合適的牧草,那效果更好了!又不像雞那樣,一發雞瘟就死一片,倒是個選擇!只是,在唐代,牛是作爲畜力飼養,可不是養來殺著吃的,如何突破這一點,還得以後做功課……

想到這裡,把養牛也寫在了紙上。後面又追加兩個字:牧草。

“還有呢?”王延興收了筆,繼續問道。

“嗯……茶葉如何?”這時,羅大牛開口了,“山裡面有不少村寨都出產茶葉,以龍壽村爲頭,茶葉賣得很貴的!”

“茶葉?”王延興一聽,不覺樂了,自己當初還想著要做大唐第一茶商呢!不過聽了茶鋪的人說了泉州茶葉的現狀,便覺得難以入手,後來忙鐵做了,就把這想法放下了,“這些村寨能出產多少茶葉啊?”

“具體數量不太清楚,不過,每隔一月,龍壽村都會有十來個挑夫出山送茶,就算一個人挑五十斤茶,也有五、六百斤吧!”羅大牛撓了撓腦袋說道,“某與那龍壽村的杜家二哥還有幾分熟識,要不,找他問問清楚?”

每月能產五六百斤茶?產量不低啊!就算每斤茶葉一百錢,那一月五、六十貫的收入,相當可觀了啊!

只是,茶葉這東西,品質不同,價格相差極大。一斤茶葉,一百錢可以賣,一貫錢也可以賣,就是不知道杜家產茶的品質如何了。

王延興沉吟片刻:“不必了,那杜二不太可能會說的!”王延興跟杜二也打過照面,那年輕人,總是一臉你欠他五百貫錢的表情,不太好說話,不過,杜家主事的,是他母親,得找這老太太談,“某去一趟龍壽村!”

聽到王延興這般安排,孟鹹便打開隨身的本子,查看王延興的日程安排,看接下來哪天合適,選了幾個日子,想再問王延興的決定,卻看到王延興又在用手揉著太陽穴。

他連忙把手中的日程表放下,關切地問:“衙內!頭不舒服?”

“一點點……”王延興歉意地笑了笑,“昨晚上睡得太晚了些,休息片刻就好!”

“嗯!那就好。”孟鹹這才又將日程表遞過去,讓王延興選日期。

然而,他平靜的面龐下,卻是深深的擔憂:這個月以來,王延興頭疼病犯了第三次,這隻怕不是休息不好,只怕是失魂之癥越發嚴重了啊!

還是得找呂奇要個說法!

這些不務正業的道士!

第六十六章 血腥之路第六十五章 一年之計第五十五章 重用孟三第二十二章 撤軍前奏第六十一章 劇情逆轉第一百零九章 南詔晚鐘第九十九章 說降好處第三十一章 鴻門宴(第二更)第十三章 廣州亂局第十章 洗劫一空(第三更)第二十章 生如夏花第五十五章 文娛體樂第二十章 工程第四十二章 杜二買鐵第一百九十四章 以馬換炮第二百二十七章 逼做天子第一百六十五章 全力擴軍第二十六章 越娘第一百章 路遇軍寨第二百章 李振勸進第二十四章 精鹽(第四更)第十一章 借刀殺人第十六章 接手(第二更)第四十八章 被俘爲奴第二十四章 精鹽(第四更)第二十九章 擾亂治安第一十七章 章家有難第七十七章 古滿闖禍第一百六十七章 天朝戰記第五十一章 盧琚殞命第六十三章 十年之約(第一更)第二百零七章 北伐首功第七十七章 與虎謀皮第一百八十章 仿製難題第六章 鼓山買船第二百二十三章 新船風險第四十章 股權轉讓第六十七章 棉紡織場第二十一章 碎石第三十五章 拒之門外(第一更)第三十二章 奇恥大辱第三章 內外隔絕第一十八章 天魔亂舞(第一更)第七十八章 今日頭條(第三更)第四十九章 副使黃碣(第三更)第一百四十三章 當庭僞詔第五十六章 一語驚人第七十三章 南詔段氏第八十四章 重述官職第六十七章 集資(第一更)第一百八十一章 豎立權威第八十八章 交州鹽事第八十一章 借你一物第三十八章 銀行行長第二百一十六章 落地開花第一百五十九章 倉促渡河第八章 想念泉州第六十三章 歧路亡羊第三十八章 婦人之心(第四更)第一十四章 屠幺露陷第六十八章 仇讎相見第七十章 信馬由繮第六十六章 血腥之路第一百四十九章 強襲潼關第十六章 接手(第二更)第一百七十六章 權力爭奪第十六章 封州劉隱(第一更)第一百零七章 錢鏐往事第二百零六章 炮聲轟隆第十三章 第一滴血(第三更)第九十三章 玄機(第二更)第一十八章 後路恐失第五十四章 遠航(第二更)第八十四章 嚴肅紀律第七章 以鐵換布(第三更)第九十四章 暗授機緣(第三更)第一百三十四章 今日薛王第四十三章 天道院長第一百五十一章 兄弟合兵第二百零四章 是戰是和第二十一章 代管之道第五十五章 密議第一百七十三章 百般阻撓第七十一章 逃脫之策第四十八章 秘密警察第十一章 借刀殺人第九十九章 漫天要價第九十五章 雙喜臨門第一百五十三章 相煎何急第三十七章 不懼陣戰第一百六十一章 永別長安第五十一章 越州兩害(第二更)第七章 以鐵換布(第三更)第六十八章 秀兒斷案第二十章 求援(第四更)第二十章 勿忘初心(第三更)第二章 內憂初現第六十五章 會議(第三更)第九章 錦囊妙計第一百九十六章 天子殞命
第六十六章 血腥之路第六十五章 一年之計第五十五章 重用孟三第二十二章 撤軍前奏第六十一章 劇情逆轉第一百零九章 南詔晚鐘第九十九章 說降好處第三十一章 鴻門宴(第二更)第十三章 廣州亂局第十章 洗劫一空(第三更)第二十章 生如夏花第五十五章 文娛體樂第二十章 工程第四十二章 杜二買鐵第一百九十四章 以馬換炮第二百二十七章 逼做天子第一百六十五章 全力擴軍第二十六章 越娘第一百章 路遇軍寨第二百章 李振勸進第二十四章 精鹽(第四更)第十一章 借刀殺人第十六章 接手(第二更)第四十八章 被俘爲奴第二十四章 精鹽(第四更)第二十九章 擾亂治安第一十七章 章家有難第七十七章 古滿闖禍第一百六十七章 天朝戰記第五十一章 盧琚殞命第六十三章 十年之約(第一更)第二百零七章 北伐首功第七十七章 與虎謀皮第一百八十章 仿製難題第六章 鼓山買船第二百二十三章 新船風險第四十章 股權轉讓第六十七章 棉紡織場第二十一章 碎石第三十五章 拒之門外(第一更)第三十二章 奇恥大辱第三章 內外隔絕第一十八章 天魔亂舞(第一更)第七十八章 今日頭條(第三更)第四十九章 副使黃碣(第三更)第一百四十三章 當庭僞詔第五十六章 一語驚人第七十三章 南詔段氏第八十四章 重述官職第六十七章 集資(第一更)第一百八十一章 豎立權威第八十八章 交州鹽事第八十一章 借你一物第三十八章 銀行行長第二百一十六章 落地開花第一百五十九章 倉促渡河第八章 想念泉州第六十三章 歧路亡羊第三十八章 婦人之心(第四更)第一十四章 屠幺露陷第六十八章 仇讎相見第七十章 信馬由繮第六十六章 血腥之路第一百四十九章 強襲潼關第十六章 接手(第二更)第一百七十六章 權力爭奪第十六章 封州劉隱(第一更)第一百零七章 錢鏐往事第二百零六章 炮聲轟隆第十三章 第一滴血(第三更)第九十三章 玄機(第二更)第一十八章 後路恐失第五十四章 遠航(第二更)第八十四章 嚴肅紀律第七章 以鐵換布(第三更)第九十四章 暗授機緣(第三更)第一百三十四章 今日薛王第四十三章 天道院長第一百五十一章 兄弟合兵第二百零四章 是戰是和第二十一章 代管之道第五十五章 密議第一百七十三章 百般阻撓第七十一章 逃脫之策第四十八章 秘密警察第十一章 借刀殺人第九十九章 漫天要價第九十五章 雙喜臨門第一百五十三章 相煎何急第三十七章 不懼陣戰第一百六十一章 永別長安第五十一章 越州兩害(第二更)第七章 以鐵換布(第三更)第六十八章 秀兒斷案第二十章 求援(第四更)第二十章 勿忘初心(第三更)第二章 內憂初現第六十五章 會議(第三更)第九章 錦囊妙計第一百九十六章 天子殞命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拉善左旗| 聂拉木县| 微山县| 甘谷县| 资溪县| 永顺县| 汝南县| 司法| 永泰县| 石屏县| 酉阳| 东乌珠穆沁旗| 兴仁县| 额敏县| 泰兴市| 鹤山市| 浪卡子县| 涟水县| 天长市| 沾化县| 日土县| 奉节县| 普定县| 禄丰县| 防城港市| 苍梧县| 广元市| 偃师市| 长兴县| 阜康市| 绿春县| 安福县| 汽车| 祁阳县| 大冶市| 曲阜市| 滨州市| 清水县| 青阳县| 成都市| 竹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