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中平二年四月,淮陽候、鎮西將軍、涼州牧陳應於美陽城外迎擊邊章、韓遂叛軍,大破之,陣斬賊首北宮伯玉,生擒賊首李文侯,斬俘過萬,殺傷倍之,韓遂等率衆敗走,三輔之危頓解。
陳應大破韓遂等之後,以部衆死傷過重,且大部爲步卒的緣故,無力追擊,坐視韓遂等逃回涼州,在等到朝廷大量的兵力、物資補充後,陳應才拔營進入涼州平叛,從而開始了長達數年的平定涼州羌族的戰爭。
在陳應深陷涼州的戰爭泥沼中之時,大漢王朝不可避免的沿著歷史的軌跡,慢慢滑落深淵。
中平二年二月,就在陳應離開雒陽的前一個月,京師洛陽發生火災,南宮被毀。宦官中常侍張讓、趙忠等勸靈帝稅田畝以修宮室、鑄銅人,爲楊賜、陳應等大臣勸阻。
四月,陳應大敗韓遂等之後,進軍涼州,開啓了一場連綿不斷的戰爭,朝廷軍費飛漲,
於是張讓等復說靈帝,靈帝乃詔令天下,除正常租賦之外,畝稅十錢助修宮室,助平涼軍餉。又詔發州郡材木文石,運送京師。宦官從中爲奸,刺吏、太守復增私調,百姓怨恨。
此外又規定,刺史、太守及茂才、孝廉遷除,皆要交納助軍修宮錢,除授大郡者要交納錢二、三千萬。
新官上任前,皆須先去西園講定錢數。屆時交請,或有無法交齊而自殺者。故新官到任,必競爲搜刮百姓,聚斂財富以爲補償。百姓因此怨聲四起。
百姓不堪重壓,一時俱起,西及益州(今四川、貴州和雲南北部),南至交趾(今廣東、廣西一帶)。中原地區有山、黃龍等義軍數十股,大者有兵二、三萬,小者六、七千。
義軍攻打郡縣,誅殺官吏,聲勢浩大,此起彼伏,形成燎原之勢,雖然朝廷動用皇甫嵩、朱儁、董卓、周慎乃至太尉張溫等名臣大將四處平亂。
但是按下葫蘆浮起瓢,朝廷大軍雖然精銳,但是面對此起彼伏的農民起義軍,也只是疲於奔命,充當救火隊員而已,局勢日漸糜爛,朝廷中央對地方上的掌控力逐漸削弱,各地軍閥割據之勢逐漸顯露。
面對著逐漸惡化的局勢,朝廷中央不但沒有振作反思,收拾局面,反而日漸陷入了劇烈的黨爭之中。
在上層,天子靈帝帶頭腐敗,賣官鬻爵,大肆貪斂錢財,命臣下在西園造萬金堂,將司農所藏國家財物金錢,移入堂中以爲私貯。
開西園賣官,又郡國進貢,皆先使官責貢使交納"導行費",所得錢皆據爲私有,分存於宦官之手,每人數千萬,修萬金堂後,移入堂中貯存。又在河間郡賤買田地,寺起宇第,搜刮錢財唯恐不盡。
上行下效之下,朝廷大臣們只知道拉幫結派,互相爭鬥,貪斂錢財,整個朝廷一片烏煙瘴氣,各個高官顯貴只知道結黨營私,根本沒有人去關心天下大事。
尤其是在司空楊賜死後,朝廷官宦們失去了唯一忌憚的老臣,朝廷黨爭愈烈,宦官們大力打擊忠良,消滅朝廷中的異己聲音。
僅在中平二年,便有前司徒陳耽、諫議大夫劉陶等身居高位的忠良被害,朝堂上一片黑暗。
而朝堂黑暗的結果便是,下層百姓的起義愈演愈烈,中平三年二月,江夏郡兵趙慈起兵反漢,殺南陽郡太守秦頡,十月,武陵郡蠻起兵拳漢,攻掠郡縣,十二月,鮮卑寇幽、並二州。
中平四年二月,滎陽郡民起義。義軍攻打中牟斬殺中牟令落皓及主簿潘業,聲勢漸盛。三月,河南尹何苗率兵鎮壓,義軍失敗。
長沙郡人區星自稱將軍,聚衆萬餘人,攻打郡縣,起兵反漢。朝廷以孫堅爲長沙太守,進剿區星義軍。孫堅至郡,施設方略,身先士卒,一月之間,即將區星軍討平。孫堅因其功得封烏程侯。
四年八月,故中山太守張純與其同鄉張舉起兵反漢反叛。張純等與烏桓大人丘力居結盟,抄掠薊縣,殺漢護烏桓校尉公綦稠、右北平郡太守劉政、遼東郡太守陽衆等,有衆十餘萬,屯於肥如。
張舉自稱天子,張純自稱彌天將軍、安定王,二人移書州郡,聲言張舉將代漢爲帝,要求漢帝退位,公卿奉迎張舉。
靈帝急忙詔發南匈奴兵,隨幽州牧劉虞進討張純。南匈奴單于羌渠乃遣其左賢王率騎兵詣幽州,其國人恐單于徵發無已,遂反。
右部醢落與休屠各胡白馬銅等一時俱起,有衆十餘萬人。中平五年,攻殺幷州刺史張懿、西河郡守邢紀。又攻殺單于羌渠。於是羌渠之子於扶羅立爲南匈奴單于
中平五年十一月,張純又使烏桓峭王率步騎王萬,入青州、冀州二地,攻破清河、平原等郡,聲勢甚盛。
同年,也就是中平五年,從二月開始,中原黃巾餘部紛紛起事。二月,郭太等於西河白波谷起事,攻略太原郡、河東郡等地。
四月,汝南郡葛陂黃巾軍再起,攻沒郡縣。十月,青州、徐州黃巾軍又起,攻略郡縣。
十一月,朝廷派遣下軍校尉鮑鴻進討聲勢最大的葛陂黃巾,雙方大戰於葛陂,鮑鴻軍敗,於是黃巾各部此伏彼起,聲勢復盛。
就在大漢朝廷風雨飄渺的這一刻,遠在涼州的陳應終於平定了涼州羌族的叛亂,斬殺了邊章、韓遂等人。
而在此時,經過長達三年的戰爭之後,涼州一片瘡痍,戰爭的創傷無處不在,整個涼州的經濟民生遭到了極大破壞,而在這三年的戰爭中,陳應的實力不但沒有削弱,反而得到了飛躍式的增長。
這三年來,靠著朝廷的一次次補給和戰爭的紅利,陳應麾下的大軍一再擴張,到戰爭結束時,陳應手上直接控制的兵力便達到了十五萬餘人,其中騎兵五萬餘人,步兵十萬餘人。
除此之外,他很間接控制著漢陽郡太守傅燮、討虜校尉蓋勳等人麾下的兩萬餘大軍,整體兵力高達十八萬有餘。
而除了手上的兵力外,陳應藉著這三年的戰爭,將整個涼州清洗了一遍,除了留下傅燮、蓋勳等名動天下的忠良名臣外。
他藉機將整個涼州的官吏換了一遍,擺上了投靠他的官吏,將整個涼州緊緊的攥在手裡,成爲了有實無名的涼州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