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帝收到陳應贊助的軍費後,更加讚賞陳應了,但是他對於陳應請求在雒陽外招募軍隊的舉動還是心懷疑惑,疑遲著不肯立刻答應陳應。
就在靈帝疑遲不定的時候,董太后突然召見了他,大罵他虐待自己的親族,被罵的一頭狗血的靈帝狼狽不堪的詢問董太后他到底做錯了什麼?
董太后生氣的對他說,她的孫姨侄女婿陳應傾家蕩產爲國出力,就連在雒陽的宅子都賣了贊助軍費,讓懷胎三月的夫人回孃家居住,卻不過被朝廷任命爲爲騎都尉,閒置在雒陽。
而何皇后的哥哥何進不過也介屠夫,沒有寸功於天下,卻仗著妹妹的權勢,被拜爲大將軍,掌握天下軍隊,受到朝廷的重用,這是不是欺負她這個老太婆一隻腳邁進棺材,不能爲自家親戚做主了嗎?
靈帝被董太后罵的狼狽不已,不得不連連道歉,答應爲陳應升官,董太后這次放過了他,語重心長的說,雖然漢室重用外戚乃是慣例,但是前朝王莽之鑑不遠,皇帝還是要知道制衡纔是!
當今天下板蕩,朝廷重兵有聚集在外戚大將軍何進手上,這是取禍之道啊!皇帝要早做打算纔是,不要事到臨頭。才呼天搶地,這是沒有的!
我的外侄董寵雖然愚昧,但是他卻是十分忠心的,是可以託付大事的,皇帝可以讓他幫何進分擔一些事務……
靈帝被董太后一席話說的冷汗淋漓,大有觸動,在離開永樂宮後,便召見了陳應,先是答應了他在雒陽城外招募軍隊,進行訓練的要求外,又拐彎抹角的問陳應對驃騎將軍董寵的看法。
陳應假裝不知道天子的意思,做出一副直言進諫的樣子道,驃騎將軍董寵愚昧無能,有胸無大志,只知貪圖享樂,不是一個能夠幹大事的人!
靈帝聽了陳應的話,高興的說,卿果然是朕的忠臣,您的看法和朕的一樣,那董寵果然不是一個能夠幹大事的人,而太后居然還向朕舉薦他!
接著,便將太后的言語告訴了陳應。
陳應聽完後肅容道,太后果然明察秋毫!
她這完全是在爲陛下您著想啊!驃騎將軍愚昧無能,有胸無大志,是一個容易掌握的人,他就算是手握重權,也難以成就大事,陛下想要處置他,不過是一道詔書的事情!
聽了陳應的分析後,靈帝才恍然大悟,知道了董太后的深意,便開始讓驃騎將軍董寵參議軍事,慢慢的重用他。
同時,有感於陳應的忠心,便將他獻上的一萬萬錢當做軍費撥給了陳應,供他在雒陽城外練兵所用!
陳應得到靈帝的認可和一萬萬錢軍費後,便雷厲風行的在雒陽城津門外的海河旁紮下大營,開始招募軍士,打造武器。
由於陳應早有準備,在他得到靈帝的許可後,他立刻便招募到了二千餘壯士,又將自家的門客和部曲編入軍中,抽調了一部分羽林騎的精銳充做中低級軍官,搭起了一支軍隊的架子。
過了十天,西平麴氏等被陳應暗中收服的大族們派遣子弟來到了雒陽,加入了陳應的軍中,陳應的軍隊一下子擴充到了五千餘人。
等軍隊擴充到了五千人後,陳應便不再招募軍士,就算是有自發前來投軍的,陳應也拒絕了他們,只是將一些賴著不走的人收爲了民夫。
靈帝聽說了這件事後,對陳應更加放心了。
只是他不知道,由於陳應在黃巾亂起後的出色表現,再加上靈帝他對陳應的不斷賞賜,讓陳應名聲大振,無數豪傑們慕名投到陳應帳下。
就算是陳應停止招募正兵,只收納民夫,那些慕名而來的豪傑們還是不斷的投在了陳應的帳下,讓他麾下的民夫膨脹式的擴充著,轉眼間就超過了正兵的數量,逼的陳應不得不爲民夫另起一營。
其實,那些慕名而來投靠陳應的豪傑雖然有,但是卻沒有那麼多,遠遠不足以達到讓陳應另起一營的地步。
之所以有那麼多人來投靠陳應,充當民夫,主要是因爲陳應軍中的待遇優厚,就算是民夫的待遇遠遠不能和正兵相比,但是那也是也是一日三餐,頓頓管飽,甚至偶然還可以見到一點葷腥。
尤其是隻要一入陳應的軍營,那他們的家人就可以得到陳應勢力的安置,從而免於飢餓和戰亂。
這等待遇,吸引了無數因爲戰亂而逃亡到雒陽附近流民,大股大股的流民不斷投到陳應軍營周圍,等到四月的時候,短短一個月之間,雒陽津門外,陳應軍營周圍已經成爲了難民的海洋。
一時間軍營周圍各種犯罪事件層出不窮,逼得陳應不得不派出軍卒維持秩序。
而就在這時,陳應召開了建營以來的第一次軍議。
在這次軍議上,陳應請得靈帝詔書後,將麾下的五千六百七十二名正兵和一萬七千餘民夫劃分爲甲乙丙丁戍五部。
除卻甲部爲陳應中軍由陳應親領外,每部下轄正兵一千,輜重兵三千,騾馬千餘匹,大車百輛,各設司馬一人統領。
其中,乙部司馬爲原羽林右監黃忠,丙部司馬爲羽林左騎軍候樂進,丁部司馬爲羽林左騎軍候于禁,戍部司馬爲西平麴氏子弟麴義!
至於甲部司馬則是由陳應的同族兄弟陳旭擔任,有正兵一千五百餘人,民夫五千餘人,戰馬三千匹,騾馬兩千餘匹,大車千輛,主管全軍輜重補給。
至於各部的中低級軍官,陳應主要選拔羽林騎中的優異者擔任,當然,其中也免不了摻沙子,這些沙子一部分是來自天子,主要是是羽林騎中的低級軍官,和一些不得知的羽林郎。
另一部分嘛,就是來源自陳應的老子陳珪了,自從陳應樹營招兵後,陳珪開始大規模插手陳應的事業。
一方面,他調用了大量的資源幫助陳應,可以說沒有陳珪的大力扶持,這支軍隊不可能擴充到如此規模,另一方面,陳珪也在陳應手下的這支軍隊中摻了大量的沙子!
由於這支軍隊建立初始,陳珪就插手其中,所以,他在這支軍隊的方方面面埋下了大量人手,這尤其以軍中的後勤和文吏爲主。
這支軍隊中的後勤官和文吏中,十個有八個是姓陳的,剩下的兩個還是陳家的親戚或附庸!可以說,陳家的觸手觸及了這支軍隊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