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黃忠凝神觀察長社城外的黃巾軍大營佈局的過程中,時間緩緩流逝,天空中火辣辣的太陽終於靠近了西邊的山頭,陳應中軍也響起了尖利的鳴金聲,黃巾軍營前的各部官軍開始輪流退軍。
經過數千民夫半天的努力後,一座粗疏的五瓣梅花大營逐漸成型,大營依照地形分爲五個營區(qū),各個營區(qū)內又以十大一小十一頂軍帳爲一個最小的獨立單位,附有竈火、廁所、排水溝等獨立設施。
整個官軍大營都佈滿了這樣小小的半獨立營地,每個營地裡面駐紮有一屯百名士兵,所以,這樣的小營地被稱爲屯!
陳應的大營裡面,建立了兩百三十一個屯,這表示他麾下有兩萬三千一百餘人,而且全都是有編制的士兵,因爲民夫們的營地是不會和官兵混在一起的。
當然,這個數目只是大營顯示出來的數目,至於是不是真有那麼多人,就只有大軍主將自己知道了,外人是看不出來的,就好像陳應所部,他就將所有的民夫編入了官軍中,生生將隊伍擴大了三倍!
中軍的金聲響起後,各部官軍在騎兵的保護下輪流退軍,轉眼間便退的乾乾淨淨,只留下了滿地狼藉。
各部官兵撤入大營後不久,一縷縷炊煙便從營地中升起,陳應也返回了帥帳,召集了各級軍官,開始了最後一次軍議。
在這次軍議上,各級軍官先是彙報了自己的損失和部隊磨合情況,尤其是新編入伍的民夫們的情況,大概是先前騎兵斬瓜切菜般大破了一股黃巾,讓大軍士氣大振,各部的情況居然都還不錯!
尤其是那些新編入伍的民夫,他們的表現很是驚豔,他們不光彪悍善戰(zhàn),悍不畏死,而且十分懂得戰(zhàn)陣配合,尤其是他們中的很大一部分人,居然都會操作弓弩!
這就不得不爲大漢的兵制點一個讚了,大漢士不得不教而徵的兵制宗旨培養(yǎng)出來了無數精於戰(zhàn)陣的士兵,而這些士兵歸鄉(xiāng)後,又將各種技能帶給了鄉(xiāng)人,讓掌握了戰(zhàn)陣技能的人多了起來。
這使得大漢的兵源十分廣闊充足,兵源的質量也十分不錯,幾乎是只要招募到一批士兵,經過短期的訓練,就可以成軍上陣廝殺!
在瞭解到各部的情況後,陳應高度讚揚了各部士卒的優(yōu)越表現,傳令各部今晚加餐,同時也表揚了騎兵卓越的戰(zhàn)鬥力,批評了司馬黃忠不識大局,致使白白折損了許多精銳騎兵。
在評判完本部的得失後,陳應又和衆(zhòng)將們一起分析了下午朱儁帶兵出城響應陳應所部,結果被黃巾軍伏擊,損失慘重的退入城內的舉動。
陳應毫不留情的批評了朱儁魯莽的舉動,大大的讚譽了他麾下佐軍司馬孫堅的驍勇善戰(zhàn),同時高度讚揚了波才的應對之策,勸說衆(zhòng)將不要輕視於他,要小心波才的陰謀詭計。
對今天的戰(zhàn)事進行了總結後,陳應便讓人掛出了長社縣的地圖,開始向各部交代起今夜的作戰(zhàn)任務來。
打開地圖後,陳應讓隨軍書吏將敵我位置在地圖上標了出來,指著地圖對中軍官分析道,從苑陵到長社又四條道路,其中最爲寬闊平坦,也距離長社最近、最方便的便是陳應們此時腳下的秦直道了。
而這個秦直道,也是從河南尹到豫州潁川郡的主要通道,皇甫嵩部討伐潁川黃巾時便是走的此路,所以,潁川黃巾對此路防範最嚴,其渠帥波纔將本部紮在了秦直道上。
波才的大營不必在細說,它位於兩座山脈的中間,憑藉著地形,將秦直道堵的死死的。當然,波才雖有地形可以依仗,但是他佔據的地方,地勢並不高,也就高出平地一二十步的樣子,是一個大緩坡。
除了秦直道外,其他三條道路不需再說,畢竟陳應的大軍已經走秦直道來到了長社城外。
從地圖上看,看似官軍已經被波才本部的大營堵在了長社西郊的窪地了,進退不得,想要進抵長社,就得擊潰波才本部!
但是實際上呢,這裡有一個誤區(qū),那就是陳應並不一定要進入長社縣城,他的目標是長社縣城外的黃巾軍,而不是長社縣城!
所以,這樣一來,陳應的選擇便有了很多,他完全可以不去攻打波才本部的大營,他可以繞過波才所部,直接攻打其他散落在長社城外的黃巾軍。
雖然波纔等潁川黃巾高層對朝廷的援軍已經有了防範,並且做出了應對,但是由於黃巾軍低下的組織能力,和散漫的行事作風,他們針對朝廷援軍的措施完全沒有建立起來。
甚至因爲他們沒有戰(zhàn)鬥經驗的緣故,反而將大軍的軟肋暴露在了官軍面前——許多黃巾軍完全沒有營寨,露天駐紮在山野草木之中,並且餘官軍僅僅一道小山坡之隔!
針對這樣的形勢,陳應迅速做出應對,他準備在夜色降臨後,派出兩支精銳騎兵,繞到黃巾軍的東面和南面,等到三更時分,起風后,或者黃巾軍睡熟後,突入黃巾營中,縱火燒營。
同時,大軍主力從西北方正面逼上,一舉全殲這支潁川黃巾!
正是因爲想要全殲這支黃巾的野心,才拖累了陳應大軍的步伐,不然陳應大軍早就可以到達長社城外,甚至擊潰這支黃巾!
只是在陳應看來,擊潰這支黃巾容易,全殲他們困難,擊退這支黃巾,解救長社之圍,不過是他領兵出征的基本目的而已。
如果僅這樣做,那就顯得平平淡淡的,任何一個合格的將領都能完成這樣的任務,顯示不出來陳應的過人之處,這,不是陳應想要的!
他想要三年不鳴,一鳴驚人,想要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他要一舉成名天下知,他要立下不世之偉業(yè),讓任何人都不得不直視他,他要在這大漢的遼闊土地上發(fā)出自己的聲音,他要……
正是胸膛內那顆熊熊燃燒著的心,促使著他一一否決了麾下謀士獻上的穩(wěn)健之策,選擇了他認爲的利益最大化的方案!
而今夜,正是這個方案實施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