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7章 出征

大漢光和七年四月中,陳應整頓所屬軍隊,重新劃分編制後,便開始做出徵準備,此時,他已經接到了前方漢軍失利的消息,右中郎將朱儁輕敵冒進,被潁川黃巾波才大敗,不得已,退守長社。

而左中郎將皇甫嵩因爲兵少,寡不敵衆之下,唯有與他一起進駐長社防守,被波才率大軍圍城,漢軍人少,士氣低落,向朝廷求援的信使已經到了來雒陽的路上。

陳應知道,如果等朝廷知道漢軍失利的消息後,他在上書請戰,那無論靈帝再如何不捨,他都必須派陳應出征了。

因爲現在雒陽附近除了陳應新招募的軍隊外,剩下的軍隊都負有鎮守京畿的重任,不可輕動!

但是,陳應卻不想再等了,因爲他知道,等皇甫嵩求援的使者來到雒陽,那起碼是五月份的事了,而在五月,皇甫嵩自己就能想出辦法擊敗波才,大破黃巾,根本無需陳應救援。

如果,陳應等皇甫嵩的求援書信上奏後,再出發,那他的結果就會和歷史上的曹操一樣,根本撈不到一點軍功,憑白失去這個大刷軍功的機會。

所以,陳應在得到漢軍失利的消息後,便立刻安排人將這個消息散佈了出去,一時間,這個雒陽都在瘋傳漢軍失利的消息,並且傳的有鼻子有眼的。

陳應將消息散佈出去後,等它醞量了兩天後,便請司隸校尉張忠上書言漢軍失利,請求增派援軍,以儘快平定黃巾,並且舉薦了陳應。

靈帝接到張忠的諫言後,有些遲疑不定,一方面,他也聽到了漢軍失利的消息,這個消息雖然沒有確切的證據,但是卻傳的有鼻子有眼的,讓整個雒陽任性付都,急需朝廷做出有力舉動,穩定人心。

另一方面,由於宮內太監參與黃巾逆黨的事情,卻讓他對自己的安全產生了懷疑,也需要陳應這樣,他信得過的可靠人物來保衛自己的安全。

在種種糾葛之下,靈帝猶豫了,他便尋思著打算將陳應招募的軍隊交給別的將領統領,前去增援皇甫嵩等人,留下陳應掌握禁衛,保衛他的安全。

於是,他將他的想法試探性的透露了出來,打算讓大臣們舉薦合適的將領,領軍出征。

只是,陳應爲了這個機會做了無數準備,怎麼可能就這樣輕易的讓別人摘了桃子?於是,董太后再次出馬,仍然強調大將軍何進手中的權柄太大,要求重用驃騎將軍董寵制衡何進。

與此同時,大將軍何進也被幕僚勸說,認爲陳應在朝掌握禁衛,這對何皇后和皇子辯都是極爲不利的,應該乘此機會將他調出內廷,遠遠的打法出雒陽,最好不要再讓他回來。

被幕僚勸動的何進也幫了陳應一把,他將一份前線來的塘報送上了朝堂。

塘報上,明明白白的寫著右中郎將朱儁作戰失利,被迫退守長社,而左中郎將皇甫嵩,因爲兵少,不得不進駐長社,和朱儁合兵一處,共同抵擋黃巾軍的進攻。

隨著何進的塘報到來,先前坊間流傳的消息化爲現實,靈帝和朝廷諸公立刻慌了,急忙調兵遣將,準備增援前線。

而就在此時,陳應帶著麾下的軍官上血書請戰,在大勢的逼迫下,靈帝雖然不捨,但是卻也無法再阻擋陳應出征。

無可奈何之下,靈帝只得準了陳應的請求,讓他帶著麾下部曲馳援皇甫嵩,並且爲了提高陳應所部的機動力,撥給陳應西園良馬千匹,騾馬等大型牲畜千餘匹。

並且打開少府武庫,撥給鎧甲、弓弩等精良武器,裝備了陳應所部。

陳應領了新裝備,裝備了部曲後,在四月二十一日,拜別靈帝,帶著大軍開拔,離開了雒陽。

與此同時,同樣被拜爲騎都尉,令其領兵救援皇甫嵩的曹操,卻還在和南北軍各部扯皮,討要部曲裝備,準備出征事宜呢!

不過曹操不愧是亂世梟雄,他雖然沒有準備,手中也沒有現成的軍隊部曲,但是在得到朝廷的任命後,在短短的兩三天內,就打通了各層關係,得到了各種文書任命。

等陳應出征時,他已經置辦好了營地等後勤工作,只等他所屬的部曲從南北軍各部抽調出來,便可以立刻成軍出征了。

在見識到了曹操的超能高效後,陳應立刻感到了一股緊迫感,立刻帶著麾下部曲向著潁川郡趕去,一路上絲毫不敢停歇。

大軍開拔那真是千頭萬緒,無數事物涌到了陳應的案頭,各種突發事件層出不窮,忙得陳應那真是手忙腳亂,險些應付不過來!

所幸,他這兩三年來苦練內功,招攬人才也不是白給的,在手下出色的將領和大量的文書和可以託付要事的謀士幫助下,他還是穩穩當當的度過了這一番波折。

他任命跟隨他最久,也在軍中最有威望的黃忠爲先鋒,爲大軍開路,任命素有統兵之能的于禁爲後衛,壓住陣腳,收攏掉隊的軍士。

他親自帶著本部,押著桀驁不馴的麴義所部,和其他部曲爲中軍,帶著糧草輜重行軍。

如此一日下來,大軍不過才離開雒陽三十餘里,這還是陳應所部多有騾馬大車,一路上還是沿著平坦大道行走的結果!

面對如此結果,陳應雖然大爲不滿,但是卻也無可奈何,他所部雖然裝備精良,多有馬匹大車等工具,但是架不住他的部下都是烏合之衆??!

雖然陳應所部的軍士都十分驍勇,將領和各級軍官也十分出色,但是這絲毫不能改變他的這支部隊不是一支成軍不過一個月的新軍!

士卒之間沒有磨合,各級軍官和將領和所屬的軍士之間也互相不瞭解,軍官在士卒之間沒有威信,各部之間沒有配合,完全是一盤散沙!

就這樣的軍隊,一天下來還能走三十餘里,這已經是軍士們感恩陳應的厚待,儘量配合,各級軍官們有能力,將部曲安排的井井有條的結果了。

雖然這個結果也算是不錯了,但是這卻並不能讓陳應滿意,在行軍一天後,面對這部隊露出的種種弊處,陳應開始費盡心思的想方設法的去改變。

他將這一路行軍,完全變成了拉練,一路上走走停停,不斷的調整著,終於在五月初,大軍逼近長社時,這支軍隊也磨合完畢,成爲一支真正的軍隊。

第57章 南城第22章 淮浦第68章 夜雨第104章 失火第107章 醉月樓(上)第26章 傷病營第5章 亂起第15章 動員第31章 鬥將(下)第11章 鼓舞士氣第9章 選擇(上)第9章 軍營第52章 攻城(上)第42章 收服左慈(上)第95章 隨縣第10章 大風起時(二)第55章 地道(上)第58章 錢浩第34章 喬國公第14章 處理第83章 偷營(上)第15章 動員第22章 淮浦第65章 天道反噬(上)第78章 勸降(上)第21章 路途第17章 變化(三)第66章 天道反噬(下)第24章 交鋒第34章 喬國公第78章 勸降(上)第34章 喬國公第49章 圍城第15章 動員第55章 地道(上)第3章 準備第74章 黃穰之死(上)第2章 初動第102章 名聲和暗手第55章 地道(上)第16章 變化(二)第56章 地道(下)第22章 抵近射擊第67章 傷勢第18章 初戰第50章 填河(上)第13章 實情(二)第6章 謀劃第75章 黃穰之死(中)第42章 收服左慈(上)第10章 選擇(下)第91章 風聲第36章 夜襲第20章 驅民填河第11章 鼓舞士氣第94章 離開第14章 處理第47章 佈防第70章 夜襲(下)第48章 決心第15章 變化(一)第84章 偷營(中)第86章 激戰第17章 變化(三)第33章 回城第107章 醉月樓(上)第4章 實行(一)第10章 假司馬第21章 正式開始第4章 陳祥第1章 定謀第18章 初戰第61章 戰車(中)第2章 崛起第38章 說俘第110章 捲入第39章 左慈第3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下)第81章 俘虜第10章 選擇(下)第5章 劉陽第8章 揭開(下)第48章 決心第1章 定謀第51章 填河(下)第22章 淮浦第20章 窮途末路(下)第99章 死亡第88章 捷報(下)第31章 鬥將(下)第4章 陳祥第102章 名聲和暗手第60章 戰車(上)第52章 攻城(上)第89章 分贓會議(上)第25章 軍法第33章 回城第69章 夜襲(上)第73章 大捷(下)
第57章 南城第22章 淮浦第68章 夜雨第104章 失火第107章 醉月樓(上)第26章 傷病營第5章 亂起第15章 動員第31章 鬥將(下)第11章 鼓舞士氣第9章 選擇(上)第9章 軍營第52章 攻城(上)第42章 收服左慈(上)第95章 隨縣第10章 大風起時(二)第55章 地道(上)第58章 錢浩第34章 喬國公第14章 處理第83章 偷營(上)第15章 動員第22章 淮浦第65章 天道反噬(上)第78章 勸降(上)第21章 路途第17章 變化(三)第66章 天道反噬(下)第24章 交鋒第34章 喬國公第78章 勸降(上)第34章 喬國公第49章 圍城第15章 動員第55章 地道(上)第3章 準備第74章 黃穰之死(上)第2章 初動第102章 名聲和暗手第55章 地道(上)第16章 變化(二)第56章 地道(下)第22章 抵近射擊第67章 傷勢第18章 初戰第50章 填河(上)第13章 實情(二)第6章 謀劃第75章 黃穰之死(中)第42章 收服左慈(上)第10章 選擇(下)第91章 風聲第36章 夜襲第20章 驅民填河第11章 鼓舞士氣第94章 離開第14章 處理第47章 佈防第70章 夜襲(下)第48章 決心第15章 變化(一)第84章 偷營(中)第86章 激戰第17章 變化(三)第33章 回城第107章 醉月樓(上)第4章 實行(一)第10章 假司馬第21章 正式開始第4章 陳祥第1章 定謀第18章 初戰第61章 戰車(中)第2章 崛起第38章 說俘第110章 捲入第39章 左慈第3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下)第81章 俘虜第10章 選擇(下)第5章 劉陽第8章 揭開(下)第48章 決心第1章 定謀第51章 填河(下)第22章 淮浦第20章 窮途末路(下)第99章 死亡第88章 捷報(下)第31章 鬥將(下)第4章 陳祥第102章 名聲和暗手第60章 戰車(上)第52章 攻城(上)第89章 分贓會議(上)第25章 軍法第33章 回城第69章 夜襲(上)第73章 大捷(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房山区| 宁蒗| 壤塘县| 台安县| 丰镇市| 临夏市| 双桥区| 乌拉特前旗| 长丰县| 剑河县| 定南县| 丰都县| 中西区| 玉田县| 七台河市| 五指山市| 响水县| 获嘉县| 沅陵县| 三台县| 肇庆市| 大冶市| 宜川县| 双桥区| 永修县| 茶陵县| 深州市| 玉田县| 惠水县| 铜鼓县| 鄂温| 连云港市| 卫辉市| 玉环县| 临西县| 清新县| 白城市| 永登县| 额尔古纳市| 教育| 龙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