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22章 攻克

第421章 開戰

曹阿大又道:“這僕役的情況已經查實,他的確是跟著使團來的,通漢話,負責協助安排安南國官員的飲食起居。”

李景隆點點頭,說道:“讓他先等會兒,這邊軍議還沒結束。”

接著,李景隆又把話題轉到了剛纔被打斷的【清化登陸】計劃上面。

“只是計劃雖然不錯,清化港口的水文地理也大概掌握,可畢竟是安南國的西都,風險還是有的,若是搶灘登陸不成功,出了點什麼意外,很容易造成被動畢竟搶灘和擴大灘頭陣地、建立臨時碼頭,都是我軍從未操練過的項目,誰也不確定,會不會萬一有什麼閃失。”

李景隆好謀寡斷的性格,在此時顯現無疑。

柳升和徐膺緒也清楚,雖然有些跨時代,但計劃其實沒什麼問題,這時候他們就得給李景隆這個主帥吃強心丸了,決不能讓他意志動搖了。

柳升緩緩道:“國公所擔憂的,不無道理,只是,我等既然決定執行登陸作戰,便不能有所顧忌。若是設想太多,我等則處處受制於敵,這仗還怎麼打?不若早做決斷,即刻攻入安南國腹地。”

徐膺緒附和道:“柳兄所言極是,我們在這裡糾結,恐怕安南人早已在謀劃了,若是被安南人拖延了時間,對我們極爲不利,必須儘快拿下安南國,畢竟出兵的窗口期只有十月到十二月.蒙古人的失敗,可謂是殷鑑不遠啊!”

李景隆思忖一番之後,終於點了點頭,算是下了最終的作戰決心:“此戰務求速戰速決,切莫節外生枝。”

接下來便是這莫名其妙的使團僕役的問題了。

“使團的僕役?不見得。”李景隆搖了搖頭,心中思忖。

這很有可能不會是真正前來投誠的,有可能只是某個奸細冒充,故意要送假情報迷惑己方。

可若不理會,又有可能真的失去獲得重要情報的機會。

不過聽聽也沒什麼,畢竟,自從那日與黃福、康鎮、韓觀、何俊等人商定後,便已經開始秘密籌劃【清化登陸】的計劃,其實前期準備工作做的差不多了。

雖然還未完全準備妥當,但至少也有幾分底氣了.

想到這裡,李景隆微瞇雙眼:“請他進來。”

片刻之後,一名蒙著黑色面巾,身穿深灰色雜役衣服的男子走了進來,雙膝跪地道:“參見大明諸位大人!”

李景隆的手指輕叩桌案,問道:“說吧,你的主人是誰?派你來幹嘛?”

這名男子聲音低沉道:“我家主人乃是安南國三江安撫使陳恭肅,希望借貴國之力,剷除胡氏逆賊!”

徐膺緒、柳升聞言對視了一眼。

剷除逆賊?

李景隆目光冰冷的打量著這人,難道是忠於陳朝的安南國舊臣?這安南使者究竟是何居心?難不成是想趁機反了胡氏父子.不管是什麼猜測,很快都將得到驗證。

想到這裡,李景隆忍不住皺起眉頭:“三江安撫使陳恭肅?”

徐膺緒平常守著檔案庫,對安南國內比較瞭解,他補充道:“陳朝國戚,不過是站在胡氏父子這邊的。”

僕役擡頭,用沙啞的聲音回答:“我家主人不過是行季漢姜伯約之事,以身飼敵爾。”

聽到這話,柳升有些恍然,但卻依舊沒有放下戒備心來。

至於陳恭肅原來是安南國的國戚,這倒也沒什麼奇怪的,古往今來,這種事情多了去了,更何況,又不是安南王室的直系血親。

想必也正因如此,他淪落爲胡氏父子的臣屬,卻沒有遭到清算,也算合乎邏輯。

只是這樣一來,事情似乎就棘手了。

畢竟,無論哪一朝哪代,對於這種投降者的態度,總是存在某些偏見的,誰也無法確定是真是假,更無法確定幾分真幾分假。

想到這裡,柳升忍不住看了李景隆一眼。

卻發現這位平素行事最爲輕浮的國公爺,此刻卻面帶陰鬱,神色複雜的盯著那個僕役。

“你敢騙我!”

李景隆突然厲聲喝斥,語中透出森寒殺氣,給人一種令房間內溫度都驟降了的錯覺。

這是一名數十萬大軍統帥才擁有的威嚴與霸氣,讓人本能的畏懼和敬仰。

然而那名僕役卻沒有絲毫動搖,甚至連臉皮都沒眨一下:“我絕無半句虛言。”

說著,便拿出一封書信:“這是我家主人寫給大明皇帝陛下的信件,請諸位將軍過目。”

沒有人接過來,良久。

李景隆才緩緩開口:“伱叫什麼名字?”

“在下張義。”

“你剛剛說,你家主人委託你給陛下送信,這信裡是什麼內容?”

“這”

被問及信件內容時,張義略顯遲疑。

不過最終,張義還是咬緊牙關,說道:“爲防泄密,這是一封假信,我家主人讓在下轉告諸位,使團的隨行兵馬,乃是胡氏父子手下的蒼鷹銳士,其中便有負責諜報之人,請諸位將軍務必提高警惕,切莫放鬆戒備.我家主人確實想要向大明投誠,時間合適的時候,還請單獨見我主人一面,再有其他的,在下就不清楚了。”

話音剛落,房間中的氣氛霎時凝重了起來。

柳升看了眼僕役,又拿眼睛瞟了李景隆一眼,徐膺緒則是陷入了深思。

唯獨李景隆,依舊坐在位置上一語不發,只是死死盯著張義。

過了幾息,李景隆才長長嘆了口氣,點頭道:“我知道了,信放下吧,我會找機會與你的主人聯絡的。”

張義聞言一喜,連忙叩頭謝恩。

徐膺緒、柳升二人則是神情古怪的看著這一幕。

他們都感覺到,事情恐怕有些麻煩了。

果然。

李景隆隨即擺手道:“你先退下吧。”

張義恭敬行禮,之後他便退了下去,消失在夜幕之中。

而待他離開後,柳升忍不住問道:“曹國公,您覺得這人是真是假?陳恭肅是否有意投降我大明?”

李景隆淡然道:“這封信來得蹊蹺。”

徐膺緒聞言點頭贊同:“是啊,突然冒出一封來歷不明的信件,而這人的身份無法確定,甚至所謂‘陳恭肅’的身份也無法確定,這種事情肯定不簡單。”

李景隆笑了笑,意味深長道:“或許.這只是個試探呢?”

柳升微微頷首。

這倒不無可能。

別忘記了,可沒有人見過這位三江安撫使陳恭肅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所以.如果按之前胡氏父子的手段派遣假裴伯耆進入大明刺探情報的手段來看,這陳恭肅是真是假,真不一定。

他們很可能是在演戲!

徐膺緒則微微蹙眉,提醒道:“可是,這次所謂的‘投誠’雖然來得很巧合,但要是真的,或許會有意外收穫,三江安撫使可是高官,定然掌握著不少安南國的機密,國公還是見一見吧。”

柳升聞言點了點頭:“徐僉事說得是。”

“也有道理嘛。”

李景隆話鋒一轉,繼續說道:“這次,我們就給他一次機會好了。”

“國公的意思是?”

“呵呵,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我就看看這安南國玩什麼把戲.今夜設宴,招待這些安南國的使臣,你們去通知一下。”

“喏!”

家將曹阿大躬身領命,快步離去。

徐膺緒也跟著離開了,作爲參謀長的角色,他還有很多事情要忙。

而只負責火器部隊的柳升此時其實沒什麼事情,他則站在原地,猶豫了一下,纔開口道:“國公,您覺得,這張義說的話可靠嗎?”

李景隆斜睨一眼,淡淡道:“他只是個跑腿的而已,你覺得呢?”

“呃——”

柳升尷尬撓了撓頭,趕忙閉嘴。

不錯,這張義不過是一個跑腿的角色罷了。

他的主子是安南國的使節,這纔是重要的。

與其費工夫確認張義的身份,不如確認陳恭肅的身份。

“對了,柳僉事,你去把陳天平請過來一起參加晚宴。”

別人或許不行,但陳天平苦心積慮謀劃復國,他應該是能掌握和確定這些安南國高官的身份的,當然,若真的如李景隆所料,這個所謂的“三江安撫使陳恭肅”是在耍詐的話,李景隆自然不介意幫他一把,送整個使節團歸天。

兩軍交戰,斬的就是來使!

反正大明派去安南的那對胖瘦頭陀也沒回來。

待得柳升也離開之後,屋子內陷入短暫的寂靜。

良久之後,李景隆長舒口氣:“我確實懷疑這人的身份,是否可靠.”

身後屏風閃出一人,正是錦衣衛千戶曹鬆。

曹鬆道:“國公,我覺得這僕役應該可靠,他的言辭舉止皆符合常理。另外,這僕役所提供的也極有可能是實情,我軍在安南國境內佈置的暗探,確實傳遞迴了對應的消息作爲印證。”

“嗯。”

李景隆微微頷首,又道:“不過這些倒也不甚重要,情報上的事情,說到底只是錦上添花,真正重要的是海運,我已命人傳訊給鄭和了,不知道鄭和那邊如何安排?什麼時候回來?”

李景隆既然決定執行【清化登陸】計劃,把安南國攔腰斬斷,那麼眼下最重要的事情,自然是海上運力,而在這個時代,想要把六七萬軍隊運到另一個國家的首都,絕非什麼容易的事情,光靠李景隆手裡廣東水師和一些民船的運力,是絕對不足的,必須要得到鄭和的配合,才能行動。

曹鬆答道:“此前得到的情報,三寶太監已經開始北返了,大約還需要十四日左右。”

“倒也夠了,把一部分軍隊調到沿海也需要些時間。”李景隆微微頷首道。

就在李景隆等人商議,該怎麼處理安南國的使節時。

另一邊,早已抵達龍州府的安南使節團成員們,此時也在如驚弓之鳥一般努力謀劃著自己的前程,他們一進城,就被人迎入驛館休息,並迅速地解除了武裝,而周圍的明軍說是保護,實際上就是監視。

驛館中,一名老者正在焦急地等待著消息,這老者正是安南國的三江安撫使,陳恭肅。

剛剛安頓下來的陳恭肅一臉風塵僕僕,顯然使團是連夜趕路到此。

此刻,他的目光遊移不定,因爲陳恭肅很擔心,自己的小動作會不會失敗畢竟經歷了裴伯耆案件後,大明應該很難輕信別人的身份了,而且張義的動作,到底會不會被胡氏父子麾下的蒼鷹銳士所發覺,也很難說。

周圍始終靜悄悄的,就像是暴風雨前的寧靜,這令陳恭肅的心裡更多了一絲惶恐。

不過,陳恭肅畢竟是三江安撫使,在安南國也算得上是位高權重,所以,很快他就調整了心態,恢復平靜的模樣。

就在這時,傳來了敲門的聲音。

而當他打開房門後,僕役打扮的張義閃了進來,說道:“大明不肯輕信,不過說了給您單獨談話的機會。”

“那就好。”

陳恭肅鬆了口氣,說道:“此次胡氏父子定然是屍骨無存的結局,所謂覆巢之下無完卵,我們沒必要給胡氏父子陪葬,不如早早跳上大明這艘船。”

張義忽然道:“不過我還得到消息。”

“通判枚秀夫、僉判蔣賓,昨晚密談了整整半宿。今天進了龍州城,他們分別想派人傳話給明朝的人,但卻並未成功。”

“哦?”

陳恭肅眸子一閃,立刻問道:“他們想做什麼?”

“跟您一個想法。”

“呵。”

陳恭肅聞言,冷笑一聲:“都說不投明、打死都不投明,如今一個個都想著改弦更張,這是他們早就商量好的,卻用來搪塞我,只不過他們派的人沒你機靈罷了。”

張義聞言不禁苦笑。

他不清楚這兩人究竟是怎麼商討的結果,但可以確認的是,另外兩位絕對是要投降的,畢竟誰也不願意在戰爭爆發時,站在註定失敗的一方。

“罷了。”

陳恭肅咬牙,寒聲道:“這事兒到了晚宴時,隨機應變吧。”

——————

而此刻,在安南國東都升龍府中。

胡季犛正坐在“御花園”的涼亭中,悠閒品茶。

在他對面,坐著他兒子,如今的大虞皇帝胡漢蒼,兩人圍繞著一副棋局正在廝殺,這是他們父子每天都會做的事情。

胡季犛屬於性格穩健之輩,不輕易冒險,所以在這種博弈中,往往更能沉得住氣,而這一盤棋局,兩人已經鏖戰了足足半個時辰功夫。

胡季犛依舊氣定神閒。

反觀胡漢蒼,額頭上漸漸冒汗。

最終,胡漢蒼落下一枚黑棋,苦笑道:“這一步難走啊。”

胡季犛淡淡瞥了他一眼,他丟下白子,淡淡道:“你輸了!”

胡漢蒼放下棋子,看著父親問道:“其實有一件事情,一直沒想明白.使團若是光是靠作爲隨行士卒的蒼鷹銳士,恐怕難以起到什麼刺探情報的效果。”

“這五百蒼鷹銳士,本就是用來迷惑明軍的棄子。”

胡季犛撫著自己的白鬚,淡淡道:“錦衣衛肯定調查過安南的情況,他們不可能不知道蒼鷹銳士的存在。”

“可三江安撫使陳恭肅、通判枚秀夫、僉判蔣賓,使團這三個人,似乎都有可能一轉身就投了明朝,把我們賣的一乾二淨父親究竟是怎麼想的?這裡面誰是父親安插的臥底?”

胡季犛聽聞此言,頓時啞然失笑:“誰都不是。”

胡季犛擺了擺手道:“明朝的統帥肯定早就猜到咱們有陰謀,所以他早就防備著這一點。不過,這次他註定是要失算了,因爲這些使團,就是送給他讓他去胡亂猜測的.有人叛變,蒼鷹銳士是否會發現、處決,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干擾明朝人的注意力。”

“爲何?”

胡漢蒼問道。

“哈哈哈哈!”

胡季犛仰頭大笑,眼睛瞇縫起來,透出冰冷的寒芒,道:“你以爲,憑藉那羣廢物,能做成什麼事?”

“真正刺探情報的,不是使團,不是隨行士卒,而是那些剛剛出發的訓象工!這纔是真正的間諜,既能潛入明軍內部,又不惹人注意,便是逃亡了,也不會有人大費周折去追捕。”

“原來如此!”

胡漢蒼恍然大悟,隨即又皺眉道:“那如果他們提前察覺了呢?”

胡季犛冷哼道:“那就讓他們提前察覺!這次出使本來就是爲了爭取時間,昨天有一件事沒跟你說,不僅僅是爲了等潘麻休南征占城國的軍隊回來,更是要爲加固三關做最後的準備。”

三關,指的是坡壘關、隘留關、雞翎關,乃是富良江防線前的三個重要關隘,也是多邦城的前哨陣地。

“只要能再拖延些時日,三關加固完成,屆時哪怕明朝大軍壓境也不敢輕舉妄動。畢竟這三關易守難攻,他們只要稍微有所異動,我安南國的十幾萬大軍,便會瞬間殺來,到時候,明軍就算能啃掉這三塊硬骨頭,損失也絕對不小。”

“況且.”

說到這裡,胡季犛嘴角勾勒起一抹譏諷的笑容,說道:“你覺得,明軍真的能承受住安南的氣候?我們要做的,不是在戰場上戰勝明軍,僅僅是拖三個月罷了。”

“這”

胡漢蒼一愣。

是啊,大明雖強,可他們終究跟天下無敵的第一、二代蒙古人相比,還是有差距的,連蒙古人都無法啃下安南國,大明雖然看起來來勢洶洶,但一樣有可能在富良江折戟沉沙。

畢竟,雙方的勝利條件是不同的,明軍需要摧毀安南軍主力,而安南軍,只需要節節抵抗,固守三個月就可以了。

三個月一過天氣轉暖,瘴氣四起,到時候明軍內部定然瘟疫橫行,到時候不戰自潰,是極有可能的事情。

如今不論是使團,還是送金銀財寶、送大象,本質目的,都是拖時間罷了。

胡季犛眼眸中浮現出一絲厲色,冷冷說道:“這些年,我們胡氏勢大,已經讓很多人感受到了巨大威脅,對我們不滿的人,太多了。”

“如今外敵即將入侵,正是清除安南內部反對勢力的好機會,若是使團的這幾個人投降大明,無論是誰,我們都可以趁機剷除那些以前不方便去動的反對者。”

說話的時候,胡季犛的臉色愈發猙獰:“等待這一天,已經很久了!”

胡漢蒼沉默,他不敢反對。

雖然他是名義上的皇帝,但真正掌握權力的,依舊是他的父親。

至此,胡漢蒼已經明白了父親派出使團的全部用意。

看起來,父親是屈服於大明索要金銀大象的條件。

但實際上,這是一箭四雕的妙計。

派出使團可以給加固三關前哨防線、調回南征大軍爭取時間;使團人員死亡可以製造戰爭藉口,佔據道德制高點;使團人員叛變可以藉此清除國內反對勢力,讓內部更加穩定;使團人員無論出了什麼事,都可以擾亂明朝的判斷爲真正負責刺探情報的、僞裝成訓象工的間諜們爭取更好的機會。

顯然,胡氏父子都覺得自己在贏麻了的路上越走越遠。

我笑那姜星火無謀,李景隆少智

——————

晚宴上,明軍的規格很高,基本上高級將領、官員們都來了。

曹國公李景隆,新城侯張輔,雲陽伯陳旭,參謀長徐膺緒,炮兵指揮官柳升,兩廣兵主將韓觀,兩湖兵主將康鎮,福建兵主將何俊,以及文官方面的南寧知府何時,除了工部尚書黃福正在太平府忙著調撥物資外,對安南作戰的文武團體,可謂是悉數到場。

而安南國使團的正使陳恭肅,副使枚秀夫、蔣賓,也都忐忑地出席。

不過,在看到明朝接待的陣容後,他們原先那種緊張感頓時消了大半,取而代之的卻是一種被尊重的喜悅。

但晚宴的畫風,從一開始就變得有點奇怪了起來。

陳恭肅一心投明,自然清楚這次大明派出如此高規格的陣容,就是爲了接待自己等人,而且一定是因爲自己讓張義對李景隆等人說的那番話,否則,大明不會如此重視。

於是,陳恭肅端起酒杯笑著說道:“今日,鄙人敬諸君一杯,請。”

話音剛落,旁邊的副使枚秀夫便跟著舉杯道:“我向來仰慕中華,聽聞今天有機會見識上國的風華人物,心中委實激動,請。”

蔣賓一邊心頭暗罵枚秀夫不要臉,一邊趕忙舉起酒杯道:“我亦如此。”

“哈哈,既然諸位如此盛情相邀,咱們怎麼能推辭呢?飲滿此杯!”李景隆大笑著端起酒杯道。

“好!飲滿此杯!”其他人紛紛附和道。

隨即一羣人便喝起酒來,而安南使節們則是滿臉堆笑地坐在座位上,並趁機偷瞄著明朝衆人。

在看了片刻後,蔣賓發現了一個值得注意的事實,明軍方面除了最高統帥曹國公李景隆有文官風度外,似乎沒什麼像樣的文官,只有一個文官縮在最後面,不說話也不喝酒。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後,雙方都喝得差不多了,氣氛便熱鬧起來了。

陳恭肅趁機讓人拿出了早就準備好的東西。

十幾箱金銀珠寶,然後獻給了李景隆。

這是大明索要的,安南沒給那麼多黃金,但白銀和其他珠寶,也算是湊上了數。

至於大象,因爲需要集結、驅趕,所以比使團要慢得多,還落在後面。

“這是上國所要的,如今都帶來在此了。”

李景隆看也不看,只是笑呵呵地對著衆人道:“看來安南國卻有悔過之心。”

陳恭肅謙遜地答道:“還望上國罷兵休戰。”

這時候他看向了自己的兩個副使,顯然在等這兩人忍不住提投降的事情,但是其他兩人也不敢開口,因爲他們同樣懼怕,在使團的僕人裡潛藏的蒼鷹銳士,會不會在宴會上刺殺他們。

僞裝成侍衛的陳天平,此時已經辨認出了陳恭肅的身份,而他戴著面甲,陳恭肅並不能認出他來。

聽到陳天平的耳語,李景隆點點頭道:“嗯,不錯,不愧爲安南的名士,有風範。”

但衆人卻只是喝酒,沒人提是否拿了索要的金銀,就要休戰的問題。

事實上,誰都不是傻子,五萬兩黃金,都不夠二十幾萬大軍開拔到廣西再加上駐軍這段時間的消耗。

想要五萬兩黃金換大明退兵,是不可能的。

接下來,陳恭肅又陸續送上了幾份禮物,都是安南國本地的翡翠,或是象牙、犀角之類的。

當然,這些禮物的價錢也是不菲的,加起來估計也有個幾千兩白銀,顯然都是陳恭肅個人送給大明將軍們的。

在安南,這些翡翠象牙之類的東西,其實是不算稀奇貨的,只有沉香纔算是最稀罕的。

而這一趟廣西之行,陳恭肅等人帶來的私人禮物裡,肯定是沒少花心思的。

譬如枚秀夫,就送了沉香。

收了禮物,明軍方面的人終於開始切入正題了。

只見李景隆開口朗聲道:“今日設宴款待諸位,其實不瞞你們,我受陛下所託,特來此地,便是爲了征伐安南,誅殺胡氏父子,弔民伐罪。”

“而這位,便是你們安南國陳朝的王孫,陳天平。”

李景隆話音一落,陳天平揭開了面甲,宴會上的氣氛頓時緊張了起來。

“戰爭,無可避免。”

“現在只是詢問你們這些安南使節,是否願意停止助紂爲虐,幫助陳天平復國?”

“是,或不是。”

就在此時,幾個剛纔扛箱子的僕人對視一眼,忽然從隱私處拔出短刀來,猛地撲向陳恭肅、枚秀夫幾人。

可明軍又豈能沒有防備?

霎時間,幾支手弩發射出的弩箭破空射出,瞬間就精準地奪走了那幾名僕人的性命。

還有中箭沒死的,也被明軍亂刀砍死,拖了下去。

宴會廳裡,血淋漓的痕跡,觸目驚心。

“是,或不是。”

李景隆又重複了一遍,這次他顯然不耐煩了。

蔣賓掙扎著求饒道:“大將軍饒命啊,下官只是擔心”

“你擔心什麼?”李景隆冷漠地看著蔣賓道

“下官只是擔心在安南的妻兒老小。”

這個理由確實站得住腳,畢竟,如果他們投降了大明,不,投降了陳天平,那麼胡氏父子一定不會放過他們在國內的妻兒的。

而就在這時,枚秀夫卻忽然出聲道:“我願意棄暗投明!”

嗯,這四個字用在這裡,跟“明人不說暗話”是一個效果,尤其是枚秀夫的漢話有點異味,聽著就是“棄安投明”。

蔣賓聞言微微愣了愣,把目光投向剛纔向後逃跑,此時坐在角落處,一直默默不語的正使陳恭肅,不知道對方是什麼態度。

之前陳恭肅派張義的事情做的隱秘,枚秀夫雖然和蔣賓有商量,但兩人並不清楚。

這時候,看到蔣賓的目光,陳恭肅緩緩站起身來,回答道:“我安南與上國素來友善,絕不敢冒犯中華威嚴,但.”

就在蔣賓以爲陳恭肅要鐵骨錚錚的時候。

“噗通!”

陳恭肅推金山、倒玉柱一般拜倒在地:“但胡氏父子篡國,蕞爾小丑,又豈能代表安南?小臣願爲大明引路!”

蔣賓此時連忙跟隨著跪倒在地:“天朝便是我父我母!妻兒可拋父母不可棄!願上國收留!”

看著安南國使團碎了一地的節操,明軍衆將,都有些喝不下杯中的酒水了。

“既如此,等陳天平復國後,你們要好生協助他治理安南。”

“我等定盡心竭力!”

得,這回買辦國王與帶路黨大臣,算是都湊齊了。

而李景隆對這幾個人還沒有完全放下心來,於是便也軟禁了事,免得其中確有胡氏父子派來演苦肉計詐降的間諜。

——————

月黑風高,一輪孤月懸掛在天穹之上,被烏雲死死遮掩。

驛館內,某條街巷裡,突然響起轟鳴的爆炸聲。

火光沖天,濃煙滾滾。

“不好!”“敵襲!”“是明朝的軍隊偷襲!”

驛館的人紛紛驚呼起來。

大量明軍破門而入,他們剛纔都在休息,突遭襲擊,頓時亂作一團。

而且,由於他們的武器都被收繳了,所以此刻根本沒什麼抵抗之力。

“快跑!”“逃啊!”

驛館內,混亂不堪。

而就在這時候,一道身形猛地竄了出來,來到一個逃跑的最快安南士卒的面前。

“誰?”

可惜,他連對方的模樣都沒看清楚,便被斬斷了脖頸!

一炷香的時間,整個庭院內,都是倒了一地的屍體。

驛館內,僅剩下了最後三個活口。

他們驚恐的看著眼前半邊臉毀容的男子。

“你、你們認錯人”

“求你別殺我,我願意投降,我.”

最後一個人,還沒來得及說話。

“唰——”

刀鋒劃過,人頭落地。

曹鬆拎著刀,隨後環顧了一圈,又讓手下挨個補刀,確認周圍沒有活口後,才收刀入鞘。

“去回稟國公,所有驛館內的安南國使團隨行人員,已全部絞殺。”

——————

十月十三日,沒有得到使團全軍覆滅消息的安南人,將運輸在使團後面的一百頭大象都送了過來。

而隨著一頭頭大象,被調動起來的安南國水師載著渡過富良江,富良江的水寨、江防情況,被高空中的飛鷹衛用望遠鏡看的一覽無餘。

大明終於完成了所有戰前所需的情報準備工作,而鄭和的水師,也在沿海港口靠岸。

李景隆計劃發動【清化登陸】行動,而前提條件,自然是在富良江一線猛攻,盡最大可能地吸引安南軍主力的注意力。

李景隆以黃淮、江浙等地衛所兵爲前鋒,以韓觀所部廣西狼兵爲第二梯隊,以康鎮所部兩湖兵馬爲預備隊。

同時,李景隆將部分能適應海上運輸的精銳,以及較爲適應海戰、登陸等作戰任務的福建兵,都派往了沿海港口,配合鄭和一同準備登陸作戰。

當日,新城侯張輔歃血請纓,率抽調而來的二十衛精銳,在柳升所部重炮的掩護下,對安南國與大明之間的界關——坡壘關,發起了猛烈攻擊。

安南之戰,正式打響!

(本章完)

第238章 團結一致的內閣【求月票!】第309章 升官第298章 懾服第499章 舊港第384章 窮理第299章 發聵第405章 陷阱【求月票!】第144章 當衆訓斥日本天皇第279章 解惑【第三更求月票!】第134章 岳飛是民族英雄嗎?第483章 王制第298章 懾服第67章 白銀寶鈔!第263章 炭筆【求月票!】第52章 沒有吸血蟲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第309章 升官第256章 農業國的生產【求月票!】第183章 受到啓發的朱棣第524章 規劃第18章 一百萬石!第49章 晉侯惰玉,見譏無後第433章 回報第294章 一怒第20章 何謂王朝?第434章 作態第527章 自己第3章 朱元璋留下的三條救命線第131章 世界島戰爭第391章 光明第407章 哭陵【求月票!】第326章 暴斃第240章 因爲一個人,所以臣支持【求月票!第15章 不就是想立二皇子爲儲君嗎?第152章 大明亡於沒錢第98章 《‘先驗人性論’的形而上批判》第379章 揭曉第290章 孤憤第143章 《漢書·高後傳》第446章 京察第264章 推牆而出【求月票!】第342章 站住【第三更求月票!】第58章 有辱斯文第22章 恐怖王朝第186章 朝貢體系?三環外交!第276章 求您當國師吧【求月票!】第276章 求您當國師吧【求月票!】第289章 飛天第260章 地租 利差 工酬【求月票!】第90章 絕境第6章 糾結的朱棣第465章 諸事第82章 扯一個彌天大謊!第242章 只需姜先生略微出手【求月票!】第497章 除夕第107章 大明滅亡:小冰河期第14章 解縉獻圖第548章 塞北第532章 深意第147章 我這倆學生到底什麼身份?第121章 騙了百官?第194章 有沒有可能地球不是中心?第376章 求榮第412章 龍場【求月票!】第79章 變鈔就能接著玩?真香啊!第424章 破關成績彙報兼更新說明第531章 夏稅第166章 掃盲班艱難開課第518章 中場第444章 潛龍第551章 傾國第16章 姜星火難道是謫仙人?第82章 扯一個彌天大謊!第346章 炮轟第371章 陛見第502章 元宵第7章 肯定不會被降維打擊了第537章 告別第193章 如何推動近代科學的產生第252章 六部尚書齊入獄【求月票!】第442章 內幕第432章 市場第437章 會審第363章 地獄【7K大章求月票!】第399章 意義第65章 不顧身第513章 辯手第238章 團結一致的內閣【求月票!】第512章 思潮第54章 我已開悟,立地成佛!第209章 吾乃人皇,而非天子【求月票!】第463章 伏法第366章 下課【糉子節加更】第451章 工會第227章 治大國若烹小鮮【求月票!】第378章 反轉第56章 來人間一趟的謫仙人第352章 敵我【7K二合一求票!】第400章 反擊第449章 調研
第238章 團結一致的內閣【求月票!】第309章 升官第298章 懾服第499章 舊港第384章 窮理第299章 發聵第405章 陷阱【求月票!】第144章 當衆訓斥日本天皇第279章 解惑【第三更求月票!】第134章 岳飛是民族英雄嗎?第483章 王制第298章 懾服第67章 白銀寶鈔!第263章 炭筆【求月票!】第52章 沒有吸血蟲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第309章 升官第256章 農業國的生產【求月票!】第183章 受到啓發的朱棣第524章 規劃第18章 一百萬石!第49章 晉侯惰玉,見譏無後第433章 回報第294章 一怒第20章 何謂王朝?第434章 作態第527章 自己第3章 朱元璋留下的三條救命線第131章 世界島戰爭第391章 光明第407章 哭陵【求月票!】第326章 暴斃第240章 因爲一個人,所以臣支持【求月票!第15章 不就是想立二皇子爲儲君嗎?第152章 大明亡於沒錢第98章 《‘先驗人性論’的形而上批判》第379章 揭曉第290章 孤憤第143章 《漢書·高後傳》第446章 京察第264章 推牆而出【求月票!】第342章 站住【第三更求月票!】第58章 有辱斯文第22章 恐怖王朝第186章 朝貢體系?三環外交!第276章 求您當國師吧【求月票!】第276章 求您當國師吧【求月票!】第289章 飛天第260章 地租 利差 工酬【求月票!】第90章 絕境第6章 糾結的朱棣第465章 諸事第82章 扯一個彌天大謊!第242章 只需姜先生略微出手【求月票!】第497章 除夕第107章 大明滅亡:小冰河期第14章 解縉獻圖第548章 塞北第532章 深意第147章 我這倆學生到底什麼身份?第121章 騙了百官?第194章 有沒有可能地球不是中心?第376章 求榮第412章 龍場【求月票!】第79章 變鈔就能接著玩?真香啊!第424章 破關成績彙報兼更新說明第531章 夏稅第166章 掃盲班艱難開課第518章 中場第444章 潛龍第551章 傾國第16章 姜星火難道是謫仙人?第82章 扯一個彌天大謊!第346章 炮轟第371章 陛見第502章 元宵第7章 肯定不會被降維打擊了第537章 告別第193章 如何推動近代科學的產生第252章 六部尚書齊入獄【求月票!】第442章 內幕第432章 市場第437章 會審第363章 地獄【7K大章求月票!】第399章 意義第65章 不顧身第513章 辯手第238章 團結一致的內閣【求月票!】第512章 思潮第54章 我已開悟,立地成佛!第209章 吾乃人皇,而非天子【求月票!】第463章 伏法第366章 下課【糉子節加更】第451章 工會第227章 治大國若烹小鮮【求月票!】第378章 反轉第56章 來人間一趟的謫仙人第352章 敵我【7K二合一求票!】第400章 反擊第449章 調研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山阳县| 阳城县| 朝阳县| 清原| 浏阳市| 区。| 鱼台县| 额敏县| 衡南县| 工布江达县| 澄迈县| 基隆市| 曲阳县| 平江县| 屏山县| 鲜城| 肇源县| 南昌县| 汤原县| 南昌市| 胶州市| 清新县| 桂平市| 乐平市| 石家庄市| 泗阳县| 馆陶县| 鸡西市| 会宁县| 绥宁县| 望都县| 周至县| 玉环县| 张北县| 宿迁市| 庆安县| 甘谷县| 大冶市| 云和县| 久治县| 济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