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24章 規劃

北征大軍臨行前,廟堂上又多了幾分變化,而在此時,姜星火卻不太關注這些事情了。

經歷了三個月的空窗期,贏下了太學之會,並順利地拿到了甲申科科舉的主導權,變法派所所需要達成的目標,基本上已經全部達成了。

姜星火今年關注的重點,放到了國內外商貿、點對點商道、稅卒衛下鄉這些關係到事情上來。

“國師。”

“進。”

姜星火懸著腕,停下手中的筆,擡起頭看向來人。

光祿寺丞高致,前汀州府推官,根據考成法,他一手提拔上來的。

明代光祿寺設光祿寺卿一人,從三品;少卿二人,正五品;寺丞二人,從六品.不過從政治慣例上講,少卿與寺丞常缺員,其下的機構設有典簿廳、司牲司、司牧局、銀庫等。

推官則是各府的佐貳官,屬北京順天府、南京應天府的推官爲從六品,其它府的推官則爲正七品,故此,高致的官階是升了半階,但考慮到從地方調到中樞,基本上就可以當做升一階了。

高致生的富態,頜下幾縷鬍子倒也周正,面上帶著有些拘謹的笑意,臂彎處夾著一疊文書,就是說話有點口音這是難以避免的,大明雖然有官話,但普及程度顯然不能跟後世的普通話相比。

“國師這倒是冷香凜冽咧,不知用的是甚麼香?”

姜星火放下毛筆,示意他自己坐下,隨後起身從密封嚴實的熱壺裡倒了兩杯茶,一邊把茶拿過來,一邊答道。

“君子齋新上的‘梅蘭竹菊’系列香水,聽說過嗎?”

“自是聽過的,只可惜囊中羞澀”

君子齋,即香水工坊的對外掛牌名稱,目前只在南京城裡有幾家店,負責市場銷售。

作爲一款專門針對古代士大夫羣體的奢侈品牌,君子齋它的廣告語十分簡單粗暴——

【君子如蘭,孤冷有芳】

包裝好,逼格高,門店服務好,與之對應的,就是它的產品很貴。

如果說化肥工坊和玻璃工坊還有部分惠民的成分在裡面,那麼香水,就屬於非百姓生活必要的消費品,宰的就是大明的這些有錢人,所以在定價上,姜星火壓根就沒猶豫過。

一小瓶香水,通常就要上百貫銅錢起步。

不過雖然很貴,但是這種包裝和宣傳風格非常有魏晉遺風的奢侈品,卻很受士大夫們的歡迎,士大夫就追求一個名士風流嘛但男性向的香水,甚至意外地在女性市場,也有客戶羣體。

這個時代的胭脂水粉,通常都是味道比較濃重的,‘梅蘭竹菊’系列香水則偏淡雅冷冽,故此,有不少閨中女子,不喜濃烈的,也會買來一試。

“聞聞。”

姜星火將香水瓶遞了過去。

高致接過香水瓶,湊近鼻尖嗅了嗅,臉上露出了陶醉神色,片刻後讚歎道:

“名士雅玩也。”

姜星火點了點頭,隨後從桌子另一側的抽屜裡摸出了一長條包裝完好的香水盒子,裡面正是‘梅蘭竹菊’四盒香水,省點用用個一兩年不成問題。

“拿著吧。”

姜星火沒告訴他,這玩意在他抽屜裡塞了滿滿一整抽屜。

“這這禮物太貴重了。”

姜星火撇了眼高致帶來的文書,只道。

“無妨,本來也是那邊送來的,再者說,如今來京中做官,便是腹有詩書氣自華,出門交際,也合該有些陪襯的物件,免得被人冷眼。”

這個倒是真的,雖說這種奢侈品,在老朱規定的俸祿下,似乎並不是官員們能夠購置的起的,但本身一當官,老家便會多出許多投靠產業來,更別提京官的收入其實大頭並不是京內收入,而是外地官員逢年過節走動的各種“敬”,譬如冰敬、炭敬等等,所以香水在京官中,一時蔚爲風潮,也沒見誰因此被抓,都察院也不管。

而既然這東西本就與姜星火有關,又是姜星火親自送予他的,就更談不上什麼貪墨受賄了,因此,高致笑呵呵地說道:“多謝國師,現在人確實看打扮,便是官員中,也免不了如此。”

高致的話雖然樸素,但卻頗具道理,畢竟,雖然每個文人都希望別人誇他文采斐然、胸懷若谷,但真正的私下社交場合,如果不是層級特別分明的,第一眼掃過去看的肯定是衣著相貌氣度飾品這些。

對於大佬們來說,肯定是低調樸素比較好,他們的臉和前呼後擁的排場就是最好的表示,但對於中下級官員,卻絕非如此。

這時,高致適時地把手中的文書遞了上來。

之前姜星火讓《明報》給他專門安排了一個訪談,這對於高致這種中下級官員來說,是非常露臉的事情,畢竟在南京城,最不缺的就是他這種六七品的官員,誇張點說,樹上掉下來十片葉子,就有一片能砸到一個青袍官。

而高致從外地調到京城,本身沒有任何背景,唯有在《荀子》的研學上,算是有獨到特長,因此,自然要抓緊時間趁著姜星火有空,就前來彙報工作,牢牢地抱緊大腿。

姜星火接過來一看。

“聖王之制也:草木榮華滋碩之時,則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絕其長也;黿鼉、魚鱉、鰍鱣孕別之時,罔罟毒藥不入澤,不夭其生,不絕其長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時,故五穀不絕而百姓有餘食也;洿池、淵沼、川澤謹其時禁,故魚鱉優多而百姓有餘用也;斬伐養長不失其時,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餘材也。

聖王之用也:上察於天,下錯於地,塞備天地之間,加施萬物之上,微而明,短而長,狹而廣,神明博大以至約。故曰:一與一是爲人者謂之聖人。”

後面有著密密麻麻的批註和拓展,顯然是用了心的。

“不錯,聖王之學,幽微深邃,你的研學很有見解。”

在這個時代,由於程朱理學繼承的是孟子的理論基礎,因此,大多數讀書人,都是對孔孟之道進行鑽研,但並沒有什麼“孔荀”之道的提法,荀子和他那兩個法家徒弟,始終受到程朱理學的鄙視,荀子雖然在先秦思想家中獨樹一幟,但在明初,卻很少有人研究,高致算是對荀子學說研究的佼佼者了。

本來,這種研究就是業餘愛好,但如今隨著朝廷思想的改變,大吸血蟲接受了姜星火的建議,沉醉於“聖王”學說,用以爲自己的弒君篡位行爲做出另一角度的修正,高致也就因此時來運轉,得到了屬於自己的時代機遇。

“大明行政學校呢,永樂二年下半年,打算開一個專題輪訓班,去年講的是廉政,今年打算講荀子的聖王學,讓廟堂諸公也都好好學學,到時候我會跟黃子威說一下,抽調你去講課一陣子。”

大明行政學校規定,輪訓有兩種,一種是業務類的輪訓,一種是專題類的輪訓。

業務輪訓自不必多說,譬如戶部,那就是關於四腳賬、銀行學等專門業務相關的輪訓,而專題類輪訓,基本就屬於精神教育了。

你問有沒有用,如果僅僅從永樂元年的反饋來看,業務輪訓作用不大但也不算小,多少能學點東西回去,但專題類輪訓,作用只能說聊勝於無。

但從長遠的角度,專題類輪訓肯定是有必要的,這就跟伱老孃叫你起牀去學堂一樣,日復一日的叫,一部分人就能形成一個生物鐘,有時候到點了,老孃沒叫自己也起來了。

而業務類輪訓,通常只能接觸到某個部寺或者單獨系統的官員,專題類輪訓,則能接觸到相對多的官員,而且其中不乏高官因此,去作爲講師給這些高官講課,能獲得的好處其實是無形,並非僅僅是大明行政學校開的那點課酬費。

至於本職工作

這大明沒了姜星火,如今變法派的力量尚未徹底壯大,種種改革舉措尚未深入人心,所以這廟堂可能轉的會出點岔子,但沒了高致,光祿寺該怎麼轉就怎麼轉,更何況,光祿寺卿黃子威是前松江知府,姜星火的鐵桿親信,不會不同意借調的。

這樣一來,高致下半年的工作,其實就很有巴望了,今天這趟其實預約了很久,但也總算沒白跑一趟了,至少不至於在光祿寺丞這個位置上混吃等死嗯,字面意義上的混吃等死,光祿寺就是負責置辦祭品,準備宮廷、外交宴會的,一年大會小會無數,一二三把手開席前都得輪流試吃,屬於職責所在,一開始挺新鮮,山珍海味隨便造,但吃多了就真油膩噁心了。

總之,這個年代,像高致這樣的小官,能得到這樣的機會,可是不容易啊!

“謝過國師。”

高致恭謹地說道,不敢自傲。

“嗯,擇人處事,這就是放到適當位置。”

姜星火微笑著鼓勵了他一句,隨後話鋒一轉:

“但你也不能鬆懈,不僅要儘快把你的課業做好準備,同時也要努力鑽研,將荀子的思想,與現在的一切東西結合起來。”

“請國師放心。”

高致心領神會,荀子思想確實有很多是非常適合變法改革的,譬如“天行有常”,又譬如“制天命而用之”等等。

“好,這裡有個小冊子,你帶回去慢慢讀。”

姜星火說完,把一旁擺著的冊子遞了過去。

高致接過去匆匆翻閱,頓時激動地站起來,行禮道:“謝國師賞識!”

這裡面的內容,是姜星火自己讀《荀子》時的一些讀書筆記,以及研究的脈絡構想,既然能給他,顯然是在給他指路了,讓他沿著這條路走下去,把荀子思變的內容,與變法更好地結合起來。

實際上,作爲韓非和李斯的老師,荀子的思想,天然就是契合現在大明展開的各種吏治整頓、以法治國的現狀。

高致沒料到自己不僅得到了姜國師的認可,能去大明行政學校講課,而且還被破例指導,有了一條長線任務,可以預見的是,在日後仕途發展的道路上,他絕對會少走彎路,甚至平步青雲說不定。

打發走了高致,姜星火伸了個懶腰,心滿意足地靠著椅背上,打算閉目養神休息會兒。

但即便是所謂的休息,此時姜星火的腦子裡,也全都是事情。

亂七八糟的事情閃過,不記下來,又生怕自己忘了。

姜星火睜開眼提起筆,開始給自己的工作做規劃。

海外方面,隨著跟日本和朝鮮的貿易逐漸展開,寧波港成爲了最重要的商埠,琉球那邊,也得投放一些注意力,琉球是小國不假,內部也是三足鼎立的狀態,但琉球對大明的態度非常友善恭順,這個地方,既是大明不好直接納入治下,也是要有個軍事基地的,這裡可以直接威脅到日本的南方沿海。

“正好,國子監還有幾個琉球留學生。”

大明現在主要的軍事目標,在秦、晉兩地的塞王,北方的韃靼人,以及遼東的女真人,因此日本並不是最高優先級,而且即便解決了北方的這些直觀或潛在威脅,大明還要面對帖木兒帝國入侵的風險。

棱堡和製造水泥的原料和工匠,都已經給甘肅那邊送過去了,大明現在的實際控制區域,並沒有到傳統的“西域”的範疇,再往西北,是別失八里的地盤。

這是因爲在幾十年前,也就是明朝建立前不久,統治中亞的蒙古察合臺汗國分爲東、西二部,東察合臺汗國的大汗主要活動於別失八里(八里爲突厥語,意“城”)之地,明人記載即稱之爲別失八里國,姜星火做的第一版地球儀,在這裡實際上是有些謬誤的,別失八里改稱“亦力把裡”或“亦力八里”還要等到永樂十六年,歪思成爲東察合臺汗國的大汗,繼而舉族西遷至伊犂河谷纔會得名,不過見過地球儀的人,也只當是音譯的問題,倒也真沒人細心到察覺出姜星火的錯處。

而等到歪思卒了,其後裔互不相下,東察合臺汗國也就分裂了,後裔中一支仍採用亦力把裡的名義與大明朝貢往來,另一支則以土魯番爲中心自立爲汗與明朝抗衡,到了姜星火前世成化元年的時候,大明以西域諸國進貢的次數和人數太多(薅羊毛的太多),限制規定亦力把裡三五年一次,每次不得過十人,此後兩國的朝貢往來就漸漸稀少了,後來土魯番的一支勢力擴大,統一了東察合臺汗國,亦力把裡便再也不見於記載。 當然了,不管是別失八里還是亦力八里、亦力把裡,他們在蒙古人那裡的名字,其實是東察合臺汗國,洪武二十四年,東察合臺汗國的大汗裡的兒史者遣使向朱元璋進貢,是與明朝正式聯繫之始,如今雙方的交往,已經有十多年了,是大明名義上的藩屬國,但是因爲面對帖木兒汗國的軍事壓力比較大,因此國內也有傾向於帖木兒的勢力.不過整體來講,還是反對帖木兒的勢力佔據主導,這就是因爲帖木兒和察合臺汗國的那些恩恩怨怨了。

不管帖木兒這老瘸子,到底會不會像歷史上那樣在遠征大明的途中暴斃,大明算是提前做好了準備,無論是在甘肅的河西走廊修建棱堡羣加強防禦,還是提早收拾掉秦王、晉王,都是在給有可能與帖木兒爆發的全面戰爭做準備。

戰爭這種事情,並非是一心逃避就能避免的,大明作爲世界第一強國,絕不可能把和平寄託在帖木兒的暴斃身上,因此哪怕是投入各種資源,也要建設西北防線。

至於能不能打的起來,打不起來最好,大明不怕白花錢,而打起來了,也有個一邊沿河西走廊逐步抵抗,一邊在全國範圍內進行野戰部隊動員整訓的時間不是?

所以,在琉球那裡的佈局,算是閒棋冷子,即便效果顯現,樂觀地來講,也得是幾年後的事情了。

今年是永樂二年,對付秦晉兩藩、北征草原、西討女真,時間進度上抓緊一點,是能夠在今年全部完成的。

而按照姜星火前世的歷史線,帖木兒出征的消息傳到大明中樞後,朱棣詔命甘肅總兵宋晟、寧夏總兵何福進行動員,加強守備,正在戰爭一觸即發時,帖木兒卻因身染瘧疾而臥牀不起,於永樂三年二月十八日在訛答剌(今哈薩克斯坦境內)病逝,終年六十九歲,而在帖木兒病逝的時候,他的子孫所率領的前鋒隊伍,已經抵達了別失八里了,這時傳來帖木兒病亡的消息,對大明的戰爭已經無法繼續推進,只能撤軍。隨後,帖木兒帝國內部,他的四個兒子,諸多孫子開始了權力之爭,更沒有人再去計劃對明朝用兵了。

不過與黃金家族不一樣的地方在於,黃金家族的血脈,可謂是人才輩出,但帖木兒的後裔雖然也都算驍勇善戰,卻並沒有出現像蒙哥、拖雷、忽必烈那樣可稱爲草原天驕的人物,帖木兒死去之後,他那龐大的帖木兒帝國也隨之分崩離析。

大明還有一年整合內部,消除外患的時間。

即便歷史線因爲帖木兒帝國過於遙遠,並沒有受到姜星火的干擾,帖木兒東征的事情,依舊是擺在大明戰略首位的目標。

所以,跨海徵日的事情,算上前期龐雜的準備工作,怎麼也得拖到永樂四年或者五年了。

但這些軍事上的事情,不怎麼需要姜星火操心,大明這麼多經歷了靖難之役鍛鍊的將帥,就算朱棣不自己上,對帖木兒防守反擊,也不成問題。

真要硬碰硬,只要明軍主力在關中集結好,囤積好物資,有著豐富地大戰經驗和先進火器加持的明軍,取勝的把握還是相當大的。

姜星火的工作重點,還是在國內經濟建設和各種涉及基層制度的改革上。

在紙上寫寫畫畫,姜星火倒是愈發覺得,自己應該去基層走一走了。

主要是幾個方面,第一是思想方面,雖然通過各種報告,和相關大儒的描述,姜星火能瞭解現在士林的思想動態,除了新學思想以及太學之會的餘波,現在《王制》託古改制、梳理古文學派和今文學派、經史分流等等,也都逐漸成了後起的熱點話題。

但這種事情,別人說是一方面,自己去基層聽,又是一方面,別人說的倒不一定是非要故意欺瞞你,但既然是從人嘴裡說出來的話,就一定是有他自己的立場的,因此,很有必要去下面親自了解一番,否則在辦公室裡坐久了,就容易造成信息繭房。

第二是經濟方面,四腳賬的推行,銀行-錢莊體系的拓展,寶鈔回籠的現狀,這些都要姜星火去親自關注。

第三嘛,則是農業方面,農業既包括了農書試點地區的實際發放、講解情況,也包括使用中需要校正的東西,再就是輪作套種的不同效果,這些都是需要去實地考察的,除此以外,就是稅卒衛下鄉,以及隨之而來的土地重新清丈。

清丈田畝,字面上肯定不是對現有的土地關係進行調整,只是重新丈量然後重新畫《魚鱗冊》而已,但實際上的情況,並非這麼簡單,大明從洪武開國到現在已經三十多年了,基層的土地,不僅多有變遷,而且貓膩極多,阻力極大,但想要讓稅卒衛好好地收農業稅,不清丈田畝肯定是不行的。

哪怕士紳地主的反對聲音很大,這件事也必須要硬推下去,長痛不如短痛,在姜星火前世的大明,清丈田畝這種事情,很多能臣幹臣都推行過,不是不能硬推,就怕拖延,只要中樞的決心足夠大,態度足夠堅決,是一定能幹成這件事的。

畢竟,清丈田畝雖然會讓士紳地主損失一部分利益,但這只是割肉,並不會把士紳地主逼迫到傷筋動骨的地步,除非是個別喪心病狂的,否則應該沒有哪個人,在經歷了朱棣的大軍清掃江南後,還敢硬著頭皮去對抗稅卒衛。

當然了,這是在“士紳一體納糧”還沒決定推行下去的情況下,如果推行“士紳一體納糧”這種大殺器級別的政策的話,會不會引起劇烈的反彈,那就不太好說了,畢竟清丈田畝重畫《魚鱗冊》屬於朝廷例行公事,而“士紳一體納糧”就是真的傷筋動骨了

但是不管怎麼樣,改革都是一步一步來的,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清丈田畝過後,等到稅卒衛真正能夠做到紮根基層,那麼自然也就是“士紳一體納糧”政策進行推行的時候了。

姜星火對此倒是不著急,反正他時間長得很,慢點也好,免得步子太大扯了褲子,反正現在變法的輿論困境都已經基本解決了,上下統一思想以後,各方面的事情逐步展開,都見到了成效,再不斷地培養得益於變法的官吏,以及商人、工廠主、工人、市民等等新興的社會階層也都隨之壯大,那麼可以預見的是,到了十幾年、二十幾年後,哪怕姜星火真有什麼三長兩短,已經形成了既得利益階層的變法,也不再可能被任何力量所中斷。

實際上,哪怕是轟轟烈烈的嘉隆萬大改革中,張居正的新政只進行了十年,對大明社會各方面所造成的影響都是非常深遠的,在張居正死後,申時行依舊部分秉持著張居正新政的政策,在次輔和首輔的位置上前後幹了近十年,很好地將變法推行了下去。

所以,只要大勢已成,那麼哪怕是皇帝不順眼,這些利國利民的政策,還是會被繼續執行下去。

第四,就是工業方面的進展了,重工業和專營商品方面,其實不太需要看,因爲不久前剛去過,主要是江南棉紡織業的進展,姜星火這一年多的時間以來,一直忙於朝中的各種紛爭,始終無暇回江南一趟。

第五則是商業,如果有時間,而且既然離得其實不算遠的話,那麼姜星火還是想去浙江,看一看點對點商道、寧波市舶司這些事情的落實情況的。

總之,林林總總事情不少,但真要下基層去跑,其實就是兩個地點五個方面的事情,在京城看看經濟和思想方面的事情,在江南和浙江,也就是滬杭地區看看農業清丈土地和輕工業、商業的進展。

“幫我去鴻臚寺叫上解縉,讓他與我一道出門轉轉。”

姜星火喚來郭璡,讓他跑了一趟鴻臚寺。

“完事你便直接回家吧,今日的當值記錄我先給你勾了。”

眼見著天色漸暗,郭璡不僅喜上眉梢,打工人嘛,就算是京官,那有事的時候要加班表現,沒事的時候也是盼著準時下值的,有姜星火這一句話,他從鴻臚寺就可以直接回家了,不用再折返一趟回來“打卡”。

而這要比他正常下值的時間,還要早一些,因此肚子裡的那一絲微不可查的、本能飄出的怨念,也旋即消失的無影無蹤了。

——————

而此時,在不遠處的胡氏府邸,胡季犛端著盆熱水,拿著沾溼了的棉布毛巾,親自給兒子擦洗,按照君子齋隨盒附贈的《使用說明》噴塗著香水。

要說老胡也不容易,按照後世的公元紀年,老胡是公元1336年生人,比姚廣孝小一歲,跟袁珙同歲,他們這批人,今年都是馬上快七十歲的人了。

人生七十古來稀,指不定哪天說沒就沒,而胡季犛這一年的經歷,更是堪稱魔幻,換一般人,有這種巨大的落差,怕是早就心裡崩潰,但老胡沒有,老胡很堅強。

這源於胡季犛的人生經歷。

胡季犛出身越南地方豪族,祖上是越南陳王朝的高官重臣,他先後有兩位姑姑做了皇后,都嫁給了陳王朝第五位皇帝陳明宗陳奣,分別史稱明慈皇后、惇慈皇后;明慈皇后是第六位皇帝陳憲宗陳旺、第八位皇帝陳藝宗陳暊的生母,惇慈皇后是第九位皇帝陳睿宗陳曔的生母。

所以,胡季犛是正兒八經兒的陳朝外戚,還是資歷外戚那種。

除了出身,老胡自己也爭氣,不僅是治理地方的時候能力突出,有過人的政治智慧,還是安南國著名的儒學宗師和大詩人,著有《明道書》《國語詩義》等儒家和詩詞著作.除了文治,老胡武功也拿得出手,軍事生涯上有著抵禦在制蓬峨帶領下的巔峰占城國軍隊的出色戰績,可以說是文武雙全的人物了。

熬到最後,他擁立年幼的陳少帝陳安做皇帝,這樣一出把戲是做給文武百官看的,目的是告訴文武百官,自己是陳王朝實際統治者,連皇帝廢立都是他說了算。

四年前,老胡廢了陳少帝,自己登上帝位,按照安南國的政治傳統,王朝更迭,都是以皇室姓名作爲代稱的,而不是以國號,所以安南國的歷史,從陳朝,更迭到了胡朝,老胡年號聖元,不久後把皇位傳給了有陳朝血統的二兒子胡漢蒼,自己當起了太上皇,可惜隨著大明南征安南,他這太上皇攏共就當了兩年,就變成階下囚了。

縱觀老胡的人生,他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能忍。

要知道,姜星火的目標也就是送走大明的三個皇帝,老胡可是實打實的送走了陳朝的六個皇帝

幾十年的打壓排擠都忍下來了,這是何等的隱忍和心理素質?

再加上他飽讀史書,深諳華夏曆史上亡國之君的生存之道,又有一套自己的儒學心性修行辦法,順境之中或許沒什麼,但人到逆境,有沒有這些東西是差別很大的。

因此,雖然落差很大,但被俘來到大明的胡季犛很快就把心態調整了過來。

“歲寒,然後知松柏而後凋也梅蘭竹菊的主題固然不錯,若是有松柏,就更好了。”

胡元澄在鑄炮所泡了很久,身上一堆火藥味,老父親給他親自清洗乾淨後,噴上了以“修竹”爲主題的香水,頓時感覺整個人都舒爽了。

“孔子此語,比喻君子如松柏一般有堅韌的力量,耐得住困苦,受得了折磨,對你我父子,也是一種勉勵。”

“倒也不算什麼困苦折磨吧?”

胡元澄往後仰了仰脖頸,又舒展了一下肩膀上的肌肉,如是說道。

胡季犛又換了條棉布毛巾,看著銅盆裡的髒水,也是無奈搖頭。

自己這個大兒子,什麼都好,最好的地方就在於,真是幹一行愛一行啊!

“你能不能有點亡國之人的覺悟?”

“我覺得現在挺好。”

你看看人家小胡,爲啥別的降臣都被邊緣化了,就他能達成“先後在兩個國家位極人臣”的成就?這就是職業態度!

胡季犛眼見著大兒子不需要自己餵雞湯,倒也放下心來,掂量著手裡的棉毛巾,問道:“其實要爲父說來,你鼓搗的哪些大炮固然重要,可真就沒這輕飄飄的棉毛巾重要你知道這條棉毛巾多少錢嗎?”

胡元澄看了眼潔白如雪的棉布毛巾,回答不上來老父親的這個問題。

棉布毛巾,比麻布毛巾,用起來要柔軟舒服的多。

所以胡元澄想了想,說:“怎麼也得十文錢吧?”

胡季犛搖頭苦笑,只道:“那用得了十文錢?五文錢一條,十三文一包(三條)。”

胡元澄旋即一怔,下意識地說道:“那恐怕沒人用麻布毛巾了。”

“自是如此。”

胡季犛又給兒子擦了擦背,在手腕處折起毛巾,說道:“你成天在鐵場那邊泡著,哪裡知道這小小的棉毛巾,現在都通行日本、朝鮮、琉球,乃至安南、占城、呂宋了這種東西,又便宜又好用,諸國跟大明基本都簽了條款差不多的《友好通商貿易契約》,現在是一船一船地從江南起運。”

“能掙錢嗎?”

胡元澄對經濟數字沒那麼敏感,這時候還沒意識到,薄利多銷到底是什麼概念,胡季犛本來對經濟這方面也不敏感.好吧,父子兩人但凡有一個能搞明白宏觀經濟的,大虞的財政也不會被他倆玩到破產。

但經歷了姜星火的降維打擊後,胡季犛對於經濟之道,有了新的領悟,雖然很淺薄,但總算是進門了,不算撞得滿頭包的門外漢。

胡季犛回答道:“當然是掙錢的,一條棉毛巾估計有個兩三文的利差,一年往外賣,怕是要賣個數百萬條出去,你算算這是多少錢?”

按照1000文銅錢=1兩銀子的價格來換算的話,那就是上萬兩白銀的淨利潤。

別嫌少,一方面是明初銀價本來就堅挺無比,另一方面則是這還僅僅是“棉布毛巾”這一項商品,棉織品可多了去了,而且普遍都比棉布毛巾的利潤要高得多。

胡元澄這麼一算,再看看手邊的香水,對於大明這些商品的掙錢能力,是真的感到咂舌。

而就在父子討論的時候,這時候胡漢蒼也從國子監興沖沖地回來了。

第63章 富可敵四百國!第407章 哭陵【求月票!】第33章 朱棣與姜星火的初見第248章 南北直隸【求月票!】第30章 姜星火丟了第380章 四策第450章 勞工第489章 捆綁第275章 這日不落,我大明就做不得?【求月第244章 《哲學通信》第462章 瀕死第253章 燕校尉的真實身份【求月票!】第122章 炸鍋!被背刺的夏原吉第8章 原來跟道衍水平差不多啊第99章 第一個開路的人第106章 憑空增加可供養人口上限!第491章 人事第429章 滅國(安南篇結束)第82章 扯一個彌天大謊!第454章 遇刺第557章 建交第28章 解縉的質疑第447章 吏治第286章 妙錦第21章 生產力就是種植糧食的能力第344章 弒神【結婚了74k大章慶祝】第476章 礦藏第46章 憑什麼要苦一苦百姓?!第168章 大事不妙了!第172章 地球儀第497章 除夕第294章 一怒第226章 燕校尉果然不凡【求月票!】第93章 立國之本第285章 歸京第226章 燕校尉果然不凡【求月票!】第229章 當官不爲民做主,不如倉中一碩鼠【第488章 總結第167章 你們是太陽,不是牛馬成績彙報兼更新說明第305章 二女第410章 地球【感謝金主“暖陽1314”的白銀第300章 轉變第166章 掃盲班艱難開課第306章 酷刑第26章 朱高熾的任務第480章 弟子第322章 民心第8章 原來跟道衍水平差不多啊第450章 勞工第464章 會計第565章 證券第463章 伏法第175章 陸權論第343章 炸湖【第四更求月票!】第524章 規劃第295章 磊落第267章 朱棣,我曾無數次在史書上見過你【第80章 朱高煦:亡國俺也修黃河!第332章 登樓第441章 反水第546章 弒君第340章 拂袖【第一更求月票!】第505章 裝備第356章 毒計【8K大章求月票!】成績彙報兼互動問答第479章 鋼材第138章 道衍鍋從天上來第390章 認輸第127章 《國運論》第568章 京都第489章 捆綁成績彙報兼更新說明第501章 新港(舊港篇結束)第370章 張輔第274章 空心方陣,朱棣的頓悟【求月票!】第473章 獻俘第276章 求您當國師吧【求月票!】第214章 朱瞻基:我想拜姜先生爲師【求月票第233章 馬三保的故事【求月票!】第418章 臣服第339章 火種第522章 科舉第472章 留學第420章 用意第454章 遇刺第364章 猜疑第437章 會審第24章 什麼是王朝壽命第185章 大明大使館 領事館制度第526章 經學第103章 建文帝,回不來嘍第242章 只需姜先生略微出手【求月票!】第45章 徭役 糧食 耕牛與種子第219章 鴨城風雲:黃五郎和王麻子【求月票第100章 如何打壓江南士紳?第564章 屈服第479章 鋼材第440章 蛀蟲第123章 反轉!小冰河期
第63章 富可敵四百國!第407章 哭陵【求月票!】第33章 朱棣與姜星火的初見第248章 南北直隸【求月票!】第30章 姜星火丟了第380章 四策第450章 勞工第489章 捆綁第275章 這日不落,我大明就做不得?【求月第244章 《哲學通信》第462章 瀕死第253章 燕校尉的真實身份【求月票!】第122章 炸鍋!被背刺的夏原吉第8章 原來跟道衍水平差不多啊第99章 第一個開路的人第106章 憑空增加可供養人口上限!第491章 人事第429章 滅國(安南篇結束)第82章 扯一個彌天大謊!第454章 遇刺第557章 建交第28章 解縉的質疑第447章 吏治第286章 妙錦第21章 生產力就是種植糧食的能力第344章 弒神【結婚了74k大章慶祝】第476章 礦藏第46章 憑什麼要苦一苦百姓?!第168章 大事不妙了!第172章 地球儀第497章 除夕第294章 一怒第226章 燕校尉果然不凡【求月票!】第93章 立國之本第285章 歸京第226章 燕校尉果然不凡【求月票!】第229章 當官不爲民做主,不如倉中一碩鼠【第488章 總結第167章 你們是太陽,不是牛馬成績彙報兼更新說明第305章 二女第410章 地球【感謝金主“暖陽1314”的白銀第300章 轉變第166章 掃盲班艱難開課第306章 酷刑第26章 朱高熾的任務第480章 弟子第322章 民心第8章 原來跟道衍水平差不多啊第450章 勞工第464章 會計第565章 證券第463章 伏法第175章 陸權論第343章 炸湖【第四更求月票!】第524章 規劃第295章 磊落第267章 朱棣,我曾無數次在史書上見過你【第80章 朱高煦:亡國俺也修黃河!第332章 登樓第441章 反水第546章 弒君第340章 拂袖【第一更求月票!】第505章 裝備第356章 毒計【8K大章求月票!】成績彙報兼互動問答第479章 鋼材第138章 道衍鍋從天上來第390章 認輸第127章 《國運論》第568章 京都第489章 捆綁成績彙報兼更新說明第501章 新港(舊港篇結束)第370章 張輔第274章 空心方陣,朱棣的頓悟【求月票!】第473章 獻俘第276章 求您當國師吧【求月票!】第214章 朱瞻基:我想拜姜先生爲師【求月票第233章 馬三保的故事【求月票!】第418章 臣服第339章 火種第522章 科舉第472章 留學第420章 用意第454章 遇刺第364章 猜疑第437章 會審第24章 什麼是王朝壽命第185章 大明大使館 領事館制度第526章 經學第103章 建文帝,回不來嘍第242章 只需姜先生略微出手【求月票!】第45章 徭役 糧食 耕牛與種子第219章 鴨城風雲:黃五郎和王麻子【求月票第100章 如何打壓江南士紳?第564章 屈服第479章 鋼材第440章 蛀蟲第123章 反轉!小冰河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宣城市| 连平县| 手游| 光泽县| 金溪县| 宁海县| 西平县| 苏尼特右旗| 吉木萨尔县| 高陵县| 许昌市| 凤冈县| 镇坪县| 六安市| 图木舒克市| 荥经县| 会同县| 青浦区| 科技| 漳州市| 石城县| 宁强县| 城市| 仪陇县| 荃湾区| 城口县| 田阳县| 恩平市| 嘉峪关市| 阜宁县| 天祝| 东乌| 松潘县| 怀安县| 集安市| 永年县| 天气| 元谋县| 清丰县| 黑龙江省| 山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