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當官不爲民做主,不如倉中一碩鼠【求月票!】
“姜先生心繫百姓,實有大愛,在下佩服?!?
密室中,朱高熾不禁讚歎道。
原因無他,朱高熾只是敏銳地察覺到了姜星火剛剛提到的那句“也要採取包括實地調(diào)查老百姓意見”的真實意圖。
“不錯。”同樣注意到了這一點的夏原吉亦是連連贊同,“雖說只是不起眼的一點提法,但若是往大了說,可謂是華夏曆史頭一遭!”
夏原吉這句話,細究起來,其實真不過分。
什麼人能評價影響官吏的升遷罷黜?
華夏曆史綿延數(shù)千年,這種權(quán)力從來都沒落到過平頭老百姓身上!
在漢朝,是察舉官!
在魏晉,是中正官!
在隋唐,是門與閥!
在兩宋,是士大夫!
從來都不是百姓!
——從來都不是!
而姜星火關(guān)於考成法和庸者裁汰之法的設(shè)想裡,卻偏偏提到了所謂的“也要採取包括實地調(diào)查老百姓意見”。
你說如果真的落實到大明帝國的地方基層,這一點真的會有多大用嗎?
恐怕不見得。
但有跟沒有,就是兩個概念!
庸者裁汰之法,既然要考慮普通老百姓或者衙門行政對應(yīng)人羣的意見,那也就是說,對於地方官吏來說,考覈的時候要聽取一些普羅大衆(zhòng)對其人的評價,哪怕可能這個部分在影響決策中佔比很低.當然,這個規(guī)則也有可能被人所利用。
譬如有的地方官吏可以在普通老百姓面前僞裝成一個清廉正直的官吏,或者通過造謠給同僚上司下屬潑髒水,會影響從普通老百姓方面出發(fā)的這個評價,但無論如何,從底層視角來了解某一個官吏,都是制度改革值得邁出去,也是必須邁出去的一步。
“不錯,老衲覺得這一點,很有利於官吏階層的整肅?!?
道衍轉(zhuǎn)動念珠道:“在考成法中實施庸者裁汰之法,並且加入普通百姓評價的因素,哪怕有些地方最後走樣了,淪爲形式了,也可以開歷史之先河。”
很簡單的道理,使老百姓有一個理論上的渠道來監(jiān)督官吏,讓官吏在任內(nèi)有哪怕一點點的壓力,對於處於封建社會底層的普通老百姓來說,都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這說明,他們不在是“失聲者”。
朱高熾亦是想到了隨父皇杭州西湖一行時,遇到的那個天資聰穎的少年。
那個名爲“于謙”的少年,小小年紀,給同伴分魚時,便說過類似的話。
若是我不爲不能言者出聲,他日我不能言,何人肯爲我出聲?
幾歲孩童都懂的道理,在場的大明帝國高層決策者,如何能不懂?
把官吏在理論上置於普通老百姓的話語評價裡,既可以讓官聲好的、能幹的、清廉的官吏,在晉升時更加輕鬆,也可以對那些魚肉百姓的官吏,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
哪怕裝,這些封建官吏也得裝出個樣子,如果能對老百姓沒那麼苛待,或者少哪怕一絲的苛待,這個政策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朱高熾階段性地總結(jié)道:“若是父皇真的能下定決心,如姜先生所言,在整個大明推行考成法與庸者裁汰之法,恐怕對於大明百姓來說,真的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同時,也能極大地提高大明從中央到地方各級衙門的行政效率,能讓官吏之間產(chǎn)生競爭的氛圍,這樣就能讓那些循規(guī)蹈矩的官吏,也在環(huán)境的壓迫下勤奮起來?!?
——————
“姜先生設(shè)計的這個‘緩衝期’,想來是極妙的?!编嵑椭鴮崨]忍住,最後還是發(fā)表了一下自己的看法,“否則的話,對於某些官吏,恐怕真成了滅頂之災(zāi)了.或許他們能力不差,只是周圍的人能力太強?”
鄭和的話,其實也有幾分道理,這種特殊情況,確實是有可能出現(xiàn)的。
但鄭和話音剛落,朱高煦卻乾脆反駁道。
“俺雖然史書讀的不多,但範希文相公那句‘一家人哭,何如一路人哭’,還是讀過得.考成法若是推行公平,庸者就該裁汰!何談不是他差,而是周圍人能力太強呢?”
這裡朱高煦提到的,便是范仲淹慶曆新政的一件著名歷史事件了。
慶曆新政的吏治改革部分,其中的“抑僥倖”主要將矛頭指向造成冗官氾濫的蔭官制度;“擇官長”,其實是“明黜陟”的具體實施措施,也就是選擇優(yōu)秀的官員,淘汰庸官、貪官和懶官。
而在實行“慶曆新政”的過程中,北宋朝廷選派了一批精明能幹、正直清廉的官吏巡察全國,檢視地方官吏的爲政情況,並據(jù)實報告朝廷。
范仲淹本人在巡察的過程中,根據(jù)每個人的政績、才能和品德,對不稱職者一律降黜,不徇私情;對精明能幹、政績卓著者加以遷賞。
有一日,范仲淹接到了各地按察使的報告,翻開各路官員的花名冊,看到缺德少才、害民敗政的轉(zhuǎn)運使,便秉筆直揮,把名字勾掉了,重新安排德才兼?zhèn)涞挠袪懼俊?
富弼平時對范仲淹十分尊敬,這時見范仲淹毫不留情地罷免不稱職官吏,不免有點擔心,從旁勸止說:十二丈則是一筆,焉知一家哭耶。(您一筆勾掉很容易,但是這一筆之下可要使他一家人痛哭啊。)
范仲淹則是回答說:“一家哭,何如一路哭耶!”
見兩位學生有了不同意見,姜星火這時候也適時說道。
“首先,庸者裁汰之法就註定得有一個庸者,像一句俗語所說的‘十個指頭有長短’,考成目標下的官吏之間,表現(xiàn)肯定是會因人存在一定的差異,這種差異按不同的方法來排序,排序的結(jié)果會不一樣,但總存在一個庸者,這是無可避免的?!?
姜星火先肯定了朱高煦的說法,隨後又對鄭和的部分說法給予了支持。
“其次,就是裁汰問題。一方面,不管怎麼裁汰,並不是一定說被裁汰的官吏天生就不行,如一個紀律性強和有良好服從意識的官吏,可能適宜做具體有規(guī)矩的事情,而不適合做開拓性的事情,如果一開始進入衙門,這個官吏就被安排到了不擅長的位置,那麼他肯定會在考成中處於劣勢?!?
“同樣,也有的官吏可能天生內(nèi)向,不適合與人打交道,有的官吏天生就是黑白通吃,能在街面混得開,把不同的人,放在不同的位置,得到的結(jié)果肯定是截然不同的。”
姜星火這話一說,卻是把朱高煦和鄭和都給說懵了。
那到底怎麼纔是對的?
看出了兩人的疑惑,姜星火認真說道。
“庸者裁汰,也不是簡單的將官吏踢出官僚系統(tǒng),各級的衙門其實可以視衙門內(nèi)部的職位特點,以及官吏本人的特點,通過設(shè)立‘緩衝期’的方式,協(xié)助即將被裁汰的管理,發(fā)揮他個人的優(yōu)勢,找到新的有可能更適合他的職位當然了,這世界上很少有哪個衙門的那個職位,是天然百分之百契合某個人的,這裡只是說,有可能更適合?!?
姜星火最後總結(jié)道:“基於這些情況,我認爲依據(jù)考成法,對官吏的庸者裁汰之法應(yīng)當界定如下。
大明的各級衙門爲了提高行政效率,通過考成法相關(guān)的八字口訣,來確定每個衙門每個職位的對應(yīng)考成辦法,然後通過多方面、多角度的評價手段,對官吏進行排序。
官吏排序後,排序靠前的,自然如范仲淹慶曆新政時一般,有著優(yōu)先提拔的機會,這種機會,既包括官員的升官,也包括吏員晉升官員.打開這麼一個口子,相當於把原先地方吏員基本堵死的晉升渠道拓展開來。
畢竟,原來大明只有一品到三品衙門的吏員纔有很低的機會能晉升爲官員,而這種機會,往往要以數(shù)十年的資歷和無數(shù)的金錢爲代價才能換到。但有了考成法,有能力、有官聲、正直清廉的官吏,很容易就能脫穎而出。
同時,對於庸者裁汰之法裡的庸者,也不是一竿子打死,秉承著‘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原則,應(yīng)該給予其一個緩衝期,來促使其激發(fā)自己的潛力,在更合適的位置上,爲大明發(fā)光發(fā)熱。”
姜星火說到這裡,頓了頓。
本來,姜星火還可以說的更加慷慨激昂一些,情緒更加有共鳴一點。
但此時,姜星火卻覺得沒什麼必要。
跟之前的一時痛快相比,現(xiàn)在姜星火的思慮,更加深遠。
姜星火的目光,看向了不久後出獄的未來,那裡有更加壯闊的世界,更加宏大的使命等待著他。
他只是最後地淡淡說了一句。
“姜某始終覺得,當官不爲民做主,不如倉中一碩鼠?!?
“倉中碩鼠啃食糧食,當官的吮吸民脂民膏,都該殺?!?
朱棣亦是心頭贊同道:“不錯,這羣啃噬朕的財富,依靠朕來供養(yǎng),還要玩忽職守,甚至背地裡暗戳戳誹謗朕的貪官污吏,都該殺!”
此時的朱棣,眼神裡全是對姜星火毫不掩飾的渴求與狂熱。
什麼叫無雙國士???
這就叫無雙國士!
朱棣,終於理解了歷史上那些明主遇到驚世之才的心情。
這種心情,朱棣就連在道衍那裡,都沒有體驗過。
畢竟,要是說起往事,道衍其實是上桿子來毛遂自薦主動找朱棣的.而且說實話,道衍的能力雖然驚人,但這些都還在朱棣的理解範圍內(nèi)。
可偏偏姜星火的能力,根本就是非人哉!
說是謫仙臨世,朱棣此時已經(jīng)沒有絲毫懷疑。
“呼~”
朱棣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經(jīng)過一番親身入獄的考察,朱棣已經(jīng)徹底下定決心。
講完最後一節(jié)課,朱棣就會拜姜星火爲大明國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