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88章 預熱

第388章 預熱

三日後的清晨,詔獄附近,人山人海。

今日是“王霸、義利、古今”之辯的擂臺賽,經過《明報》的宣傳,這個活動在南京城早就傳開了,大夥兒都想湊熱鬧,不僅想近距離看看平時難得一見的大儒們吵架時候的風采,還想看看孔希路這個孔聖後裔到底結局如何。

官員們被明確規定今日不許請假休沐,所以今日倒是沒什麼在任的官員過來,得以讓這場辯論的性質更加偏向學術一些。

士子們則更是曉得這是學術界難得一見的大事、盛事,說不得跟“洛陽之辯”、“鵝湖之會”一樣,是要載入史冊的,故此更是天不亮就早早地就趕了過來,以圖佔個好位置。

辰時一過,鐘鼓樓上的鐘聲便敲響了。

“璫——”

悠揚的鐘聲響起,頓時讓周圍的人羣騷亂了起來,這是即將入場的訊號。

“咚、咚、咚!”

打著赤膊的力士,敲響了詔獄前面的大鼓。

一陣宏亮的鼓點聲如同敲在人的心窩上一般震撼,伴隨著這陣鼓聲,詔獄大門洞開,大批錦衣衛挎刀而出,站在了詔獄門口的兩邊,緊跟著,數百名手中持著長槍的金吾衛邁著整齊的步伐而來,列隊於左右的街道上,肅立嚴陣以待。

這一套流程下來,大家便意識到這次是真的要入場了。

這些金吾衛是從皇宮調過來維持秩序的,但並不阻擋大家圍觀,一些膽大的人跑過來看,一些人在旁邊竊竊私語,還有不少人圍在周圍遠處。

很快,人羣中爆發了一陣歡呼。

“來了!師道先生!”人羣中響起喊叫。

詔獄附近,一輛平平無奇的馬車緩緩駛來,車上坐著個年邁的老者,腰板筆直,精神矍鑠,他看起來年齡不小了,鬍鬚花白,身體倒是挺硬朗的。

在他身後,還跟著六個青壯男子,穿著藍色的短衫,袖口扎著青色綢緞帶,看起來頗爲威風凜凜。

“這是誰?”有國子監的監生好奇來問。

“師道先生都不認識?”旁邊的人嗤笑道。

“師道先生閉關多年,怕是閉關的時間比這小子歲數都大,不認識倒也正常。”

這時自有浙江籍貫的監生來解答:“汪與立,純孝先生的門人,金華學派這一代的掌門人物,在浙江有大名,此次被公推出來作爲三名挑戰擂臺的大儒。”

旁邊少數不知道的年輕監生聞言,紛紛恍然大悟。

不是裝的,是因爲在這個時代,金華學派真的很有名,或許士子沒聽說過這位“師道先生”,但提到金華學派,那是一定如雷貫耳的。

金華學派,是南宋時期重要的儒家學派之一,代表人物是呂祖謙,金華學派在當時南宋思想界有較大影響,爲浙東學派先聲之一,與之前提到的葉適的永嘉學派同爲浙東學派兩大重要分支。

此派特點是較多地帶有調和理學內部朱熹、陸九淵之間矛盾的折衷色彩,曾邀朱熹、陸九淵聚會鵝湖,討論學術,意欲調和他們關於哲學思想的爭執,也就是著名的“鵝湖之會”。

如果從理學的光譜來看,金華學派嚴格地來說還是偏左,也就是偏陸氏心學的,學術主旨強調“天道有復,乃天行自然之道,人之善心發處,亦人心固有之理;天道復便運行無間,而人心多泯沒,益以私意障蔽,然雖有障蔽,而秉彝不可泯沒,便是天行無間之理”。

而南宋滅亡之後,其他學派遭受了打擊,金華學派的發展愈發壯大,“北山四先生”之一的金履祥嗯,就是曾經給南宋朝廷獻策,以海路進攻元朝大都,靠圍魏救趙的方法解除襄樊之圍的那位,在蘭溪城內小天福山開設仁山書院講學。

由於金履祥學富五車,博通理學,造詣深邃而思惟嚴密,加之訓迪後學,諄切不倦,因而四方學子紛至沓來,稱他爲“仁山先生”。

金履祥後,弟子許謙繼承了其衣鉢,隨後金華學派傳到了許謙的弟子範祖幹,也就是剛纔浙江監生所提的“純孝先生”手中,朱元璋曾經向其請教過治國的道理,在洪武年間是有名的碩儒,不過距今已經亡故了二十多年了。

作爲如今明初理學界最重要的學派分支之一,金華學派閉關多年的掌門人都被請來親自出動,理學界對於這次擂臺賽的重視,可見一斑。

事實上,汪與立也是跟高遜志一樣,是公認只要出面,就要被選上去的人。

此時,那幾名金華學派的弟子正簇擁著汪與立,沿著街巷往前面走去。

汪與立在一塊大石前停下腳步,轉過身來,面朝著前面的一人作揖施禮。

“高太常。”

高遜志同樣還禮,而後爲汪與立引薦了身邊的曹端。

汪與立的眼眸中閃過一絲驚訝,他已經聽說了曹端溫茶敗徐老的故事,沒想到北方學術界竟然出了如此了得的一位人物。

要知道,自從完顏構建炎南渡以來,儒學便是南極重、北極輕,北方燕雲、兩河等胡化的地域就不說了,即便是關中、河南,也是文脈盡毀,數百年都沒振作起來,反倒是南方,文脈猶存,雖然理學在元朝有些衰落,卻依舊有不少學術上能挑大樑的人物。

在大明洪武開國確立理學作爲官學後,南方的各大學派都開始了重新崛起,這也使得南方學術界隨著一次次科舉,在廟堂的影響力不斷擴張即便是有“南北榜”後的政策調整,如今的北方學術界也已經沒落了,別說像曹端這樣能夠力壓羣雄的人物,就是拿得出手的大儒都屈指可數。

汪與立拱手道:“後生可畏。”

曹端連忙躬身回禮:“前輩贊繆,晚輩不敢託大。”

“呵呵,好一個青年才俊!”汪與立爽朗地笑道。

三人互相寒暄一番,便一同往前走去。

“拜見諸公。”

致仕的高官和學術界的大儒們紛紛側過身避開,一個個面色凝重地還了禮。

高遜志環顧四周,朗聲說道:“今日乃是道統之爭,吾等雖學識淺薄,但卻欲奉獻綿薄之力,若對吾等三人代表理學界出戰有意見者,現在還可及時提出。”

聽著高遜志慷慨的陳述,衆位大儒沉默不語。

片刻後,纔有一位前翰林院編修輕咳一聲,道:“高太常,茲事體大,非同尋常啊。”

這是還在提醒高遜志,怕曹端關鍵時刻掉鏈子。

高遜志似乎沒聽懂,他擡起了頭:“義之所在,不得不往。”

這位前翰林院編修皺起眉頭,似乎想勸說些什麼,但最後還是沒有說話,因爲在場不乏聰慧之人,很快就看透了其中的含義。

在場都是飽讀詩書的人,對高遜志的話,自然心知肚明,不禁面面相覷。

今日第一場就是“義利之辯”。

何爲義?

義是孟子思想的中心,強調理想,強調在不同的境遇下能做到以義爲本,確立捨生取義的人生目標。

而道統,無疑就是這些理學家不得不維護的“義”。

義之所在,曹端賭上一切來維護,不僅是“不得不往”,更是“非往不可”。

而從事功源頭的王安石,到二程,再到繼承二程學問各一部分的朱熹和陸九淵,都重視義利之辨,宋儒受到孟子義利觀的影響,希望將義利問題作爲道德修養的標準,從而能夠恢復三代之治,重建合理的廟堂秩序。

放在今天的變法之爭的背景上,更顯得矛盾尤爲尖銳。

此次辯論,爭辯的不僅僅是學術,更是廟堂未來走向在道統上的正確與否。

——————

這個時間段,距離開始還有不到半個時辰,大約在辰時一刻左右,一側的樓上突然出現了一道赤金色的身影,正是永樂帝朱棣。

隨行的還有一些宦官,他們捧著許多器具,便是痰盂、香爐等物,一般用不到,但是按禮儀規定必須帶著。

朱棣穿著赤金色龍袍,頭戴冕冠,臉龐剛毅,端坐於椅上。

他一出現,便引得全場譁然。

皇帝竟然親臨現場!

大量百姓涌了過來,跪伏在地,高呼萬歲。

朱棣雖然登基的時間不算太長,卻已經有了幾分天子之威。

“平身吧。”

朱棣揮了揮手,讓衆人起來。

他掃了周圍環境一眼,又看了被選出來的三個人一眼。

“朕聽聞,今日在此,頭一個辯的是‘義利’二字?”

他說話時語氣平靜淡漠,但是卻令人生畏。

“父皇聖明,正是如此。”

朱高熾連忙說道。

“義利之論,所出甚早,《易·文言》有云:利者,義之和也。”

“可有什麼說法?”

“自是有的。”

朱高熾解釋道:“義與利,雖判名爲二,卻又可融而爲一,乃‘二而一、一而二’之關係,而融合之要隘又在於‘和’。利,乃各種事物的中和、協調,彼此不相矛盾、而無齟齬,反《周易》而用之亦可,《墨子·經上》日:義,利也。”

朱棣微微頷首:“諸子百家倒是講求個求真務實的,利,就是潤滑之劑,義,就是做事之名。朕奉天靖難,‘清君側、靖國難’是名,與爾等富貴是利,如此而已。”

今日跟在他身邊的都是近臣、勳臣,諸如“二金”和魏國公、定國公、成國公、淇國公等人,此時自然只有點頭的份.剛襲爵定國公的徐景昌,腦袋都跟小雞啄米似的了。

“《周易》、《墨子》不諱言利,而著意於義利之內在調和,此不待多言。後至孟子,始倡義利之辨,孟子諫梁惠王:何必日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由此將義利截然爲二,義利之辨,自此而興漢之董仲舒,更直言:正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若董仲舒尚義黜利,亦大體不差,然義利之間,判然而不合,自漢朝以後,已經形成了一條難以逾越的鴻溝。”

朱高熾這回學聰明瞭,只陳述客觀事實,不加自己主觀判斷,而且把所涉及的東西嚴格限制在宋代以前。

朱棣沒說什麼,三個皇子都在身後一字排開,接著,朱棣命人都給上椅子,然後坐在椅子上,閉眼養神,顯然是等待吉時的來臨。

——————

而在城內某一處,那座廢棄大宅裡,一名年紀較大的男子,正在和幾個中年男子,商議著什麼。

這男子穿著灰布長衫,鬍鬚虯結,神色兇狠,看著不像文人,倒像是個將軍。

他問道:“刺殺僞帝的計劃準備的怎麼樣了?”

“回稟暴公,已經準備好了。”一旁有一名中年男子低聲回答道。

“很好。”

暴昭露出了猙獰的笑容:“我們要的就是這一次機會,本來以爲要等到太祖高皇帝的忌日之後,沒想到姜星火給了我們機會,僞帝竟然會親臨現場,只要殺死了僞帝,大明的江山就有機會重新回到陛下的手中。”

“不錯,僞帝的兩個兒子內鬥的厲害,朱高熾是嫡長子但沒有軍權,朱高煦有軍權可法統不正,一旦僞帝身死,那麼朱高熾定然是鬥不過朱高煦的,而朱高煦不過是一介莽夫,定然會惹得天怒人怨、義軍蜂起,再加上天氣炎熱,北軍不耐酷暑,自然會如金人、蒙古人一樣退卻北返,到時候陛下只需一紙檄文,江南便可光復,隨後徐徐圖之,則燕逆可滅矣!”

“朱高煦固然是有勇無謀之輩,可他背後的姜星火卻委實不可小覷,此乃世所罕見的大奸大惡之人,亦需除之而後快!”

“可惜今日姜星火併未露面,不知道其具體位置所在,我們人手又少”

聽著屬下的議論,暴昭揮了揮:“姜星火不過是僞帝的倖臣附庸而已,沒了僞帝,姜星火又算什麼東西?自不必去管他,專心刺殺僞帝便是了。”

“暴公高見!”

衆人紛紛說道。

暴昭又道:“最後檢查一遍,到時候一聲令下,就讓兒郎們動手。”

他沉吟片刻,又叮囑道:“這件事始終是秘密進行,火藥和軍弩都是之前轉運出去的,在賬上查不到,按理說是天衣無縫,但如今緹騎四出,你們千萬不要泄漏出去一絲一毫,否則咱們誰也別想活命。”

“願隨暴公赴湯蹈火。”

“只要能夠報效陛下恩德,區區性命,算得了什麼。”

衆人齊齊應諾,紛紛告辭離去。

等到人散盡,暴昭才獨自留了下來,負手踱步到牆角,用更漏看了看時辰。

他在這裡呆了很久的時間,因爲擔心被錦衣衛察覺,始終未曾出去,目前刺殺計劃一切順利,但仍舊不能掉以輕心。

暴昭擡頭仰望天空,喃喃地念叨道:“今日便是僞帝駕崩的日子啊.”

他忽然想到了當初,太祖高皇帝駕崩時,宮廷發喪,整個京師的氣氛肅穆莊嚴。

暴昭嘆息了一聲。

自李景隆這吃裡扒外的畜生獻了金川門投降後,將近一年的時間過去了,他一直隱姓埋名,與舊部潛藏在南京周圍。

甚至他不都敢回鄉祭奠老母,怕被人認出來,只能移孝作忠。

畢竟,手裡還有些真定大營帶出來的鐵桿兵卒的他,已經是這些建文餘孽最後的主心骨了。

不過暴昭現在之所以決心行動,是因爲隨著姜星火的變法逐步進行,他知道自己的時間不多了變法見了成效,百姓得了實惠,民心正在日復一日地逐漸遠離建文帝,倒向永樂帝。

他曾立誓絕不投降僞帝,而且他自幼飽讀詩書,頗通兵略、政略,如今自信可憑藉智慧和武力攪亂局勢。

只要亂起來,建文帝就還有機會,畢竟距離建文帝失蹤,僅僅過去了不到一年,江南的民心,還尚未全部丟失。

除了民心這個因素外,便是暴昭已經察覺到了,老對手姚廣孝似乎感知到了他的存在,有不少建文餘孽被抓捕,雖然由於他採取了單線聯絡的方式,組織網絡並沒有被大規模連根拔起,但還是受到了不小的打擊。

暴昭深知自己這種潛伏方式,隨著僞帝麾下特務機構的逐步加強,遲早有被識破的一天,因此他決意冒險一搏,趁著僞帝離開皇宮前往觀賽時,先將僞帝斬殺於此,若能成功,便有翻盤之機。

他相信自己這一次,依靠智慧和武力,定能刺殺僞帝,重振旗鼓,恢復朝綱,將江南被變法逼得無路可退的士紳擰成一股繩。

暴昭站了許久,似乎已經做好了決斷,隨後匆匆離開了此地。

——————

當第三種樂器,也就是銅鑼的聲音響起的時候。

第一場擂臺賽“義利之辯”正式開始了。

與軍中比武、民間相撲類似,都是高臺,但兩側都墊了木質的梯子,免得有年老體衰的大儒上不去。

同時考慮到整體年齡,倒也沒有毫無人性到讓雙方的辯手頂著夏天的大太陽辯論。

而是立了兩個傘蓋,下面又鋪了團墊。

這是自魏晉南北朝以來,清談論經的標準陳設。

這時候,人們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兩側的汪與立和卓敬的身上,能被選出來進行第一場辯論對決,他倆都是今天的熱門人物,剛一出現,就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

“聽說這回請來的是金華學派的掌門師道先生?”有人小聲議論道。

“是啊,這位師道先生在浙江德高望重,洪武朝的時候,乃是最頂級的理學泰斗之一。”

“那卓尚書是他的對手嗎?”

“那你就小瞧卓尚書了吧?卓尚書可是少時便聰穎絕倫,博學多才,洪武二十一年的榜眼,解縉未出名的時候,便是大明第一才子!”

“呵呵,那又怎麼樣,辯經比的是對經義的理解,又不是比詩文策論。”

衆人七嘴八舌,議論著今天這第一場比試的勝負,這場比試,甚至關係著他們這個月的生活費。

是的,作爲這種預熱足夠的擂臺賽,怎麼可能沒人下注呢?

雖然事先只知道三名守擂人是誰,不知道挑擂人是誰,但其實有資格代表理學上去辯經的大儒就那麼幾位,猜也能大概猜出個範圍來,所以當不久前名單公佈,是“汪與立、高遜志、曹端”三人時,各家賠率馬上就出來了。

目前汪與立和卓敬的賠率基本上是六比四浮動,各家不同,但大同小異,總體來看,還是金華學派的這位老牌大儒更被人看好一些。

在衆人的議論聲中,兩位主角登場了。

“這位就是師道先生。”

一襲藍色長衫,頭戴綸巾,腳踏布履的老者緩步登上高臺,引起下面一陣騷動。

“卓尚書!”

卓敬的白髮用黑色的四方巾束於頭上,身穿長衫,揹負雙手,氣定神閒地從另一邊的木質梯子上走來,彷彿要赴宴般悠然,令人忍不住讚歎。

“風度翩翩、氣度儼然,果然不愧是國朝頂級大員。”

汪與立先作揖行禮。

“金華學派汪與立,見過卓公。”

卓敬亦拱手還禮:“卓敬,見過師道先生。”

雙方互相見禮完畢,相對跪坐在地面的團墊上。

作爲守擂人,卓敬本可以率先發言詰難,但他並沒有選擇這麼做,而是以一個陳述式的開頭選擇開啓這第一場辯經。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義利之辨,儒家之本也,請賜教。”

這相當於卓敬主動把先手讓給了汪與立,誰都知道辯經就是一招見勝負,如此一來,要麼是卓敬對自己有極度自信,要麼就是真正的君子風度,這不由得引起臺下一陣讚歎。

古之君子,莫過如此。

然而.現場並沒有人想過,守擂人有輸的餘地。

當然了,有輸的餘地不代表要故意去輸,盡最大能力來辯論,還是有必要的,否則輸的難看,也給變法派丟臉更是會動搖在民衆心目中的信念。

面對卓敬的踢皮球,汪與立並沒有長考,而是果斷地說道。

“道德即治平之準繩,自先秦以來,乃諸家政治理想之核心其中尤爲重要者,便是義利二者,義利之辨,雖只是學術層面的探討,但於國計民生,關係甚大,可不慎審哉!”

“在下請問卓公,何謂‘故義勝利者爲治世,利克義者爲亂世’?”

(本章完)

第102章 棄嬰 宗族 土豪第115章 派二皇子去探索新航線?第477章 煤鐵第465章 諸事第87章 谷王密謀:突襲詔獄第393章 空戰第192章 虛假的天人感應第562章 立儲第38章 天下之重,一肩當之!第485章 反省第246章 理由【求月票!】第403章 拍賣第93章 立國之本第296章 叩闕第290章 孤憤第311章 真兇第147章 我這倆學生到底什麼身份?第92章 姜星火:我謝謝你啊!第116章 給大明農業開的兩副藥第12章 大明不可能永遠重複開國和靖難第535章 捐田第274章 空心方陣,朱棣的頓悟【求月票!】第202章 星辰大海【求月票!】第449章 調研第497章 除夕第368章 派系第223章 東廠西廠?【求月票!】第146章 密室暴露第550章 玉璽第84章 做夢都不敢想的操作第229章 當官不爲民做主,不如倉中一碩鼠【第127章 《國運論》第354章 公告【7K二合一求票!】第96章 你管這叫增產仙方?第289章 飛天第117章 天竺 呂宋很近啊!第112章 朱標之死,關中風水不好?第12章 大明不可能永遠重複開國和靖難第402章 大棋第200章 弦月之距【求月票!】第407章 哭陵【求月票!】第170章 搬屎還朝,獎勵入獄第364章 猜疑第36章 血壓極速飆升的朱棣第542章 震動第360章 交兵【72K大章求月票!】第373章 徐家第7章 肯定不會被降維打擊了第567章 上洛第192章 虛假的天人感應第292章 投奔第266章 姜先生,朕是朱棣【求月票!】第227章 治大國若烹小鮮【求月票!】第259章 開門【求月票!】第102章 棄嬰 宗族 土豪第490章 稅收第569章 決戰第332章 登樓第241章 指點朕的仙人【求月票!】第186章 朝貢體系?三環外交!第119章 姜星火出獄後怎麼辦第22章 恐怖王朝第184章 對日本地緣均勢的五條策略第151章 ‘倭寇分銀’博弈模型第391章 光明第196章 樹葉爲什麼不往上落第454章 遇刺第418章 臣服第372章 對手第520章 良知第51章 人奴役人,就是錯的第256章 農業國的生產【求月票!】第326章 暴斃第398章 真實第78章 開始懷疑人生的李景隆第477章 煤鐵第87章 谷王密謀:突襲詔獄第209章 吾乃人皇,而非天子【求月票!】第27章 臣有辦法第204章 替姜聖消災解難【求月票!】第396章 暴昭第209章 吾乃人皇,而非天子【求月票!】第507章 革新第177章 吃煤的鐵馬第384章 窮理第299章 發聵第335章 華亭第191章 月下論天文成績彙報兼更新說明第160章 巴羅-李嘉圖等價第417章 兩線【感謝金主“壺中日月,袖裡乾第410章 地球【感謝金主“暖陽1314”的白銀第21章 生產力就是種植糧食的能力第50章 道衍瘋了第148章 姜星火獄中立志第466章 呂宋第348章 崩塌【7K二合一求月票!】第330章 罪證第218章 血酬定律【求月票!】第557章 建交
第102章 棄嬰 宗族 土豪第115章 派二皇子去探索新航線?第477章 煤鐵第465章 諸事第87章 谷王密謀:突襲詔獄第393章 空戰第192章 虛假的天人感應第562章 立儲第38章 天下之重,一肩當之!第485章 反省第246章 理由【求月票!】第403章 拍賣第93章 立國之本第296章 叩闕第290章 孤憤第311章 真兇第147章 我這倆學生到底什麼身份?第92章 姜星火:我謝謝你啊!第116章 給大明農業開的兩副藥第12章 大明不可能永遠重複開國和靖難第535章 捐田第274章 空心方陣,朱棣的頓悟【求月票!】第202章 星辰大海【求月票!】第449章 調研第497章 除夕第368章 派系第223章 東廠西廠?【求月票!】第146章 密室暴露第550章 玉璽第84章 做夢都不敢想的操作第229章 當官不爲民做主,不如倉中一碩鼠【第127章 《國運論》第354章 公告【7K二合一求票!】第96章 你管這叫增產仙方?第289章 飛天第117章 天竺 呂宋很近啊!第112章 朱標之死,關中風水不好?第12章 大明不可能永遠重複開國和靖難第402章 大棋第200章 弦月之距【求月票!】第407章 哭陵【求月票!】第170章 搬屎還朝,獎勵入獄第364章 猜疑第36章 血壓極速飆升的朱棣第542章 震動第360章 交兵【72K大章求月票!】第373章 徐家第7章 肯定不會被降維打擊了第567章 上洛第192章 虛假的天人感應第292章 投奔第266章 姜先生,朕是朱棣【求月票!】第227章 治大國若烹小鮮【求月票!】第259章 開門【求月票!】第102章 棄嬰 宗族 土豪第490章 稅收第569章 決戰第332章 登樓第241章 指點朕的仙人【求月票!】第186章 朝貢體系?三環外交!第119章 姜星火出獄後怎麼辦第22章 恐怖王朝第184章 對日本地緣均勢的五條策略第151章 ‘倭寇分銀’博弈模型第391章 光明第196章 樹葉爲什麼不往上落第454章 遇刺第418章 臣服第372章 對手第520章 良知第51章 人奴役人,就是錯的第256章 農業國的生產【求月票!】第326章 暴斃第398章 真實第78章 開始懷疑人生的李景隆第477章 煤鐵第87章 谷王密謀:突襲詔獄第209章 吾乃人皇,而非天子【求月票!】第27章 臣有辦法第204章 替姜聖消災解難【求月票!】第396章 暴昭第209章 吾乃人皇,而非天子【求月票!】第507章 革新第177章 吃煤的鐵馬第384章 窮理第299章 發聵第335章 華亭第191章 月下論天文成績彙報兼更新說明第160章 巴羅-李嘉圖等價第417章 兩線【感謝金主“壺中日月,袖裡乾第410章 地球【感謝金主“暖陽1314”的白銀第21章 生產力就是種植糧食的能力第50章 道衍瘋了第148章 姜星火獄中立志第466章 呂宋第348章 崩塌【7K二合一求月票!】第330章 罪證第218章 血酬定律【求月票!】第557章 建交
主站蜘蛛池模板: 师宗县| 九寨沟县| 昌江| 连南| 兴和县| 女性| 南宁市| 宁都县| 通辽市| 临潭县| 丰城市| 舞钢市| 通海县| 车致| 固原市| 石景山区| 沁阳市| 电白县| 玉溪市| 东兰县| 承德市| 民和| 黔西县| 嘉定区| 泰和县| 二连浩特市| 宜都市| 鹤壁市| 乌拉特中旗| 广宗县| 石家庄市| 佳木斯市| 安塞县| 留坝县| 夹江县| 祁阳县| 阿巴嘎旗| 长寿区| 丰县| 西乌| 贵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