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肯定不會被降維打擊了
“馬和,你師父派你來的?快呈上來!”
朱棣聞言精神陡然一震,立即招呼了一聲。
來者非是旁人,乃是內官監(jiān)太監(jiān),也就是後世熟知的三保太監(jiān)鄭和,只不過此時尚未改姓。
作爲道衍大師的關門弟子,馬和是菩薩戒弟子,法號福吉祥,常擔任道衍與朱棣之間絕密信息的溝通任務。
朱棣伸手接過了道衍所寫的奏疏。
“陛下,臣思慮良久,若限制諸藩不致爲國之患,唯兩策也.”
朱棣看了一遍奏疏上的內容,一開始臉上的陰霾愈發(fā)濃厚,卻又漸漸消失不見,轉而露出了一抹欣慰的笑容。
“好,朕知道了。”
馬和恭敬地低著頭,聽到朱棣的話後,眼皮擡起偷瞄了一眼朱棣的神色,便又飛快地垂下了腦袋。
“你先退下吧。”朱棣擺了擺手。
朱棣覺得,姜星火能給出的解決辦法,恐怕也是這兩種思路,或是其中之一,或是某些變種,不太可能再有什麼其他的內容。
甚至,道衍還建議朱棣,可以減少宗室的總等級,比如減少爲六級或者七級。
本來,之所以在九代以後宗室供養(yǎng)纔會壓垮大明財政,是因爲宗室繁衍到第九代,人口基數(shù)乘以奉國中尉的最低俸祿二百石,最後得出的結果將是一個天文數(shù)字。
朱棣朱棣忍不住讚歎了一句。
不過即便有些缺憾,但朱棣認爲道衍的兩條計策,也已經是非常不錯的解決辦法了。
道衍的真實目的則有些陰損,實在是上不得檯面。
其一,讓藩王無法長時間待在封地,藩王不在封地經營,當然造反就無從談起,從根源上杜絕了某些藩王做大到尾大不掉的可能性。
“諸藩手上無兵,僅與子嗣僕從入京,如果限制總人數(shù),只要控制在數(shù)十人規(guī)模,哪怕諸藩聯(lián)合起來,也無法在京城發(fā)動任何叛亂。”
名義上藩王們的封國,實際上都是朝廷官員在管理,藩王真正的核心利益,是三護衛(wèi)!
而朱棣想要僅靠多增加少量俸祿,就和平地剝奪藩王的三護衛(wèi)兵權,恐怕還是會激起不滿。
反正現(xiàn)在大明宗室才傳到第一代朱元璋的兒子們和少數(shù)第二代朱元璋的孫子們,對於日後第八代、第九代朱家人,那還是快二百年後的事情呢。
而道衍指出,朱棣可以宣佈正是因爲天家之間不能常見,感情淡薄,因此纔會導致建文帝很容易就受到了奸臣齊泰、黃子澄的蠱惑,對自己的骨肉親人痛下殺手。
畢竟,大明的藩王制度,跟西漢和西晉並不一樣,藩王都是有實兵而無實國的。
其二,藩王只要進京,那總會有不規(guī)矩、行不法事的,即便是藩王能管得住自己,又能管得住自己帶來的子嗣、僕從嗎?
“道衍大師妙計!”
吸取了這一教訓,皇帝纔打算改革這一制度。
既然第八級的奉國中尉是保底二百石俸祿,這個保底俸祿配合海量宗室人口,大明承擔不了,那直接就取消最低宗室等級就好了,到了第九代,直接成爲閒散宗室,朝廷不再負責供養(yǎng)。
想來諸藩對於這種根本不損害他們現(xiàn)實利益的事情,是不會有任何反對的。而對於大臣來說,如果有哪個頑固的擺出《皇明祖訓》,朱棣完全可以給他來一次“棋盤擺米”,給他一點小小的數(shù)學震撼。
到時候,朝廷的文官們,也就自動閉嘴了。
至於朱元璋定下的御史不得風聞藩王過錯奏事,否則以離間天家親情論處。道衍的意思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貶了御史回頭再給他升官,只要做一次,大家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了。
如此一來,朝廷對於宗室保底供養(yǎng)的壓力,將極大減輕,把這個大包袱直接甩了出去。
第二策,是不再設置最低宗室等級,同時只給藩王加少量俸祿換取兵權。
——當然了,這只是表面上的說法。
如果真有哪個藩王膽大包天,想要來一次王上加白,那皇帝只需要等他進京的時候,找個由頭讓他意外身亡就是了,什麼酒後墜水、馬車失控、招娼暴斃.辦法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如此以來,如何定奪全都看皇帝的心情和需要,削藩削俸都是一念之間的事情,諸藩自然戰(zhàn)戰(zhàn)兢兢。
就像是姜星火所說,想解決,就得加錢。
朱棣摸了摸鬍鬚,沉吟片刻後,覺得道衍獻上的兩條計策確實可行,唯有其中的只給藩王加少量俸祿,可能不太好辦。
道衍所謂的兩策,偏於陰損,但確實是解決未來大明財政被宗室壓垮的好辦法。
朱棣繼續(xù)看了下去。
“嗯~不愧是爲朕出謀劃策多年的道衍大師,有了這兩條計策,想來就能完全破解二百年後大明受供養(yǎng)宗室的壓力,而導致的財政破產了!”
大明的宗室等級,分爲親王、郡王、鎮(zhèn)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鎮(zhèn)國中尉、輔國中尉、奉國中尉,共八級。
如果這個想造反的藩王不進京,那就更好了,朝廷可以直接名正言順地討伐並消滅。
而藩王們的俸祿,也不應該增加太多,否則會對未來幾十年內的大明財政,同樣造成壓力。
總會有藩王子嗣去秦淮河上消費時與人爭風吃醋,總會有王府惡僕狗仗人勢把封地那套搬到南京城來。
馬和躬身退出了大殿,並順手掩上了殿門。
道衍建議朱棣,把朱元璋時期的藩王活動限制進行部分改革,在朱元璋時期,藩王無詔不得離開封國,因此如果沒有特殊事件的發(fā)生,那麼諸藩與皇帝很可能很久很久都見不了一次面。
第一策,是藩王活動限制的改革。
而道衍乾脆採取了釜底抽薪的辦法。
這些被剝奪了護衛(wèi)的空頭藩王依舊是無詔不得離開封國,但皇帝應該每年輪流召集一定數(shù)量,如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的藩王及其子嗣入京,與天家親睦。
畢竟,削諸藩兵權這件事,諸藩與皇帝之間是存在著難以調和的矛盾的。
世界上怎麼可能存在不加錢,不動刀兵,諸藩又能心悅誠服地交出兵權的事情呢?
姜星火能做到?
不可能!
“哈哈哈哈!”
朱棣心情暢快之下,甚至難得地在無人的殿中放聲大笑。
朱棣非常確信。
——這次去聽課,肯定不會被降維打擊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