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10章 真·風(fēng)水學(xué):季風(fēng)與洋流

第110章 真·風(fēng)水學(xué):季風(fēng)與洋流

“驟降的溫度和極大的晝夜溫度差,讓蒙古人活不下去,所以蒙古人只有南下,也只能南下!”朱高熾喃喃說道。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夏原吉的目光有些複雜,原本,他只是以爲姜師懂政治懂經(jīng)濟,還會弄化肥仙丹,可他怎麼也沒想到,姜師竟然是全才!

真正意義上的全才,天文地理歷史政治經(jīng)濟無所不通。

如果姜星火告訴他這只是後世人人都會普及的基礎(chǔ)教育,所有普通人的孩子學(xué)個十幾年就都會學(xué)習(xí),也不知道夏原吉會不會無語凝噎。

而到了這個時候,張宇初張?zhí)鞄煹男那橐埠苎}雜就是了。

如果說一開始的時候,張?zhí)鞄熓怯X得姜星火提出的“小冰河期會導(dǎo)致大明滅亡”是危言聳聽,是故意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舉動。

那麼隨著姜星火講課進度的深入,從頭帶著他們進入華夏的歷史,回顧了氣溫導(dǎo)致的降水線移動,以及降水線移動對南北朝、隋唐、吐蕃、西域諸國的影響。

張宇初不得不承認,氣溫確實對一個國家的形式是有影響的。

畢竟,氣溫是實實在在地影響糧食產(chǎn)量,而糧食產(chǎn)量又影響了人口、稅收和國家穩(wěn)定。

“你們不用太過擔(dān)心的,大明未來也不是一直氣溫下降,不出意外的話,中間還會有一段時間的擡升,最後纔會如同元朝那樣掉頭猛降?!?

秉持著“不懂就問”的良好習(xí)慣,鐵憨憨開口說出了他心中的疑惑。

畢竟,在這個沒有出現(xiàn)地理大發(fā)現(xiàn),沒有前赴後繼的航海家用生命探索出全球的洋流走向和季風(fēng)情況,確實不可能有“凡人”掌握全世界的風(fēng)與水。

朱高煦興奮說道:“正是因爲先有了山,所以南北溫度不同,降水量不同,形成了一條無形的降水量分界線,導(dǎo)致了山南適合農(nóng)耕,山北適合遊牧秦始皇纔會根據(jù)這個情況,再加上山勢險峻利於防守,所以修築了長城!”

聽到朱高煦的話語,李景隆一時也有些不確定了起來,畢竟,這也只是他的推測。

答案已經(jīng)被他們說出來了!

按照姜星火教給他們的地理理論,正是因爲氣溫影響了降水,越熱的狀態(tài)降水越多,越冷的狀態(tài)降水越少。

姜星火略一思量,明朝的營造尺等於現(xiàn)代的32釐米,四百毫米就是0.4米,也就是一又四分之一尺。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朱高熾馬上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錯誤之處。

剛說完這句話,朱高煦和李景隆便驚訝地對視了一樣。

更遑論,在所有已知的、未知的天下里,周遊一圈呢?

結(jié)果也只是延緩了一百年不到而已,小冰河期氣溫的持續(xù)下降,還是造成了天下大亂。

按照姜星火的意思,便是其實是先有了山,才影響了降雨,繼而因降水量不同,山的南北兩側(cè)形成了農(nóng)耕-遊牧之分。

南下往占城跑?

大明無處可逃,唯有硬抗。

朱高熾的表情嚴肅起來,沉聲問道:“那時候,若是兒孫到了地下,我恐怕無法原諒自己今天的視而不見。”

姜星火笑道:“當然不是,實際上這些雨水,並非是按落到耕田上算,而是整個平原地面爲基礎(chǔ),累積的降雨量高度.因此,絕大部分的雨水都會流入河流、湖泊、地下水,換了一種方式儲存起來,等到農(nóng)人們需要使用的時候,纔會從這些儲水的地方抽取出來?!?

這世間,是真的存在一門學(xué)問,可以看清天下的風(fēng)水,不侷限於一城一地,甚至不侷限於一國一朝!

而這門學(xué)問,纔是真正的“風(fēng)水學(xué)”。

而這個天下,絕不僅僅侷限於大明!

雖然經(jīng)過師徒傳承,風(fēng)水師和道士們,可以根據(jù)前人積累的經(jīng)驗進行風(fēng)水判斷,甚至能改變風(fēng)水。

可是今天,張宇初的心中,卻忽然有了一個大膽到有些可怕的想法。

張?zhí)鞄煹暮谀樢沧兊媚亓似饋?,這次不是裝的,是真的凝重。

之前朱高熾之所以那麼樂觀,便是一開始覺得,所謂的“小冰河期”可能只是持續(xù)個數(shù)年、最多了不起十幾年嘛,朝廷只需要像是隋朝那樣廣建倉儲積蓄糧食,遇到了連續(xù)的災(zāi)年,勒緊褲腰帶還能撐過去。

姜星火的話語還在繼續(xù)。

見兩人想不通,姜星火接過話來:“巧合的地方在於,兩條線確實基本重合的,不是巧合的地方在於,恰恰是因爲有這些山,所以降雨量纔會在南北兩側(cè)形成差別?!?

“事實上,一又四分之一尺的降水量線,不僅是農(nóng)耕和遊牧的降水量分界線,也是劃分‘乾旱’與‘半乾旱’地區(qū)的界限?!?

“那中國北方的風(fēng)一般都是哪吹來的?”

“這件事,我親自來做?!?

別說病人家屬情緒不穩(wěn)定了,病人馬上都要情緒崩潰了。

“不止如此嗎?”李景隆略微詫異,他還以爲只有這一個解釋呢。

給人看宅邸,給人選墓地。

“什麼?”李景隆有些驚訝。

姜星火笑著說道:“其實【風(fēng)】的作用,絕不僅僅侷限於東西走向的山脈阻擋冷風(fēng),繼而導(dǎo)致南北地形的氣溫、降水差異?!?

李景隆和朱高煦點了點頭,露出了不忍回憶的表情。

可是現(xiàn)在,姜星火卻親口說了出來!

難道?

激動的地方在於,他極有可能,馬上就要聽到仙人講道!

仙人親口敘述,到底什麼是真正的“風(fēng)水學(xué)”!

而不是道士們修習(xí)的一鱗半爪的“風(fēng)水術(shù)”!

出乎張宇初的預(yù)料,姜星火的解釋很簡短,卻很不簡單。

“其實風(fēng)水的意思,通俗地解釋,便是季風(fēng)這個【風(fēng)】的方向和冷熱,直接影響了降水量、洋流等【水】的作用。”

李景隆若有所思地問道:“那也就是說,長城的修築位置跟降水線的重合,其實不是巧合,就是爲了保護耕地?”

所以,張宇初認爲,這門所謂真正的“風(fēng)水學(xué)”,根本就不是凡人所能夠掌握的。

朱高煦想都沒想地說道:“如果吹得的是冷風(fēng),那定然是迎風(fēng)坡冷,宿營都要躲在背風(fēng)坡的,靠著山來擋風(fēng)?!?

姜星火竟然真的提到了“風(fēng)水”!

這本來只是他無意間聽姜星火講課時,聯(lián)想到的典籍上的故事。

什麼叫不用太擔(dān)心?

怎麼聽起來就跟醫(yī)生對伱說:“別擔(dān)心,雖然是絕癥,但是還會有幾個月迴光返照的,迴光返照完了,纔會急速惡化。”

這便是“術(shù)”與“道”的關(guān)係。

“對?!?

“殿下稍安勿躁。”夏原吉立刻勸慰道,“臣剛纔提過了,這種事,需要慢慢籌劃,即便是這是姜師的講的,我們也是要回去翻史書、查資料,然後召集有識之士,共同論證是否是正確的。”

“姜先生,剛纔您說的‘農(nóng)耕-遊牧降水分界線’的概念俺知道了,但是原理其實並沒有聽懂,只是一知半解?!?

朱高熾點點頭,他說道:“我會讓內(nèi)閣的幾位學(xué)士詳細查閱過去所有朝代的歷史典籍,看看氣溫和降水的變化,在史書上的記載和姜先生說的是否相符?!?

“所以姜先生的意思是說,大明現(xiàn)在面對的氣溫下降,其實從南宋的時候,就已經(jīng)開始了?”李景隆有些沮喪地問道。

一個在天上看,一個在地上看,如何能比?

等到了姜星火提出了“比熱容”概念,把跟他認知完全不同的情況,給解釋清楚以後,張宇初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情。

而在後世則完全不同,不僅有已經(jīng)總結(jié)好的資料,詳實而簡單易懂的圖畫,更是有掛在天上的衛(wèi)星作爲“天眼”,時時刻刻地監(jiān)視著風(fēng)雲(yún)變幻與洋流動態(tài)。

曾經(jīng),張宇初認爲這根本就是無稽之談!

爲什麼呢?

這話聽得兩人一副司馬臉。

——風(fēng)水術(shù)!

“確實不多?!苯腔鸪姓J,“但這就是長城一線一年的降水總量?!?

或者說,所謂尋龍定脈,聞風(fēng)望水,其實不就是這個道理嗎?

可風(fēng)水術(shù)傳承了上千年,無論是誰寫的書,都是晦澀無比,讓人難以看懂。

話說回來,這也是張宇初張?zhí)鞄熢谛难e偶然升起的猜測罷了,並沒有確鑿的證據(jù),畢竟,姜星火講的東西雖然沾邊,但他還需要更多的證據(jù),來證明姜星火所講的東西,就是傳說中的“風(fēng)水學(xué)”。

難道,姜星火正在講述的,便是這門傳說中只有仙人能掌握的學(xué)問?

事實上,張宇初有這樣的想法並不奇怪。

什麼都不能!

至於世間流傳的東西,不過是其皮毛而已,充其量,只能稱作“風(fēng)水術(shù)”。

密室裡朱高熾的神情,同樣變得極爲凝重,甚至感覺渾身冰冷——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已不能回頭。

除了這個理由,怎麼解釋,姜星火在如此巧合的情況下,說出了這句話?

忐忑的地方在於,龍虎山一脈修仙一千年,卻從未見過真仙。

難道袁珙和道衍,計算的是正確的?

這個名叫姜星火的人,真的是謫仙人?

因爲以現(xiàn)在對世界認知的程度,以及移動的速度,根本不可能有人真正地能看透整個天下的風(fēng)水,光是在大明仔細地走一圈,就要花費不知道多少年的時間和何等恐怖的精力。

“俺覺得不對?!敝旄哽惴瘩g道:“從軍事上來說,長城只能建在山上,肯定不能建在平原上,跟你說的應(yīng)該關(guān)係不大?!?

“是巧合,也不是巧合。”

張宇初張?zhí)鞄熋腿槐牬罅搜劬Γ?

什麼?!

然而,張宇初卻曾經(jīng)在龍虎山的典籍裡,看到過一段不知真假的記錄。

“當然是從漠北?!?

朱高煦看著地上的那副簡易的文字地圖,還是有些費解。

“大明的未來,真的會這樣嗎?”

姜星火問道:“你是帶兵打過仗的人,還是剛纔那個問題,以山區(qū)來舉例,不過略有不同.你說說,在山區(qū)是迎風(fēng)坡冷還是背風(fēng)坡冷?”

“當然不止如此。”

“你們知道,風(fēng)水這個詞是怎麼來的嗎?”

“一又四分之一尺?!?

再進一步講,即便是周遊了真正的天下,可又真的能掌握嗎?

所以,唯有仙人!

蒙古人在草原上的時候,缺乏比熱容大的水體,所以被迫南下西出征服世界,可即便是他們獲得了靠近比熱容大的水體的土地,沒有了氣溫差的折磨,還是要面對氣溫這個巨大的難題。

而此刻,姜星火給出的結(jié)果,令人難以接受。

“每年,就下這麼多點的水嗎?是不是有些太少了,恐怕膝蓋都沒不過吧?”

朱高熾沉默了一陣子,擡頭看向衆(zhòng)人。

隔壁,新歪脖子樹下。

張宇初的內(nèi)心變得既忐忑又激動。

“我明白了!”

可是,可是。

在那本典籍裡,記錄了這門真正的“風(fēng)水學(xué)”,只掌握在仙人的手裡!

因爲只有高高在上的仙人,纔可以俯瞰天下。

朱高煦還是有疑問,他說道:“那光靠這點雨水,就夠農(nóng)業(yè)耕地灌溉的嗎?”

可不管怎麼說,蒙古人確實從草原上跑出來了。

隔壁密室。

也只有仙人!

仙人高高在上,於天上垂釣人間氣運,自然對人間的所有山川河流,風(fēng)向流向瞭如指掌。

姜星火認同了他的話語,但又補充道:“當然了,氣溫也不是一直下降的,中間會有一段時期,譬如元朝建立和南宋滅亡的那段時間,氣溫其實是轉(zhuǎn)頭上升了一陣子,只不過隨後又掉頭繼續(xù)下降了而已?!?

朱高煦用手略微比量了一下,感到有些不可思議。

“確實不是巧合。”李景隆亦是說道。

百姓的數(shù)量跟藩王不一樣,百姓是越多越好!

可現(xiàn)在姜星火已經(jīng)真真切切地說明了蒙古人的例子。

這麼一說,朱高煦大略想通了。

“之前你們都玩過模擬元朝的遊戲,在這裡我就不贅述了,你們應(yīng)該很清楚,連續(xù)的自然災(zāi)害會給國家的財政和國運帶來多大的影響?!?

甚至不侷限於什麼朝鮮、日本、占城、安南,而是包括了更遠、更廣闊的區(qū)域。

換誰,誰都接受不了。

那麼北方的山脈既然阻擋了冷風(fēng),就意味著阻擋了寒冷狀態(tài)的南下,也就意味著南方的氣溫沒有北方低,更加熱的天氣必然帶來更多的降水!

而姜星火的化肥和其他辦法,固然可以增加農(nóng)業(yè)產(chǎn)出,也必然帶來人口增長的問題,人口越多,到時候就意味著需要填飽肚子、嗷嗷待哺的嘴越多,容易揭竿而起的人也就越多。

朱高煦指著地圖上隴西-河套-山西-河北這一線說道:“剛纔您說,這裡有個什麼.四百毫米等降水量線?俺對您說的沒概念,您說的四百毫米,到底是多高?”

“術(shù)”學(xué)的再透,練的再明白,用的再熟練,也不過是凡夫俗子罷了。

除此以外,真的能改變什麼嗎?

而大明跟蒙古人還不一樣,以後遇到小冰河期,還能往哪跑?

可這算什麼能耐?

這門風(fēng)水術(shù),頂天了,也就是給皇帝老兒找龍脈選陵墓。

痛,實在是太痛了!

“未來幾十年內(nèi)。”朱高熾沉聲說道,“或者說,最晚一百年之內(nèi),大明必須要想辦法解決掉這個問題。我們當然可以把事情留給兒孫輩,但若兒孫輩也無法克服小冰河期的危機,大明的國運,便會徹底終止,再也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其實心裡並不確定。

而真正的“道”,纔是能讓人質(zhì)變的東西!

姜星火能在這個時代,說出這些話語,被張宇初認爲有可能是真正掌握著“風(fēng)水學(xué)”,也就不足爲奇了。

而後來,朱高熾雖然聽姜星火說小冰河期會持續(xù)數(shù)百年,可由於他當時沒轉(zhuǎn)過彎來,認爲化肥和姜星火要講的能讓供養(yǎng)人口上限增加三成的辦法,加在一起是可以抵禦小冰河期的。

姜星火問道:“你仔細想想,除了毛毛春雨,夏天的幾場雷陣雨,北方的降雨,是不是主要依靠秋雨?若是這般想來,你覺得一年的水,能累積多高?”

但哪怕講到樓蘭滅亡的時候,張宇初都沒有什麼動容的神色。

所以,大明該怎麼辦呢?

而這些曾經(jīng)在真實歷史上發(fā)生過的事情,又曾經(jīng)由他們身臨其境經(jīng)歷過的抉擇,其實無不說明了,元朝的短命,跟氣溫的持續(xù)下降,一定是有關(guān)係的。

這跟風(fēng)水術(shù)太像了!

但是李景隆的這個推測,在他自己看來,也是有問題的。

一旦糧食產(chǎn)量增加,以及可供養(yǎng)的人口上限增加,就必然會導(dǎo)致人口猛增!

若是大明未來面對的,是一個持續(xù)的溫暖期,這種情況倒還好說,反而會極大地增強大明的國力,畢竟如今大明初年,面對的實際情況其實是人多地少。

蒙古人爲了躲避氣溫差的折磨,快要把整個世界都打下來了除了三打占城而不成的鎮(zhèn)南王拖了後腿。

“當然了,這只是【風(fēng)】在歷史和地理上一個非常直觀的例子而已。”

就彷彿.先射箭再畫靶子。

姜星火說道:“你們可知道,大明這麼龐大的國家,到底有多少種【風(fēng)】的流向?”

李景隆和朱高煦面面相覷。

而隔壁密室的張?zhí)鞄煟藭r激動的大腿都掐腫了!

發(fā)的晚了,實在抱歉!

(本章完)

第112章 朱標之死,關(guān)中風(fēng)水不好?第500章 入港第309章 升官第310章 俱備第17章 天人清且安第427章 渡河第408章 紅日【萬字求月票!】第422章 攻克第295章 磊落第373章 徐家第405章 陷阱【求月票!】第157章 皇權(quán)下鄉(xiāng)的終極武器第6章 糾結(jié)的朱棣第278章 授業(yè)【第二更求月票!】第518章 中場第202章 星辰大海【求月票!】第240章 因爲一個人,所以臣支持【求月票!第45章 徭役 糧食 耕牛與種子第438章 私鹽第320章 拔刀第87章 谷王密謀:突襲詔獄第38章 天下之重,一肩當之!第489章 捆綁第445章 嬗變第67章 白銀寶鈔!第216章 《國家管理學(xué)》【求月票!】第413章 南征【求月票!】第29章 一個漂洋過海的旅人第484章 漣漪第263章 炭筆【求月票!】第147章 我這倆學(xué)生到底什麼身份?第341章 援軍【第二更求月票!】第557章 建交第242章 只需姜先生略微出手【求月票!】第151章 ‘倭寇分銀’博弈模型第569章 決戰(zhàn)第342章 站住【第三更求月票!】第197章 有請卡文迪許【求月票!】第341章 援軍【第二更求月票!】第394章 決勝第471章 伏擊第96章 你管這叫增產(chǎn)仙方?第211章 荀子的尷尬地位【求月票!】第69章 你只需要‘啊對對對’第337章 代賑第570章 換鈔第355章 空投【74K大章求月票!】第455章 圈套第359章 轟炸【7K大章求月票!】第151章 ‘倭寇分銀’博弈模型第245章 工業(yè)【求月票!】第159章 大明稅警總團第61章 白銀貨幣化第193章 如何推動近代科學(xué)的產(chǎn)生第531章 夏稅第465章 諸事第208章 自有道衍爲姜聖辯經(jīng)【求月票!】第338章 雙贏第515章 理欲第129章 地理決定論:華夏與日本第237章 第二個方孝孺【求月票!】第39章 朱棣:朕絕不允許,于謙再被冤殺!第94章 朱棣的期待第347章 殺光【電子喜糖8K大章】第507章 革新出獄後劇情的調(diào)查問卷第294章 一怒第18章 一百萬石!第119章 姜星火出獄後怎麼辦第470章 出兵第335章 華亭第112章 朱標之死,關(guān)中風(fēng)水不好?第258章 剪刀差與比較優(yōu)勢學(xué)說【求月票!】第515章 理欲第47章 攤役入畝第256章 農(nóng)業(yè)國的生產(chǎn)【求月票!】第288章 帥才第494章 周王第274章 空心方陣,朱棣的頓悟【求月票!】第183章 受到啓發(fā)的朱棣第366章 下課【糉子節(jié)加更】第565章 證券第363章 地獄【7K大章求月票!】第135章 “民族國家”第243章 蹇義的奇怪舉動【求月票!】第81章 模擬結(jié)束,失態(tài)的夏元吉第152章 大明亡於沒錢第252章 六部尚書齊入獄【求月票!】第554章 西域(帖木兒篇結(jié)束)第254章 最後一課【求月票!】第108章 氣溫對華夏曆史的驚人影響第395章 龜甲第455章 圈套第451章 工會第330章 罪證第176章 政治中心與經(jīng)濟中心第14章 解縉獻圖第407章 哭陵【求月票!】第102章 棄嬰 宗族 土豪第49章 晉侯惰玉,見譏無後
第112章 朱標之死,關(guān)中風(fēng)水不好?第500章 入港第309章 升官第310章 俱備第17章 天人清且安第427章 渡河第408章 紅日【萬字求月票!】第422章 攻克第295章 磊落第373章 徐家第405章 陷阱【求月票!】第157章 皇權(quán)下鄉(xiāng)的終極武器第6章 糾結(jié)的朱棣第278章 授業(yè)【第二更求月票!】第518章 中場第202章 星辰大海【求月票!】第240章 因爲一個人,所以臣支持【求月票!第45章 徭役 糧食 耕牛與種子第438章 私鹽第320章 拔刀第87章 谷王密謀:突襲詔獄第38章 天下之重,一肩當之!第489章 捆綁第445章 嬗變第67章 白銀寶鈔!第216章 《國家管理學(xué)》【求月票!】第413章 南征【求月票!】第29章 一個漂洋過海的旅人第484章 漣漪第263章 炭筆【求月票!】第147章 我這倆學(xué)生到底什麼身份?第341章 援軍【第二更求月票!】第557章 建交第242章 只需姜先生略微出手【求月票!】第151章 ‘倭寇分銀’博弈模型第569章 決戰(zhàn)第342章 站住【第三更求月票!】第197章 有請卡文迪許【求月票!】第341章 援軍【第二更求月票!】第394章 決勝第471章 伏擊第96章 你管這叫增產(chǎn)仙方?第211章 荀子的尷尬地位【求月票!】第69章 你只需要‘啊對對對’第337章 代賑第570章 換鈔第355章 空投【74K大章求月票!】第455章 圈套第359章 轟炸【7K大章求月票!】第151章 ‘倭寇分銀’博弈模型第245章 工業(yè)【求月票!】第159章 大明稅警總團第61章 白銀貨幣化第193章 如何推動近代科學(xué)的產(chǎn)生第531章 夏稅第465章 諸事第208章 自有道衍爲姜聖辯經(jīng)【求月票!】第338章 雙贏第515章 理欲第129章 地理決定論:華夏與日本第237章 第二個方孝孺【求月票!】第39章 朱棣:朕絕不允許,于謙再被冤殺!第94章 朱棣的期待第347章 殺光【電子喜糖8K大章】第507章 革新出獄後劇情的調(diào)查問卷第294章 一怒第18章 一百萬石!第119章 姜星火出獄後怎麼辦第470章 出兵第335章 華亭第112章 朱標之死,關(guān)中風(fēng)水不好?第258章 剪刀差與比較優(yōu)勢學(xué)說【求月票!】第515章 理欲第47章 攤役入畝第256章 農(nóng)業(yè)國的生產(chǎn)【求月票!】第288章 帥才第494章 周王第274章 空心方陣,朱棣的頓悟【求月票!】第183章 受到啓發(fā)的朱棣第366章 下課【糉子節(jié)加更】第565章 證券第363章 地獄【7K大章求月票!】第135章 “民族國家”第243章 蹇義的奇怪舉動【求月票!】第81章 模擬結(jié)束,失態(tài)的夏元吉第152章 大明亡於沒錢第252章 六部尚書齊入獄【求月票!】第554章 西域(帖木兒篇結(jié)束)第254章 最後一課【求月票!】第108章 氣溫對華夏曆史的驚人影響第395章 龜甲第455章 圈套第451章 工會第330章 罪證第176章 政治中心與經(jīng)濟中心第14章 解縉獻圖第407章 哭陵【求月票!】第102章 棄嬰 宗族 土豪第49章 晉侯惰玉,見譏無後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肇庆市| 丹棱县| 顺昌县| 淮滨县| 遂川县| 民乐县| 凤山县| 昔阳县| 宣恩县| 务川| 彰武县| 定安县| 汪清县| 江油市| 高阳县| 杨浦区| 上杭县| 肇东市| 阿城市| 昆山市| 阿克陶县| 枣强县| 长垣县| 淮安市| 疏附县| 洛扎县| 揭东县| 太康县| 右玉县| 锡林浩特市| 黄冈市| 濮阳市| 丹凤县| 潢川县| 彰化市| 遵义市| 建始县| 淮南市| 华阴市| 明溪县| 怀柔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