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66章 下課【糉子節加更】

第366章 下課【糉子節加更】

騎驢的士子名爲鄭漢卿,去年他的驢差點一腳給永樂帝送走,今年又給姜星火幹了當託的活,也算是有幾分臉熟,因此此時也不怯場,揚聲道:“國師要講的,便是工夫論裡‘敬’而‘集義’的道理嗎?若是如此,卻是老生常談了些。”

“不見得是如此,‘敬’也要敬心的,國師卻說跟本體論無關,想來不是一個說法。”身邊另一位名爲何書良的夥伴,便是當初差點被騙到土迂子裡的那位,此時也發聲道。

姜星火併沒有任何不耐煩的神情,相反,他在認真地聽著士子們的想法。

這裡必須要解釋理學工夫論的兩個關鍵詞,也就是他們所爭論的焦點,即‘敬’和‘集義’。

如果弄不明白這兩個關鍵詞是什麼意思,那麼則完全無法理解這些人到底在說什麼。

光是幹聽著,恐怕就跟聽天書差不多。

但是這些東西作爲縫合人的姜星火他自己是明白的,因爲姚廣孝學貫儒釋道三教,在敬亭山給他好好特訓了一番。

而且正是在特訓中,姜星火發現了,如何將理學的工夫論,改造爲他想要改造推廣的理論體系。

——————

首先來回顧一下姚廣孝關於理學工夫論的特訓內容。

正如朱熹解四書是從裡面摘一些先聖詞句用來闡釋自己所繼承的理學哲學體系一樣,‘敬’和‘集義’這兩個理學工夫論關鍵詞,不是一開始就這麼重要的。

嗯,朱熹也是老縫合人了.

先說‘集義’,這個詞來自於《孟子·公孫丑上》的知言養氣章中,孟子認爲他的不動心之道,不同於告子等人之處,在於他那句著名的“吾善養吾浩然之氣”。

緊接著便是“而浩然之氣,其爲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所以‘集義’就是這麼來的。

但是這個詞在過去從出現到宋朝理學開源的上千年裡,其實都不太重要,就是一個普通的詞語,哪怕是章句訓詁流行的時候,對‘集義’的詮釋,也是注重文本字詞上的訓詁疏解,解釋出來的意思就是“集,雜也,密聲取敵曰襲,言此浩然之氣,與義雜生,從內而出,人生受氣所自有者。”

這裡把‘集’解釋爲‘雜’,‘集義’也就主要描述氣與義夾雜而生,共同生起的狀態。

但隨著二程以及朱熹的解釋,‘集義’成爲了理學工夫論的重要組成部分,集義的工夫內涵與特性亦越來越豐富與強化,並與道德涵養之敬、道德認知之格物窮理、道德直覺之本心良知等修養工夫產生了緊密聯繫,從而牽動著整個宋明理學工夫論體系的構建、展開。

至於‘敬’這個詞,則壓根不是孔孟理論裡面的,而是來自《周易·文言》:敬以直內,義以方外。

換句話說,是二程、朱熹等理學家們,先覺得‘集義’重要,能解釋理學工夫論,但光是一個‘集義’卻不太夠用,於是按著‘義’這個字,去散發搜尋相關的其他理論依據,就找到了‘敬’,屬於是先射箭再畫靶子。

二程尤其是程頤的確非常注重對‘集義’的闡發,正是在他的吸納下,‘集義’與‘敬’一起構成了其整個工夫論體系的內外兩個重要方向。

——————

好,相信看到這裡,雖然只有兩個關鍵詞,但對於姚廣孝特訓內容的理學工夫論方面,大多數理解能力和學識水平處於中位數的穿越者已經懵了。

但是前世作爲省級優秀高校教師的姜星火卻沒有,因爲非常善於學習理解的他,敏銳地捕捉到了理學工夫論最核心、最精髓的部分。

程頤基於‘敬’和‘集義’,認爲學工夫在於“進學則在致知”,而朱熹這人,你甭管後世怎麼評價他,但單說做學問,尤其是給理學的理論殿堂的最後那幾塊磚瓦補上,把外面的彩繪描的漂亮,其人確實做的不錯。

朱熹對集義與程頤所言“致知窮理”之間的關係進行了深入地辨析,最後得出的結論是,‘敬’是道德精神的持續涵養與提高,‘集義’則是道德行爲的踐履與累積,在這裡,‘敬’與‘集義’互滲融通、相輔相成,所謂“敬義夾持,循環無端”。

——好一個“敬義夾持,循環無端”!

不明白這八個字不要緊,當時姜星火也不理解,但姜星火前幾天的時候,又翻了翻陸九淵的理論,他的腦海裡,卻是直接劃過了一道明亮無比的閃電。

在那一剎那,姜星火悟了。

因爲他終於明白這八個字,如果沒有他的干預,再過上百年會演變成什麼。

“知行合一,以致良知”!

“敬義夾持,循環無端”換言之就是“知行夾持,循環無端”,再加上“以致良知”。

【知行夾持,循環無端,以致良知】

當這後十二字真言湊齊的時候,姜星火終於拿到了能在這個世界,從理學理論中闡釋,並且能完美對抗理學工夫論的神兵利器。

翻譯翻譯這十二字真言什麼意思?

何謂‘知’?調查也!

何謂‘行’?實踐也!

換句話說,那就是調查與實踐相結合,反覆循環,最終達到真理。

這就是他姜星火的‘工夫論’。

——————

必要的回憶殺結束。

回到當下,姜星火等士子們停止了討論,方纔緩緩開口誘導道。

“你們有沒有想過,其實‘敬’和‘集義’,不見得一定是二分的?”

見衆人一片茫然,騎驢士子鄭漢卿平日裡看的書多些,此時卻是開口說道:“陸九淵曾言:敬此理也,義亦此理也.此吾之本心,國師莫非是這個意思?”

聽了這話,衆人頗爲不以爲然,陸九淵的理論,在現在可不是顯學,而是有些離經叛道的存在,自然不受待見。

嗯,這些人本來來這裡,其實是作爲“民意領袖”帶著某些本地商人、市民、行會等人物的意見來的。

但是眼下,對於學術的天然渴望,壓倒了他們本來的訴求,所以算是暫時叛變了,估計得等姜星火聊完,他們纔會想起來今天是來幹嘛的.但實際上,姜星火本來也沒打算現在就聽他們的訴求。

姜星火笑著搖了搖頭,道:“你們忘了?今日不談本心這些的。”

“那國師想說的?”

“——致良知。”

姜星火這次不讓他們出聲打斷了:“敬此理也,義亦此理也,爲的不是本心,而是致良知。”

衆士子、官吏頓時一怔,這說法倒是新鮮極了。

“何謂致良知?便是人如何獲取天理的工夫論。”

“那麼請問,原來關於理的工夫論都包含什麼?”

鄭漢卿旁邊的何書良試探著回答道:“所以然,所當然(朱熹對於理的主要解釋)?”

“便是如此了,工夫,兩個字,一曰物,二曰己。”

姜星火緩緩說道:“我的‘致良知’,便是說有兩重含義,一是體察關於萬事萬物所以然的認識論,二是體察人倫秩序內心修養所當然的修養論第二重含義今天不講。”

“只說第一重,人想要獲取天理,首先要認識天理,那麼我們怎麼認識天理?”

宋禮驚訝地看向姜星火,當初他太平街,他可是躲在柳樹後聽得清清楚楚。

那個晚上姜星火問了南京國子監數千監生三個問題,即“太極是如何運作的”、“格物該如何格出天理”、“心性論的格心又該如何使人心天命之性的天理清如明鏡”。

姜星火給出了前兩個問題的答案,也就是“以矛盾解太極”、“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實踐方能出真知”。

第三個問題的答案,宋禮覺得,應該就是今天國師不想講的部分了。

但比起這部分,宋禮顯然對於當下姜星火說的更爲感興趣。

“國師所言致良知裡面的認識論跟理氣論裡面的對‘太極’和‘矛盾’的格物致知還不太一樣吧?”

“不太一樣。”

“那到底該如何理解呢?朱子所言如何認識‘所以然,所當然’,並沒有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法啊。”

姜星火卻並沒有回答他們的問題,而是靜靜地看著他們。

這一看,卻是把士子們看的有些發懵。

朱子都沒完全講明白的問題,國師大人您不會指望我們能講清楚吧?這都等著您傳道受業解惑呢。

事實上,鄭漢卿等人,此時已經隱約感受到了什麼。

甚至何書良都從自己身後的書筐裡掏出了紙筆,正在記錄著姜星火之前的話語,其他士子也紛紛醒悟,跟著記了起來有的人倒也不是記性多好,而是手上有點事幹,就彷彿不會被點名了一樣。

但其中有些人卻意識到,今天他們帶著民意前來拜訪國師,或許真撞上了機緣!

聽國師講道,要是真的撞上了重大的學術突破,那可就是了不得的資歷!

別的不用說,光是說我當初就在這院子裡,親耳聽到了國師怎麼講的,那數十年以後,活的長久點,等其他人都死了,直接自封一個國師弟子也足夠獲得無數榮耀與財富得了,不要臉點,甚至還可以曲解一番,自成一派祖師。

跟之前太平街與南京國子監生的劍拔弩張不同。

姜星火在江南殺了個人頭滾滾,立了威,這羣士子當然有些民意要轉達,但卻絕不敢站在姜星火的對立面上,去攻擊或質疑他。

而是帶著某種趨利的心理,聆聽他的“道”。

姜星火坐在被朱高煦徒手拆下來的石墩子上,沉吟了剎那,方纔說道。

“知行夾持,循環無端,以致良知.這裡面的認知論,說穿了其實便是四個字。”

“咦?”

前面的八個字顯然不難理解,是從“敬義夾持”裡脫胎出的,但後面的說法,對於這些士子來說,卻是完全陌生的領域。

有天資有限的人,此時略顯迷茫,不知姜星火在講什麼;有稍有融會的人,此時眉頭緊蹙,正在細細思索國師的意思。

但無論是誰,卻都沒有摸到那層窗戶紙。

直到姜星火的話音落下。

“知行合一。”

姜星火的話語,彷彿是一縷清涼的風,拂過了衆人的心頭,又彷彿是重雲乍開了一條縫隙,漫天的金光垂落下來。

鄭漢卿猛地睜大了眼睛,他敏銳地意識到,他好像遇上了什麼了不得的、足以載入史冊的重大時刻!

何書良手裡的毛筆,更是乾脆“啪嗒”一聲落在了地上。

就連葉宗行這種對理學其實不太感興趣,反而更熱衷於水利工程的秀才,也是登時有些坐立不安了起來。

原因無他,這四個字對於這些士子的殺傷力,實在是太大了。

這種至理的極度美感,就彷彿是完美的歐拉公式對於數學生的殺傷力一樣。

“知行合一知行合一”

黃子威乾脆站了起來,一邊踱步,一邊思考,結合著這些日子他跟姜星火在鄉下的所見所聞,越唸叨越覺得自己悟透了什麼。

不顧衆人各異的反應姜星火繼續說道。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也不難,怎麼做呢?”

“可以理解爲,我們在行動之前,首先在我們思維層面上進行預演,同時對認識預演的結果進行預判,如果可行然後再付諸實踐,在實踐中驗證和進一步提升我們的認知。”

“也就是說,我們先琢磨一件事能不能成功,然後再去做,做了(調查)再回過頭來判斷到底能不能成。”

“這裡便是說,承認實踐是判斷人們對事物的認識是否符合真理的基礎,其判斷依據是隻有在各種實踐過程中,達到了思想中所預想的結果,認識才能被證實,這種認識其之所以能實現的前提,是要使自己的思想合於客觀事物的規律性,也就是致良知要合乎於天道。”

工部的水利專家孫坤忽然出聲道:

“那如果知行不能合一,又該如何?”

姜星火被打斷了,但卻顯得很高興:“伱舉個例子,道理存在於事物中嘛。”

孫坤想了想,倒也不搞那些花裡胡哨的,只提了自己的本行。

“譬如我們現在計劃江南治水是‘知’的第一步,也就是在思維層面預演,是要在下游開吳淞江、黃浦江、瀏河,北開七鴉、白茆諸浦等;要修塘浦縱橫貫通,形成河網化水道,以調節水流;還要內修圍岸,構成圩田,控制排灌;最後要於塘浦入江海之口建閘,以引江水、攔潮水,防止泥沙,利於排泄可這一切,都是咱們在思維,在地圖上做的,如果說實地考察發現不可行,那麼又是個什麼說法呢?按您說的,這該是指導實踐的!”

“這邊是說,如若未能實現‘知’,也就是思維中所預期的結果,知行不能合一,那麼則只能修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適合於外界的規律性,變失敗爲勝利。”

姜星火復又強調了一遍。

“實踐是一切認識的基礎,一切否認實踐重要性、使認識離開實踐的觀點都是不對的‘知’離不開‘行’的,認識深化所得的理論是否爲真理,不依本體,也就是自己心覺得如何,只依據實踐的結果如何來判定。”

姜星火的話說完了,現場卻久久無人出聲。

所有人都在認真地思索姜星火今日所傳授的這一套與程朱理學完全不同,但又確實有發人深省的認知論,越思索,越覺得神妙。

朱熹對於工夫論裡面的認知論,只是根據他那套理氣論的“所以然,所當然”闡述到了“敬與集義”,算是對二程理論邊界的拓展。

從朱熹以後,理學的工夫論,可謂是再無寸進。

若是姜星火沒有改變這個世界,那麼得等過幾十年,纔會由湛若水進行下一步的理論推進,然後由王陽明集大成,用這套東西成爲儒家最後一位聖人。

但今日姜星火,卻是直接把理學的學術邊界,繼太平街以矛盾解太極,突破理氣論的桎梏後,又一次極大地推進了.如果這還算是理學,而不是披著一張隨時可以撕下來的理學皮的‘科學’的話。

這種程度的理論突破,眼下或許他們即便朦朦朧朧地意識發生了什麼,可還沒有真的立竿見影地看到反應。

所以,反響還不夠激烈。

但一旦今日姜星火關於工夫論裡面認知論的新突破公諸於世,那麼整個大明學術界,都將掀起一陣海嘯般的巨震!

跟之前一樣,一定會有很多名師宿儒不認同姜星火的理論,但是這不重要。

不管他們認不認同他們都得承認一件事,那就是姜星火確確實實給理學的理論邊界,做出了新的突破,而這種突破,或許別人覺得對,也或許覺得不對,可只要爭議起來了,有人信這套東西,那麼對於姜星火來說,就是極大地勝利!

要知道,姜星火縫合的這套東西,可不是爲了真的當什麼“一代儒宗”。

姜星火從始至終,目的都只有一個,解錮思想!

歐洲是怎麼從宗教思想的禁錮中解脫出來的?

當然不是直接上科學、自由、民主、平等這些東西。

而是先出現了宗教變革,有了新教,尤其是其中“路德宗”的出現,方纔打破了天主教教廷對西歐人民的思想禁錮。

在大明,上帝就是孔孟,天主教就是程朱理學。

做夢的時候,姜星火當然夢到過自己祭出科學大旗,來幾次當衆實驗,整個大明就改信仰了。

但夢醒了,擦擦口水,還得面對現實。

這就是‘知’與‘行’不合一的最好體現,想得挺美,實際做不到。

在這個理學統治百姓思想的時代,直接拿著科學去跟理學對抗,哪怕有著皇帝的支持,成功概率不說爲零吧,大概也是無限趨近。

而且你要敢在思想領域公然樹立一個跟理學對抗的派別,那麼變法也別搞了,全天下讀書人都會馬上變成你的敵人。

解錮思想本來的目的是幫助變法,幫助點化和改變製造力,這下倒好,舉世皆敵,點化和改變製造力的難度直接拉滿.因爲你是思想上的異端,所以你的一切行動都會被人所反對。

所以,姜星火才找到了這樣一個辦法。

打敗天主教的,是新教。

能打敗程朱理學的,自然是改造了一部分陸王心學認知論爲己用的‘科學’。

“今日聽國師講道,深感過去數十年,活的渾渾噩噩,全然不知如何做人做事,直到此時,明白了知行合一的道理,方纔有了新的信念。”

開口的非是旁人,正是葉宗行葉秀才。

越接近姜星火,這位黑瘦秀才,就越爲姜星火的學識、能力、品格所折服,直到今日,更是撥雲見日一般領悟了一番人生真諦。

故此,葉宗行誠懇地請求道:“不知國師可否給我改個字,便是以知行合一的‘知行’來用。”

“葉宗行,字知行自然可以!”

姜星火怔了怔,卻是答應了下來。

在場的其餘官吏、士子,也是紛紛和善地笑了起來,這倒是一段士林佳話。

更有不少士子,請求姜星火給他們的筆記留個名字作爲真跡,姜星火也一一允諾了。

毫無疑問,在場的士子,哪怕有極小部分,心裡其實不認同姜星火今日提出的新理論,但也都樂得湊上來給自己臉上貼金。

因爲他們都很清楚,在士林裡,不怕別人質疑,怕的是壓根沒人質疑。

姜星火當然清楚他們的想法,不過對於姜星火而言,這些今日聽了他講道的人,便是相當於他對外界輿論的一張張嘴,會主動替他發聲,宣傳他的新理論,而後面對別人的反駁,既然是已經參與其中,也會替姜星火去辯論,這正是在輿論場上相對勢單力孤的姜星火所急需的。

一場新理論的講道,就這麼在皆大歡喜的氣氛中圓滿結束了。

然而,然而.

人生哪有這麼波瀾不驚毫無轉折,讓姜星火在這裡傳道受業歲月靜好的?

就在士子們打算七嘴八舌地聚在一起商量,在討論派誰來說出他們的訴求時,一個意想不到人物抵達了此處,讓一切預定好的計劃戛然而止。

許久不見的戶部尚書夏原吉,風塵僕僕地親自來到了此地。

這是極不尋常的舉動,一部尚書,還是戶部尚書,用日理萬機來形容絕不誇張,怎麼可能還跟姜星火前世的歷史上一樣,親自跑來江南?

把姜星火單獨拉出去以後,夏原吉直接開口道:“姜師,出事了,李至剛被下獄、紀綱被停職思過。”

姜星火的眉梢的皮肉跳了跳,沒先問是什麼事情,而是問道:“那爲什麼是你親自來?”

“我是奉旨來接替你的。”

(本章完)

第230章 這人不會是鄭和吧?【求月票!】第31章 接著奏樂,接著舞第386章 三楊第321章 滅門第297章 當千第544章 機器第24章 什麼是王朝壽命第290章 孤憤第18章 一百萬石!第251章 十一衛【求月票!】第130章 大河文明與集權體制第34章 劇透未來,李景隆的評價第319章 疾苦第247章 試驗田【求月票!】第68章 姜星火的八世穿越之旅第44章 不生病衰老就能一直活著第403章 拍賣第43章 人地矛盾,根源上是人跟人的矛盾第164章 再來一次玄武門?第569章 決戰第71章 誰贊同,誰反對?第161章 人的價值:消費 生娃 交稅第314章 雷動第545章 建文第116章 給大明農業開的兩副藥第396章 暴昭第388章 預熱第427章 渡河第412章 龍場【求月票!】第339章 火種第340章 拂袖【第一更求月票!】第70章 二皇子怎麼看?第437章 會審第411章 國策【求月票!】第356章 毒計【8K大章求月票!】第42章 朱高熾的質疑第380章 四策第407章 哭陵【求月票!】第384章 窮理第53章 公平與平等第559章 臨行第423章 地道第513章 辯手第391章 光明第540章 鎮海第211章 荀子的尷尬地位【求月票!】第523章 南北第225章 是時候苦一苦官老爺們了【求月票!第439章 算賬第228章 庸者裁汰之法【求月票!】第481章 莫愁第411章 國策【求月票!】第19章 衆籌下西洋了屬於是第426章 神速第486章 彙報第7章 肯定不會被降維打擊了第204章 替姜聖消災解難【求月票!】第74章 上架感言第140章 第一步就出了岔子第37章 無恥到李景隆自愧不如第205章 父與子【求月票!】第177章 吃煤的鐵馬第329章 刺殺第382章 景隆第87章 谷王密謀:突襲詔獄第317章 黃浦第451章 工會第352章 敵我【7K二合一求票!】第445章 嬗變第489章 捆綁第5章 黑衣宰相第176章 政治中心與經濟中心第398章 真實第17章 天人清且安第117章 天竺 呂宋很近啊!第380章 四策第396章 暴昭第202章 星辰大海【求月票!】第64章 什麼神風?那叫亞熱帶低氣壓第176章 政治中心與經濟中心第271章 可惜水太涼【求月票!】第205章 父與子【求月票!】第500章 入港第290章 孤憤第153章 我全都要!第305章 二女第252章 六部尚書齊入獄【求月票!】第93章 立國之本第9章 二虎競食之策第33章 朱棣與姜星火的初見第526章 經學第254章 最後一課【求月票!】第375章 義利第94章 朱棣的期待第63章 富可敵四百國!第233章 馬三保的故事【求月票!】第62章 永樂牌常規動力印鈔機第498章 新始第296章 叩闕第199章 測算太陽?【求月票!】
第230章 這人不會是鄭和吧?【求月票!】第31章 接著奏樂,接著舞第386章 三楊第321章 滅門第297章 當千第544章 機器第24章 什麼是王朝壽命第290章 孤憤第18章 一百萬石!第251章 十一衛【求月票!】第130章 大河文明與集權體制第34章 劇透未來,李景隆的評價第319章 疾苦第247章 試驗田【求月票!】第68章 姜星火的八世穿越之旅第44章 不生病衰老就能一直活著第403章 拍賣第43章 人地矛盾,根源上是人跟人的矛盾第164章 再來一次玄武門?第569章 決戰第71章 誰贊同,誰反對?第161章 人的價值:消費 生娃 交稅第314章 雷動第545章 建文第116章 給大明農業開的兩副藥第396章 暴昭第388章 預熱第427章 渡河第412章 龍場【求月票!】第339章 火種第340章 拂袖【第一更求月票!】第70章 二皇子怎麼看?第437章 會審第411章 國策【求月票!】第356章 毒計【8K大章求月票!】第42章 朱高熾的質疑第380章 四策第407章 哭陵【求月票!】第384章 窮理第53章 公平與平等第559章 臨行第423章 地道第513章 辯手第391章 光明第540章 鎮海第211章 荀子的尷尬地位【求月票!】第523章 南北第225章 是時候苦一苦官老爺們了【求月票!第439章 算賬第228章 庸者裁汰之法【求月票!】第481章 莫愁第411章 國策【求月票!】第19章 衆籌下西洋了屬於是第426章 神速第486章 彙報第7章 肯定不會被降維打擊了第204章 替姜聖消災解難【求月票!】第74章 上架感言第140章 第一步就出了岔子第37章 無恥到李景隆自愧不如第205章 父與子【求月票!】第177章 吃煤的鐵馬第329章 刺殺第382章 景隆第87章 谷王密謀:突襲詔獄第317章 黃浦第451章 工會第352章 敵我【7K二合一求票!】第445章 嬗變第489章 捆綁第5章 黑衣宰相第176章 政治中心與經濟中心第398章 真實第17章 天人清且安第117章 天竺 呂宋很近啊!第380章 四策第396章 暴昭第202章 星辰大海【求月票!】第64章 什麼神風?那叫亞熱帶低氣壓第176章 政治中心與經濟中心第271章 可惜水太涼【求月票!】第205章 父與子【求月票!】第500章 入港第290章 孤憤第153章 我全都要!第305章 二女第252章 六部尚書齊入獄【求月票!】第93章 立國之本第9章 二虎競食之策第33章 朱棣與姜星火的初見第526章 經學第254章 最後一課【求月票!】第375章 義利第94章 朱棣的期待第63章 富可敵四百國!第233章 馬三保的故事【求月票!】第62章 永樂牌常規動力印鈔機第498章 新始第296章 叩闕第199章 測算太陽?【求月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沈丘县| 浠水县| 罗江县| 噶尔县| 郴州市| 柳州市| 长宁县| 叶城县| 铜梁县| 南城县| 延寿县| 阿尔山市| 鄄城县| 周宁县| 黄龙县| 宁阳县| 新民市| 和田县| 明溪县| 平阳县| 清新县| 连南| 改则县| 榕江县| 汶川县| 岑溪市| 即墨市| 张家界市| 洛南县| 枞阳县| 车险| 恩施市| 辽宁省| 邵武市| 沅江市| 霍山县| 大厂| 宜章县| 新和县| 海伦市| 温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