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11章 國策【求月票!】

“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奉天殿內,姜星火併沒有急著解釋這幾個名詞的意思,而是認真看向殿內的高官們。

“任何變法都有其特殊的歷史背景,脫離實際情況去分析總結經驗教訓,就如同刻舟求劍一般,是不符合客觀規律的。”

“那麼請問諸位,王安石變法爲什麼要搞青苗法和市易法?這兩個針對國內市場的法,基礎是什麼?只有搞明白這兩個問題,我們才能以史爲鑑,看清楚眼下的大明到底需不需要變革國內商業,還是說繼續在國內保持重農抑商的政策.海禁的解除與海外貿易的開放,與國內的商業政策並非是捆綁的,如果沒有必要性,那麼大明國內完全可以如黃尚書所說,繼續保持重農抑商的現行政策。”

姜星火的退步,讓黃福覺得有些不可思議,或者說,黃福對姜星火如此自信,頗爲不解。

【海外貿易】+【重農抑商】的國策組合是否可行?

當然是可行的,對外貿易不代表讓國內也充分貿易,雖然有點奇怪,但在短時間內,無疑是能保持住雙軌制的。

當然了,如果時間線拉長,那麼這種雙軌制定然是不可行的,因爲海外貿易的充分展開必然會帶動國內貿易,到時候重農抑商就維持不下去了。

因此雖然姜星火出現了意料之外的讓步,但黃福並不覺得姜星火是真的在爲了順利推行變法而做出妥協,反而是某種胸有成竹的表現。

這時候反倒是魏國公徐輝祖開口答道:“王安石變法,之所以採用青苗法和市易法,基礎應該是北宋國策,這點臣讀史之時,倒是有些心得。”

“喔?”

朱棣有些意外地看了看這位馬上要滾蛋去北邊的國公,問道:“魏國公有見解,不妨仔細說說。”

這就是打算讓武臣也發言一下了,畢竟剛纔都是六部尚書在發言,而在明初這個時間節點上,其實武臣勳貴在朝堂中的力量和話語權,是不弱於、甚至可以說超過文官集團的。

“臣斗膽。”

被皇帝允許後,徐輝祖自然要表現出忠君愛國的態度來,畢竟他和朱棣這個妹夫的關係可說不上好

徐輝祖站起身來拱手行禮,隨即侃侃而談:“臣以爲,王安石變法的根本,都在於北宋政權推動的‘不立田制’與‘不抑兼併’兩大國策。在宋朝以前,便如夏尚書所言,靜態的理財術,無非是‘整頓’和‘節流’這兩個手段,而其中的‘整頓’,便是清查田畝,調整田制,然而北宋繼承了晚唐以來的兩稅法制度,國家收稅收的是田地的稅,而具體某一塊田地歸誰,國家並不在乎這一點,對於國家來說,只要田地的主人按時足額繳稅,那麼愛歸誰歸誰正因如此,北宋乾脆徹底放開了田地交易的限制,不再確立某種類似於井田制、均田制之類的制度來維持稅基,而是完全按田收稅,不在乎田地性質和歸屬。”

“如此一來,田地其實就成了一樣商品?”朱棣似乎明白了過來。

“便是如此。”

徐輝祖繼續道:“田地成了合法商品,而田地買賣就變得頻繁了起來,人口不再像過去那樣,完全地依附於田地,這樣一來田地上農作物也跟著開始變成了商品,什麼農作物在市場上賣得好,田地的主人就會種植什麼,而這也就成了青苗法的基礎若是在北宋以前,一塊田地種什麼,經常是幾代人都不變的,如果不遭災,很容易產生儲備,北宋以後,農人則經常會考慮更換田地裡的農作物,而一旦賠本,下一年購置種子就會捉襟見肘。”

朱棣又get了一個新知識點。

他也讀過史書,但倒是真不知道青苗法與北宋的田地商品化有關係,想都沒往哪裡想,如今仔細想來倒是確實有些蹊蹺爲什麼北宋以前就沒人搞青苗法?若是說常平倉,但常平倉是直接放糧食調節的,也就是所謂的“貴量減市價糶,遇賤量增市價糴”,並非是以貨幣形式,也就是“青苗錢”來放貸。

如果百姓真的需要的是小麥或者水稻的種子,直接放種子就好了,何苦還要讓百姓拿著錢再去買小麥和水稻種子呢?

答案自然是隨著田地商品化的進程加快,田地裡的農作物開始追求經濟利益,不一定都種小麥、水稻等主食了,而是根據市場上的需求和價格來種植,所以才需要錢來買,而不是直接需要最常用的種子。

否則的話,青苗法難道真的是因爲北宋就這麼倒黴,年年災害,年年百姓青黃不接,都得向人借錢?

“市易法呢?”

這時候魏國公徐輝祖反而不說話了,曹國公李景隆接過話來:“市易法的根子,其實也在北宋國策上,只不過不是‘不立田制、不抑兼併’的國策,而是‘四民皆本’。”

在場一共四名五軍都督府的武臣,也是未來的上將們,但顯然,上將之間亦有差距。

淇國公丘福和成國公朱能,雖然打仗可能會比曹國公、魏國公厲害,但在其他方面,那就是完全的天差地別了.靖難勳貴裡95%都是中下級軍官出身的實戰派,四年前丘福是千戶、朱能是副千戶,沒有靖難這檔子事,他倆一輩子都爬不到公侯伯的位置上,更遑論進五軍都督府了。

所以指望他們能有多少文化造詣,那實在是難爲人了,這東西對於武臣來說,沒有兩代人是養不出來的.當然了,如果養出來了,對武臣來說也未必是好事,因爲武臣的本職工作就是打仗,而培養文化素質,第二代人或許還能打,到了第三代,基本就開始走下坡路。

畢竟,文武雙全也太難爲人了。

這種議論國家大政的場合,誰沒文化誰尷尬,反正李景隆是不尷尬的。

李景隆繼續說道:“所謂四民皆本,便是說古有四民:曰士、曰農、曰工、曰商。士勤於學業,則可以即爵祿;農勤于田畝,則可以聚稼穡;工勤於技巧,則可以易衣食;商勤於貿易,則可以積財貨.此四者,皆百姓之本業,自生民以來,未有能易之者也,若能其一,則仰以事父母,俯以育妻子,而終身之事畢矣。”

“北宋取消了過去之前延續了上千年的、對於商人在各方面的歧視,也取消了坊市制度,商人可以在市場裡的任意時間進行交易,只要給國家交稅就行,這就造成了北宋商業的高度繁華。”

“當然了,爲了收稅,北宋制定了嚴格的律法,不允許對商人進行勒索,北宋的商業環境也是有史以來最好的,不僅有專門的官吏管理交易市場,而且禁止缺斤短兩,每個市場都有統一的度量衡參考,並且官府保護私產。”

這時大皇子朱高熾插話道:“元初有學者馬端臨曾言:古人之立法,惡商賈之趨末而欲抑之;宋人之立法,妒商賈之獲利而欲分之。”

“那北宋朝廷爲了分商賈之利,想來商稅一定很重?”三皇子朱高燧也問道。

“非也。”

理財專家、戶部尚書夏原吉解答道:“大明是3%,北宋是5%。”

“拉弗曲線。”

半天沒說話的姜星火忽然道。

“拉什麼弗?”

“拉弗曲線”,現代經濟學的重要概念之一,在姜星火前世,由美國供給學派代表人物阿瑟·拉弗提出,並且作爲美伶宗里根的經濟顧問,爲里根政府推行減稅政策出謀劃策,里根經濟學的基礎原理之一,就是減稅這一招,非常管用。

通俗的說,拉弗曲線描繪了國家的稅收收入與稅率之間的關係,當稅率在一定的限度以下時,提高稅率能增加國家稅收收入,但超過這一限度時,再提高稅率反而導致國家稅收收入減少.聽起來很奇怪,但實際上道理很簡單。

因爲較高的稅率將抑制經濟的增長,使稅基減小,稅收收入下降;反之,減稅可以刺激經濟增長,擴大稅基,稅收收入增加。

所以在某些情況下,想要增加國家的財政收入,課以重稅並非是一個好選擇,相反,降低稅率反而會起到刺激經濟活躍,增加財政收入的效果。

姜星火給奉天殿內的衆人大概解釋了一下“拉弗曲線”的道理,讓剛纔腦子裡只有【加稅、加稅、超級加倍!】的朱棣大概弄明白了,原來拔毛不是越狠越好,得細水長流。

“所以王安石搞市易法,便是因爲北宋的商業足夠發達,商人足夠多,交易量足夠大,就如同青苗法一樣,北宋的兩條國策‘不立田制、不抑兼併’、‘四民皆本’,纔是根源所在。”

“大明有這個基礎嗎?”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當然沒有!

田地制度上,大明實行魚鱗冊、黃冊的“雙冊”制度;商業政策上,大明執行嚴格的“重農抑商”政策。

這兩種政策,幾乎是與北宋截然相反的。

朱棣問道:“那國師以爲,大明同樣也要‘不立田制、不抑兼併’、‘四民皆本’嗎?”

聽聞此言,就連一直默默地當隱形人的內閣衆人也停下了手中的筆,認真以待。

“不能!”

姜星火嚴肅地答道:“王安石變法給我們的變法,提供了最直觀的參考樣本,而從中得出的經驗教訓就是,田地制度絕對不能貿然改變!”

聽到這句話,內閣衆人鬆了口氣,黃福、蹇義也放下了心裡的大石頭。

魚鱗冊、黃冊的“雙冊”制度雖然有種種弊端,但卻是大明朝廷控制人口和土地的最重要政策手段,如果這都要改,那顯然是天都得塌了。

“姜星火雖不算老成謀國,但這一點倒還穩重。”兵部尚書茹瑺看著姜星火,心頭暗暗道。

雖然他是跟著皇帝的態度走的,但茹瑺的心裡並不是特別地支持變法,在茹瑺看來,不胡亂折騰就是最好的,如果姜星火連田地制度都打算動,那就是真的動搖國本的事情了,哪怕是茹瑺,也不得不違背皇帝的態度直言勸諫。

聽到不動田地制度,朱棣也很滿意。

別的都好說,動搖不了國家根本,但田地制度這種東西鬧不好,是真的會搞的江山傾覆的.王莽的例子還不夠鮮活嗎?

“但四民皆本,卻是要以加以借鑑的,因爲這直接關係到了剛纔說的第二要務,也就是通過對市場的挖掘來獲得經濟收入,充分活躍國內市場。”

姜星火頓了頓才繼續說道:“不管是王安石變法還是我們的變法,核心目標就是快速改善國家的財政情況,並且最好是不留隱患地改善.那麼天下田地總量有限就意味著農業稅有限,大明每年能收上來的農業稅是一定的,所以我們要看向商業能爲國家提供的稅收,也就是國內商稅和海外貿易,海外貿易方纔已經分析過了,姜某要說的,便是我們如何吸收王安石變法在商業上政策失敗的教訓,以及王安石到底失敗在了哪裡,我們要怎麼做,才能讓商業上的變法成功,從而讓國家的財政實現快速增長。”

姜星火的目的當然不是讓大明財政快速增長,讓朱棣有花不完的錢去建立千古一帝的功業,事實上,不知不覺間,姜星火已經把邪龍破殼而出的最重要條件深埋了下來。

“方纔說了,王安石的方向是對的,確實要用動態的眼光看問題,國家要用動態的理財術但王安石選擇的路是錯的,因爲有幾樣活躍市場的東西他不懂,也就是我所說的產權基礎、中央銀行、商業錢莊、公司制。”

“產權基礎是什麼?”朱高煦適時問道。

“商業交易的最重要條件是什麼?”姜星火反問道。

“公平交易?”

“不。”

姜星火搖了搖頭,說道:“最重要的條件是——財產私有。”

“如果你的財產隨時可能會被剝奪,那麼就算你公平交易,又有什麼用的?或許下一瞬間,你的財產就不是伱的了。”

這裡要說的是,姜星火最想實現的,當然不是財產私有,而是相反的一條路,但基於目前15世紀的具體時代條件而言,顯然是先搞財產私有,把邪龍孵化出來更爲靠譜一點,畢竟歷史是螺旋上升的嘛。

但是這一點,卻並不算出乎意料地引來了一片沉默。

原因也很簡單,這一個名義的問題。

從名義上講,在封建皇權時代,“朕即國家”。

整個大明的一切,從法理層面,都是大明皇帝的所有物,個人不存在私產。

皇帝一般不會派人衝進你家,把你的家裡的財產充公,但皇帝毫無疑問有隨時、隨地、隨意、隨人地行使這樣權力的法理依據,這也是皇權至高無上的重要的表現。

如果承認財產私有,那就意味著對皇權的破壞,這是朱棣這個皇帝,乃至他身旁的皇子和國公們所不能接受的,因爲他們的權力,從根本上講,都源自於皇權。

“臣民名義上財產私有,朕斷然不能接受。”

觸及到了朱棣的底線,朱棣明確地表達了他的態度:“朕可以接受事實上的財產私有,朝廷和地方官府也不會隨意沒收臣民的私有財產,以此來支持商業的發展,讓大明能重現北宋的財政收入高度,但名義這個口子,是萬萬不可能開的。”

姜星火倒也沒打算一步登天,他知道朱棣九成九不會接受,這時候也沒什麼失望.更何況,這有什麼可失望的?只要朝廷能夠在事實上保護私有財產,那麼有朝一日,這個“名”自然會與“實”相匹配。

不過資產階層主導的社會大變革,這一天的到來姜星火在第八世註定是看不到了,他只需要跟原本的歷史相比,取得一點點突破,讓歷史的進程加速就可以了。

姜星火跳過了這個話題,繼續說道:“除了產權基礎,對於商業交易來說,其次重要的就是交易的中間組織,所謂中間組織,包含了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商號組織的公司化,另一方面是信貸組織的專業化。”

這裡要說的是,千萬不要把“公司”這個詞,理解爲近現代社會纔出現的。

冷知識:如果沒有姜星火的插手,永樂元年再往後推幾十年,公司的雛形,也就是康孟達組織就出現了。

所謂康孟達組織,是合夥經營的一種商事契約,它是最早的一種商業合夥形式,這種新的組織模式與家族共同經營不同,依照這種契約,一方出資而不參加營業活動,另一方則運用自己的設備條件等從事營業活動,雙方按出資數額對盈利進行分配,出資者依出資數額對經營虧損負有限責任,而營業者則負無限責任。

這種共同經營形式,最初產生於歐洲中世紀的地中海沿岸諸城市,盛行於海上貿易,由既想獲得利益而又不願親身冒險的資產家出資,由航海者向海外運銷貨物,盈利按出資額分配。虧損時航海者承擔無限責任,資產家只在出資範圍內承擔有限責任,後來,這種合夥形式逐漸發展到陸上貿易,最終演變成爲隱名合夥(有限合夥)和兩合公司(由無限責任股東和有限責任股東所組成的公司)。

隨後,在永樂元年往後推152年,被稱爲“血腥瑪麗”的英國女皇瑪麗一世,特許與俄國公司進行貿易,從而產生了第一個現代意義上的股份有限公司,這種類型的公司,早期最出名的有英國東印度公司和荷蘭東印度公司。

嗯,放到大明就是“西天竺公司”了。

所以公司制這種東西,不僅不是什麼跨時代的、不符合當下大明實際情況的生搬硬套,也並非姜星火的拍腦袋決策,而是實實在在能直接拿過來用的東西。

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責任公司、兩合公司,這就是純粹的商業概念,不涉及到任何其他因素的限制,即便姜星火不提出來,再過一百多年,西方商人也搞出來了.通訊和製造力水平都是一樣的,憑什麼西方商人能做到的,大明商人做不到?沒有這個道理的。

更何況,如果真說國家的管理水平,還真不要吹西方,大明的官僚體制雖然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論行政效率,絕對吊打現在的西方諸國,這是毫無疑問的。

不然呢?近代英國的文官制跟誰學的?

姜星火給奉天殿內的衆人解釋了什麼叫做“公司”,以及公司的幾種形態後,衆人顯得非常.平靜。

是的,他們並沒有意識到這是什麼劃時代的創舉,只是覺得“哦,國師搞的新玩意聽起來挺有道理的,似乎有助於商業的發展,能讓商人們開展交易更加清晰、便捷”,也僅此而已了。

而且其中責、權、利的劃分在數千年的商業活動中早就有了類似的概念和雛形,只是沒有人提出來這麼明確而已,對於衆人來說,並非什麼不能理解的東西,說白了就是做生意的那點事,誰掏錢、誰收益、誰擔責任、誰經營,如此而已。

“至於信貸組織的專業化,便是國家控制的中央銀行,以及民間的商業錢莊。”

嗯,聽起來有點反常識的是錢莊的出現,其實比公司制的出現還要晚

錢莊的出現,跟白銀流入是有著直接關係的,尤其是嘉隆萬三朝時期,海洋走私貿易極爲猖獗,大量美洲和日本的白銀流入大明,由於當時寶鈔已經徹底沒人用了,而民間主流使用的銅錢輕重不一且成色各異,並且不僅是銅錢和白銀的兌換有需求,銅錢本身的制錢、私錢、白錢三者之間的比價差異大,又時不時地變動,這就必然導致了銅銀兌換業的產生.於是就出現了若干專營銅錢兌換的金融組織,稱爲錢店,又叫錢鋪、錢莊、兌店、錢肆。

而到了明末,明匠宗朱由校的時代,錢莊就已成爲一種獨立經營的金融組織,不僅經營兌換銅銀,還辦接待放款,供給簽發帖子取款的便利,原來在兩地聯號匯兌的會票,也成爲錢莊發行有鈔票性質的信用流通工具,也就是後來的莊票、銀票。

姜星火先介紹了錢莊的概念,由於日本有海量白銀儲藏的巨型銀礦的事情,在大明的高層裡並不是什麼秘密,所以衆人也自然而然地想到了這一層。

“這倒是比當鋪要先進不少。”朱棣如是評價。

“是這樣。”

姜星火微微頷首,隨後說道:“當然了,民間的錢莊只是私營的金融組織,而金融和貨幣,肯定是要由國家主導的,所以中央銀行就很有必要了,所謂中央銀行,對於目前的大明來說,主要有兩項職責,也就是貨幣發行與貨幣的發行規劃。”

“前者,也就是目前寶鈔提舉司所負責的寶鈔發行,以及寶源局所負責的銅錢鑄造的集合體。”

“後者,則是中央銀行要成立專業的貨幣部門,來負責制定寶鈔和銅錢這些貨幣每年的發行量與回籠量。”

這番話讓朱棣聽得若有所思,他微微頷首:“這麼說來,便是要把貨幣相關的權力集中起來,然後把貨幣的發行和回籠權從戶部剝離出去?”

“便是如此,貨幣的歸貨幣,財政的歸財政。”

WWW ?tt kan ?¢ ○

夏原吉的面色並沒有什麼異常,顯然姜星火已經跟他通過氣了。

“事實上,王安石變法裡,青苗法最大的問題就是地方官府是獨立進行放貸的,而且放貸越多,政績就越好,就越容易獲得拔擢,那就必然帶來強制性借貸。”

姜星火分析道:“大明如果要對商業政策進行變法,如果想深挖國內商稅的潛力,那就必須要構築基礎的中央銀行-民間錢莊的貨幣體系,讓貨幣受控制地流動起來,商業才能發展,要以依靠民間商業自主發展爲主,以國家的貨幣政策調控爲輔青苗法所缺乏的,就是相關的一整套能夠以商業形式運行的貨幣體系。”

“可惜北宋沒有,所以王安石變法是在透支北宋的國運,幾乎把整個江山給賠掉了。”

姜星火輕嘆一聲,又繼續說道:“不過這種事情也難以怪罪,畢竟當初變法主導者王安石能看到動態理財術的方向就已經不錯了,桑弘羊等前人也沒有給他提供行之有效的新路,所以最後還是走回了靜態理財術的老路。”

“哦?”

朱棣的眉頭挑了挑,卻又追問道:“那依照國師看,大明還要不要重新啓動國內的商業貿易呢?如果有了‘四民爲本’的理念,有了‘公司制’、‘民間錢莊’、‘中央銀行’,大明的財政收入,就能實現跨越式的攀升嗎?”

“這個嘛”

儘管姜星火已經打定主意,可在皇帝面前,他依舊裝模作樣地沉吟片刻,這才搖頭說道:“還是要看執行的情況。”

朱棣當然看出了姜星火的意思,他看了一眼夏原吉,又淡淡地問道:“既然拿不準,那國師爲何要向朕請命呢?”

“臣不是怕財政收入無法爆發增長,而是怕大明再遭北宋厄運啊”

姜星火苦笑著拱手行禮:“再好的政策、辦法,都是要靠人來執行的,北宋王安石變法,當年青苗法雖說從財政收入上取得了巨大成效,給卻也給北宋的商業環境造成了巨大的衝擊,乃至從根本上損害了北宋的國運,若是陛下只求爲國理財,那這四樣東西自然是足夠給大明國內創造一個良好的經商環境,繼而讓商稅增加的,可政策是否有隱患,還得看執行的官員。”

朱棣揮了揮手:“行政學校的事情,準了。”

“陛下英明神武!”

只要能達到目的,姜星火不介意給大吸血蟲說點好聽的。

“等等。”

黃福這時候說話了:“國師所剖析的北宋王安石變法對於商業種種政策失敗,剖析的是有道理的,提出的解決辦法,聽起來也算是可行,但這終歸是無法驗證的事情,大明廢除‘重農抑商’的祖制代價何其之大?影響後果何其之深遠?陛下還需慎重考慮!”

“不錯。”

蹇義這時候也說道:“國師的辦法是否可行,總該有個驗證,改弦更張也得有個說法。”

朱棣看向兩位尚書,問道:“兩位尚書的意思是?”

黃福和蹇義對視了一眼,黃福說道:

“海外貿易的事情,臣等已經沒有任何可質疑的地方,畢竟短中長期,對於大明來說都是有利的,所以解除海禁,臣等不反對.但國內廢除‘重農抑商’,重新提‘四民皆本’,一旦朝廷這麼提,那就是對現有社會秩序的巨大沖擊,是必須要慎重考慮的,所以臣等請求陛下,有一段時間的驗證期。”

“臣以爲這是有必要的。”黃福頓了頓繼續說道,“也就是說,可以先嚐試‘公司制’、‘民間錢莊’、‘中央銀行’,但不能貿然提‘四民皆本’,如果在這段驗證期裡,大明的財政收入,尤其是商稅收入,確實實現了突飛猛進,確實於國有益,可以汲取北宋的高財政收入優勢的同時,也沒有什麼隱患,那麼纔可以徹底更改‘重農抑商’的祖制。”

朱棣想了想後也覺得可行,黃福的提議是老成謀國之見,畢竟“士農工商”的排序,其實是大明社會階層的排序,如果重新提北宋的“四民皆本”,那麼必然會導致百姓思想混亂,不拿出足夠的理由或者說一個能交代的說法,是不行的。

“黃、蹇二位尚書老成謀國,朕覺得可行,國師以爲呢?”

朱棣還是幫了姜星火一把,這個試驗期的時間和標準,讓姜星火自己定。

“一年,到永樂二年的今天,國內商稅起碼摺合白銀210萬兩。”

嗯,這裡要簡單回顧一個數據,那就是去年大明財政收入摺合白銀是680萬兩,其中商稅是35萬兩,姜星火的意思就是,一年的時間,財政收入裡面的商稅收入,將飆升到接近洪武三十五財政收入的接近三分之一,同時是洪武三十五年商稅的6倍之多!

這個數字雖然還遠遠比不上北宋大約摺合白銀760萬兩每年驚人的商稅,但也足夠服衆了。

只要姜星火能做到商稅爆發式增長,能給朝廷搞來錢,那麼想必沒人會再聒噪什麼,即便有,永樂帝也會一巴掌拍死。

——那可都是朕的錢!

至於怎麼搞,那您別管,別管我是搞復古的鹽茶專賣,還是新潮的玻璃香水,只要能靠專項商品收入+普通商品商稅收入搞來210萬兩,那就是我贏。

“一年時間,210萬兩商稅,可以嗎?二位尚書。”

“臣等無異議。”

“陛下英明。”

聽完朱棣的話,幾名尚書齊聲附和。

朱棣點了點頭,臉上浮起欣慰之色,對朱高熾吩咐道:“你去擬旨吧。”

“是,父皇。”

朱高熾領命,轉身離開座位,前往早已備好的書案,執筆書寫。

片刻之後,當聖旨擬好,朱高熾將它送至朱棣面前,恭敬地遞到父皇的手上。

朱棣展開,掃了一眼上面的內容,臉上的笑容愈發燦爛:“諸位愛卿今日辛苦了,而今日的這篇廷論(廷辯內容),就由夏尚書負責撰寫吧。”

“謝陛下恩典。”

夏原吉躬身答道。

“好了,都散了吧。”

朱棣微微頷首,隨即離開了御座前,邁步走向奉天殿的殿門。

今天的廷論已經落下帷幕,剩餘的事情就由幾位尚書大人去安排了。

至此,姜星火終於算是艱難地點出了【重商主義】+【海外貿易】的國策。

第412章 龍場【求月票!】第308章 一躍第158章 詔獄掃盲班第153章 我全都要!第548章 塞北第410章 地球【感謝金主“暖陽1314”的白銀第42章 朱高熾的質疑第16章 姜星火難道是謫仙人?第412章 龍場【求月票!】第222章 黃宗羲定律【求月票!】第140章 第一步就出了岔子第499章 舊港第342章 站住【第三更求月票!】第95章 煉丹?不,這是化學第228章 庸者裁汰之法【求月票!】第286章 妙錦第505章 裝備第479章 鋼材第221章 朱棣:爹,你的制度又漏了【求月票第225章 是時候苦一苦官老爺們了【求月票!第534章 心緒第76章 貨幣遊戲:模擬元朝(爲盟主“在雲端第314章 雷動第246章 理由【求月票!】第515章 理欲第310章 俱備第537章 告別第509章 私宴第2章 大明國運短一截第83章 白銀單軌制第16章 姜星火難道是謫仙人?第497章 除夕第559章 臨行第194章 有沒有可能地球不是中心?第492章 禮物第167章 你們是太陽,不是牛馬第139章 完美的計劃第256章 農業國的生產【求月票!】第529章 補藥第359章 轟炸【7K大章求月票!】第418章 臣服第160章 巴羅-李嘉圖等價第532章 深意第64章 什麼神風?那叫亞熱帶低氣壓第468章 決心第358章 與共【7K大章求月票!】第490章 稅收第255章 千古難題,絕不可能有解!【求月票第461章 誤會第241章 指點朕的仙人【求月票!】第391章 光明第559章 臨行第517章 心性第287章 輿戰第509章 私宴第307章 實驗第565章 證券第93章 立國之本第360章 交兵【72K大章求月票!】第92章 姜星火:我謝謝你啊!第162章 一起改變世界吧,夏尚書!第483章 王制第398章 真實第62章 永樂牌常規動力印鈔機第16章 姜星火難道是謫仙人?第165章 你管這叫掃盲?第449章 調研第388章 預熱第329章 刺殺第383章 辯經第446章 京察第108章 氣溫對華夏曆史的驚人影響第491章 人事第215章 朱棣入獄【求月票!】第427章 渡河第297章 當千第176章 政治中心與經濟中心第444章 潛龍第536章 登門第399章 意義第182章 軍備競賽第542章 震動第448章 噁心第73章 我不在乎王座上的是誰第246章 理由【求月票!】第53章 公平與平等第449章 調研第321章 滅門第318章 民間第329章 刺殺第143章 《漢書·高後傳》第99章 第一個開路的人第200章 弦月之距【求月票!】第532章 深意第123章 反轉!小冰河期第2章 大明國運短一截第6章 糾結的朱棣第187章 師徒攤牌(二合一)第389章 殺招第195章 幸好朱棣沒聽這節課
第412章 龍場【求月票!】第308章 一躍第158章 詔獄掃盲班第153章 我全都要!第548章 塞北第410章 地球【感謝金主“暖陽1314”的白銀第42章 朱高熾的質疑第16章 姜星火難道是謫仙人?第412章 龍場【求月票!】第222章 黃宗羲定律【求月票!】第140章 第一步就出了岔子第499章 舊港第342章 站住【第三更求月票!】第95章 煉丹?不,這是化學第228章 庸者裁汰之法【求月票!】第286章 妙錦第505章 裝備第479章 鋼材第221章 朱棣:爹,你的制度又漏了【求月票第225章 是時候苦一苦官老爺們了【求月票!第534章 心緒第76章 貨幣遊戲:模擬元朝(爲盟主“在雲端第314章 雷動第246章 理由【求月票!】第515章 理欲第310章 俱備第537章 告別第509章 私宴第2章 大明國運短一截第83章 白銀單軌制第16章 姜星火難道是謫仙人?第497章 除夕第559章 臨行第194章 有沒有可能地球不是中心?第492章 禮物第167章 你們是太陽,不是牛馬第139章 完美的計劃第256章 農業國的生產【求月票!】第529章 補藥第359章 轟炸【7K大章求月票!】第418章 臣服第160章 巴羅-李嘉圖等價第532章 深意第64章 什麼神風?那叫亞熱帶低氣壓第468章 決心第358章 與共【7K大章求月票!】第490章 稅收第255章 千古難題,絕不可能有解!【求月票第461章 誤會第241章 指點朕的仙人【求月票!】第391章 光明第559章 臨行第517章 心性第287章 輿戰第509章 私宴第307章 實驗第565章 證券第93章 立國之本第360章 交兵【72K大章求月票!】第92章 姜星火:我謝謝你啊!第162章 一起改變世界吧,夏尚書!第483章 王制第398章 真實第62章 永樂牌常規動力印鈔機第16章 姜星火難道是謫仙人?第165章 你管這叫掃盲?第449章 調研第388章 預熱第329章 刺殺第383章 辯經第446章 京察第108章 氣溫對華夏曆史的驚人影響第491章 人事第215章 朱棣入獄【求月票!】第427章 渡河第297章 當千第176章 政治中心與經濟中心第444章 潛龍第536章 登門第399章 意義第182章 軍備競賽第542章 震動第448章 噁心第73章 我不在乎王座上的是誰第246章 理由【求月票!】第53章 公平與平等第449章 調研第321章 滅門第318章 民間第329章 刺殺第143章 《漢書·高後傳》第99章 第一個開路的人第200章 弦月之距【求月票!】第532章 深意第123章 反轉!小冰河期第2章 大明國運短一截第6章 糾結的朱棣第187章 師徒攤牌(二合一)第389章 殺招第195章 幸好朱棣沒聽這節課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桂林市| 乐东| 连云港市| 滁州市| 西峡县| 洛隆县| 博客| 石门县| 朝阳区| 三明市| 溆浦县| 儋州市| 北川| 尉氏县| 鄢陵县| 彰化市| 和政县| 西和县| 宜宾县| 潜江市| 莲花县| 南京市| 乳源| 称多县| 鹿泉市| 买车| 琼结县| 桂平市| 新蔡县| 米泉市| 大方县| 湾仔区| 锡林浩特市| 琼海市| 肥城市| 宝应县| 邓州市| 石柱| 遵化市| 宁陵县| 蚌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