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83章 白銀單軌制

第83章 白銀單軌制

白銀單軌制!

綁架所有國家,成爲世界貿易體系的結算貨幣!

從來沒有聽過的概念,讓朱棣和夏原吉面面相覷。

朱棣怔了幾息,旋即問道:“夏卿,白銀單軌制,結算貨幣,這是什麼意思?”

夏原吉回答道:“回稟陛下,白銀單軌制是什麼意思,臣並不太清楚。但是結算貨幣,臣倒是能從這個名字聽懂個大概,這個說起來也不算複雜,臣給您講解便是咱們大明與周邊的國家以後下西洋要做生意對不對?”

朱棣點了點頭。

夏原吉繼續說道:“結算貨幣,就是咱們大明拿著大明寶鈔去買東西,人家必定是不認得吧?”

“那是自然。”朱棣笑道。

夏原吉接著說道:“可是假如把大明寶鈔換成白銀,人家肯定認啊!畢竟白銀還是很值錢的。而這裡用來交易時付賬收賬的貨幣,臣所料不差的話,就是所謂的結算貨幣。”

朱棣想了想問道:“那如何讓大明印的紙鈔,成爲西洋諸國的‘結算貨幣’呢?靠武力恐怕不可能吧。”

“這個臣也不清楚。”夏原吉尷尬地咳了一聲,“或許所謂的‘白銀單軌制’就是它的前置步驟吧,臣雖然不明白具體意思,但是看字面意思,這裡的‘軌’,應該跟‘車同軌、書同文’裡面的‘軌’差不多的意思。”

而這些東西,將會讓他成爲自南宋以來,變革鈔法最爲成功的名臣,在經濟之道,留下自己的名字!

這些東西,屬於靈光一閃,根本不是小吏紙筆所記錄的那些。

“姜郎,我還有一點不解。”李景隆復又問道:“既然大家把銅錢都藏起來了,拿手中的至正交鈔做交易,至正交鈔本身就不值錢沒人信,爲何最後連至正交鈔都變得極度匱乏了呢?”

李景隆有些熱切地說道,因爲他很清楚,此時隔壁朱棣應該也豎起了耳朵,等待著這個問題的答案。

“其一,恢復大明寶鈔部分幣值,到一個相對可以接受的換鈔水準。”

“還是以元朝舉例。”

爲什麼呢?

“那到底是爲什麼?”

其次,現在海外諸國到底都是哪些國家?從元朝乃至宋朝繼承的堪輿圖和海圖,恐怕過去了這麼多年,早都已經落伍了。

大約是看出來了朱高煦的疑惑,姜星火補充了一句:“別驚訝,站著掙錢嘛,不磕磣。”

講到這裡,白銀單軌制的理由和必要性算是徹底講明白了。

“啥?”

密室內,朱棣再一次看向了自己的戶部尚書。

李景隆和朱高煦面面相覷,他們怎麼一點印象都沒有。

李景隆用他那充滿磁性的男中音,抑揚頓挫地吟詠道。

“而這,也是建立白銀單軌制,並且捨棄金和銅的理由所在——那就是在制度上,徹底斷絕劣幣驅逐良幣的可能。”

“一年後,紅巾起義大爆發,太祖高皇帝崛起於亂世。”

夏原吉搖頭,強忍住即將衝破喉嚨的嘶吼,露出了溫和的微笑,聲音低沉渾厚:“陛下,夏某沒事。”

夏原吉連忙說道:“陛下,這個問題臣知道怎麼回事。”

可夏原吉急速轉動的腦袋瓜裡,任他怎麼翻找記憶,也沒有找到姜星火口中這個“劣幣驅逐良幣”的東西。

姜星火擊節道。

李景隆一呆。

“白銀寶鈔這麼複雜的體系構建,怎麼可能直接實現最終目標?”

“按照之前所說,你們應該清楚,元朝前後經歷了四次變鈔。”

怎麼回答皇帝?

涉及到爭儲之事,夏原吉見狀不敢多嘴,與朱棣繼續耐心聽了下去。

夏原吉現在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聽完課儘快離開詔獄,然後把今天的所見所聞寫成一篇萬字文。

李景隆費解問道:“既然沒有對外交換,至正交鈔應該變得不值錢了啊!爲何反而會稀缺呢?”

“所以。”李景隆搶答道:“纔會在至正交鈔極度不值錢的時候,反而出現了錢荒!”

至正交鈔,簡而言之不如擦屁股紙,用來擦屁股都嫌硬。

不僅李景隆和朱高煦聽明白了,連隔壁的朱棣和夏原吉,甚至是那兩個小吏,也完全搞懂了。

過了片刻,朱高煦忍不住問李景隆道:“如果你是元朝的漢人豪強,那你會不會這樣做?”

“隳名城,殺豪傑,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爲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朱棣沉默剎那,復又問道:“如此說來,這些銅錢沒過幾年又自己回來了?”

但是在這裡面,卻存在著極度缺乏信息的隱患。

“咳咳.”李景隆認同地點了點頭。

夏原吉停頓片刻,繼續說道:“這樣的現象在當時形成了嚴重的錢荒,元朝的銅錢數量持續銳減,就彷彿.銅錢都在一夜間就莫名其妙的丟了一般。”

“第三步還有三件事情要拆開來做。”

蒙古人不是跟日本人狗腦子都打出來了嗎?

朱棣笑容依舊:“嗯,朕自然是相信夏卿是有真學問的,如果夏卿認爲姜星火說的話有問題,那夏卿便及時與朕說說看吧。”

“還沒說完。”

李景隆和朱高煦徹底想不通了。

密室裡,朱棣也問出了同樣的問題。

“就算是這樣,銅錢怎麼會也沒有?”李景隆皺眉道:“況且這種可能性很低,元朝既然做好了變鈔的準備,那一定是事先都印夠了新鈔。這絕不會是一個偶然事件,肯定存在某種原因,讓元朝的紙鈔出現了問題的同時,銅錢也出現了問題。”

在他的設計中,未來第一次下西洋,大明是打算先向海外出售絲綢、瓷器等物資。這些貨物的價格,估量當地情況之後再統一出售,比如說價值千貫的絲綢,在海外最少需要賣出十倍甚至數十倍的價格,如此纔不枉大明聲勢浩大地下西洋一趟。

不然他怕忘了那些在講課中,結合自己主持戶部的閱歷所領悟的那些東西。

“不是。”姜星火回答的異常乾脆。

這顯然是不可能的,永樂帝怎麼可能犯這麼低級的錯誤?

爲什麼會原本不被百姓信任的紙鈔變得極爲罕見,而銅錢更是見不到影子呢?

“或許因爲這是元朝歷史上第四次變鈔,發行的紙鈔並不多,而天下大亂既起,各地交通與秩序更是混亂無比,印發的紙鈔運不出去,所以各地流通的很少?”

沒辦法,姜星火已經把這些經濟知識掰碎了,喂到他們嘴裡了。

“既然你們都說到了,元朝是因爲幾次換鈔失了民心,所以才重新撿起了銅錢.嗯,那我問你們,若當今的天子見到了大明寶鈔貶值的不成樣子。你們說他有沒有可能,會被迫取消紙鈔,並且沒有任何補償。然後把如今與紙鈔並軌運行的銅錢,重新恢復作爲主幣?”

“這麼多!”朱棣驚了一瞬,隨即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

“後果就是,從此元朝自立國之初苦心經營的紙鈔體系直接崩塌,銅錢再次成爲主導貨幣。”

姜星火繼續說道:“本質就是因爲,貨幣是用來交換價值物品的物品,當既沒有交換,也不再產生價值物品時。貨幣,也就失去了它應有的意義。”

“不能。原因也很簡單,我給你舉一個具體一點的例子,你就清楚了。”

在不久之前,他根據自己的理性判斷,也非常‘合理’地做出了不修黃河的抉擇。

首先一個問題就是:海外諸國究竟會不會買?

這次的詔獄聽課之旅,徹底打碎了他的金融認知觀。

“這也是爲什麼要實行白銀單軌制的最主要理由。”

夏原吉舒了口氣,這道題,他肯定答對了。

再後來,嗯,這人確實是有東西,但不多。

朱棣還想繼續問下去,而隔壁的姜星火,已經給出了更爲詳細的解釋。

“你很聰明,不愧是我的學生。”

那可顯得他太無能了。

因此,朱棣決定第一次下西洋以探路爲主,派親信到那些遙遠的地方走一遭,看看具體情況,再接著規劃以後是以遠洋爲主,還是就在傳統的朝貢體系範圍內打轉。

“姜郎,如果以白銀爲核心,那麼金銀不能共存這一點我知道。可是爲什麼跟銅都不能共存呢?銅作爲輔幣不可以留下來嗎?”

兩人一同陷入沉默,這個假設本身並不合理,但如果認爲它成立,推演出的結果卻又令人感覺很靠譜的樣子。

朱高煦不耐煩地打斷了他:“不就是想說,是不是蒙古人把銅錢都收繳起來了嗎?”

被打斷的姜星火併沒有不悅,他極爲耐心地解釋道。

“所以建立了白銀單軌制,下一步就可以讓‘白銀寶鈔’成爲整個世界貿易體系的唯一結算貨幣了嗎?”

且不說密室內的朱棣和夏原吉在做著計較,牆內,姜星火也開始了對構建‘白銀寶鈔’體系的深入講述。

夏原吉心中一凜,他可不想讓皇帝覺得自己什麼都不知道。

李景隆頓了頓道:“最古怪的地方就在於,‘銅錢消失去哪了’這個問題。”

好吧,倒不是姜星火這麼偏愛元朝,而是元朝確實是中國古代歷史上,貨幣改革(折騰)經驗最爲豐富,貢獻了最多失敗案例的朝代。

後來,他覺得對方說的有點道理。

“姜星火。”朱棣眉頭皺緊喃聲道,“難道這就是所謂天命在朕?朕要做周文王?那朕的兒子,誰會是周武王呢?”

聽到了他倆的對話,姜星火嘆了一聲:“如果我是的話,我也會這樣做,因爲這裡還有一個邏輯——那就是在大家都這麼做的時候,這麼做不一定賺,但誰不這麼做就一定會吃虧。”

朱棣點頭,對這個答案似乎並不驚訝。

夏原吉聞言不由得愣住,好奇道:“皇上爲何會這般認爲?”

所以,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朱高煦撓了撓大鬍子,他已經有點開始暈了。

“可天下之大,總有地方的百姓是住在元朝統治的城池裡,住在沒有塢堡的鄉野間.當整個社會的分工都衰退,交換需求也日趨枯竭的時候,至正交鈔的流通也陷入了停滯。”

最後的結果,咳咳,就不說了。

“呵呵。”姜星火笑了笑道:“這不算推測,只是假設罷了。”

“貨幣在流通環節中停滯的結果,就是留在了最後一個人手上,沒法傳遞到下一個人手裡,哪怕下一個人此時在元朝的統治區域內,正急迫地需求賣了糧食拿到至正交鈔去交稅。”

“劣幣驅逐良幣?”

“那麼這個看似非常合理的抉擇,結果是什麼呢?”

夏原吉深吸了一口氣,努力讓自己的聲音變得平靜,但他還是能感受到語調中微微顫抖,顯然內心十分慌亂:“臣愚昧,並未聽聞此等說法。”

朱棣搖搖頭,淡淡道:“朕只是隨便說說罷了,且繼續聽吧。”

李景隆看了看牆壁,自覺地提問道。

“巧了,元末的廣大漢人豪強、士大夫,也是這麼想的!”

至於最後一次至大銀鈔【變鈔】爲至正交鈔,雖然李景隆並沒有‘親身‘經歷過,但是根據他小時候他的父親,初代曹國公李文忠的敘述,也清楚至正交鈔到底是個什麼玩意。

朱棣關切的目光落在他的臉上。

原本一開始,他以爲姜星火只是個膽大包天的狂徒。

“這其實是一個很經典的經濟概念——劣幣驅逐良幣。”

而在李景隆期待的目光中,姜星火卻搖了搖頭。

夏原吉的面色一陣青一陣紅,像是在表演變臉一樣。

“直接給你們講的話,我估計你們肯定是不可能聽得懂的。”

“那大家會怎麼做呢?既然法律規定換了至正交鈔,那把變得值錢,並且在肉眼可見的未來一定會繼續升值的銅錢藏起來,只用至正交鈔來交易,是不是很合理呢?”

朱棣無意識地擰動著手上的玉韘。

李景隆接話道:“是啊,這樣看起來似乎也挺合理,畢竟元朝政府想要穩定民心,也需要有些東西才行。銅錢嘛,用了上千年了,應該是最適合的選擇。”

這個問題,問的李景隆和朱高煦一愣。

朱高煦點了點頭道:“確實如此,不然也沒有其他的辦法了俺覺得。”

“爲什麼豐收的時候物價很賤,獲得紙鈔卻很難呢?按理說,不應該是紙鈔遍地都是,而獲得新成爲主要貨幣的銅錢也很容易嗎?”

姜星火說完了結果,反問道:“那聰明的伱們,開動腦筋想一想,爲什麼銅錢沒有起作用呢?”

對啊?

朱高煦聞言一愣,對啊,這個問題他怎麼沒想到?

頭皮好癢要長腦子了。

老歪脖子樹下。

“回陛下的話。”

姜星火笑道:“那好,咱們換個思路講,講你們定然能聽懂的那種。”

夏原吉連忙說道:“陛下,臣雖未曾聽過,但經國濟民多年,只要原理臣能聽得懂,是否真實,臣還是能夠判斷出來的。”

姜星火闡釋道:“之前我們講過,一般等價物是基於社會大分工和交換,爲了便捷交換過程才產生的。而元末戰亂的時候,漢人豪強、民間村社,多築塢堡以自守,幾乎所有的分工都在塢堡內部循環完成,哪還有什麼對外交換可言?”

“具體原因未知,但這些在當時消失的銅錢數量龐大,恐怕有上億萬貫。”

“夏卿,你怎麼了?身體有哪兒不適?”

這要是再搞不懂,那連不愛動腦子的武夫朱高煦都不如了。

“我也覺得不可能,這有點太荒謬了。”朱高煦也表示否定,“官員們又不是傻子。”

“說來聽聽。”

博學多才的紙上兵聖李景隆眼珠一轉,似是又想起了點什麼。

李景隆道:“雖然不知道姜郎爲何提出這種假設,但這不可能。”

朱高煦愣了愣,還有這種操作?俺真沒見過。

“說來也簡單,紙鈔跟銅錢金銀還有一點不一樣的地方,那就在於,銅錢金銀可以埋起來日後用,可紙鈔,不流通就是一張廢紙。”

“變鈔不成功,元朝政府無奈,只能發行銅錢作爲輔幣。看起來很正常是吧?紙鈔都沒人認了,那隻能發行輔幣啊。”

“蒙古人非但沒有收繳民間金朝、宋朝的銅錢,反而還任其流通,雖然在名義上不承認銅錢,但在蒙古人統治中國的近百年裡,銅錢一直是事實上的民間小額交易用幣甚至,蒙古人還把大量繳獲來的銅錢,出口給日本。”

夏原吉微怔,旋即苦笑道:“陛下,臣愚鈍,這個問題,恐怕只有隔壁那位姜師能夠解答了。”

姜星火已經把“劣幣驅逐良幣”的整個過程,用極爲生動的例子,給他們詳細地講述了出來。

姜星火說道:“其實這個問題,我們之前也講過。”

“這件事,臣倒是真的知曉一二。”坐在身側稍後的夏原吉言道,“據臣所知,最近一甲子的時間以來,銅錢並沒有消失,依舊在全國範圍內流轉。只是不知何故,卻偏偏在元末的那時間突然消失了一大部分,然後幾年後隨著元末羣雄割據的局面形成,又重新浮現。”

姜星火點頭予以肯定。

“是元朝貴族亦或是漢人豪強藏匿起來了?還是百姓自發藏匿?”

“夏尚書,元末的銅錢,都去哪了?”

夏原吉遲疑道:“這……這說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但根據元末相關筆記的記載,確實如此。”

李景隆笑道:“你覺得呢?”

“夏卿,姜星火說這是很經典的經濟概念,你明白是什麼意思嗎?”

難道要說大明的戶部尚書,壓根就沒聽過這個所謂的‘經濟概念’?那會不會讓皇帝覺得我很蠢?

“……白銀單軌制的核心,就是廢金、銅,留白銀,說白了,就是白銀獨尊!”

“緊接著民間就出現了‘爾來歲頗豐收,而物價甚賤,得鈔爲艱’,‘糶終歲之糧,不酬一引之價,緩則輸息而借貸,急則典鬻妻子’的情形。”

想到這裡,夏原吉的呼吸變得急促,心跳也漸漸加快。

“元朝既然禁止民間持有鐵器,並且在滅金戰爭中大規模地毀壞了北方所有傳統的名城大邑,那麼是不是因爲忽必烈做了跟秦始皇一樣的事情所以導致了銅錢不足?”

“當然是更值錢了啊。”李景隆理所當然地說道。

夏原吉勉強點頭,心裡卻變得有些複雜。

李景隆和朱高煦聞言紛紛搖頭。

作爲朱棣不那麼隨心而動的“嘴巴”,李景隆必須儘可能地多問一些他覺得朱棣會感興趣的話題。

“夏卿都沒有聽過的話,那麼朕該如何判斷姜星火說的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再再後來,震驚!這道題竟然有新解法!

再再再後來,你在說啥?我咋聽不懂了?

總而言之,夏原吉從最初的輕視和嘲諷,慢慢轉化成現在的敬佩和崇拜,再接著又被震驚填滿,整顆心都變得麻木起來。

朱棣點點頭,表示理解。

李景隆目光閃爍,他‘親歷’了中統鈔到至元鈔,至元鈔再到至大銀鈔的過程。

姜星火繼續說道:“至正交鈔發行後,元朝貨幣信用徹底崩塌,一百年間被連續騙了三次的老百姓,徹底對元朝政府發行的貨幣失去了信任,所以第四次變鈔,其實並沒有成功。”

聽了姜星火的話語,李景隆臉色一黑。

“這就是劣幣驅逐良幣的道理,明白了嗎?”

“那麼元末既然是這麼做了,假設,假設現在也這麼做,你們覺得銅錢的價格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姜星火繼續說道。

聽到這裡,不僅李景隆有些恍然,朱高煦也明白了怎麼回事。

旁邊的朱高煦忽然開口,給出了他的答案。

講過?

“原因很簡單,社會秩序崩潰了,貨幣失去了交換的基礎。”

直接取消大明寶鈔,又沒有任何措施,民心會動盪不安的。

李景隆捻了捻自己打理精緻的鬍鬚,提出了另一種可能。

“其二,大明寶鈔換鈔爲白銀寶鈔後,施行嚴格貨幣管制,以實體白銀爲‘離岸白銀寶鈔’,白銀寶鈔與‘離岸白銀寶鈔’互不干涉,並行流通。”

“其三,待大明掌握著定價權的實體白銀,成爲國際貿易體系的結算貨幣後,簽訂協議,以白銀寶鈔,正式代替實體白銀這個‘離岸白銀寶鈔’,打通國內外貨幣體系。”

“如此一來,只要大明的軍艦橫行四海,錨地遍佈山川要害,則白銀寶鈔將成爲真正的世界貨幣。”

“須知道,貨幣征服人心,遠勝刀槍。”

(本章完)

第93章 立國之本第136章 輸出大明價值觀第273章 能歌善舞【求月票!】第338章 雙贏第14章 解縉獻圖第69章 你只需要‘啊對對對’第182章 軍備競賽第174章 《國運論》第296章 叩闕第303章 尚方第321章 滅門第487章 攝政第86章 姜星火帶來的歷史偏移第204章 替姜聖消災解難【求月票!】第403章 拍賣第44章 不生病衰老就能一直活著第414章 病危【求月票!】出獄後劇情的調查問卷第309章 升官第515章 理欲第419章 射戟第549章 高煦第546章 弒君第107章 大明滅亡:小冰河期第71章 誰贊同,誰反對?第385章 認負第58章 有辱斯文第553章 脫困第224章 SWOT版考成法【求月票!】第127章 《國運論》第327章 馭龍第497章 除夕第302章 軍校第39章 朱棣:朕絕不允許,于謙再被冤殺!第80章 朱高煦:亡國俺也修黃河!第165章 你管這叫掃盲?第10章 君不見第329章 刺殺第483章 王制第4章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第139章 完美的計劃第474章 求見第278章 授業【第二更求月票!】第123章 反轉!小冰河期第529章 補藥成績彙報兼更新說明第563章 歐洲第550章 玉璽第502章 元宵第163章 普通人的改變第539章 傳首第247章 試驗田【求月票!】第88章 詔獄驚變第39章 朱棣:朕絕不允許,于謙再被冤殺!第64章 什麼神風?那叫亞熱帶低氣壓第237章 第二個方孝孺【求月票!】第33章 朱棣與姜星火的初見第21章 生產力就是種植糧食的能力第429章 滅國(安南篇結束)第23章 屠龍術!道衍的震驚第430章 光學成績彙報兼更新說明第223章 東廠西廠?【求月票!】第348章 崩塌【7K二合一求月票!】劇情檢討兼3月爆更計劃第381章 講學第187章 師徒攤牌(二合一)第155章 王安石都做不到的事情第422章 攻克第128章 華夏因何成爲華夏?第453章 瘋子第416章 命運【求月票!】第567章 上洛第52章 沒有吸血蟲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第555章 佈局第277章 傳道【第一更求月票!】第500章 入港第45章 徭役 糧食 耕牛與種子第59章 先生第356章 毒計【8K大章求月票!】第99章 第一個開路的人第329章 刺殺第473章 獻俘第433章 回報第455章 圈套第121章 騙了百官?第409章 廷辯【萬字求月票!】第397章 兩界第556章 閱艦第76章 貨幣遊戲:模擬元朝(爲盟主“在雲端第212章 朱棣:把荀子擡回聖人該有的位置【第423章 地道第51章 人奴役人,就是錯的第205章 父與子【求月票!】第160章 巴羅-李嘉圖等價第334章 豪情第509章 私宴第311章 真兇第144章 當衆訓斥日本天皇
第93章 立國之本第136章 輸出大明價值觀第273章 能歌善舞【求月票!】第338章 雙贏第14章 解縉獻圖第69章 你只需要‘啊對對對’第182章 軍備競賽第174章 《國運論》第296章 叩闕第303章 尚方第321章 滅門第487章 攝政第86章 姜星火帶來的歷史偏移第204章 替姜聖消災解難【求月票!】第403章 拍賣第44章 不生病衰老就能一直活著第414章 病危【求月票!】出獄後劇情的調查問卷第309章 升官第515章 理欲第419章 射戟第549章 高煦第546章 弒君第107章 大明滅亡:小冰河期第71章 誰贊同,誰反對?第385章 認負第58章 有辱斯文第553章 脫困第224章 SWOT版考成法【求月票!】第127章 《國運論》第327章 馭龍第497章 除夕第302章 軍校第39章 朱棣:朕絕不允許,于謙再被冤殺!第80章 朱高煦:亡國俺也修黃河!第165章 你管這叫掃盲?第10章 君不見第329章 刺殺第483章 王制第4章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第139章 完美的計劃第474章 求見第278章 授業【第二更求月票!】第123章 反轉!小冰河期第529章 補藥成績彙報兼更新說明第563章 歐洲第550章 玉璽第502章 元宵第163章 普通人的改變第539章 傳首第247章 試驗田【求月票!】第88章 詔獄驚變第39章 朱棣:朕絕不允許,于謙再被冤殺!第64章 什麼神風?那叫亞熱帶低氣壓第237章 第二個方孝孺【求月票!】第33章 朱棣與姜星火的初見第21章 生產力就是種植糧食的能力第429章 滅國(安南篇結束)第23章 屠龍術!道衍的震驚第430章 光學成績彙報兼更新說明第223章 東廠西廠?【求月票!】第348章 崩塌【7K二合一求月票!】劇情檢討兼3月爆更計劃第381章 講學第187章 師徒攤牌(二合一)第155章 王安石都做不到的事情第422章 攻克第128章 華夏因何成爲華夏?第453章 瘋子第416章 命運【求月票!】第567章 上洛第52章 沒有吸血蟲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第555章 佈局第277章 傳道【第一更求月票!】第500章 入港第45章 徭役 糧食 耕牛與種子第59章 先生第356章 毒計【8K大章求月票!】第99章 第一個開路的人第329章 刺殺第473章 獻俘第433章 回報第455章 圈套第121章 騙了百官?第409章 廷辯【萬字求月票!】第397章 兩界第556章 閱艦第76章 貨幣遊戲:模擬元朝(爲盟主“在雲端第212章 朱棣:把荀子擡回聖人該有的位置【第423章 地道第51章 人奴役人,就是錯的第205章 父與子【求月票!】第160章 巴羅-李嘉圖等價第334章 豪情第509章 私宴第311章 真兇第144章 當衆訓斥日本天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共和县| 紫金县| 桃园县| 孝义市| 邵阳县| 科尔| 浠水县| 大城县| 淮滨县| 大港区| 徐汇区| 丹江口市| 富裕县| 香格里拉县| 茌平县| 洛浦县| 安图县| 海伦市| 武安市| 方正县| 合作市| 策勒县| 改则县| 满洲里市| 宜都市| 梧州市| 莱州市| 六安市| 张家口市| 梁河县| 西华县| 买车| 亚东县| 淮南市| 南投市| 黄石市| 安新县| 定襄县| 廊坊市| 鄂州市| 松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