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煉丹?不,這是化學
“我的秘方,可以增加土地的肥力,從而讓土地上的作物,畝產(chǎn)量翻一到兩倍!”
等聽到這句話,朱高熾終於坐不住了,胖胖的他站起身來,死死地盯著對面的牆壁。
“什麼?”
朱棣掏了掏耳朵,懷疑地問道。
“朕沒有聽錯吧,姜星火說他有辦法,讓土地變得肥沃,畝產(chǎn)量翻倍?”
朱高熾瞪大眼睛看著自己的父皇,臉上滿是驚喜的神色。
“對!”
朱高熾很認真的點了點頭,說道:“姜先生剛纔就是這麼說的!”
“哈哈.”
之所以需要綠礬,是因爲煉焦產(chǎn)生的氨氣,需要相應的液體進行收集。
朱高煦誠實說道:“聽起來還是像在煉丹。”
“不是煉丹。”
但是姜星火所說的東西,能人工製造出來,還能增加土地肥力,確實是李景隆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
而其中的難點就在於,如果想要自己做出氮肥。
“那你們爲什麼這幅表情?”
李景隆望著姜星火年輕俊逸的面龐,一時有些錯愕。
“當然可以。”
現(xiàn)代化工的“接觸法”,由於受到大明科技水平的限制,根本搞不了,所以能選擇的,只有“鉛室法”和“乾餾法”。
——那就是土法煉焦。
化肥,對於現(xiàn)在的大明,其實不一定是件好事。
袁珙解釋道:“綠礬乃是礦石的一種,新出礦窟未見風的,顏色猶如琉璃,以炭火燒之,礬沸流出,色赤如金汁,沸定時汁盡,則色如黃丹。”
“……”
“姜先生果然是謫仙人,若是真有此仙方,那豈不是意味著大明能種出更多的糧食,百姓生活富足,國家收的賦稅也遠超歷史上的各個朝代?到時候大明的國力將會極大增強!朕就能夠?qū)崿F(xiàn)心願,徹底打垮蒙古人啊!”
“你能煉嗎?”朱高煦好奇地問道。
“只要真的證明這個仙方能做出來,朕可以請最好、最專業(yè)的人來做,只要能讓土地變得更肥沃!這是關(guān)係到立國之本的大事,朕不在乎爲此投入多少錢。”
更何況,以姜星火的才學,在秦淮河上號稱“小柳永”,多少名妓自薦枕蓆都換不來一首詞,真可謂是“姜郎俊賞、豆蔻詞工”,美人不是要多少有多少?
朱棣的興致很高昂,但朱高熾還是小心翼翼地提醒道。
那麼就必須獲得氮源,也就是氨。
如果姜星火之前所言屬實,那日本的金山銀山,隨便撿點不都夠花一輩子的了?
但是目的如果只是用來演示氮肥製造過程的話,還有更簡單的辦法。
“燒焦炭的爐子,詔獄的倉庫裡也有沒到冬天不用取暖,沒拿出來而已。”
袁珙雖說年過六十,卻保養(yǎng)得宜,此刻他雙眼炯炯地盯著姜星火。
“把焦炭扔進焦爐,然後出氣口插上陶瓷管,陶瓷管的另一端對準盛著綠礬液體的瓷缸。”
看著衆(zhòng)人的目光,袁珙的嘴角扯開了一絲艱難的笑意。
在工業(yè)時代以前,農(nóng)田獲得氮只有兩種辦法,小概率不穩(wěn)定的雷電固氮和生物固氮,也就是酒糟、糖渣、豆渣、油渣等但很遺憾,從事單一生產(chǎn)的普通農(nóng)民都無法穩(wěn)定獲得這些生物氮。
“那第一步呢?需要什麼?”朱高煦復又問道。
朱高熾開口猜測道:“那父皇覺得這個仙方製造起來,需要多少錢?雖然第一次成本肯定高,但還是要算算成本的畢竟這東西是給土壤增加肥力的,若是製造的成本比土地價格都貴,那就真的是得不償失了。”
“那就好了,第一步‘需要一個會煉丹的老道士’解決了。”朱高煦轉(zhuǎn)頭問道,“姜先生,第二步呢?”
因此,任何關(guān)乎到‘糧食增產(chǎn)’的東西,哪怕有可能只是地方報上來的傳言,都會受到朝廷的極度重視。
朱棣咬著幾聲,然後走過去,拍了拍朱高熾的肩膀,欣慰的點了點頭。
——乾餾法。
“明白了。”
須知道,哪怕是20世界上半頁,中國都無法大規(guī)模生產(chǎn)化肥,而隔壁的北棒,哪怕是蘑菇彈都造出來了,還是沒法自主大規(guī)模生產(chǎn)化肥。
這就是乾餾法,跟瓷鍋燉雞湯的步驟並無區(qū)別。
袁珙解釋道:“相反,這些都是現(xiàn)成的,燒綠礬的瓷缸我在南京袁氏宅子的倉庫裡就有,瓷管那些直接從煉水銀的東西上拆下來就好。”
因爲焦煤本身含有含氮雜環(huán),煉焦的過程裡,這些氨會以氣體的方式飄出來,混雜在煤氣中,只需要把這些氨氣用液體進行收集,然後讓液體曬乾凝固,就可以獲得含有固態(tài)氨的氮肥了。
“朕,只需要這個仙方!”
李景隆自認也曾見識過許多稀奇事物,可那些都與眼前姜星火所說之事無法相提並論,因爲它涉及到了土地,這個文明的承載物。
朱高煦則激動地搓著手問道:“若是此事能行,姜先生想要什麼?錢財?美貌侍妾?儘管說來。”
明明是該“青樓夢好難賦深情”的風華人物,如何是這等反差。
因爲化肥的施放如果沒有經(jīng)過長期實驗,很難掌握對應作物的施放技巧,而且,即便掌握了,化肥還會帶來後續(xù)一系列注入土壤板結(jié)、害蟲叢生等問題。
李景隆點了點頭,說:“也就是說,姜郎另有其他能大規(guī)模推廣的方法,而這個秘方,只是說現(xiàn)在能製造出來,讓我們先看看類似的的效果。”
煉焦爐這東西,跟窯爐高度通用。
鉛室法只要有錢,在大明是可以實現(xiàn)的。
姜星火沉思片刻。
但即便是既博學多識,又喜歡研究‘什麼都懂一點’的李景隆,也從未見過,能讓土壤肥力增加的東西!
從實際上來說,對於這個時代來說,農(nóng)業(yè)其實最最重要的大事,是國家的根本。
但不管怎樣,既然姜星火說了出來,總歸是值得一試!
而這時,今天換了身乾淨麻衣的袁珙忽然問道。
“小的不行嘛?”
“所以需要老朽煉的到底是什麼丹?”
這以現(xiàn)在大明的科技水平,完全可以輕而易舉地實現(xiàn),沒有任何難度,而且成本低廉到令人髮指。
袁珙臉上頓時流露出了奇怪神色:“這……這煉個丹還有性命之憂嗎?”
“姜先生,那這種增加土壤肥力東西該怎麼製造出來?”朱高煦問道。
“如果有,那就是一念救蒼生。”
“第一步.需要一個會煉丹的老道士。”
別說現(xiàn)在是1402年的大明,就是穿越到402年東晉,這東西都隨便弄。
就這麼簡單。
而第一步之所以需要一個會煉丹的老道士。
可是想要製造工業(yè)合成氨,就必須面對兩個難點。
捋清楚了這些步驟和需要的物品,姜星火開口說道。
“陶瓷管的樣式。”
畢竟這年頭,糧食就相當於命啊!
樹坑邊安靜了片刻。
“那姜先生想要什麼?若是明年出獄了,姜郎總該是要生活的,這個秘方想賣出什麼價格,我們都沒話說。”李景隆又自信問道。
問題是,都能造潛水艇鋼材了,這特喵的也不是大明世界了啊!
當然了,獲得氨,其實除了合成氨,還有一種更爲簡易低配的辦法。
第二個耐高溫高壓設備,這就更恐怖了,這種設備用的鋼材是跟潛水艇一樣的,換句話說,你什麼時候能點出潛水艇鋼材的一系列前置科技樹,才能做出來合成氨的設備。
他看著袁珙,感覺老道士的臉上也寫滿了絕望。
“存在,我也願意拿出來。”姜星火聳了聳肩膀說,“我可以保證,秘方絕對是有效的。”
是真的需要沉思,因爲他要回想一下化肥到底要在這個時代,怎麼樣才能簡單地進行實驗室生產(chǎn)。
也只有這些古代的煉丹道士,纔會每天研究怎麼把水銀、硫酸、鉛汞混合在一起,煉製出色澤鮮豔的“金丹”,其他人不會研究這些的。
“我再說一遍,這不是煉丹,這是化學!”
“第二步,需要焦炭、焦爐,以及一截陶瓷管用來導氣體。”
“對。”袁珙點頭道,“這是道教三仙丹的主材料,在其他丹藥裡也有廣泛應用,從漢末開始,就已經(jīng)爲煉丹師所知了。”
朱棣想了想說道:“這種仙方,第一次製造出來,光是購置物品花費怎麼也得上千兩吧?聽姜星火的意思,以後大規(guī)模製作,可能價格就會逐步降下來了。”
所以,簡而言之。
姜星火擡起右手,豎起拇指、虎口、食指比劃了一下U型,說道:“就像是這個樣子就行。”
所以,大明現(xiàn)在既無法大規(guī)模使用化肥,也沒有應對化肥後續(xù)問題的手段。
袁珙有些自傲地說:“瓷盆盛之則不蝕,生火燒之即化,熄火靜待即固只要小心些就不會對被融化燒爛皮膚,老朽都煉了不知道多少年了。”
姜星火再次糾正:“不是需要伱煉丹,而是需要你提煉綠礬。”
姜星火補充了一個前提條件。
姜星火看向了身著麻衣鬚髮皆白的袁拱。
李景隆忽然覺得腦門子疼。
父子兩人同時齊齊點頭。
“怎麼了?這些東西很難弄?不用今天演示,你們委託老道士回去弄一下,直接拿成品往小塊農(nóng)田裡試一試就行。”
如果說唯一有點“技術(shù)難度”的地方,那也就是瓷缸和導氣用的瓷管,需要整個結(jié)實點的。
“這些都不算什麼!”
能吃嗎?
而袁珙聞言,卻是一副恍然的樣子。
想要在大明,大規(guī)模生產(chǎn)化肥,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剛纔姜先生還說,雖然成本不算極爲高昂,但聽他話裡話外的意思,成本還是不低的.可能是大規(guī)模製作出來也不算便宜,亦或者說大規(guī)模製作,也無法滿足大明全國的需求。”
化肥是炸藥的一體兩面。
便是因爲這個時代,有可能掌握煉製綠礬(硫酸)工藝的,基本就是煉丹道士這種人了。
“不是很難弄。”
姜星火深吸了一口氣。
綠礬?
“大規(guī)模推廣的東西,是另外一種,跟這個效果是差不多的,但現(xiàn)在暫時無法獲取。”
但姜星火知道的,施肥效果能遠超糞肥且危害較小的肥料,可不止土法煉焦造出來的氮肥一種啊
說白了,這就是個最容易實現(xiàn)的演示實驗。
這個世界上真的存在如此神奇之物?
作爲大明的頂尖權(quán)貴,無論是曹國公李景隆,還是二皇子朱高煦,無疑都是見多識廣的,因爲他們的身份地位擺在那。
“你們不信?”
“叫什麼老朽不在乎,但是這方子,老朽非常好奇。”
“不是不信。”李景隆無奈道,“只是這玩意,聽起來就不靠譜啊!”
姜星火看著幾人問道。
“不過第一次製作,本來就是象徵意義遠大於實用意義,只要能造出來,證明確實能有效增加土地肥力使得農(nóng)作物產(chǎn)量提高,就已經(jīng)是巨大的成功了。”
袁珙卻同時心中暗忖道:“怪不得這個姜星火命數(shù)如織,似是與無數(shù)人相糾纏,無償公佈這份堪稱仙方的東西,這份胸襟,委實不是我等能比。”
“姜先生,您是認真的?這好像不太像是在煉丹。”朱高煦沉默許久後問道。
“我什麼都不需要。”
你問什麼是乾餾法?
第一步架上一口瓷缸(硫酸會腐蝕鐵缸),第二步往裡扔綠礬,第三步點火,第四步兌水。
“好!太好啦!”
姜星火鄭重糾正。
姜星火在幾人詫異的目光中笑了笑,淡然說道。
“此言當真?”李景隆驚呼出聲。
李景隆和朱高煦相識而呆。
講究點的,就搞個專門的煉焦爐。
第一次嘛,貴一點很正常的。
姜星火的意圖,也不是大規(guī)模推廣,而是在讓他們瞭解化肥的驚人功效同時,培養(yǎng)那麼一點點的科學意識。
姜星火本來也從未設想過大規(guī)模推廣化肥,這是有原因的。
今日心情欠佳的姜星火幾乎是在講課過程中,第一次接近破防。
“原理很簡單,當然了,在這個時代,秘方的產(chǎn)物即便是製作出來,即便成本不是極爲高昂,但也是註定只能在極小範圍內(nèi)以‘試驗田’的方式使用,是無法推廣到全國的。”
鉛室法,原理簡單地說就是用硝石和硫磺一起燃燒,硫磺產(chǎn)生二氧化硫,硝石產(chǎn)生氮氧化物,兩者混合後會產(chǎn)生三氧化硫,進一步得到硫酸。
李景隆說道:“錢財和女子自然都是最低級別的,像姜郎這種有才華的人,怎麼會缺乏女人?”
合成氨的反應塔需要在數(shù)百度高溫下,承受10Mpa以上的高壓,嗯,也就是每平方釐米承受約100公斤壓力,而且需要持續(xù)數(shù)年不發(fā)生形變。
“就是這個意思。”姜星火認同了李景隆的表述。
固體硫酸銨氮肥=土法煉焦+乾餾法+曬乾。
朱棣打斷了自己的好大兒,揮舞了一下拳頭。
“化學,就是從物質(zhì)中提煉元素進行反應,從而獲取需要的元素。”
“——是化學!”
隔壁聞言,衆(zhòng)人呼吸同樣一滯。
啥是綠礬?
“哈哈哈”姜星火忍俊不禁笑了出來,“你覺得我要是想,在大明會缺金銀和美人嗎?”
“同樣,我製造這個東西,也不是爲了大規(guī)模推廣用,只是爲了讓你們知道,不同的肥料跟現(xiàn)在的糞肥對糧食作物的提高產(chǎn)量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這種事情,若非親身經(jīng)歷,又有誰會相信呢。
朱高煦撓了撓大鬍子,亦是莞爾。
袁珙從未見說過這樣一種秘方能增加土壤肥力,甚至連聽都沒聽過,不禁心癢癢的。
第一個催化劑,這玩意一般人是手搓不出來的,姜星火也不行,哪怕他在第六世參與實業(yè)救國的時候,當過學徒工、設計師,又自己開了幾家工廠,但不代表他什麼都會。
“換句話說,就是一種透明礦石,見了風變綠,然後燒成汁液又能凝結(jié)?”李景隆大概明白了。
當然了,這種轉(zhuǎn)化效率較低,根本無法大規(guī)模推廣。
袁珙苦笑了一聲:“老朽練了一輩子丹,燒炭煙進綠礬液就能煉出能讓土壤肥力增加的神丹,還委實是沒煉過。”
“換言之,所有東西都有,一時三刻就能準備齊全。”
土法煉焦這玩意,可謂是毫無成本與技術(shù)可言,最簡單的,往地上堆一堆焦炭,然後用土蓋個側(cè)面看起來像墳頭狀的長長的土爐子,點把火就可以開始煉了。
“這秘方,真的存在嗎?或者說,你願意拿出來嗎?”
李景隆看著袁珙問道:“到底什麼是綠礬?”
姜星火搖了搖頭,說:“小的不太行,因爲要煉的這玩意有點危險,一般老的才能證明自己順利煉到了現(xiàn)在,又沒被這玩意燒死,是個熟練工。”
主要原因可能是他在講化學,這幾個人一直在問他是不是煉丹。
“那如果我告訴你們,這套東西的本質(zhì),是含氮雜環(huán)產(chǎn)生氨氣,以濃硫酸液體吸收氨氣,從而形成液態(tài)硫酸銨,曬乾後獲得固態(tài)硫酸銨,固態(tài)硫酸銨是氮肥的一種,可以增加土壤肥力,你們是不是聽起來就信了?”
李景隆總結(jié)道:“這麼神叨的說法,雖然乍一聽聽不懂,仔細一想也琢磨不明白,但是聽起來就可信多了呢!”
幾人紛紛小雞啄米似的點頭表示認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