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58章 詔獄掃盲班

第158章 詔獄掃盲班

“視榮譽高於生命。”

朱棣的目光停留在兩個桌子上的紙張,看了許久後緩慢說道:“這句話真好,朕記得很清楚……朕小的時候,太祖高皇帝命徐達大將軍率軍二十五萬北伐中原,北伐的檄文裡,給朕印象最深的,卻不是你們都知道的那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

始終保持深沉的道衍,此時反倒對這件看似無關緊要的事情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

“那是哪一句?”

朱棣答道:“衆少力微,阻兵據險,賄誘名爵,志在養力,以俟釁隙,此關陝之人也。”

這裡要說的是,朱元璋沒有開地圖炮的意思,所謂的“關陝之人”,不針對老百姓,而是彼時割據關陝或是即將逃竄入陝的王保保、李思齊、張良弼。

朱棣之所以說這句話,便是有感而發了。

“爲什麼元末戰亂的時候,陝西的割據武裝會出現‘賄誘名爵,志在養力’?其實歸根到底,不就是姜先生的這句話反過來嘛,元朝地方上到將領下到兵卒,根本就不把名譽當一回事。”

朱棣繼續借題發揮。

“開國、靖難,武勳的地位是高了,可地下的大頭兵,是不是還是你們嘴裡的‘臭丘八’?在百姓心裡,國公爺能跟尚書放到一塊了,什麼時候伍長什長能跟童生秀才放一塊呢?”

“.朕當然知道,這怕是永遠都不可能了,但爲國效力的將士,得到點應有的尊重,也是應該的。”

“所以說,朕覺得姜星火的提議很不錯。”

“正好靖難結束,朕總覺得除了封賞功臣,給了功臣們奉天靖難某某武臣的稱號,對底下的將校兵卒反而少了點封賞,就用這套勳章體系吧。”

道衍在旁邊提議道:“八百勇士奪北平的單獨用一個勳章,這是大功,根據功勳,可以授銀章起步;真定之戰打敗耿秉文的時候也單獨用一個,那時候有功的將士,可以授銅章起步;北平守城戰和鄭村壩之戰,打的都艱苦,也可以授銅章起步;白溝河之戰打敗曹李景隆的時候,就鐵章起步吧。”

遠在日本的五星天皇麥克景隆,此時打了個噴嚏。

隨後,便是根據戰役的艱苦程度,定下了東昌、夾河、藳城三場血戰都是銀章起步,靈璧決戰則是銅章起步。

不同戰役的勳章可以同時獲取,而勳章能獲得什麼樣的優待,朱棣表示他還要再思考一下。

身爲文官,蹇義和茹瑺當然是不願意見到皇帝擡高武夫,尤其是尋常武夫的地位。

但是皇帝一邊唸叨著靖難戰事的慘烈,一邊說著將士艱苦,他們還能說啥?

“夾河、藳城,血肉磨坊似地呦,多少好兒郎戰死沙場那時候戰況極爲慘烈,每天都有數以千計的將士陣亡、受傷。朕當然知道戰爭的殘酷,所以,朕從沒想過退縮,只希望能夠儘快靖平國難。可如今想來,朕對不起那些死難的將士啊!”

“陛下!”

坐在一旁的蹇義和茹瑺立刻跪了下來。

兩位人精當然知道,再說下去,可就真戳到這位君王心裡隱藏的痛處了。

“臣等已經知曉陛下的心意。”

發勳章這是肯定是歸兵部尚書茹瑺管的,眼見皇帝的心意不可違逆,所以,忠誠伯體現了他的封號。

“陛下聖明。”茹瑺接口道:“臣相信即便沒有這些東西,將士們也會理解陛下。但戰事畢竟是殘酷的,將士們在戰場浴血奮戰,也是爲了靖平國難,若是沒有足夠的獎勵,恐怕將士們會失落啊!”

蹇義難以置信地望向茹瑺。

雖說這不是什麼涉及到根本利益的事情,但你也不能從心的這麼快吧?

茹瑺梗著脖子目不斜視。

突出一個“忠誠”!

“這是自然。”

朱棣輕嘆一聲道:“朕當然知道,這樣做其實算是惠而不費的舉動,可這樣做了,總比不做要強得多。更何況,朕又怎麼捨得,這些忠誠於我們大明的將士寒心吶”

道衍聞言也點了點頭,道衍的年紀比起朱棣大了一輪還多,不管是從體力上講還是作爲謀士的身份上講,他都不具備親自上陣殺敵的條件。但靖難之役的艱苦和慘烈,身爲彼時燕王謀主的道衍,感受的恐怕比那些親臨戰陣的將士還要深刻。

“陛下心意已定,臣堅決支持。”蹇義也低著頭說道。

朱棣頷首道:“有兩位愛卿的支持,朕也就沒什麼好擔憂的了。”

瞧瞧,不表態的時候叫尚書,表態了就秒變愛卿了。

“不過茹愛卿,有個事情姜星火剛纔也說了,靖平國難固然值得慶賀,但也有一個問題需要處理啊。”

朱棣看著茹瑺說道:“朕登基方初,雖然對內算是勤加節省,可戶部還是屢次反應,大明全國的兵馬實在是超出了尋常年歲的需求和承擔能力,是時候讓一部分在靖難時候快速擴編的兵馬退伍了,可軍隊編制的變化,涉及到的利益實在太多,而且牽連太廣,這個過程不容易推行。”

“臣願輔佐陛下慢慢完成裁軍,另外,軍隊也是陛下手中的刀槍,陛下想必早有計劃,臣唯命是從便是。”

忠誠的茹瑺恭敬地躬身說道。

朱棣滿意地點了點頭。

——————

現在地面上寫著:

①組織準備,是否建立獨立鄉級稅收機構?

②人事準備,需要滿足識字、懂術數、廉潔、異鄉人

③政策分解

④政策實驗

⑤政策宣傳

⑥政策推廣

姜星火繼續說道。

“按照我們的倒推,設立鄉級收稅機構,所需要人員的識字、懂術數、廉潔、異鄉人,四個條件裡,後兩個已經滿足了,那麼再來看看前面兩個能否滿足。如果可以,那麼①和②也就都具備了可行的條件。我們再繼續③。”

夏原吉看著地面上井井有條的程序,愈發地感慨。

這似乎,極大地提升了辦事效率?

姜星火繼續說道:“先說懂術數,伱們覺得完成收稅需要了解術數到什麼地步?需要多久才能訓練一個人弄明白?”

“雖然俺整不明白。”朱高煦指著地面說:“可俺覺得,起碼也得十年八年吧?畢竟那些賬房從學徒幹起,一般也就是小十年,才能當上‘大算盤’。”

作爲天底下最懂術數之一的人,夏原吉倒是給出了不同的理解。

“一年就差不多了賬房那是怕教會徒弟餓死師父,不肯教真的。”

事實上,這也是夏原吉根據他的數學知識,得出的結論。

華夏文明並非沒有點“數學”這個學科點,事實上,華夏文明的數學水平,長期領先於世界,這種領先,是以千年來計算的。

至於姜星火前世看得無腦歷史小白爽文裡,動不動就九九乘法表震驚秦始皇,那更是扯淡!

須知道,春秋時期的《管子》就已經提到“安戲作九九之數以應天道”;在戰國時代,九九口訣已經相當流行,諸子著作如《荀子》等已把乘法口訣的文句作爲論證來引用了。

到了南北朝的時候,祖沖之更是在劉徽開創的探索圓周率的精確方法,也就是《九章算術》所提到的割圓術的基礎上,首次將圓周率精算到小數第七位,保持世界領先地位上千年。

那麼,既然華夏文明的數學研究歷史如此悠久,爲什麼後來落後了呢?

是我們缺乏總結性的書籍,以至於後人要重新摸索前人走過的路嗎?

不是的。

《周髀算經》、《九章算術》、《海島算經》、《五曹算經》、《孫子算經》.

不說基礎和進階數學問題基本囊括,也可以說是說所漏著百不存一了。

根本原因在於華夏文明的數學,作爲單獨的學科,在古代封建王朝與農耕傳統造成社會風氣的壓制下,先天性地缺乏重視和普及,僅限於“夠用就行的狀態”。

那麼怎麼打破這種狀態呢?

姜星火認爲,最重要的就是兩點。

第一,降低數學的學習門檻,推廣(非發明)更容易使用的阿拉伯數字。

第二,完善數學的形式邏輯,撰寫由易到難,可以通過學習掌握的數學教材。

形式邏輯在中國沒有發展的結果是,我們的華夏文明見長於歸納,但是缺少形式邏輯,缺少演繹的、嚴格的框架,同樣缺少嚴謹的定義。

譬如數學上有二項式定理,中國歷史上有楊輝三角形,展開以後實際上就是二項式定理,但是它的表述和思考方法不一樣.楊輝三角是中國古時候的數學家爲解決高次開方問題找到的工具,但當時的著作中沒有給出具體推導過程,所以後世人只能認爲楊輝三角是當時的數學家通過歸納總結髮現的。

而二項式定理不同,是邏輯推理演繹出來的,牛頓給出了二項式定理的一般公式和推導過程。

而【定義】【邏輯】這些,無不是近代科學之基礎。

在姜星火的心中,【定義】【邏輯】【教材】的推廣普及,遠遠比自己一個人狂點科技樹,要強得多得多!

不重視根基而妄圖盛開。

便猶如剎那之煙火,過眼之雲煙。

科學基礎與體系的創建,培養出一代又一代的人才,纔是真正能造福千秋萬代的事情。

否則等自己死了,大明的科技不又回到了老路?

這便是羣衆史觀的另一種解讀了。

不管是推廣數學還是點科技樹,同樣也需要無數千千萬萬受過基礎教育的人,經過篩選、過濾,去從事相關研究。

這些人中,或許有些人會去從事其他與科學和數學無關的工作和職業,但是當他們看到熟悉的讓人頭痛的數學知識時,還是會回想起年少青蔥時的那段歲月,彼時種種難題,又何嘗不是對未來命運的某種解答呢?

姜星火思緒飄忽,也不過是剎那之事,最終歸於眼下。

他只說了三個字。

“三個月。”

“什麼?”

朱高煦和夏原吉齊齊驚愕。

這個數字,跟他們提出的十年八年,或是一年,差距都有些過大了。

大到他們覺得姜星火是在開玩笑。

“我說三個月這是往長了說的。”

見兩人不解,姜星火解釋道:“你們覺得收稅需要多高的術數本領?加減乘除,不夠嗎?只是讓他們收稅,不被輕易哄騙了就行,最後還得往上一級報呢,自然有更加專業的術數先生來做賬、核賬。”

“加減乘除。”朱高煦撓了撓大鬍子,“也挺難吧。”

夏原吉忍不住提醒道。

“一百個人裡,有九十多個是不認字的。”

“不需要認多少字,就用阿拉伯數字,做賬也是如此。”

“那涉及到多餘的數怎麼辦?”

夏原吉同樣以手代筆,在地面上寫下了“三又一分四釐一毫六絲”,這是日常用到圓周率的文字表示。

姜星火直接寫了3.1416。

“加個點。”

夏原吉愣了愣,旋即恍然。

確實簡單地多。

那就沒什麼好說的了。

至於姜星火前世,很多學生認爲“分數”、“平方”、“開方”也是舶來詞,其實不是的,《九章算術》所作的注本中,我們就可以看到分數還是稱“分數”,“平方”、“開方”(全稱“開平方”)也是一樣的稱謂。

實際上現代數學上的中文術語,大部分和古代從字面到意思完全一致。

至於夏原吉爲什麼不震驚?

人家是戶部尚書,姜星火講他從來沒聽過的經濟學,講貨幣體系,夏原吉當然震驚。

一個普通賬房先生都懂的數學,有啥好震驚的?

阿拉伯數字和小數點,不過是另一種簡單易推廣的表達形式而已。

“如此說來,懂術數倒是可以解決了。”

夏原吉頷首,旋即疑問道:“術數只有這幾個數,腦子活泛點,加減不教都會,乘除學學九九乘法表,大略也能應用.大不了死記硬背嘛,實在背不下來,印刷出來貼牆上也花不到一文錢。”

“問題是,識字怎麼解決呢?”

這個問題問的朱高煦也跟著深思起來。

軍中的文化水平,朱高煦是有切身體會的。

基本全是丈育。

識字這件事,對中國古代的普通老百姓來說,基本上是無緣的。

會說漢字不會寫漢字,再正常不過了。

保守估計,大明此時的文盲率,至少是高於95%的。

原因也很簡單。

中國古代絕大部分普通老百姓是不需要識字的。

爲啥?

古代中國普通老百姓,基本都是農民,而農民不需要像現代那樣學會使用化肥、農藥,操縱新式農業機器。

他們只要會用鋤頭,會用鐮刀,基本就沒啥問題了。

這不是有手就行?

對於農民來說,他們一生都不會離開鄉村,有的一生沒有去過縣城,只去過附近一二十里的鄉鎮。

那麼,認識字又有什麼用處呢?

況且,在古代學會識字,也不是很容易的。

正常來說,文字是比較難學的,兒童至少要學習三到四年時間才能達到看書、寫信的地步。

當年沒有公學,都是私塾,上學費用雖不高,也不算非常便宜,這對於孩子通常很多的農民家庭來說,是一個不太能承擔得起的負擔。

靖難之役時期擴編的軍隊,絕大部分都是普遍出身的農家子,也就意味著,他們絕大部分都是大字不識一個了。

而且年齡也大了,最小也得十五六歲,大的二三十歲,性格又普遍暴躁,怎麼教?

面對兩人的質疑,姜星火問道。

“我問你,不識字的人,會不會說話?”

朱高煦忍不住失笑:“自然是會說話的不會說話,豈不是成了啞巴?”

“但凡會說話的,我就能三個月教明白他寫五百個常用字。”

“姜先生莫要說笑!”

夏原吉知道皇帝在旁邊聽,連忙開始提醒。

要是皇帝當真了可就不好辦了。

姜星火反而道:“誰說笑了?”

“不會寫五百個字,不會寫日常信件,甚至連自己名字都不會寫的人,你不覺得就不該這樣讓他過一輩子嗎?更何況,這不是一個人,而是數以千萬計的人。”

“一輩子,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又怎麼能讓他直起腰桿子活呢?”

“那姜先生憑什麼保證能教會給他?”

朱高煦愕然道:“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辦到的吧?”

“我說的不止術數和文字,還有很多東西,統統都可以教。”姜星火淡定地說道:“至於不會寫字.呵,我們不妨打個賭?”

“賭什麼?”朱高煦道。

“去民監給我找幾個不識字、不會算數的犯人,不要窮兇極惡之徒,就那種犯了小錯的。”

姜星火說這話,便是因爲燕軍攻入南京大肆株連,爲整頓風氣更是輕罪重判,而南京城內由於建文時期的廢弛,監獄大多傾頹塞不下人,很多其他類型犯人也被臨時關到了詔獄裡。

“告訴他們來我這每天學一個時辰,達到學習要求,多一個饃饃吃,達不到也沒懲罰。”

姜星火看著朱高煦說道:“我相信你能辦到。”

“我的刑期還剩不到三個月兩個多月後,也就是我出獄前,你們再來看看,這些人會不會算加減乘除,會不會識五百個常用字。”

(本章完)

第112章 朱標之死,關中風水不好?第383章 辯經第57章 免蘇鬆嘉湖的賦稅?第549章 高煦第55章 全都對上了第142章 準備好棺材吧第84章 做夢都不敢想的操作第35章 “明堡宗”是誰?!第245章 工業【求月票!】第189章 道衍的提議第112章 朱標之死,關中風水不好?第179章 姜星火的試探第565章 證券第478章 鑰匙第376章 求榮第266章 姜先生,朕是朱棣【求月票!】第522章 科舉出獄後劇情的調查問卷第265章 牆塌【求月票!】第548章 塞北第105章 借你項上頭顱一用第172章 地球儀第68章 姜星火的八世穿越之旅第142章 準備好棺材吧第566章 對馬第245章 工業【求月票!】第103章 建文帝,回不來嘍第377章 真僞第41章 新獄友登場第393章 空戰第261章 兼併?不【求月票!】第182章 軍備競賽第283章 血誓【求月票!】第518章 中場第388章 預熱第479章 鋼材第407章 哭陵【求月票!】第302章 軍校第515章 理欲第63章 富可敵四百國!第168章 大事不妙了!第390章 認輸第505章 裝備第239章 不扶持新階層拿什麼變法?【求月票第161章 人的價值:消費 生娃 交稅第147章 我這倆學生到底什麼身份?第122章 炸鍋!被背刺的夏原吉第150章 稅收的本質,是博弈第429章 滅國(安南篇結束)第120章 新獄友注意出廠時機第285章 歸京第128章 華夏因何成爲華夏?第288章 帥才第62章 永樂牌常規動力印鈔機第181章 倖存倭寇的再博弈第109章 比熱容讓蒙古人征服世界第156章 士紳一體納糧第525章 略懂第308章 一躍第435——436章 抉擇第200章 弦月之距【求月票!】第527章 自己第473章 獻俘第346章 炮轟第210章 聖王【求月票!】第218章 血酬定律【求月票!】第444章 潛龍第427章 渡河第93章 立國之本第309章 升官第500章 入港第192章 虛假的天人感應第284章 冷暖第235章 改革前夜【求月票!】第160章 巴羅-李嘉圖等價第47章 攤役入畝第303章 尚方第266章 姜先生,朕是朱棣【求月票!】第64章 什麼神風?那叫亞熱帶低氣壓第323章 審判第228章 庸者裁汰之法【求月票!】第493章 歲末第152章 大明亡於沒錢第558章 傾向第43章 人地矛盾,根源上是人跟人的矛盾第362章 完勝【一萬字大章求月票!】第475章 比較第182章 軍備競賽第250章 震動【求月票!】第303章 尚方第173章 仙人竟是我自己?第375章 義利第468章 決心第553章 脫困第162章 一起改變世界吧,夏尚書!第457章 斷腕第290章 孤憤第66章 白銀跟紙有何區別?第287章 輿戰
第112章 朱標之死,關中風水不好?第383章 辯經第57章 免蘇鬆嘉湖的賦稅?第549章 高煦第55章 全都對上了第142章 準備好棺材吧第84章 做夢都不敢想的操作第35章 “明堡宗”是誰?!第245章 工業【求月票!】第189章 道衍的提議第112章 朱標之死,關中風水不好?第179章 姜星火的試探第565章 證券第478章 鑰匙第376章 求榮第266章 姜先生,朕是朱棣【求月票!】第522章 科舉出獄後劇情的調查問卷第265章 牆塌【求月票!】第548章 塞北第105章 借你項上頭顱一用第172章 地球儀第68章 姜星火的八世穿越之旅第142章 準備好棺材吧第566章 對馬第245章 工業【求月票!】第103章 建文帝,回不來嘍第377章 真僞第41章 新獄友登場第393章 空戰第261章 兼併?不【求月票!】第182章 軍備競賽第283章 血誓【求月票!】第518章 中場第388章 預熱第479章 鋼材第407章 哭陵【求月票!】第302章 軍校第515章 理欲第63章 富可敵四百國!第168章 大事不妙了!第390章 認輸第505章 裝備第239章 不扶持新階層拿什麼變法?【求月票第161章 人的價值:消費 生娃 交稅第147章 我這倆學生到底什麼身份?第122章 炸鍋!被背刺的夏原吉第150章 稅收的本質,是博弈第429章 滅國(安南篇結束)第120章 新獄友注意出廠時機第285章 歸京第128章 華夏因何成爲華夏?第288章 帥才第62章 永樂牌常規動力印鈔機第181章 倖存倭寇的再博弈第109章 比熱容讓蒙古人征服世界第156章 士紳一體納糧第525章 略懂第308章 一躍第435——436章 抉擇第200章 弦月之距【求月票!】第527章 自己第473章 獻俘第346章 炮轟第210章 聖王【求月票!】第218章 血酬定律【求月票!】第444章 潛龍第427章 渡河第93章 立國之本第309章 升官第500章 入港第192章 虛假的天人感應第284章 冷暖第235章 改革前夜【求月票!】第160章 巴羅-李嘉圖等價第47章 攤役入畝第303章 尚方第266章 姜先生,朕是朱棣【求月票!】第64章 什麼神風?那叫亞熱帶低氣壓第323章 審判第228章 庸者裁汰之法【求月票!】第493章 歲末第152章 大明亡於沒錢第558章 傾向第43章 人地矛盾,根源上是人跟人的矛盾第362章 完勝【一萬字大章求月票!】第475章 比較第182章 軍備競賽第250章 震動【求月票!】第303章 尚方第173章 仙人竟是我自己?第375章 義利第468章 決心第553章 脫困第162章 一起改變世界吧,夏尚書!第457章 斷腕第290章 孤憤第66章 白銀跟紙有何區別?第287章 輿戰
主站蜘蛛池模板: 藁城市| 罗定市| 当涂县| 青岛市| 昌邑市| 清流县| 石城县| 永州市| 舟山市| 丰原市| 搜索| 刚察县| 商南县| 永丰县| 峨眉山市| 黑龙江省| 通道| 荃湾区| 大兴区| 遂宁市| 德保县| 冕宁县| 荆州市| 惠来县| 五河县| 湘乡市| 乳源| 临沧市| 集贤县| 稻城县| 连城县| 梨树县| 西盟| 张家港市| 西乌| 玉龙| 霍林郭勒市| 麦盖提县| 清苑县| 凤城市| 昌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