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09章 比熱容讓蒙古人征服世界

第109章 比熱容讓蒙古人征服世界

“氣溫和降水,竟然影響了歷史的進程。”

隔壁密室中,張宇初從那種若有所思的狀態中醒過神來。

華夏曆代典籍浩如煙海,關於歷史演進規律的推演,龍虎山一脈保存了不少奇奇怪怪的書籍。

《推背圖》之類的,張宇初更是都翻爛了。

可張宇初忽然發現,這些基於神秘學所衍生對於歷史的解釋,以及對未來的預測,好像.並沒有姜星火的這套說法靠譜?

“張天師,姜先生關於氣溫和降水影響歷史的說法,你怎麼看?”

朱高熾轉頭看向了張宇初這位“道門碩儒”,徵詢著他的看法。

從朱高熾的角度出發,剛纔張宇初張天師完全沉浸在講課的內容中不可自拔呢。

此時,即便是張宇初不想承認,但他也只能說道。

“姜星火所說,確實有幾分道理。”

“這裡面除了氣溫,還有一個事情,就是氣溫差。”

“以前樓蘭古城處於居延海邊緣,那真的是內海,有疏勒河、孔雀河、塔里木河等河流匯入,水草豐美、牛羊成羣。”

張宇初開始講誰也不知道真假的上古秘辛了,這開場白就跟西方故事裡的“long long ago”差不多。

竟然能決定一個王朝的命運!

“不應該是平原離海更近嗎?”

“殿下您想啊。”張天師微微蹙眉,說道:“如果按姜星火的這個說法,那既然海洋釋放了冷氣,更靠近海洋的平原,應該降溫比草原要多,爲什麼反而草原受到降溫的影響更大呢?”

氣溫和降水,兩個在日常生活中壓根都不會注意到的因素。

就在兩人沉思之際,姜星火繼續說道:“當然了,吐蕃還算好的,雖然茍延殘喘,但終歸是能活下來,西域大部分的國家,根本就是因爲缺乏降水,整個國家都徹底消失了沙漠之中。”

“也就是說,在夏朝的時候,大象是生活在中原的,那時候的氣溫應該是極爲溫暖的。”

李景隆想要反駁,但他的反覆思量,卻最終發現,無從反駁!

聽完了這段故事,不僅是朱高煦,李景隆也同時陷入了沉思。

“樓蘭已經是西域戶口數位列前列的國家了,唐朝的時候,西域都護府所管轄的諸國,除了有三千三百戶的于闐、寧彌並列第一外,隨後便是樓蘭的一千五百戶(約一萬四千人,軍隊兩千餘人),其餘的精絕、且末、小宛、皮山等國,其實只有幾百戶、數千人。”

而在牆對面,李景隆也首先想到了這個問題。

“不錯,氣溫對於草原的影響,遠遠超過了平原。”姜星火點頭說道。

於是,李景隆看向了朱高煦。

“然而,這個溫暖期反彈後的大寒冷期,持續的時間非常的長。”

朱高熾也跟著哈哈大笑起來,剛纔擔憂的心情,得到了少許好轉。

“其實說起大象跟冷熱的關係,倒還是真有幾分說法的。”張宇初開口道。

越往北的地方,雨水就越少。

“很多現象,其實是違反你的日常認知的。”

這就是擺在眼前的事實。

姜星火的嘴角流露出了一絲笑意。

杜甫:屬國歸何晚,樓蘭斬未還。”

“俺去過。”

“你們信不信,同樣的熱,消耗在金子上,金子上升的溫度比水要多得多?”

可如今姜星火又說,海洋釋放了冷氣,可草原受到的影響卻比平原更大,這聽起來就很沒道理了。

“不,你們理解錯了。”

高適:馬蹄經月窟,劍術指樓蘭。

“你們知不知道,水體是可以調節氣溫差的?”

朱高熾想了想說道:“或許是因爲草原更加靠近北部?”

“因爲草原距離海洋,比平原距離海洋要遠。”

當然了,張天師向來以學識著稱,所以他是不會讓自己落於明顯下風的。

“我在西湖遊覽的時候,又去看了錢塘江大潮,晚上住在了錢塘江邊,那時候.似乎白天和晚上的氣溫差距不大?白天熱的慢,晚上冷的也慢。”

這種震撼並不是被某個巨大的消息砸到腦袋的那種,而是一種對於沉甸甸的歷史中發生的這些事情,又一次無聲地出現在他們的眼前的那種沉重感。

朱高煦活動了一下脖子,說道:“有一次俺看工匠給俺燒金豆子,大概是一小塊狗頭金融化出來的,那時候他旁邊正好燒了一大壺水,俺尋思重量有差距,但是應該不大.裡面用的煤炭品質是一樣的,鏟進去的數量也都差不多。”

“這不對啊!”

“唐朝中後期,氣溫下降,氣候開始變得寒冷,而這個導致寒冷的降溫過程並非是一蹴而就的,甚至過程中還會有所起伏。”

姜星火說道:“這就是比熱容的意思,換句話說,就是水上升同樣的溫度,和下降同樣的溫度,吸收的熱很多,釋放出來的也很多。”

只有一點點。

“說不通。”

而一牆之隔的對面,講課並未停下來。

“都是放容器裡燒,金子很快就化了,水還沒冒煙呢。”

“唐詩裡,邊塞詩人們最經常提到的,也是最無辜的一個國家就是樓蘭。”

就在兩人的情緒稍稍擡起來的時候,姜星火的話語轉向低沉。

“而一旦氣溫下降,因爲缺乏比熱容高的巨大水體,草原的環境就會變得極爲惡劣,從而走向了惡性循環,也就是旱災和蝗災讓草長得不好,牛羊減少,寒冷讓遊牧民保存體溫所需要的食物增加,而食物卻在減少。”

“跟那個不一樣,那我再告訴伱們一個概念,叫做‘比熱容’。”

果然,朱高煦沒有讓他失望,又用他樸素的生活經驗舉了個真切的例子。

夏原吉莞爾一笑:“張天師說的有趣,‘想象’竟是這麼來的嗎?我倒是孤陋寡聞了。”

“俺倒是真知道。”

“白天極熱,晚上極冷,沙漠戈壁也是這樣。”朱高煦回憶起了痛苦的事情。

“水體可以有效地調節氣溫差,而草原正是因爲缺少水體,所以氣溫差就大,你們有誰去過草原嗎?”

姜星火的回答讓李景隆有些驚愕。

聽完後,朱高煦和李景隆,心頭都有些震撼。

“但是對於吐蕃就不一樣了,吐蕃的人口在兼併象雄後,是一百萬左右,即便是最巔峰的時期,佔據了隴西和恆河以北的天竺,把所有統治下的其他民族人口都算在一起,也就是三百萬。”

“以及,周公相武王,誅紂伐奄,三年討其君,驅飛廉於海隅而戮之,滅國者五十,驅虎豹犀象而遠之,天下大悅。”

姜星火笑道:“這個名詞的意思其實很簡單,就是同樣重量的物體,上升同樣的溫度所需要的熱。”

當然了,關於這個世界上到底有沒有仙人這件事,昨夜張天師輾轉反側,還是堅定地認爲,沒有。

“聽聽姜師怎麼說吧。”

李景隆最近發現了朱高煦的一個優點,那就是他的生活經驗似乎很豐富。

笑完了中後期奉行無政府主義的大唐,姜星火繼續說起了剛纔的吐蕃。

因爲按理說平原比草原更靠近海洋,受影響,也應該是平原下降的溫度更大,傳導到草原後,草原受到的影響應該更小纔是。

“即便是吐蕃通常將所有成年健壯男性都徵召爲士兵,爲了供養其中比例高達十分之一的軍隊,吐蕃也已經開墾了高原上的所有可耕種的土地,才能勉強維持。”

緊接著,李景隆推導出了讓他有些不可思議的答案。

姜星火自己都忍俊不禁地笑道:“也不知道樓蘭得罪了誰,就這麼倒黴,只要是個有名的詩人,不斬了樓蘭就不能證道一般。”

“之前他回答過山谷和山頂的氣溫區別,你再想想另一個問題。”姜星火幾乎不假思索地問道:“譬如,你覺得在海邊的晝夜氣溫差距比較大,還是在山區的晝夜氣溫差距比較大?”

“在唐末五代的亂世後,北宋迎來了一個升溫期,在那時,不僅北方的幽雲十六州開始重新適合耕種和居住,就連河北也形成了大片的湖泊、沼澤、河流,北宋甚至還依靠這些湖泊與河流,在平原上修建了阻擊遼人南下的防線。”

他們彷彿看到了遙遠的西域黃沙下,埋葬的曾經美麗的城市,風情萬種的胡姬早已化爲枯骨隨風而去,唯有那千年不倒的胡楊林,訴說著那裡曾發生過的故事。

“你覺得那裡的晝夜氣溫差如何?”姜星火問道。

“可惜,樓蘭不是被這些詩人挨個斬沒的,而是被逐漸消失的降水,給滅亡的。”

“是的!”

曾經強大無比的唐朝、名噪一時的吐蕃、神秘美麗的樓蘭,都因爲氣溫和降水,走向了不同命運的結局。

“能舉個例子嗎?”李景隆問道。

岑參:前年斬樓蘭,去歲平月支。

“也就是說,其實越靠近海洋,氣溫差反而越小?”

“而‘豫’這個字,就是一個人拿著長矛,牽著大象。”

姜星火簡短地說道:“原理很簡單,草原草原嘛,最重要的就是草。溫暖的陽光和豐沛的降水,會讓草原上的草變得更多更茂盛,而牛羊就是靠吃草的,吃的草越多越好,長得就越肥碩,遊牧民族的牧民也就能吃到更多的牛羊肉、牛羊奶,從而變得更加強壯、善戰。”

隔壁密室。

“但是好景不長,僅僅過了一百多年,到了北宋滅亡的前夜,氣溫便開始又一次下降了,這次持續百年的溫暖期宣告結束。”

姜星火說道:“在草原上,由於沒有像是海洋這樣比熱容極大的巨大水體來調節氣溫差,草原上的晝夜氣溫差極大,你們想想,氣溫差極大會導致什麼後果?”

“很多人壓根就不需要皇帝管,自己養活自己,養不活也跟皇帝沒關係,地方有叛亂也是地方自己解決,皇帝寫一道詔書承認一下節度使或者留後就好了。”

物理意義上走南闖北砍人的朱高煦,又一次在生活經驗上勝過了李景隆。

李景隆點頭說:“剛纔說過了,拿西湖舉的例子。”

李景隆試探著問道:“蒙古人也是因爲草原逐漸寒冷,所以才被迫整合起來,南下征服世界?可爲什麼草原受到氣溫的影響,會遠遠超過平原呢?”

然而姜星火笑完便收斂了起來,嘆了口氣說道。

那麼大明,未來又將走向怎樣的結局?

“唐朝和吐蕃雖然滅亡了,可氣溫和降水,還會繼續影響著華夏文明的歷史進程,”

“氣溫下降後,四分五裂的唐朝還能維持住,而吐蕃的糧食產量完全無法自給自足,靠劫掠也根本滿足不了,整個吐蕃王朝直接崩潰了,從王朝退化成了一個奴隸制大部落。水草豐美、土壤溼潤的高原也成爲了人口極其稀少的半無人區,直到洪武朝,依舊沒有任何恢復元氣的跡象。”

我們龍虎山修了一千多年的仙,這世界上有沒有仙,我還不知道嗎?

所以,張宇初在心裡還是不承認姜星火是什麼謫仙人,只是認爲,他的學識確實比旁人淵博一點點,他的見識確實比旁人犀利一點點。

“結果呢?”李景隆好奇問道。

“如果你是生活在這樣草原環境裡的遊牧民,你覺得,你現在該怎麼辦?”

“對於唐朝來說,雖然氣溫下降導致了糧食產量減少,但由於藩鎮割據的原因,中後期唐朝中央的糧食壓力.其實沒那麼大。”

李景隆開始了沉思,而隨著思考時間的延長,他的表情漸漸變得不可置信了起來。

“根據龍虎山的典籍,嗯,最早要追溯到五斗米教時期,那時候的師君曾經獲得過一卷上古殘卷。”

“就是這個道理,遊牧民族的人,比農耕民族的人,其實更爲依賴氣溫和降水過活。”

李景隆沉吟片刻後說道:“草木應該是極爲難以生長的,因爲白天會把草木曬的很燙,而晚上又會結冰凝霜,一冷一熱下,草木受不了草木受不了,牛羊自然也難以忍受,更遑論是對氣溫差更敏感的人了,就要白天光膀子,晚上穿棉襖。如此一來,草木凋零、牛羊掉膘,草原上的人就必然會選擇南下!”

“而遼東的金人,也開始因爲不堪忍受寒冷,走出深山老林,向南滅遼、滅宋。”

姜星火繼續說道:“如今,像是樓蘭這樣的西域國家早已經全部都滅亡了,甚至連都城都被拋棄了,裡面連一個活人都沒有了,因爲當地根本就無法生存.距離唐朝已經數百年過去,你們如果有機會去看看,樓蘭古城周圍,還是寸草不生,中途的補給站大半都已經毀滅,這也是絲綢之路幾乎斷絕的原因之一。”

夏原吉也有些疑惑,如果姜星火不提“比熱容”的概念,那麼按之前的說法,便是氣溫決定了降水,而降水決定了農耕和遊牧的分界線。

朱高煦的生活小常識又一次舉例成功,雖然一般人也不會有拿著一塊狗頭金去燒金豆子的經歷就是了.

“大抵如此。”

“古時候大禹治水,曾經劃分九州,把天下分爲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梁州、雍州、豫州。豫州是中心,其他州環繞豫州。”

“所以明白了嗎?氣溫跟氣溫差是不一樣的。”

李白:願將腰下劍,直爲斬樓蘭。

李景隆摩挲了一下下巴,這個現象,他平時倒是完全都沒有注意到。

朱高煦和李景隆,亦是跟著笑了起來。

看兩人沒怎麼聽懂,姜星火解釋起了其中的原理。

“古人以爲大象是被周公趕盡殺絕了,但這其中應該也有中原不再適宜大象生存的緣故,後來周朝人,就再也沒見過大象了。”

夏原吉示意張天師稍安勿躁。

朱高煦脫口而出:“蒙古人!”

“甚至於商朝末年的時候,還有記載:商人服象,爲虐於東夷,周公遂以師逐之,至於江南。”

“而這些人既然沒見過大象,又聽老一輩說過,卻不知道是什麼樣子,就有了‘想象’這個詞。”

“然而到了唐朝中後期的時候,因爲降水的減少,連植被也活不下去了。”

“史書中記載,北宋大觀四年十二月二十日,泉州下起了大雪,泉州港甚至因此封凍。北宋政和元年,太湖全部結冰。”

“王昌齡: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朱高煦秉持了他自經濟課時就堅持的一貫觀點。

“喔?”朱高熾看著他說,“張天師不妨說說。”

袁珙和道衍,肯定還是道行不夠,沒算明白。

這個說法,更容易讓他們接受,畢竟這是實實在在的生活常識。

否則,如何解釋吐蕃的“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呢?

姜星火最近很喜歡引導兩個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來得出正確的結論,這讓他覺得自己不是在進行填鴨式教育。

“俺怎麼可能坐等餓死?定是趁著還有力氣,把別人砸死,再把糧食搶過來。”

“巧了,蒙古人也是這麼想的。”姜星火點點頭說道。

“所以明白了嗎?換句話說,是比熱容逼著蒙古人征服世界。”

第二章還是要稍晚一點點,在查資料校對,有些專業知識記不清了,實在怕出錯

(本章完)

第449章 調研第486章 彙報第212章 朱棣:把荀子擡回聖人該有的位置【第486章 彙報第444章 潛龍第243章 蹇義的奇怪舉動【求月票!】第289章 飛天第229章 當官不爲民做主,不如倉中一碩鼠【第9章 二虎競食之策第481章 莫愁出獄後劇情的調查問卷第215章 朱棣入獄【求月票!】第284章 冷暖第35章 “明堡宗”是誰?!第206章 鉛球動搖的是皇權【求月票!】第412章 龍場【求月票!】第389章 殺招第3章 朱元璋留下的三條救命線第411章 國策【求月票!】第45章 徭役 糧食 耕牛與種子第444章 潛龍第225章 是時候苦一苦官老爺們了【求月票!第81章 模擬結束,失態的夏元吉第235章 改革前夜【求月票!】第126章 不想去日本的李景隆第57章 免蘇鬆嘉湖的賦稅?第253章 燕校尉的真實身份【求月票!】第126章 不想去日本的李景隆第87章 谷王密謀:突襲詔獄第480章 弟子第75章 夏原吉的不屑(求首訂!!)第86章 姜星火帶來的歷史偏移第510章 妖書第170章 搬屎還朝,獎勵入獄第221章 朱棣:爹,你的制度又漏了【求月票第419章 射戟第555章 佈局第85章 離岸白銀寶鈔體系第293章 生亂第538章 癥結第336章 搖人第553章 脫困第158章 詔獄掃盲班第205章 父與子【求月票!】第127章 《國運論》第471章 伏擊第491章 人事第444章 潛龍第45章 徭役 糧食 耕牛與種子第117章 天竺 呂宋很近啊!第350章 銃斃【二合一】第41章 新獄友登場第432章 市場第30章 姜星火丟了第553章 脫困第526章 經學第204章 替姜聖消災解難【求月票!】第369章 時代第266章 姜先生,朕是朱棣【求月票!】第489章 捆綁第178章 皇帝與太子的分權第152章 大明亡於沒錢第468章 決心第555章 佈局第2章 大明國運短一截第231章 海的那邊有玉米【求月票!】第491章 人事第254章 最後一課【求月票!】第191章 月下論天文第340章 拂袖【第一更求月票!】第330章 罪證第437章 會審第450章 勞工第70章 二皇子怎麼看?第231章 海的那邊有玉米【求月票!】第295章 磊落第234章 你將成爲大航海時代的先驅者【求月第174章 《國運論》第116章 給大明農業開的兩副藥第417章 兩線【感謝金主“壺中日月,袖裡乾第549章 高煦第239章 不扶持新階層拿什麼變法?【求月票第260章 地租 利差 工酬【求月票!】第66章 白銀跟紙有何區別?第89章 姜星火的絕筆詩第297章 當千第458章 假賬第244章 《哲學通信》第426章 神速第63章 富可敵四百國!成績彙報兼更新說明第310章 俱備第97章 道衍來信第131章 世界島戰爭第487章 攝政第498章 新始第178章 皇帝與太子的分權第309章 升官第294章 一怒第278章 授業【第二更求月票!】
第449章 調研第486章 彙報第212章 朱棣:把荀子擡回聖人該有的位置【第486章 彙報第444章 潛龍第243章 蹇義的奇怪舉動【求月票!】第289章 飛天第229章 當官不爲民做主,不如倉中一碩鼠【第9章 二虎競食之策第481章 莫愁出獄後劇情的調查問卷第215章 朱棣入獄【求月票!】第284章 冷暖第35章 “明堡宗”是誰?!第206章 鉛球動搖的是皇權【求月票!】第412章 龍場【求月票!】第389章 殺招第3章 朱元璋留下的三條救命線第411章 國策【求月票!】第45章 徭役 糧食 耕牛與種子第444章 潛龍第225章 是時候苦一苦官老爺們了【求月票!第81章 模擬結束,失態的夏元吉第235章 改革前夜【求月票!】第126章 不想去日本的李景隆第57章 免蘇鬆嘉湖的賦稅?第253章 燕校尉的真實身份【求月票!】第126章 不想去日本的李景隆第87章 谷王密謀:突襲詔獄第480章 弟子第75章 夏原吉的不屑(求首訂!!)第86章 姜星火帶來的歷史偏移第510章 妖書第170章 搬屎還朝,獎勵入獄第221章 朱棣:爹,你的制度又漏了【求月票第419章 射戟第555章 佈局第85章 離岸白銀寶鈔體系第293章 生亂第538章 癥結第336章 搖人第553章 脫困第158章 詔獄掃盲班第205章 父與子【求月票!】第127章 《國運論》第471章 伏擊第491章 人事第444章 潛龍第45章 徭役 糧食 耕牛與種子第117章 天竺 呂宋很近啊!第350章 銃斃【二合一】第41章 新獄友登場第432章 市場第30章 姜星火丟了第553章 脫困第526章 經學第204章 替姜聖消災解難【求月票!】第369章 時代第266章 姜先生,朕是朱棣【求月票!】第489章 捆綁第178章 皇帝與太子的分權第152章 大明亡於沒錢第468章 決心第555章 佈局第2章 大明國運短一截第231章 海的那邊有玉米【求月票!】第491章 人事第254章 最後一課【求月票!】第191章 月下論天文第340章 拂袖【第一更求月票!】第330章 罪證第437章 會審第450章 勞工第70章 二皇子怎麼看?第231章 海的那邊有玉米【求月票!】第295章 磊落第234章 你將成爲大航海時代的先驅者【求月第174章 《國運論》第116章 給大明農業開的兩副藥第417章 兩線【感謝金主“壺中日月,袖裡乾第549章 高煦第239章 不扶持新階層拿什麼變法?【求月票第260章 地租 利差 工酬【求月票!】第66章 白銀跟紙有何區別?第89章 姜星火的絕筆詩第297章 當千第458章 假賬第244章 《哲學通信》第426章 神速第63章 富可敵四百國!成績彙報兼更新說明第310章 俱備第97章 道衍來信第131章 世界島戰爭第487章 攝政第498章 新始第178章 皇帝與太子的分權第309章 升官第294章 一怒第278章 授業【第二更求月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梁山县| 金昌市| 成安县| 通化市| 澄城县| 达州市| 兴文县| 塔城市| 安图县| 即墨市| 商丘市| 盐源县| 扶风县| 萨迦县| 军事| 甘孜| 中阳县| 延寿县| 山西省| 克山县| 沁水县| 简阳市| 蒲江县| 福贡县| 思茅市| 商丘市| 页游| 昭平县| 平阴县| 麦盖提县| 武隆县| 洛阳市| 西青区| 永兴县| 五寨县| 民权县| 木兰县| 通城县| 临夏县| 无为县| 泽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