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章 全孝義

常思豪聞之更奇,問道:“你淨身進宮,和程大人有什麼關係?”

程連安叩頭:“稟千歲,奴才的父親名叫程允鋒,是個渾人……”

常思豪火撞頂樑,嘶吼道:“你說什麼?”

程連安身子伏低,以額抵地:“千歲息怒,做兒子的自然不可妄議父非,不過奴才的爹爹確實如此。”

隆慶伸掌向常思豪略按,目光轉回,沉了聲音道:“你說。”

“是?!?

程連安跪在那裡,和馮保一樣,將菜霸小東子的事原原本本講說了一遍,最後道:“奴才的爹性情俠烈,剛毅果敢,原是讓市井愚人最佩服的一類漢子,他常常做出些事情,自以爲行俠仗義,實際卻害人不淺。就拿奴才的義父來說,年青時他二人感情甚好,兄弟相稱,本來那時我義父每日出攤販賣豆腐,雖然要與菜霸進貢,生活畢竟過得平安,可是我爹與那菜霸相爭,將他打倒,看起來是替義父平了一時胸中惡氣,後來卻又如何?他走之後,菜霸復來,砸了我義父家的豆腐坊,將他連叔公爺暴打一頓,害得老人傷病夾氣身亡,我義父無家可歸,只得淨身入宮做了太監。後來他們弟兄再度相逢,義父絕口不提當年的後事,怕惹我爹傷心,反而我爹偶爾想起,說到那一架打得如何痛快,他還盛讚我爹俠氣。”

他與馮保聲口一致,但馮保只說自己的叔父是病故,並沒提是經小東子報復、挨打受氣而死,顯然還爲程允鋒加了遮攔。常思豪聽得兩眼發直,想這行俠仗義四字,在自己心中,原一直是理所應當之事,可是程大人當年所爲,確是好心辦了壞事,或許那時他不出手,馮保一家受些欺侮,也不過是每日失去一塊豆腐,而反抗的結果卻是家破人亡,究竟孰錯孰對,哪個結局更好,一時恐怕還真難說清。

程連安道:“人生在世,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可是我父卻不明白。他在南方殺倭寇,平反叛,立下軍功,做了官,脾氣卻還是沒改。我娘說以他的脾性,對敵則可,做官可就不成了。果然後來在京任職時,衝撞了沈太監。還好被義父救下,貶至邊關,撿了條性命。他爲人正直,一般百姓、下層軍士都敬慕他,本來能再度投身軍旅,於他來說也算是得其所哉。可是後來番兵來戰,勢不能敵時完全可以暫退,重整旗鼓再來,他卻選擇了死守孤城,不讓寸土。百姓軍士無知,信他跟他,甘與同死,結果導致全城覆滅,城亦被奪。不但失了土地,連人也搭進去了?!?

他聲音稚嫩,講起往事,並無悲傷,反多遺憾,儼然一幅小大人居高臨下,看透一切的口吻。常思豪想起程允鋒臨終之時,亦悔此事,當時他滿身血污淚洗雙頰,顫抖說出“人生非爲求死,有生便是希望”的情景尤在眼前,一陣傷心襲來,默然無語。隆慶、長孫笑遲等人也是垂目凝思,各有所想。

程連安目光淡定,緩緩續道:“做官是爲國家而做,爲百姓而做,倘若讓國家百姓都受損失,那是對也不對?我義父說,這世上的貪官並不可怕,因爲他們只是往自己家裡撈錢,危害還不算大,早晚一死,錢還是國家的??膳碌氖怯行┤藵M腹學問,一腔抱負,對世上一切,處處看不順眼,這種人一旦掌握了相應的權力,便按著自己心中理想去建構,明明走錯了方向,可是偏偏還認爲自己是最正確的人,其意在拯救萬民,卻害得天下受苦,搞不好還要弄得國家敗亡,分崩離析,又難說他不是出於好心。西漢改制的王莽、北宋執行變法的王安石都是這樣的例子。奴才也覺得,還好我爹的官小,若是大些,說不定還有多少人跟著枉送了性命,那樣一來,罪孽可就更加深重。”

隆慶見他小小年紀,說起話來倒很成熟,點頭之餘輕輕一嘆,說道:“這識見也對,但變法改制,倒也不全是壞事,然非有經天緯地之纔不能行也,所以古來成者廖廖。咱們後世之人,比不得開國偉士、匡正奇才,能專心務實,守成不虧,也就不錯了。”

程連安低頭:“皇上說得是。義父常說皇上以仁德修政,謙厚儉省,是天下少有的好皇帝,眼見國庫空虛,小民貧苦,也曾想過召治世能臣改革變法,振墮起衰,然而想到變法事大,連涉極廣,而且成敗未知,不願以民生做賭,故未成議。這是皇上體恤著天下百姓,有一顆慈愛之心。能在您這樣一位明君身邊伺候,是他前世修來的福分。奴才聽了也覺得,皇上您心眼兒真是好得很。”

隆慶點頭微笑:“嗯,朕也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罷了,胸無大志,哪算得上什麼明君。你起來說話吧?!眰瓤瘩T保一眼,目光頗含嘉許之意。

常思豪問道:“那你又爲何來做小太監?”

程連安剛起身,聞言又把頭低了一低,道:“本來義父要奴才多讀些書,將來考取功名,可以在朝爲官。可是奴才思來想去,爹爹當年讀書刻苦,學業有成,可是腦子還是那個腦子,脾氣還是那個脾氣,這一輩子錯得不能再錯,連性命都搭了進去。可見讀書雖然有用,決定命運的卻是性格,性子不對,就像騎馬走錯方向,馬越快,離目標越遠,書讀得越多,能辦出的錯事也就越大。所以奴才對義父說,不願讀書。義父又說,那麼你便習武,將來考武舉,做武將,也算子承父業。奴才覺得,假如奴才有功夫在身,看到不平之事,難免像父親一般自恃有能,妄動刀兵,惹出禍事。若是什麼也不會,遇到像菜霸欺人那類事,躲得遠些也就好了,這樣人我不傷,至少落個平安是福。”

隆慶聽得失笑:“文能治國,武能安邦,全看人怎麼去用,怎能因噎廢食呢?你這小子,定是太懶,才什麼都不願學?!?

程連安躬身道:“多謝皇上誇獎,奴才可不敢當。”

隆慶道:“我怎麼誇你了?”程連安笑道:“皇上剛纔誇奴才懶?!甭c不悅:“懶是夸人麼?”程連安雙膝扎地向上參拜:“回皇上。孔子述而不作,是懶,只因天下學問,前人都已說盡了,孔聖人也只有闡釋一二而已,連孔子都如此,奴才不敢與聖人較智。老子曰: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爲而成。又曰: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不行、不見、不爲、不爭,都是懶,皇上剛纔說奴才懶,那豈非在誇奴才是小聖人嗎?奴才自不敢當?!?

隆慶笑道:“哈哈哈,原來你這不讀書是假的,前人經典,也看了不少,卻來說反話與朕打趣?!?

程連安聽他高興,也陪笑低頭:“奴才自小便被娘逼著讀書背書,向來求不出甚解,也知自己無輔政治國之能,奴才覺得,這世上有些人,天生便是來做大事的,還有些人,天生便是來做小事的,我爹無才德而當大事,以致兵敗垂成,害人害己,奴才有自知之明,斷不能走他的老路,只求能在皇上身邊伺候,做一片伴日的紅雲,也就心滿意足了。”

隆慶喃喃道:“原來伺候朕是件小事?!?

程連安眼睛偷瞄,瞧出他這是含笑佯嗔,連忙陪笑:“皇上說笑了。伺候皇上對奴才來說便是天大的大事,只不過皇上您是聖天子,什麼樣的大事擱在您眼中,自然也都是小事了。”隆慶果然微笑點頭。

常思豪見他小小年紀,居然諂媚純熟,儼然天生就是個奴才坯子,又是惱恨又覺可惜,向馮保道:“他年紀還小不懂事,慢慢教化也就是了,縱然願意伺候皇上,也用不著做太監。你一把年紀,怎能就依順著他,讓程家就此斷子絕孫?”

馮??嘀樀溃骸扒q不知,我義兄只此一子,全靠他繼承後代香菸,他提出要淨身隨我進宮,我哪能允?勸他幾日,他也不聽,後來不知從哪裡尋了柄刀子,竟然……竟然就自己動手,將人道割了去?!?

“什麼!”

常思豪回看程連安,只覺此事離奇透頂。

隆慶、長孫笑遲和劉金吾也都張口結舌,不敢相信這孩子小小年紀,竟然對自己下得去如此狠手。

程連安點頭道:“本來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損傷不得,然而我娘是個婦道人家,我爹又是個渾人,聽他們的話未必就對了。我奶奶常說:‘長全翎毛自己飛,認得爹媽誰是誰?’人終究還是要按照自己的意志來活。自我來到京師,義父待我極好,如同親子一般,我想到天下間忤逆之人甚多,就算親生父子,血脈相連,也未必父慈子孝。既有了進宮的念頭,還在乎什麼後代香菸?大不了將來再認養一個義子便是,只要情投意合,多半還比親生的要強些。於是便自己動手去勢,以絕義父雜念。而且我義父入宮,其因也在我父鑄錯當年。我行此事,一則遂了自己心願,二來也是爲父還債,圖的是孝義兩全。”

長孫笑遲吸了口冷氣,眸裡失神,不知想起了什麼,隔了好一陣子,這才緩緩道:“好一個孝義兩全。”

幾人不再說話,偌大屋中,一時靜寂無聲。

程連安見氣氛壓抑,似有些忐忑,他不敢往上偷瞄,只低頭轉著眼珠思忖,回味著自己剛纔話中是否有失,神色變得恭謹許多。

周遭暖爐中偶有紅炭燒裂,吡爆出音。

常思豪離得暖爐最近,瞧著程連安,身上卻一陣陣發冷,走近去將那塊雕龍玉佩遞過道:“這是你家傳家之物,你拿去吧?!?

程連安雙手接過,收在懷中,退到一邊。

常思豪問:“你不想知道它爲什麼會在我手裡?”程連安低頭道:“奴才心裡好奇得很,只不過做奴才的,要知道的第一件事,便是什麼該問,什麼不該問。千歲若願說,自然會告訴奴才,如果不願意說,奴才亂問起來,怕會惹千歲爺不高興。”

常思豪盯著他半腫的小臉,眼中情緒複雜,不知是該氣、該笑,還是該哭,胸口裡堵悶了好半天,終於籲出口氣,心裡一涼到底。想起廖孤石“忠良之後,未必忠良”的話來,沒想到還真是讓他不幸言中了。眼前這程連安,不就正像荊零雨所說,是一個搖尾乞憐的小尾巴麼?淡淡道:“很好,這事我不想再說,你下去吧?!?

程連安瞧瞧皇上,見隆慶揮了揮手,便施禮退出。

長孫笑遲望著他遠去背影,回過頭來對隆慶低低道:“此子其性太狠,留在宮中必成禍患,不如及早除之?!?

第三章 撫勵第三章 誰憐血肉第七章 膽色第五章 行步第六章 立誓第五章 削臉第二章 聚豪第二章 心鼓敲第十章 路兩分第三章 逗你玩第三章 愛與恨第四章 刀刀見肉第九章 頑劣第一章 休書第七章 全孝義第四章 癡與嗔第二章 墨飛第四章 兩慚心第六章 輸贏第四章 看走眼第三章 逝水如斯第一章 支援第九章 投火之蟲第八章 杜鵑啼血第三章 三驚好夢第十章 發難第四章 拼劍第七章 所謂忠良第六章 殺與不殺第九章 一言第三章 臨風觀雪第十章 雙勇爭雄第八章 宮怨第九章 道不同第五章 行步第二章 伺候第七章 心意第九章 揹我第五章 漸入佳境第十章 爭峰第六章 棄劍第五章 五氣難舒第二章 蒜姜蔥第九章 恆與空第一章 後浪第九章 作嫁第六章 心亂如麻第二章 身秘第七章 傷我第六章 老與嫩第五章 不堪回首第五章 田水月第一章 踵息第七章 敵我第一章 聖意第十章 探陵第一章 還劍第三章 變局第三章 三驚好夢第五章 協力第三章 惦記第五章 渾人第二章 罵永亭第一章 不踏實第六章 黑洞第三章 營救第八章 度我第二章 兩場虛驚第五章 力挽狂瀾第二章 墨飛第二章 紅淚第二章 天威第二章 躍馬城頭第六章 殘公子第五章 河邊骨第二章 夜探古廟第三章 心燈亮第五章 洪水猛獸第五章 爭議第九章 捉賊第五章 是非第八章 水雲間第十章 醫語第八章 君臣逗第十章 解翳第九章 頑劣第六章 癡子第二章 虛實莫測第五章 見聞第五章 頭點地第四章 百騎衝營第一章 香肉第一章 感情好第七章 府中劇變第二章 虛實莫測第一章 英雄相惜第六章 殺與不殺第二章 夜探古廟第九章 落子第八章 君臣逗
第三章 撫勵第三章 誰憐血肉第七章 膽色第五章 行步第六章 立誓第五章 削臉第二章 聚豪第二章 心鼓敲第十章 路兩分第三章 逗你玩第三章 愛與恨第四章 刀刀見肉第九章 頑劣第一章 休書第七章 全孝義第四章 癡與嗔第二章 墨飛第四章 兩慚心第六章 輸贏第四章 看走眼第三章 逝水如斯第一章 支援第九章 投火之蟲第八章 杜鵑啼血第三章 三驚好夢第十章 發難第四章 拼劍第七章 所謂忠良第六章 殺與不殺第九章 一言第三章 臨風觀雪第十章 雙勇爭雄第八章 宮怨第九章 道不同第五章 行步第二章 伺候第七章 心意第九章 揹我第五章 漸入佳境第十章 爭峰第六章 棄劍第五章 五氣難舒第二章 蒜姜蔥第九章 恆與空第一章 後浪第九章 作嫁第六章 心亂如麻第二章 身秘第七章 傷我第六章 老與嫩第五章 不堪回首第五章 田水月第一章 踵息第七章 敵我第一章 聖意第十章 探陵第一章 還劍第三章 變局第三章 三驚好夢第五章 協力第三章 惦記第五章 渾人第二章 罵永亭第一章 不踏實第六章 黑洞第三章 營救第八章 度我第二章 兩場虛驚第五章 力挽狂瀾第二章 墨飛第二章 紅淚第二章 天威第二章 躍馬城頭第六章 殘公子第五章 河邊骨第二章 夜探古廟第三章 心燈亮第五章 洪水猛獸第五章 爭議第九章 捉賊第五章 是非第八章 水雲間第十章 醫語第八章 君臣逗第十章 解翳第九章 頑劣第六章 癡子第二章 虛實莫測第五章 見聞第五章 頭點地第四章 百騎衝營第一章 香肉第一章 感情好第七章 府中劇變第二章 虛實莫測第一章 英雄相惜第六章 殺與不殺第二章 夜探古廟第九章 落子第八章 君臣逗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积石山| 武平县| 太仆寺旗| 灵寿县| 奎屯市| 厦门市| 中方县| 苍山县| 凤阳县| 宝应县| 九寨沟县| 江油市| 务川| 绍兴市| 保定市| 贡觉县| 安徽省| 泾源县| 宿松县| 高要市| 平陆县| 洮南市| 赣州市| 常德市| 岳阳县| 大足县| 荆州市| 曲阜市| 湘乡市| 芦溪县| 万山特区| 哈尔滨市| 红原县| 五峰| 天镇县| 德令哈市| 庆安县| 定远县| 峨眉山市| 遂平县| 台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