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章 蒜姜蔥

出得御書房時日頭已經上了三竿,陽光刺眼,遍地耀白。徐階被常思豪控在手中,大步拖上萬歲山來,只見酒宴已在山腰花間小亭中擺下,菜品樸素,樣式不多,卻別有風致。馮保就在旁邊候著,遙見三人,趕忙躬身施禮。隆慶入亭中揀蔭涼處落座,親自爲二人把盞。常思豪把徐階讓在衝陽的位置,自己坐在旁邊,道:“小山不大,畢竟風涼,皇上,咱們給閣老找件袍子罷?”

隆慶見徐階爬完這幾步山,額頭上布條微溼,顯然已經見汗,猶豫道:“如今也是快六月的天氣了,閣老身上這套夾棉也還厚實,朕看了都覺得熱,袍子就不必了罷?”常思豪笑道:“誒,閣老畢竟上了幾歲年紀,哪能比得上您的春秋鼎盛、血氣方剛啊?何況老人家還在病中,若再受寒,那可不得了呢。”馮保也道:“皇上,侯爺說的甚是,您瞧瞧,閣老額頭都見汗了,他這是體虛啊!怎麼能再受邪風呢?”隆慶微笑著點點頭:“難得你們替閣老想得這麼周到。”

馮保下去不大功夫,拿來一件拖地的狐裘大氅。常思豪瞅在眼裡心中暗樂,尋思你這傢伙比我還缺德。伸手把大氅接過來賞看,口中說道:“這件兒好啊,要說有眼光,還得是三皇子,小小年紀,別人不要,就喜歡這個‘大伴兒’,爲什麼呀?還不是馮公公知疼知熱這顆心,都在他眼裡嗎。”

這話既是在誇三皇子朱翊鈞,又捧了馮保,然而小孩子有什麼眼光?自然還是皇上安排得好。隆慶聽了果然面露微笑。

馮保也極感榮譽,忙在旁作禮:“侯爺誇獎了,奴才這都是份內事兒,應該的、應該的。侯爺可能還不知道吧?三月十一,三皇子已經被封爲太子了。”常思豪摟著大氅笑道:“哎喲?這是好事兒啊。”隆慶笑道:“翊鈞這孩子天資聰穎,滿朝公卿也都覺得此事早些確定爲佳,因此便挑吉日把事情辦了。同時詔赦天下,慶賀了一番,你沒在京裡,倒有些遺憾呢。”

皇家每有喜事多半都要大赦天下,常思豪聽他額外點逗了一句,忽然便明白了其中用意:既然天下罪囚皆赦,那麼青藤軍師徐渭自然也就可以放出來了。高興之餘,立刻又想到立朱翊鈞爲一國太子之事絕非草率決定,隆慶必然早有安排。那麼當初在小年宴上,他沒有徹底赦徐渭無罪,其實是爲了照顧一下徐階、李春芳幾人的臉面。很多事情他口裡不說,可是肚裡早已有過算計了,看來這文酸公的腦子還真不可小看。讓常思豪更樂的是,這件事的處理反應出一些局面的微妙,皇上對這徐李兩位閣老的態度也就不言自明。他站起身來,把狐裘大氅親自給徐階披上,說道:“小鈞能做好太子,還得說是閣老督學得力、教導有功啊!”

徐階趕忙遜謝一番,只說是太子爺自有聰明睿智,自己不過適當啓發而已。他穿著二棉服,背後曬著大太陽,只覺熱火一陣陣往後腦勺上返,這會兒又披上個狐裘氅,真是要多難受有多難受,可這時候總又不能當著皇上說沒病,還得陪著笑容向常思豪和馮保道謝,另外加謝皇恩。常思豪心中暗笑:“老子把你裹得像頭蒜,你還得給老子裝成大瓣兒的。”連聲道:“哎呀,閣老爲國操勞,我們做這點小事也是應該的,閣老何必這樣客氣呢?”說罷含笑歸座。

三人動筷吃喝,隆慶身爲帝王,端莊有體,徐階自居臣下,小心翼翼,常思豪什麼規矩也沒有,瞧哪個好就往嘴裡夾,青菜嚼起來比劈竹子還脆生。吃著吃著,他捏著筷子在菜盤間瞅了一圈兒,像是覺得缺點什麼似的,招內侍要來一塊生薑、兩段蔥白、幾瓣蒜,擱進研盅裡親自搗碾。馮保看在眼裡,暗暗替他擔心:“吃這些吃得滿嘴臭氣,若讓皇上聞見,豈非該治你個大不敬?”可是又不便說話,往旁邊瞧,徐階悶聲不語,跟沒瞧見一樣,顯然等著看常思豪的笑話。隆慶上筷給二人夾菜:“賢弟這趟出行消弭了瓦剌一場兵禍,朕之江山,閣老更是出力良多,你們兩位一個是我大明的擎天白玉柱,一個是架海紫金樑,以後可要多親多近哪。”

皇上親自夾菜,非同小可,徐階趕忙起身,誠惶誠恐地謝道:“皇上過譽,老臣愧不敢當。”這副樣子一擺出來,就顯得在旁只顧搗蒜的常思豪十分粗野了。隆慶按手讓他不必多禮,趕快歸座。

常思豪卻沒事人般,笑道:“有什麼不敢當的?依我看閣老一個人就是樑、就是柱,有樑有柱,就把這房子撐起來了。閣老,您這身體可得注意,您得了病,那就等於樑柱生了蟲子,您這一倒下去,咱大明不也得跟著塌麼?”

徐階屁股剛沾上椅子,忙又欠了身道:“侯爺,可不敢這麼說,這朝廷之內豈是老夫一人之……”不等他說完,常思豪把研盅搗得叭嘰嘰直響,笑道:“哈哈,閣老就別謙虛啦。”手裡不停,又把臉扭到一邊,像聊閒話兒似地道:“皇上,您說這做菜,爲什麼總要擱蔥薑蒜呢?”

隆慶倒被他問住了,搖頭道:“這朕倒沒細想過。”

常思豪笑道:“我以前也沒想過,前陣子坐船時倒從朋友那兒聽了一耳朵。他說咱們吃的這些菜啊,雖然外形各異,其實裡面都是水,屬陰,所以寒性居多。蔥薑蒜則屬陽,能發熱、能祛除菜裡的寒氣。因此做出來陰陽平衡,好吃又不得病。”

隆慶道:“哦?這個說法倒也新鮮。閣老,您是飽學通家,不知雲中侯此說,可有道理?”

徐階道:“回皇上,俗話說民以食爲天,其實不僅僅在說溫飽的重要,而是說飲食之中,自有天道。順其道而行,食則養身,逆其道而行,則病從口入。當年孔聖人說君子遠庖廚,但他對飲食卻極爲講究,曾有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之語,三餐色味不佳,不食,果蔬肉類切割不得當,不食,烹飪製做的方法不對,也不食。侯爺方纔所說,便是做法的講究了。萬物皆有陰陽,也都有其偏性,古人調鼎講究配伍得當,糾偏取中,正與侯爺那位朋友的說法相合。”

隆慶笑道:“做菜也講配伍,倒有點像配藥了。”

常思豪笑道:“對啊,誰說藥不是菜?菜不是藥?其實都是地上長的,性子太偏,不宜常吃的就是藥,比較溫和,常吃不得病的,就是菜,也不必分得那麼清楚吧。”說著大手一伸,把徐階的酒杯抄過來,把研盅裡那些搗碎的姜沫、蔥汁蒜泥都撥在裡面,口裡說道:“這三樣東西最趕寒氣,閣老這病喝了不說全好,也得好上一半。”又笑吟吟把杯往隆慶面前一探:“皇上,這杯酒可得您來斟了,借您聖天子的手,這也是一道仙藥啊!”

隆慶哈哈大笑,親自執壺將酒杯斟滿,常思豪站起來雙手託著,恭恭敬敬遞到徐階面前:“閣老,您來吧。”

徐階瞅著這酒杯,裡面黃膩膩粘搭搭彷彿盛的是一杯小米糊,稠稠辣氣直衝鼻孔。這才明白自己被繞兌進去了,眼睛又斜向常思豪,顴角邊皮肉皺了幾皺,露出笑容,伸掌略推道:“侯爺,老夫飲酒生咳,只恐失禮衝撞了皇上,這酒不喝也罷。”

“哎、哎!”常思豪順著他的推勢身往後仰,忙使手護住杯子,打了兩晃好容易站穩,抹著腦門道:“好險好險,這酒可是皇上親手斟的,別說喝不喝的事,就是碰灑了,我也擔當不起啊!”他的肢體動作表演起來極真,連隆慶瞧著都像是徐階想故意將酒撥灑一樣,臉上便有些不好看。

徐階瞧出皇上不悅,只得雙手將酒杯接過,先謝過皇恩,又在常思豪臉上盯了片刻,舉杯一仰頭幹了下去。常思豪笑瞇瞇地瞅著,一見杯底,鼓掌大聲叫好。這杯酒下肚,徐階只覺從心窩到嘴邊燃起了一條火,整個舌頭連著口腔都在發熱發麻。常思豪適時舀了兩勺羊湯,孝子賢孫似地端遞過來,他顧不得許多,接過來咕咕喝下,一時臉上汗珠在皺紋裡亂竄,滴滴嗒嗒順鬍鬚尖往下淌,頭上的白布帶已被汗塌得透了。

常思豪滿意地歸座,笑道:“皇上,您看怎麼樣?俗話說養精蓄銳,精要養,汗不能養,這汗一出來風邪自消,閣老這病啊,算是到頭兒啦!”

汗是不能養,閣老養汗【漢】成什麼了?而且病好不說病好,只說到頭,病到頭不就是個死嗎?馮保在旁聽了也不敢樂。徐階緩過點勁來,臉上卻是一副受用之極的樣子,笑道:“呵呵呵呵,借侯爺吉言。老夫這病若真能‘到頭’,那便是拜侯爺所賜啊。”

常思豪笑道:“閣老說到哪兒去了?您這身系天下,可不是您一個人的身子,病也不是您一個人的病,那滿朝文武、大明子民都眼巴巴地盼著呢,這杯驅寒酒要真是起了效,那可是‘天下之福’啊。”說話時拿食指有意無意地橫在鼻子底下蹭著人中。

這頗像郭書榮華的姿勢作派,徐階自然熟悉。如今是朱家天子,東廠天下,這“天下之福”四字,似乎隱約暗示著某種陣營。他心裡咯噔一沉,神思便不由自主地往別的方面飄去。

常思豪見他微有點兒動作,脖頸衣縫便叭嘰嘰地響,汗衣潮濘得像老太太的餿褲襠,卻仍是這般穩定從容,也不由得暗暗佩服起他來了,琢磨著還得加把力氣,便托起杯閒閒地道:“皇上,到南方走這一趟,我對古田的事也有了些瞭解。”隆慶精神一振:“哦?說來聽聽。”

常思豪道:“韋銀豹不過就是個農民,手下的人也大多是窮人,他們在古田能聚衆十萬,搞這出這麼大聲勢,沒有財力物力是不成的。廣西周邊盡是些苗獞蠻民,農耕並不發達,很多還在靠狩獵爲生,哪來的錢呢?”

古田方面的壯大,背後有聚豪閣在支撐,這一點隆慶和徐階心裡都清楚得很,但隆慶要用徐階治國,不想在這個問題上糾纏得太深。自打三君大鬧東廠之後,徐階也一直想撇清與聚豪閣的聯繫,所以兩人聽得明白,卻都不來搭這個茬兒。

常思豪卻也不提聚豪閣的事,眼神從兩人臉上收回來,道:“據我的查訪,他們有一些大的財東在支持。這些人原來都與倭寇往來甚密,乾的都是走私犯禁的勾當。自打俞大人、戚大人平滅了倭寇,這些財東富戶便斷了暴利的來源,對朝廷也很是不滿,因此便暗暗資助韋銀豹,希望古田起事,讓南方再度亂起來,這樣他們就可從中牟利。”

這話有些恍惚,徐階卻聽出背後藏著些比蔥薑蒜還嗆人的味道。隆慶沉了面色:“當初倭寇橫行之際,便是這些人在大力掩護支持,清剿倭寇之後他們消蹤匿形,其實仍是賊心不死。正所謂沒有家賊,引不來外鬼,這些禍患看來還是要連根挖起,一體肅清爲好。賢弟,你既然查知了此事,可有些具體的眉目?”

常思豪不經意似地瞄了眼徐階,道:“這些財東大多聚集在江東江北一帶,我在回京路上,已經抓到了兩個主要的嫌疑。”

徐階一聽這話,就覺體內裡有些地方在繃緊。微微一笑道:“恭喜侯爺又立大功,不知這兩名罪犯供出些什麼?”

常思豪道:“罪犯還說不上,只是有這個嫌疑。人嘛,我已經交在東廠手裡,他們尚在尋查證據,至於將來是否能定罪,卻也難說。不過據目前掌握的情況來看,這些人背後必有朝庭重臣撐腰,事情倒不大容易查辦呢。”

隆慶沉沉地“嗯”了一聲,道:“盜匪作亂,商人謀財,皆須有官員相護,方纔順風順水、無往不利。徐閣老,當初父皇遺汝予朕,是如先主遺孔明與劉禪也,朕爲人駑鈍,在政務上勉而無功,人事方面也毫無建樹,這滿朝文武你最瞭解不過,在這件事情上要和榮華通力合作,務求辦得妥帖,但有奸佞誤國者,不要姑息纔好。”

徐階聽出這話有點重了,趕忙起身道:“朝中有奸佞助逆是老臣的失職,此次一定配合東廠嚴查到底,以報我主龍恩、先帝知遇之德!”

常思豪笑眼瞥來,挑起大指:“家貧出孝子,國亂顯忠臣!”舉酒道:“來,閣老,我再敬您一杯!”

散了宴徐階披著狐裘回到府中,三兒子徐瑛迎過來一瞧,登時愣住了:“爹,您這是發的什麼癲?怎麼大熱天倒把這東西披上了?”徐階默不作聲,低頭往裡走,直進了二門,這才把狐裘大氅甩在地下。

徐瑛趕緊過來搬太師椅讓他在花蔭底坐下,又抓來一柄小團扇,散開衣襟給父親扇風。只見他閉目仰在椅上喘了半天熱氣,卻忽然放聲大笑起來。

第九章 事難料第七章 釜底抽薪第二章 誰的肉第六章 推夢人第九章 奇景奇事第二章 尋香第十章 雙勇爭雄第一章 換心兄弟第八章 度我第七章 醉人第八章 開張第三章 遣衆第一章 還劍第六章 滿腹疑雲第十章 放手第三章 營救第九章 困局第四章 拼劍第四章 我的姐第五章 渾人第七章 陽關三疊第一章 禮下於人第二章 虛實莫測第五章 病中絮情第五章 漸入佳境第六章 我的英雄第四章 方圓第十章 少主逞威第四章 軍政秘聞第七章 稟大義第七章 膽色第七章 稟大義第三章 讓龍冠第二章 傳薪有人第八章 心集第三章 立議第一章 禮下於人第六章 別太虛第一章 釵頭鳳第八章 開張第六章 夢裡綿雲第九章 公義第二章 蒜姜蔥第七章 作戲第七章 釜底抽薪第九章 神尊受縛第四章 兩相知第九章 瓜落蒂第九章 穿身第四章 雲水七擊第五章 遊戲第八章 膽子第八章 鬥嘴第五章 姐弟第八章 挽舟第七章 苦心孤詣第一章 三拜第一章 英雄相惜第一章 釵頭鳳第三章 秦默之死第七章 兩條船第六章 密中秘第十章 爭峰第九章 事難料第二章 虛實莫測第一章 魚龍震第一章 玉女柔情第五章 田水月第八章 開張第十章 彩滿堂第一章 江湖無趣第八章 君臣逗第五章 不堪回首第六章 神打第六章 冷齒第六章 御狀第三章 赤子第五章 重圍第九章 書畫第三章 老鼠的尿第四章 新戲第十章 鴿子的心第一章 通心第七章 相見歡第十章 軍師第八章 再聚恆山第二章 尋香第三章 赤裸羔羊第一章 哭與笑第四章 刀氣縱橫第二章 活死人第九章 聯橫第五章 匹夫小人第四章 兩慚心第二章 鄉野居第七章 作戲第五章 漸入佳境第九章 揹我第三章 逝水如斯第二章 墨飛
第九章 事難料第七章 釜底抽薪第二章 誰的肉第六章 推夢人第九章 奇景奇事第二章 尋香第十章 雙勇爭雄第一章 換心兄弟第八章 度我第七章 醉人第八章 開張第三章 遣衆第一章 還劍第六章 滿腹疑雲第十章 放手第三章 營救第九章 困局第四章 拼劍第四章 我的姐第五章 渾人第七章 陽關三疊第一章 禮下於人第二章 虛實莫測第五章 病中絮情第五章 漸入佳境第六章 我的英雄第四章 方圓第十章 少主逞威第四章 軍政秘聞第七章 稟大義第七章 膽色第七章 稟大義第三章 讓龍冠第二章 傳薪有人第八章 心集第三章 立議第一章 禮下於人第六章 別太虛第一章 釵頭鳳第八章 開張第六章 夢裡綿雲第九章 公義第二章 蒜姜蔥第七章 作戲第七章 釜底抽薪第九章 神尊受縛第四章 兩相知第九章 瓜落蒂第九章 穿身第四章 雲水七擊第五章 遊戲第八章 膽子第八章 鬥嘴第五章 姐弟第八章 挽舟第七章 苦心孤詣第一章 三拜第一章 英雄相惜第一章 釵頭鳳第三章 秦默之死第七章 兩條船第六章 密中秘第十章 爭峰第九章 事難料第二章 虛實莫測第一章 魚龍震第一章 玉女柔情第五章 田水月第八章 開張第十章 彩滿堂第一章 江湖無趣第八章 君臣逗第五章 不堪回首第六章 神打第六章 冷齒第六章 御狀第三章 赤子第五章 重圍第九章 書畫第三章 老鼠的尿第四章 新戲第十章 鴿子的心第一章 通心第七章 相見歡第十章 軍師第八章 再聚恆山第二章 尋香第三章 赤裸羔羊第一章 哭與笑第四章 刀氣縱橫第二章 活死人第九章 聯橫第五章 匹夫小人第四章 兩慚心第二章 鄉野居第七章 作戲第五章 漸入佳境第九章 揹我第三章 逝水如斯第二章 墨飛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浦区| 潢川县| 阳曲县| 舒城县| 嘉禾县| 兰坪| 沁源县| 正定县| 婺源县| 寿阳县| 安泽县| 旬邑县| 康乐县| 资兴市| 大埔县| 石家庄市| 新疆| 莒南县| 邵阳市| 南康市| 霍邱县| 观塘区| 即墨市| 花垣县| 东莞市| 安徽省| 洪泽县| 万盛区| 临江市| 行唐县| 新疆| 安吉县| 洛川县| 江永县| 无极县| 北流市| 龙泉市| 安塞县| 砀山县| 哈尔滨市| 娄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