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章 心鼓敲

步音很快到了船樓之下。

程連安在前引著,方枕諾上樓的步伐很穩,而且步步有聲,像棋士與小兒對弈時落子的從容。

郭書榮華聽著步音,靜靜瞧著他的動作,像是欣賞著一尊玉雕的美感,絲毫不帶鑑驗的味道。

投誠之人原當誠惶誠恐、先行請罪,方枕諾卻並無任何拘束。上來掃著四周陳設,好像在找什麼人,眼光落在角落那琵琶上,便露出些許笑容來,口裡說道:“琵琶乃是胡人軍中樂器,抱之馬上,於戰場間與巨鼓同奏,錚錚然奮發昂揚。傳入中土雖經多次改制,仍然難掩其中刀箭鏗鏘之意。適才小可在岸上聽得一曲奏來悠然和厚,不見煙火刀兵,卻能在平和中保持住那一種奮發姿態,令人聞之豪心邁越,慨而更慷,斯真爲天下絕手。枕諾心下十分傾慕,這會兒不知琴師到何處去了?可否請出一見?”

程連安觀察著督公臉色,見他含笑不語,便適時接過來:“方先生體貌淑鈞,神氣清朗,想來久受詩書音樂洗養,乃至超然。督公初學琵琶,正要多聽意見,先生既爲高士,還請不吝指點。”

方枕諾訝然一直,似乎沒想到那“琴師”就是郭書榮華自己,更沒想到幾案後這個英姿俊俏、未穿官服的人便是堂堂的郭督公,聽程連安要自己指點,忙道了聲“不敢”,跟著道:“枕諾僅是於此稍有涉獵而已,豈敢妄稱知音?適方纔聞曲懷舒,一時形骸兩忘,有失禮處,還望督公海涵。不過,這位小公公怕不是在說笑罷?方纔這一曲彈得氣象宏博,分明恰到好處,足見督公技藝之精絕,襟期之高曠。倘這也僅是初學,那隻怕要令嵇、阮焚琴,襄、曠縮肘,不敢再露其羞了。”

曾仕權窩跪在一邊,聽這些話身子不動,後脖筋卻梗來梗去地蹦跳,橫著眼珠子暗罵:“上來便一通馬屁,廝文敗類!”

程連安掃一眼督公無話,便笑接道:“哦,呵呵。方先生也是行家,又何必客氣呢,說來這琵琶在馬上彈奏,指法急湊,往往不夠嚴整,可這樂中勁意卻也是從中而來。國人演奏之時,常常翹起一腿,將琵琶擔於其上,爲的就是在身體不平衡中找到馬鞍上的緊張和動感。可是這小小動作,又哪裡比得上馬背的顛簸呢?奏來差強人意,也就不足爲奇了。”

方枕諾笑道:“是,可見人的技藝再高,坐錯了地方,也發揮不出效用。督公能想到以船體的搖擺來代替鞍頭動態,不但取足了奔馬之意,更得婀娜水態江姿,真是律外奇格,別開生面。枕諾有幸一聆天籟,當真不負此行。”

郭書榮華淡淡一笑:“古人娛樂,必得明月當頭,畫舫輕舟,只是今人早已不識其真意矣。榮華無非淘鉤襲古,附庸風雅罷了。方君既通雅音,便是美客,想來日後你我合奏幾曲,也是賞心樂事。”

方枕諾折身待要稱謝,忽聽一聲“報!”聲音剛越,從樓下傳來。

郭書榮華將袖一撣,程連安向下傳話吩咐召見,曹向飛蹬蹬蹬大步上梯,單膝點地頭往下扎:“督公!”後面方吟鶴、小笙子兩人跟上來也跪在旁邊,口稱:“屬下方吟鶴、奴才井聞笙,叩見督公。”

只見小笙子手中還端著托盤,盤中是一顆小小人頭,看面目正是安思惕。

一股血腥味彌散開來,郭書榮華眉心微皺,食指揚起來橫在了鼻子下面。

曹向飛忙喚幹事將人頭端下去,自向上稟道:“督公,這小太監口出狂言,無禮之極,被我一刀殺死,特來督公臺前請罪。”

方吟鶴忙道:“此事和大檔頭毫無干系,全是屬下一人之錯。屬下之前挖陷坑設圍,見曾掌爺一行誤入包圍圈,後面聚豪賊人追兵不遠,爲避免計劃失敗,沒有出言提醒,導致曾掌爺一行人跌入陷坑,安公公身上也因此受傷。剛纔屬下奉督公軍令,出去著人傳送聖旨,回來時遇上安公公,被他攔下訓責。屬下不敢抗辯,這時大檔頭安排完火黎國師等人食宿事宜回來,瞧見此事,一怒之下就動了手。”

曾仕權知道曹老大的脾氣,他雖然心狠手黑,可若是不生真氣,絕不至於如此魯莽,想來安思惕所說的話必然極爲過格。郭書榮華淡淡地道:“他是馮公公從宮中撥下來給小程使的人,年齡又不大,縱然說些什麼過頭的話,你們也當擔待一二纔是。如今這樣殺了他,讓小程難堪不說,讓他到馮公公面前又怎麼交待?”

小笙子往上叩頭:“督公,這安思惕驕狂自大,仗著自己的身份,對廠里人一向不尊重,下來沒幾天,對大夥兒非打即罵,處處挑理,處處不滿意。底下的人懼了他,都要恭恭敬敬地喚他一聲‘安祖宗’。我們程公公對他也很是反感,這次他竟然敢當衆辱罵功臣,對曹役長無禮,縱然身首異處,那也是咎由自取。此事奴才全程親歷,就是到馮公公面前,也敢如實作證。”

安祖宗本是程連安的尊號,卻被他移花接木,轉到了安思惕頭上,曾仕權立刻捕捉到了其中真意,眼睛向上瞄去,只見郭書榮華像是毫無所覺似地,點了點頭:“下去罷。”

小笙子磕了個頭,縮身下船。

郭書榮華衝曹向飛和方吟鶴道:“不管安思惕以前在哪兒,到了廠裡,他總歸是程公公的人,今天出了這事,你們兩個總要給程公公一個交待罷?”

程連安忙道:“不敢!不敢!安思惕如此猖狂,也是奴才管理疏失,得罪了大檔頭和方千戶,還是我的不是呢。”說著給二人行禮陪罪。曹、方二人應辭兩句,都站起身來。

程連安道:“督公,奴才心裡一直有個迷惑:既然皇上早已下了開海通商、重興漁業的聖旨,爲何您開戰之前不拿出來?那樣聚豪賊寇軍心渙散,咱們打起仗來,也必勢如破竹。”

以他的頭腦,這話顯然是明知故問,目的無非是把大夥兒的注意力從剛纔這件事上移開。曾仕權有心插話提示督公,卻見郭書榮華斜展長睫,已將目光向方枕諾引去,笑道:“此位方君枕諾是聚豪閣前軍師、新加入咱們東廠的幹員。他號稱‘人中驕子’,更是李摸雷老劍客的高足。這其間的道理瞞得了別人,瞞方君卻是瞞不過的,你既有疑惑,何不向他請教?”

方枕諾慚然笑推:“枕諾空讀詩書,不知順逆,失身於匪類之間,斯文掃地,實實堪羞。什麼‘人中驕子’,可是提也別再提了。”程連安料是督公有心試他,便笑道:“方先生不必太謙了,君子之失有如日月之明,原本無傷大雅。不知先生對在下剛纔的疑問,可否賜教一二呢?”

方枕諾道:“賜教二字萬萬不敢。其實亂民多因大明封海之故,由廣東福建彙集而來,被聚豪閣收爲己用。開海旨意一下,表面看是釜底抽薪,能打消他們的鬥志,但這樣一來,那些亂民以爲官府怕了自己,反會生出有恃無恐之心,即使收伏,將來難保不會反水。想來督公之意是‘先兵後禮’,狠狠懲戒之後再行感化,賊匪亂民身臨絕境,居然死中得活,自然感念皇恩浩蕩,滿心服帖。這樣做看似有反常情,卻能換來長治久安,正是對付無知亂民最好的方案。”

郭書榮華向榻上略瞟了一眼,轉回臉來道:“其實開海之事,是之前侯爺所提。皇上曾召部議,商討良久,覺得難保妥當,主要還是擔心開海之後倭寇再行作亂,走私橫行。但看沿海荒蕪,民不聊生,以致盜匪紛起,百姓如此之苦,再拖下去終非久策,最後這才下定了決心。旨意下來之後本來要即時頒佈,但出於小民無知、容易錯把天恩辜負的考慮,我這才建議封旨南下,以聚豪閣爲例殺一儆百,再視戰機情況適時宣頒聖旨,其意正與剛纔方君所言一致。”

曹向飛、曾仕權、程連安、方吟鶴同時垂首:“督公高見!”

郭書榮華安慰了方吟鶴幾句,讓他和曹向飛帶方枕諾下去彼此熟悉,量才安排一個位置。幾人一走,屋中便只剩下程連安和一直長跪未起的曾仕權。程連安進步道:“督公,我看這姓方的未必是真心來投,咱們還當小心提防爲是。”郭書榮華笑了:“哦?你爲何這麼想?”程連安折身道:“回督公,要說證據,奴才確實沒有,不過此人鎮定自若,毫無降者誠惶誠恐之態,反而令人感到不安。”

郭書榮華一笑:“並不是所有降人都要卑躬屈膝,一副奴才相的。”程連安臉上通紅:“是。”郭書榮華道:“不過小心使得萬年船,既然你提出來了,就下去觀察觀察他也好,還有,安思惕既是你的手下,身後的事情,你就親手操辦了罷,今晚不必回來伺候了。”

“是。”程連安打了個躬,順勢從懷中掏出手帕,將剛纔衆人站立過的地方迅速揩抹一遍,轉身離開,走到梯口時,只聽身後郭書榮華似問非問地道:“宮裡,不知還有幾個姓安的。”

他渾身一抽,感覺心臟在後背上打著鼓,趕忙回身低頭:“回督公,這個……奴才就說不太準了,好像三個兩個,還是有的。”

只聽郭書榮華“嗯”了一聲,喃喃自語般道:“宮裡補人不易,可要省著些用呢。”

程連安眼也不敢擡,將頭又低了一低,轉身緩緩退下。

曾仕權跪在那兒,脖子往後擰著,直到步音再也聽不見了,這才轉過頭來,笑道:“督公,敢情您心裡清清楚楚的,我還說呢,這小把戲,怎麼能把您瞞哄過去?”

郭書榮華閉上了眼睛,好像什麼也沒聽見。

曾仕權表情微苦,又嘻皮笑臉地道:“這馮公公也是,當初這‘安祖宗’的臭名兒教徐閣老捅到皇上那兒去,他沒反應,如今徐閣老倒臺了,他倒想起來著補了,又出這麼個餿主意,拿這姓安的替他乾兒子頂燈,這叫什麼事兒啊。”

郭書榮華道:“你還以爲,這安思惕真是馮公公派下來的?”

曾仕權一愣,立刻會了意:“若不是,難道是他借個引由子,衝馮公公要來,卻把他老也瞞在鼓裡?哎喲,這小猴兒崽子——”

郭書榮華道:“徐閣老把他的事捅到皇上面前,馮公公總是難辭其咎,這事倒該咱們出面遮掩。程連安這麼做了,是替自己、替馮公公解圍,其實也是替咱們省了事。”

“可是,”曾仕權道:“督公,不管怎麼說,總該好好點他幾句,您這也太大度了,這廠裡教他這麼鬧下去,以後還了得?”

郭書榮華眼皮略撩,淡瞧著他:“你鬧的動靜,比他小麼?”

曾仕權臉色大苦,忙以頭觸地道:“小權知罪,小權知罪!”

郭書榮華看他一會兒,轉開臉去:“程連安心眼不少,比以前已經收斂很多,他不會得了這點小志就猖狂起來。”

過了片刻,又輕嘆道:“起來罷。你啊,看著比誰都精明,偏偏最不好使的就是這腦子。唉……所幸還有一顆忠心,否則,真不知該留你何用了。”

曾仕權往前跪爬了兩步,低低道:“督公,這小崽子早晚是個禍患,要不然就……”忽然在郭書榮華眼神裡看到一種凌厲,頓時被扎得抽了一下,偷眼瞅瞅榻上,不敢再往下說。

過了好一會兒,他覺得緩過點精氣神兒來,這才又低低地道:“督公,我知道您愛惜人才,可他這會兒就如此精明狠毒,將來要是使壞使到您的頭上……督公,養虎爲患,可要三思啊。”

郭書榮華沒有回答,站起身來,憑窗眺望。像有蒸籠突然掀開般,一片霧正在江面掠水遠去,近岸處,半枯的葦草兇猛地搖動著——那是一種足陷地獄並想掙扎逃離的兇猛,它們泥足深陷,嗚嗚嚶嚶,蒼老如病,彷彿體內由大地母親賜予的血液正被快速地抽回、剝奪去。而江面,霧去後是一片碧碎的琉璃,在滾動中不停地收割著雲影,擠出脆脆的茬聲。那雲彷彿也流血了,不見了悠閒與飄逸,在蒼白中蜷曲、抽痛、滴瀝著,像瀕死的水母,融化了皮囊,只剩一派腥腥的粘膩,被月色調稀。

望著這景色,他的目光變得極其悠遠。過了很久,和緩地道:“你不覺得,那孩子像一個人麼?”

曾仕權恍惚了一下:“您是說,陳星?”

郭書榮華語氣緩慢沉曠,如歲月的旁白:“當初……他領導鬼派羣英與我爭衡,著實鬥得精彩。可惜,那樣一個收不服、拿不下、攏不住的人,偌大東廠、許多年來,也只是出那麼一個。——仕權,你把自己格局定得太小了,看見比自己好的,總想往下踩,這對,也不對。鬥爭培養人才,你卻不懂得把自己的嫉妒轉化成向上的動力——這些年來,我的對手只有自己,而我對自己卻太熟悉,早晚會變得麻木沉淪,東廠也會失去生機。它和衰老一樣,是一種淺移默化的侵蝕,如果我們不能時時自省,時時警惕,那麼等待咱們的,便只有滅亡一途,沒有退路,毫無餘地。”

曾仕權仰起臉來:“……督公,小權實不明白,難道爲了這樣一種刺激,要咱們把命都押進去?哪怕有一天,咱們被別人打倒,哪怕有一日,被人家踩在腳底?”

郭書榮華道:“古來若論富足,莫過於北宋,然而你可知道北宋是怎樣亡的?他們就是在那樣一種富足與自滿中沉淪,最後迷失了自己。大明的土木之變,已幾近於當年的靖康之恥,說明在那之前,國人已經陷入了這種迷失。人總是貪圖安逸,不能自強,需要鞭策。東廠可以監攝官員,左右天下,正是可以抽醒這迷失的鞭子。而你我,此刻正幸運地坐在這個位置,把鞭柄掌握在手裡。——仕權啊,你看到嗎?我們眼前的大明,就像鄭天笑和長孫笑遲他們說的那樣,真的有些腐朽了,只有讓它從迷失中超拔出來,不斷在鬥爭與鞭策中去完善、成長,大明纔有傲壓唐宋,成爲一代天朝、名符其實的機會。至於你我,不過是時輪下的螻蟻,管這粉身碎骨來得是早是遲、由他由己,又何值懼惜。”

曾仕權跪望著督公背影,覺得這聲音似是從他背心透出,有著鼓聲一樣的沉悶與厚重,一時茫然若失,低下頭去。

不知何時,郭書榮華已回過身來。他俯身拿起桌上那柄脅差,輕輕拔出少許,賞看著刃鋒:“你看這倭刀,夾鋼百煅,覆土燒刃,它的冶煉精度、淬火工藝,完全超越了咱們軍中配備的水準,還有紅夷人做的那些大炮、火器,咱們費盡心血仿製出來的,威力和耐久度仍遠遠不及。這說明在你我認知以外的世界,有著無窮廣闊的天地,更有著無可預測的危機。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大明要面對的,是比瓦剌、西藏、土蠻、韃靼還要兇殘狠毒的對手、難纏十倍的勁敵,對此,我們不能不有所準備,不能不有所警惕。——你明不明白?”

曾仕權瞧著刀刃直勾勾地聽著,覺得去想這種捕風捉影、三五十年內都未必能發生的事,實在有些杞人憂天,忽見督公目光罩下,心頭不禁爲之一顫,立時將身子往下伏低道:“督公!督公高瞻遠矚,小權愚魯,未能通透盡知,但小權知道,只要是督公的話,那就一定是對,只要督公吩咐的,小權照做就一定沒有問題!小權唯一能做的就是和老大、老呂、小康一起,帶同東廠上下全體幹事精忠團結,緊隨您的腳步,想督公之所想、及督公之所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說罷以頭觸地。

他腦後的髮際稍顯蓬鬆,脊樑將水紅色披風撐出弧形圓整的一片,左肩頭有五個不明顯的黑印,像是被誰的髒手按過一下,是火把飛星燙出的窟窿。郭書榮華凝視半晌,嘴角微動,牽帶出一絲類似笑意的表情。

他擱下脅差,提起琵琶坐回案後,低頭調著弦,淡淡道:“你下去罷。”

第二章 忠僕第五章 攤牌第三章 論勇讀星第十章 探病第四章 骨肉情深第三章 裁發接脈第七章 暗渡第七章 琢與磨第九章 書畫第十章 身家第四章 三戰赤巴第六章 御狀第一章 從權第二章 誰的肉第四章 真情流露第四章 吃人第一章 書訣第一章 玉女柔情第三章 逝水如斯第一章 但行己事第一章 天下第一章 從權第七章 扯謊第八章 鬥嘴第十章 放手第十章 傻與福第八章 冰釋前嫌第八章 招待第六章 誆語第六章 殺與不殺第六章 胡僧第十章 懂事第八章 君臣逗第二章 兩場虛驚第三章 逝水如斯第三章 逝水如斯第七章 傷我第二章 兩場虛驚第一章 人妄第二章 拔劍第二章 拔劍第七章 算賬第七章 府中劇變第三章 推斷第十章 鄉情第二章 傳薪有人第八章 膽子第三章 我的哥第四章 拼劍第三章 顧慮第六章 御狀第九章 捉賊第五章 攤牌第二章 疑忌第十章 漠上狂沙第四章 定風波第一章 怯拉車第六章 爭議第六章 冷齒第一章 警訊第一章 換心兄弟第八章 良心第九章 十惡怎赦第四章 情葬第八章 還債第九章 事難料第七章 樹洞第七章 陰謀詭計第三章 薄冰嘆第十章 鶯怨毒第六章 小醋第八章 消氣第十章 破霧第八章 合擊第八章 煤球雞蛋第三章 心跡第十章 妙手良醫第三章 神蹟第五章 行步第八章 心兵對第三章 海上行第二章 心狂第五章 真人第四章 千金第十章 魄力第六章 解藥之謎第四章 深思第十章 官子第一章 魚龍震第五章 河邊骨第三章 西瓜第五章 韃靼奇襲第五章 姐弟第五章 行步第二章 火燎猴第十章 探陵第九章 捉賊第六章 奇談第八章 計中計第三章 林中月影
第二章 忠僕第五章 攤牌第三章 論勇讀星第十章 探病第四章 骨肉情深第三章 裁發接脈第七章 暗渡第七章 琢與磨第九章 書畫第十章 身家第四章 三戰赤巴第六章 御狀第一章 從權第二章 誰的肉第四章 真情流露第四章 吃人第一章 書訣第一章 玉女柔情第三章 逝水如斯第一章 但行己事第一章 天下第一章 從權第七章 扯謊第八章 鬥嘴第十章 放手第十章 傻與福第八章 冰釋前嫌第八章 招待第六章 誆語第六章 殺與不殺第六章 胡僧第十章 懂事第八章 君臣逗第二章 兩場虛驚第三章 逝水如斯第三章 逝水如斯第七章 傷我第二章 兩場虛驚第一章 人妄第二章 拔劍第二章 拔劍第七章 算賬第七章 府中劇變第三章 推斷第十章 鄉情第二章 傳薪有人第八章 膽子第三章 我的哥第四章 拼劍第三章 顧慮第六章 御狀第九章 捉賊第五章 攤牌第二章 疑忌第十章 漠上狂沙第四章 定風波第一章 怯拉車第六章 爭議第六章 冷齒第一章 警訊第一章 換心兄弟第八章 良心第九章 十惡怎赦第四章 情葬第八章 還債第九章 事難料第七章 樹洞第七章 陰謀詭計第三章 薄冰嘆第十章 鶯怨毒第六章 小醋第八章 消氣第十章 破霧第八章 合擊第八章 煤球雞蛋第三章 心跡第十章 妙手良醫第三章 神蹟第五章 行步第八章 心兵對第三章 海上行第二章 心狂第五章 真人第四章 千金第十章 魄力第六章 解藥之謎第四章 深思第十章 官子第一章 魚龍震第五章 河邊骨第三章 西瓜第五章 韃靼奇襲第五章 姐弟第五章 行步第二章 火燎猴第十章 探陵第九章 捉賊第六章 奇談第八章 計中計第三章 林中月影
主站蜘蛛池模板: 澄江县| 美姑县| 白城市| 五台县| 五原县| 长白| 濮阳市| 弋阳县| 镇远县| 闽清县| 漾濞| 江门市| 新宁县| 灌阳县| 闽清县| 皋兰县| 改则县| 深泽县| 衡水市| 禄劝| 东阿县| 山阳县| 五台县| 竹山县| 上林县| 凉城县| 连山| 丰县| 永安市| 台中市| 来凤县| 江油市| 余姚市| 石渠县| 边坝县| 长汀县| 巴彦淖尔市| 利津县| 城口县| 运城市| 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