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章 天威

丹巴桑頓一聽隆慶主動問起這些,自是正中下懷,說道:“回陛下,藏區百姓原來確是生活困苦不堪,一方面是自然情況惡劣,地理條件使然,更多的卻是人禍。原來的藏王仁蚌巴·阿旺濟扎誹佛謗佛,不信因果,罔顧民生,倒行逆施,作威作福,致令廣大農奴生活困窘,苦不堪言。阿旺濟扎去世之後,他的家臣辛廈巴·才丹多傑將事務接管了過來,此人一心向佛,爲人善良,減免了許多農奴的租稅,而且鼓勵生育,發展農牧,窮困者撥糧供養,廣大藏民皆感其恩德,都親切地稱他爲‘藏巴汗’?!?

他說著說著,瞄見徐階看似不經意地緩緩搖著頭,忽有所悟,忙就此打住。

隆慶居高臨下,眼睛來回掃動,呵呵一笑:“原來如此。看來上師對藏區政務瞭解頗多,今日有這個機緣相見,可得陪朕好好聊聊?!币徽惺郑瑑仁虒⒁蛔谰撇藬[上,丹巴桑頓合十稱謝。

隆慶帶頭舉杯,邀他和百官飲過一回,笑指道:“上師,你左手邊那一罈,名爲東坡肘子,乃是北宋時期大文士蘇東坡研創,風味極佳。東坡居士深通佛法,與許多高僧都是朋友,他創的這道名菜,上師不可不嘗?!?

丹巴桑頓點頭稱是,夾了一大塊擱在嘴裡,感覺入口滑順,味道香濃,實是妙不可言,連連點頭稱好。

陳以勤見隆慶眼含笑意,早明其心,當下忽作訝然道:“上師是佛門中人,怎麼不禁肉?”

隆慶大驚,嗔責道:“朕一時疏忽,倒把這事忘了,馮公公,你怎麼也不提前提醒,這豈非是大大失禮?”馮保忙躬身賠罪:“是,這都是奴才大意,該死該死。”

這一來事出突然,丹巴桑頓擡頭瞧著兩人,嘴裡那塊肉嚥了一半,含著一半,不知該吞還是該吐,怔怔愣在那裡。殿上剛纔還在誇獎丹巴桑頓的官員們登時尷尬無地,靜寂無聲。

徐階淡然笑道:“皇上有所不知,佛門中本無禁肉之說,只是梁武帝蕭衍一心向佛,才下令僧侶必須斷肉食蔬,自此傳遍海內,成爲中土佛教特有的規矩。其實釋祖當年行乞於市,討得什麼便吃什麼,其中便難免有肉,既爲施主的供養,內有無量功德,又豈能丟之棄之?只要眼不見殺、耳不聞殺、非己所殺,即爲三淨肉,食之無妨?!?

丹巴桑頓呆這一呆,也緩過神來,咕嚕一聲,將那半塊肉嚥了,朗聲笑道:“徐閣老學識廣博,所言極是。蕭衍有心向佛,卻實不懂佛。衆生平等,既要生存則必須進食。食菜蔬便是給禽畜放生,食禽畜亦是給菜蔬放生,有情根身和無情器界雖二而實一,兩者豈有分別?一粒沙中便有三千大千世界,一鉢水中更有八萬四千條蟲,落一足、喝口水便不知要害死多少生命。我等於此看似安坐不動,可是呼吸之間,每時每刻也都在殺生。其實慈悲只在剎那、方寸、一念間,佛法光明照世,要人修的是大智大慧,而非條文細末,若連走起路來都避蟻而行,那便是錯誤的執著,並非大乘至道了?!?

他聲音清朗,侃侃而談,一番話說得合情入理,堂堂亮亮,招來不少贊同的目光。

李春芳笑讚道:“閣老和上師所言,真乃達悟開慧之語。想來當年梁武帝問達摩:‘朕一生造寺度僧,佈施設齋,有何功德?’達摩言道:‘實無功德?!湟饩驮陟洞?。”

衆官聽完,一個個相視點頭,拱手敬服道:“兩位閣老及上師才識超羣,法解高妙,我等不及?!?

隆慶目光在羣臣臉上往復掃過,那一片頌揚聲中,大略上只有陳以勤、張居正和一些武官沒有說話,徐階眉眼不擡,李春芳則略有得色,坦然接受著衆官的禮讚。

他看到這裡,眉毛微挑,哈哈一笑:“原來如此。沒想到兩位愛卿身爲飽學鴻儒,對佛法也頗有研究?!毙祀A斜斜向上對空揖手:“不敢當!儒釋道三家各具妙諦,老臣不過拈花思果,涉獵一些用以參詳國事而已?!崩畲悍家埠d謝。

隆慶道:“上師,自你進得殿來,寡人並未向你介紹衆家愛卿的名姓,你又怎知這位便是徐閣老呢?”

殿中登時一靜。

丹巴桑頓笑道:“大明四大閣老皆是治世能臣,賢名廣佈天下,誰人不知,誰人不曉?徐階徐閣老年紀最長,才德最高,小僧當然不會認錯。”

殿中衆官釋然而笑,相顧頻頻點頭。

隆慶不再深問,上下打量著他,閒閒地道:“寡人觀上師衣衫單薄,值此隆冬之際,不嫌寒冷麼?”

丹巴桑頓道:“小僧自幼練就拙火定功夫,不懼寒暑。”隆慶饒有興味地問:“哦?不知上師能捱住怎樣冷法?”丹巴桑頓很是自得地道:“尋常僧侶習練拙火,無非自身生熱,略過常人。小僧練此功夫,卻曾在深冬入後藏苦寒之地,尋冰封之河砸出孔洞,鑽入其中,於激流間打坐,七日七夜出定之時,方圓十丈之內皆雪化冰融。”此言出口,引來衆官一片訝異之聲,有了解藏傳佛教的都知道,當年密勒日巴大師住在雪山之上修行拙火,也不過讓房屋周圍一圈地上的冰雪融化而已,冰河之寒涼,又豈是地面薄雪所能比擬?是以瞧著丹巴桑頓都露出難以置信神色,均覺此事神乎其神。

李春芳道:“我等久聞上師道德高深,法力通神,今日既然來了,何不在殿上表演一二,也讓我等一飽眼福呢?”

丹巴桑頓目露得意,站起身來。卻聽隆慶笑道:“誒,李閣老差矣,適方纔聽上師講佛門肉禁之誤,見解獨道,令人耳目一新。上師乃是大德高僧,讓他表演那些閒雜遊戲,便如視其爲市井耍伴,實在大不恭敬。還是以客禮待之,讓他與我等同宴共歡爲好。”

李春芳揖首稱是。丹巴桑頓原本躍躍欲試,現在站在殿心左右掃掃,感覺大是彆扭。然而對方是出於尊重自己考慮,總不能再強行表演,只好略施一禮,訕訕歸座。

隆慶和身邊宮女簡單交談幾句,宮女低頭退下,過不多時,端來一盤豆腐、一壺綠茶放在丹巴桑頓桌上,將原來的酒撤了下來。隆慶一笑道:“上師雖不禁肉食,但按中原規矩,我等總是失禮在先。補這一盤白玉豆腐,算是給上師賠個罪吧?!?

丹巴桑頓笑道:“陛下何須如此?小僧這廂謝過?!焙鲜x了一謝,他本來對豆腐毫無食慾,見隆慶瞧著自己,便象徵性地剜了一勺嚐嚐,沒想到這豆腐又嫩又鮮,裡面還有青色夾心,味道遠勝那東坡肘子,禁不住又多吃了幾勺。

宮女退回紫宸臺上,隆慶再次舉杯,肅容說道:“諸位愛卿,今年王崇古派兵奇襲河套,使反間計,一舉擊潰襖兒都司的副王,使得土蠻肅怖,瓦剌龜縮,大揚了我天朝國威。韃靼土默特部俺答率十萬精兵寇犯大同,亦臨城鎩羽,無功而返。咱們今日能在這裡歌舞昇平、盡享安樂,實是全賴九邊將士用命、流血犧牲。之前朕已將年末犒賞派出,分發各處,然而他們日夜枕戈,畢竟不能與我等同席共歡,今日今時,你我君臣是否該當在此遙敬他們一杯呢?”

張居正在內閣向主軍事,聽此言倍感振奮,舉杯道:“皇上心繫邊疆,體恤將士,軍民上下皆感聖恩!”衆官都舉杯相應:“皇上聖明!”

隆慶舉頭一飲而盡,待羣臣這輪飲罷擱盞,他哈哈一笑:“衆家愛卿可能尚且不知,在大同一戰中立下汗馬功勞的英雄,今日也在宴上?!闭f到這兒四顧衆臣,瞧著大家的反應。

常思豪心頭一跳,只覺渾身的血都在加速流淌。他坐的位置靠前,羣臣早對這個生疏面孔腹議已久,此刻都將目光聚攏過來。

隆慶道:“這英雄名爲常思豪,他協助軍隊助守大同,殺了韃子一個落花流水,殲敵數萬,事蹟已經傳遍天下,想必衆卿也都已耳熟能詳。他來京之後,又刺破幾名宵小奸謀,救了朕的駕。朕與他一見如故,聊得甚是投契,已經將他認做了御弟。常兄弟,你且站起身來,讓大家瞧瞧!”

殿中異常靜肅,常思豪從未當著這麼多人的面被誇過,而且誇獎的人又是當今皇上,身份畢竟與別不同。此刻聽他呼喚自己,急忙應聲而起。

他身材本來高大,健碩的肌肉又將渾身上下每一處衣衫都撐得飽滿有型,往那兒一站黑壯壯雄傲生威。殿上多是弱質文臣,再就是些宦官內侍,哪見過這等陽剛人物?隨著他的站起,目光一致擡高,都覺眼前有一座高塔在拓土而出,直有撐雲託日之勢,內心裡不由自主地產生出一種強烈的、原始性的敬畏。

隆慶向羣臣道:“若無常愛卿於水夜跳城,捨命炸掉屍堆,力保城防不失,又出奇兵率百騎衝營,驅畜羣破大寨,擊退俺答,只怕今年京師又要重演庚戌圍城的窘境。以百餘騎人馬,擊破數萬敵兵,可是不易啊!”

衆官相顧點頭。

隆慶頓了一頓,又道:“朕也讀過些兵書戰策,知道戰爭打的是錢糧,然而魏武在官渡兵少糧盡,卻能大破袁紹十萬衆,諸位愛卿可知是何緣故?”

他目光在羣臣臉上緩緩掃過,衆官都低下頭去,暗自惴惴,生怕點到自己頭上回答問題。丹巴桑頓多少聽出一點眉目,臉上卻是一副滿不在乎的表情,皇上說話他也不停手,一勺勺地剜著豆腐,吃得極是安閒。

隆慶目光落於一點:“元敬,起來說說,你的戚家軍有多少人馬?”

戚繼光急忙起身答道:“回皇上,臣部下三千。”

隆慶點頭,站起身前踱兩步道:“衆卿可聽清了麼?三千!戚大人只有三千人馬,爲什麼平倭百戰百勝?朕以爲,不僅僅是因爲他的部下勤於訓練,作風頑強,更重要的是他們紀律嚴明!都說百姓怕官,爲什麼戚家軍到處,卻受到夾道歡迎?那是因爲,勝利需要的不僅僅是軍心,更需要民心!”

他身處高位,又放開了聲量,這番話說出來鏗鏘有力,音波傳開在殿中往復震盪,迴響嗡鳴,震人心肺。

衆官員聽皇上語聲激昂,也都感染敬畏,一致轟然稱是。

丹巴桑頓所在位置接近殿口,正值音波迴盪交接之處,傳至耳中更是聲宏數倍,震得他臉上也有些變顏變色。若非已知隆慶是大明天子,光聽這聲音,幾乎要把他當作一個武林高手。

只聽隆慶道:“常愛卿是山西千萬百姓中的一個,在韃靼兵臨城下的時候,他站了出來,爲什麼別人沒有?朕以爲,天下的常思豪絕不止一個,他們之所以沒有站出來,是朕這個皇帝沒有當好,是你們的官沒有做好!是本應爲百姓做父母官的人改去做了百姓的爺爺,百姓的祖宗!”

衆官見他聲色宏嚴,一個個都嚇得面如土色,悚然噤聲。

第六章 奮勇揚威第二章 疑忌第七章 膽色第三章 逝水如斯第五章 攤牌第三章 營救第二章 伺候第六章 反覆無常第九章 道不同第五章 協力第八章 宮怨第一章 施小計第一章 雙套第十章 身家第十章 大潰逃第七章 一碗飯第六章 六道輪迴第七章 我的美人第三章 裁發接脈第三章 海上行第八章 對戲第八章 宮怨第八章 鬥嘴第三章 推斷第二章 身秘第三章 營救第八章 解勸第一章 禮下於人第三章 正論第十章 零音師太第二章 傳薪有人第七章 勢窮第三章 身手論第八章 還債第五章 義士第九章 真心話第二章 試劍舊聞第九章 奪勢爭權第七章 七顛八倒第七章 所謂忠良第五章 滅頂之災第四章 問答第六章 棄劍第五章 五氣難舒第七章 驚目第一章 人妄第六章 調戲第一章 哭與笑第九章 亮劍第一章 縱馬荒街第十章 傻與福第二章 罵永亭第五章 有種第二章 聚豪第六章 淒涼景象第四章 刀氣縱橫第五章 時輪逆轉第九章 奇癥怪談第六章 心亂如麻第三章 營救第六章 別太虛第七章 真言第九章 異動第六章 奮勇揚威第七章 假意真情第四章 刀刀見肉第八章 遭譖第九章 至誠勇士第十章 漠上狂沙第五章 重圍第八章 雙虛夢第九章 亮劍第八章 精美食物第十章 探病第二章 功德第五章 匹夫小人第六章 殺與不殺第七章 相見歡第八章 蓮心第十章 秘室驚魂第四章 憂意滿懷第三章 焚眉第十章 靈光第八章 君臣逗第三章 焚眉第二章 魚腥第九章 陣營第四章 定風波第七章 傷我第三章 雙雄聯手第八章 心集第四章 拼劍第七章 傷離別第三章 幕後黑手第三章 顧慮第九章 俠骨生香第九章 沉江第六章 後生第十章 破霧第七章 暗渡
第六章 奮勇揚威第二章 疑忌第七章 膽色第三章 逝水如斯第五章 攤牌第三章 營救第二章 伺候第六章 反覆無常第九章 道不同第五章 協力第八章 宮怨第一章 施小計第一章 雙套第十章 身家第十章 大潰逃第七章 一碗飯第六章 六道輪迴第七章 我的美人第三章 裁發接脈第三章 海上行第八章 對戲第八章 宮怨第八章 鬥嘴第三章 推斷第二章 身秘第三章 營救第八章 解勸第一章 禮下於人第三章 正論第十章 零音師太第二章 傳薪有人第七章 勢窮第三章 身手論第八章 還債第五章 義士第九章 真心話第二章 試劍舊聞第九章 奪勢爭權第七章 七顛八倒第七章 所謂忠良第五章 滅頂之災第四章 問答第六章 棄劍第五章 五氣難舒第七章 驚目第一章 人妄第六章 調戲第一章 哭與笑第九章 亮劍第一章 縱馬荒街第十章 傻與福第二章 罵永亭第五章 有種第二章 聚豪第六章 淒涼景象第四章 刀氣縱橫第五章 時輪逆轉第九章 奇癥怪談第六章 心亂如麻第三章 營救第六章 別太虛第七章 真言第九章 異動第六章 奮勇揚威第七章 假意真情第四章 刀刀見肉第八章 遭譖第九章 至誠勇士第十章 漠上狂沙第五章 重圍第八章 雙虛夢第九章 亮劍第八章 精美食物第十章 探病第二章 功德第五章 匹夫小人第六章 殺與不殺第七章 相見歡第八章 蓮心第十章 秘室驚魂第四章 憂意滿懷第三章 焚眉第十章 靈光第八章 君臣逗第三章 焚眉第二章 魚腥第九章 陣營第四章 定風波第七章 傷我第三章 雙雄聯手第八章 心集第四章 拼劍第七章 傷離別第三章 幕後黑手第三章 顧慮第九章 俠骨生香第九章 沉江第六章 後生第十章 破霧第七章 暗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庆云县| 广宁县| 新龙县| 博白县| 长岛县| 萝北县| 岚皋县| 嘉兴市| 堆龙德庆县| 依安县| 静安区| 孝感市| 京山县| 宁化县| 郯城县| 望江县| 沛县| 聂荣县| 屯昌县| 石首市| 西安市| 德兴市| 射洪县| 嘉黎县| 博客| 全南县| 贡嘎县| 视频| 曲周县| 温宿县| 和平区| 商河县| 观塘区| 会东县| 洛宁县| 华坪县| 盈江县| 饶河县| 马山县| 安图县| 曲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