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章 焚眉

常思豪一聽面上失色,趕緊加速打馬衝來,到得近前,也顧不得走門了,和六成兩個直接從馬背躍上圍牆。

李雙吉初學了些天機步,還不大懂得如何運用在跳躍上,蹦了幾蹦,這圍牆太高,跟本夠不到牆頭,急得他直跳腳。

常思豪和六成和尚在屋宇間縱掠,連跨數道圍牆,來至紅光大盛之處,只見下面是一個寬大院落,正堂高大,屋門大開,燈光明亮,屋裡一大頭老者跪對靈桌香案,唸唸有詞。屋外廣坪之上站了百十號儒生,神情冷竣,面色莊嚴,手裡盡是熊熊燃燒的火把,照得滿院紅通通一片。院子當中架起一個大柴堆,當中豎起一個巨大的木樁,上面綁定一人,眉高鼻挺,耳戴金環,耷著腦袋闔目如睡,正是火黎孤溫。

六成和尚大奇:“袁祭酒這是要幹什麼?”常思豪攔住他身子:“看看再說。”

只見屋中那大頭老者站起來,朝屋外一招手,立刻有儒生拎起桶向院心的柴堆木樁潑去,登時滿院裡油味刺鼻。火黎孤溫被冷油一潑,甦醒過來,一見這情形有些慌亂,身子不住掙擰,一來中了唐門的毒藥,二來繩子綁得結實,哪裡掙扎得脫?

那大頭老者正是袁祥平。他緩步走到檐下,面對羣儒,張臂朗聲道:“我眉山匯兩川豪傑、凝八方靈秀,乃人文淵藪之地、千載詩書巨城。人稱‘一朝進士出八百,天下好學在眉州’!晉時李密《陳情表》與武侯《出師表》齊名傳世,唐宋八家中又有蘇洵、蘇軾、蘇轍傲踞稱雄。歷來學風之盛,甲於兩蜀,英儒耆宿,人人仰宗。曾幾何時,天下詩書三成皆爲‘蜀刻’,印刷雕版盡出我眉山。可現如今眉山卻一落千丈,全無舊日榮光,諸位可知緣故?”

儒生中有人舉火大聲道:“因爲韃子!”

火黎孤溫一聽這話,眉心登時皺起,大瞪雙睛左瞧右望,停止了掙扎。

“不錯!”袁祥平目中悲芒涌動:“當年南宋衰微,韃子起兵破普州、入順慶、潼川府,屠戮成都。到得眉山,將千載藏書、數十萬珍刻雕版收聚成堆,以火焚之,照得山河透血、汶江生紅!當時學人拼死護書,皆被屠殺,千家萬戶百不存一!後人忍辱負重,在元韃治下茍且偷生,更是志屈難伸。直到太祖驅逐韃虜,建國大明,各省勵精圖治,百廢皆興,唯川中無有起色,只因當年受屠過於慘烈,人脈不接,學脈亦斷,想要恢復元氣,實在力不從心哪!”說到此處以袖掩面,老淚縱橫。

衆儒生無不潸然淚下,有的過於悲切,身子不住打晃,強自手挽同伴,忍抑靜聽。

常思豪跟六成伏在屋脊之上也是心潮澎湃,然而此刻火黎孤溫清醒著,卻又不便下去相見。

只見袁祥平略拭淚痕,一抖袍袖,放聲道:“而今韃子雖然四分五裂,卻仍是亡我之心不死!這妖僧自瓦剌南來,就是爲了聯絡國逆,欲想分茅裂土,毀我大明!他們當年焚我眉山,燒我祖先,今日落在我們手裡,咱們該怎麼辦?”

衆儒生羣情激昂,紛紛舉火大喝:“燒死他!燒死他!”在吶喊聲中聚攏成圈,圍在柴堆之外,火把燒得嘎叭叭直響,都向火黎孤溫指來。

火黎孤溫情知不好,呲牙咧嘴,急得眉毛亂跳,六成和尚也顧不得什麼計策了,喊了聲“袁祭酒!”縱身躍在院中。常思豪見這情況,也只得跟了下來。

袁祥平瞧見六成和尚,喜道:“哈哈哈,你來得正好!諸位!六成禪師是老夫好友,你們當中也有不少人識得,今日這胡僧便是爲他所擒,咱們可得好好相謝呢!”衆儒生聽了趕忙都躬身施禮,六成也略陪些笑容,連連擺手遜謝。袁祥平見他身邊站這男子膚色慄黑身條雄壯,腰掛寶劍銀鞘盤龍,不由暗自驚異。六成介紹道:“怎麼,常常說,見了面反倒不認得了?這位便是在大同破俺答的雲中侯常思豪啊。”袁祥平怔了一怔,上上下下反覆打量,驚喜道:“不錯!不錯!果然與傳聞一般不二!”當下折膝於地,便施大禮參拜。

常思豪趕忙攙扶:“老人家快快請起!這讓常某如何克當?”

袁祥平道:“老朽非敬軍侯之爵,乃敬英雄之肝膽耳!”

旁邊有儒生釋道:“侯爺有所不知,您破俺答之事,袁祭酒每每與人談論起來,總是感慨再三,說大明多幾個這般人物,那真是國之大幸呢。”

袁祥平擺手笑道:“你這識見卻又低了。大好男兒,自當爲國效命、驅虜殺敵。軍侯大同之役也屬分內之功,並無出奇。然得封受爵之後,軍侯卻仍能藐視權貴,初衷不改,提醒皇上重視邊防、加強軍備,更於萬壽山上仗義勇言、直抒肝膽,力薦戚帥、怒斥徐階,那才真是大丈夫行徑!”

常思豪當著皇上的面與徐階抗辯,自己並未覺得怎樣,可是在百官看來卻是衝撞了皇上、觸動了徐閣老的權威,可說是開了十數年來未有之奇。事後早已遍傳天下,只是他自己絲毫不知。此刻瞧著這袁老先生如此興奮,還有些納悶。

袁祥平從旁人手中要過一枝火把,向他遞過來道:“軍侯來得正好,我等捉到一個胡僧,正要以火焚之,祭奠祖先在天之靈。這頭一把火,老朽本想自己來點,如今軍侯在此,便由您請吧!”衆儒生一聽精神振奮,齊聲喝好。

“呃這……”

常思豪沉吟著瞄了柴堆一眼,拱手道:“袁老先生,這胡僧殺不得。”火黎孤溫正瞪視這邊,聽得一愣,眉毛斜斜挑起。羣儒更是面面相覷。

袁祥平臉色微變:“軍侯,這話怎麼說?”

“呃,”常思豪道:“在下於劍門道上,曾與這火黎孤溫見過一面。此人雖是瓦剌國師,可也通時達務,曉得禮儀人情……”

袁祥平道:“軍侯,你這話可差了,此人潛入我大明境內,居心叵測,原要裝出一副斯文模樣,怎可被他騙過?”說著掏出羊皮手卷:“這書信之中,寫明瞭綽羅斯汗的意圖,他們這是要去聯結古田,共謀大明江山。若被他們殺進中原,那時節衆韃子一個個以競殺爲樂,可不會講什麼禮儀人情!”衆儒生也都譁然前涌,同聲附和。

常思豪心知若犯了衆怒可不好收場,然而當著火黎孤溫又不能把事言明。此時六成和尚笑了起來:“袁老誤會了。侯爺的意思是,此人慾聯結內寇,反我大明,實在罪不容誅,然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咱們還當將其解送京師,依律問罪纔是,怎可亂動私刑呢?若是就這麼將他燒死,豈非要讓番邦外國笑我天朝不知禮儀、法亂無章嗎?”

袁祥平乃飽學宿儒,最重禮法,聞此言立刻肅然,說道:“禪師所言極是。老朽一時氣憤,這倒魯莽了。”當下命人拆撤柴堆,請二人入廳奉茶。忽然間就聽“豁啦”一聲巨響,急回頭看時,只見院門被撞倒了半扇,一條山精巨怪般的大漢闖了進來。衆儒生唬得一怔,有人驚道:“不好!韃子同夥來救人了!”有兩個儒生嚇得渾身發抖把握不定,火把落地沾油,“哧嘍”火苗一竄,柴堆便熊熊燃燒起來,頓時松香滿院,煙氣沖天。其它人一看,有的投擲火把阻那大漢,有的往柴堆木樁上扔,意圖“燒死人質”。

那大漢正是李雙吉。他在外面跳不上牆,心中著急,繞來繞去好容易找見大門,裡面又都上了栓,喊人無應,只好用蠻力撞開。三蘇祠院子頗多,衆儒生又都在深院舉火,半途更無人阻攔接應。他兩條大腿撒開,只管奔紅光處而來,一道也不知把門撞壞了多少。此刻見火把連珠拋來,趕忙左撥右閃,燙得哇哇亂叫。

火黎孤溫身上被油潑透,沾火就著,燃燒極快,火苗瞬間便從腳底竄上了頸口。加上柴堆濃煙滾滾,烈焰沖天,他連燒帶嗆之下,也是嗚哇怪叫。李雙吉的喊聲與之合在一處,倒真像是番邦鳥語對答。衆儒生也都在狂呼亂喊,一時間院中亂作一團。

常思豪見勢不好深吸一口氣縱身躍入火樹,劍花隨手而綻,挑斷火黎孤溫身上繩索,提頸一甩,將他扔在柴堆之外。六成也趕緊大聲呼喚,替李雙吉分辯,衆儒生這才住手。

火黎孤溫雖出火海,身上衣衫仍自燒個不休,他中了唐門毒藥,手足痠軟無力撲火,常思豪過去接連幾劍將他衣衫掃破,帶火的布片紛紛散落在地。衆人瞧時,只見這大和尚光溜溜地躺在那裡,偌大身軀上左一塊黑,右一塊白,眉毛已然燎盡,連襠下那堆毛扎扎也燒成了一撮灰,烏米穗般保持著原來的形狀。儒生中有十來歲的半大學童瞧著他兩腿中間嘀咕:“咦,這胡僧個子挺大,傢伙倒小。”旁邊有人道:“莫笑人短,勿炫己長,墨子曰: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身,若視其身……”又一人道:“去!非禮勿視!”

火黎孤溫身上燒了不少水泡,十分灼痛,尤其兩隻大金環被火燎熱,燙得耳垂刺癢之極,其苦楚實比疼痛還要難熬。此刻正自咬牙強捱硬挺,聽了這話卻羞愧難當,立時大叫起來:“你們懂得什麼!我這……這是馬陰藏相!”馬陰藏相即外陽縮如童子,乃內功大成的標誌,衆儒生哪裡懂得?一聽都瞇起眼來,臉露鄙夷之色。先前那小學童暗自嘀咕:“強必執弱,富必侮貧,貴必傲賤,小必自卑……”

火黎孤溫氣得幾欲暈去,常思豪解下外氅,給他遮住身體。

袁祥平見胡僧遭火燎雖不致死,卻也大出了一口惡氣,這時李雙吉拍滅了身上火焰,由六成引過來相見。袁祥平仰起大頭瞧他,心裡十分歡喜,攏須笑道:“雲從龍,風從虎,英雄身邊人物,亦自不凡哪!”當下吩咐擺茶設酒,要款待三人。李雙吉已經吃過了飯,便留在外面負責看守火黎孤溫。

不一時廳中酒菜齊上,雖然都是素食,卻也顯得十分豐盛。席間袁祥平緬懷榮光,痛述慘史,又由古及今,說到徐階不重邊防、削減軍費,只顧安插黨羽等事,不免又議論一回。

常思豪聽他說得頭頭是道,便問:“老先生才學過人,怎不出仕做官,爲民造福呢?”

第十章 軍師第七章 峰迴路轉第八章 煤球雞蛋第四章 方家談第四章 水無形第五章 不堪回首第十章 探陵第九章 金刀總管第六章 老傢伙第九章 公義第十章 受審第五章 爭議第二章 蒜姜蔥第七章 峰迴路轉第九章 空門第五章 一家親第六章 滿腹疑雲第六章 別太虛第一章 魚龍震第六章 反覆無常第四章 迷藏第八章 寫詞第十章 鴿子的心第九章 沉江第八章 計中計第六章 唱曲第六章 棄劍第五章 腹劍第七章 解圍第十章 鄉情第六章 大高手第十章 反正話第一章 一勞永逸第三章 營救第一章 囚龍大陣第五章 協力第二章 聚豪第四章 四面包金第七章 傷離別第七章 在數第五章 漠野鴉啼第一章 禮下於人第一章 說戲第三章 舊婢第五章 不堪回首第四章 向風囡第三章 誰憐血肉第七章 天有眼第四章 少年意氣第四章 夜路暖心第六章 奮勇揚威第四章 情葬第四章 定風波第四章 心醉神迷第一章 英雄相惜第四章 刀刀見肉第一章 踵息第六章 黑洞第二章 我的姑第十章 探病第三章 誰憐血肉第三章 身手論第八章 豬腦第六章 淒涼景象第一章 踵息第七章 怪治病第三章 推斷第八章 膽子第九章 作嫁第五章 漸入佳境第二章 聽戲第八章 酒送英魂第九章 一言第九章 埋伏陣第五章 漠野鴉啼第五章 弟子第五章 心聲第一章 下猛藥第三章 赤裸羔羊第二章 試劍舊聞第二章 疑忌第七章 各盡其情第一章 警訊第九章 至誠勇士第七章 全孝義第十章 秘室驚魂第十章 就憑你第五章 舊時義第十章 我的幸福第十章 我的幸福第十章 我的幸福第七章 算賬第八章 手信第六章 布定棋局第二章 試劍舊聞第三章 三驚好夢第七章 各懷機心第六章 夢裡綿雲第三章 舊婢第三章 神蹟
第十章 軍師第七章 峰迴路轉第八章 煤球雞蛋第四章 方家談第四章 水無形第五章 不堪回首第十章 探陵第九章 金刀總管第六章 老傢伙第九章 公義第十章 受審第五章 爭議第二章 蒜姜蔥第七章 峰迴路轉第九章 空門第五章 一家親第六章 滿腹疑雲第六章 別太虛第一章 魚龍震第六章 反覆無常第四章 迷藏第八章 寫詞第十章 鴿子的心第九章 沉江第八章 計中計第六章 唱曲第六章 棄劍第五章 腹劍第七章 解圍第十章 鄉情第六章 大高手第十章 反正話第一章 一勞永逸第三章 營救第一章 囚龍大陣第五章 協力第二章 聚豪第四章 四面包金第七章 傷離別第七章 在數第五章 漠野鴉啼第一章 禮下於人第一章 說戲第三章 舊婢第五章 不堪回首第四章 向風囡第三章 誰憐血肉第七章 天有眼第四章 少年意氣第四章 夜路暖心第六章 奮勇揚威第四章 情葬第四章 定風波第四章 心醉神迷第一章 英雄相惜第四章 刀刀見肉第一章 踵息第六章 黑洞第二章 我的姑第十章 探病第三章 誰憐血肉第三章 身手論第八章 豬腦第六章 淒涼景象第一章 踵息第七章 怪治病第三章 推斷第八章 膽子第九章 作嫁第五章 漸入佳境第二章 聽戲第八章 酒送英魂第九章 一言第九章 埋伏陣第五章 漠野鴉啼第五章 弟子第五章 心聲第一章 下猛藥第三章 赤裸羔羊第二章 試劍舊聞第二章 疑忌第七章 各盡其情第一章 警訊第九章 至誠勇士第七章 全孝義第十章 秘室驚魂第十章 就憑你第五章 舊時義第十章 我的幸福第十章 我的幸福第十章 我的幸福第七章 算賬第八章 手信第六章 布定棋局第二章 試劍舊聞第三章 三驚好夢第七章 各懷機心第六章 夢裡綿雲第三章 舊婢第三章 神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克山县| 毕节市| 永丰县| 库车县| 科技| 保德县| 连州市| 波密县| 瑞昌市| 石家庄市| 朝阳县| 石楼县| 咸宁市| 余庆县| 恩施市| 嵊州市| 金寨县| 上犹县| 龙南县| 锡林浩特市| 南靖县| 莱阳市| 鹿邑县| 定襄县| 宣恩县| 伊春市| 泰兴市| 武穴市| 凌源市| 祁东县| 泰来县| 鹰潭市| 吉首市| 衡水市| 潜江市| 永年县| 肥乡县| 高唐县| 监利县| 平阴县| 磐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