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章 功德

李雙吉大口嚼著饅頭,臉也沒擡地道:“俺哪知道?”

常思豪森然:“你果然是鬼霧的人。”李雙吉聽他話音不對,翻翻眼睛,這才反應出不對頭,問道:“鬼霧?那是啥?”常思豪道:“我問‘你們鬼霧有多少人’,你說不清楚人數,那麼自然承認是鬼霧的人了,這會兒怎麼又裝不知道?”

李雙吉回味半天渾搞不清,撓了撓腦袋:“這是啥跟啥嘛!總之都不知道就是了!”又去抓饅頭。

常思豪拋出的本是語言圈套,料想對方若是東廠安排下的人,自然精明強幹,一聽就能感覺出話裡有勾,表情多少會有些變化。不想卻落得這個結果。要說是裝的,此刻對方身體各處完全放鬆無備,卻又絕然不像。忖道:“難道是我疑心太重了?”回思一路上相處種種,李雙吉都是實實誠誠,沒什麼不對頭的地方。武志銘他們供說,事情確然沒有雙吉的份,看來經歷了夏增輝和這次齊中華的事後,自己確是有些敏感,反應過度了。想到這裡,心情漸漸放鬆下來。

李雙吉遞過一個饅頭:“又琢磨啥呢?成天琢磨,也不知道你琢磨個啥。人這玩意兒到哪河脫哪鞋,該幹啥幹啥,別跟自個兒過不去。咱早上沒吃就出來了,中午打架又沒吃上,到現在哪有不餓的道理?”又把辣椒鹹菜碟往前一推:“一塊兒整吧!”

常思豪望著遠處靈棚的燈火,喃喃道:“老人的死,我有責任。”

李雙吉道:“別跟俺說這個,俺整不明白。俺吶,跟你們這些英雄豪傑是越待越糊塗。國家防土蠻、鬧海賊是你們的責任,武林這門那派鬧糾紛也是你們的責任,啥啥都往身上攬,啥啥都是你們的責任。這回老太太死了,也成了你的責任,天下還有啥不是你的責任?”

常思豪有些發愣:“雙吉,原來你對我這麼有看法。”李雙吉嚼著鹹辣椒,發出割鋸木板的聲響,晃著大腦袋說道:“啥看法不看法的,反正吧,跟在你身邊,和看臺上唱戲不一樣就是了。”

常思豪問:“怎麼不一樣?”

李雙吉道:“這咋說呢?戲臺上唱你和秦老太爺殺韃子,挺威風,生活中瞧你這日子過的吧……也不咋帶勁。”說著又扔進嘴裡兩個饅頭。

那饅頭個個如拳,他扔起來倒像是在吃花生米。常思豪想到他因嚮往英雄生活而跟了自己,不料自己每日除了屏人密謀便是迎來送往,加上在京壓力頗大,每天的臉色陰鬱難看,不免讓他大失所望。強自一笑道:“不帶勁就不帶勁吧,我本來就不是什麼英雄豪傑。”李雙吉道:“俺知道,你們喜歡讓別人稱呼大俠客、大劍客啥的。”常思豪搖頭:“我也不是什麼大俠、大劍。我……”目光茫然遠去:“我大概也是個傻二。”

李雙吉咧嘴一笑:“啊哈。那不是和俺一樣啦?對對對,‘你就是俺,俺就是你’。”

想起蕭今拾月,常思豪臉上閃過些許笑意,扶他後背嘆道:“雙吉,跟在我身邊,也許真沒什麼好處,弄不好還要丟了性命。以後的去留,你要好好問問自己。”說著起身向前走去。

沒踱出幾步,李雙吉在後呼喊:“你想讓俺走啊?俺不走!”常思豪回過頭來,李雙吉道:“幹大事是吃辣椒,過日子是咬饅頭,這玩意兒也得就和著來。”

常思豪苦笑著扭回臉去,垂頭低嘆:“你啊,一點也不二。”

他來到靈棚之中,取出小山上人寫給唐太姥姥的書信,擱在火中燒化了,想到此事未成,心下一陣廢然。此時唐氏兄弟帶過一個僧人給他介紹:“這是唐根的父親、我家三弟。他本名唐墨豐,現在法號六成。”

常思豪趕忙施禮。六成合十道:“常侯爺不必如此。適方纔貧僧已聽兄長講罷經過,唐根年幼,行事荒唐言語莽撞,侯爺不避嫌辱,一力護持周全,唐門上下皆感大恩。”他表情恬淡適然,說話川音很淡,兼之生得眉目清和,令人一望之下便覺平靜。常思豪聽他非但不怪罪自己,反而倒誇獎起來了,忙道慚愧。心裡想:怪不得在寨中瞧不見唐家老三,敢情他已出家做了和尚。

小林宗擎合十禮讚:“早聞百餘年來,唐門歷代均要舍一人出家爲僧,功德浩深,令人讚歎。”六成和尚垂首陪笑,目光低去時不由自主地望了一眼火盆邊眼也不擡地燒紙的妻子,神色有些黯然。幾人出了靈棚,六成道:“當年我生了唐根這孩子,給家中留了香菸,算是立一大功,因此奉祖母之命,在眉山落了發,到現在也有十餘年了。以前總想著回去瞧瞧,一直未得其便,不想今日相見,卻是來爲她老人家送行了。”

唐墨顯涕淚未盡,囊聲囊氣地道:“當初就該把我捨去,你是咱唐家的人才,這輩子卻都擱在廟裡浪費老。”唐墨恩道:“大蟈,你這叫什麼話噻?舍親予佛,當然要撿聰明才智的舍噻,盡舍些草包,如何弘揚佛法?佛祖又要來何用噻?”唐墨顯怒道:“這麼說我是草包?”唐墨恩知道說走了嘴,忙又扶臂勸道:“你莫氣噻!哪個說你是草包噻?沾火就著的,纔是草包噻!”唐墨顯愣了一愣,繼而大怒:“那不還是我嗎?”

兩兄弟鬧鬧哄哄,小林宗擎不住相勸。六成見慣不怪,拉著常思豪緩緩踱開,說道:“侯爺入蜀之意,貧僧已然知曉。適方纔大哥二哥都說,咱兩家是知己親戚,這個忙沒能幫上,實在對你不住。”常思豪道:“這可言重了。”六成擺手一笑:“一家人不說兩家話。聚豪閣的事我們雖然無能爲力,不過貧僧倒有一件小小禮物,你見了一定歡喜。”常思豪愧然道:“我這趟到蜀中來得急促,什麼禮物也沒備上,哪還能收您的禮?”六成笑道:“別的禮物也就罷了,這件禮物,你一定不會拒絕。”常思豪有些奇怪,心說莫不是什麼唐太姥姥留下了什麼信物,拿去讓遊老劍客瞧瞧,便能改變他心意?問道:“不知這是件什麼東西?”

六成笑道:“不是東西。是一個人。”

“一個人?”常思豪越發奇怪起來。六成道:“昨日我寺裡來了個路過掛單的胡僧……”常思豪“啊”了一聲。六成笑道:“這胡僧儀態不小,身具貴氣,防人心重,貧僧見他行動有異,便略施手段,將其麻翻。一搜隨身物品,從中找到一軸手卷,原來這胡僧便是瓦剌國師火黎孤溫,此次南下是要到廣西古田聯合韋銀豹的義軍,約定共同起兵,圖我大明。”常思豪原沒見過手卷內容,一聽自己的猜測正確,又驚又喜道:“果然如此!他現在何處?”

六成道:“貧僧怕他另有同黨營救,將其藏匿在三蘇祠袁老先生處,離此倒也不遠。”常思豪大喜:“大師截下此人,便是消弭了一場兵禍,真正功德無量。”又問:“不知這位袁老先生是誰?莫非也是一位隱居的武林前輩?”六成笑道:“非也。袁先生名食古,字祥平,乃眉山巨儒,一生不屑功名,專在三蘇祠教書講學、主持祭酒事,故人又稱袁祭酒,與貧僧交情莫逆。”

常思豪登時不安起來:“火黎孤溫武功高強,老先生乃一儒士,這……”六成笑道:“火黎孤溫中了貧僧的‘六鬱醉筋燒’,仍自昏厥不醒,就算緩過來,渾身上下也只是一灘泥水,這倒不必擔憂。”常思豪仍是放心不下,六成見狀,便答應這就帶他過去瞧瞧。常思豪連連致謝,和陳勝一等人打過招呼,讓李雙吉牽過四匹馬隨六成同去。此時已是入夜時分,三人出得墓園,但見江上銀魚翻浪影,月下青雲緩度山,兩岸竹林堆碧,翠墨相連,直讓人從打心眼兒裡都清爽起來。常思豪上了馬,卻望著夜景凝神不動,六成和李雙吉料是有事,都看過來。常思豪道:“我在想,拿到火黎孤溫,卻又如何處置他纔好?”

李雙吉道:“這個簡單,把他送到衙門解往京師不就得了?”常思豪搖頭:“這等勾連大逆,到京師論罪必死無疑,可是殺了他只能令瓦剌和咱們的關係更加緊張。再說他們得知此事更可派其它使節去廣西,咱們哪能次次攔截得住?可若是不把他送官,又不能放了,總這麼押著,更是不妥。”李雙吉道:“咦?照這麼說,這大和尚咬著粘牙,捧著燙手,敢情成烤地瓜了。”

六成微微一笑:“常侯爺對這位火黎國師,似乎另眼相看。”

常思豪心想:“這和尚好強的眼力,可比他大哥、二哥精明得多了。”說道:“我和火黎孤溫在劍門道上打過照面,此人本性倒也不壞。”當下將兩人如何在棧道相遇、自己如何救難、後來在林中如何理論以及割肉同餐等事講述一遍。

六成點頭,沉吟片刻,說道:“依此說,這火黎孤溫倒也是知恩懂禮之輩,貧僧倒有一計降他,只是有幾成把握倒也難說。”常思豪趕忙問計,六成道:“他見你猜破手卷內容,仍然執著南下,顯是想打一個時間差,搶在朝廷方面有所動作之前,先行聯絡上古田。”

常思豪點頭:“不錯。”

六成道:“待會兒到了三蘇祠,先讓袁祭酒將火黎孤溫弄醒,然後咱們在隔壁假作相見,大聲互致問候,待貧僧問及‘侯爺怎會得閒到此?’你便答說奉聖旨視察九邊,忽然傳來軍情,言說朝廷已然派出大軍在古田設圍,要將韋銀豹一夥一舉全殲,皇上命你中途改道赴廣西督軍作戰。這一路經過眉山,就來看看老朋友。然後講起笑話,說不想在途中遇上一個瓦剌國師,破獲機密,知道他們要聯結南方作亂,然後說朝廷大軍到處,指日便可克定古田,韋銀豹自身難保,成擒就是旦夕之間,瓦剌消息閉塞,不曉軍情,還派人聯絡,這豈非是天大笑話?所以當時這瓦剌國師逃走,你連趕也沒趕。那時貧僧便連拍大腿,說出擒得火黎孤溫之事,大嘆原以爲這是個舉足輕重的人物,還想押著他找朝廷請賞,這一來倒空歡喜了。”

常思豪頗覺有趣,不住含笑點頭。

六成道:“屆時貧僧裝作火大,揚言說雖然這胡僧沒用,但也不能白抓一回,不如給他灌些屎尿,折辱一番,然後砍翻埋掉,也就算了。此時火黎孤溫在隔壁聽了,勢必氣苦之極。那時你再出言勸說,言道這瓦剌國師如何武功高強、知禮明事,倒也不失爲一位高僧,重重誇獎一番,表示惺惺相惜,並且請貧僧作個人情,將其開釋爲好。火黎孤溫知所謀已泄,再行南下毫無意義,又感念侯爺救命恩德,相見之下態度亦應有所轉變,那時曉以利害,讓他回去勸說綽羅斯汗修德養民,不要妄行兵事,多半他也能聽得進去了。”常思豪撫掌笑道:“好計好計!不過爲成此計,反讓您大失莊嚴,我這心裡倒有些過意不去了。”

六成笑道:“諸相無相,有相皆妄,行菩薩事,即菩薩相。待兵禍來時,見屍骸遍野,貧僧復悲容而立、朗誦經文,是真莊嚴哉?”

三人打馬登程,行了兩盞茶時分,遙見前方林遮處一派紅光照天,六成瞧出那方正是三蘇祠的所在,登時瞠目道:“糟,祠中出事了!”

第九章 頑劣第七章 勢窮第二章 紅淚第八章 盟主第二章 排場第五章 漸入佳境第六章 反覆無常第一章 哭與笑第一章 我的兒第七章 假意真情第九章 陣營第三章 誰憐血肉第六章 索藝第二章 排場第二章 捨身第七章 算賬第一章 牛羊鬥第一章 江湖無趣第七章 祝由之術第十章 零音師太第二章 罵永亭第七章 真言第二章 拔劍第三章 成長第五章 一家親第九章 聯橫第八章 盟主第一章 搶灘登陸第十章 放手第三章 臨風觀雪第二章 試劍舊聞第六章 夢裡綿雲第一章 牛羊鬥第十章 夜探敵營第一章 後浪第四章 千金第五章 攤牌第七章 判決第六章 神打第一章 施小計第六章 人精第一章 踵息第六章 布定棋局第三章 逗你玩第二章 身秘第十章 鶯怨毒第五章 義士第九章 作嫁第五章 攤牌第六章 淒涼景象第二章 夜探古廟第八章 龍城在望第八章 蓮心第十章 秦府夜宴第一章 搶灘登陸第五章 見聞第十章 發難第六章 奮勇揚威第六章 奇談第八章 計中計第三章 生突變第四章 雲水七擊第五章 頭點地第七章 孤老第八章 爲了誰第七章 猜謎第六章 奇談第九章 神尊受縛第八章 豬腦第六章 殘公子第九章 投火之蟲第七章 猜謎第十章 夜襲開始第七章 七顛八倒第十章 沒面子第四章 我的姐第四章 深情如許第二章 心狂第七章 兩條船第六章 索藝第六章 大高手第十章 鄉情第五章 薦賢第一章 童心指月第九章 空門第七章 羅唣第三章 觀自在第七章 各懷機心第六章 難養也第三章 惦記第二章 試劍舊聞第三章 隔腸第六章 雙援第四章 少年意氣第六章 御狀第一章 禮下於人第七章 府中劇變第七章 解圍第六章 調戲第四章 兩相知
第九章 頑劣第七章 勢窮第二章 紅淚第八章 盟主第二章 排場第五章 漸入佳境第六章 反覆無常第一章 哭與笑第一章 我的兒第七章 假意真情第九章 陣營第三章 誰憐血肉第六章 索藝第二章 排場第二章 捨身第七章 算賬第一章 牛羊鬥第一章 江湖無趣第七章 祝由之術第十章 零音師太第二章 罵永亭第七章 真言第二章 拔劍第三章 成長第五章 一家親第九章 聯橫第八章 盟主第一章 搶灘登陸第十章 放手第三章 臨風觀雪第二章 試劍舊聞第六章 夢裡綿雲第一章 牛羊鬥第十章 夜探敵營第一章 後浪第四章 千金第五章 攤牌第七章 判決第六章 神打第一章 施小計第六章 人精第一章 踵息第六章 布定棋局第三章 逗你玩第二章 身秘第十章 鶯怨毒第五章 義士第九章 作嫁第五章 攤牌第六章 淒涼景象第二章 夜探古廟第八章 龍城在望第八章 蓮心第十章 秦府夜宴第一章 搶灘登陸第五章 見聞第十章 發難第六章 奮勇揚威第六章 奇談第八章 計中計第三章 生突變第四章 雲水七擊第五章 頭點地第七章 孤老第八章 爲了誰第七章 猜謎第六章 奇談第九章 神尊受縛第八章 豬腦第六章 殘公子第九章 投火之蟲第七章 猜謎第十章 夜襲開始第七章 七顛八倒第十章 沒面子第四章 我的姐第四章 深情如許第二章 心狂第七章 兩條船第六章 索藝第六章 大高手第十章 鄉情第五章 薦賢第一章 童心指月第九章 空門第七章 羅唣第三章 觀自在第七章 各懷機心第六章 難養也第三章 惦記第二章 試劍舊聞第三章 隔腸第六章 雙援第四章 少年意氣第六章 御狀第一章 禮下於人第七章 府中劇變第七章 解圍第六章 調戲第四章 兩相知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大连池市| 梁山县| 仁寿县| 义乌市| 始兴县| 威远县| 民权县| 郧西县| 贞丰县| 柏乡县| 通江县| 沂水县| 四会市| 肥城市| 鄯善县| 铜梁县| 沛县| 苏尼特左旗| 辽中县| 同德县| 上栗县| 汉沽区| 邵东县| 黄大仙区| 乡城县| 嘉善县| 桃园县| 黄山市| 托里县| 乌拉特前旗| 安岳县| 贵港市| 温宿县| 曲阳县| 平山县| 东丽区| 顺平县| 无锡市| 中方县| 石门县| 嘉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