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八十二章 何以自新

“國家之事,亦何容易!覆水不可收。宜深思之。”————————【後漢書·何進傳】

過不了多久,賈詡從不爲人知的角落裡緩緩走出,徑直走過了黃琬剛纔坐的地方,在距離皇帝最近的席榻上坐下:“士孫瑞閒置多年,能熟知內廷情事,其子想必出了不少力。”

“士孫萌?”皇帝還記得那個沉默寡言的秘書郎,如今對方早已外放到地方去了:“別說秘書監了,宮中誰不往外傳遞消息?縱然我幾番下禁令,可人心又豈是一紙詔令就能禁錮得住的?”

賈詡沒有說話,皇帝也沒有期待對方會就此回答什麼的意思,顧自說道:“讓他們鬥去吧,斗的越乾淨越好,這麼久了,朝廷也該換一批新人了。”

“新人總比舊人好用。”賈詡輕嘆了口氣。

皇帝卻隨口說道:“我只在乎是否好用。”

“看來荀公達他們要坐不住了。”賈詡輕輕一笑,好像在說什麼無關緊要的事一般。

相處這麼久,賈詡難得在皇帝面前用這樣揶揄的語氣說話,皇帝淡淡看了對方一眼,忽然問道:“賈公以爲,曹操什麼時候會來。”

“這一切都在於陛下想不想讓他來。”這是一句帶著奉承的話,但從賈詡的口中說出來是那樣的理所當然。

“朝廷總得有些銳意進取的新面孔……聽說當年黃公爲五官中郎將,革除陋習,以才德舉薦三署郎,權貴子弟爲之摒棄,天下皆驚。”皇帝還記得黃琬年輕時過人的履歷,這位曾經被稱爲是治亂之才的老臣,如今志氣消磨,眼裡竟只剩門戶私計了。皇帝想起黃琬這些年也算是兢兢業業,對方最近一次借益州事起復後始終想向皇帝靠近,可最後還是接受不了刀砍在自己身上的政策,慢慢漸行漸遠,他不禁有些唏噓:“還是多給黃公留些顏面,保一保晚節吧。”

當初黃琬與陳蕃共同選舉賢才,背後其實也有一層與宦官、外期權貴勢力對抗的意思。只是單純的拋開權力上的鬥爭與結黨來說,黃琬當時提拔有德行有才能的士人,的的確確是做的有利於國家的事情。賈詡相信皇帝也知道這一點,他也知道只要沒有觸及底線,皇帝可以對任何有感情的‘舊人’一條退路。

聽到黃琬能有這樣的結局,賈詡並沒有說話,彷彿在想著別的什麼。

“我準備讓賈公與荀君共掌中書,到時候中書秉樞機、傳詔令,承明殿侍爲門下,勾畫參贊而已。”皇帝忽然說道。

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中書監以後無異於第二個‘尚書檯’,皇帝不會放心讓賈詡一個人支撐局面,作爲平衡,老對手荀攸是再好不過的人選。所以現在這個結果並沒有讓賈詡或驚或喜,他平淡的點頭說道:“謹喏,臣一直就想與荀公達同處共事。自東征回來後,臣與荀公達相見日稀,以後大可常見了。”

“你們二人也是惺惺相惜,荀君嘴上不說,其實心裡也是極敬服賈公你的。”皇帝攏了攏袖子,無可無不可的說道,他又吩咐穆順:“去傳士孫瑞來。”

回去後的黃琬大有劫後餘生之感,因爲幾乎是前後腳的功夫,皇帝便緊接著召見了閒居已久的士孫瑞,幾次問對下來,皇帝忽然問起對方分明遠在江湖,卻熟知朝廷近況、甚至連有些尚未決議的事都心中有數。一番查問之下,發現竟是士孫萌在省中任職秘書郎期間,聽到許多宮中細故,回家後不知慎言,結果流露了機密。

皇帝當時動怒,說是要將士孫瑞連同士孫萌一併治罪,眼見本來大有希望再度起復,重返朝堂的士孫瑞,因爲黃琬的寥寥幾句便葬送了前程,甚至還要身陷囹圄,所有人爲此唏噓不已。而作爲始作俑者的黃琬卻沒有多少報復的快慰,反倒是依然心有餘悸,他知道自己當時若不這麼做,他或許就要與士孫瑞彼此調換處境了。

誰也沒有料到黃琬會在這種情況下直接拿士孫瑞當突破口,當士孫瑞入獄後,才與關西士人達成合作的董氏爲了將平等合作變爲一方主導的私心,居然對此置之不理,兩者脆弱的合作很快分崩離析。

沒等黃琬喘上一口氣,似乎是不想讓他好好地度過今年的最後一個月,荊州又接連傳來消息,竟是五溪蠻造反。

“零陵等郡太守案檢戶口時,爲邀考課上等,於郡內漢民之外,又欲將五溪蠻引爲編戶。一旦成了編戶,以後要繳納的賦役便與漢民同等,五溪蠻以往只是象徵性捐輸貢稅,哪裡願意?”來敏將消息一五一十的說道:“現今五溪蠻已經亂了,交州的沮雋勢必帶兵馬北上,那麼九真、林邑又會起反覆。弄不好益州南中、交州鬱林也會跟著亂……”

“他們這是自取滅亡!”黃琬重重的拍了下憑幾,在場的人都知道他口中的‘他們’指的是誰。

來敏頓了頓,一時沒有說話,黃射則是說道:“五溪蠻暴虐,一路上或搶或奪,不但殘害黎庶,更是連當地豪強也難以倖免。這是自損根基的做法,朝廷如今只是要查清戶口,便於催徵而已,總比挑動五溪蠻造反、要人性命家財的好吧?我看,此事或許出於偶然,並非有意爲之。”

“五溪蠻再強,也強不過徐公明,更過不了江北!”黃琬緊皺著眉頭,顯得心事重重的樣子:“南陽、南郡纔是荊州的膏腴之地,至於荊南,又有誰在乎呢?”

“朝廷在乎,陛下在乎。”來敏像是與黃琬一唱一和似的,擔憂著說道:“爲今之計,是要儘快向陛下表明心跡,最好能借此自證我等於此毫無干系,免得爲人藉此事有所乘。”

因爲一時大意而折損了士孫瑞這個關西士人僅存不多的‘領袖’人物,黃琬現在隨時會受到對方的報復,可如今不是他在皇帝面前幾句話剖析心跡就能解決的事了,他要有看得見的動作!

“敬達,你願意爲朝廷使者,前往五溪蠻宣慰麼?”看著來敏驚詫的神色,黃琬隨即補充道:“儘快平息蠻亂,然後爲我在荊州說服龐、馬、習等大家豪強,他們遠離京師,不知朝廷形勢,還以爲能在地方自作威福……你要勸他們多以朝廷大事爲重,老夫這次能否平安度過,都仰仗彼等荊襄諸公了!”

“明公!”讓來敏前往深山去見五溪蠻,他並不感到害怕,因爲自己背後有朝廷、有徐晃、沮雋數萬大軍爲他助長聲勢。可要他勸那些豪強甘心損害自身的利益,這樣的事情讓來敏深感爲難,並不覺得他能夠辦到:“我只能量力而爲。”

“你要盡力而爲!”黃琬鄭重的說道。

第四十六章 嗟彼後人第一百八十四章 發號施憲第五十二章丨不勝憤慨第五百三十七章 狼狽失據第四百二十七章 眉攢翠蛾第一百一十五章 重兵陳列第二百零九章 停留枳道第六十九章 願者上鉤第二十六章丨別有所圖第七十五章丨遇赦無望第六十八章 臨歧片言第二百四十二章 臨城而降第五百四十章 融融聲中第三百七十六章 計出無聊第五十八章 乘勢拏下第四章丨決事省禁第二十二章丨治國治民第二百二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四百五十四章 江洲棲隱第四百三十一章 駭人聞見第十八章 專諸進爵第十七章丨一波三折第三百五十九章 子將無裳第二百六十二章 忤違將令第五十章 以夏變夷第五百七十九章 勢危實安第三百九十九章 患乎難知第二百七十章 器可誤身第一百二十二章 東海喬木第六十三章丨安老懷少第二章 海內儒宗第二百六十一章 望安不得第六十五章 單車刺史第六十一章丨羣虜寇攻第七章 淤塞難免第三十六章丨蕭索宮道第五十八章 乘勢拏下第八十一章 振師整衆第五百五十三章 黃屋左纛第三百四十六章 雲行雨施第五十七章 捨身相代第一百五十七章 旱生螟螣第三百六十九章 懷瑾握瑜第三百六十五章 善之善者第三百四十三章 景公求雨第三百一十六章 幸有餘情第二百五十三章 簡舉平當第四百四十六章 堂下鬆柞第一百二十二章 東海喬木第五十三章 參商之虞第三百三十七章 向火微炙第七十二章 今日嘉辰第十章 設師於雒第一百章 碗轉麴塵第五百九十七章 林檎送首第二百二十五章 貪官圖爵第一百五十四章 假義凜然第三百一十二章 禮意殷勤第一百二十二章 東海喬木第六章丨高廟罪已第一百一十四章 兼弱攻昧第十章丨忠義餘烈第四百五十五章 詮福釋禍第四百一十二章 剖符施檄第三百零三章 往事歷歷第二十六章 襄王有夢第四章 坐而論道第五百三十四章 道路猶遲第八十章 先從吏始第十五章丨夜見中臺第十四章丨風雨前夕第三十三章丨御臨中臺第四百七十二章 如丘至壑第十四章丨風雨前夕第二章 見微知著第五十四章丨脫穎時至第六十三章 去來有定第四百零二章 後悔無及第五百八十九章 事所難逃第四十四章 昭示後昆第二十一章 龍返其鄉第五章丨往事回顧第四百四十一章 不徇顏面第三百二十三章 唯親是任第二百二十五章 貪官圖爵第五百七十三章 旋至輒興第三百八十二章 醒悟方遲第二十三章丨書策舒憤第三百九十二章 惘至棄命第九十八章丨鑽營冀望第十七章 京室爲墟第三百零四章 淺藏輒止第一百三十七章 拋磚引玉第二百九十一章 振乏懲惡第三十章 試策甲科第三百九十章 料度彼己第一百六十三章 謀望成著第五章丨昃晷忘餐第四百零八章 風止雲起第五百零二章 知其款曲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信阳市| 乌兰察布市| 赣榆县| 宜兰市| 香港| 鱼台县| 盖州市| 黄山市| 封开县| 郧西县| 孝感市| 雷山县| 海伦市| 临朐县| 大洼县| 乳山市| 双流县| 高要市| 原阳县| 丽江市| 抚松县| 浪卡子县| 福安市| 泰兴市| 泰州市| 陵水| 阿勒泰市| 大田县| 阳原县| 浪卡子县| 应城市| 泊头市| 巩留县| 宜城市| 于田县| 中山市| 盘锦市| 云林县| 突泉县| 开封市| 杂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