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章 大旱

諸位看官,這民以食爲天,而食出自於農(nóng),但凡歷朝歷代,無不重視農(nóng)人的本業(yè)。不光光是和平時期的大夏神朝,就算是當今的戰(zhàn)國之年的天下諸侯,哪怕是打仗行軍,諸侯王們沒有一個敢於廢怠農(nóng)事的。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yún),人有旦夕禍福,大災之年,天下震撼。

《戰(zhàn)國書》記載,漢王十一年秋,大夏神朝故太子平定蜀州,抗擊三國聯(lián)盟而勝,其後伏夏未出,天降流火,致使交、巴、蜀三州大旱,民不聊生,直至漢王十二年夏。

當漢王夏正平準備休養(yǎng)生息的時候,一場大旱,卻悄然而至。金秋十月,田禾豐收,然而天氣卻是比往常熱的許多。

往常時節(jié),金秋十月,當是涼風習習的日子,可是現(xiàn)在卻不是。一陣不祥的預感,浮現(xiàn)在了夏正平的心頭,但是他又搞不明白,這不祥的預感是什麼。

十一年十月十二日,夏正平感到情況有些嚴重,便是發(fā)佈諭令,召集衆(zhòng)多文武大臣,聚集到了蜀州的蜀郡。

他還未曾張開口詢問,便是有司天監(jiān)的執(zhí)掌者郭守敬拱手率先奏道:“啓奏主公,本年十月四日西方歲星上行,主大旱;又熒惑在於東,主火;是故旬日之後,當天降流火,旱情益加嚴重,請主上小心提防。”

“我說怪不得這麼熱,原來天象如此,也不得不服從啊!”

“是啊,主公,大旱即將到來,還請快快頒佈措施吧?”

郭守敬的言語一出,一羣文臣武將,便是附和上了自己的言語。

政事堂之中,一時之間,吵鬧聲便是響了起來,諸多官員,皆是出謀劃策,希望夏正平採納自己的建議,來爲即將到來的大旱做準備。

聽著郭守敬的話,夏正平心中的不祥預感,似乎得到了解答一般。原來如此啊,怪不得這幾天熱的出奇,竟是有如此的天象預兆。

不過,他並不是十分的迷信這樣的說法。他雖然前世之中是學習歷史的,但是也是接觸過天文地理的,自然知道,如今的大旱天氣,乃是一種正常不過的現(xiàn)象。

夏正平已經(jīng)打聽過了,不光光是他所治理的巴州、蜀州等地,就是剛剛退兵而去的劉鎮(zhèn),所在的荊襄九郡,乃至是燕王掌管的燕州等地,都出現(xiàn)了這種情況。本是金秋十月的天氣,卻是如同伏夏一般的炎熱。

這就很說明一個問題,大旱不是一個地區(qū)的事情,而是天下都在經(jīng)歷。雖然他明白,秋後大旱,是一種正常的現(xiàn)象,但是他需要找到方法解決,否則的話將會產(chǎn)生民變。

實際上,這個世界之中的諸多現(xiàn)象,很多人還是喜歡用玄學命理的範疇,去進行解釋的。或者是,根據(jù)天象,結(jié)合以往的經(jīng)驗,來進行下一步的推測。雖然說準確率無法知曉,但是至少能夠讓人們依照經(jīng)驗,來進行一番準備。

夏正平也不再去糾結(jié)這個問題,他現(xiàn)在的當務之急,是要解決這個大旱帶來的後果:“郭守敬,掌管司天監(jiān),負責天文現(xiàn)象,可能夠推算出來,這一場大旱,將會持續(xù)多久?”

“稟報主公,臣估算過,大概會在明年的春夏交接之際結(jié)束!”郭守敬再一次拱起手,“不過,再往後將不會是炎熱乾旱,而是冷幹。約在今年十二月,到次年的一二月之間,整個冬天無雨。雖然不至於大旱爲災,但依舊需要謹慎對待。”

夏正平聽了之後,摸了摸自己的下巴,似乎是在思考著對策:“持續(xù)的時間,大概是半年。如此一來,明年春季播種下去的稻米,必然會遭遇無水灌溉的問題。”

“的確是如此。前番,征伐蜀州,攻打交州,平定南蠻,再是和三國聯(lián)軍作戰(zhàn),已經(jīng)將我們的存糧,消耗了九成之多啊!十年積攢下的糧草,近乎用盡了。”百里子明此時走出班列,稟報著有關(guān)於錢糧的事情,“大旱之後,春種之下,至於秋天,顆粒無收,必然會導致饑荒啊!主公,這一件事情,卻是極爲危機!”

錢糧乃是立國的根本,沒有足夠的糧草,夏正平是斷然不敢接二連三的發(fā)動戰(zhàn)爭的。然而,上天就是給他開了個玩笑,根據(jù)百里子明的說法,曾經(jīng)積攢下來的十年糧草,已經(jīng)消耗了九而根據(jù)郭守敬的信息,可以說明,漢王十二年,將會是一個饑荒之年。如此一來的話,只剩下一成的糧食,壓根就不夠百姓們使用。

糧食的問題,是極爲重要的。夏正平此時此刻,卻是能夠想象得出,到時候饑荒的場面。必然是百姓們易子相食,盡皆逃荒於外地。

一想到這些,夏正平頭就有些大了:“大旱的同時,可不僅僅是饑荒。饑荒期間,百姓們餓死,必然會暴屍荒野,造成瘟疫。如此一來,疫病流行,必然會造成我大漢王朝的國力大損。這一件事情,不知道劉病已先生有什麼想法?”

劉病已聽著夏正平叫他,立刻走出班列,拱手說道:“主公,天災大旱之年,難免會有這種情況發(fā)生。即便是平常年代,也會有的。但是如果做好預防工作的話,相信即便是大旱,也不會有太多的疫病流行。而這最根本的解決方法,就是爲百姓們提供足夠多的糧食才行。”

夏正平聞言聞言,嘆息了一聲,他明白這個道理。大旱之年,如果朝廷上能夠撥下足夠多的糧食,那就不會形成饑荒了,也就不會出現(xiàn)百姓易子相食的情況了。既然沒有饑荒,也就不會出現(xiàn)餓死人的情況,自然而然的也就沒有疫病流行了。

問題的關(guān)鍵就在於,現(xiàn)在大漢王朝的存儲的糧食,能否支撐整個管轄境地的百姓們,度過這個這個天災之年?

夏正平將這個問題拋給了百里子明:“百里老先生,存糧如果用來賑災的話,能夠維持多長的時間?”

“按照整個大漢王朝,包括南蠻之地的諸多曾經(jīng)南蠻部族子民,共計兩千三百萬戶人家來計算的話,我們的存糧,只能支持半個月。”百里子明說話的聲音有些顫抖,“只是還有一個問題,近來又是攻伐了吳州的吳南郡等地,那裡的民衆(zhòng)還沒有進行統(tǒng)計。”

“半個月?”夏正平心裡一愣,這個數(shù)字,比他想象的還要短上一個月,“如此一來,豈不是說我大漢要亡於此次天災?”

他已經(jīng)明白,上天不僅僅是給他開了個玩笑,還給他帶了個大麻煩,那就是面臨著糧食不足,而造成的大饑荒。

“諸位臣工,今日一事,務必要解決,若是不解決,我大漢,恐怕會陷入萬劫不復之地!”夏正平說的沒錯,一旦糧草不能夠完備,其最終的後果,就是疫病流行,大漢天下從此國力大損。

若是周邊的楚王、周王,藉機來攻伐,必然能夠?qū)⑾恼节s回巴州去。到了那個時候,莫說要一統(tǒng)天下了,就是夏正平自己的身家性命,也未必能夠保得住。

衆(zhòng)人聞聽夏正平的問話,不由得交頭接耳起來,相互探討解決饑荒之年糧草不足的問題。

“啓稟主公,不如這樣子,將屯田的士兵,送往南蠻之地,開闢那裡的荒涼地盤,從而增加糧草。”

“南蠻的荒地,只能種植豆類,難道你讓我大漢子民,天天吃豆?”

“北方的小麥,南方的稻米。若是允許的話,不如趁此機會,種植一季的冬小麥,來年夏季之時,可以收穫。且,冬小麥無需灌溉,大旱之年,常被用來應急的作物。”

“徐大人的這一方法,雖然可以用,但是冬小麥,畢竟需要到來年夏季才能收穫。那個時候已經(jīng)是大旱結(jié)束的日子,如此算來,豈不是趕不上救災的時間?”

衆(zhòng)人想著辦法,唯獨何士元沒有開口。夏正平注意到了這個現(xiàn)象,便是將目光移向了何士元問道:“先生爲何不開口說一說?”

衆(zhòng)人聽著夏正平這麼一問,方纔發(fā)現(xiàn),自始至終,何士元都未曾開口說話。他們同樣有些不解,爲什麼何士元會選擇沉默。

“稟報主公,臣下在思索南方的事情。”何士元拱手,“主公啊,交州以南的地界,稻米爲三季生產(chǎn),我們或許能夠從那裡得到一些。”

“哎呀,寡人倒是沒想到暹羅國。”夏正平一愣,旋即哈哈大笑起來,“軍師之言,可是給寡人提了醒,暹羅國可是稻米生產(chǎn)大國啊!那裡一年可以種植三季稻米,糧食多的都吃不完。”

“更何況,暹羅國前一陣子派遣使者求救,我也答應了。如今看來,正好向他們索要一些報酬,讓暹羅國協(xié)助我們度過大旱。”

暹羅國之地,位於南方,那裡一年四季都是高溫炎熱的天氣。但是因爲靠近大海,所以雨水豐富,就算是其他地區(qū)出現(xiàn)了大旱,那裡也不會有什麼影響。有著這樣的條件,那裡的稻米豐產(chǎn)程度,可以說是超過荊襄九郡數(shù)倍,可以說是整個世界的糧倉所在。

第四十九章 棄北川雛鳳燒城第三十四章 神秘女子第十六章 封禪泰山,千古一帝(大結(jié)局)第四十一章 戰(zhàn)隆江漢王鏖兵第五十二章 還有誰!第四十三章 從君而戰(zhàn)第五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二十六章 殿下求策第十七章 士族世官第五十章 取三江漢王用計第三十五章 春祭第十六章 張冠李戴第四十八章 弄巧成拙(爲諸位書友的支持而加更的三千字大章)第一章 帝王風度第二十一章 代受刑責第二十八章第十六章 忽悠第三十八章 拜見雍王第三十八章 抗旨第四章 大事不好第三十九章 求親第十四章 南蠻來使第四十章 屯田制(第二卷完)第二十九章 頭盔第十九章 雙喜臨門第五章 心中有民第二十三章 賈公舞劍,意在皇子第二章 賤民?第二十四章 蜀王急信第四十章 無名之主第八章 水師第三章 不改制,死路一條第二十九章 頭盔第三十章 神醫(yī)出手第四十一章 效仿舊事第二十七章 大夏神朝亡了第六章 過蜀州第五十四章 巴州漢王三連駁第三十四章 祖制不可違第三十四章 議取蜀州(下)第四十一章 效仿舊事第二十二章 三江湖第十九章 狗急跳牆第三十八章 施琢公大戰(zhàn)漢水第十六章 封禪泰山,千古一帝(大結(jié)局)第十九章 狗急跳牆第五十三章 您請便!(四千字大章送上!)第三十二章 戰(zhàn)國第三十二章 犧牲第二十五章 三江湖大戰(zhàn)(上)第十五章 女扮男裝第二十一章 鴻門宴(上)第三十二章 七分天下(下)第十六章 忽悠第四章 車伕公羊假第五十四章 巴州漢王三連駁第二十四章 真相第四十六章 收北川蜀王自焚第三十章 雍南郡第二章 朝陽宮第九章 大快人心第五十二章 何士元智鬥孔明亮第四十八章 夏正平鬥將首勝第二十八章第五十四章 巴州漢王三連駁第五十三章 您請便!(四千字大章送上!)第十五章 第一位謀士第三十七章 三拜第九章 尉遲破第三十九章 聲東擊西第二十一章 吳越之地第四十七章 申不易御駕親征第四十八章 弄巧成拙(爲諸位書友的支持而加更的三千字大章)第二十三章 題字第十五章 女扮男裝第八章 巡查街道第三十一章 七分天下(中)第七章 政事堂第三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十三章 楚王歸降第二十九章 未雨綢繆第五十三章 您請便!(四千字大章送上!)第三十一章 回馬槍第五十章 取三江漢王用計第三十二章 前因後果第三十七章 三拜第二十五章 烽火臺上狼煙起第十五章 三個月第五章 襄王本意第十二章 永昌改制第八章 望月臺下?lián)P名第三十二章 七分天下(下)第十八章 東野小城第三十三章 衛(wèi)燼第二十八章 觀其大略第三十九章 聲東擊西第四十六章 收北川蜀王自焚第三十三章 衛(wèi)燼第二十四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三十七章 得捷報漢王賞軍
第四十九章 棄北川雛鳳燒城第三十四章 神秘女子第十六章 封禪泰山,千古一帝(大結(jié)局)第四十一章 戰(zhàn)隆江漢王鏖兵第五十二章 還有誰!第四十三章 從君而戰(zhàn)第五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二十六章 殿下求策第十七章 士族世官第五十章 取三江漢王用計第三十五章 春祭第十六章 張冠李戴第四十八章 弄巧成拙(爲諸位書友的支持而加更的三千字大章)第一章 帝王風度第二十一章 代受刑責第二十八章第十六章 忽悠第三十八章 拜見雍王第三十八章 抗旨第四章 大事不好第三十九章 求親第十四章 南蠻來使第四十章 屯田制(第二卷完)第二十九章 頭盔第十九章 雙喜臨門第五章 心中有民第二十三章 賈公舞劍,意在皇子第二章 賤民?第二十四章 蜀王急信第四十章 無名之主第八章 水師第三章 不改制,死路一條第二十九章 頭盔第三十章 神醫(yī)出手第四十一章 效仿舊事第二十七章 大夏神朝亡了第六章 過蜀州第五十四章 巴州漢王三連駁第三十四章 祖制不可違第三十四章 議取蜀州(下)第四十一章 效仿舊事第二十二章 三江湖第十九章 狗急跳牆第三十八章 施琢公大戰(zhàn)漢水第十六章 封禪泰山,千古一帝(大結(jié)局)第十九章 狗急跳牆第五十三章 您請便!(四千字大章送上!)第三十二章 戰(zhàn)國第三十二章 犧牲第二十五章 三江湖大戰(zhàn)(上)第十五章 女扮男裝第二十一章 鴻門宴(上)第三十二章 七分天下(下)第十六章 忽悠第四章 車伕公羊假第五十四章 巴州漢王三連駁第二十四章 真相第四十六章 收北川蜀王自焚第三十章 雍南郡第二章 朝陽宮第九章 大快人心第五十二章 何士元智鬥孔明亮第四十八章 夏正平鬥將首勝第二十八章第五十四章 巴州漢王三連駁第五十三章 您請便!(四千字大章送上!)第十五章 第一位謀士第三十七章 三拜第九章 尉遲破第三十九章 聲東擊西第二十一章 吳越之地第四十七章 申不易御駕親征第四十八章 弄巧成拙(爲諸位書友的支持而加更的三千字大章)第二十三章 題字第十五章 女扮男裝第八章 巡查街道第三十一章 七分天下(中)第七章 政事堂第三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十三章 楚王歸降第二十九章 未雨綢繆第五十三章 您請便!(四千字大章送上!)第三十一章 回馬槍第五十章 取三江漢王用計第三十二章 前因後果第三十七章 三拜第二十五章 烽火臺上狼煙起第十五章 三個月第五章 襄王本意第十二章 永昌改制第八章 望月臺下?lián)P名第三十二章 七分天下(下)第十八章 東野小城第三十三章 衛(wèi)燼第二十八章 觀其大略第三十九章 聲東擊西第四十六章 收北川蜀王自焚第三十三章 衛(wèi)燼第二十四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三十七章 得捷報漢王賞軍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吉县| 西乌珠穆沁旗| 德安县| 富平县| 洛浦县| 稻城县| 巢湖市| 中卫市| 广丰县| 襄垣县| 玉树县| 五指山市| 乳山市| 华阴市| 和林格尔县| 嘉义市| 汨罗市| 锡林浩特市| 黄冈市| 抚顺市| 象山县| 承德县| 花垣县| 嘉祥县| 宁津县| 邵阳市| 社会| 吴川市| 纳雍县| 通河县| 莱州市| 镇沅| 虎林市| 乌兰浩特市| 阳泉市| 常山县| 元江| 麦盖提县| 山东| 贡山| 九龙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