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十二章 三江湖

吳南郡的風土人情,不與其他地方的人一樣。這大概是跟他們身爲百越民族後代的原因有關,那是歷史上存在著的民族,後來隨著時間發展的緣故,這個民族逐漸消失不見了。或者說,這個民族實際上和夏族、華族交融在了一起,形成了如今吳州越州的居民。

夏正平住進館驛之後,便是讓人去打聽了劉病已的消息,這需要幾天的時間。在這幾天之中,夏正平倒是有些無聊了。

“主公,吳南郡之中,有一些我當初遊學所認識的好友,我想去拜訪他們一下,不知道主公您是否答應?”何士元一大早就過來請示夏正平,希望他自己能夠得到夏正平允許,前往吳南郡的一些地方,進行拜訪好友,“若是有可能,我將他們說服,前往巴州,爲主公您效力。”

對於何士元的要求,夏正平自然是沒有什麼理由拒絕的,畢竟這只是普通的順帶拜訪,就像夏正平一樣。他原本的目標,是要去拜訪一下海霹靂施琢公,只是順路來看看劉病已的事情,說不定自己能夠說服劉病已前往巴州,加入自己的陣營。

他見著何士元的神色之中,有著一絲的期許,便是點了點頭,道:“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先生好友在吳南郡之中,您自然得去拜訪一下他,若不允許,豈不是顯得本王有些不仁義了?”

夏正平自然會答應,他明白何士元肯定是有著事情的,不過他也沒去問究竟是什麼事情:“劉病已的消息傳回來,還需要一段時間。本王也要出去走走,看一看這吳南郡的風光!”

當下,他指著身邊的南山客,便是繼續說道:“南山和我一同去,公羊假就讓他留守館驛,出了什麼事情的話,我們晚上再說。”

“既然如此,那下官就告辭了。”

見著何士元出門而去,夏正平便是問著南山客:“南山,你說說這吳南郡有什麼值得去逛一逛的地方?”他倒是有些想四處走走了,一方面增長一下自己的見識,另外一方面自然是放鬆一下心情,清除多日旅途的勞累。

南山客此時身著女裝,聞聽夏正平此言,倒是有些詫異了,要知道身爲帝王的夏正平,因爲勤於政事的緣故,是很少提出這樣的要求的。

如今看來,倒像是夏正平偶爾放鬆之舉,不過即便是這樣的放鬆,也是安德的。南山客身爲夏正平的妻子,自然是對夏正平這樣的想法極爲開心的。

她臉上燦爛的笑容,已經掩飾不住她的內心想法了:“我進入吳南郡的時候,就聽得這裡的人們,說三江湖的風景不錯,我們可以去那裡走走。”

夏正平聞言,便是起身,換了一身衣服後說道:“那裡的風景的確不錯,我們當時進入吳南郡的時候,也是路過那裡。我只是瞟了一眼那個地方,簡直如同天堂仙境一般,極爲讓人沉醉。

“就去這個地方!”夏正平最終做出了決定,“現在去,也算得上是一個好的時節。”

現在這個時節,正好是金秋十月,農人收割稻米的大好時節,田野之間一片金黃,自然值得讓人欣賞。夏正平正是抱著這樣一個心裡,纔會決定要和南山客一道,前往三江湖的。

三江湖,顧名思義,是三條江匯流而形成的一座大湖。哪三條大江?生活在吳南郡都是明白,這三條大江,一名爲吳江,二名爲越江,三名楚江。

吳江,回溯源流,出自於吳州西北部地帶,那裡有一座高山,終年泉水不息,絲絲溪流,匯聚而成了吳江這一條大江。因爲吳江自身貫穿了整個吳州地區,因此被稱作吳江這個名字。

至於越江,則是自西北方向的越州之地而流,貫穿了整個越州地區,穿過吳州數個郡城,而與吳江匯流在這三江湖之中。這一條越江,因爲沿途郡城較多,各個郡城需求水量也比較大,因此這個越江在這三條大江之中,流量是最小的。

楚江源頭在楚州,楚州這個名字,正是因爲楚江而得名的。楚江在楚州這一塊地方上,有著大大大小小的支流河道,總共上百條。這上百條河道,貫穿了整個楚州的境內,導致楚州同樣成爲了世人眼中,比較肥沃的土地。

在很久遠的歷史之中,楚州、吳州、越州以至於南方的蜀州、巴州,被南蠻佔據的交州等地方,原先並不是屬於大夏神朝的管轄範圍的。那個時候,這一帶地區都是蠻夷部族,甚至是連著荊楚地帶,都蠻夷的地盤。

這些部族,和政治經濟中心,是沒有任何的交流的,他們有的只是不斷攻伐歷朝歷代的邊境。直至前朝元帝的時候,大軍一出,天下皆是寂靜,衆多部族歸降,融合在了當今的民族之中。從此以後,大夏神朝的這一個疆域,便是有了多元的文化,也是有著讓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諸多資源。

可以這麼說,有著這麼優渥的條件,大夏神朝,自然是可以自稱爲天朝上國,從此俾睨其他外邦了。

可惜,這樣的日子,並沒有持續多久。世界是一個整體,並不是這個天朝上國說的上的,其中最大的威脅,自然是位於大夏神沿海邊疆之外的那些個島國。這些島國,的確讓人不省心。就是這些島國的作用,也讓的三江湖變得重要起來。

三江湖,若是依照往常的計算,這裡只是一處大型江河匯聚流水而形成的緩衝湖泊,周圍都是一片片的溼地。這處湖泊距離大海,只有數十里,在這數十里的路途中,只有一處像樣子的江河,將三江湖中的流水,帶入大海,其餘地方,都是大片大片的稻作良田。

然而,問題就出在這條江河上了。如果來犯的島國大軍,能夠沿著江河,進入三江湖,那就相當於控制住了整片的稻作產區,這些產區,也是吳州吳南郡的糧食主產地。沒有了這處主產地,吳南郡老百姓,就得餓死。

島國軍隊如果控制了這一處稻作產地,直接的後果,便是讓吳南郡無糧可恥。而最爲間接,且又是極爲廣泛的,自然是封鎖吳南郡周邊。如果真的是這樣子的話,那麼吳南郡就會面臨崩潰的節奏。

而偏偏不巧的是,吳南郡之中所駐紮的水軍,並不是很多,因此生活在三江湖畔,吳南郡中的老百姓們,始終是有一種危機感。這種危機感,來自於大海之上。

如果從一個軍事薛家的角度來看的話,三江湖也是一個戰略支撐點。這樣的一座大湖,足以容納數萬艘戰船,屯兵於此,向北,可以逆流越江而上,攻打沿路州郡,直達越州;而沿著吳江,則可以攻打吳州全境;最爲關鍵的,那就是順著楚江,進入楚州之後,輾轉水道,攻佔楚州之後,甚至是能夠攻打贛州、荊州、襄州等地。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自然是要有著極爲強大的水師。如果水師不濟,莫說是要攻打各個州郡了,到頭來,十有八九都有可能將自己搭進去。

這樣的一處險要的地理位置,夏正平自然記得,他答應南山客,要前往三江湖走一走,其中的一個目的,自然是要觀察一下三江湖的具體地理位置。

多年以前,他只是在皇宮中的書籍內,看過有關於三江湖的描寫。隨著時間的流逝,誰又能夠說得清楚,在這十幾年的時間裡,三江湖周邊的地理環境,沒有任何的改變呢?

所謂滄海桑田,時間越是悠久,地理狀況改變的就越大。正是基於這一點,夏正平說什麼也要看看三江湖究竟變成了怎樣的樣貌。這對於他將來統一天下,有著至關重要的一環。正如之前所說的那種計策一樣,三江湖是個戰略支撐點,極爲重要。

行走在前往三江湖的街道上,行人也是逐漸增多,但是大多數都是帶著草帽,肩上挑著糧食的農民,此時正是豐收的時節。

既然是豐收時節,自然會引來島國的侵擾。周邊各處島國之所以會侵擾吳州越州,乃至是蜀州等地,就是因爲其國內,糧食產量的不足,他們需要進行掠奪的方式,進行養活國內的人口。這些性質,和南蠻侵略並掠奪蜀州是一個道理,都是因爲國內糧食不足而進行的。

正是因爲這一件事情,前一陣子夏正平纔會得到消息,海霹靂施琢公,將會率領水師,阻撓各個島國軍隊的侵犯。夏正平也是想要藉著這一次的消息,來打聽一下,這個海霹靂施琢公,到底是不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將軍。

常言道,帥才易得,名將難求。夏正平給自己的定位,便是帥才,而名將的話,他手中的馬孟起算得上一個,而現在,他就要來到吳越之地,尋找屬於他的第二位名將。

君不見,一名名將在手,足以抵得上十萬雄兵嗎?這是一種現象,也是一種自然而然形成的規律。

第四十四章 臨機制宜之權第七章 駁第二十一章 吳越之地第三十八章 好消息第二十三章 題字第十九章 狗急跳牆第四章 大事不好第七章 政事堂第四章 城下搦戰第二十七章 大夏神朝亡了第四十七章 奪軍第四十章 夏正平刮骨療毒第四十一章 效仿舊事第九章 煮鹽、曬鹽第二十六章 殿下求策第二十六章 殿下求策第二十九章 生死人,肉白骨(下)第三十八章 拜見雍王第五十章 取三江漢王用計第六章 過蜀州第六章 建寧郡反第十四章 南蠻來使第四十三章 漢王義釋黃瀚生第四十五章 並南蠻暹羅來使第三十七章 流言四起第五十二章 還有誰!第二十章 認死理的程湯第三十九章 黃瀚生據守隆江第三十一章 回馬槍第二十六章 落鳳坡第九章 鎮南將軍第一章 大旱第十五章 十五年第三十三章 不爲我所用,必爲我所殺第十章 襄州雛鳳第三十八章 施琢公大戰漢水第二十四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十章 西羌少年第十四章 西域南山客第三十章 雍南郡第十七章 苦情計第五十三章 荊州醉龍三連輸第二十章 認死理的程湯第四十四章 臨機制宜之權第二章 先下手爲強第三十八章 施琢公大戰漢水第四十七章 申不易御駕親征第三十二章 犧牲第三十八章 抗旨第四十五章 亂政皇子第十九章 雙喜臨門第二十八章 生死人,肉白骨(上)第四十二章 燒連營陸慷建功第三十九章 求親第二十一章 代受刑責第十八章 翰林院第五十三章 荊州醉龍三連輸第二十七章 雛鳳之謀第三十三章 議取蜀州(上)第三十章 雍南郡第三十章 神醫出手第十章 襄州雛鳳第十章 三十萬大軍第五十一章 夏正平大戰申不易第二十五章 大朝議第八章 奪權第四章 賀子先第八章 奪權第三十章 七分天下(上)第二十一章 三年第十二章 血濺三步第二章 先下手爲強第四十五章 並南蠻暹羅來使第三十四章 神秘女子第二十八章 大戰起兮雪飛揚第三章 三堂會審第八章 專賣第十五章 交易第三章 不改制,死路一條第五十一章 夏正平大戰申不易第十二章 永昌改制第十一章 名不虛傳第十五章 十五年第四十一章 戰隆江漢王鏖兵第四十章 屯田制(第二卷完)第三十四章 神秘女子第二十七章 醉龍的勸誡第五十一章 夏正平大戰申不易第三十三章 初見成效第七章 官商第四十二章 燒連營陸慷建功第一章 大變革第三十三章 不爲我所用,必爲我所殺第四十一章 效仿舊事第五十三章 您請便!(四千字大章送上!)第五章 襄王本意第七章 官商第十四章 南蠻來使第二十八章 觀其大略
第四十四章 臨機制宜之權第七章 駁第二十一章 吳越之地第三十八章 好消息第二十三章 題字第十九章 狗急跳牆第四章 大事不好第七章 政事堂第四章 城下搦戰第二十七章 大夏神朝亡了第四十七章 奪軍第四十章 夏正平刮骨療毒第四十一章 效仿舊事第九章 煮鹽、曬鹽第二十六章 殿下求策第二十六章 殿下求策第二十九章 生死人,肉白骨(下)第三十八章 拜見雍王第五十章 取三江漢王用計第六章 過蜀州第六章 建寧郡反第十四章 南蠻來使第四十三章 漢王義釋黃瀚生第四十五章 並南蠻暹羅來使第三十七章 流言四起第五十二章 還有誰!第二十章 認死理的程湯第三十九章 黃瀚生據守隆江第三十一章 回馬槍第二十六章 落鳳坡第九章 鎮南將軍第一章 大旱第十五章 十五年第三十三章 不爲我所用,必爲我所殺第十章 襄州雛鳳第三十八章 施琢公大戰漢水第二十四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十章 西羌少年第十四章 西域南山客第三十章 雍南郡第十七章 苦情計第五十三章 荊州醉龍三連輸第二十章 認死理的程湯第四十四章 臨機制宜之權第二章 先下手爲強第三十八章 施琢公大戰漢水第四十七章 申不易御駕親征第三十二章 犧牲第三十八章 抗旨第四十五章 亂政皇子第十九章 雙喜臨門第二十八章 生死人,肉白骨(上)第四十二章 燒連營陸慷建功第三十九章 求親第二十一章 代受刑責第十八章 翰林院第五十三章 荊州醉龍三連輸第二十七章 雛鳳之謀第三十三章 議取蜀州(上)第三十章 雍南郡第三十章 神醫出手第十章 襄州雛鳳第十章 三十萬大軍第五十一章 夏正平大戰申不易第二十五章 大朝議第八章 奪權第四章 賀子先第八章 奪權第三十章 七分天下(上)第二十一章 三年第十二章 血濺三步第二章 先下手爲強第四十五章 並南蠻暹羅來使第三十四章 神秘女子第二十八章 大戰起兮雪飛揚第三章 三堂會審第八章 專賣第十五章 交易第三章 不改制,死路一條第五十一章 夏正平大戰申不易第十二章 永昌改制第十一章 名不虛傳第十五章 十五年第四十一章 戰隆江漢王鏖兵第四十章 屯田制(第二卷完)第三十四章 神秘女子第二十七章 醉龍的勸誡第五十一章 夏正平大戰申不易第三十三章 初見成效第七章 官商第四十二章 燒連營陸慷建功第一章 大變革第三十三章 不爲我所用,必爲我所殺第四十一章 效仿舊事第五十三章 您請便!(四千字大章送上!)第五章 襄王本意第七章 官商第十四章 南蠻來使第二十八章 觀其大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原| 莫力| 皮山县| 鹤壁市| 永修县| 白沙| 丘北县| 高雄县| 资溪县| 赞皇县| 开原市| 三台县| 元朗区| 白城市| 绥阳县| 博湖县| 哈巴河县| 留坝县| 兴宁市| 麟游县| 乳山市| 怀柔区| 黑山县| 和硕县| 东港市| 博白县| 赤水市| 蛟河市| 仪陇县| 承德市| 砚山县| 南和县| 扎囊县| 永平县| 乌什县| 西峡县| 泗洪县| 涪陵区| 芮城县| 浮山县| 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