倏忽時間,數(shù)月過去,荊襄九郡被攻下的消息,便是傳入了濟州城。夏正平整頓了一下內(nèi)政,便是開始執(zhí)行自己制定的十五年計劃了,一切都如同十五年計劃之中預料的那般發(fā)展。
大統(tǒng)二年十二月,荊襄九郡被攻下,周王自殺身亡,自此中原地帶,以及大夏神朝舊都濟州之地,盡皆歸於夏正平所有。是以,三分天下,漢有其二,周邊各個諸侯國,盡皆膽寒。
漢大統(tǒng)五年七月,夏正平令關(guān)長雲(yún)率軍三十萬,北伐新羅,收復被其佔據(jù)的
渤州等地。同月,命令大將陸慷,攻伐平北郡,一路向北,消滅了燕不成。期間,麒麟李元直戰(zhàn)死,燕不成歸降,被夏正平敕封爲安樂公,發(fā)配到了巴州巴郡。
十月,陸慷與關(guān)長雲(yún)一道,攻伐新羅王朝本土之地,全境佔領,夏正平將這一塊土地,設置了高麗州。劃分了六個郡城。自此以後,新羅舊地,歸順於大漢,成爲了大漢的領土。
大統(tǒng)七年七月,北部邊疆,山戎糾結(jié)十五萬兵馬,南下侵略邊境各處郡城。陸慷同關(guān)長雲(yún)果斷出擊,斬殺山戎頭領,同時主動進擊,將北部邊疆的山戎部落,趕到了北海以北的地方。是年,大漢拓地兩千裡,自此,從南到北,整個大漢,橫跨有萬里之遙。
十月,田禾大收,夏正平祭天告地,派兵攻伐秦趙兩地。兩國君主抵抗,夏正平花費了三年時間,直至大統(tǒng)十年七月,纔將這兩處地盤平定,同時獲得了之前他們佔據(jù)的土地。
大統(tǒng)十一年四月,雍王遣使來朝,表達了歸順之意。夏正平看這許千言的面子上,接受了這一請求。不過,雍王之子,作爲人質(zhì)被留在了濟州之地。
十二年六月,夏正平以海霹靂施琢公爲先鋒,太子夏封爲監(jiān)國,率領三十萬水師,親征扶餘國、東島國、扶桑神朝、東瀛皇朝等海外國家,歷時一年,至十三年七月,大小海戰(zhàn)百餘場,最終消滅數(shù)個國家,將這些國家的土地,納入了大漢神朝的版圖。自此,大漢神朝沿海邊疆,海患全無,人們自然是安居樂業(yè)。
十四年三月,夏正平派遣馬孟起爲使,前往西羌之地,最終說服了他的父親,西羌歸順了大漢,也被夏正平設置了一個州,世代由馬氏掌管。
四月,雍王和西域大戰(zhàn),請求夏正平發(fā)兵支援。夏正平答應了下來,派遣衛(wèi)燼爲大將,率領二十萬大軍出擊西域,數(shù)月之後降服,卻是在十月份,衛(wèi)燼突然揮師,攻伐雍涼之地。自此,雍王歸降,被夏正平待之以國舅。
與此同時,天下大定,萬邦來朝,百姓豐衣足食,《漢律》實行之下,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天下之人,無一不稱頌夏正平爲一代明君,認爲他是自有文字記錄以來,最爲成功的一代帝王。
至此,總計三十四年的崢嶸歲月,三十五年的恢復大夏榮光的生涯,夏正平已經(jīng)五十歲了。該做的事情都做了,不該做的事情也做了,那麼再往後的歲月,便是要向天地證明自己了。
漢大統(tǒng)十五年,一月一日,崤州中部,泰山玉皇頂上,一處祭壇高臺,坐落在那裡。此時,鼓聲陣陣,號角連連,隨著太陽的升起,夏正平緩步走到了高臺的正中央。面對著冉冉升起的太陽,他朝著那裡拜了三拜,彷彿是這天地都在認可他的功勞。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夏正平直起了腰,聽著羣臣的山呼海嘯,神色之中,不由得一絲的得意。數(shù)十年的生涯,今朝得到了該有的表彰——千古一帝。他大手一揮,便是有中年男子,走到他下首位置讀道:“崢嶸三十五年……勤政愛民……文治武功……可謂是千古一帝。今朝封禪……”
中年男子模樣的大臣,讀著一份帛書,足足讀了半個時辰,其內(nèi)容皆是歌頌夏正平的。
讀完之後,衆(zhòng)臣再一次山呼海嘯。
完畢後,夏正平望著太陽升起的方向,喝道:“維天有漢,冠絕歷史!自今以後,千古一帝,萬世傳頌!”
“大統(tǒng)十五年一月一日,改元爲興國元年!”
自此,夏正平封禪泰山,可謂是千古一帝,成爲後世傳頌不朽的對象。
諸位看官,你可曾看得明白?這天下分分合合,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君不見當年的大夏,而又是如何有的當今的大漢?。
正所謂: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任你千古一帝,英雄舊夢,今朝可見,再造大夏乎!事了拂衣去,不曾功名在,卻道是塵歸塵土歸土。
後,興國二十五年,夏正平禪位於太子夏封,自稱太上皇,夏封即位改元皇初。皇初十四年,夏正平駕崩,享年九十歲,諡號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高睿端毅欽安弘文定業(yè)武皇帝,立廟號宣宗,世稱漢武皇帝亦爲漢宣宗,後葬於葬帝谷景陵。
夏正平自十六歲起爲一方君主,七十六歲退位,主宰乾坤六十年,後世傳頌,人們思念。駕崩之訊,傳遍天下時,無數(shù)人哀嚎;下葬之時,更是有哭聲百里,血淚滿目而死者,不計其數(shù)。從此可見,其功其德其能,古往今來,從未見得到,可謂是千古一帝!
而這個時候,當年跟隨夏正平一同打天下的人,也都已經(jīng)塵歸塵。土歸土了,化作了歷史長河之中,英雄人物的傳頌故事了。
且聽我慢慢道來,興國四年六月,何士元病逝,天下哀痛。興國七年二月,海霹靂施琢公,平定扶桑國叛亂時,戰(zhàn)死,夏正平痛心疾首。興國八年七月,許千言病逝,九月,南山客病逝,十月關(guān)長雲(yún)追擊北海山戎時,戰(zhàn)死!
興國九年十二月,趙恩銘追擊西域叛軍殘部,直至土庫曼斯坦,遭遇土著居民襲擊而亡。興國十年三月,司徒伯懿病逝,六月衛(wèi)燼病逝。至此以後,病逝戰(zhàn)死者,不計其數(shù),直至興國十七年,當年隨同夏正平起兵至今的人,早已經(jīng)去世得一乾二淨了。他知道,就算是身爲帝王,也無法抵抗得住生老病死,更何況這些功臣呢?
爲此,夏正平刻畫這些人的全身像,帶進了自己的陵墓裡,讓他們在九泉之下,陪伴著自己,那時的自己,他想得明白,將不會孤獨,也許在那個世界,時間是永恆的!
常言道,歷史總是螺旋上升的,大夏神朝出現(xiàn)戰(zhàn)亂末年,而大漢立國數(shù)百年之後,似乎也發(fā)生了同樣的事情,那時的天下究竟如何?請看下部《維天有漢》。(本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