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十六章 封禪泰山,千古一帝(大結(jié)局)

倏忽時間,數(shù)月過去,荊襄九郡被攻下的消息,便是傳入了濟州城。夏正平整頓了一下內(nèi)政,便是開始執(zhí)行自己制定的十五年計劃了,一切都如同十五年計劃之中預料的那般發(fā)展。

大統(tǒng)二年十二月,荊襄九郡被攻下,周王自殺身亡,自此中原地帶,以及大夏神朝舊都濟州之地,盡皆歸於夏正平所有。是以,三分天下,漢有其二,周邊各個諸侯國,盡皆膽寒。

漢大統(tǒng)五年七月,夏正平令關(guān)長雲(yún)率軍三十萬,北伐新羅,收復被其佔據(jù)的

渤州等地。同月,命令大將陸慷,攻伐平北郡,一路向北,消滅了燕不成。期間,麒麟李元直戰(zhàn)死,燕不成歸降,被夏正平敕封爲安樂公,發(fā)配到了巴州巴郡。

十月,陸慷與關(guān)長雲(yún)一道,攻伐新羅王朝本土之地,全境佔領,夏正平將這一塊土地,設置了高麗州。劃分了六個郡城。自此以後,新羅舊地,歸順於大漢,成爲了大漢的領土。

大統(tǒng)七年七月,北部邊疆,山戎糾結(jié)十五萬兵馬,南下侵略邊境各處郡城。陸慷同關(guān)長雲(yún)果斷出擊,斬殺山戎頭領,同時主動進擊,將北部邊疆的山戎部落,趕到了北海以北的地方。是年,大漢拓地兩千裡,自此,從南到北,整個大漢,橫跨有萬里之遙。

十月,田禾大收,夏正平祭天告地,派兵攻伐秦趙兩地。兩國君主抵抗,夏正平花費了三年時間,直至大統(tǒng)十年七月,纔將這兩處地盤平定,同時獲得了之前他們佔據(jù)的土地。

大統(tǒng)十一年四月,雍王遣使來朝,表達了歸順之意。夏正平看這許千言的面子上,接受了這一請求。不過,雍王之子,作爲人質(zhì)被留在了濟州之地。

十二年六月,夏正平以海霹靂施琢公爲先鋒,太子夏封爲監(jiān)國,率領三十萬水師,親征扶餘國、東島國、扶桑神朝、東瀛皇朝等海外國家,歷時一年,至十三年七月,大小海戰(zhàn)百餘場,最終消滅數(shù)個國家,將這些國家的土地,納入了大漢神朝的版圖。自此,大漢神朝沿海邊疆,海患全無,人們自然是安居樂業(yè)。

十四年三月,夏正平派遣馬孟起爲使,前往西羌之地,最終說服了他的父親,西羌歸順了大漢,也被夏正平設置了一個州,世代由馬氏掌管。

四月,雍王和西域大戰(zhàn),請求夏正平發(fā)兵支援。夏正平答應了下來,派遣衛(wèi)燼爲大將,率領二十萬大軍出擊西域,數(shù)月之後降服,卻是在十月份,衛(wèi)燼突然揮師,攻伐雍涼之地。自此,雍王歸降,被夏正平待之以國舅。

與此同時,天下大定,萬邦來朝,百姓豐衣足食,《漢律》實行之下,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天下之人,無一不稱頌夏正平爲一代明君,認爲他是自有文字記錄以來,最爲成功的一代帝王。

至此,總計三十四年的崢嶸歲月,三十五年的恢復大夏榮光的生涯,夏正平已經(jīng)五十歲了。該做的事情都做了,不該做的事情也做了,那麼再往後的歲月,便是要向天地證明自己了。

漢大統(tǒng)十五年,一月一日,崤州中部,泰山玉皇頂上,一處祭壇高臺,坐落在那裡。此時,鼓聲陣陣,號角連連,隨著太陽的升起,夏正平緩步走到了高臺的正中央。面對著冉冉升起的太陽,他朝著那裡拜了三拜,彷彿是這天地都在認可他的功勞。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夏正平直起了腰,聽著羣臣的山呼海嘯,神色之中,不由得一絲的得意。數(shù)十年的生涯,今朝得到了該有的表彰——千古一帝。他大手一揮,便是有中年男子,走到他下首位置讀道:“崢嶸三十五年……勤政愛民……文治武功……可謂是千古一帝。今朝封禪……”

中年男子模樣的大臣,讀著一份帛書,足足讀了半個時辰,其內(nèi)容皆是歌頌夏正平的。

讀完之後,衆(zhòng)臣再一次山呼海嘯。

完畢後,夏正平望著太陽升起的方向,喝道:“維天有漢,冠絕歷史!自今以後,千古一帝,萬世傳頌!”

“大統(tǒng)十五年一月一日,改元爲興國元年!”

自此,夏正平封禪泰山,可謂是千古一帝,成爲後世傳頌不朽的對象。

諸位看官,你可曾看得明白?這天下分分合合,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君不見當年的大夏,而又是如何有的當今的大漢?。

正所謂: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任你千古一帝,英雄舊夢,今朝可見,再造大夏乎!事了拂衣去,不曾功名在,卻道是塵歸塵土歸土。

後,興國二十五年,夏正平禪位於太子夏封,自稱太上皇,夏封即位改元皇初。皇初十四年,夏正平駕崩,享年九十歲,諡號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高睿端毅欽安弘文定業(yè)武皇帝,立廟號宣宗,世稱漢武皇帝亦爲漢宣宗,後葬於葬帝谷景陵。

夏正平自十六歲起爲一方君主,七十六歲退位,主宰乾坤六十年,後世傳頌,人們思念。駕崩之訊,傳遍天下時,無數(shù)人哀嚎;下葬之時,更是有哭聲百里,血淚滿目而死者,不計其數(shù)。從此可見,其功其德其能,古往今來,從未見得到,可謂是千古一帝!

而這個時候,當年跟隨夏正平一同打天下的人,也都已經(jīng)塵歸塵。土歸土了,化作了歷史長河之中,英雄人物的傳頌故事了。

且聽我慢慢道來,興國四年六月,何士元病逝,天下哀痛。興國七年二月,海霹靂施琢公,平定扶桑國叛亂時,戰(zhàn)死,夏正平痛心疾首。興國八年七月,許千言病逝,九月,南山客病逝,十月關(guān)長雲(yún)追擊北海山戎時,戰(zhàn)死!

興國九年十二月,趙恩銘追擊西域叛軍殘部,直至土庫曼斯坦,遭遇土著居民襲擊而亡。興國十年三月,司徒伯懿病逝,六月衛(wèi)燼病逝。至此以後,病逝戰(zhàn)死者,不計其數(shù),直至興國十七年,當年隨同夏正平起兵至今的人,早已經(jīng)去世得一乾二淨了。他知道,就算是身爲帝王,也無法抵抗得住生老病死,更何況這些功臣呢?

爲此,夏正平刻畫這些人的全身像,帶進了自己的陵墓裡,讓他們在九泉之下,陪伴著自己,那時的自己,他想得明白,將不會孤獨,也許在那個世界,時間是永恆的!

常言道,歷史總是螺旋上升的,大夏神朝出現(xiàn)戰(zhàn)亂末年,而大漢立國數(shù)百年之後,似乎也發(fā)生了同樣的事情,那時的天下究竟如何?請看下部《維天有漢》。(本書完!)

第五十五章 黃瀚生突襲後部,夏正平氣死醉龍第四十章 夏正平刮骨療毒第六章 諸侯形勢第一章 大旱第十五章 第一位謀士第十章 三十萬大軍第十八章 翰林院第十四章 南蠻來使第五十二章 何士元智鬥孔明亮第三十八章 施琢公大戰(zhàn)漢水第十七章 商量第三十章 神醫(yī)出手第二十七章 心病第五十四章 巴州漢王三連駁第三十九章 事必躬親第三十八章 好消息第一章 大變革第三十三章 初見成效第九章 煮鹽、曬鹽第四十章 屯田制(第二卷完)第十八章 曾經(jīng)的大夏第二十七章 醉龍的勸誡第四十一章 戰(zhàn)隆江漢王鏖兵第八章 水師第二十九章 出使雍王第五十四章 巴州漢王三連駁第五章 襄王本意第二十章 歲月如流水第十章 西羌少年第四章 大事不好第十七章 士族世官第二章 賤民?第二十九章 未雨綢繆第十章 要搶王的女人第五十三章 您請便!(四千字大章送上!)第五章 襄王本意第十章 三十萬大軍第三十五章 舌戰(zhàn)諸官第二十四章 倭寇突襲第三十九章 事必躬親第十一章 詐降第十四章 小心思第五十四章 巴州漢王三連駁第九章 煮鹽、曬鹽第九章 尉遲破第二十二章 病重第十八章 東野小城第三十章 七分天下(上)第二十一章 鴻門宴(上)第四十六章 收北川蜀王自焚第十二章 裸衣相鬥(下)第三十九章 黃瀚生據(jù)守隆江第五十五章 黃瀚生突襲後部,夏正平氣死醉龍第十六章 封禪泰山,千古一帝(大結(jié)局)第六章 水淹建寧郡第七章 駁第二十七章 大夏神朝亡了第十六章 考校新官第五十三章 荊州醉龍三連輸第九章 鎮(zhèn)南將軍第四十七章 奪軍第十八章 東野小城第八章 水師第十一章 張富貴的作死秀第十二章 永昌改制第三十二章 戰(zhàn)國第二十七章 雛鳳之謀第二十一章 三年第二十一章 代受刑責第十六章 考校新官第十二章 永昌改制第一章 帝王風度第三十一章 回馬槍第二十一章 鴻門宴(上)第二十九章 生死人,肉白骨(下)第十二章 修法第三十七章 流言四起第十二章 血濺三步第五章 白髮漁樵江渚上第四十章 無名之主第五章 白髮漁樵江渚上第一章 帝王風度第十七章 商量第三十六章 真相第三十三章 不爲我所用,必爲我所殺第二十五章 大朝議第三十七章 得捷報漢王賞軍第二十六章 落鳳坡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下)第二十三章 題字第三十九章 求親第三十三章 議取蜀州(上)第十八章 翰林院第七章 狠角色第二十九章 頭盔第二十一章 鴻門宴(上)第七章 狠角色第三十五章 春祭第十一章 詐降第二章 賤民?
第五十五章 黃瀚生突襲後部,夏正平氣死醉龍第四十章 夏正平刮骨療毒第六章 諸侯形勢第一章 大旱第十五章 第一位謀士第十章 三十萬大軍第十八章 翰林院第十四章 南蠻來使第五十二章 何士元智鬥孔明亮第三十八章 施琢公大戰(zhàn)漢水第十七章 商量第三十章 神醫(yī)出手第二十七章 心病第五十四章 巴州漢王三連駁第三十九章 事必躬親第三十八章 好消息第一章 大變革第三十三章 初見成效第九章 煮鹽、曬鹽第四十章 屯田制(第二卷完)第十八章 曾經(jīng)的大夏第二十七章 醉龍的勸誡第四十一章 戰(zhàn)隆江漢王鏖兵第八章 水師第二十九章 出使雍王第五十四章 巴州漢王三連駁第五章 襄王本意第二十章 歲月如流水第十章 西羌少年第四章 大事不好第十七章 士族世官第二章 賤民?第二十九章 未雨綢繆第十章 要搶王的女人第五十三章 您請便!(四千字大章送上!)第五章 襄王本意第十章 三十萬大軍第三十五章 舌戰(zhàn)諸官第二十四章 倭寇突襲第三十九章 事必躬親第十一章 詐降第十四章 小心思第五十四章 巴州漢王三連駁第九章 煮鹽、曬鹽第九章 尉遲破第二十二章 病重第十八章 東野小城第三十章 七分天下(上)第二十一章 鴻門宴(上)第四十六章 收北川蜀王自焚第十二章 裸衣相鬥(下)第三十九章 黃瀚生據(jù)守隆江第五十五章 黃瀚生突襲後部,夏正平氣死醉龍第十六章 封禪泰山,千古一帝(大結(jié)局)第六章 水淹建寧郡第七章 駁第二十七章 大夏神朝亡了第十六章 考校新官第五十三章 荊州醉龍三連輸第九章 鎮(zhèn)南將軍第四十七章 奪軍第十八章 東野小城第八章 水師第十一章 張富貴的作死秀第十二章 永昌改制第三十二章 戰(zhàn)國第二十七章 雛鳳之謀第二十一章 三年第二十一章 代受刑責第十六章 考校新官第十二章 永昌改制第一章 帝王風度第三十一章 回馬槍第二十一章 鴻門宴(上)第二十九章 生死人,肉白骨(下)第十二章 修法第三十七章 流言四起第十二章 血濺三步第五章 白髮漁樵江渚上第四十章 無名之主第五章 白髮漁樵江渚上第一章 帝王風度第十七章 商量第三十六章 真相第三十三章 不爲我所用,必爲我所殺第二十五章 大朝議第三十七章 得捷報漢王賞軍第二十六章 落鳳坡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下)第二十三章 題字第三十九章 求親第三十三章 議取蜀州(上)第十八章 翰林院第七章 狠角色第二十九章 頭盔第二十一章 鴻門宴(上)第七章 狠角色第三十五章 春祭第十一章 詐降第二章 賤民?
主站蜘蛛池模板: 峨眉山市| 黔西| 兴仁县| 武夷山市| 伊金霍洛旗| 石柱| 宁都县| 开江县| 恩施市| 陈巴尔虎旗| 黄梅县| 宝山区| 牙克石市| 铅山县| 武宣县| 龙井市| 关岭| 阿拉善右旗| 桃江县| 和林格尔县| 九寨沟县| 自贡市| 泗阳县| 黔江区| 新晃| 体育| 叶城县| 七台河市| 古丈县| 林芝县| 普陀区| 新疆| 简阳市| 临城县| 大邑县| 任丘市| 湘阴县| 屯留县| 四会市| 庐江县| 兰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