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上的自然環境和前世之中沒什麼兩樣,蘊藏的資源,也幾乎是一模一樣的。只不過,這裡的人們,在資源的利用上,卻顯得落後得多。畢竟是具有夏正平前世之中,西周王朝的某些特徵。
“鹽池之中,出產的鹽,是要將滷水煮沸,然後再經過一系列的處理,才能得到鹽?!毕恼綄⒉瘯迷谑种校従徸x了起來,“我這個方法相似,先用一個大鍋,盛滿海水,逐漸煮沸,直至剩下兩成的量,然後再盛滿海水,再進行煮沸至原本兩成的量,如此往復七八次即可。待得煮沸至最後一次,只剩下原先一半的量,便是所謂的滷水?!?
“若是我所猜的不錯的話,這滷水的底部,已經是有白色的鹽了。此時,這些鹽,便是能夠放心使用了。”
夏正平前世之中雖然學的是歷史,除了對經濟學有所瞭解之外,對於一些工藝,也是有所掌握的。他現在就是在將前世之中的某些古代工藝,引入了這個社會之中。
他所說的海水煮鹽,所運用到的方法極爲簡單,海水可以看做是極稀的滷水,煮沸蒸發,相當於是濃縮海水。海水濃縮到一定程度後,便是成爲了滷水,如此反覆之後,滷水中鹽的濃度也就越大,最後產出的鹽的量也就越多。
這樣子做,不僅僅可以省卻從鹽池、鹽井採取滷水的繁瑣,還能節約用工的時間。要知道,海水取之不盡,蜀郡沿海周邊的海水,皆能夠隨手取得。而鹽池、鹽井,卻是條件苛刻,而且受限於地形,極爲不安全。
實際上,海水煮鹽還是比較花費功夫的,有比這個更優化的辦法,那便是海水曬鹽。這兩個方法的過程是一樣的,只不過獲得滷水,產生鹽的條件不一樣。
海水煮鹽,歸根結底,需要消耗大量的木材,以燒火煮沸海水。而海水曬鹽則不需要,只需要將海水放在日光之下曝曬即可,這一方法也有利於大規模獲取鹽。
交州之地,常年溫度較高,那裡的地方,便是適合這一方法的。
如此輕易便捷獲取鹽的途徑,自然是能夠做到鹽資源的專賣。夏正平敢於進行這樣的改革,自然是有所依仗的。
司徒伯懿聽著夏正平敘說的方法,不住的點頭,道:“主公所說的這方法,雖然聞所未聞,但是卻聽上去很有道理。不知道,主公打算怎麼做?”
他聽得懂夏正平所講的事情,自然也就想知道,夏正平爲什麼要將這些告訴自己。
“我想讓你去沿海地帶,組織官商,用這些方法,生產鹽。以滿足巴蜀之地、交州、南蠻等地的鹽的需求?!毕恼綄⒉瘯f給了司徒伯懿,而後緩緩說道,“這樣子做,可以大規模的生產出鹽,同時能夠平穩鹽的價格。讓百姓們生活的更好,而不至於爲了鹽發愁?!?
他說的一點也沒錯,現在的漢王之地,很多的鹽商都會坐地起價。以至於,鹽的價格一直是居高不下,很多百姓買不起鹽,整天的粗茶淡飯,造成了體質上的差距?,F在夏正平雖然查封了鹽商的產地,但是漢王之地,卻不能夠一日無鹽。爲此,既要達到降低鹽的價格,又要達到生產出大量的鹽,也就只能用夏正平所說的方法了。
這樣的一則消息,自然是傳遍了整個漢王之地,一時之間,原本聚集在蜀郡之中,反對漢王的鹽商們,盡是消了火。或者說,他們已經知道,大勢已去,一旦這種海水煮鹽的方法推廣開來,那麼他們這種古老的鹽池取鹽之法,將會沒有生存的餘地。
更爲深一層次的,這是徹底的使得鹽資源,實現了官商經營,官商售賣的體制。到時候,這鹽的價格,肯定會降低,而且低到近乎所有的巴蜀之人都能買得起。這就是夏正平想要的效果,民本思想,是他治政整個漢王之地的最高原則。
倏忽時間,半個月已然過去,這樣的一些風波事情,也過去的差不多了。
漢王之地的一些鹽商,不再生產鹽,而是由曾經的生產商,轉變成代理售賣商人。
夏正平創建的官商,畢竟是人員有限,或者說,他的這個官商,只負責生產和定製價格,至於如何賣,誰來賣,則不是他能夠做到的事情。
這一點,自然是要交付給原來的鹽商來做,否則的話,夏正平查封了那些鹽的生產地,那這些鹽商該怎麼辦。他們也是平民百姓之中的一員,也需要錢財,也需要生活。
於是乎,夏正平藉著這種改革的勁頭,便是給予了鹽商們的一些好處,讓他們有從商的機會,能夠賺到一些錢財。
自從官商開辦以來,資源類的商品,不出三個月,便是已經實現了專賣。而其他的商品,比如豬肉等,也已經實現了異地同價的目的。一時之間,整個漢王之地的經濟,物價平穩,郡城之間的差異,逐漸消除著。
以至於,物價的降低,官商的開辦以來,大幅度的提高了許多商品的生產力度與規模,自然是使得民衆生活水平提高了。
這些現象,自然是爲外人看在眼裡,漢王之地以外的州郡,窮人自然是想要費盡心機的前來這裡。漢王之地的諸多政策,都是有利於他們的。數個月之後,漢王之地的民衆,足足增加了數十萬戶,百萬居民。
當然,在改革之中,自然是少不了一些問題的。除了鹽商的安置問題,還有青銅生產商的、稀有鐵生產商的等等。這些商人的安排問題,自然是夏正平需要考慮的。
在以往的時候,一旦遇到戰爭,這些商人坐地起價,將金屬類的東西的價格擡的高高的,這讓夏正平很不爽。
如今,他用雷霆手段,剝奪了這些商人的金屬資源生產權,自然也要給他們一些好處,以用來安慰他們。
現在的夏正平,坐擁巴蜀,同時也意味著擁有著這巴州和蜀州之中的銅礦、鐵礦,南蠻之地併入夏正平的手中之後,他所掌握的鐵礦、銅礦也大爲增加。
實際上,巴蜀之地的銅礦、鐵礦,經過數百年的開採,早已經進入了枯竭期。以至於,掌握這些產地的商人,爲了達到物以稀爲貴的目的,竟是不住的彼此哄擡青銅價格,給夏正平的軍隊器械補給,造成了一定的困難。
這便是自由市場的通病,會造成盲目的擡價,以至於罔顧消費者的經濟水平。當然,夏正平最後是動用了一些關係,才使得價格平穩下來。要不然,當初那一系列的戰爭,他必輸無疑。
現在好了,有了南蠻之地的銅礦,他原本爲資源發愁的事情,也就得到了解決。不過,這南蠻之地的銅礦、鐵礦,在夏正平最初佔領的時候,就已經被他收入了囊下,那些私商沒有分到一杯羹。
Wшw? Tтkan? ¢ ○
這也是夏正平的高明之處,在最初的時候,他就考慮過官商的問題。如今看來,手中有著大量的鐵礦、銅礦,也就不用再發愁軍械了。至於那些商人,夏正平是這樣安排的,由官商組織人員生產一些民用品,然後讓這些商人代替自己售賣。
當然,這裡面的價格,依舊是牢牢握在官府手中的,不給私商任何的可趁之機。這一下子,自然是掃除了私商控制資源等稀缺商品的價格,從而使他們暴富的毛病。當然,也杜絕了價格的不穩定,而出現的一些民衆抗擊商人的現象。
說到成立鐵、銅的官商,夏正平倒是有些改進辦法。這種辦法,自然是要從金屬的生產方面進行改變。
鐵比銅稀有,因此鐵更爲昂貴。究其原因,自然是因爲鐵的冶煉,要遠比銅難。正常生活中,用到的並不是純淨的銅,而是青銅製品。冶煉的條件極爲簡單,但是鐵就不一樣了。
畢竟,這個世界,纔剛剛出現鐵,很多時候鐵的冶煉,都存在於探索階段。爲此,夏正平特地成立了百工閣,其目的,就是爲了研究鐵的冶煉。
官商想要平抑物價,其根本的做法,就是要讓商品的生產成本降低下來。這一點,從鹽的價格就可以看得出來。以往的郡城之中,買一兩一斤鹽,那是因爲鹽商們生產鹽可能一斤,就得需要半兩銀子。而現在的鹽,則是十幾文錢,就能夠買到一斤。海水煮鹽、曬鹽的成本近乎爲零。
因此,想要降低價格,到頭來還是必須從根本上解決。官商承辦鐵、銅的生產後,除去供應軍隊以外,最大的自然是要供應百姓們。往常的青銅、鋼鐵的生產,流程複雜,經過夏正平的改善之後,交付了百工閣的研究,將鋼鐵青銅的生產方法,徹底換成新的。
以至於,現在的漢王之地,這些資源類的商品,早已經是供大於求了。
自夏正平這樣連續幾次的不間斷的改革,漢王之地的經濟結構,已經遠遠區別於之前的了。因爲這一番的改革,夏正平統治之下的地界,早已經是最爲繁榮的了,以至於周邊的番邦,都來朝貢了。而且,如今的漢王之地,可以說是,民衆富裕,百姓安定。
倏忽時間,已經是五年過去,直至漢王二十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