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十一章 晏嬰舊事

少女聞言,便是發出銀鈴一般的笑聲,從鞦韆上跳了下來,跑到侍女身邊,問道:“你是說,正平哥哥來了?”

“郡主,確實如此!現在政事堂內的大臣們,都在和雍王殿下,商量著怎麼打發他呢!”侍女神色古怪,“郡主,聽說求親的人,就是爲了您啊!”

“我這幾日呆在府中悶得慌,要出去走走,你們不許跟著我!”少女便是許千言,她有些俏皮的轉身,指著侍女,“也不許告訴父王!”

“郡主……”侍女想要反駁說些什麼的時候,卻見得那少女許千言,已經是一溜煙的沒了影子。

雍王府,政事堂內,雍王已經和童遠志等人,制定了一系列對策,準備迎接夏正平的到來:“先讓他們住到館驛之中,然後藉口本王有事,晾他們幾天再說!”

說完這些,雍王便是拿出帛書,簽發了一道一道的命令,遞給了一些將官,讓他們依照命令行事。

十月十日,夏正平帶領的車駕,來到了雍南郡郡城之下,只是郡城之外,城門之前,並沒有迎接的儀仗隊,反而是大門緊閉,身著衣甲的士兵,守衛著各處城門。

夏正平站在馬車上,看見了眼前的場景,眉頭一皺,知道這個雍王,怕是得知了自己要來的消息,想要爲難爲難自己。

車駕停在了城門前幾丈的地方,就見城門樓上走上去了一名將軍摸樣的人物,粗獷之中,似乎帶著些許細膩。

“我乃漢王夏正平是也,親來雍州,拜會雍王!”夏正平見著那將軍,就是知道接下來將會有一番交鋒,“不知將軍閣下,以此之禮,接待於我,究竟是何道理?”

“我家主公說了,請將軍入偏門而進!”將軍模樣的人,站在城樓上高呼,“又有詔令,上國天王,不接小邦之主!”

夏正平聞言,臉色不禁慍怒起來,眼神也飄向了正門之旁的一處偏門。那偏門不過一人高,寬也不過一輛馬車,只是平常夜間城門關閉的時候,留有外人出入的。

他見著此景,不由得想起了歷史之上,著名的舊事——晏嬰使楚。這一切,想必是雍王背後的幕僚,教誨雍王用這種辦法,來羞辱自己的。

晏嬰使楚,也叫做晏子使楚,那是前朝之時,某個時期,齊魯大地上的齊國之大夫晏嬰,出使楚國,楚國也用這種辦法,來阻止晏嬰進城。只是,夏正平沒有想到,自己竟然在這裡,也會遇到這樣的事情。

“一個人用這種方法,來羞辱別國使者,也就算了,可以說是天生才學。若是第二個人用這種辦法,再來羞辱其他人,那就是天生的蠢材!”夏正平神色變得淡然起來,“晏嬰舊事,訪狗國者,方纔行走偏門;敢問將軍,足下之雍王,所處的封地,是狗國還是正兒八經的諸侯國呢?”

他這一番話,直說的將軍模樣的人物,面色羞紅。這一出,的確是雍王背後的幕僚,教會他用的,目的就是要羞辱一番夏正平,想要讓夏正平知難而退。

可惜,雍王低估了夏正平。也許模仿舊事,能夠難得住其他人,但夏正平卻不會被攔住。

反倒是,如今的結果,夏正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不光光沒有使自己遭受羞辱,反而把別人反駁得如同受到了羞辱一樣。

那位將軍,終究是一介武將,在一些方面上終究是不如夏正平的。然而,與此同時,城門樓上,走來了以爲麪皮白淨的書生模樣的人物,他吩咐了將軍幾句,將軍便是退了下去。

夏正平見到書生走了出來,想著這大概就是正主吧,想要阻攔自己進入雍南郡拜會襄王的人。當下,他便是高聲道:“來者何人?”

“雍南郡郡守童遠志是也!”童遠志拱手,“請殿下走偏門進入我雍南郡!”

夏正平聞言,便是冷哼:“剛剛我已經跟那位將軍說過了,你這是狗門,是狗穿過的小門。我身爲上國天使,又是一國之君,怎麼有穿行狗門的道理?除非,你們雍王,自稱是狗國之主!”

“哈哈,我以爲大夏後裔,大漢之主夏正平,會有多麼高的闊論呢,沒想到竟是如此的眼光短淺!”童遠志站在城樓上,聽著夏正平的一番話後,不禁大笑了起來,“我雍王殿下,自然不是狗國之主,而你夏正平,也不是前朝舊事中的齊國之使臣!”

夏正平聞言,神色就變得陰沉起來,冷聲喝道:“簡直是蠢貨,你以此舊事,效仿昔日楚王,我非晏嬰,卻要羞辱於我,不知道你這個雍南郡郡守的眼中,還有沒有禮法?更何況,我傳承大夏皇帝遺詔,手中有著大夏的傳國玉璽,理當爲天下之主,你卻如此羞辱於我,居心何在?”

“笑話!”童遠志的聲音很大,足以讓整個車隊的人聽見,“昔日的大夏,早已經爲申朝所取代,你這個大夏遺脈,不過是殘餘勢力,遲早會被天下諸侯攻滅的。”

“我有一言,請你夏正平靜聽。昔日,大夏神朝,開國分封,天下諸侯無數。大夏皇帝,乃爲天下共主。然而,天下終究不是大夏皇帝一個人的,隨著時間的推移,諸侯選擇了自立,雖然表面上遵從於大夏皇帝,但其本質上與一個獨立的王國沒什麼區別。更是有這麼一個現象,從前幾代皇帝開始,大夏皇帝大權旁落於丞相,因此兩者結合起來,大夏神朝,早已經是名存實亡了!”

“如今,你打著大夏神朝的名號,不知道哪裡來的勇氣?我雍王殿下,乃是天下數十諸侯中較大的一位,乃是天朝上國,對待你這麼一個亡國之君的後代,讓你走偏門,已經是看得起你了!”

這一番話,說的一衆人包括夏正平在內,臉色連續變化,竟是有些回答不上來。

正如童遠志說的那樣子,夏正平可以說是亡國之君的後代。從實際上來說,申不易篡國自立,建立申朝,便是意味著大夏神朝的國祚,已經被申朝取代。其中的原因,就是在於大夏神朝的都城,在於濟州,而濟州又是落入了申不易的手中。

天下之人,皆是有這麼一個認知,自古以來,一朝國都,如果被其他國家攻破,那麼就意味著那個個國家已經被滅亡了。從實際的角度來講,國都附近的兵力是最多的,守衛也是最爲森嚴的。

如果,連這個守衛最爲森嚴的地方,佈置兵力最多的城池,都被地方攻破了,那麼又有什麼可信的證據,能夠證明其他城池,有抵抗的手段呢?正是因爲如此,人們纔會有一國首都被攻破,就意味著國家滅亡的認知。

如今的大夏神朝,就是因爲這一點,纔會被許多人認爲已經是滅亡了。

實際上,從七月份到現在,人們雖然注意到了巴州夏正平這個小朝廷,然而在他們的心中,已經是夏正平處於垂死掙扎的狀態了,根本就沒有能力和天下諸王爭霸,恢復大夏往日的氣象。

更何況,夏正平雖然得到了遺詔,甚至是擁有了傳國玉璽,但他做了一個選擇,沒有繼續使用夏這個國號,而是使用了自己的封號,稱漢王,行將建立大漢神朝。正是因爲這一番的原因,就相當於夏正平變相的承認了申朝的建立,也相當於默認了大夏神朝的滅亡。

從這一點講的話,夏正平聽著童遠志的話,也就無言可對了。

實際上,夏正平也是迫於外部壓力,纔會選擇這麼做的。一來,打著大夏皇子的旗號,可以拉攏一些忠心於大夏神朝的士族;二來,如果繼續使用夏這個國號的話,倒不是不可以,但一旦使用的話,在衆人已經默認申朝繼承了大夏的國祚的前提下,極有可能引起一些不滿於大夏皇帝諸侯的攻擊。這其中的諸侯,比如襄王,比如楚王之類的。

要知道,如果是昔日的大夏,還在濟州的話,那裡的守軍,雖然不足以對抗戎狄之流,但是抵抗一幫諸侯,還是有可能的。而夏正平現在的實力,是遠遠無法和昔日定都濟州的大夏相比的。

望著城門樓上的童遠志,夏正平驀地有一些無力感,或者說是有些累了。他尚且弱冠,卻要承受著大夏亡了的痛苦,著實有些超乎人的想象了。不過,他並沒有屈服,略微思索了一番,便是正色道:“先生所言,皆是有所道理的!”

“然而,有些東西,是先生所沒有注意到的。昔日的大夏,早已經病入膏肓,其中的緣由,自是因爲祖制引起的分封,也是因爲皇權相權之間的矛盾!”

“如今,我身爲大夏的遺脈,重新訂立國號,開朝立代,其中之一的目的,自然是要摒棄昔日的舊制,走出屬於我自己的路。”

“亦或者說,我本就承認了大夏神朝亡了,如今的我佔據著巴州之地,又有諸多人才輔佐,糧草豐足,可以說是一個完整的國家。常言道,國無大小,使者平等。如今我帶著大漢而來,你卻讓我進出偏門,實在是讓人說雍王殿下,連個亡國後裔也容不下,連個小國的使臣,也容不下啊!如此胸懷,傳於天下,到時候笑的恐怕就不是我夏正平了!”

第七章 狠角色第二十章 漢王第二十一章 鴻門宴(上)第五章 斬殺薛世成第十七章 苦情計第二十七章 大夏神朝亡了第四十八章 弄巧成拙(爲諸位書友的支持而加更的三千字大章)第二十一章 三年第四章 車伕公羊假第四十三章 承諾第十一章 詐降第三章 花魁柳如煙第十一章 稱帝第三十七章 得捷報漢王賞軍第三章 不改制,死路一條第四十章 許千言第二十章 歲月如流水第三十一章 回馬槍第十四章 王師北上第三十三章 初見成效第三十五章 另有其人第六章 農政書第十九章 雙喜臨門第四十八章 弄巧成拙(爲諸位書友的支持而加更的三千字大章)第五十四章 巴州漢王三連駁第二十章 漢王第三章 花魁柳如煙第四十二章 日落之城第八章 望月臺下揚名第十四章 南蠻來使第五十一章 殺薛離第二十七章 心病第三十六章 奔油江王朝身死(四千字大章爆發,求支持!)第五章 心中有民第五十一章 殺薛離第二章 朝陽宮第四十一章 戰隆江漢王鏖兵第五章 襄王本意第五十一章 殺薛離第十二章 北伐中原第五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十九章 時不我待第三十九章 求親第二十五章 烽火臺上狼煙起第二十四章 蜀王急信第十四章 西域南山客第十八章 東野小城第三十三章 衛燼第十八章 東野小城第四十章 許千言第四十章 屯田制(第二卷完)第七章 政事堂第十二章 血濺三步第三十九章 求親第六章 農政書第二十四章 蜀王急信第十四章 王師北上第三十二章 戰國第三十九章 聲東擊西第四十一章 戰隆江漢王鏖兵第三十二章 戰國第十一章 稱帝第四十四章 雛鳳計取交州地第六章 諸侯形勢第九章 煮鹽、曬鹽第二十八章 觀其大略第三十三章 不爲我所用,必爲我所殺第四十一章 戰隆江漢王鏖兵第四十三章 承諾第三十四章 刺客第十九章 攻取彰徳郡第十五章 交易第二十九章 出使雍王第三十九章 求親第四章 車伕公羊假第八章 巡查街道第二十五章 弒君第二十章 認死理的程湯第四章 城下搦戰第四章 大事不好第三十七章 流言四起第二十章 兼聽之策第三十章 神醫出手第十二章 永昌改制第三十八章 拜見雍王第十四章 小心思第三十六章 真相第十六章 考校新官第五十一章 夏正平大戰申不易第二十三章 題字第七章 政事堂第十九章 雙喜臨門第一章 指桑罵槐第二十章 歲月如流水第四十二章 燒連營陸慷建功第二章 又三年第三十五章 舌戰諸官第三十一章 平北郡之戰第四章 出人意料第二章 賤民?
第七章 狠角色第二十章 漢王第二十一章 鴻門宴(上)第五章 斬殺薛世成第十七章 苦情計第二十七章 大夏神朝亡了第四十八章 弄巧成拙(爲諸位書友的支持而加更的三千字大章)第二十一章 三年第四章 車伕公羊假第四十三章 承諾第十一章 詐降第三章 花魁柳如煙第十一章 稱帝第三十七章 得捷報漢王賞軍第三章 不改制,死路一條第四十章 許千言第二十章 歲月如流水第三十一章 回馬槍第十四章 王師北上第三十三章 初見成效第三十五章 另有其人第六章 農政書第十九章 雙喜臨門第四十八章 弄巧成拙(爲諸位書友的支持而加更的三千字大章)第五十四章 巴州漢王三連駁第二十章 漢王第三章 花魁柳如煙第四十二章 日落之城第八章 望月臺下揚名第十四章 南蠻來使第五十一章 殺薛離第二十七章 心病第三十六章 奔油江王朝身死(四千字大章爆發,求支持!)第五章 心中有民第五十一章 殺薛離第二章 朝陽宮第四十一章 戰隆江漢王鏖兵第五章 襄王本意第五十一章 殺薛離第十二章 北伐中原第五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十九章 時不我待第三十九章 求親第二十五章 烽火臺上狼煙起第二十四章 蜀王急信第十四章 西域南山客第十八章 東野小城第三十三章 衛燼第十八章 東野小城第四十章 許千言第四十章 屯田制(第二卷完)第七章 政事堂第十二章 血濺三步第三十九章 求親第六章 農政書第二十四章 蜀王急信第十四章 王師北上第三十二章 戰國第三十九章 聲東擊西第四十一章 戰隆江漢王鏖兵第三十二章 戰國第十一章 稱帝第四十四章 雛鳳計取交州地第六章 諸侯形勢第九章 煮鹽、曬鹽第二十八章 觀其大略第三十三章 不爲我所用,必爲我所殺第四十一章 戰隆江漢王鏖兵第四十三章 承諾第三十四章 刺客第十九章 攻取彰徳郡第十五章 交易第二十九章 出使雍王第三十九章 求親第四章 車伕公羊假第八章 巡查街道第二十五章 弒君第二十章 認死理的程湯第四章 城下搦戰第四章 大事不好第三十七章 流言四起第二十章 兼聽之策第三十章 神醫出手第十二章 永昌改制第三十八章 拜見雍王第十四章 小心思第三十六章 真相第十六章 考校新官第五十一章 夏正平大戰申不易第二十三章 題字第七章 政事堂第十九章 雙喜臨門第一章 指桑罵槐第二十章 歲月如流水第四十二章 燒連營陸慷建功第二章 又三年第三十五章 舌戰諸官第三十一章 平北郡之戰第四章 出人意料第二章 賤民?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湘潭市| 光山县| 鄂尔多斯市| 溧水县| 高台县| 永德县| 墨玉县| 辽阳县| 慈溪市| 喀喇沁旗| 平谷区| 鹤山市| 肥西县| 故城县| 佛学| 秀山| 毕节市| 西乌珠穆沁旗| 阿鲁科尔沁旗| 正蓝旗| 常宁市| 澄江县| 伊宁市| 静乐县| 海伦市| 罗田县| 广昌县| 北碚区| 炎陵县| 福州市| 德兴市| 额济纳旗| 泽州县| 涞源县| 尼勒克县| 清丰县| 且末县| 湘潭市| 镇巴县| 宁乡县| 庆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