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章 不改制,死路一條

然而,並沒有太多人理會柯振培的叫喚,任由他被夏正平的親衛拖走。試想一下,眼前的夏正平正處於一種暴怒的狀態,如同一隻張開血盆大口的獅子一樣,等在那裡,誰要是反對他就會趁機拿下誰。

可憐的柯振培,簡直是不識時務,即便是想要反對這樣一位具有野心的帝王,也要私下裡進行啊。衆人之所以最開始的時候,沒有提出反對意見,這一條因素佔了九成九。他們是士族之人,明白夏正平廢除士族,建立科舉制度的決心。這種時候,自然是要順從於夏正平的,豈能火上澆油呢?他們不反對,不代表那些外面的士族不反對。

夏正平見著柯振培被拖走之後,雙眼掃了一下政事堂的衆人,道:“我說過多少次,百姓乃是我大漢立足的根本!可是,還有那麼極爲官員,不把這一件事情放在心裡,口口聲聲的說著賤民。難道,你們認爲的賤民,就和你們區別那麼大嗎?除了身份上的差距,除了能力上的差距,還有嗎?”

“都是一個肩膀扛兩個腦袋,一個褲襠藏兩個蛋,排除外在因素,你們這些人,未必能夠比得上外面那些吃苦受累的百姓!”

衆人聞言,神色一凜,果真如同之前猜測的不錯。政事堂議事,不過是走一個流程罷了,好讓巴州的人們知道,他夏正平是怎麼決定治政政策的。反正到時候民衆怨聲載道,抱怨的對象,也是巴州所有的爲官之人,可不僅僅是他夏正平一個了。

“主公啊,切勿稍安勿躁!”百里子明拖著自己的殘軀,走到了政事堂中央,“老臣受主公之恩,從一介奴隸的身份走了出來,以此證明,平民百姓絕不比世家之人差勁,因而我是堅決同意這樣的一條詔令的!”

衆人以爲百里子明會走出反駁夏正平的詔令,沒想到卻是支持著他的。衆人細想之下,便是明白了個所以然來。百里子明曾經在襄陰郡郡守府衙之中做奴隸,這一件事情,至少九成九的官員都知曉。

然而,百里子明的身份,卻是掌管著巴州所有錢糧事物的官員,權力之大,甚至是讓人羨慕。偏偏有一點,那就是人家百里子明做的比這些世家之人好。光光是這一點,就足以堵得上衆人的嘴,普通百姓真的不如世家之人嗎?

其實,世家士族之人,在意的還是那條世代爲官的規矩。試想一下,什麼叫做世代爲官?這不就是世襲罔替的意思嗎?有哪個家族的人,不希望自己的家族風風光光的?就算是巴州第一醜男公羊忠,他也希望自己的公羊家族能夠爲世人所記住。

“你們聽聽,百里老先生的言語!”夏正平神色平靜了下來,不再像剛剛那麼急躁,“你們再看看,我選拔的人才,有多少人的本事,在你們這些士族之人之上?”

“比如說,雛鳳先生何士元?襄州名士,家境貧寒,不是世代爲官的家族,閒雲野鶴一般的人物。然而,他身爲軍師,屢次出謀劃策,助我擊退強敵,甚至是奪去了整個巴州之地。而你們呢?在我奪取整個巴州的時候,不斷阻撓我,不斷地勸告我。你們的目的,又究竟是什麼?”

“再看看公羊忠,掌管田畝的事情,幾年以來巴州之民,皆是對他感恩戴德,認爲他的田畝之策,符合當下情況的。而你們呢,皆是一個個尸位素餐,有什麼作用嗎?”

夏正平說了很多,他言語之中的你們,指的正是這些士族之人。正如當初夏正平在永昌之郡改革一些官職的時候,言辭激烈,一切都是以民衆爲著想的。

“在其位,謀其政,你們很多人顯然沒有做到這樣地步,我就不去追究了。而,有些人則是沒有能力,站著茅坑不拉屎,究竟想要做什麼?”夏正平說的言辭很是激烈,甚至是一些不符合禮儀規制的話,都說了出來,“你們要是有才能,大可以通過考試科舉,進行選拔任命。”

“主公,消消火!”何士元見著夏正平大動肝火的樣子,心裡不由得嘆氣,“若是沒有了這些士族,恐怕我們也難以在巴州立足啊。牽一髮而動全身,主公也要多考慮一下。”

“不必了。”夏正平擺手,“即日起,昭告與整個巴州,就說開科舉,秋後錄取。選拔二十人做官!”

這就像是公務員考試一樣,誰都有機會,誰都可能成爲公務員中的一人,但問題是,你究竟有沒有那個能力,能夠考上。這就是實力的問題,而不是制度的問題了。

大夏祖制,弊端在於士族之上,如果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選官任官的制度,夏正平所在的大漢,也依舊會走老路。

就像丞相申不易那樣。

夏正平依稀記得,丞相申不易,應該是屬於申家士族的人物。這個士族,自從太祖陛下開國以來,就跟隨著他了。一直到今天,也有六七百年的歷史了。然而,每一代的申家都會出現一位丞相。或者說,丞相之位,壓根就沒怎麼變過,要不然怎麼可能在大夏神朝的歷史之上,出現多次的丞相廢立皇帝的事情呢?

這一切的後果,都是因爲申家士族的根深蒂固,已經形成了一股勢力,那就是把控相權。自古以來,大夏神朝的相權,就沒有脫離過申家士族的手中,哪怕是申家士族的外戚之家,也不曾有機會觸碰到。

夏正平絕不希望自己看到這種情況,出現在自己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巴州之地。儘管這個地方很小,但是在未來的某一個時間,它很有可能會成爲夏正平復興大夏,或者說是開創大漢的基礎。實質上,這已經是了。不過,這個基礎卻是確立一種新的體制的基礎。

“我支持主公!”陳慶之此時有些艱難的說道,“主公之言,是極爲符合目前的狀況的。如果任由士族之人,把控著做官的權力的話,那麼我們就沒有辦法集思廣益,真正的瞭解底下民衆的苦楚了。”

“國舅之言極對!”夏正平點了點頭,“另外,科舉之前,興辦諸多的學校,也是一件必須要做的事情。士族之人能夠學習,貧民百姓也能夠。常言道,有教無類,既然大家都是人,爲什麼要將教育分個彼此呢?”

這一番話,直說的政事堂上的許多人,面色變得好轉起來。事實上,夏正平只是廢除了世官制中的世襲特權,這的確是一個致命一擊。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士族之人無法做官。想要做官,通過科舉考覈就是了。

這不就是跟之前的察舉制一樣嗎?

察舉制選官,同樣是要考覈的。只不過,科舉選官,考覈面對的競爭對手更多罷了。然而,不管怎麼想,對於常年生活於士族之家的人們,還會在意那些考覈?

“既然如此,看樣子並沒有反對的跡象了。”夏正平再一次揮手,“諸位臣工,此舉改革,乃是一件極爲重要的大事,關乎著我大漢根基的穩定性。民心所向,也要堅決做到底。”

“臣等遵命!”

其實,今日的夏正平,壓根就沒有想要和這些官員們討論問題,他想要享受一下自己獨斷專職的特權,想要享受一下,自己身爲漢王的權力快感。

“那好,餘下的幾個政令,你們都看看,我們過一陣子再議。先花上一段時間,將這兩件事情處理好再說。”夏正平點了點頭,他示意黃安不必再念帛書了。“記住一句話,不改制,便是死路一條。”

夏正平後面的那一句話,說的一點沒錯。之前大夏神朝,因爲世官制的影響,導致了相權皇權矛盾的不可調和,最終使得了申不易篡國自立。現在,夏正平不想走這條路。

“既然是要做一二兩件事情,那麼我就來確定一下人選的問題了。”夏正平思索了一番,“何長風、陳旭何在?”

“臣在。”這兩人也是士族之人,不過他們並沒有去反對夏正平的詔令,理由之一就是他們已經看到了廢除士族世官的苗頭。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在諸多的任官時候,都有著這一種體現。

不過,此時此刻夏正平並不在乎何長風與陳旭的想法,他手寫著帛書,道:“現在命令何長風爲主使,陳旭爲副使,去拜會一下南蠻的大酋長孟傑,期望彼此通商互市,以爲永久策。”

說完之後,夏正平的帛書也寫完了。何長風見此,快走幾步,來到了桌案前,從夏正平的手中接下帛書。這一份帛書,可是關於通商互市的內容。夏正平將這一件差事交給兩人辦理,可以說是對這兩人極爲信任的。

“臣定當竭盡全力。”何長風與陳旭齊聲說道,這話聽著很受用,夏正平點了點頭道:“你們今日便可出發,前往南蠻之地了。”

“至於設科舉,廢除士族世官,則有我親自來進行!”

第三十二章 戰國第四十二章 日落之城第三十五章 攻安陽雛鳳用計第五十二章 還有誰!第十六章 忽悠第四十二章 日落之城第五十章 取三江漢王用計第三十七章 流言四起第六章 諸侯形勢第三十二章 犧牲第五十章 莫須有第四十章 許千言第十三章 對酒當歌第四十章 夏正平刮骨療毒第五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七章 安撫民衆第九章 鎮南將軍第三十一章 七分天下(中)第六章 水淹建寧郡第十三章 對酒當歌第十章 勸進第十一章 詐降第二十三章 題字第二十九章 未雨綢繆第二十六章 落鳳坡第三十二章 犧牲第七章 官商第三十六章 真相第十三章 宮刑第二十七章 醉龍的勸誡第十一章 裸衣相鬥(上)第三十章 雍南郡第二十一章 三年第一章 帝王風度第四十一章 轉道西羌第七章 駁第三十二章 七分天下(下)第四十章 無名之主第四章 大事不好第十一章 名不虛傳第三十八章 好消息第十四章 南蠻來使第十九章 攻取彰徳郡第二十二章 病重第二章 賤民?第三十章 詐第四十章 屯田制(第二卷完)第十八章 百年諸侯賊第二十一章 代受刑責第四章 出人意料第六章 建寧郡反第八章 奪權第四十章 許千言第三十章 神醫出手第二十八章 觀其大略第三十一章 晏嬰舊事第一章 大變革第七章 駁第三十四章 議取蜀州(下)第四十一章 轉道西羌第十二章 修法第九章 尉遲破第八章 水師第十六章 忽悠第二十五章 烽火臺上狼煙起第二十一章 鴻門宴(上)第三十四章 神秘女子第二章 賤民?第四十九章 矯詔第三十二章 前因後果第二十章 兼聽之策第二十八章 大戰起兮雪飛揚第一章 大變革第二十五章 大朝議第二十八章 觀其大略第九章 尉遲破第四十二章 燒連營陸慷建功第三十三章 議取蜀州(上)第四十章 夏正平刮骨療毒第二十八章 大戰起兮雪飛揚第十八章 翰林院第三十一章 平北郡之戰第二十章 兼聽之策第十六章 封禪泰山,千古一帝(大結局)第三十三章 衛燼第二十八章 生死人,肉白骨(上)第十六章 考校新官第二十三章 題字第九章 尉遲破第三十四章 刺客第十九章 狗急跳牆第三章 不改制,死路一條第五十二章 何士元智鬥孔明亮第四十四章 臨機制宜之權第十八章 翰林院第四十七章 申不易御駕親征第十三章 宮刑第五十三章 荊州醉龍三連輸第四十章 無名之主第二十章 兼聽之策
第三十二章 戰國第四十二章 日落之城第三十五章 攻安陽雛鳳用計第五十二章 還有誰!第十六章 忽悠第四十二章 日落之城第五十章 取三江漢王用計第三十七章 流言四起第六章 諸侯形勢第三十二章 犧牲第五十章 莫須有第四十章 許千言第十三章 對酒當歌第四十章 夏正平刮骨療毒第五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七章 安撫民衆第九章 鎮南將軍第三十一章 七分天下(中)第六章 水淹建寧郡第十三章 對酒當歌第十章 勸進第十一章 詐降第二十三章 題字第二十九章 未雨綢繆第二十六章 落鳳坡第三十二章 犧牲第七章 官商第三十六章 真相第十三章 宮刑第二十七章 醉龍的勸誡第十一章 裸衣相鬥(上)第三十章 雍南郡第二十一章 三年第一章 帝王風度第四十一章 轉道西羌第七章 駁第三十二章 七分天下(下)第四十章 無名之主第四章 大事不好第十一章 名不虛傳第三十八章 好消息第十四章 南蠻來使第十九章 攻取彰徳郡第二十二章 病重第二章 賤民?第三十章 詐第四十章 屯田制(第二卷完)第十八章 百年諸侯賊第二十一章 代受刑責第四章 出人意料第六章 建寧郡反第八章 奪權第四十章 許千言第三十章 神醫出手第二十八章 觀其大略第三十一章 晏嬰舊事第一章 大變革第七章 駁第三十四章 議取蜀州(下)第四十一章 轉道西羌第十二章 修法第九章 尉遲破第八章 水師第十六章 忽悠第二十五章 烽火臺上狼煙起第二十一章 鴻門宴(上)第三十四章 神秘女子第二章 賤民?第四十九章 矯詔第三十二章 前因後果第二十章 兼聽之策第二十八章 大戰起兮雪飛揚第一章 大變革第二十五章 大朝議第二十八章 觀其大略第九章 尉遲破第四十二章 燒連營陸慷建功第三十三章 議取蜀州(上)第四十章 夏正平刮骨療毒第二十八章 大戰起兮雪飛揚第十八章 翰林院第三十一章 平北郡之戰第二十章 兼聽之策第十六章 封禪泰山,千古一帝(大結局)第三十三章 衛燼第二十八章 生死人,肉白骨(上)第十六章 考校新官第二十三章 題字第九章 尉遲破第三十四章 刺客第十九章 狗急跳牆第三章 不改制,死路一條第五十二章 何士元智鬥孔明亮第四十四章 臨機制宜之權第十八章 翰林院第四十七章 申不易御駕親征第十三章 宮刑第五十三章 荊州醉龍三連輸第四十章 無名之主第二十章 兼聽之策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洪雅县| 论坛| 武定县| 教育| 同德县| 寿阳县| 大埔区| 惠水县| 厦门市| 乡宁县| 南投县| 长岛县| 米泉市| 东源县| 北海市| 长丰县| 静海县| 湖南省| 汉沽区| 湖州市| 红河县| 伊川县| 聂拉木县| 五原县| 镇远县| 大英县| 景谷| 德州市| 祁阳县| 洪洞县| 阿坝| 瓦房店市| 江陵县| 望城县| 翁牛特旗| 普格县| 耒阳市| 淳安县| 黔西县| 崇阳县| 阜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