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十章 勸進

戰國時代的來臨,讓天下陷入了生靈塗炭的局面。異族的入侵,也讓一些諸侯國,最終變成了他人的土地。比如說,天下最北邊的遼王。

漢王十七年,遼王病死於對抗新羅王朝的軍營之中。由於遼王是突發疾病而死,因爲是壯年之時,並沒有留下傳位詔書,以至於他的兒子,爲了爭奪王位,不惜發動內戰。最終的結果,便是一年不到的時間,新羅王朝的軍隊,趁機佔領了遼州各地。

當然,這一過程中,自然是也有著燕王的身影,燕王在其相國的輔佐之下,吞併了遼王曾經的一部分土地。

再往後,自然是燕王和新羅王朝聯合起來,共同稱尊於天下的北方。。一時之間,周邊的異民族,皆是有所膽寒,紛紛朝貢於兩處。

燕不成終究是一代人傑,燕王燕丹雖然能力不足,但是有著燕不成的輔佐,再加上燕州的麒麟李元直。二者聯合起來,就相當於是夏正平有了何士元等謀士一樣,將燕國治理的井井有條。

數年之間,燕國東征西討,南戰北伐,佔據了許多的關鍵位置,隨時做好了入主中原的準備。而至於遼王,其子爭奪王位,導致了國祚斷滅,最終的結果,自然是隱沒於平民之中,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之中了。

漢王十九年,燕王去世。因爲燕不成屢立戰功,燕王燕丹的數個兒子,無論是威望,還是能力,都比燕不成差。以至於,燕國的諸多官員,即便是在有遺詔的情況之下,也是聚集在一起,擁立燕不成爲王。

是年,燕不成爲燕國上下擁護,成爲了燕王。當然,燕不成乃是燕丹的兄弟,他繼承王位,並不代表著燕國的傳承斷了。

除了燕國、遼王的事情之外,天下的諸侯王,皆是發生了一系列的大事。

秦王、趙王,曾經的少年,如今已經長成了一代雄主。在當年申王攻伐夏正平的時候,他們在佔據了一些關鍵郡城之後,便沒有再對申不易發起進攻了。

這其中的原因,自然是因爲西北方大草原上的遊牧部族,在侵略他們西北部邊境的緣故。爲此,兩國的君主,皆是忍辱負重,終究是在漢王十六年,聯合發兵,攻伐天下的西部、西北部、北部等地的山戎部落。

《戰國書》記載,漢王十六年冬,秦王贏昭、趙王趙非,二者聯合發兵二十萬,趁山戎不備,攻伐西北邊境,各自拓地一千五百里,將山戎驅逐至北海。

拓地千里的秦趙兩國,自然也是鼎足而立於天下的西北。雖然國力不如中原各國,但是其土地面積,卻是超過了許多的諸侯國。再加上,大草原之上,蘊藏著豐富的資源,加速了秦趙兩國的發展。

這兩個國家,發展起來的最大結果,就是威脅中原的周王、申不易了。申不易在當初征伐夏正平的時候,因爲背後遭人偷襲,急切回師,又是被夏正平襲擊了一番,損失慘重。再加上之後的旱災,最終的結果,那就是申不易的實力大損。

周王劉鎮自從被夏正平擊敗後,遇上了旱情,也是國力大損。但是,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周王的國力還在那。

趁著申不易實力遭到削弱,他便是從荊襄九郡,起兵攻伐申不易了。直至漢王十九年,雙方的戰爭秒,才停下來。

而那個時候,周王的土地面積,已經擴充了近一倍,申不易遭受到了巨大損失。算下來的話,如今的申不易,已經連楚王都無法相比了。

爲此,在同年的冬季,申不易抑鬱而亡,最終傳位給了太子。自此以後,天下諸侯之中,申王便是走了下坡路,人們明白曾經篡國自立的申不易,最終沒有能夠保住自己的國家。當然,這一件事情,自然是後話了。

楚王之地,平穩發展,倒是沒有太大的變化。不過,楚王的吳州之地,已經徹底爲夏正平所佔領。楚王也已經默認了這個事實,甚至是提議要和夏正平結爲盟友,以求得安定平穩。

夏正平自然是答應的了,不過這是兩年前的事情了。也就是說,現在的漢王二十年,他和楚王結盟已經兩年的時間了。

至於齊魯之地,雍王之地,雖然有大事情,但是也算不上有多大。不過,說起來,雍王之地的一件事情,倒是和夏正平有關。

漢王十九年,雍王許光過世。當時的夏正平,帶著許千言前往弔唁,也宣讀了遺詔。而在那之時,新繼任的雍王,作爲夏正平的小舅子,打算繼續維持兩者之間的聯盟。不過,這其中倒是有一條,那就是他要將當初夏正平交給雍王的那一方傳國玉璽,還給夏正平。

夏正平音樂聽著新繼任的雍王,提到過這一件事情,那就是許光得到自己的傳國玉璽的那一段時間,雖然心中歡喜,但是後來不知道怎麼了,竟是沒有了雄心壯志。最後的結果,就是做了一個太平諸侯王,化作一抔黃土,歸於西域了。

如今是漢王二十年的時間了,天下大勢,似乎明朗了起來。戰亂逐漸停止了下來,一代英才人傑,也上了年齡。

就是夏正平的漢王之地上,原先跟隨著漢王開疆拓土的官員武將,也最終老死了一批人,比如說黃瀚生。時間也不是很長,就在漢王十九年的年初,黃瀚生暴病而死。

夏正平明白,有些事情是到時候了。只是,他並沒有提出來,但是自己的謀士,自己的文官武將,卻是等不住了。

五月五日,漢王府衙之中,何士元奏上表彰,道:“自微臣跟隨主公以來,已經二十年有餘了。如今,天下大勢,遼王覆滅,申不易已死,秦趙燕稱雄於中原之北,楚王弱勢,周王獨木難支,可見只剩下主公您了。更何況,這數年以來的改革,卓有成效,百姓富足,民衆愛戴,諸官順服。”

“再者,收服南蠻,攻下交州、蜀州、吳州之地,並多次稱雄於邊境戰爭,受得外國來朝。此時此景,皆是堯舜也不及啊!微臣懇求主公,即日起即皇帝位,起兵北伐,復大夏榮光!”

夏正平坐在桌案前,聽著何士元的話,略微思索了一番:“諸位臣工,何先生這是在勸進啊!昔日,申不易篡國自立,妄圖稱帝,可結果呢?在諸多諸侯王的聲討之下,最終廢帝稱王,和我們一樣的臺階。”

“如今,我若是稱帝,豈不是也會惹來天下的笑話嗎?到時候,秦趙、齊魯、周楚、燕雍皆是來聲討寡人,那寡人又該如何應對呢?”

夏正平自然喜聞樂見,雛鳳何士元先生,要求自己稱帝的事情。何士元是諸多臣子的代表,至少從這一件事情,夏正平能夠看得出來,這些人是有著建功立業的心思的。

果真,如同夏正平所想的那樣,在自己問話之後,政事堂上的諸多官員,皆是拱手道:“請主公即皇帝位,改元歷史,起兵北伐,吾等願效死命!”

“此一件事,我還要再考慮考慮。”夏正平有些發愣,他心裡很是想稱帝,但是他又在害怕一些事情。

“此時不稱帝,更待何時?”倏忽,班中走出一人,高聲道,“下官胡軍,懇求主公稱帝。”

那人正是胡軍,生菜中等,但是相貌堂堂,以表之間,散發著儒雅的氣質。現在,他是蜀郡的郡守。

“胡軍,你且說來看看,寡人有什麼理由能夠稱帝?”

胡君聽著夏正平如此問他,便是點了點頭,拱手道:“主公,你且聽我說來。這第一點,也是最爲基本的一點,那就是傳國玉璽回到了您的手上。您是大夏神朝曾經的皇太子,又是有著明言遺詔的,按照禮制上的規矩來說,這皇帝之位,您是最合適的了。“

“這第二點呢,就是民心所向。主公,昔日大夏神朝,遺留下的子民,必然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減少消失。現在,天底下的民衆,都思念著曾經的神朝,您爲何不借助這樣的機會,即皇帝位,然後振臂一呼,北伐天下諸侯,定鼎中原呢?試想一下,你如果真的這麼做的話,到時候,這天底下的百姓們必然誰簞食壺漿,迎接您的到來。“

“至於,這第三點嗎,那就是申王、楚王,都已經是窮途末路了。如果此時不進行北伐,拿下這兩處地方,萬一這兩人若是傳位給賢能的人的話,那個時候一旦發展起來,將會難於對付啊!“

“下官所說的這三點,皆是有依有據的。主公,您若是不稱帝,恐怕也會寒了大傢伙的心啊!”胡軍說完之後,便是站在了政事堂中央,等待著夏正平的回話,“主公,下官再一次懇求您,登基稱帝,帶領我們北伐天下,建功立業!“

“胡軍雖然說得有理,但是寡人心中不安。姑且散去,明日再議。”

第三十六章 田曹曹正第三十一章 回馬槍第十六章 六籍第四十四章 臨機制宜之權第四十三章 從君而戰第三章 不改制,死路一條第九章 大快人心第三十章 七分天下(上)第十章 襄州雛鳳第三章 不改制,死路一條第二十九章 未雨綢繆第四十五章 並南蠻暹羅來使第三十六章 田曹曹正第三十五章 另有其人第二十五章 三江湖大戰(上)第八章 奪權第十九章 攻取彰徳郡第四十三章 從君而戰第二十七章 大夏神朝亡了第二十五章 弒君第二章 天下腹地第三十八章 抗旨第四十章 屯田制(第二卷完)第十章 要搶王的女人第二十章 歲月如流水第十七章 士族世官第十二章 北伐中原第四十三章 從君而戰第一章 昭明太子第六章 過蜀州第二十五章 烽火臺上狼煙起第二十一章 鴻門宴(上)第二章 朝陽宮第四十三章 漢王義釋黃瀚生第八章 奪權第八章 水師第十章 西羌少年第三十九章 求親第三十三章 衛燼第二十二章 三江湖第十九章 時不我待第五十章 莫須有第三十七章 得捷報漢王賞軍第二十三章 相視一笑如昔日第三十七章 三拜第十六章 六籍第二十九章 頭盔第二十八章 大戰起兮雪飛揚第三章 三堂會審第三十二章 七分天下(下)第八章 專賣第五章 斬殺薛世成第五十五章 黃瀚生突襲後部,夏正平氣死醉龍第三十四章 議取蜀州(下)第一章 指桑罵槐第四十二章 燒連營陸慷建功第九章 尉遲破第四十三章 承諾第六章 諸侯形勢第八章 望月臺下揚名第三十一章 晏嬰舊事第十三章 假虞滅虢第二章 又三年第二十三章 題字第二章 又三年第十一章 名不虛傳第三十章 雍南郡第三十四章 祖制不可違第八章 奪權第五十五章 黃瀚生突襲後部,夏正平氣死醉龍第二十八章 觀其大略第三十七章 三拜第二十二章 病重第十八章 百年諸侯賊第七章 安撫民衆第三十一章 回馬槍第三十五章 另有其人第十章 襄州雛鳳第五十一章 殺薛離第三十九章 事必躬親第七章 狠角色第十八章 翰林院第三十一章 回馬槍第三十八章 抗旨第十七章 士族世官第四章 賀子先第二十四章 真相第四十七章 奪軍第五十四章 巴州漢王三連駁第二十一章 吳越之地第三十五章 舌戰諸官第三十一章 七分天下(中)第六章 過蜀州第八章 望月臺下揚名第十七章 師出有名第四章 賀子先第九章 大快人心第三十六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三十七章 流言四起
第三十六章 田曹曹正第三十一章 回馬槍第十六章 六籍第四十四章 臨機制宜之權第四十三章 從君而戰第三章 不改制,死路一條第九章 大快人心第三十章 七分天下(上)第十章 襄州雛鳳第三章 不改制,死路一條第二十九章 未雨綢繆第四十五章 並南蠻暹羅來使第三十六章 田曹曹正第三十五章 另有其人第二十五章 三江湖大戰(上)第八章 奪權第十九章 攻取彰徳郡第四十三章 從君而戰第二十七章 大夏神朝亡了第二十五章 弒君第二章 天下腹地第三十八章 抗旨第四十章 屯田制(第二卷完)第十章 要搶王的女人第二十章 歲月如流水第十七章 士族世官第十二章 北伐中原第四十三章 從君而戰第一章 昭明太子第六章 過蜀州第二十五章 烽火臺上狼煙起第二十一章 鴻門宴(上)第二章 朝陽宮第四十三章 漢王義釋黃瀚生第八章 奪權第八章 水師第十章 西羌少年第三十九章 求親第三十三章 衛燼第二十二章 三江湖第十九章 時不我待第五十章 莫須有第三十七章 得捷報漢王賞軍第二十三章 相視一笑如昔日第三十七章 三拜第十六章 六籍第二十九章 頭盔第二十八章 大戰起兮雪飛揚第三章 三堂會審第三十二章 七分天下(下)第八章 專賣第五章 斬殺薛世成第五十五章 黃瀚生突襲後部,夏正平氣死醉龍第三十四章 議取蜀州(下)第一章 指桑罵槐第四十二章 燒連營陸慷建功第九章 尉遲破第四十三章 承諾第六章 諸侯形勢第八章 望月臺下揚名第三十一章 晏嬰舊事第十三章 假虞滅虢第二章 又三年第二十三章 題字第二章 又三年第十一章 名不虛傳第三十章 雍南郡第三十四章 祖制不可違第八章 奪權第五十五章 黃瀚生突襲後部,夏正平氣死醉龍第二十八章 觀其大略第三十七章 三拜第二十二章 病重第十八章 百年諸侯賊第七章 安撫民衆第三十一章 回馬槍第三十五章 另有其人第十章 襄州雛鳳第五十一章 殺薛離第三十九章 事必躬親第七章 狠角色第十八章 翰林院第三十一章 回馬槍第三十八章 抗旨第十七章 士族世官第四章 賀子先第二十四章 真相第四十七章 奪軍第五十四章 巴州漢王三連駁第二十一章 吳越之地第三十五章 舌戰諸官第三十一章 七分天下(中)第六章 過蜀州第八章 望月臺下揚名第十七章 師出有名第四章 賀子先第九章 大快人心第三十六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三十七章 流言四起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张家港市| 娱乐| 湖南省| 长武县| 天长市| 龙江县| 红河县| 乌拉特中旗| 车致| 利辛县| 木兰县| 彭阳县| 惠安县| 平远县| 寻甸| 江源县| 广宁县| 托里县| 静乐县| 镶黄旗| 泰和县| 永兴县| 乐业县| 荥阳市| 河南省| 巴塘县| 汉源县| 伊吾县| 利川市| 增城市| 崇州市| 贵溪市| 和龙市| 镇安县| 万源市| 农安县| 德阳市| 襄汾县| 昭平县| 福海县| 高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