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十七章 得捷報漢王賞軍

是役,安陽郡守軍十去八九,只留下三五千步兵做了何士元一支軍的俘虜,以及四五百的騎兵,歸順了漢王。而何士元這一支軍隊,除卻昨日攻城的損失之外,今日只傷亡了三五千人,總的來說實力沒有多大的改變。

入城安撫百姓結束後,何士元等人,便是將這一次戰役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寫成了完整的帛書,叫人快馬加鞭的送往了巴州巴郡,以告知漢王。

與此同時,海霹靂施琢公的戰船,也是出了巫峽谷口,即將前往蜀郡。那一艘艘戰船,象徵著巴州的水師力量,旌旗飛舞,意味著士氣高漲,另一場大戰,即將爆發。

漢王十年五月,安陽郡來人,抵達了巴郡,進入了漢王府衙的政事堂。夏正平此時正忙著政務,見著來人,便是明白安陽郡之戰的消息,已經有了結果。

當下,夏正平便是放下了手中的事情,詢問道:“張將軍,快說說,是不是安陽郡拿下啦?”他很是急切,想要立刻知道結果。

要知道,安陽郡拿不拿的下來,意味著能否牽制,蜀州其他郡城的力量,給進攻蜀郡的海霹靂施琢公減輕一些壓力。

若是安陽郡拿不下來,那便是要膠著在一起。常言道,兵不在多而在精,更是有著兵貴神速之說。出兵安陽郡,原本就是要出其不意,夏正平自然不希望膠著在一起。

若是在短時間內攻打下了安陽郡,那就相當於是給巴州攻伐蜀州,找到了一個立足點。儘管,這個立足點靠近南蠻,但是夏正平能夠藉助這個機會,以安陽郡爲中心,與南蠻之間通商互市。至於往後的糧草,大可以多給南蠻多一點,以保證他們不再侵犯自己的屬地,更何況現在的南蠻,各個部族之間相互攻伐,恐怕難以有時間管夏正平的閒事了。

只有在蜀州之中,取得一個靠近巴州的根據地點,才能夠立穩腳跟,才能夠在後續征伐蜀州各個郡城的時候,發揮出關鍵性的功能——保障糧草的運輸。

來人聞聽夏正平的問話,便是拱手跪下,臉色之中,洋溢著歡喜的表情,對答道:“恭喜主公,賀喜主公啊!安陽郡之戰,我們贏了!軍師何士元,不愧是用兵的高手,竟是在兩日之內就攻下了這座城高池深的要地!”

“來,快給我講講,這個何士元,究竟用了什麼樣的方法,攻下了這個安陽郡?”夏正平聽著張將軍的回答,不由得激起了自己的興趣,“來人啊,給張將軍看座!”

須臾,便是有下人擡過來一張椅子,張將軍謝過之後,便是坐了上去,拱手緩緩說道:“頭一日,關長雲將軍率領士兵挑戰,斬殺了安陽郡的郡尉,而後何士元軍師下令攻城。四面環繞,攻城的軍隊,不計可數,密密麻麻,將那安陽郡,圍城了一個死地,簡直是鳥飛不盡,人走不出的局面。”

“安陽郡的郡守王朝,也真是個漢子,硬生生的指揮著城中爲數不多的士兵,足足抵抗了我們數個時辰的進攻。並且阻擋的同時,使用各種防守器械,對我們造成了極大的傷亡。”

夏正平聽到這裡,點了點頭,不由笑道:“置之死地而後生,這個兵法,看樣子安陽郡收王朝是明白的。”他是學過兵法的,自然明白這一句話是什麼意思。往往說起來,很多時候,戰爭的成敗與否,都取決於這句話。

這句話簡直是在說軍人的意志,一旦視死如歸,堅決反抗,即便是到了窮途末路,都有可能被其翻盤。很多歷史上的事例,都是如此的。

“晚上軍事等人商議這件事情的時候,也是發現了這個問題,他們便是圍三缺一,將南門撤掉了士兵。”張將軍繼續說道,“這也是軍師何士元的計謀,目的就是爲了化解置之死地而後生,所遭遇的強烈抵抗的境況。果不其然,第二天我們再攻城的時候,就顯得簡單多了。”

“那是自然。既然有了逃跑的路徑,爲什麼還要賣命的去抵抗那十萬大軍呢?”夏正平莞爾一笑道,“這也是何士元的過人之處,若是本王前去,怕是還未曾意識到這種情況的出現呢?強攻安陽郡,必然會遭受極爲重大的損失,我的話,恐怕就將這損失全數吸收了。”

“這之後,軍師何士元,親自統領弓兵,讓他們埋伏在了油江口兩側的山上,讓馬孟起將軍率領數千騎兵守住谷口,待得那王朝率軍離開南門進入油江口的時候,再進行伏擊……”

張將軍將這一切說的很詳細,其中包括王朝身死的細節。夏正平聽得張將軍說的如此詳細,竟是不住的點頭。

他在慶幸,自己能夠擁有著何士元這等軍師奇才,竟然能夠短時間內想出這麼個的好方法,不僅僅是全殲了安陽郡的守軍,更是殺死了他們的主將王朝。

當然,夏正平也是明白,自己要是統兵作戰的話,恐怕絕對不會贏得這麼快。說不定,自己在進攻的時候,還有可能被人反過來包圍殺死呢。

這個何士元是有著手段的,夏正平相信他的能力:“雛鳳先生不愧是大才,竟然一舉而下安陽郡,其戰功足以讓天下諸侯震驚了。”

兩天攻打下一個郡城,這速度可以說是極快的了。要知道,戰國時代開啓之前的那一場平北郡之戰,申國和燕國,足足打了將近兩個月。其結果,竟然是申國沒有打下這個平北郡,反而是損兵折將,最後不得不退兵。

夏正平之前說二十年發展,二十年打下整個天下,其實是有一些保守的。打一個郡城,都需要花費十天半個月的時間,大夏有至少三四百個郡城,折算下來,時間早就超過二十年了。所以說,夏正平計劃,花費二十年的時間,統一整個天下,其實是有一些保守的。

張將軍又是陳述了一些事情,其中包括何士元安撫百姓的諸多事宜,夏正平也是連連點頭,那些都是自己交代給何士元做的,沒想到何士元竟然能夠推陳出新,稍加修改,讓夏正平都覺得自己之前的一些交代,都有些不符合實際了。

待得張將軍說完,夏正平點了點頭道:“安陽郡之戰大捷,這都是何先生的功勞,這也是諸位將士努力的結果。我寫一份帛書,你到內務府中,領取千罈美酒,萬兩金銀,然後帶到東征大軍前,犒賞軍隊!”

說完之後,夏正平便是在桌案上寫著什麼,良久之後寫完,他將那份帛書遞交給了張將軍:“你順便轉達一個消息,讓何士元率領大軍,去攻伐隆江郡,再一次吸引住蜀王的注意力,爲海霹靂施琢公贏得攻伐蜀郡的時間。來日之後,我親自統帥大軍出巴,進駐安陽郡,並留守在那裡!”

“末將遵命!”

待得張將軍離去之後,夏正平對著政事堂門外喊道:“黃門侍郎,速速擂鼓,召集府衙之中的各個官員前來政事堂議事!”

旋即,擂鼓的聲音傳來,緊接著便是急促的腳步聲,以左善言、趙靈吉等人爲主的諸多官員,便是快速走進了政事堂。

“剛剛安陽郡傳來消息,安陽郡大捷,我們贏了。”夏正平見著諸多官員到齊了以後,便是說了起來,“我即日起,將會統帥十萬大軍出巴,進入安陽郡地界,因此臨行之前,要交代一些事情。”

“主公請說”他們雖然沒有接到預兆,但是已經明白,這件事恐怕是臨時決定的。要不然,夏正平也不會叫黃門侍郎擂鼓,召集衆多官員在此,很明顯是要分配一下接下來的政務。

“百里老先生,您繼續掌管錢糧。一應之事,需要足備,要優先供應前方大軍。”夏正平所思考最多的,自然是前方大軍的糧草,“這一巴州的錢糧大事,都交給您來做,我放心得很!”

前方大軍,那可是十萬人的軍隊啊。要是沒有糧草供應,那就是一天的時間,都可能消耗掉所有存糧。所以,夏正平對於前方軍隊的糧草供應格外重視,否則的話,就會導致大軍糧草供應不及,最終戰爭失敗。

歷史之上,有很多這樣的事例,甚至是當年的前朝滅亡的時候,都是因爲糧草不濟的緣故。

“司徒伯懿,你繼續督造各類軍械,這一件事也特別緊急!”

夏正平接二連三的宣佈著一些事情,衆人皆是答應著,他們明白,今日之後,夏正平將會成爲崛起的帝王,成爲諸侯的霸王。

其餘政事,自然是由左善言和趙靈吉掌握的,這是慣例了。除此以外,夏正平任命了安陽郡的郡守,這個人倒是出乎別人的意外,那就是巴州第一醜男公羊忠。

夏正平率領十萬大軍出征的時候,公羊忠及妻子左阿嬌,也是一道跟隨了,從今往後,他們就將是在安陽郡安家了。

漢王十年五月底,夏正平抵達了安陽郡,而與此同時,海霹靂施琢公的水師戰船,也悄然抵達了蜀郡。

第二十四章 蜀王急信第十章 襄州雛鳳第九章 大快人心第一章 帝王風度第三十七章 三拜第四十三章 漢王義釋黃瀚生第十一章 詐降第十三章 英雄出自草莽,高士起於寒門第三十三章 議取蜀州(上)第三十七章 三拜第十四章 王業不偏安第三章 三堂會審第五十章 取三江漢王用計第四章 出人意料第三十三章 議取蜀州(上)第五十二章 何士元智鬥孔明亮第十二章 永昌改制第五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十八章 東野小城第五十三章 荊州醉龍三連輸第四十四章 雛鳳計取交州地第三十八章 拜見雍王第二十七章 雛鳳之謀第三十一章 晏嬰舊事第三十八章 好消息第十章 襄州雛鳳第二十八章 大戰起兮雪飛揚第二十一章 吳越之地第二十九章 未雨綢繆第四十六章 年關第九章 鎮南將軍第三十七章 三拜第十七章 士族世官第十三章 楚王歸降第十六章 六籍第三十八章 拜見雍王第二十七章 雛鳳之謀第三十一章 回馬槍第四章 城下搦戰第五十五章 黃瀚生突襲後部,夏正平氣死醉龍第十七章 苦情計第六章 農政書第三十章 詐第一章 大變革第五十章 莫須有第四十六章 收北川蜀王自焚第十章 三十萬大軍第九章 鎮南將軍第四十章 屯田制(第二卷完)第四十九章 矯詔第二十五章 三江湖大戰(上)第三章 不改制,死路一條第二十二章 大曹正第三十二章 犧牲第十章 要搶王的女人第五章 斬殺薛世成第七章 駁第三十三章 議取蜀州(上)第二十一章 鴻門宴(上)第三十章 神醫出手第三十三章 衛燼第四十一章 效仿舊事第五十章 莫須有第十三章 楚王歸降第四十四章 雛鳳計取交州地第三十八章 拜見雍王第二十五章 弒君第三十七章 三拜第三十五章 另有其人第三章 後下手遭殃第十九章 雙喜臨門第十二章 修法第二十九章 頭盔第二十七章 心病第二十三章 題字第十七章 苦情計第三十二章 七分天下(下)第三十九章 聲東擊西第四十一章 效仿舊事第十四章 王師北上第四十一章 轉道西羌第十五章 十五年第五章 心中有民第十章 三十萬大軍第三十五章 舌戰諸官第三十章 雍南郡第五十一章 夏正平大戰申不易第四章 賀子先第八章 望月臺下揚名第十二章 修法第二十六章 竊國之賊第四十一章 效仿舊事第三章 三堂會審第四章 車伕公羊假第四十九章 棄北川雛鳳燒城第三十四章 議取蜀州(下)第三十二章 前因後果第二十五章 烽火臺上狼煙起第十一章 名不虛傳
第二十四章 蜀王急信第十章 襄州雛鳳第九章 大快人心第一章 帝王風度第三十七章 三拜第四十三章 漢王義釋黃瀚生第十一章 詐降第十三章 英雄出自草莽,高士起於寒門第三十三章 議取蜀州(上)第三十七章 三拜第十四章 王業不偏安第三章 三堂會審第五十章 取三江漢王用計第四章 出人意料第三十三章 議取蜀州(上)第五十二章 何士元智鬥孔明亮第十二章 永昌改制第五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十八章 東野小城第五十三章 荊州醉龍三連輸第四十四章 雛鳳計取交州地第三十八章 拜見雍王第二十七章 雛鳳之謀第三十一章 晏嬰舊事第三十八章 好消息第十章 襄州雛鳳第二十八章 大戰起兮雪飛揚第二十一章 吳越之地第二十九章 未雨綢繆第四十六章 年關第九章 鎮南將軍第三十七章 三拜第十七章 士族世官第十三章 楚王歸降第十六章 六籍第三十八章 拜見雍王第二十七章 雛鳳之謀第三十一章 回馬槍第四章 城下搦戰第五十五章 黃瀚生突襲後部,夏正平氣死醉龍第十七章 苦情計第六章 農政書第三十章 詐第一章 大變革第五十章 莫須有第四十六章 收北川蜀王自焚第十章 三十萬大軍第九章 鎮南將軍第四十章 屯田制(第二卷完)第四十九章 矯詔第二十五章 三江湖大戰(上)第三章 不改制,死路一條第二十二章 大曹正第三十二章 犧牲第十章 要搶王的女人第五章 斬殺薛世成第七章 駁第三十三章 議取蜀州(上)第二十一章 鴻門宴(上)第三十章 神醫出手第三十三章 衛燼第四十一章 效仿舊事第五十章 莫須有第十三章 楚王歸降第四十四章 雛鳳計取交州地第三十八章 拜見雍王第二十五章 弒君第三十七章 三拜第三十五章 另有其人第三章 後下手遭殃第十九章 雙喜臨門第十二章 修法第二十九章 頭盔第二十七章 心病第二十三章 題字第十七章 苦情計第三十二章 七分天下(下)第三十九章 聲東擊西第四十一章 效仿舊事第十四章 王師北上第四十一章 轉道西羌第十五章 十五年第五章 心中有民第十章 三十萬大軍第三十五章 舌戰諸官第三十章 雍南郡第五十一章 夏正平大戰申不易第四章 賀子先第八章 望月臺下揚名第十二章 修法第二十六章 竊國之賊第四十一章 效仿舊事第三章 三堂會審第四章 車伕公羊假第四十九章 棄北川雛鳳燒城第三十四章 議取蜀州(下)第三十二章 前因後果第二十五章 烽火臺上狼煙起第十一章 名不虛傳
主站蜘蛛池模板: 章丘市| 张家界市| 曲靖市| 永平县| 昌吉市| 海淀区| 姜堰市| 商城县| 闸北区| 平泉县| 高邮市| 巧家县| 云安县| 临邑县| 荆门市| 琼中| 泸定县| 平顶山市| 陕西省| 承德县| 鲁甸县| 新巴尔虎右旗| 花莲县| 太谷县| 莱芜市| 鄂州市| 基隆市| 隆林| 安吉县| 高邮市| 雅江县| 方城县| 高密市| 壤塘县| 禹城市| 襄汾县| 稷山县| 黑山县| 绵阳市| 陆丰市| 扶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