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爲何不用我?”
夏正平的話音剛落,就聽得政事堂內(nèi),一聲爆喝傳來。衆(zhòng)人循聲望去,卻是見得那人是海霹靂施琢公。此時的海霹靂施琢公,頭髮有些花白了,顯然是中年之後,即將步入了老年狀態(tài)了。
“我自從跟隨主公以來,前後十年有餘,身經(jīng)水戰(zhàn)數(shù)十場,不知道主公爲什麼不用我?”海霹靂施琢公的語氣很暴躁,“現(xiàn)在,水師足有二十萬人,可以分兵順江逆流而上,攻伐楚州、越州。這明顯要比五十萬步兵來的省事得多,敢問主公,爲何您不用我?”
衆(zhòng)人聞言,心中細細的一想,似乎海霹靂施琢公說的是這個道理。雖然如今的海霹靂施琢公,已經(jīng)是在夏正平稱帝的那一天,被敕封爲水師大都督,掌管大漢一十七萬水師。爲什麼,夏正平派遣了那麼多步兵前往攻伐天下,北定中原,而沒有用海霹靂施琢公呢?這其中的意思,自然是值得讓人尋思的。
夏正平聽著施琢公這麼說,倒是笑了笑,道:“將軍已經(jīng)年近六旬了,我恐怕你中年涉險,會出現(xiàn)意外!”
“哼!主公這是在說臣下老而無用嗎?青年才俊建功立業(yè)的大好時機,爲何不讓在下分一杯羹?”施琢公拱手,有些氣憤,“昔日,黃瀚生老將軍,建功立業(yè)的時候,已經(jīng)年近七旬了。那個時候的他,尚且能夠一頓飯吃肉五斤,吃飯三斤。我年齡比他還要小,難道我不如他嗎?”
“朕知道!”夏正平卻是莞爾一笑,“只有有一處緊要的地方,需要交給你而已!”
衆(zhòng)人聞言,包括海霹靂施琢公,皆是一愣,盯著夏正平,想知道這個關鍵地方究竟是哪裡。不過,從夏正平的言語之中,倒是能夠聽得出來,顯然是要將海霹靂施琢公當做主力使用。
“施琢公何在!”
“臣在!”
“著你率領十萬水師,沿海北上,攻伐濟州!再順著濟水南下,奪取齊魯之地,這是你的任務!”
“臣領命。”這一下,施琢公便是明白了夏正平的用意了。原來在之前,夏正平是在故意刺激自己呢,否則的話,自己怎麼可能有這番鬥志,獲得這樣一個重中之重的任務呢?
“請陛下看好,臣施琢公是如何建功立業(yè)的!“
說完之後,海霹靂施琢公便是不等夏正平回話,大踏步走出了政事堂。夏正平點了點頭,他明白海霹靂施琢公將會前往吳州吳南郡的三江湖,準備水師戰(zhàn)船了,這需要一定的時間。
此次,夏正平將這樣一個重要的任務,交給海霹靂施琢公,一者是對他的能力的信任,二者也是讓他有機會建功立業(yè)。
水師戰(zhàn)船,沿海北上,攻伐濟州,是一項重中之重的任務。這一點,從濟州的重要性,就能夠看得出來。
濟州的地理位置,遏制住了中原和北部邊疆的咽喉要道,同時又是申朝的都城,更是大夏神朝的中心城池。這個地方一旦被奪下,那意義將會極爲非凡。
首先,向北面,可以做到威懾,同時掐斷他們援助申不易的道路。其次,向南邊,可以避免申朝向北方撤離,再往南,便能夠威脅到齊魯之地的兩國。
所以,佔據(jù)了濟州的話,可以說是一舉三得。如此重要的任務,夏正平自然是要交給水師大都督海霹靂施琢公了。要知道,唯有水師才能快速前往濟州,一舉建功。
“即日起,列位臣工,必須要盡心竭力,北伐中原,定鼎天下!”
“臣等遵命!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數(shù)日之後,漢大統(tǒng)皇帝夏正平,決意北伐中原,攻取荊襄九郡、楚王之地的消息,便是傳遍了整個天下。一時之間,諸多思念著大夏神朝曾經(jīng)昔日的榮光的士子才人,無一不拍手叫好。
“早就等到了這一天了。”
“大漢,乃是大夏的正統(tǒng)傳承,我們這些子民,到死也不會忘記,當年大夏神朝輝煌時代帶來的驕傲。”
“看著吧,這些諸侯王,是怎麼滅亡的!二十年之內(nèi),大漢必將統(tǒng)一天下。”
士子才人,街頭巷尾之上,皆是談論著這些事情。正如何士元曾經(jīng)說過的那樣,在那些思念著大夏神朝舊國的人們眼中,大漢發(fā)兵攻打各個諸侯,都是會得到當?shù)厝藗兊闹С值摹?
數(shù)十萬乃至上百萬的大軍,分兵數(shù)路,數(shù)個方向,已經(jīng)陳列在了大漢與楚國、申國、周國的邊境線上了。
早有人將這一消息,傳遞給了楚王。楚王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當即大叫一聲,昏死過去。
“一面差人彙集馬步車三軍,前往楚州邊界。”楚王醒來的兩句話,可以看得出來,他心中有很多的不解,或者說是不甘,“召集諸位大臣,政事堂內(nèi),議事。”
倏忽之後,楚王府衙,政事堂內(nèi),一羣大臣彼此交頭接耳。至於一些皇子,也是聚集到了一起,想要幫自己的父王想想辦法。畢竟,這一件事情,關係著楚王的安危,關係著楚國的興衰存亡。
“諸位,都知道了吧?”楚王坐在桌案前,拍著桌案,神色很是凝重,“夏正平他出兵了!五十萬大軍,我楚州、越州之地,如何抵擋啊!“
“臣請命,主公應當迅速調(diào)集兵馬,屯於楚州邊境,依照地形的阻攔,節(jié)節(jié)抗擊,使?jié)h皇夏正平的大軍,不能夠過多的前進。“
“請主公任命臣爲先鋒大將,我要首破敵軍,爲我軍楊威。”
“寡人已經(jīng)發(fā)布命令了,讓各個郡城,做好抗擊夏正平的準備。但是,我們現(xiàn)在面臨的狀況,就是兵力不足,軍械也不夠。”楚王神色凝重,“那年饑荒之後,軍民死傷過半,哀鴻遍野。我楚國之地,遭受到了重創(chuàng)。直至今日,都還沒有恢復過來。”
楚王說的一點沒錯,當年三國聯(lián)軍,攻伐漢王之後,天下迎來了一場罕見的大旱,繼而是饑荒。死傷人數(shù),不知道有多少。尤其是楚王之地,死傷過半,直接將楚王之地的經(jīng)濟水平,打回了原形。
這些事情,直接導致了楚國的國力大損,最後就是影響到了軍隊,以至於楚王手中的軍隊力量,大幅度下降。如今的楚王,手中不過十萬軍隊。
正因爲如此,楚王見著自己的實力已經(jīng)大幅度下降了,所以在那一段時間內(nèi),選擇了和夏正平結盟,從而獲得恢復實力的緩衝時間。
然而,時間不等人,漢王二十年,夏正平稱帝,並且在近日攻伐自己,雖然早前有所預料,但並沒有覺得回來的如此之早。一時之間,楚王之地的上上下下秒,都處於一種比較混亂的局面。
楚王也曾經(jīng)幻想過,一旦夏正平發(fā)動北伐,自己能夠依靠手中的十萬大軍,能夠像夏正平當年那樣,以少勝多。但是後來一想,覺得有些不現(xiàn)實了。
要知道,這數(shù)年以來,楚王的軍隊,老兵走了一茬又一茬,而新兵也上來了,可惜新兵沒有經(jīng)歷過戰(zhàn)爭,絲毫不能夠用來面對夏正平的這五十萬北伐大軍。
“主公,請您撤銷發(fā)佈這樣抵抗的命令,如果一旦發(fā)生戰(zhàn)爭,遭受罪責的,都是普通老百姓啊!“
“臣以爲,主公可以向漢朝皇帝夏正平投降,他們也許會保得住主公的身份地位。“
“主公,事情緊迫,不要多想了。“
然而,楚王依舊在猶豫著,似乎是想要知道,某些東西。然而,這所說的某些東西,卻又都掌握在了這些臣子手中。
“父王,千萬不能夠投降啊!七百年的楚國基業(yè),不能就這麼放棄了。孩兒願意率領武將,憤然出擊!“
“主公,不能再猶豫了。夏正平的那五十萬兵馬,日行百里,數(shù)日之間,便會兵臨城下。到了那個時候,再做決定就已經(jīng)太晚了啊!”
“主公,十萬對陣五十萬,這是沒有絲毫的勝算的。首先,兵力上的差距,我們無法彌補。其次是民心上的問題,數(shù)年以來,楚王之地的民衆(zhòng),都是渴求著漢王前來統(tǒng)治,他們的心中,都向往著曾經(jīng)的大夏呢!再者,漢皇夏正平又戰(zhàn)將數(shù)千人,謀士數(shù)百人,我們這麼點家當,比不了啊!”
“懇請主公,歸順夏正平,環(huán)楚王之地一個安寧!”
主張投降的人,明顯是佔多數(shù)。楚王神色很不自然,思索了一番,嘆息了一聲,他的言語,已經(jīng)暴露了他的一切想法。
“寡人主政楚王之地二十幾年的時間,對待百姓,沒有絲毫的體恤。反倒是連年征戰(zhàn),死傷無數(shù)!”楚王一時之間,竟是有些傷感,“太史徐大人可在?”
“臣在!”
“起草降表!”
“遵命!”
“可憐,我楚國七百年基業(yè),都讓父王您拱手贈予他人了!”
“王世子這是什麼話啊?殊不知,我這楚國之地,都是曾經(jīng)大夏神朝的分封給太祖王爺?shù)膯幔堪吹览韥碚f,我們勸告主公,投降於夏正平,沒有絲毫的過錯。要知道,夏正平可是大夏神朝的正統(tǒng)繼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