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

這是必然的結果,誰也逃不過生死輪迴的局面,就是夏正平自己,年近中年,也需要考慮身後之事。

現(xiàn)在的夏正平,長子夏封,次子夏禪,均已經(jīng)十歲,步入了學習處理政務的年齡階段。夏封身爲王世子,其任務遠比夏禪重得多。夏正平無論是自己的心思,還是曾經(jīng)答應許千言的事情,他都是對這個長子極其喜愛。

或者說,夏正平有意將自己百年之後,奠定的基業(yè),交給夏封,讓他繼續(xù)開疆拓土。然而,問題的關鍵,就在於如何給兩個兒子尋找一名好的師傅。

他心中有很多的打算,其中這個百里子明就是一個選擇。不過,現(xiàn)在看來,百里子明病重,已經(jīng)進入了彌留之際,顯然這個選擇已經(jīng)不成立了。

夏正平考慮過何士元,但是他並不認爲何士元能夠勝任,最終夏正平?jīng)Q定,還是自己教導這兩個兒子。現(xiàn)在的大漢王朝已經(jīng)步入了正軌,大事不多,一些小事夏正平已經(jīng)放權給諸多臣工處理去了。正好因爲如此,夏正平纔會空閒下來,有多餘的時間教導兩個兒子。

路上一邊想著這些事情,一邊躊躇著接下來該如何發(fā)展大漢,倏忽之間,便是抵達了百里子明的府衙。

夏正平?jīng)]有多想,便是快速步入了府衙,走進了後堂。

此時,後堂的臥室之中,劉病已正在那裡與一衆(zhòng)醫(yī)官商議,見著夏正平走進來,皆是搖了搖頭,表示自己無能爲力。

夏正平見此,點了點頭,表示自己明白他們的意思。而後,衆(zhòng)人讓開,夏正平便是來到了百里子明的牀前。

此時,百里子明躺在病榻上,虛弱的呼吸,證明著他已經(jīng)進入了彌留狀態(tài)。夏正平嘆息了一聲,一臉的擔憂:“百里老先生若是去了,我將損失一大助力啊!”

百里子明似乎聽到了夏正平的聲音,微微張開雙眼,虛弱的聲音旋即從他嘴裡發(fā)出來:“主公……您來了?”

“百里老先生!您可要撐住啊!”儘管夏正平明白,自己剛一走進來的時候,劉病已就示意自己,百里子明已經(jīng)病入膏肓了,且無藥可治。但是,夏正平依舊心中有一絲的希望存在,期待著百里子明能夠抵抗過去,熬過這一病痛。

可惜,看著這個情況,似乎不可能的了。更何況,劉病已身爲一代神醫(yī),他給病人下的結論,就算是神仙來了,也未必能夠改變的了結果。

“臣知命,活不長了。”百里子明虛弱的聲音,傳入了夏正平的耳中,“臣……恨不能隨主公北伐,擒殺申不易……萬望主公功成之時,第一時間將這一個消息告訴我!”

“一定,一定!”夏正平有些哽咽了,沒想到這個百里子明,在彌留之際,還能夠想著自己的事情。

“臣家中無財,子弟依靠本事吃飯,無需主公操心了。”百里子明用手虛弱的指了指牀邊的一些子侄,“爾等務必要盡忠竭力,不得有所差池,否則的話,我九泉之下,定饒不了你們!”

“老先生,莫要動怒啊!將息一下!”夏正平趕緊阻止住百里子明的動作,“傷了身體,可是不好啊!”

“臣知道,主公愛才惜才,因而……臨死之前,向主公推薦一個人,叫做……賀子先,此人善於農事,萬望主公能夠善加利用啊!”百里子明呼出了最後一口氣,“既是如此,我百里子明,也算是報答了……主公當年將我?guī)С鱿逯莸木让靼。 ?

“只是,老臣到頭來,倒是有些可惜了。終是不能夠見到,主公稱帝,統(tǒng)一天下的那一天了,臣……去了,主公……保……重……”

說完之後,百里子明的雙手,緩緩落下,微張的雙眼,也逐漸閉了下去。衆(zhòng)人看過去時,已經(jīng)沒有了呼吸之聲。

“老先生……”夏正平大哭,聲音哽咽。

劉病已上前探了探,把了一下脈象,幾息時間之後,便是嘆息了一聲道:“百里先生去了!”

“不……”

“主公,您節(jié)哀吧!”劉病已扶住夏正平,也是無可奈何,“人生老病死,誰也擋不住啊!”

“父親……”

一時之間,臥室之中,痛哭的聲音,傳了出來。衆(zhòng)人明白,百里子明已經(jīng)闔然長逝,不會再繼續(xù)爲夏正平操勞了。是以,一代大家,自此去世,時年六十三歲。

滾滾長江東逝水,且看一代英雄人物,多少豪傑,競相折腰,然而終究是抵抗不了歲月的侵蝕,到頭來土歸土,塵歸塵。

這一日,夏正平?jīng)Q定親自爲百里子明守靈一夜,停朝一次,以哀悼百里子明。及至頭七結束,夏正平親自擡棺,徒步而行,遵照百里子明的遺囑,葬於蜀郡之東小徐山中。

九月十二日,小徐山山腳處,哀樂陣陣,哭聲動天,夏正平與百里子明三個兒子一道,擡著百里子明的棺木,一步一個腳印,緩緩而行。

抵達目的地後,夏正平一揮手,衆(zhòng)人便是讓開,將香案的正中一處,留給了他,香案之後,便是百里子明的大墓。與此同時,哀樂停下,衆(zhòng)人的哭聲也止住了,靜靜地等待著夏正平接下來的言語。

夏正平緩步走到香案前,展開一份明黃色封面的帛書,神色凝重,待得衆(zhòng)人安靜下去後,他方纔高聲道:“漢王十四年九月十二日,大夏神朝故太子夏正平有言:昔者,百里子明輔助寡人,積聚糧草,分配錢財……總計十三件事……使得寡人能夠……故此,百里子明之功,經(jīng)天緯地,前朝之人無法相比,是以追封百里子明爲太子太保,贈漢王相國、夏昭明侯,贈諡號忠文。即日起,巴州、蜀州各地,建立寺廟祠堂,以彰顯其功!”

這一段悼詞祭文,是夏正平親自撰寫的,沒有經(jīng)過任何人的修改,也沒有聽從任何人的建議,都是他自己決定的。說實在的,這十幾年來,百里子明歸附夏正平,雖然一直是籍籍無名,但是他的功勞卻被夏正平看在眼裡。

百里子明生前掌管錢糧諸事,乃是一個要命的職位,處事極爲穩(wěn)重,且多次化解夏正平的糧草危機。基於這一點,夏正平追封他那麼高的爵位及職位,一點都不過分。這些評價,與功勞爵位,都是百里子明應得的。

言語清晰,沒有絲毫的停頓,衆(zhòng)人自然聽得真切,他們也沒有多說,或者是也沒有提出反對的意見,皆是拱手:“主公英明!”

夏正平聞言,嘆息了一聲,心中似是有所趕出,旋即嚎啕大哭:“百里先生,爲何早早棄寡人而去?寡人想要以身後事相托,都尋不到合適的人了!”衆(zhòng)人聽著夏正平哭得悲切,竟是有所感染,皆是掩面而泣,無不傷感。

良久之後,衆(zhòng)人方纔勸慰夏正平:“主公,人死不能復生,還望主公保重身體啊!”說完之後,衆(zhòng)人在一邊偷偷的抹眼淚,遇上這麼一個愛才惜才的主公,可以說是他們的信任。至少,在他們的印象之中,似乎沒有哪個諸侯王,甚至歷史之中,那些高高在上的皇帝,都未必出現(xiàn)這種真切的感情。

夏正平擦了擦自己的眼淚,親自上了一炷香,後續(xù)的人,依序而進。

“蓋棺,封土!”有太監(jiān)高聲喊著流程,夏正平正了正身形,親自扶著百里子明的棺木,進入了墓穴。衆(zhòng)人跟進,拜了幾拜,撒了些紙錢,待得結束後,便是與夏正平一道,填埋封土,葬了百里子明的屍骨。

這一日,夏正平親自擡棺,祭奠安葬百里子明的事情,自然迅速的傳播到了巴蜀其他的地方。許多人都聽說了這一件事,皆是讚歎夏正平的賢能與愛才,以及敬重賢才的誠意。

消息不光光是在巴蜀之地傳播,更是傳播到了漢王之地以外的地方。天下的諸多士子才人,自然是聽說了這一件事情,無一不爲夏正平的所作所爲感動。

“漢王乃是真的愛才啊!百里老先生,我也是聽說過這個人,寒門高士,善於錢糧方面的事情。因爲諸多方面的原因,曾經(jīng)的襄王,現(xiàn)在的周王想要徵召他出來做官,被他拒絕。後來周王將其貶爲奴隸,是夏正平喬裝成蕭正的樣子,將其救出來的。”

“常言道,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這一句話的確不錯。你們看那漢王,原本大夏神朝的太子,掌管了巴蜀之地,愛民如子,百姓歸心。我料,這天下遲早是爲漢王夏正平所得。你我兄弟二人,何不前往蜀州,投奔漢王呢?”

“現(xiàn)在天下的百姓,都向往著曾經(jīng)大夏神朝的以往那些繁榮富強的歲月。可是現(xiàn)在呢,諸侯征伐,彼此侵犯,弄得生靈塗炭,而唯有漢王夏正平勵精圖治,改革諸多舊制,師徒恢復大夏以往的威武霸氣。即便也征伐諸多的州郡,但是最終的結果,卻是富了那些百姓。他和天下的諸侯相比,簡直是高出了不知道幾個境界。”

“更有甚者,天下之中,申不易爲篡國自立的一方諸侯,而他夏正平則是爲大夏神朝的餘脈正統(tǒng),若是不投奔他,那還能投奔誰呢?”

第三章 後下手遭殃第四十一章 戰(zhàn)隆江漢王鏖兵第一章 大旱第五十章 莫須有第十九章 時不我待第三十四章 祖制不可違第十五章 十五年第四十二章 日落之城第三章 後下手遭殃第三十九章 求親第十九章 雙喜臨門第十一章 裸衣相鬥(上)第四十章 屯田制(第二卷完)第三章 後下手遭殃第三十一章 晏嬰舊事第一章 大旱第九章 尉遲破第十章 要搶王的女人第二十七章 大夏神朝亡了第六章 農政書第十六章 考校新官第三十二章 七分天下(下)第七章 官商第二十一章 鴻門宴(上)第三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十八章 曾經(jīng)的大夏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下)第十九章 時不我待第十六章 考校新官第三章 後下手遭殃第二章 天下腹地第十六章 考校新官第三十七章 得捷報漢王賞軍第二十九章 生死人,肉白骨(下)第四十一章 轉道西羌第十三章 宮刑第四十二章 日落之城第三十四章 祖制不可違第十四章 王師北上第四十章 許千言第二十四章 蜀王急信第十八章 東野小城第二十八章 生死人,肉白骨(上)第三十八章 好消息第四十章 許千言第二十九章 頭盔第二十四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五十四章 巴州漢王三連駁第三十章 雍南郡第八章 望月臺下?lián)P名第十三章 英雄出自草莽,高士起於寒門第十三章 英雄出自草莽,高士起於寒門第二十五章 大朝議第二十七章 醉龍的勸誡第二十九章 未雨綢繆第十六章 張冠李戴第三十章 神醫(yī)出手第十九章 攻取彰徳郡第九章 鎮(zhèn)南將軍第二十六章 竊國之賊第四十一章 轉道西羌第二十九章 生死人,肉白骨(下)第十四章 王業(yè)不偏安第十一章 詐降第三十五章 春祭第十九章 時不我待第四十章 無名之主第三十四章 刺客第二十四章 蜀王急信第十二章 裸衣相鬥(下)第十一章 稱帝第三十四章 祖制不可違第九章 尉遲破第六章 諸侯形勢第四章 城下搦戰(zhàn)第三十九章 事必躬親第一章 帝王風度第二十五章 弒君第三章 三堂會審第三十章 七分天下(上)第二十七章 醉龍的勸誡第十九章 狗急跳牆第十二章 永昌改制第五十四章 巴州漢王三連駁第一章 大旱第三十二章 七分天下(下)第一章 指桑罵槐第三十一章 七分天下(中)第八章 巡查街道第四十九章 矯詔第十六章 張冠李戴第三十九章 求親第四十九章 棄北川雛鳳燒城第六章 諸侯形勢第二十四章 倭寇突襲第十六章 忽悠第三十二章 前因後果第十四章 王師北上第一章 大旱第十章 襄州雛鳳
第三章 後下手遭殃第四十一章 戰(zhàn)隆江漢王鏖兵第一章 大旱第五十章 莫須有第十九章 時不我待第三十四章 祖制不可違第十五章 十五年第四十二章 日落之城第三章 後下手遭殃第三十九章 求親第十九章 雙喜臨門第十一章 裸衣相鬥(上)第四十章 屯田制(第二卷完)第三章 後下手遭殃第三十一章 晏嬰舊事第一章 大旱第九章 尉遲破第十章 要搶王的女人第二十七章 大夏神朝亡了第六章 農政書第十六章 考校新官第三十二章 七分天下(下)第七章 官商第二十一章 鴻門宴(上)第三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十八章 曾經(jīng)的大夏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下)第十九章 時不我待第十六章 考校新官第三章 後下手遭殃第二章 天下腹地第十六章 考校新官第三十七章 得捷報漢王賞軍第二十九章 生死人,肉白骨(下)第四十一章 轉道西羌第十三章 宮刑第四十二章 日落之城第三十四章 祖制不可違第十四章 王師北上第四十章 許千言第二十四章 蜀王急信第十八章 東野小城第二十八章 生死人,肉白骨(上)第三十八章 好消息第四十章 許千言第二十九章 頭盔第二十四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五十四章 巴州漢王三連駁第三十章 雍南郡第八章 望月臺下?lián)P名第十三章 英雄出自草莽,高士起於寒門第十三章 英雄出自草莽,高士起於寒門第二十五章 大朝議第二十七章 醉龍的勸誡第二十九章 未雨綢繆第十六章 張冠李戴第三十章 神醫(yī)出手第十九章 攻取彰徳郡第九章 鎮(zhèn)南將軍第二十六章 竊國之賊第四十一章 轉道西羌第二十九章 生死人,肉白骨(下)第十四章 王業(yè)不偏安第十一章 詐降第三十五章 春祭第十九章 時不我待第四十章 無名之主第三十四章 刺客第二十四章 蜀王急信第十二章 裸衣相鬥(下)第十一章 稱帝第三十四章 祖制不可違第九章 尉遲破第六章 諸侯形勢第四章 城下搦戰(zhàn)第三十九章 事必躬親第一章 帝王風度第二十五章 弒君第三章 三堂會審第三十章 七分天下(上)第二十七章 醉龍的勸誡第十九章 狗急跳牆第十二章 永昌改制第五十四章 巴州漢王三連駁第一章 大旱第三十二章 七分天下(下)第一章 指桑罵槐第三十一章 七分天下(中)第八章 巡查街道第四十九章 矯詔第十六章 張冠李戴第三十九章 求親第四十九章 棄北川雛鳳燒城第六章 諸侯形勢第二十四章 倭寇突襲第十六章 忽悠第三十二章 前因後果第十四章 王師北上第一章 大旱第十章 襄州雛鳳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山阴县| 玉溪市| 赣州市| 阜新| 通辽市| 普宁市| 宣汉县| 兴宁市| 桃源县| 大宁县| 定兴县| 新乡县| 延庆县| 江油市| 横峰县| 桐柏县| 台山市| 丘北县| 定安县| 定日县| 山阴县| 阳新县| 资阳市| 云龙县| 四平市| 咸宁市| 武安市| 五华县| 安庆市| 邵东县| 赤城县| 游戏| 大城县| 河津市| 万山特区| 阳东县| 伊吾县| 微山县| 古浪县| 什邡市| 攀枝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