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章 先下手爲強

皇長子夏默宇只是自顧自的說著,似乎根本就沒有聽到大夏皇帝的聲音。事實上,在他眼裡,自己父皇有沒有拍板決定,已經(jīng)無所謂了,只要他願意,他隨時能夠動用某些力量,派出軍隊,前往巴州永昌郡,將夏正平帶回濟州。

然而,他畢竟不是大夏皇帝,有些東西,還不是他能夠掌握得到的,比如兵符。

此時,丞相申不易也是點了點頭,道:“陛下,如果不這樣子做的話,任由八皇子做大,將來就不好收拾了!老臣願意以全家一百零三口的性命擔保,八皇子必定是蓄意謀反!”

“更何況,臣接到過奏報,說是八皇子以南蠻侵襲爲由,私自募兵三五萬,屯居於永昌,此舉已然等同於謀反篡逆。若是不及時阻止,怕是後患無窮。老臣再一次懇請陛下,答應(yīng)出兵,攻伐永昌!”

“臣等附議!”

當丞相申不易說出最後一句話的時候,衆(zhòng)多大臣,皆是附和。

“懇請陛下,發(fā)兵去往永昌,緝捕八皇子歸案,以正國法!”

大夏皇帝此時身子一怔,雙眼鮮有神色的盯著金鑾殿內(nèi)的一幫文武大臣,心中不由得嘆息,也不知道是後悔還是怎麼滴。

沉思了良久,大夏皇帝方纔站起身來,道:“著令巴州州牧巴子平,率軍前往永昌,緝捕八皇子!”

“都散了吧!”

上一句話還沒有說完,大夏皇帝便是緊接著說了下一句話,他實在是不想在這金鑾殿裡呆了。也不知道他是急於前往後宮尋歡作樂,還是怎麼滴,總之衆(zhòng)人見著大夏皇帝離去的背影,略微有些蕭索與無可奈何。

或許,是因爲流連於美人窩的緣故吧,也或許是因爲今日朝堂上所議之事,讓他感受到了某些壓力。

早有人將這一日朝堂所議的事情,告知了遠在巴州永昌的夏正平。夏正平得到消息後,便是在第二日,召集了永昌諸官,在政事堂中商議政策。而此時,已經(jīng)是瑞和二十五年六月二十九日了。

“昨晚接到密報,上個月,父皇已經(jīng)授意巴子平率軍前來擒拿我了,我估摸著他也快到了巴州!”夏正平手中拿著一份帛書,“這一件事,你們怎麼看?”

他的神色之中,沒有焦急,有的卻是自信,似乎他已經(jīng)斷定出自己將會立於不敗之地。

最先說話的是何士元,他是軍師,執(zhí)掌著有關(guān)於軍事的事情,只聽得他說道:“先下手爲強,後下手遭殃!”

“此話何意?”夏正平有些不解,“還有些日子,新募集的那七萬兵,其中有至少一半,還在屯墾之中,怕是無法調(diào)用。”

“襲取建寧郡,以作後備根本,同時可以和永昌郡形成掎角之勢,讓巴子平知難而退。”何士元搖了搖自己的鵝毛羽扇,“更何況,建寧郡物產(chǎn)比永昌郡要豐富得多,此時不取,將來必然會後悔的!”

“並不是我不想取,而是師出無名!”夏正平搖了搖頭,“先生落鳳坡下教我第一步,就是取巴州爲家,可如何做呢?我思來想去,方纔發(fā)現(xiàn),取巴州爲家,實在是太困難了,要知道我無論怎麼做,只要取了巴州,都會被人說是謀反篡逆!”

夏正平之所以這麼說,就是不願意用那些被認爲是謀反篡逆的手段,去奪取一些地盤。他可不想後世的史書上記載,自己是個反賊這樣的形象。

“這一點,卻是極爲容易的!”何士元笑了笑,望著永昌的諸多官員,“近聞建寧郡守薛通,在其郡城之內(nèi),多行不法,掠殺百姓,以至於民怨沸騰。今年春上,更是爆發(fā)了民變,聽說這個建寧郡守薛通,廢了好大勁纔將其鎮(zhèn)壓了下去!”

“的確如此啊!”衆(zhòng)人聞言,便是點了點頭,知道何士元所說的不錯,但是不明白何士元爲什麼這麼說。

當然,這也只是普通官員的想法,何士元的目的,依舊是被一些看得遠的人所明白。夏正平此時就見司徒伯懿走出了班列,聽得他緩緩說道:“主公啊,何先生此言,正是師出有名之言!”

夏正平一愣,問道:“此話何意?不過是民變而已,我又是無權(quán)干涉!”

“主公真是有些糊塗了!”趙靈吉卻是笑道,“眼下,巴州州牧不在,您就是最大的了!莫說一個小小的建寧郡,就是取了整個巴州,奪了巴子平的權(quán)力,也是可以的,更不會有人說什麼!”

“這確實如此,可是要用怎樣的罪名,去捉拿薛通呢?”夏正平有些奇怪,自己的確算得上是巴州最大的了,當然是巴子平不在的前提。

何士元此時就是說道:“更是簡單至極,薛通不體恤百姓的罪名就足夠了。相信主公只要發(fā)佈檄文,就會有百姓來投奔您的!“

“既然如此,那就聽從你們的意見!”夏正平想了想,便是覺得這一件事沒有多大的問題,就答應(yīng)了下來,他也明白這件事的不容易。

事實上,夏正平是因爲自己心中想通了一件事,才答應(yīng)下來的。自古以來,成就大事的人,怎麼會在乎那些虛名呢?無論是謀反篡逆,還是弒君奪位,只要能夠走到最後併成功,哪怕遺臭萬年,自己也不會覺得那有什麼。至少,自己做到了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而不是畏手畏腳的,被這些虛名所阻擋。

更何況,現(xiàn)在兵發(fā)建寧,已經(jīng)有了一個名正言順的理由——薛通郡守不體恤百姓。儘管,這個理由有些牽強了,但是用這種理由,卻能夠換來建寧郡諸多百姓的支持。

夏正平是現(xiàn)代人穿越過來的,自然明白,老百姓在戰(zhàn)爭中的重要性,也知道以民爲本的必要性。正如此,他纔會推出三丁抽一的同時,卻又派遣這些士兵進行屯墾。這就相當於組建一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大隊,由行政力量,去調(diào)控農(nóng)業(yè)的生產(chǎn),而非像永昌郡城現(xiàn)在的這般自由生產(chǎn)。

作爲一個現(xiàn)代人,夏正平熟悉大夏神朝的歷史之外,也同樣熟悉前世之中的諸多政策。說得直白一點,士族的力量雖然強大,但是也比不過民衆(zhòng)。士族如果非要跟普通百姓相比的話,那簡直就是螢火和皓月相比了。

沒錯,老百姓就是夜晚當頭空中的那一輪皓月。所有的東西,都是圍繞著這一輪皓月而運轉(zhuǎn)的。沒有了普通百姓,便是沒有了生產(chǎn)活動,也就沒有了許多東西的來源。

所以說,民能載舟,亦能覆舟!

夏正平也不多說廢話,便是緩緩說道:“趙叔,你留守永昌;何先生,您隨我一起出徵;國舅可以回到鎮(zhèn)南關(guān)駐守,以待後援;陳旭,起草檄文,傳遞於巴州各郡;百里老先生,就麻煩您在後方調(diào)動糧草了!”

“建寧守軍不過三萬,我永昌發(fā)兵兩萬,鎮(zhèn)南關(guān)處借兵三萬,不知這一下,能否成行?”

“可以!”陳慶之點了點頭,“鎮(zhèn)南關(guān)由我坐鎮(zhèn),前些日子又是募集了些許兵馬,應(yīng)該可以!”

“都下去準備吧!”夏正平揮了揮手,但他卻讓何士元留了下來,“先生,與我到後堂之內(nèi),策劃一個完整的計劃,以免到時候出現(xiàn)不測。”

六月三十日,巴州所有郡城的郡守,除了永昌之外,都接到了這樣的一份檄文:

今有巴州建寧郡守薛通者,不恤百姓,作禽獸之狀,絕無人倫。建寧住民,皆有所怨,敢怒而不敢言。上歲,薛通以謀叛之罪,拆三家之民女,以充實內(nèi)室;今春,又以南蠻暗通,收六十五戶之財,屯於郡守府衙,以爲私用。建寧士族,多暴掠,民衆(zhòng)猶如陷於地獄。我主夏正平,乃爲皇子,不堪其行,特發(fā)檄文,告知巴州諸郡,欲以兵加罪建寧郡守,若有救援者,同罪也!

這一份檄文,自然也傳到了建寧郡守的桌案上。

此時,建寧郡守薛通,已經(jīng)陰沉著臉色坐在了桌案前,冷聲道:“是誰給了這個小屁孩般的皇子那麼大的膽子,就敢率兵攻打我建寧郡?”

建寧郡郡守府衙政事堂之中,此時一片寂靜。須臾之後,方纔有人拱手說道:“郡守大人,不要糾結(jié)這些,還是想想辦法,如何擊退來敵才行!”

“郡尉薛世成何在?”薛通喝道,“我建寧郡目前還有多少兵馬,是否滿編?”

“足有一萬五千兵馬,如果發(fā)佈徵兵令的話,還可以募集六萬新兵!”郡尉薛世成,也是薛家士族的人,但自從薛家的家主死了以後,這個薛通就成了家主,等同於薛家士族,已經(jīng)掌控了建寧郡,成爲了一方不小的諸侯,“再算上族內(nèi)兵丁的話,應(yīng)當爲兩萬五千兵馬。只是,如果現(xiàn)在募兵,已經(jīng)來不及了,所以那六萬姑且不算!”

“兩萬五千,守城還可以,但是出城對戰(zhàn)的話,怕是不行!”薛通雖然吃喝玩樂,但是對於一些該有的常識還是懂的的,“聽說永昌郡上個月以一些手段,做了三丁抽一的事情,募集到了將近十萬的兵馬,也不清楚這一次,會不會被帶來!”

“那些已經(jīng)不重要了,當務(wù)之急,是要佈置城防纔對!”

聽著薛世成的話,薛通擺了擺手道:“這一件事你去辦就行了,建寧郡背靠深山,城高池深,糧草豐足,我就是給他夏正平是個膽子,他也打不下來!”

“如此是最好的,但是無論如何,都還要防備著!”薛世成點了點頭,薛通說的沒錯,建寧郡的確是個易守難攻的郡城,“要不要我去其他郡城求救?”

“山重水隔的,恐怕來不及!”薛通當下立斷,“著令所有兵馬在編,明日起關(guān)閉城門,以防突襲!”

此時,薛通想到了年初之時,那一千五百人的輕騎,輕而易舉的進入了建寧,殺死了薛離,這讓他對此,不得不提防起來。

第二十九章 出使雍王第二十七章 大夏神朝亡了第六章 農(nóng)政書第二十八章第三十二章 七分天下(下)第十七章 師出有名第二十六章 三江湖大戰(zhàn)(下)第二章 賤民?第九章 大快人心第四十五章 並南蠻暹羅來使第十章 西羌少年第二十七章 雛鳳之謀第四十五章 並南蠻暹羅來使第五十四章 巴州漢王三連駁第二十一章 鴻門宴(上)第十五章 三個月第一章 大旱第八章 水師第十二章 血濺三步第十三章 楚王歸降第四十三章 漢王義釋黃瀚生第十七章 士族世官第二章 賤民?第三十九章 聲東擊西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下)第二十二章 病重第二章 先下手爲強第一章 帝王風度第三十六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十八章 百年諸侯賊第九章 尉遲破第十章 三十萬大軍第十八章 百年諸侯賊第二十章 認死理的程湯第六章 水淹建寧郡第三十七章 三拜第二十二章 病重第十二章 修法第五十二章 何士元智鬥孔明亮第四十九章 矯詔第一章 大變革第三十二章 七分天下(下)第五十一章 殺薛離第三十四章 神秘女子第一章 指桑罵槐第十章 西羌少年第二章 天下腹地第十五章 三個月第六章 諸侯形勢第四十五章 亂政皇子第十七章 士族世官第二十八章 大戰(zhàn)起兮雪飛揚第五十三章 荊州醉龍三連輸第十八章 翰林院第二十五章 三江湖大戰(zhàn)(上)第三十章 神醫(yī)出手第七章 狠角色第二章 又三年第六章 過蜀州第四十四章 臨機制宜之權(quán)第二章 先下手爲強第十六章 忽悠第十六章 忽悠第三十八章 好消息第三十八章 好消息第四十五章 亂政皇子第二十五章 大朝議第三十三章 衛(wèi)燼第三十八章 施琢公大戰(zhàn)漢水第十四章 王師北上第三十五章 舌戰(zhàn)諸官第十一章 裸衣相鬥(上)第二十八章 觀其大略第一章 帝王風度第四十九章 矯詔第三章 不改制,死路一條第五十三章 您請便!(四千字大章送上!)第二章 賤民?第四十一章 轉(zhuǎn)道西羌第三十三章 初見成效第三十四章 議取蜀州(下)第十五章 十五年第十八章 翰林院第三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九章 尉遲破第七章 安撫民衆(zhòng)第五章 襄王本意第十二章 血濺三步第七章 狠角色第六章 農(nóng)政書第五十二章 何士元智鬥孔明亮第十三章 英雄出自草莽,高士起於寒門第五章 襄王本意第六章 農(nóng)政書第三十五章 春祭第十八章 東野小城第十六章 封禪泰山,千古一帝(大結(jié)局)第十三章 對酒當歌第四十八章 弄巧成拙(爲諸位書友的支持而加更的三千字大章)第十章 西羌少年
第二十九章 出使雍王第二十七章 大夏神朝亡了第六章 農(nóng)政書第二十八章第三十二章 七分天下(下)第十七章 師出有名第二十六章 三江湖大戰(zhàn)(下)第二章 賤民?第九章 大快人心第四十五章 並南蠻暹羅來使第十章 西羌少年第二十七章 雛鳳之謀第四十五章 並南蠻暹羅來使第五十四章 巴州漢王三連駁第二十一章 鴻門宴(上)第十五章 三個月第一章 大旱第八章 水師第十二章 血濺三步第十三章 楚王歸降第四十三章 漢王義釋黃瀚生第十七章 士族世官第二章 賤民?第三十九章 聲東擊西第二十二章 鴻門宴(下)第二十二章 病重第二章 先下手爲強第一章 帝王風度第三十六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十八章 百年諸侯賊第九章 尉遲破第十章 三十萬大軍第十八章 百年諸侯賊第二十章 認死理的程湯第六章 水淹建寧郡第三十七章 三拜第二十二章 病重第十二章 修法第五十二章 何士元智鬥孔明亮第四十九章 矯詔第一章 大變革第三十二章 七分天下(下)第五十一章 殺薛離第三十四章 神秘女子第一章 指桑罵槐第十章 西羌少年第二章 天下腹地第十五章 三個月第六章 諸侯形勢第四十五章 亂政皇子第十七章 士族世官第二十八章 大戰(zhàn)起兮雪飛揚第五十三章 荊州醉龍三連輸第十八章 翰林院第二十五章 三江湖大戰(zhàn)(上)第三十章 神醫(yī)出手第七章 狠角色第二章 又三年第六章 過蜀州第四十四章 臨機制宜之權(quán)第二章 先下手爲強第十六章 忽悠第十六章 忽悠第三十八章 好消息第三十八章 好消息第四十五章 亂政皇子第二十五章 大朝議第三十三章 衛(wèi)燼第三十八章 施琢公大戰(zhàn)漢水第十四章 王師北上第三十五章 舌戰(zhàn)諸官第十一章 裸衣相鬥(上)第二十八章 觀其大略第一章 帝王風度第四十九章 矯詔第三章 不改制,死路一條第五十三章 您請便!(四千字大章送上!)第二章 賤民?第四十一章 轉(zhuǎn)道西羌第三十三章 初見成效第三十四章 議取蜀州(下)第十五章 十五年第十八章 翰林院第三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九章 尉遲破第七章 安撫民衆(zhòng)第五章 襄王本意第十二章 血濺三步第七章 狠角色第六章 農(nóng)政書第五十二章 何士元智鬥孔明亮第十三章 英雄出自草莽,高士起於寒門第五章 襄王本意第六章 農(nóng)政書第三十五章 春祭第十八章 東野小城第十六章 封禪泰山,千古一帝(大結(jié)局)第十三章 對酒當歌第四十八章 弄巧成拙(爲諸位書友的支持而加更的三千字大章)第十章 西羌少年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景泰县| 青海省| 象州县| 商都县| 蓬溪县| 固安县| 信丰县| 个旧市| 沁阳市| 康定县| 招远市| 巩留县| 咸宁市| 北碚区| 临邑县| 东乡| 阿克苏市| 洱源县| 曲周县| 辰溪县| 琼结县| 新疆| 灵宝市| 荔浦县| 鸡泽县| 扶风县| 蛟河市| 兴文县| 兴仁县| 封丘县| 赤城县| 荃湾区| 精河县| 罗源县| 通山县| 江门市| 临泽县| 龙山县| 台前县| 滕州市| 西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