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漢水之南,襄陽古城,清軍吳三桂將軍府邸,陽光灼燒之下,院內花草樹葉,和吳三桂的心情一樣,垂頭喪氣、落魄已極。
最近傳來的消息總讓吳三桂心煩,由於在與大秦國川東鄂西一帶的戰事中連連失利,讓吳三桂惶恐不已。就在前三月,駐守秭歸一線的馬寶將軍,欲以兩萬之衆突襲王定國五千餘人,可不知怎地,被人家打得丟盔棄甲、潰不成軍,消息傳來,人人爲之色變。甚至馬寶自個兒綁了趕來襄陽謝罪,如不是衆人力勸,吳三桂力保,恐怕馬寶羞愧之餘,還是要自殺。吳三桂還是信任馬寶的,所以費了好大勁,將馬寶好言撫慰勸了回去。
吳三桂怎麼也弄不明白,怎麼自己曾經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關寧鐵騎”不堪到了如此地步。想當年山海關外,自己傾心打造的數萬鐵騎,那可是連關外清軍都頗爲忌憚的力量??!哪知這幾年,彷彿突然之間,從西南方向冒出來兩個叫什麼李千秋、李易銘的,帶領一幫大順餘孽,憑藉威力無比的各種武器裝備,打得清軍和他吳三桂的軍隊損失慘重、顏面全無,更有阿濟格之輩,血濺沙場。
英親王阿濟格,也算得上滿洲勇士,入關之後,先是與他吳三桂及豫王多鐸等在山海關大破李自成農民軍,又以靖遠大將軍入山西、四川,切斷了李自成後路,屢次擊敗李自成,還殺死劉宗敏,俘獲宋獻策,可謂戰功卓著、所向披靡。誰知去年南下征討黔北一地,卻落得個幾近全軍覆沒、自己死於非命的結果。繼而四川全部落入李易銘之手,要不是他吳三桂及時在荊襄陝南穩住陣腳,可能這兩湖陝甘,早就丟了。而自己和大秦軍隊作戰,幾乎每戰必敗,弟兄們提起大秦軍隊可怕的戰力和武器,無不心懷畏懼、膽戰心驚,要是大秦以後揮師東進北上,那結果想起來讓人不寒而慄。
他吳三桂自視勇冠三軍,這些年可說難逢敵手,怎麼在和這大秦作戰中,不但討不到什麼便宜,甚至一敗再敗。而最近他的將領總是抱怨,說什麼現在“大秦愈千、則不可敵”云云。
他麾下猛將馬寶,已數次要求率軍撤退,說前面是硬骨頭,實在打不過,所以只好據險扼守長江要衝。這一兩萬處處提防人家幾千人來攻,瞌睡也睡不安穩,老是讓弟兄們馬不離鞍、人不卸甲,緊張兮兮的都快給逼瘋了。馬寶還說,眼下就連弟兄們都有點輕視他了,甚至不太服從管教。說有些傢伙還私自聯繫大秦,暗中預設自己的後路,其反跡已現,如此下去,怎麼得了。
雖然眼下自己勢力遍及川、鄂、陝三省之地,坐擁十萬大軍,表面上看來也深得多爾袞的信任,被賜予“專征”之大權。但所有這些,都掩蓋不了眼下面臨的危機,照此發展下去,鄂陝之地,恐怕早晚要落入大秦之手。按照副將楊坤的說法,眼下大軍軍心不穩、士氣全無、人心思秦、反跡顯現。
吳三桂深知,這四句話中每一句都會讓他面臨萬劫不復的危險,想當初叛變投降本是時事緊急、情非得已的權宜之計,本來自己就沒有打算真正投降清廷。只是後悔身在絳州之時,“爭得娥眉匹馬還”,與圓圓重逢以後,沒有聽她的勸告和清廷決裂。自己轉而接受清廷賜封,成了名符其實的投敵賣國的漢奸,坊間針對他吳三桂的流言蜚語,他已有耳聞,更可怕的是自己的衆將士,對自己怕也難心悅誠服。爲此,他決定要找他們好好談談,合計合計軍國大事,以便便宜行事。
這天,人在襄陽的吳三桂,好不容易召集齊了他那一幫大多從關外就一起的心腹將領開會,參加會議的有副將楊坤、參將胡守亮、以及部將郭雲龍、李本深、吳之茂、馬寶、王屏藩、王緒、胡國柱等人,同時還有弱冠之年的長子吳應熊。
一干人中,楊坤生性最爲草率魯莽又沉不住氣,吳三桂剛寒暄幾句,還不及講完眼下形勢,他就“騰”地站起來,對著吳三桂和其餘將領說道:“大帥,各位將軍,最近形勢不妙?。∏剀妳柡?,弟兄們連連吃敗仗,像這樣打下去,用不了多久
,我們會把老本都打光的。”
“就是”,馬寶深有體會就接著說道:“大秦的大炮機槍實在厲害,我們莫說撲上前去廝殺,好多時候我們連他們的人都沒有看清楚,自己就死了一大片。身上穿的皮甲子,根本就擋不住子彈,沒個鳥用,往往把老子的人,前膛後背打個對穿。老子不知道他們怎地搞來這些東西的,把老子的弟兄打死了那麼多,死得冤啊!”
郭雲龍聽了兩個一陣牢騷,見吳三桂面無表情,鐵青著臉,郭雲龍就站起來,說道:“大帥,我們可不能這樣打下去了,長此以往,怎麼得了,得商量個萬全之策纔是?!?
楊坤見自己說話有不少人附和,他是大嘴巴,有什麼說什麼,郭雲龍話還沒說完,他又急急地說道:“大帥,我們是不是該考慮考慮我們的出路了,再這樣給人家賣命,弟兄們死得窩囊。我怕這樣下去,弟兄們意見大,不好招呼,時間長了,就各有各的算盤,那時候就不好收拾了?!?
吳三桂看了看衆將,臉色依舊沉鬱,但還是沒有說話。
此時旁邊又站起來李本深,接著楊坤的話題,說道:“大帥,南邊勢力日盛,眼看清廷對其無可奈何。看樣子,將來清廷恐怕站不住腳,我們爲何不早作打算呢?”
吳之茂也說道:“大帥,各位將軍,我聽人說過這麼一句讖語,說天下當屬十八子,原先我以爲是說的李自成,現在看來,定然是李易銘,不知將軍和各位做何感想?!?
吳三桂聽得吳之茂如此說,突然插話道:“這個我也是聽說過的,讖語而已,老弟不可當真?!?
楊坤卻說道:“大帥,大帥不可小覷這話,讖緯之學,本就莫測高深,我看將來天下,非這個李易銘莫屬。在下斗膽說一句,大帥何不以十萬之衆南投大秦,想來李易銘定然大喜過望,是會優待大帥和我等的?!?
那胡守亮憋了半天,這會兒也接著說道:“大帥,各位,我擔心這麼些年我們和大秦交惡,雙方打了這麼多仗,死了那樣多人,就哪怕投過去,李易銘未必會給我們好臉色的?!?
郭雲龍則插話說道:“胡兄此言差矣,我不這樣認爲,在下聽人說李易銘文辭精絕、宅心仁厚、志存高遠、禮賢下士、待人和善,有大有爲之君的氣概。比如他能超越家仇之念,捐棄前嫌,招納李過、高一功等,此等胸襟,非同一般;又比如此人恪守獨立,絕不臣服南明,堅持自成一體、割據一方,且進退有據、有禮有節;還有,其人穩紮穩打、勵精圖治,所作所爲,目的明晰,其心在於圖天下。其麾下藏龍臥虎、人才濟濟,有爲之士我都耳聞不少。我前幾日偶然得到此人大作,名爲《宗主文集》……。
吳三桂聽到宗主二字,卻插話問道:“我老早就聽說此人自詡爲宗主,你們說說,他這個宗主是個什麼東西?”
郭雲龍答道:“大帥,據說他成立了個什麼華夏大同黨,由他自任宗主。當然,他們除了稱他爲大秦大王,還有稱宗主、主公的,這個這個稱謂上比較混亂。我草草看了他《宗主文集》,無所不包、無所不及,涉獵廣泛,釋惑答疑,確實不同凡響,在下也很佩服。只是有好多我看得不是很懂,我軍中記室文書讀書讀得多,可謂滿腹經綸,就這樣也沒看懂。說是有些文章,高深艱澀之餘,立論荒唐,近乎於胡扯。比如他說咱們人和豬牛羊馬,竟是同一祖宗進化而來。還有他說咱們都居住在一個圓滾滾的地球上,而這個地球懸在空中不掉下去,整天漫無目的圍著太陽打轉轉,大帥您說可笑不可笑?另外他還提到什麼牛頓伽利略愛因斯坦等等,在下沒有搞明白,非但在下不明白,我就沒有聽說有誰搞明白了的!可見此等謬論,喪心病狂到何等地步?還有就是黑洞,我想不通的就是這個……。
吳三桂插話說道:“黑洞?老兄連黑洞也不懂,黑漆漆的山洞罷了。至於咱們是不是住在圓滾滾的地球上,這個早有定論,自古就有天圓地方之說。他這樣顛倒黑白、胡亂猜想,他以爲他是誰呀?未免太過自負狂傲了一些?!?
郭雲龍應了一聲:“是!”至於吳
三桂黑漆漆的山洞的說法,郭雲龍本想說不是,他看過此書,知道此詞所指,並非是這個。他想在此基礎上解釋一番,可想了一想,覺得自己也沒有弄明白,於是默認了吳三桂黑漆漆的山洞的說法。
他接著剛纔話題,又說道:“不過此人詩詞不錯,比方和英親王婁山關大戰時,據說他眼見戰場慘烈景象,竟稍加醞釀,填詞一首,爲《憶秦娥·婁山關》……。
見衆人期待,郭雲龍搖頭晃腦,無不景仰萬分地背誦道:“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郭雲龍吟罷,過了半晌,思緒還沉浸其中,良久才說道:“此詞非真命天子、人中豪傑斷然寫不出來,起碼我郭雲龍是無論如何也寫不出來的。諸位看看,真可謂慷慨悲烈、雄沉壯闊,何等氣度!何等胸懷!”
吳三桂雖然也讀了些書,但詩詞文章,卻還差勁得很,平生未見得寫過拿得出手的。但恰恰詩詞文章,自己寫不出來,卻知道什麼文章好,什麼文章不好,這在文藝創作上屬所謂的眼高手低,就是這個道理。
他們怎麼知道這是幾百年後毛主席他老人家的名作,易銘無非是移花接木,又變成了他自己的原創。好在隔世幾百年,沒有人知道,也不會追究,所以易銘膽大妄爲,一次又一次侵犯知識產權。
郭雲龍好不容易整理好自己的思緒,又說道:“至於那個資政李千秋,天上神仙一般的神乎其神,據說他們的那些稀奇玩意,比如樓上樓下電燈電話,都是從他那兒來的。舉凡其手下什麼不懂或有什麼解決不了的難題,他上知天文地理,中通世事人情,下知雞毛蒜皮,滿朝上下,大可求教於他,在他那裡,往往都可迎刃而解……?!?
郭雲龍說著,吳三桂若有所思,他不打斷郭雲龍的話,其他人自然也不會。
郭雲龍清了清嗓子,繼續說道:“另外,在下所知,還有文武雙全的趙龍甲、錢虎乙、高一功,還有文臣朱信、秦任、尤華、許鐸、何晏、呂復、施道、張開及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方以智、範曠等等。此等厲害人物,都投到他的麾下,可見此人志向遠大、心懷天下。而其驍勇武將,有李過、高一功、郝搖旗、劉體純、李來亨、孫象丙、李馬丁、周文秀、吳能奇、鄭可望、王定國、馮德清、陳步明、褚正烈、衛好才、蔣赤信、沈實根、雲中飛、蘇飛虎等輩,莫不是獨當一面的將帥之才。我敢說,今後天下無人敢與之爭鋒,所以我勸大帥亦要下定決心、早作打算,以免錯失良機,將來悔之晚矣。”
吳三桂聽了,沉默不語,後來看了看身邊站著的吳應熊,就側過身子,問道:“吾兒怎麼看?”
吳應熊旁邊站著,深感無聊,卻不敢打瞌睡,聽了吳三桂問他,心裡爲之一驚,他無論如何不會想到如此軍國大事,吳三桂居然會徵求他的意見,所以完全沒有心理準備。當然,即便他有準備又如何,他還不是榆木腦袋,庸才一個。所以,他遲疑一會兒,就小心翼翼回答道:“我、我聽父親大人的?!?
吳三桂聽他這麼一句,直搖頭嘆氣,不覺頗爲失望。吳三桂心想:這是我吳三桂的兒子麼?想當年自己也是這般的年紀,卻已在父親吳襄和舅舅祖大壽的教誨和影響下,既學文,又學武,不到二十歲就考中武舉,從此跟隨父親吳襄和舅舅祖大壽,開始軍旅生涯。二十歲就擔任遊擊,二十三歲擢爲前鋒右營參將,二十六歲任前鋒右營副將,差不多相當於副總兵了。到了二十七歲,就已經是寧遠團練總兵了。自己一步步走來,戰功卓著,光輝的軍旅生涯,豈是一般人能比。只是眼前自己的這個兒子,實在不成器,做事優柔寡斷,對自己唯唯諾諾,沒有一點男子漢的氣概,在自己面前總是大氣不敢出的樣子。他又想到:麒兒、麟兒尚小,長大還需時日?,F在看來這麟兒倒是不錯,雖然年紀只有四歲,卻天資聰慧、稟賦甚異,看來只好寄希望於他了。
麟兒即吳應麟,爲吳三桂與陳圓圓所生,爲吳三桂三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