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懵懵懂懂之間,易銘就穿越時空,回到了從前,確切地講,他穿梭到了公元1648年,這一年,時值明末清初,天下大亂、民不聊生,華夏大地正處於幾方勢力生死相博的關鍵時刻。
時空穿梭的情形多被定義爲一種科學假設,是我們“人”這種高等生物纔會具有的一種美好的想象,我們設想過去和未來世界的情形,幻想假如有著這樣的途徑,讓我們自由翱翔於無盡的時空,在各個時代的節點無所限制地穿行,這將是一件多麼異乎尋常的事情啊!
當然,這種事件可能帶來思維邏輯上的混亂,並導致思辨上的悖論。比如倒退幾十年,那時候我們正處於不諳世事的陽光燦爛的童年,那麼這件事情就變得複雜而難以理解了:我們有可能見到年少的自己並與他來一場美麗的邂逅嗎?咱們對他說:“嘿、兄弟,咱們可是一夥兒的,我就是未來的你……。”
天底下會有如此荒誕不經的事情嗎?
對於這個問題,古希臘先賢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這句話大道至簡,雖然他的本意不是對於這件事,但也間接說明了時空穿越這種科學假設的荒謬。
然而“人”畢竟是富於聯想的動物,伊曼努爾康德說:“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新鮮和有增無已的感嘆及敬畏——我們頭上的燦爛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當萬籟俱靜,我們仰望星空,意識到一些東西在離我們遠去,最終湮滅在時空的長河裡,這些事情只是短暫地橫亙於時空的某一個節點,我們再也無法窺見它的蹤跡……。
於是我們感慨萬物的神奇,試圖探究這一切背後的事實真相及意義目的,如宇宙的創生和終結,時空和生命的本質,精神、自我和自由意志的問題。
不過以上種種,只是哲學和科學層面的問題,艱深晦澀,難於理喻,假若我們糾集於此,會使人愕然無助,即便窮盡此生,也不能想得明白。我們越是接近真相,越是覺得這個世界沒有一點意義。以至於有位哲人
說過:“我不明白這世界上居然有這些存在,與應該沒有相比,有這些東西簡直是毫無道理的……。”
讓我們回到易銘穿越時空這件事情上來,我得說:在易銘身上,這種異乎尋常的事情就真的發生了,這可不是在和大家開玩笑,這件事情言之鑿鑿、有根有據,我可是認真而負責任的。
如果你在這件事情上依然滿懷質疑,進而指出這種事情的荒唐,對我所描述的這一切嗤之以鼻、不屑一顧。那麼只能證明:你是一個聰明絕頂但情商有點低的傢伙,並且有可能在現實生活中,你也只是外人眼裡那種循規蹈矩、毫無情趣的人物。
因爲愛因斯坦早就斷言:“世界上任何物體的運動都不能夠超越光速,因而,時空穿梭的情形是不可能實現的。”
但是,易銘是怎樣回到公元1648年的呢?他的常識和直覺也一度否認這種事實的可能性,不過,在殘酷的現實面前,他不得不相信:自己確實穿越時空,回到了以前。
假如易銘正在經歷的是鐵定的事實,就意味著這是一件石破天驚的事件,意味著我們現在遵循和信奉的那些科學論斷有可能是錯的,然而這就麻煩了,我們會想到:假若時間是可逆的,它的體系能夠產生跳躍式變化的過程,那麼每一個時間的節點,他們之間都存在著密切而必然的聯繫。過去了的是一直既定了的存在,它就在那裡,一切未曾改變;未來的一切雖然還未呈現,然而它也在那裡翹首以盼。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找到這種自由的途徑,然後在他們之間從心所欲地穿行。
不是誰都具有易銘的這種幸運,能夠體驗時空穿梭所帶來的奇特經歷,換做是我們,同樣會嫉妒羨慕,這種事情怎麼沒有發生在自己的身上。所以很自然地,出於直覺和慣常的反應,你們希望這件事情是假的。
爲了證明這件事情確切性,我不得不嚴肅認真地將這件事情從頭說起……。
讖曰:無城無府,無爾無我,天下一家,治臻大化。
且說李淳風、袁天罡一日無事,兩人背向而坐,遂行推演古往今來之事。一人推前事,一人推後事,凡
推一事則畫一幅秘象,作讖言以記,如是數日,已成六十象之數。上天唯恐二人泄露天機過多,遂遣陳摶老祖(扶搖子)前去阻止。
扶搖子對李袁二人說道:“你等預測什麼天下大事,且先算我是進是退?”語畢一步跨開,直視二人再無他言。李淳風、袁天罡至此幡然醒悟,再不敢逆天行事。遂於六十象頌曰:“茫茫天數此中求,世道興衰不自由。萬萬千千說不盡,不如推背去歸休。”但《推背圖》卻流傳下來,經世千餘年,已大半應驗。
《推背圖》這部了不起的易學鉅著,自易經八卦演繹而來,經世間先生夫子,亂循其解、推波助瀾,進而玄之又玄、神乎其神起來。甚或清代那個超級怪才金聖嘆,推崇備至之餘,爲之苦思冥想批註作序,寒暑交替、不厭其煩。
此人序言特色獨具,見識獨到,只是之乎者也,使人讀起來感覺味道怪怪,其序如下:“謂數可知乎,可知而不可知也。謂數不可知乎,不可知而可知也。可知者數,不可知者亦數也。可知其所不可知者數,不可知其所可知者亦數也。吾嘗仰觀於天,日月星辰猶是也;俯察於地,山川草木猶是也。我所親見之天地,非猶我所未親見之天地耶。然不得謂我所未親見之天地,即爲我所親見之天地。天地自天地,而我異矣。我自我,兩天地異矣。我生以前之天地可知也,可知者數也。我生以後之天地不可知也,不可知者亦數也。有生我以前之天地,然後有我生以後之天地,此可知其所不可知者數也。我生以後之天地,豈不同於我生以前之天地,此不可知其所可知者亦數也,數之時義大矣哉……。”
《推背圖》全書共六十象,預測了自武則天稱帝直至往後近兩千年的大事件。如朱溫篡唐、宋元明清立國,尚有朱棣奪位、太平天國起義、八國聯軍侵略中國等,甚至還有核戰爭爆發、外星人入侵等等事件。過了一定的年代,人們回首過往,審視歷史,驟然發現舉凡天下大事,《推背圖》早以其讖、頌並秘象記之,竟無出其右。因其驚人的準確,所以在歷代,均被列入禁書,不過越是這樣,反而促使民間以手抄本形式廣爲流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