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晟帶文武百官在宮門前連逼迫三日。
這幾日朝政倦怠,民間也四處流言蜚語,話本橫行,有人唱鳩佔鵲巢,也有人唱卸磨殺驢、兔死狗烹,兩邊爭得面紅耳赤,不亦樂乎。
可是每每有人牽頭,想效仿當年河南千人血書,請衆人聯名上告,逼迫皇宮穩穩當當坐著的太后去尋“失蹤”的陛下時,聚衆嚼舌的人往往一鬨而散。
京師的百姓早就看慣了王朝的興衰榮辱,況且能在京城留下,多半在鄉紳、富豪甚至官員府上做事,成爲京師關係網絡中的閉環。
這些人油滑得很。
上次京師保衛戰,他們意識到自己逃不出去,不反抗只有死路一條的時候才願出一份力,可現在誰都看得出來是天家的政治鬥爭,誰往這渾水中摻和一腳?
他人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可燕晟這三日煎熬得很,他有些沉不住氣了。
他向妾室陶染冬打聽後宮的蓮花池,染冬話中有話地反問道:“大人問的是當年小祁王跌落的那個蓮花池嗎?”
燕晟猛地吸了一口涼氣。
染冬彷彿毫無察覺得繼續說道:“那蓮池深得很,池低盡是污泥,若有人落入淤泥之中,那淤泥就像大口一般咬住不放。宮內人都說,那是往日喪生此處的冤魂在索命。”
染冬講起往事來,帶著宮裡特有那種死氣沉沉和陰森恐怖,彷彿她不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反而是一個在宮內遊蕩多年的行屍走肉,說得燕晟毛骨悚然。
然而染冬話頭一轉,又說回小祁王身上道:“當年小祁王當真是命大,寒冬臘月的蓮花潭水冰冷冰冷的,在水中掙扎了半柱香時間,才被奴才們救上來。當夜小王爺就燒得滾燙,連著兩天兩夜太后都沒閤眼,沒想到第三日,竟然緩過來……”
燕晟打斷道:“夠了!”
當年的小祁王哪裡是挺過來,他分明已經過世了,由今日的陛下李代桃僵。
太后當真是狠辣。
她的確讓殷承鈺逆天改命,但殷承鈺敢反抗忤逆她,她便隨時奪走這條命,還要用當年她幼子喪生的方式,作爲報復。
今日已經是第三日了。
燕晟覺得心裡堵得很,他沒辦法氣定神閒得與太后在朝堂上拉扯,畢竟陛下的性命,拖不得!
燕晟收了自己滿身的戾氣,耐下性子與染冬說道:“我欲拜見太后,你能否助我一臂之力?”
聽到驕傲如斯的燕晟竟然低頭說軟話,染冬驚愕片刻,隨即笑道:“太后果真神機妙算,大人果然忍不到七日。大人莫急,太后等著您呢。”
太后這份勝券在握讓燕晟不得不忍氣吞聲道:“有勞。”
有染冬的引薦,燕晟次日一早就入了宮,頂著春寒在仁壽宮外等了小半天。
燕晟寅時便入宮,怕早膳用了湯湯水水需要如廁,就只含了一片老參在口中。原本這幾日勞心費力,就有點精神不濟,再半天滴水未蘸,飢腸轆轆,還能迎風嗅到仁壽宮內膳食的香氣,當真煎熬得很。
太后的下馬威,果真不是容易領教的。
等到未時,燕晟候在仁壽宮外已經有點體力不支了,這時候太后才仁慈地鬆口,放燕晟進來。
這是太后第一次私下見燕晟。
往日在朝會上遠遠一瞥,只見其鋒芒萬丈,猶如一把出鞘的寶劍,刺得人睜不開眼睛,又炫目得讓人移不開目光。
然而這次近距離一瞧,才發現收斂滿身尖刺的燕晟,猶如一塊美玉,玉聲清越,玉色純粹,山有玉而木潤,人戴玉而恆輝。
太后那審視的目光讓燕晟心底毛骨悚然,好在最後太后幽幽說道:“本宮算是明白,爲何小鈺兒離不開你了。君子持玉,而玉不離身,哀家早年若能尋到你這般璞玉,也斷然不會讓給他人。”
太后的比喻分明是誇讚,但卻讓燕晟心底生出一絲不忿。
他分明是治國良臣,怎麼在太后口中,物化爲一塊討君王喜歡、任君王賞玩的玉石,那他滿腹經綸與滿身才華算什麼?
太后彷彿聽到燕晟心聲,她呵呵笑道:“你不服氣?你哪裡不服氣?你認爲你在小鈺兒心中分量遠超一塊寶玉?”
燕晟閉口不答,然而太后自顧自地說道:“你們文人就是喜歡粉飾太平,一個個都活在自己幻想出來的秩序之內,一天天念著什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但這世上本就沒有什麼良主賢臣、君臣相得、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這是大爭之世。”
太后一邊把玩著佛珠,一邊漫不經心地詆譭著聖人之言,大言不慚地將佛口蛇心展現得淋漓盡致,然而正當燕晟腹議之時,太后猛地用腳尖擡起燕晟的下巴,正視燕晟的眼睛道:“世宗過世太早,沒教會你爲臣之道;讓哀家來告訴你,在君王眼中,臣子就是所屬品。”
燕晟瞳孔驟縮,他何曾遭受這般侮辱,卻又聽太后輕飄飄地說道:“不幸你效忠的君王倒臺,那你們這些臣子,便是戰利品。”
說罷太后收回腳尖,掃了一眼燕晟緊繃的臉頰,笑道:“小鈺兒是哀家手把手教出來的孩子,她最像哀家。”
太后言盡於此,對染冬說道:“送他回去吧。”
太后這番貶低就是想讓燕晟認清自己的位置,打破他幻想的君臣情誼,別以爲殷承鈺多信重他一點,就要生死相報。況且他在天家眼中只是一塊虛有其表的玉石而已,想左右天家的統治,那就是自不量力。
太后的態度已經說的很明白了,但燕晟拒不起身。
燕晟幽幽道:“太后教導,臣銘感五內。臣知自己命如螻蟻,但臣還知道‘士爲知己者死’,不管君王如何看待臣下,臣一直視陛下爲知己。”
“知己?”太后嗤笑道,“你若知道小鈺兒的真實身份,還能輕易說出‘知己’二字?”
燕晟不偏不倚地答道:“紅顏知己,也是知己。”
太后震情片刻,隨後朗聲大笑道:“哀家從未想到,哀家親自教導的小鈺兒,竟然會栽在你這個悶葫蘆手裡,如此秘密之事,她都敢說與你聽?”
燕晟沉鬱片刻,答道:“陛下從未提及,是臣猜到的。”
太后嗤笑一聲,可不等太后尖酸的話語冒出來,燕晟緊接著說道:“但陛下與臣談及過太后。”
太后瞇了瞇眼睛,故作不在意地隨口一問道:“小鈺兒如何說哀家?”
燕晟答道:“陛下敬重太后,但與太上皇比起來,陛下怕稀裡糊塗地做了冤死的楚悼王,與臣定下楚悼王與吳起之約。”
燕晟仰起頭,盯著太后的黑眸,一字一頓道:“如果陛下不在,臣絕不茍活,但太后也不怪臣留下些不利於太上皇和小太子的隻言片語……”
太后怒目大睜,猛地給燕晟一個巴掌,燕晟沒跪穩,直接摔到在地。
燕晟戳中了太后的心事。
太后收拾殷承鈺、接回殷承鈞,但是她堵不住天下悠悠之口。不管太上皇如何洗白,他還是險些葬送大梁江山的罪人,再加上一個殘害有功的“親弟”殷承鈺這個污點,他肯定坐不穩這個江山。
雖然世宗皇帝只留下兩個男嗣,但四方的藩王卻子嗣繁盛。殷承鈞失盡了民心,如果哪位藩王藉機上位,那她這個太后就會被當做亂政的呂后,在史書春秋之中,無翻身之日。
太后冒火的美目彷彿要殺人,但燕晟絲毫不在乎。
燕晟從不怕死,他只怕死得毫無意義。
他可以爲庇護一方,在太行山上被綁匪劫持也面無懼色;他可以爲河南災民請命,在詔獄的刀山火海中滾一遭也照樣鐵骨錚錚;他可以爲江山社稷而死守京師,縱使揹負萬千將士的命債也縱死不悔……
他亦可以爲心中那一人,信守承諾,決然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