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7節 平叛七

劉道一在得到袁州義軍舉城投降的消息後提出去袁州一趟,但沒有得到允許,理由是他的腿上比較嚴重,“如果你不想成爲一個瘸子,最好不要走動。”那個給他檢查傷口的女軍醫對他說,“俺們司令最重軍紀,別說殺俘了,就是虐待俘虜也不會的!你不是大俘虜嗎?這幾天虐待你了?”

這倒是真的,絕沒有任何的虐待。伙食很好,住的地方也很好。天氣突然降溫,醫院還給他搬了一盆炭火進來,屋裡陰寒之氣頓去。他是湖南人,對於南方的冬天是習慣的。這盆炭火讓他有一種不是俘虜而是貴客的感覺。

而餘格他們已經被釋放了,餘格臨走前還來見了他一面,因爲餘格的指認,劉道一扳著臉沒有理這個中隊長。

帶他來分宜的那個蕭蔘謀對他說,龔春臺等人都活著,完好無損,他們馬上就要來分宜了,你們很快就見面了。蕭蔘謀給了他一疊油印的材料,有《告湘贛民衆書》,蓋著第五鎮的大紅關防。通告是曉諭百姓第五鎮奉旨平叛,太后有好生之德,只追究首惡,脅從一律不問,除卻龔春臺等數人,其餘參與者一律赦免,讓被裹挾的百姓安心回家,現在叛亂已經平息,離家逃難的百姓可以放心返家一篇口語化的文章。要求袁州、萍鄉數地父老不要受同盟會等亂黨的唆使,安心過自己的日子,要管教自己的子弟勿要輕信亂黨的謠言,更不要加入哥老會、洪江會等會黨。以免自誤一生。通報的最後竟然說,叛亂區域的村莊若是房屋或者財產受到重大損失,可以向縣裡申報,第五鎮將根據情況給予補償。

“惡毒之甚!”劉道一曉得,這份通報給人看了,更加加速了起義的失敗,用小恩小惠去收買百姓,卻將帳記在了同盟會身上。

蕭蔘謀帶給他的還有油印的《第五鎮通訊》。這顯然是一份軍內的報紙,四版格局,因爲報頭下面有期數。看樣子發行已久了。這份軍報立即吸引了他。從中讀出了許多軍事情報,比如第五鎮各部的駐地等軍事秘密,他綜合了帶來的十一期報紙,梳理出佔領袁州的是第九協的部隊。而鎮守分宜的是第十協部隊。第十協的兵顯然沒有打仗。官軍只出動一個第九協就將起義打垮了。報紙上報道了若干消息。某標某營某連某人抓獲了某某匪首,某標某營率先登城立功,某營協助某某村莊的百姓獲得稱讚等。有一半的篇幅都是報道底層士兵的“事蹟”的,這點令他驚奇。其中一期的頭版刊登了龍謙的命令,曉諭全軍嚴格遵守軍紀,保持蒙山軍的榮譽云云。指出這場叛亂給當地百姓的生活帶來了很大困難,要求各部官兵除了盡力幫助百姓安頓生活外,還號召官兵捐出軍餉救助困難百姓。士兵沒有具體的要求,但營以上軍官至少捐款三塊大洋,營以下軍官至少捐款兩塊大洋。龍謙自己捐款100大洋,所有款項交由軍法監督處,尤其負責展開救助事宜……

“可惡至極!”劉道一罵道。他不相信官軍會自掏軍餉幫助百姓,但這個消息肯定會迷惑很多不知真相的百姓。

“姓蕭的,”劉道一對一直看守他的蕭蔘謀說,“你們龍統制專會吹牛!你們什麼時候捐款救助百姓了?”

“咦?我就捐了三塊銀洋呢。怎麼,不信?”

“哦?這麼說來你官兒不小嘛。”

“不,我是副連級,上面說可以多捐,我就多捐了一塊錢。要看收條嗎?”說著,蕭蔘謀從衣兜裡摸出一張蓋著紅印的紙條給了劉道一,“這是軍法處給我的收條。”

真是收條。上面清楚地印著“茲受到蕭萬祥捐助的助民款銀洋三元整。”“蕭萬祥”及“三元”是用毛筆填上去的。

原來他叫蕭萬祥。“不用懷疑了。司令一直教導我們要愛護民衆,在山東時,我們常捐款的。”蕭萬祥收回了收條。

“常捐款?”

“是啊。軍隊所吃所穿所用,一切皆是百姓的血汗。百姓有了困難,軍隊自然不能置身局外不聞不問。”

“爲什麼對軍官有限制?而且,你們願意?”

“願意。道理不是跟你說了嘛。至於限制軍官最低捐贈,那是因爲軍官的軍餉高嘛。劉先生,你現在相信了吧?我們蒙山軍與朝廷的其他軍隊是不一樣的。”

劉道一確實感到了這支新軍的很多新奇之處,但對蕭萬祥所說的還是有些半信半疑。

四天後,劉道一在他養傷的住所見到了龔春臺和蔡紹南,以及持了他的信去袁州的魏宗銓。不過,魏宗銓的一隻眼睛烏青著,精神萎頓。

從他趕去袁州面見龔春臺,商議著整編部隊南下吉安,迄今不過二十餘日,一場轟轟烈烈的起義就此失敗了。沒有想到,幾位義軍首腦是在這樣的場合見面。

“既然你相信他們,你去跟他們說說,爲什麼還殺了我們十幾個兄弟?”蔡紹南紅著眼睛對劉道一叫道。

雖然出於保存力量的考慮,劉道一還是有些愧對戰友,“他們抓了誰?”

“他們說是他們打劫百姓,那是胡說!我身邊的小毛子一直跟著我,打劫誰來?”蔡紹南恨恨地說。

“你們說了不算?你們哄騙我?”劉道一大怒。

“這個我不清楚。或許他們真的幹了侵犯百姓的事。”蕭蔘謀曼聲細語地,“司令最重軍紀,別說是你們的人,便是我軍官兵,姦淫燒殺者,一律槍決。”

劉道一被噎住了。這兩天他拄著柺杖在這個蕭蔘謀的看護下曾兩次出了縣衙溜達,分宜縣城確實安靜的很。街市照常營業,百姓們並無受到騷擾,這個他可以看出來。

“小毛子根本就是冤枉的!”

“咱們的人呢?釋放了嗎?”

“大部分被釋放了,”龔春臺失去了以往的豪氣,“劉先生,悔不該沒有聽你的話,早些南下就好了。”

“第五鎮已進江西,就算你們佔了吉安又當如何?不過是多禍害百姓罷了。”蕭蔘謀哼了一聲。

“禍害百姓的是你們!”蔡紹南衝蕭蔘謀大吼,“濫殺無辜的是你們!”

蕭蔘謀別過臉去,不理會蔡紹南了。

幾個人喘著粗氣。不知道該說什麼。

“我要見你們龍統制!”劉道一叫道。

“俺們司令已經去了袁州。想見,以後吧。我帶他們過來,是告訴你,俺們司令說話是算數的。”

“算數個屁!”蔡紹南大罵。

蕭蔘謀哼了一聲。起身出去了。

“他們爲什麼無故殺我們的人?”劉道一氣哼哼地問。

“是這樣。”一直沒開口的魏宗銓說。“城破之前,四縱隊的人防火燒城,燒了十幾間房子。雖然火沒有蔓延開來,但他們還是抓了防火的人,連同小毛子,”魏宗銓看了眼蔡紹南,自己的眼睛就是被他一拳打成了這樣,“小毛子是被那個姓王的傢伙抓了的,押出去當著袁州百姓槍殺了。”

“殺了幾個?”

“十六個還是十七個,我不記得了。”

“其餘的沒事?”

“沒有。受傷的和生病的,他們都送到醫院了。連劉豬兒也給治傷了……”魏宗銓低聲道。

劉豬兒是二縱隊司令,很驍勇的一個漢子,也是洪江會的骨幹,在龔春臺指揮向分宜反攻時中了一槍,打爛了肚子,腸子都淌了出來,本來是在袁州等死,但現在看起來好像活過來了。

“留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魏宗銓嘟嚷道。

“狗屁!他們或許真的放過了那些弟兄,但咱們幾個,等著挨剮吧。對了,狗日的官軍竟然勸咱們的人當兵……”蔡紹南是反對投降的,但失去了戰意的義軍根本無法抵抗,龔春臺聽了魏宗銓的勸說,下令投降了。

“從被俘的兄弟中招收?”劉道一注意到這句話的意義。

“是。我知道四縱隊有不少人已經投軍了……”

“這是個好事……”劉道一咀嚼著這件事的含義。

“只要保住弟兄們的命,剮了老子也認了。”龔春臺此刻又顯示出了江湖大豪的豪氣。

“唉,”蔡紹南長嘆一聲,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在劉道一與龔春臺蔡紹南“劫後重逢”之時,龍謙正在袁州與司徒均商議軍情。

“如按司令所說,朝廷暫時不會允許我軍回師山東,那麼,至少要佔據廬陵。”司徒均指著地圖,“其實,更合理的展開應當佔據萍鄉和瀏陽,既然司令不願與張香帥發生衝突,那必須佔據廬陵。以廬陵、臨江及袁州爲三個支點展開並休整部隊……”

臨江與袁州已在蒙山軍控制之下,龍謙摸著黑森森的下巴,“以什麼名義奪佔廬陵?派誰去?”

“這種活計,王協統幹不好,或者封國柱,或者馮侖。至於名義嘛,剿匪就是最大的理由。你稍微給他們放點權,廬陵就在我軍控制下了。”

“那好,就讓馮侖帶二十標及騎兵標去廬陵!第九協駐袁州,第十協駐臨江,我們也到臨江吧。給朝廷的‘捷報’趕緊擬好,另外問問蔡鍔,他不是來袁州了?看他會不會北京,如果回的話,讓他將奏報帶去兵部吧。不回也不要逼他。”

“是。”

“四件事你統抓起來,一是戰後的分析及善後。這次總的不錯,但也暴露一些問題,要認真總結。要組織以連排爲單位的分隊深入鄉村剿匪,借剿匪打掉一些惡霸,擴大蒙山軍的影響力。二是給養,交代連樹鵬務必抓好,讓部隊吃好住好,做好在江西過年的準備。三是練兵,有針對性地開展南方山地戰的科目演習,不能讓部隊閒著。機會難得啊。最近聽到一些牢騷,什麼吃不好飯,走路太多什麼的,看不到這次剿匪給我軍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總想回山東舒服地窩著,那怎麼行?我去南昌之前,要開一個營長以上的會講一講。這件事可以和剿匪結合起來辦,我估計你注意到了,在南方打仗跟北方根本不一樣。最後一件事就是招兵。要有計劃地改變部隊的成分,這是一個好機會。對於俘虜,要儘量將他們招過來。這次最少招五千人!除充實部隊後,再編兩個補充團。”

“明白了。司令要去南昌?”

“是,總要敲一敲江西的竹槓嘛。”龍謙笑笑,“哦,還要抓軍紀問題。開會時我要講,會後你組織幾支稽查隊,巡查部隊駐地。大軍在外,軍紀一定加嚴。”

“是。”司徒均最後問,“那幾個匪首?”

“不是冒名頂替被槍斃了嗎?給朝廷的報告就說爲了杜絕後患,斷然槍決了。我已經派王之峰返回分宜了,他來處理這件事,你事情多,就不用操他們的心了。”

“各位,爲了你們的安全,換個名字吧。”數日後,劉道一終於又見到了一個“有權力”的清軍軍官,他就是那位總給人一種威壓的王之峰。

“爲何?”

“你們幾個是朝廷指名的欽犯。我已經以杜絕後患爲由上報朝廷將你們四個槍斃了!官府還派人驗了屍,現在,你們已經不在人世了。不換名不行吧?”

“槍斃了?”

“抓了你們幾個縱火犯,頂了你們的缸。明白了?”王之峰臉上帶著譏笑解釋道。

第38節 廣州及鎮南關之變二第4節 破莊四第28節 神槍隊的成立第18節 東北局勢三第5節 抗洪五第9節 整編第18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三第39節 練兵後的首戰第9節 秘子第2章 魯南新春第二節周氏父子第3節 總統府第3節 無錫一第2節 要塞二第2節 陛辭第4節 各方第15節 新局面三第38節 初會陳超六第39節 周馥一第9節 晉銜與調職第23節 北京十三第5節 黑溝臺三低二十九節廣州會議二第22節 擴軍第9節 危機與變局一第15節 外蒙第35節 整編二第4節 陸軍整編第22節 德州戰役四第23節 德州之戰五第8節 終戰協定第29節 參謀第33節 採購第6節 讓步第33節 採購第30節 戰長沙三第32節 出征二第31節 蔣繼英與橡膠第4節 萊州第9節 國慶日二第5章 兩廣風雲第一節楊士驤進京第11節 危機與變局三第7節 兗州行一第4章 關東風雲第一節伏擊第15節 演習第25節 紛亂的局勢二第22節 沂州遇伏二第29節 變化五第17節 末日四第6節 最血腥的一夜第31節 蔣繼英與橡膠第12節 反擊計劃第31節 出征一第6節 羅馬尼亞攻略一第4節 黑溝臺二第2節 抉擇第17節 刺殺第4節 起因第10節 彼得堡六第5節 家事國事天下事三第15節 北京五第4節 軍方第14節 軍規三第15節 大衛和江雲第13節 繳獲與獎賞第1章 滿清新政第一節內幕第15節 七月第2節 南滿支隊2第24節 紛亂的局勢一第11節 特種作戰第14節 平叛四第10節 戰後三第2節 葉五與吳狗子第5章 兩廣風雲第一節楊士驤進京第22節 京師的亂局二低二十九節廣州會議二第2節 袁克定第5節 破莊五第21節 德州之戰三第19節 陳超眼中的龍謙一第3節 喀山二第12節 楊士驤二第4節 鍾火星和英阡陌第6節 嶧縣第15節 軍法裁判所第6節 嶧縣第20節 波東戰役一第9節 別離第3節 國會三第17節 再戰李純六第17節 平叛七第2節 分歧第9節 沈旦堡一第8節 陳家崖第33節 出征三第23節 袁世凱的心事二第28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五第4節 練兵之始第3節 重逢第28節 廣州會議一
第38節 廣州及鎮南關之變二第4節 破莊四第28節 神槍隊的成立第18節 東北局勢三第5節 抗洪五第9節 整編第18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三第39節 練兵後的首戰第9節 秘子第2章 魯南新春第二節周氏父子第3節 總統府第3節 無錫一第2節 要塞二第2節 陛辭第4節 各方第15節 新局面三第38節 初會陳超六第39節 周馥一第9節 晉銜與調職第23節 北京十三第5節 黑溝臺三低二十九節廣州會議二第22節 擴軍第9節 危機與變局一第15節 外蒙第35節 整編二第4節 陸軍整編第22節 德州戰役四第23節 德州之戰五第8節 終戰協定第29節 參謀第33節 採購第6節 讓步第33節 採購第30節 戰長沙三第32節 出征二第31節 蔣繼英與橡膠第4節 萊州第9節 國慶日二第5章 兩廣風雲第一節楊士驤進京第11節 危機與變局三第7節 兗州行一第4章 關東風雲第一節伏擊第15節 演習第25節 紛亂的局勢二第22節 沂州遇伏二第29節 變化五第17節 末日四第6節 最血腥的一夜第31節 蔣繼英與橡膠第12節 反擊計劃第31節 出征一第6節 羅馬尼亞攻略一第4節 黑溝臺二第2節 抉擇第17節 刺殺第4節 起因第10節 彼得堡六第5節 家事國事天下事三第15節 北京五第4節 軍方第14節 軍規三第15節 大衛和江雲第13節 繳獲與獎賞第1章 滿清新政第一節內幕第15節 七月第2節 南滿支隊2第24節 紛亂的局勢一第11節 特種作戰第14節 平叛四第10節 戰後三第2節 葉五與吳狗子第5章 兩廣風雲第一節楊士驤進京第22節 京師的亂局二低二十九節廣州會議二第2節 袁克定第5節 破莊五第21節 德州之戰三第19節 陳超眼中的龍謙一第3節 喀山二第12節 楊士驤二第4節 鍾火星和英阡陌第6節 嶧縣第15節 軍法裁判所第6節 嶧縣第20節 波東戰役一第9節 別離第3節 國會三第17節 再戰李純六第17節 平叛七第2節 分歧第9節 沈旦堡一第8節 陳家崖第33節 出征三第23節 袁世凱的心事二第28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五第4節 練兵之始第3節 重逢第28節 廣州會議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勃利县| 赤壁市| 凉城县| 武山县| 临海市| 屏东县| 鄂州市| 新源县| 青海省| 于都县| 重庆市| 璧山县| 云南省| 佳木斯市| 珠海市| 若尔盖县| 县级市| 万州区| 阳西县| 阿坝县| 衡东县| 临城县| 旌德县| 栾城县| 丹江口市| 沙雅县| 星子县| 泽州县| 临沭县| 长岛县| 康马县| 连江县| 卢氏县| 南陵县| 兴文县| 泰州市| 化德县| 盐边县| 乐平市| 蓝田县| 佳木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