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8節 終戰協定

北京的談判暫時陷入了停頓,加藤周明回國了。而中國方面毫不在意日本的態度。由各省派出的慰問團在犒勞著前線,新聞也逐漸開放,在對國內記者開放新聞管制後,外資報紙派出的記者也陸續被允許進入戰場觀察和採訪了。關於山東戰事的報導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各大報紙,包括日資報紙。帶給中國各界狂歡的同時對日本形成了更大的壓力。外資報刊更多地關注兩個被圍得鐵桶般的日軍現狀。《大公報》是第一個被允許進入昌邑合圍圈的新聞媒體,跟他們一同進入包圍圈的還有加藤周明的兩位隨員,其中一人的身份正是記者。因爲這家報社一向秉持公正立場,日本承諾絕對保證前來採訪的記者安全。第6師團並不希望記者的前來採訪,但接到了大本營嚴令不得不屈從。日本迫切需要實地瞭解被圍部隊的困境,從而決定談判應持的態度。

山東戰場在膠州灣血戰後基本處於停戰狀態。中國國防軍投入了戰役的7個師17個旅(含學兵旅。第19師在11月中旬後陸續接替了孫武第14師防線)轉入了戰場休整,大批新兵及徵召的預備役軍人被補充進連續血戰實力銳減的師,第16、14、1、2等師平均補充了5000以上的兵力,實力得到很大恢復。

但日本人就沒那麼幸運了。《大公報》對昌邑合圍圈的日軍採訪在11月下旬見報。記者用冷靜的筆觸客觀真實地描寫了昌邑包圍圈內日軍官兵的苦難,沒有糧食,沒有燃料(房屋樹木都快被砍光燒光了)。關鍵是沒有醫藥,傷員大批死亡,一些在正常情況下可以治癒的輕傷都成爲絕癥,負傷的日軍官兵自殺率直線上升,這個被日本朝野視爲第一強軍的熊本師團已經奄奄一息了。

《大公報》的報導很快傳入日本國內。從而引發了日本的騷亂,特別是南九州更爲嚴重。18師團和第6師團的補給地均在南九州,士兵基本也是來自南九州。儘管日本在日俄戰爭後陷入自大和狂熱,國民將子弟爲國征戰的犧牲視爲了光榮和驕傲。但子弟們在中國的境遇不能不牽動南九州居民的心,他們開始請願和騷動,強烈要求政府迅速採取措施以挽救垂死掙扎的部隊。

名古屋也一樣,第3師團的境況雖然未曾見報。但又能好在哪裡?

要麼迅速增兵,要麼投降。舍此別無他途!日本軍部在國內騷亂已開始蔓延後後悔允許記者進入昌邑包圍圈了,發現他們中了中國人的詭計。那絕對是一個錯誤的決定。《大公報》的記者寫就的新聞報道被印刷成日文號外,由華軍飛機大量空投包圍圈,那些記載了真名實姓和真實事例的傳單嚴重動搖了軍心,梅澤道治中將在給參謀本部的電報中坦承,部隊正在瓦解中,如果不採取斷然措施,第6師團將失去戰鬥力!

增兵不可能了。日本人再狂妄也明白添油戰術只能令遭受重創的陸軍變得更加虛弱。在滿洲或者是其他地方(包括由海軍沿長江進攻南京)方案也嚴重不靠譜。海軍已經不耐煩了。曠日已久的戰事拖累了海軍,軍艦本是燒錢的機器,別以爲上百艘軍艦停泊在海上不花錢(華軍潛艇的威脅基本消除了)。海軍省和海軍軍令部已經正式向內閣提出撤軍的建議。山東戰事變成了一場巨大的消耗戰,這樣不死不活地拖下去,海軍也要被拖垮了,搶佔太平洋德屬殖民地的戰略任務也要泡湯了!海軍再次強調了自己對於國家不可取代的作用,強烈要求用一切手段儘快結束支那戰爭。

“用一切手段結束戰爭”這句話好講不好做。特別是在不能用軍事解決的大前提下更是如此。加藤代表團在加藤周明返回北京後(前次申明是請示國內行止而不是終止和談)必須正面迎戰中國人提出的苛刻條件了。特別當《大公報》的報道公開後日本更爲被動,不讓步不行。多讓步又不願,雙方就這麼一點點地扯下去。不過其中的區別是唐紹儀可以等。加藤周明越來越等不起了。

施壓的不僅是幾萬陷入絕境的日軍,而且加上了英法俄國等盟友。特別是中、瑞(典)簽署了一攬子經濟協定被媒體披露後尤其如此。這份協定完全是正常的貿易,主要涉及糧食和礦石,中國將在兩年內向瑞典出口500萬噸穀物、200萬噸原油、1.5萬噸棉紗、2萬噸鎢礦石及其他有色金屬礦物,換取中國人急需的造船、鍊鋼、機械製造、化工等方面的部分最尖端技術和大量的機牀。中美航運公司將承接這筆大單並由美國泛太平洋保險公司提供擔保。

英國人完全清楚,瑞典背後是德國,這些戰爭急需的物資是德國需要的。貨物的終點並非瑞典而是德國。爲此,英國聯合法俄兩國向中國提出交涉,但中方以未曾違反中立協議不予理睬。有消息說,一個土耳其商務代表團已經秘密抵達廣州,準備與中方展開更緊密的合作。目前土耳其雖未正式加入中歐強國陣營,但立場基本確定了,即將加入德奧陣營對協約諸國宣戰。大英帝國正爲土耳其的立場頭疼,如果土耳其加入德奧一方,大英帝國從南面與俄國的海上聯繫將斷絕,這對愈來愈顯示其不可替代重要作用的俄國是一個巨大的打擊。俄國人雖然在對奧匈帝國的戰事中取得部分勝利,但三個月的戰爭已經暴露出了“俄國軋道機”的虛弱,新動員的部隊連步槍都配不全,更別說火炮飛機了。俄國人強烈要求保證中國的中立立場。在中國人乾脆利落地擊敗日本人後。俄國人對中國的恐懼加深了。遠東軍區司令官阿列克謝耶夫中將給彼得堡的一份報告轉給了法國,法國又給了英國。這份報告是針對中國的,阿列克謝耶夫將軍已經獲得了最充分的證據。成立於黑龍江邊境地帶的中國農墾軍團已經裝備了最新式的步槍和步兵炮,完全變成了軍隊。由於農墾兵團的成員一小半是退伍老兵,所以這支人數龐大的兵團極具戰鬥力。俄國人在報告中說,在進入冬季後(黑龍江的冬季比中國內地來的早),所謂的農墾兵團以剿匪爲名展開了高強度的野外訓練。誰都知道,盤踞於北滿深山密林的土匪在蒙山軍建政前即被北方軍剿滅,現在剿哪裡的匪?阿列克謝耶夫將軍綜合華軍在北滿的兵力部署。認爲已經對遠東軍區特別是阿穆爾河下游地帶構成了嚴重的軍事威脅。他提醒這種威脅正在以看得見的速度在加劇,對彼得堡不斷抽調遠東軍區的部隊表示了強烈的不滿。

在這種情況下。英法轉而對日本施壓,要求日本“最大限度”地接受中國人的“合理”要求,迅速結束中日衝突。

11月30日,西園寺公望密電加藤周明。迅速結束談判!

協議草案被送回日本。共五大條:1、日本向中國道歉並公開聲明悍然入侵山東違背了公理正義;2、自協議簽署,日本在十五日內撤走膠州灣所有軍隊;3、撤回中國駐屯軍並取消天津、漢口、沙市、廣州四處租界,租界內所有日資之不動產轉交中國折抵戰費賠償。天津防務由中國軍隊接管;4、懲辦縱兵屠殺平民的日軍山東派遣軍部隊主官;5、取消庚子賠款的尾款並在五年內另外賠償中方戰爭損失5000萬華元,但首筆支付的賠款不低於2000萬華元。

日方“撈取”的好處僅僅是安全撤走被圍的兩個師團殘部,而且不得攜帶任何除個人物品外的東西。這等於是被解除武裝遣返了。

這份協定的核心是天津問題。這也是中日及英美法俄最爲關切的問題,突破了辛丑條約的底線。中國在這個問題上表現出極爲強硬的態度,寸步不讓。以不惜與協約國一戰的勇氣令英國人同意了國防軍接管天津防務的要求。但美國駐軍被允許保留。不過一個陸戰營而已,中方根本不在意。

這份協定立即引起了日本高層的大譁。雖然有思想準備,但無論如何想不到中國開出的條件竟然是如此的苛刻!軍部的反應最爲強烈。包括海軍在內都認爲中國人太過分了!

過分嗎?想一想馬關和庚子條約吧。

首相西園寺公望在與元老們磋商未果的情況下斷然覲見天皇,強調了結束戰爭的必要性,如果陛下不能斷然承認戰敗的事實。臣只能辭職!

大正天皇是個白癡,除了喜歡玩馬和觀賞閱兵外,對於治理國家不感興趣。但他還是在內大臣的提示下召見了山縣有朋大將,詢問了這位陸軍當家人的意見。由木下內大臣表述了自己的態度——如果不能接受中國的要求,只好允許西園寺內閣總辭,由山縣大將出面組閣尋求解決困境之道。

山縣有朋暗罵木下內大臣奸猾。他清楚。如果他接替西園寺組閣,一切的責任將落於自己肩頭了。戰不能戰。和不能和,國家突然墜入了無比艱難的處境。思忖良久,狡猾的山縣表示,在大隈重信內閣總辭不久再次更換內閣對於穩定國內局勢並非良策。

那就請閣下出面安撫陸軍吧。木下內大臣要的就是山縣這句話。

於是西園寺公望再次派出特使前往北京,就中國人的苛刻條件進行努力的爭取。當初李鴻章因爲中了日本激進分子的刺殺而減免了一億兩白銀的故事真的希望再次上演,不過這次故事的主人公角色完全顛倒了。

又經過三日的激烈爭論,中國讓出了沙市租界暫不收回,將戰爭賠款縮減了200萬元。其餘條件就絕不讓步了。而到了這個時候,山東已經進入嚴寒季節,被圍日軍每天都大批病死餓死,日本再沒有力量拖下去了。《中日軍事衝突之善後協定》在北京六國飯店正式簽署。英美兩國作爲調停人亦在協定下籤了字。

這天是1914年12月5日。準確的簽字時間爲上午11時零5分。

下午五時,龍謙在國會向參衆兩院在京議員報告了山東戰事的過程及終戰談判之結果。國會旋即批準了這份協定,不過是履行一個程序而已。

龍謙在國會冷靜地分析了中日山東戰事引發的後果。他對興奮萬分的兩院議員們說。“中日戰爭的結果彰示了公理與正義。但公理與正義從來就是在大炮射程內決定的。那種認爲日本就此衰敗、中國就此強盛的觀點是極端有害的。論綜合之國力,我們比起日本尚有不如。必須乘此良機改革國內各種弊政,大力發展經濟和教育,併力所能及地加強軍備建設,以保證國家經濟建設的成果及國家之安全。世界並不太平,歐戰尚在進行中,我國百年來損失的權益並未全部收回。展望未來,任重而道遠。希望在座諸公常思肩負的歷史重任。奮發圖強,爲新中華的進步和強大繼續努力!”

當日,首都各大報紙均出了套紅題頭的《號外》,民衆正式得到了他們期盼的結果。

世界爲之震驚。

中國立即沸騰。全國各大城市幾乎都舉行了慶祝遊行。遊行以學生爲主,高呼共和國萬歲!國防軍萬歲!總統萬歲!等口號,徹夜狂歡,氣氛極其熱烈。

最熱烈的是天津。由天津商會發起的針對軍人的商務優惠正式施行。在春節前,凡至天津商店、飯店購物消費的軍人在出示其軍人證件後一律八折優惠。自辛丑條約簽訂,天津民衆再也看不到自己的軍隊了,當駐防楊村的國防軍第4師第10旅在衛戍區司令官程二虎中將的率領下奉命進駐天津,狂熱的天津百姓自發地涌上街頭,熱烈歡呼國防軍的進駐。無數的百姓。特別是年長一些的百姓望著肩負鋼槍拖曳著機關槍大炮滾滾前進的鋼鐵洪流熱淚縱橫,泣不成聲。程二虎將軍隨即下達命令,國防軍天津衛戍區部隊未得命令不準進入任何的商店酒肆。不得進入煙館妓院,不得進入除日租界外的其他租界。甚至很長時間,駐紮天津部隊的物資採購都是在天津以外完成的。這道命令讓商會的愛國之舉沒有發生任何實際的效果。

《大公報》一反其風格,用激情四溢的文字熱情讚揚了國防軍進駐天津部隊的鋼鐵軍紀。文章的最後這樣寫道,“這支部隊並未參加山東戰役。但從他們的身上看到了國防軍百戰百勝的風采。甲午與庚子已經成爲歷史,那些認爲只要在海岸線停泊幾艘軍艦就令中華屈服的歷史不再了。偉大的龍謙總統用他一手締造的鋼鐵雄師極大地洗刷了歷史屈辱。中國人民可以縱情歡呼了。歡呼一個偉大時代的到來,歡呼我們擁有了一支偉大的軍隊。歡呼我們偉大的共和國!中華共和國萬歲!百戰百勝的國防軍萬歲!英明絕倫的龍大總統萬歲!”

終戰協定簽署生效後,在山東,膠州灣日軍第9、第11師團在中國國防軍派出的觀察團及英法緊急成立的軍事調停代表的監視下開始登艦撤離。昌邑、高密兩大包圍圈開始解圍,糧食和醫藥在英國軍事調停代表的監督下被運入包圍圈。飢寒交迫奄奄一息的日軍開始得到救治。隨後在國防軍的監視下徒手離開包圍圈,從龍口及膠州灣登艦撤離。

值得一提的是,日軍破壞了遺留的幾乎全部重武器,甚至連步槍都破壞了。國防軍繳獲的軍用物資可資利用的不值一提。修復可以使用的火炮不過區區22門而已。只有子彈可供預備役打靶使用。因爲國防軍槍械基本統一,那些口徑的步槍及子彈基本派不上用場,而銷燬的費用不菲,成了雞肋。

好幾家外資報紙的記者目睹了包圍圈日軍的慘況,慘況令人震驚,但不令人同情。人類雖然擺脫了愚昧,但並未擺脫殘暴。失敗者必然受到懲罰,沒有例外。

目睹了包圍圈內日軍慘狀的英國陸軍上校卡登對《字林西報》的記者說,他們完了,即使回到國內也沒有軍人應有的尊嚴和勇氣了。他們完全變成了行屍走肉。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人的手段是殘酷的。或許軍人最好的歸宿就是戰死疆場。日本人出於挽救這些部隊的努力不過是徒增笑柄。

爲履行終戰協定之第4條,國防軍提供了一份名單,註明了被圍日軍犯下屠殺平民罪行的部隊番號。要求日軍將所列明部隊的主官交給中方。中國將組織一個特別軍事法庭審理此案。日方開始耍賴,聲明上述部隊的主官大部戰死,但最終還是有41名日軍軍官被捕,其中將級軍官1人,佐(校)級軍官22人,尉官18人。這些軍官隨即被指控犯有戰爭罪被起訴,三個月後宣判。其中19人被處死刑,押赴戰地公開槍決。剩餘者被處以不同刑期的徒刑。長期在中國服刑贖罪。

第6師團師團長梅澤道治中將在終戰協定簽署的當日剖腹自盡。但第3師團師團長仙波太郎中將卻沒有梅澤中將的骨氣,厚著臉皮隨同部隊返回了日本,隨即被強制退出現役轉入了預備役。而曾在陸軍享有崇高地位的山東派遣軍總司令寺內正毅大將被嚴厲制止不準剖腹自盡。寺內回國後隱居不出,卻沒逃過激進分子的“天懲”。1915年4月5日,一夥激進分子闖入寺內宅邸,用刺刀將寺內刺死,寺內全身被捅29刀,死狀至慘。其妻也死於這場震驚日本朝野的血案。

山東之戰的影響是深遠的。日本嚴重低估了中國陸軍的實力,圖謀青島並希望摧毀山東工業基地卻落了個悽慘的下場。一戰結束的數年後,有關日軍山東之役的損失才得以披露,日軍陸軍先後投入五個現役師團,共計陣亡64000餘人。因傷致殘9000餘人。海軍損失各類艦艇22艘(主要是補給艦、登陸艦),傷亡官兵1490人。日本損耗的實際戰費高達2億日元,基本與其當時外匯儲備相當。山東一戰打斷了日本陸軍的脊樑骨。使得其與海軍的競爭更處下風了。雖然陸軍內部的激進分子們不斷叫囂報仇雪恨,但多少患上了“恐華癥”,不得不痛苦地研究山東之敗的教訓和經驗,開始向華軍學習。

更深遠的意義是,山東之戰使得日本擴張腳步停頓了很長時間,嚴重損失了日俄戰爭的成果。使得他們在滿洲很長時間內處於守勢。迫使其走上海洋擴張的道路,對世界局勢產生了深遠影響。

而對於中國。最大的收穫是解除了京畿威脅,使得天津至關外的那條重要的鐵路線完全掌握於手,大大改善了關內與關外的陸路聯繫。經濟上的補償尚在其次,民心的振奮則意義深遠。

副作用也不是沒有。除掉戰費損失及山東戰場的後續花費這些經濟問題外,山東一戰將龍謙的威望提升至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曾經希望尋找機會(包括利用合法手段)將龍謙趕下臺的勢力承認,這種機會隨著對日戰爭的輝煌勝利完全喪失了。滿清、北洋系、民黨等殘存勢力基本停止了水面下的活動,不得不接受現實。一些有識之士開始擔心龍謙的獨裁問題,會不會推翻或修訂憲法搞無限期連任?離開政壇就任中央社會研究院院長的梁啓超就公開發表文章質疑這個可能以及帶來的危害,引發了軍隊系統的強烈不滿,但被龍謙嚴厲壓制。

國防軍變得更爲強勢,成爲左右政局的一股關鍵力量。山東戰役後,對於軍隊立功人員的獎賞迅即展開,戰場指揮官封國柱上將被授予元帥軍銜,成爲繼魯山之後的第二位共和國元帥。因魯山已逝,以軍銜言,封國柱就是軍中第一人了。同時獲得元帥提名的還有國防部長王明遠和總參謀長司徒均,但倆人均拒絕了這個榮譽,認爲自己功不至此。

一批參加山東戰役的部隊獲得國防部授予的榮譽稱號。瞿鴻翔、柴守業、杜三立、高虎子、孫武、曲致庸等一大批戰場指揮官晉銜和授勳。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山東戰役的卓越貢獻,聯勤總部部長宋晉國、航空兵司令官商鳳春晉升上將軍銜,使得國防軍現役上將增至七人。

陳豪在戰後被提升中校,被保送進入濟南軍事學院戰役系深造。對於這位背景深厚的青年軍官,其前景一片光明。

航空兵就此成爲平行於陸海軍的第三大軍種。從1915年起,軍費向航空兵嚴重傾斜,其比例高達22%。引起了陸軍的嚴重不滿。()

第3節 立憲上了議事日程第5章 兩廣風雲第一節楊士驤進京第10節 寺內第27節 軍械組第31節 蔣繼英與橡膠第4章 關東風雲第一節伏擊第33節 初會陳超一第23節 北京十三第8節 羅馬尼亞攻略三第13節 根據地的變遷第5節 家事國事天下事三第5節 白瑞庭第7節 太原第13節 整編前後三第8章 俄國,俄國第一節北京一第10節 千里進軍三第9節 實力對比第15節 波士頓協定第2節 要塞二第17節 平叛七第26節 招商會二第4節 各方第27節 愛國者聯盟第10節 戰後三第29節 變化五第4節 見面禮第6節 嶧縣第3節 國會三第2節 司徒均第2節 要塞二第42節 轉機第18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一第9節 勘電一出天下驚一第2節 唐努烏梁海二第3節 潘亮第24節 靈山之戰一第22節 袁世凱的心事一第11節 阻擊四第5節 孟恩範與彼得第14節 末日一第33節 初會陳超一第3節 和平堡壘第20節 軍委會第19節 德州之戰一第22節 授勳第28節 招商會四第3節 總統府第1章 滿清新政第一節內幕第4節 無錫二第28節 變化四第18節 末日五第16節 軍餉制度的建立第2節 南滿支隊2第3章 困難的抉擇第一節日本的要求第3章 太原第一節救駕第5節 楊度第9節 戰後總結一第4節 國會四第4節 失敗的偷襲二第27節 變化三第24節 風箏第6節 抗洪六第40節 考察第21節 敗露第28節 神槍隊的成立第32節 洪粵誠一第3節 西沽之戰二第15節 王月蟬與鄭嬋二第7節 繁雜的頭緒一第25節 自治委員會的設想第17節 再戰李純六第20節 中興實業第2節 唐努烏梁海二第5節 吳祿貞的試探第8節 如願以償第43節 莫理循的報告第3節 端方第7節 意外第19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二第15節 王月蟬與鄭嬋二第26節 陳淑的心事第6節 中國成了香餑餑第8節 奉天第14節 整編前後四第18節 犧牲二第1章 黑溝臺會戰第一節南滿支隊一第28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五第2節 司徒均第8節 如願以償第23節 波東戰役四第5節 國會五第3節 立憲上了議事日程第3節 和平堡壘第32節 洪粵誠一第3節 立憲之爭第7節 蔣繼英第15節 外蒙第5節 要塞五第13節 平叛三第10節 兗州行四
第3節 立憲上了議事日程第5章 兩廣風雲第一節楊士驤進京第10節 寺內第27節 軍械組第31節 蔣繼英與橡膠第4章 關東風雲第一節伏擊第33節 初會陳超一第23節 北京十三第8節 羅馬尼亞攻略三第13節 根據地的變遷第5節 家事國事天下事三第5節 白瑞庭第7節 太原第13節 整編前後三第8章 俄國,俄國第一節北京一第10節 千里進軍三第9節 實力對比第15節 波士頓協定第2節 要塞二第17節 平叛七第26節 招商會二第4節 各方第27節 愛國者聯盟第10節 戰後三第29節 變化五第4節 見面禮第6節 嶧縣第3節 國會三第2節 司徒均第2節 要塞二第42節 轉機第18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一第9節 勘電一出天下驚一第2節 唐努烏梁海二第3節 潘亮第24節 靈山之戰一第22節 袁世凱的心事一第11節 阻擊四第5節 孟恩範與彼得第14節 末日一第33節 初會陳超一第3節 和平堡壘第20節 軍委會第19節 德州之戰一第22節 授勳第28節 招商會四第3節 總統府第1章 滿清新政第一節內幕第4節 無錫二第28節 變化四第18節 末日五第16節 軍餉制度的建立第2節 南滿支隊2第3章 困難的抉擇第一節日本的要求第3章 太原第一節救駕第5節 楊度第9節 戰後總結一第4節 國會四第4節 失敗的偷襲二第27節 變化三第24節 風箏第6節 抗洪六第40節 考察第21節 敗露第28節 神槍隊的成立第32節 洪粵誠一第3節 西沽之戰二第15節 王月蟬與鄭嬋二第7節 繁雜的頭緒一第25節 自治委員會的設想第17節 再戰李純六第20節 中興實業第2節 唐努烏梁海二第5節 吳祿貞的試探第8節 如願以償第43節 莫理循的報告第3節 端方第7節 意外第19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二第15節 王月蟬與鄭嬋二第26節 陳淑的心事第6節 中國成了香餑餑第8節 奉天第14節 整編前後四第18節 犧牲二第1章 黑溝臺會戰第一節南滿支隊一第28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五第2節 司徒均第8節 如願以償第23節 波東戰役四第5節 國會五第3節 立憲上了議事日程第3節 和平堡壘第32節 洪粵誠一第3節 立憲之爭第7節 蔣繼英第15節 外蒙第5節 要塞五第13節 平叛三第10節 兗州行四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白县| 广平县| 湛江市| 海淀区| 延庆县| 文登市| 溆浦县| 潞西市| 遵义县| 理塘县| 容城县| 塔河县| 郁南县| 孝义市| 丽水市| 垦利县| 改则县| 万年县| 泰州市| 顺平县| 辰溪县| 灵丘县| 龙井市| 玉田县| 弋阳县| 穆棱市| 永寿县| 大余县| 涪陵区| 沙河市| 葫芦岛市| 夹江县| 广东省| 克什克腾旗| 乌什县| 唐山市| 兰西县| 乌审旗| 建平县| 常州市| 陕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