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6節 招商會二

周學熙給張謇的信中建議聯合浙江商界,一同北上山東參加魯省招商會,張謇深以爲然。更因爲政治上的原因,張謇需要聯合浙省商界名流。

張謇派了他大生紗廠的一個經理親自跑到杭州遊說,因爲生意上的關係,蘇浙兩省商界往來密切。杭州這邊還在猶豫中,張謇的這個建議,傳到了一位年輕的湖南籍報人的耳中。他親自寫了篇文章,在《國民日報》上大力鼓吹其事,於是,在1904年的7月,蘇浙商團一行四十三人分兩批來到了濟南。

那位報人,便是去年“暴得大名”的章士釗。

章士釗,字行嚴,湖南善化人。這年他只有二十三歲。章士釗1901年離開湖南,寄讀於武昌的兩湖書院,在此結識黃興。次年,入南京陸師學堂學習軍事,再次年,進上海愛國學社,初夏,任《蘇報》主筆。與主要供稿人章炳麟、鄒容及張繼結爲異性兄弟。兩個月後,《蘇報》因刊登大量反清文章,被當局查封。他那位本家名流章炳麟及鄒容被捕,章士釗卻因主辦《蘇報》案的陸師學堂總辦俞明震徇情,逃脫了此案。8月份,不安分的章士釗與陳獨秀、張繼等人創辦《國民日報》。是年冬,與黃興組建華興會。走上徹底的反清道路。

章士釗是國內最早推重孫中山的國內知識分子之一。他將孫文密友、日人宮崎寅藏所做《三十三年落花夢》編譯成《大革命家孫逸仙》,他將孫文在日本的化名中山樵與其姓氏連稱。孫中山遂名重天下。

大概因爲辦報的緣故,章士釗對於國內的政治情勢之瞭解。遠勝一般人。甚至連秘密籌劃武裝起義的黃興也比不上。章士釗早就注意到了山東的變化,不僅因爲其實業的崛起,大量新奇實用的商品流入寧滬等地,更是對蒙山軍這支響馬出身的武裝極爲感興趣。靠一幫以掙錢發財爲主要目標的會黨舉事來推翻滿清顯然不如軍隊起義更爲實際,他在多方打聽龍謙的來歷後,認爲這是個值得結交的軍事實力派,但苦於沒有機會。現在,張謇這個立憲派組織招商團。章士釗決定參與其中,親自去山東看一看動靜。

濟南早已建立了電報房,與上海、南京的電報聯繫早已溝通了。蘇浙招商團的名單在六月底便傳至濟南。龍謙看了名單中竟有章士釗,楞了下,指著名單問主持招商會事務的周學熙,“緝之兄,這位章士釗是何方神仙?”

埋頭實業的周學熙根本不清楚。“大概是江浙某位咱們不知曉的富商吧?”

“哦。”龍謙想起了章士釗的來歷,卻沒有說破。

“軍門不必著急,他們來了,自然就知道了。”

“那是。哈哈,最近緝之兄辛苦了。”

“哪裡哪裡,還是軍門識見高明。我看他們怕是難以空手而回啦。”

“千萬不要小看天下英雄。”龍謙微笑道,“張季直名震天下,精明著呢。”

周學熙、張蓮芬及徐建寅等人爲了辦好招商會費盡心機。成立了以周學熙爲首的招商會領導機構,做了大量的籌備工作。一是籌辦了一座山東商品展覽廳,將山東所產之民用商品分門別類。盡列其中,列入展覽廳的每種商品都印製了精美的介紹冊。二是拿出了魯省商品進入蘇浙市場的詳盡代理方案。三是召開會議。將華源、中興旗下十七個企業列出,歡迎蘇浙兩省入股其中。爲此,招商會籌劃了參觀路線,準備了詳盡的企業介紹資料。

除此之外,對於蘇浙商團抵魯的宣傳、食宿、安全保衛等,都做了詳盡的安排。爲此,龍謙商濟南知府丁謂濟,以濟南警察局爲主,負責蘇浙招商團進駐山東後的安全。同時,命令江雲的情報處全力配合,確保萬無一失。

預定的招商會共進行十天。

這算是山東,特別是濟南府的大事了。所以,周學熙和張蓮芬出面稟告山東巡撫楊士驤,詳細彙報了招商會的用意,組織,議程安排等事項,以取得楊士驤的允準。龍謙沒有出面,原來以爲楊士驤會設置障礙阻礙其事,誰知道楊撫臺立表贊同,並且說到時候他會親自襄助此事。

楊士驤的態度讓龍謙多少有些意外。

當時津浦鐵路尚在籌劃中,但尚未開工建設。其實,早在1898年,德、英兩國揹著滿清政府在倫敦召開會議,商辦津鎮鐵路(天津至鎮江),由於種種原因款項未集,無法開工。但山東境內的另一條鐵路——膠濟鐵路卻在上月初正式通車了。這條對於山東極爲重要的鐵路是德國人修建的,前後搞了五年。期間在高密一帶遇到了當地百姓的武裝抗路,工程一度時間竟然無法進行。直到第五鎮組建,龍謙出於全面考慮,指示駐紮青、萊兩州的第九協盡力幫助德國人施工,工程才得以順利完工。

張謇率領的蘇浙商團如何來山東,雙方很是在電報中進行了一番商榷。最後採納山東方面的意見,蘇浙商團先在上海集中,搭乘德國人的輪船到青島下船,轉乘火車直抵濟南。德國人既出於與龍謙軍事集團深度合作的意願,又急於爲剛通車的膠濟鐵路張目,表示全力協助此事。爲此,招商會派出晉源銀行總裁蔣繼英、華源實業副總裁兼華源車輛廠廠長周廷安赴青島迎迓。

7月12日,張謇率領第一批計23人乘火車順利抵達濟南。站臺上拉起了寫著熱烈歡迎蘇浙商團蒞臨濟南的大紅橫幅,華源實業總裁周學熙親自赴火車站迎接,結果剛接到下了火車的客人,便鬧出了一出笑話。

剛一出站。周學熙正跟張謇介紹著剛使用的濟南站,招商團的一個姓孔的商家便被負責維護站臺秩序的橙袖標抓了現行。這位名叫孔繁瑜的商人在杭州經營著一個布廠。聞聽魯地棉紗質美價廉,便隨了這個團來山東,出站時將一張包著燒雞的油紙扔在了地上,立即被橙袖標拉住了,那是個五十來歲的老頭,操著濃郁的濟南口音,對著孔繁瑜如連珠炮地講了一番話,從懷裡掏出一個袖標交給了目瞪口呆的孔繁瑜。

“怎麼回事啊?”招商團的商戶們急忙圍上來。

“啊。是這樣的,”周學熙急忙過來解釋,“他是車站維護環境衛生的,抓到他亂扔垃圾了。沒辦法,這位先生,按照規定你必須戴著這個袖標執勤一個時辰,或者抓到三個違反規定的人員才準走。”周學熙指指貼在站臺廊柱上的“濟南火車站衛生共約”。歉意地對孔繁瑜說,“是我們的疏忽,對不起,沒有提前提醒各位。”他指指醒目的黃色垃圾桶,“所有垃圾都要扔到垃圾桶裡的。”

“可我們是來談生意的客商,而且是你們請來的。不就是扔了一張廢紙嗎?至於這樣嗎?要不,罰點錢算了。”孔繁瑜伸手掏錢。

“不,不,”周學熙立即制止,“他們不罰款。你交錢也沒用,沒用的。”

“爲什麼?”章士釗饒有興趣地問。他已經聽到了周學熙與孔繁瑜的對話。也注意到了濟南火車站異乎尋常的整潔乾淨。

“罰款解決不了問題。”周學熙對章士釗說,“毋庸諱言,國人在衛生上歷來是不那麼講究的,隨地吐痰,亂扔雜物,個人衛生也不那麼重視。龍軍門認爲,改變一個民族需要從小事抓起,但罰款的辦法不對頭,一來當今民生困頓,罰少了不會長記性,罰多了又有些人會承受不起。所以,龍將軍想出了這個辦法……”

“結果如何?”

“結果嘛,你看看便知……”

“唔,”章士釗點頭,“確實乾淨異常,比上海的租界也不遑多讓了。周先生,這膠濟鐵路不是德國人修的嗎?難道這火車站不是德國人在管?”章士釗再次看了火車站德國風格的建築,注意到身穿制服的德國職員並不多。

“啊,這個嘛,”周學熙急於爲那位孔先生脫困,丟開纏著自己的章士釗,“這樣吧,他們是華源和中興請來的客人,能否通融一下,讓我手下代爲執勤?”

“看在他們是華源客人的面上,好吧。”橙袖標讓步了。

周學熙揮手讓自己一個隨從戴上橙袖標,孔繁瑜這纔算脫了困。

四輛美國造轎車已經停在了站前,但坐不上所有的客人。但這已將濟南所有的轎車派來了,其中還有一輛是準備“獻”給楊士驤的。周學熙解釋後,張謇分配了一下,年紀大的,名氣大的十四個客商被請上了轎車,其餘的九人在接待組的陪同下坐了華源生產的四輪馬車,絡繹前往華源集團招待所。

章士釗沒有坐汽車,儘管張謇是安排他坐汽車的。一來覺著自己年輕,不好與那幫中老年商人搶,二來認爲坐馬車更方便去看市容。於是坐了馬車。陪同他的是一個身穿藍布制服的年輕人,制服胸袋上繡著華源實業四個紅字,很醒目。甫一上車,章士釗便問起了剛纔沒有從周學熙那裡獲得答案的問題。

“是這樣的。”華源的那位職員說,“鐵路是德國人修的,火車站卻是中德雙方共管。德國人只管鐵路事務,其餘如治安、衛生之類的全由濟南府管理。”

“怎麼會這樣?難道德國人願意?”

“他不願意有什麼辦法?”年輕的職員說,“龍軍門親自與德國總督談判過,涉及主權,不能讓步。”

“德國人竟然會聽龍謙提督?”

“在青島沒有辦法。在濟南,可是第五鎮說了算。”職員自豪地說。

第8節 彰德秋操四第9節 阻擊二第22節 德州戰役四第10節 戰後三第19節 德州之戰一第3節 總統府第16節 整編第15節 北京五第25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二第10節 繁雜的頭緒四第1章 骰子已經轉起來第一節軍事代表團第22節 沂州遇伏二第35節 整編二第14節 軍規三第5節 南京二第6節 就職第29節 戰長沙二第29節 文尼察之戰一第3章 權力中樞第一節國會一第10節 兗州行四第12節 布爾什維克第2節 南滿支隊2第24節 春節前二第13節 橡膠危機第9節 沈旦堡一第40節 考察第39節 周馥一第32節 大勢一第42節 轉機第6節 抗洪六第20節 波東戰役一第13節 整編前後三第25節 招商會一第7節 彼得堡三第3節 初戰二第7節 聖旨到山東五第6節 日俄戰爭爆發第31節 展望第5節 彰德秋操一第5章 和談前後第一節李鴻章出馬第3節 重逢第4節 唐努烏梁海四第23節 縱論一第26節 平定第10節 生意第3節 動員第32節 情報處二第7節 初識方聲遠一第3節 西沽之戰二第16節 平叛六第4節 去哪兒?第5章 兩廣風雲第一節楊士驤進京第18節 王士珍二第25節 招商會一第33節 出征三第9節 天津三第13節 繳獲與獎賞第11節 伍廷芳第4節 見面禮第13節 軍規二第35節 大勢四第22節 義軍第5節 家事國事天下事三第17節 逆襲二第17節 規勸第21節 京師的亂局一第6節 武昌一第3節 老袁賦閒和陸軍部計劃第31節 錦州之戰第11節 危機與變局三第9節 晉銜與調職第10節 升允第13節 北京三第32節 大勢一第4節 李純的進剿三第34節 初會陳超二第7節 這一仗一第18節 整編前後八第1章 黑溝臺會戰第一節南滿支隊一第3節 大隈內閣垮臺第6節 戰與撤第18節 榮軍農場第7節 彰德秋操三第7章 建國之前第三節汀泗二第4節 起因第7章 建國之前第三節汀泗二第18節 平叛之後第26節 紛亂的局勢三第14節 軍規三第41節 勳章獎章紀念章第5章 兩廣風雲第一節楊士驤進京第26節 平定第2章 青島第一節要塞一第16節 整編前後六第18節 末日五第25節 靈山之戰二第15節 整編前後五第23節 波東戰役四第7章 體制與軍銜第2節 唐努烏梁海二
第8節 彰德秋操四第9節 阻擊二第22節 德州戰役四第10節 戰後三第19節 德州之戰一第3節 總統府第16節 整編第15節 北京五第25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二第10節 繁雜的頭緒四第1章 骰子已經轉起來第一節軍事代表團第22節 沂州遇伏二第35節 整編二第14節 軍規三第5節 南京二第6節 就職第29節 戰長沙二第29節 文尼察之戰一第3章 權力中樞第一節國會一第10節 兗州行四第12節 布爾什維克第2節 南滿支隊2第24節 春節前二第13節 橡膠危機第9節 沈旦堡一第40節 考察第39節 周馥一第32節 大勢一第42節 轉機第6節 抗洪六第20節 波東戰役一第13節 整編前後三第25節 招商會一第7節 彼得堡三第3節 初戰二第7節 聖旨到山東五第6節 日俄戰爭爆發第31節 展望第5節 彰德秋操一第5章 和談前後第一節李鴻章出馬第3節 重逢第4節 唐努烏梁海四第23節 縱論一第26節 平定第10節 生意第3節 動員第32節 情報處二第7節 初識方聲遠一第3節 西沽之戰二第16節 平叛六第4節 去哪兒?第5章 兩廣風雲第一節楊士驤進京第18節 王士珍二第25節 招商會一第33節 出征三第9節 天津三第13節 繳獲與獎賞第11節 伍廷芳第4節 見面禮第13節 軍規二第35節 大勢四第22節 義軍第5節 家事國事天下事三第17節 逆襲二第17節 規勸第21節 京師的亂局一第6節 武昌一第3節 老袁賦閒和陸軍部計劃第31節 錦州之戰第11節 危機與變局三第9節 晉銜與調職第10節 升允第13節 北京三第32節 大勢一第4節 李純的進剿三第34節 初會陳超二第7節 這一仗一第18節 整編前後八第1章 黑溝臺會戰第一節南滿支隊一第3節 大隈內閣垮臺第6節 戰與撤第18節 榮軍農場第7節 彰德秋操三第7章 建國之前第三節汀泗二第4節 起因第7章 建國之前第三節汀泗二第18節 平叛之後第26節 紛亂的局勢三第14節 軍規三第41節 勳章獎章紀念章第5章 兩廣風雲第一節楊士驤進京第26節 平定第2章 青島第一節要塞一第16節 整編前後六第18節 末日五第25節 靈山之戰二第15節 整編前後五第23節 波東戰役四第7章 體制與軍銜第2節 唐努烏梁海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苏尼特右旗| 通江县| 东安县| 高邑县| 红原县| 兴和县| 阜平县| 大理市| 祁门县| 南漳县| 阿鲁科尔沁旗| 连南| 敖汉旗| 冷水江市| 民丰县| 灵丘县| 海丰县| 平乐县| 达州市| 岗巴县| 玉树县| 敖汉旗| 南郑县| 苗栗县| 乃东县| 株洲县| 西乡县| 大冶市| 霞浦县| 湖南省| 汾西县| 安丘市| 乌审旗| 玉溪市| 浮山县| 石门县| 宿州市| 玛沁县| 湖州市| 如东县| 扎鲁特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