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2節 轉機

第十鎮順利組建及馮侖所部迅速西進廣西,朝廷與龍謙的正在升溫的矛盾暫時平息了。1908年新年到來之前,欽差隊伍離開了廣州,乘船走海路回京了。

第五鎮開始大規模地招兵,以充實被削弱的部隊。春節前後,徵兵的告示貼滿了各城鎮大街小巷,第五鎮的軍餉一向地高,軍餉的計發形式也與國內新軍有著很大的不同,並不全部發至官兵手裡,而是採取了記賬形式。錢放在後勤處或者後勤科,按照山東商業銀行的活存活取計息。如有需要,可立時支取。蒙山軍的老兵們都適應了這種辦法,但廣東招募的新兵顯然不太相信。新兵入伍,立即發放一個月的軍餉,這也是蒙山軍的規矩,他們中的大多數立即從後勤處取出全部軍餉,發現並無障礙,於是感到了安心。但他們在取出軍餉時都會遇到同樣的問題,你取錢幹什麼?如果是寄給父母,將不會遇到障礙,並且在登記後有專人幫助寄出。如果是用來個人消費,則會被告誡,在部隊衣食無憂,軍紀條例又不許吸食煙土嫖娼賭博,連飲酒都有嚴格的限制,最好不要胡花,費錢不說,搞不好還要挨軍棍。

大部分新兵對此感到新鮮。少數有文化的新兵覺得部隊很有人情味。背後的核心秘密卻是爲此節約了大筆的資金,並且增加了部隊的凝聚力。

新任廣州將軍鳳山尚未到任,龍謙指示王明遠繼續進行廣東巡防營的改組。自惠州後,王明遠開始對韶州府巡防營進行整頓,完全不理會朝廷不許再動巡防營的警告了。

就改造巡防營而言,情況與兩個月前其實已經發生了變化。廣州保安團和肇慶保安團組建後,大部分兵員來自原巡防營,剔除的只是喝兵血的軍官和體質孱弱、有大煙癮的兵丁。保安團的軍餉比原巡防營高了一倍,立即吸引了巡防營的普通兵丁。而足額發放的軍餉也抵消了陡然加大的訓練量帶來的痛苦。派來的第五鎮軍官均是練兵的好手,教官身先士卒就征服了大部分普通士兵的心。如果不是言語交流上存在一定的困難,情況可能更好一些。

除了軍餉和軍官,第五鎮對於兩個新編的保安團在武器配備、軍服發放、醫療制度建設等方面的投入也改變了原巡防營官兵的態度,覺得改編並無什麼不好。

第五鎮本就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練兵方法,龍謙又專門給王明遠撥了一筆練兵專費,對於練兵成績好的官兵立時給予獎勵並提升官職。巡防營兵丁多是貧家子弟,所圖著只是銀錢養家而已。此舉自然刺激了保安團練兵的熱潮。

而嚴格的軍律卻獲得了地方士紳的稱讚,加上當地駐軍嚴明的軍紀和有效的剿匪行動,極大地改善了軍民關係。韶州是蒙山軍主力十七標的防區,他們一到地方便突襲剿滅了一股爲禍當地多年的悍匪,救出了四張“肉票”,贏得了當地士紳的稱讚。極大緩和了地方與客軍之間的緊張氣氛。

巡防營本是一個系統,廣州、肇慶兩府發生的變化迅速被其餘州府獲悉,王明遠在動手對地位極爲重要的韶州整頓時,阻力便小了許多。

韶關是廣東的北大門,龍謙極爲重視。指示韶州保安團按照第五鎮主力標的編制編組,並撥過去一批從禮和洋行購買的庫存的委員會式步槍。在戊申年(1908)春節前,韶州保安團正式成立。實編2600人,三營十二連的大編制,並配備了機炮連、騎兵連和工兵排,指揮機關一應俱全,連政治科也成立了,成爲了看上去頗有戰力的地方武裝。

韶州保安團的成立是一個轉折。本來朝廷是明令龍謙暫停巡防營整頓的,但龍謙抓住了孚琦遇刺及“暫停”二字,恢復了對廣東巡防營的收編行動。

待出任廣州將軍的鳳山春節後自陸路抵粵。第一站便是韶州,十七標及韶關保安團列隊歡迎了這位極不情願來廣州的滿族將軍。

那天下著小雨,鳳山特別注意了在雨中等待已久的保安團的軍容,感到很滿意。問陪同他視察的地方官,保安團組建多久了?韶州知府得意地說也就是一個月的樣子。鳳山連連點頭,“不錯,不錯。可堪大用了。”

“都是第五鎮支援、訓練的好。他們一來韶州。便剿滅了當地一股巨寇,百姓十分高興。”韶州知府如實答道。

這卻和京師掌握的情況截然不同。看上去韶州地方對於第五鎮並不反感啊。鳳山感到有些不解。不過,第五鎮和地方關係融洽並非壞事,因孚琦斃命刺客而對廣州之任視爲畏途的鳳山出京前甚至有荊軻瀟瀟易水之感。朝廷寄他於厚望。不僅要撲滅孫文亂黨,而且要對付反跡彰顯的龍謙第五鎮,擔子極重。

從韶州來看,廣東局勢並非朝廷朝廷想象的嚴重。這樣就好,已風燭殘年的鳳山,真願意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或許朝廷分裂第五鎮的計策已然奏效了吧?鳳山是帶兵已久的宿將,軍事上不能說是外行。很想到廣東後有一支效命自己的軍隊,所以,他在韶州停了兩日,專門看了保安團爲他舉行的軍事會操,感到一個來月時間搞成這個樣子真是不簡單。老將軍還是官僚了,他竟然不知道韶州保安團中有四十一名軍官是第五鎮派出的,撐起了部隊的架子。

鳳山抵達廣州,立即收到第十鎮十九協翻越兩省交界的十萬大山,出奇兵抄了黃興後路的消息,鳳山極爲高興,認爲是一個不錯的開局。

周馥依照官場慣例,舉行盛大宴會歡迎鳳山的到來。鳳山卻沒有見到他想見的龍謙。周馥說龍謙嘉應、潮州一帶視察防務了,大概還要幾天才能返回。鳳山面無表情地點點頭,沒有說什麼。

周馥向鳳山介紹了廣西局勢,說周毅所部佔領寧明、龍州後,亂黨後路已斷,不久當可敉平。

鳳山並不是十分在意廣西之亂,他甚至沒有落實引起廣東事變的巡防營整頓是否真的停止了。恢復舊制已是一句空話,韶州保安團就擺在那裡嘛。

鳳山首先要了解的是孚琦之死的究竟。他覺得這件事涉及到自己的安危。

廣州事件在京師紛傳著不同的版本。有人說孚琦並非死於亂黨刺殺,兇手另有其人。另有其人指誰?自然不用再解釋了。因爲那件事得利最大的就是龍謙。一力彈劾他的孚琦被殺了,朝廷終止了對他的調動,而是採取了更爲和緩的方式,只是分去了他的一半兵力。當然,分走的那一半是否落在朝廷袋中,尚有待檢驗。至少現在一切順利。第十鎮不是乖乖地奉命出兵廣西並且甚爲賣力嗎?

鳳山在周馥的配合下調閱了孚琦遇刺的檔案。兩名現場被捕的日本人已遵令移交日本領事館,現在據說已經回國了。剩下一名廣東籍的刺客受了重刑,不久便死在廣州府的大獄中。留下的口供承認他是革命黨,但究竟開了幾槍,朝誰射擊卻語焉不詳。現場的目擊證人很多,既有周馥侍衛的證詞。也有龍謙衛隊的證詞,更有孚琦衛士的。大家說的有些一樣,有些不一樣。共同點就是現場很亂,孚琦遇刺,龍謙救助周馥而負傷,但究竟響了幾槍就不一致了,有說三槍的。也有說兩槍甚至四槍的。而孚琦身中兩彈確鑿無疑,可惜他已經安葬了,永遠無法用科學手段檢視傷口了。

如果真是響了兩槍,龍謙負傷便難以解釋了。

鳳山對朝廷釋放有謀刺嫌疑的兩名日人表示不滿。假如嚴酷審訊,或許會找到潛藏在廣州城的革命黨殘餘。但朝廷對洋人,包括東洋人是越來越窩囊了,人家說攜帶武器是自衛,那便是自衛。人家說沒有開過槍那便是事實。想到偌大的廣州城裡不知潛伏著多少亡命刺客,鳳山便不寒而慄。

鳳山在抵達廣州後的第三天親自動手給慈禧上了一封摺子,報告了他已到廣州,一切順利。他報告了進入廣東後的所見所聞,尤其稱讚了韶州保安團,認爲確實比他所知的巡防營大有改觀,可見整頓確有成效。他給朝廷報告說。第五鎮抽調教官整頓巡防營並非無利,所慮者唯控制權耳!廣東地理位置極爲重要,必須重兵鎮之。考慮到第五鎮必將北調他處,不如現在就著意整頓巡防營。俟條件具備,可以廣東本軍改編爲一新軍鎮。這樣就需要從北洋,特別是第一鎮中抽調一批可靠的軍官南來廣東,助成其事。

鳳山也報告了他聽到的第十鎮消息,認爲第十鎮尚可稱實心辦事,所部十九協已深入廣西,斷賊後路,不日將有捷報傳來。

在報告的最後,鳳山再次講到了孚琦一案。他在報告中正式表示了朝廷釋放兩名日本疑犯的不滿,認爲日人定然參與其中了,“查孫文逆賊以日本爲巢穴多年,可見日本顛覆我大清之險惡用心矣。奴才甫至廣州,將軍府屬員傳言謀刺孚琦者乃日人僱傭當地人所爲,背後定然受了孫賊之唆使,現日犯已釋,線索立斷,令人扼腕。日本萬不可信,願太后提防之……”

鳳山的報告中沒有提到龍謙和他的被削去了一半實力的第五鎮。大概是他沒有見到龍謙之故吧。而鳳山念念不忘的孚琦一案中的重要人物韓策,正從一艘自廣州開往天津的海輪上下船,乘了火車去北京了。他將在北京會合山東派至東北的人員,前往第十八鎮出任那支孤懸關外部隊的情報軍官。韓策很想先會山東,探視已經近三年未見的父母,但未得允準。

法政路刺殺案後,龍謙親自接見了韓策並與之長談。王之峰認爲韓策並未徹底暴露,有意將其派回日本繼續潛伏。但龍謙認爲危險極大,決定結束韓策的臥底生涯。因法政路事件需要長期保密,韓策留在廣東或者山東都有不妥,於是委任韓策爲第十八鎮情報處副處長,命其出關了。

臨行前龍謙交代了韓策對於魯山部隊的指示以及大力在北滿俄人中發展情報人員的要求。爲了保險,龍謙只是口述,由韓策向魯山轉達。爲證明韓策的身份,韓策需先至北京,然後再到瀋陽,由田書榜陪同去吉林。

“好好幹!要不了幾年,我們就會會師中原!”龍謙拍了拍韓策的肩膀,“前途無量,善自珍重吧。”

第38節 山東提督第11節 再會陳超一第25節 招商會一第3節 不是尾聲的尾聲第9節 不可能的重逢一第5節 彰德秋操一第4節 聖旨到山東二第31節 名目繁多的條例二第4節 萊州第17節 刺殺第5章 戰後第一節軍事觀察員的結論第7節 兗州行一第20節 整編前後十第3節 聖旨到山東一第31節 文尼察之戰三第16節 北京六第15節 平叛五第11節 回國二第3節 唐努烏梁海三第22節 整編前後十二第28節 階級第38節 初會陳超六第23節 德州之戰五第6節 西沽之戰五第20節 波東戰役一第32節 出征二第26節 林家橋戰役第43節 陳淑第40節 考察第13節 危機與變局五第2章 魯南新春第二節周氏父子第2節 葉五與吳狗子第10節 兗州行四第27節 清廷宣戰萬國第34節 清廷第7節 李純的進剿六第12節 軍規一第14節 整編前後四第36節 初會陳超四第9節 戰後二第7節 外交沙龍第12節 軍規一第24節 風箏第17節 犧牲一第8節 羅馬尼亞攻略三第16節 陳豪的使命第35節 整編二第30節 張前村談判二第9節 實力對比第24節 春節前二第22節 王明遠的疑惑第28節 唐紹儀來了鄭家莊第12節 彰德球操八第6節 就職第20節 袁世凱的解脫第23節 王明遠的決定第8節 湖北第3節 立憲上了議事日程第40節 周馥二第6節 彼得留拉反了第16節 王明遠第8節 交底第35節 整編二第12節 進京二第20節 軍委會第4節 西沽之戰三第4節 同盟會成立第34節 沂州二第13節 德軍的計劃第22節 沂州遇伏二第7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二第17節 平叛七第22節 袁世凱的心事一第33節 大勢二第23節 袁世凱的心事二第31節 文尼察之戰三第14節 袁世凱出山及北洋軍事計劃第4節 無錫二第5節 李純的進剿四第1章 京師第一節趙舒翹第5節 外交第1章 蒙山賊第一節曹錕進剿第2章 青島第一節要塞一第8節 日本第23節 整編前後十三第13節 橡膠危機第9節 江雲的愛情一第23節 整編前後十三第4節 西沽之戰三第5章 和談前後第一節李鴻章出馬第6節 肘腋之變二第14節 楊士驤四第5節 要塞五第23節 趙舒翹的悲哀第26節 紛亂的局勢三第21節 京師的亂局一第17節 龍楊會第12節 平叛二第8節 南轅北轍第8節 奉天
第38節 山東提督第11節 再會陳超一第25節 招商會一第3節 不是尾聲的尾聲第9節 不可能的重逢一第5節 彰德秋操一第4節 聖旨到山東二第31節 名目繁多的條例二第4節 萊州第17節 刺殺第5章 戰後第一節軍事觀察員的結論第7節 兗州行一第20節 整編前後十第3節 聖旨到山東一第31節 文尼察之戰三第16節 北京六第15節 平叛五第11節 回國二第3節 唐努烏梁海三第22節 整編前後十二第28節 階級第38節 初會陳超六第23節 德州之戰五第6節 西沽之戰五第20節 波東戰役一第32節 出征二第26節 林家橋戰役第43節 陳淑第40節 考察第13節 危機與變局五第2章 魯南新春第二節周氏父子第2節 葉五與吳狗子第10節 兗州行四第27節 清廷宣戰萬國第34節 清廷第7節 李純的進剿六第12節 軍規一第14節 整編前後四第36節 初會陳超四第9節 戰後二第7節 外交沙龍第12節 軍規一第24節 風箏第17節 犧牲一第8節 羅馬尼亞攻略三第16節 陳豪的使命第35節 整編二第30節 張前村談判二第9節 實力對比第24節 春節前二第22節 王明遠的疑惑第28節 唐紹儀來了鄭家莊第12節 彰德球操八第6節 就職第20節 袁世凱的解脫第23節 王明遠的決定第8節 湖北第3節 立憲上了議事日程第40節 周馥二第6節 彼得留拉反了第16節 王明遠第8節 交底第35節 整編二第12節 進京二第20節 軍委會第4節 西沽之戰三第4節 同盟會成立第34節 沂州二第13節 德軍的計劃第22節 沂州遇伏二第7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二第17節 平叛七第22節 袁世凱的心事一第33節 大勢二第23節 袁世凱的心事二第31節 文尼察之戰三第14節 袁世凱出山及北洋軍事計劃第4節 無錫二第5節 李純的進剿四第1章 京師第一節趙舒翹第5節 外交第1章 蒙山賊第一節曹錕進剿第2章 青島第一節要塞一第8節 日本第23節 整編前後十三第13節 橡膠危機第9節 江雲的愛情一第23節 整編前後十三第4節 西沽之戰三第5章 和談前後第一節李鴻章出馬第6節 肘腋之變二第14節 楊士驤四第5節 要塞五第23節 趙舒翹的悲哀第26節 紛亂的局勢三第21節 京師的亂局一第17節 龍楊會第12節 平叛二第8節 南轅北轍第8節 奉天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扶风县| 阿拉善左旗| 东兰县| 通州区| 海安县| 抚顺县| 武邑县| 五家渠市| 玛纳斯县| 柳江县| 汉寿县| 平顺县| 岚皋县| 灵山县| 蒙城县| 牙克石市| 普洱| 南溪县| 新营市| 道孚县| 鸡东县| 花莲县| 盐城市| 开平市| 曲周县| 宁南县| 呼玛县| 九寨沟县| 泽普县| 繁峙县| 平舆县| 伊宁市| 吴江市| 铁力市| 临沂市| 丹巴县| 乳源| 上栗县| 合山市| 徐闻县| 广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