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章 滿清新政第一節內幕

在很多人看來,龍謙突然被任命爲新組建的威勝軍右翼統帥,併兼任了沂州、兗州鎮守使,是沾了護駕之功。其實,在這份任命的背後,有一番費盡苦心的折衝樽俎。

李鴻章與奕劻在北京與洋人辦著艱難的交涉,窩在太原狹窄陰溼的行宮裡的慈禧也沒有閒著。老太太一方面遙控著北京的談判進程,一方面痛苦地反思著庚子國難。

令慈禧備受打擊的庚子年正在溜走,當前最困擾慈禧的是兩件事,一是如何順利結束與洋人的交涉,讓洋人歸還大清帝國的首都。慈禧比任何時候都渴望回到那個熟悉的環境,皇宮,西苑,以及她更爲喜歡的頤和園。另一個問題則是如何應對殘破的局面,變革成爲了必然。慈禧多次想到了龍謙提出的革新建議上,不變確實是不行了,財政破產,軍隊被消滅,南方富庶地區都處於半割據狀態,再這樣下去,大清朝搞不好就要亡在自己手裡了。

革新很緊迫,但更緊迫的是北京正在進行的談判。問題集中在對所謂的“禍首”名單上,“禍首”們自然都是當初的主戰派,準備犧牲誰,卻不是李鴻章和奕劻可以決定的。必須由在太原的慈禧拿總。朝廷第一批拿出的懲辦名單不能讓洋人滿意,於是像擠牙膏一樣再添上一兩個人名,洋人還是不滿意,認爲滿清朝廷議和之心不誠。李鴻章只好再和太原朝廷函電交馳一番,聲明若不在這個問題上滿足洋人的胃口,後面關鍵的撤兵問題便無從談起。

朝廷很苦惱。但又不得不一次次地讓步。以載漪爲首的“禍首”們其實都是慈禧的死忠,代表了滿清最頑固的一股勢力。每拋出一個人,等於削弱一股代表“最傳統”的勢力。皇室是不能動的,將端王推上斷頭臺是一個極端危險的信號,還涉及到皇位的傳承,慈禧明白其中的厲害,所以絕不允許要載漪的命。洋人最痛恨的幾個人中,莊親王載勳“幸福”地死在了自己的王府,軍機大臣剛毅莫名其妙地在逃出北京的路上便亂兵所殺,這等於解決了兩個令慈禧十分爲難的難題,人已經死了,洋人自然不再追究,若是載勳活著,也需要慈禧保一保,加上必須保的載漪,難度就大的多。至於趙舒翹、毓賢等主戰漢臣,慈禧已決定拋棄了。

他們就像一雙臭襪子,用過了就毫不客氣地被扔掉了。

但一網打盡所謂的主戰派對於民心士氣都是極大的損害。慈禧看的很清楚。當洋人的怨氣得到紓解,自己卻要蒙受局面失控的巨大損失。已經掌控朝局四十餘年的慈禧決定表出自己的態度,安撫軍心民意,這個突破口,便選定了這場戰爭中最出彩的龍謙。

龍謙是主戰的,龍謙的戰績已經哄傳天下。如果朝廷重用龍謙,則清晰無誤地表明瞭朝廷的態度。

任命龍謙一個什麼官職呢?龍謙自己莽撞地提出了要一個州府的要求,這個不過分。在龍謙奉命進京後,慈禧與榮祿反覆商議了對龍謙的任命,榮祿甚至提出讓龍謙出任順天府尹的意見,那可是文三品的大員!榮祿的意思慈禧是明白的,被蹂躪的很慘的北京需要一個英雄,讓一個打敗洋人的英雄來出任北京市長,對安撫因朝廷拋棄臣民倉皇出逃的民氣是有莫大的好處的。一度時間慈禧幾乎默認了這個提議。但隨後傳來龍謙在北京與洋人比武放對的消息,瓦德西元帥不願意龍謙參與和談的態度讓慈禧打消了這個念頭。德國人也是要面子的啊,他們不願意看到一個打敗他們的軍官趾高氣揚地坐在他們面前。

“小龍子還是年輕氣盛啊,怎麼能以副將之尊與洋人一個少尉打架呢?還將人家揍的滿地亂爬。真是少不更事。”在一次廷對中,慈禧對坐在衆臣前面兩位軍機面前說道。

雖然是批評,但其中的讚賞掩飾不住。

ωwш◆ttkan◆℃o

王文韶聽說了慈禧準備大用龍謙,他對此是不贊成的。這位年逾八旬的老臣不能容忍不符合朝廷規矩的“倖進”,官場最講究的是按部就班,特別是文臣,職務的提升有著嚴格的規定。一個海外歸來的年輕人,憑著一點戰功就直接高升京兆尹,那不是亂了規矩嗎?何況此人還當過響馬!

“太后明鑑。以龍謙的戰功,授副將已是重賞了,現在又在北京闖禍,足見其莽撞幼稚。帶兵可以,主鎮一方則不可。”王文韶明確地反對。

榮祿瞟一眼王文韶,心說老佛爺看重的可不是龍謙的戰功,更多的是救駕的情分。不過這點不能明說,說出來就是揭朝廷的短,虧你還在中樞待了這麼多年。

“唔,你的意見那?”慈禧看向榮祿。本次的軍機奏對趙舒翹告了假,聽說洋人點了他的名,而太后並未明確表示,老趙便鬧起了情緒。

榮祿低著腦袋,“太后,龍謙之功必賞,否則將寒了天下忠臣義士之心。奴才以爲,龍謙練兵打仗的本事是好的,不如朝廷另組一軍由其統帶,揚其長,避其短。”

“唔,仲華所奏正合吾意。你可擬個摺子來看。”其實,慈禧私下已與榮祿商議過了,李鴻章與奕劻聯名的奏摺過來,慈禧就與榮祿商議過一次,龍謙與德國人“打架”的消息傳來,慈禧又與榮祿商議過了,今天不過是走個過場而已。

這次庚子國難,對國家是一次巨大的災難,對京津一帶,包括京津周圍的百姓,更是慘痛無比的災難。對於趙舒翹、毓賢、徐桐等一批大員,也是致命的打擊。但對於沒有捲入其中的朝官們,未嘗不是一次快速升遷的良機。盤點直隸、東北等省與朝中六部九卿中將要空出的位子,是一個極爲可觀的數字。朝廷必須儘快完成一次重大的人事調整,以整頓殘破的政治。這段時間,慈禧一直考慮的就是人事佈局。

不過,在慈禧心中,整頓武備顯然是第一位的,現在朝廷可用的武力無疑就是袁世凱那支部隊了。龍謙驟得大名,論人脈和實力根本無法與經營了十幾年的袁世凱相提並論。龍謙在天津的戰功,很大部分被記在了袁世凱名下,袁世凱竟然獲得了知人善任的美名。畢竟,龍謙的勤王支隊,打的可是武衛右軍的旗號。

袁世凱是新一代統帥人選,在朝廷早有知兵的美名。而其在山東的政績也很可觀,特別是對省城濟南的改造擴建,獲得了朝野的讚譽。這是一顆擋不住的政治新星。之前李鴻章曾大力推薦過,後來袁世凱顯然離開了李鴻章,轉投榮祿和奕劻了。沒有奕劻和榮祿的大力推薦,袁世凱也不會登上山東巡撫的寶座。現在,慈禧板著指頭去數,也沒有更合適的人用。李鴻章年邁體弱,將來的直隸總督一職,慈禧已內定由袁世凱出任。

京畿武備,無疑將要由袁世凱的武衛右軍擔綱了。但漢人掌軍,畢竟不那麼令慈禧放心。尤其是袁世凱在東南互保的問題上,不那麼令慈禧滿意。最高統治者所謂的帝王心術,在天份不高的臣子們看來,總有些神秘莫測的味道。其實撕開表象,不過就是“平衡”二字。現在,龍謙這個半年前還籍籍無名的響馬頭子,一躍成爲了慈禧平衡權力的重要籌碼。

所以,榮祿次日拿出來的關於組建威勝軍的摺子,立即得到慈禧的批準。鑑於條件所限,威勝軍先組建一翼,就是威勝軍右翼。這支榮祿決定親自抓在手裡的新式武裝,採用了近似西洋陸軍的編制,一軍轄兩翼,一翼轄兩標,一標轄三營,一營轄四隊,一隊轄三排,一排轄三棚。炮、工、騎、輜參照德國陸軍的編制設立。所以,翼就是後世的旅。這個先設立的右翼,就以龍謙的勤王支隊來組建。翼長一職,就意外地落在了龍謙頭上。

如果沒有西沽大捷和千里護駕,慈禧絕不會給剛招安的響馬如此待遇。但更主要的,是龍謙與袁世凱有隙。這纔是最關鍵的。培育一支不屬於袁世凱的新軍,符合慈禧的心意。所以,榮祿的建議立即獲得了慈禧的批準。

將威勝軍右翼設在哪裡,最初的考慮是設在保定。保定這個地方太重要了,必須有一支靠得住的武力駐守。但洋人現在還佔著保定,李鴻章那邊談不出結果,保定就回不到朝廷手裡。第二個地方,榮祿選定了灤州,一樣在洋人的控制下。但山東傳來抱犢崮土匪攻佔嶧縣的消息,讓慈禧頓時改了主意,立即決定龍謙帶兵回魯南,任沂州、兗州鎮守使,一面擴編部隊,一面剿滅爲害魯南數十年的抱犢崮匪徒。

鎮守使是武職,地位在知府之上,但文職還是要任命的,原沂州、兗州知府罷免,委任吳永爲兗州知府,吳永的功勞要賞,從知縣直升知府,算是酬功了。另一個知府,則由袁世凱推薦任用。慈禧雖然對袁世凱不滿,但既然準備重用此人,這個面子就得給。不然在朝野看來,袁世凱的面子就丟大了。

在北京的龍謙自然不曉得對於自己任用的背後,還有這麼多的彎彎心腸。在他看來,沂州兗州雖然不是很理想的地方,但好處也是明顯的,至少不用費心去做部隊的思想工作了。

所以,龍謙很高興。

緊接著吳永的任命也到了。免不得表示祝賀。而吳永也高興,表示一定與龍謙攜手合作,將兗州治理好。而李鴻章隨後對龍謙說的一番話,讓龍謙又頭疼起來。

李鴻章對龍謙說,朝廷決定推行新政了。太后給我的密旨中,點名要你寫一封如何推行新政的東西。你不是對太后誇海口嗎?你不是不要朝廷一分錢就給朝廷練出一支強軍嗎?現在朝廷給你兩州之地,足夠你展布了。此番你回太原,太后定要問你章程,你好好準備吧。

龍謙對李鴻章說,新政的路子,其實中堂早已走過了。不過是辦洋務的翻版。卑職才疏學淺,辦政務是不成的,但練兵的信心是有的,但沒錢是練不成兵的,朝廷經此一難,財政定然困難無比。此番回到山東,定要好好揣摩中堂大人辦洋務的精髓,辦教育、興工商,增賦稅。爭取在三五年內,爲朝廷練一支強兵出來。

李鴻章說,你給老夫關於和談的建議,頗有可觀之處。但說易行難,世上之事,多半如此。魯南地方,地瘠民貧,能夠讓百姓吃飽飯就很不錯了,振興工商,談何容易!

龍謙見李鴻章一臉疲態,真心對老頭子說,中堂這些年辦洋務的經驗,足夠小子學習終生了。我到的山東,一定多請示中堂,若是中堂有空,還望中堂多多指點晚輩。

李鴻章擺擺手,不願再談下去了。和談之事遙遙無期,已經耗幹了他的精力。身體是愈發差了,吐血的次數越來越多,除了幾個最心腹的人,沒有人知道自己已到了燈盡油枯的地步!談了三四個月,只拿出一份包含十二點內容的大綱出來,第一點就是因克林德公使被害,清廷要派親王專程赴德謝罪,並在德國公使遇害處立碑紀念。第二條便是嚴懲禍首,戕害洋人的城鎮五年內停止科舉考試,以示懲戒。其餘如駐兵使館,銷燬大沽炮臺,修改通商行船各約,賠償外國人身家財產等,每一樣都將自己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便是如此,讓洋人認可這份大綱並簽字,已經耗幹了自己的氣力。具體到撤軍和賠款,洋人咬的死死的,一點也不鬆口。而幾次三番增加的懲辦禍首名單,讓李鴻章極爲頭疼。這件事辦下來,漢奸之名,怕是跑不掉了。當初的清流首領翁同和便指責過自己是大漢奸,而前段時間盡心輔助自己的辜鴻銘,也因自己的退讓與自己翻了臉。辜鴻銘批評說,爲了保全載漪一夥的性命,竟然肯在這樣的文書上簽字!自己無奈反問:你的意思我是秦檜了?辜鴻銘那個狂生竟然說,賣國者秦檜,誤國者李鴻章。說完竟不辭而別了。

“老夫老矣,中國之事,就靠爾輩了。你好好做吧。”

龍謙沒想到,這就是這位晚清名臣留給他的最後一句話。

第5節 膠州灣第30節 戰長沙三第23節 王明遠的決定第9節 兗州行三第28節 變化四第23節 貪腐案二第21節 司徒均第11節 進京一第17節 再戰李純六第14節 于右任第39節 練兵後的首戰第32節 文尼察戰役之收尾第3節 破莊三第21節 分地和濟貧第14節 文尼察第22節 袁世凱的心事一第34節 沂州二第12節 整編前後二第16節 逆襲一第15節 七月第34節 清廷第34節 整編一第9節 危機與變局一第14節 北京四第7節 彰德秋操三第10節 戰後三第2節 北京二第24節 靈山之戰一第33節 初會陳超一第11節 楊士驤一第15節 突圍二第11節 繁雜的頭緒五第5節 黑溝臺三第9節 晉銜與調職第15節 張作相第10節 戰後三第3章 太原第一節救駕第4節 陳超第5節 吳祿貞的試探第17節 龍楊會第19節 初遇義和團二第5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四第12節 這一仗六第20節 陳超眼中的龍謙二第6節 中國成了香餑餑第12節 條件第9節 彼得堡五第13節 新局面一第31節 錦州之戰第2節 陛辭第12節 整編前後二第16節 北京會議第6節 軍餉第4節 國會四第3節 干涉第22節 德州戰役四第28節 廣州會議一第10節 北洋六鎮成立始末第12節 危機與變局四第6節 戰火重燃第3節 蒙山第9節 戰後總結一第七節第12節 北京二第27節 招商會三第2節 李純的進剿一第26節 平定第11節 進京一第2節 召見第5節 抗洪五第7節 天津一第40節 周馥二第3章 唐紹儀第19節 對策第33節 初會陳超一第30節 情報處一第8節 繁雜的頭緒二第4節 春節三第21節 波東戰役二第9節 王士珍第4節 黑溝臺二第16節 新局面四第19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二第18節 再戰李純七第15節 外蒙第14節 十年盤點一第8節 終戰協定第33節 採購第4節 陸軍整編第34節 大勢三第7節 蔣繼英第42節 轉機第39節 周馥一第10節 阻擊三第11節 封國柱第27節 風波二第5章 欣欣向榮的山東第一節軍歌嘹亮一第12節 中樞第6節 武昌
第5節 膠州灣第30節 戰長沙三第23節 王明遠的決定第9節 兗州行三第28節 變化四第23節 貪腐案二第21節 司徒均第11節 進京一第17節 再戰李純六第14節 于右任第39節 練兵後的首戰第32節 文尼察戰役之收尾第3節 破莊三第21節 分地和濟貧第14節 文尼察第22節 袁世凱的心事一第34節 沂州二第12節 整編前後二第16節 逆襲一第15節 七月第34節 清廷第34節 整編一第9節 危機與變局一第14節 北京四第7節 彰德秋操三第10節 戰後三第2節 北京二第24節 靈山之戰一第33節 初會陳超一第11節 楊士驤一第15節 突圍二第11節 繁雜的頭緒五第5節 黑溝臺三第9節 晉銜與調職第15節 張作相第10節 戰後三第3章 太原第一節救駕第4節 陳超第5節 吳祿貞的試探第17節 龍楊會第19節 初遇義和團二第5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四第12節 這一仗六第20節 陳超眼中的龍謙二第6節 中國成了香餑餑第12節 條件第9節 彼得堡五第13節 新局面一第31節 錦州之戰第2節 陛辭第12節 整編前後二第16節 北京會議第6節 軍餉第4節 國會四第3節 干涉第22節 德州戰役四第28節 廣州會議一第10節 北洋六鎮成立始末第12節 危機與變局四第6節 戰火重燃第3節 蒙山第9節 戰後總結一第七節第12節 北京二第27節 招商會三第2節 李純的進剿一第26節 平定第11節 進京一第2節 召見第5節 抗洪五第7節 天津一第40節 周馥二第3章 唐紹儀第19節 對策第33節 初會陳超一第30節 情報處一第8節 繁雜的頭緒二第4節 春節三第21節 波東戰役二第9節 王士珍第4節 黑溝臺二第16節 新局面四第19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二第18節 再戰李純七第15節 外蒙第14節 十年盤點一第8節 終戰協定第33節 採購第4節 陸軍整編第34節 大勢三第7節 蔣繼英第42節 轉機第39節 周馥一第10節 阻擊三第11節 封國柱第27節 風波二第5章 欣欣向榮的山東第一節軍歌嘹亮一第12節 中樞第6節 武昌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岩市| 枞阳县| 锦州市| 柘荣县| 罗城| 衡东县| 临颍县| 宁河县| 自贡市| 合肥市| 和平县| 成安县| 江孜县| 饶河县| 龙州县| 交口县| 龙南县| 健康| 九江县| 牟定县| 尼勒克县| 大田县| 潮安县| 嘉黎县| 百色市| 宾川县| 清涧县| 康乐县| 罗甸县| 阳新县| 德清县| 馆陶县| 临高县| 绥化市| 平顺县| 琼结县| 开原市| 勐海县| 全椒县| 壤塘县| 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