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6節 新局面四

元莊會議的真正內涵並沒有多少人真正清楚。龍謙手下,目前有政治頭腦的也就是寧時俊而已,王明遠還多少考慮一些部隊的前途問題。其餘人,包括沉浸於戰術研究的魯山,都不大考慮部隊的出路,他們相信,只要龍謙在,就能打勝仗。只要打勝仗,自然一切無憂。

陳超是明白龍謙的意思了。他並不準備和官府一路對抗下去。而是準備見好就收。陳超當然讚賞龍謙的這種明智。滿清入主中原已經二百餘年,漢族知識分子在明末清初的那種民族意識已經徹底消亡,如顧炎武、黃宗羲、王船山之流的知識分子已經死絕了,代之以與滿清全面合作。幾乎百分之百的知識分子都將北京朝廷作爲了自己的精神支柱。龍謙圖謀與官府講和,實際上就是尋求招安。陳超並未認爲龍謙有何不妥,倒是覺得龍謙識時務,掌握時機準,只有在官軍被連續打敗的情況下,纔會低頭尋求所謂的政治解決。

而且,這樣會真正打消“根據地”的禍端。陳超一直擔心,如果官軍獲勝,官府會追究像他這樣與“匪寇”全面合作的鄉紳們的罪責。他已經別無退路,而且,他真的被蒙山軍所征服,願意與之共進退。大戰初起,陳超不是沒有想過,萬一蒙山軍失敗,他將追隨龍謙踏上流亡之路。

那是個魅力無窮的男子漢,陳超根本就不想他會死亡,或者被俘。

龍謙的預料很準,準確的消息很快傳來了,鄭家莊一帶的官軍兵分兩路,分別退向了滕縣和鄒縣,根據地不需要武力恢復了。

消息給跟著後勤科逃難的身份各異的村民們帶來了一片歡呼。除卻那些確知自己子弟親人陣亡負傷的人外,所有的人都笑逐顏開,奔走相告,收拾行囊,準備返回家園。經歷了這一次“逃難”,這些特殊的村民們對於蒙山軍的信心增強了,那些出於各種原因企盼蒙山軍吃敗仗的人(鄭嬋的母親溫氏就是其中之一)不免極度失望,不過也不敢流露出來。

從三月初十起,根據參謀科規定的行軍次序,蒙山軍在留下王明遠的二營駐紮元莊外,主力折返鄭家莊爲中心的根據地。大批俘虜也跟隨部隊返回駐地。

龍謙是跟參謀科一起返回的,特意讓李三才將俘虜隊裡的司徒均帶來,叫他陪自己一起走。

寧時俊看出了龍謙對司徒均的重視,“這個俘虜有什麼不同之處嗎?”

“他說他是德國柏林軍事學院畢業的,這可不容易。要知道,自普法戰爭後,德國陸軍就是歐洲第一了,也就是世界第一。他們對參謀軍官的培養是很有一套的,德軍參謀總部在德軍的地位非常高。是不是冒牌貨,需要驗證,這件事我來辦。如果這個人真的在德國學習過軍事,一定要想辦法留下他。這對我們建立正規的參謀部很有意義,明白嗎?現在國內留學歐洲學習軍事的人太少了啊。你要曉得,袁世凱手下有三個最出色的將領,分別是王士珍、段祺瑞和馮國璋。這一次我們見識了王和馮,但段祺瑞沒有露面。據說這個段祺瑞是留學德國的,不知道司徒均認識不認識?我們我們蒙山軍要壯大,必須像海納百川般地吸收各色的人才,還要重用這些人才才行。蒙山寨走出來的老兄弟們都要有這個覺悟啊。時俊,你這個參謀長,一定要注意發現人才。這個時候,對手就是我們的人才庫。那個王士珍,不是跌傷了大腿嗎?吩咐照顧好他,不要出岔子?!?

“哦,我會的。石大壽、張玉林現在不都是我們的骨幹了嗎?倒是想起一件事,沒來得及告訴你,石大壽報告說,咱們在匡頭集打曹錕的炮營,俘虜了一個老熟人。你猜是誰?”

“老熟人?曹州方向的?莫不是樑華達?”

“正是此人。聽大壽說,姓樑的羞愧的要死,哈哈。”

“哦,倒要見見這個老朋友,快去帶他來,分手半年多了呀,想必他沒有想到,當初蒙山寨那麼點人,經過幾個月的努力,竟然有了這個局面?!?

“是啊是啊,說實話,我也沒有料到。現在我算是理解了你建立根據地的意義了,沒有自己的地盤,真是不行。”

“是嘛。所以我不贊成他們搞什麼流動作戰。聽起來很過癮,實際上弊端太多。歷史上搞流動作戰的,都沒有好結果。黃巢,李闖,就是最好的例子?!?

司徒均先被帶來了,龍謙還是給他一匹馬,讓他跟自己並馬而行,“司徒先生,我給你介紹下,這位是我們蒙山軍的參謀長寧時俊。這一次我軍的作戰計劃,就是出自寧參謀長和他領導的參謀科之手。”

司徒均驚訝地看著寧時俊,沒想到他們還設了參謀長和參謀科﹍﹍

“記得你對我說,如果盧永祥採納你的建議,我們不會取勝。是吧?你對盧永祥提了什麼好建議?啊,不要有顧慮,儘管提。”龍謙微笑著看著司徒均。

司徒均從沉思中醒來,“佩服之至。就算我識破了你們的計謀,論單兵作戰能力,官軍也不如貴軍﹍﹍當初在匡頭集,你們是打不下來呢?還是按計劃行事?”

“這個還是讓參謀長解釋好?!饼堉t含笑道。

寧時俊凝視著司徒均,見他二十來歲年紀,中等身材,沒戴軍帽,沒有留辮子,而是理了個少見的平頭髮型,顯得極其另類,“首先我要講明,這一仗不是參謀科的策劃,主要的計劃都是我們司令制訂的,參謀科只是計算和驗證方案的可行而已。至於匡頭集一戰,我們已經攻入了村子,靠著手裡的幾門快炮,可以硬吃掉曹錕。但是不行,不能那樣打。第一,即使吃掉曹錕,我們損傷必大,因爲曹錕的兵已經佔據了村子,我們得逐屋爭奪。第二,馮國璋部很快就增援上來了,來不及休整的我軍必須硬撼馮部了,就算打贏,我軍也成爲了真正的殘兵,不堪再戰了。東線王士珍逼過來,我軍就得逃命了。而我軍主動撤離,至東線尋求戰機,比那樣打好多?!?

“高明!知可以戰而戰,知不可以戰而走。你們對於官軍的情報,是如何掌握的?”

“這個不需要隱瞞了。我軍已建立了自己的情報系統,雖然粗略,但效果還好?!边@一次卻是龍謙回答的,“對了,有一個叫段祺瑞的,好像也留學德國學軍事,專業是炮兵,你認識嗎?”

“對不起,沒聽說過。我學的是參謀﹍﹍”

“哦,沒關係。以後會認識的?!?

擡頭看見了站立在路邊的樑華達,龍謙勒住戰馬,“參謀長,你跟司徒先生先走,我見見這個老朋友?!闭f著跳下了戰馬,將繮繩扔給了李三才。但寧時俊和司徒均都停下了馬,看著這奇特的一幕。

“樑先生,別來無恙?”隔著老遠,龍謙便熱情地伸出手去。

“慚愧之至。又做了你的俘虜了?!睒湃A達抱一抱拳。

“你當時是跟炮營在一起嗎?慶幸得很,槍彈無眼,幸好你沒事。怎麼樣?沒有受委屈吧?”

“貴軍紀律嚴明,樑某感激不盡。龍司令真是大才槃槃,沒想到半年多的時光,竟然發展到如此境地﹍﹍”

“過獎了。相聚就是緣分。樑先生,蒙山軍已非昨日可比,參加我軍吧,絕不會委屈樑先生的前程。我誠信誠意地請你過來,當初留下的兄弟,現在都是我的骨幹了。不要急,你想想。這回咱們有時間。”龍謙開門見山地招攬樑華達,並不以他當初的拒絕爲意。

“他認識貴軍的司令官?”司徒均疑惑地問。

“說來話長,去年年初,我們曾奇襲毛陽鎮,俘虜了此人。當時他是曹錕手下的工程隊隊官,他們在蒙山待了好長時間,一部分人加入我軍的,現在當營長、連長的都有。一部分人卻不願意,我們司令也不爲難,都釋放了。想不到這次他又做了俘虜。”看到樑華達的目光望過來,寧時俊微微頷首。

“你們採取了團、營、連的編制?”司徒均在德國受訓既久,習慣了德國陸軍的編制,這些註定爲後世通用的編制名城聽起來很親切,而官軍所採用的翼、隊、棚等編制反而感到很彆扭。

“是呀,當初蒙山整軍,司令便講了德國陸軍的編制,我們目前還沒有團一級的編制,但我想很快就有了吧?!?

“你們司令去過德國?”

“我們司令跟你的經歷有點像,不過他是在美國長大的。去沒去過德國,我可不知道。”

“原來如此?!彪y怪初次接觸這位土匪司令,司徒均便感到此人與他回國後所見的所有人都不同。

寧時俊奉命考校司徒均,一路上便與其圍繞著參謀業務聊起來,倆人彼此都感到驚訝,司徒均想不到這支土匪部隊已經有著相對完善的參謀業務,而司徒均偶爾流露的一些觀點和見識,也讓寧時俊佩服,等到了陳家崖,寧時俊已經認定此人確實有點才學,絕不是騙子。

司徒均驚訝地注意到寨門前的土路上聚集了無數的百姓,他們看到蒙山軍的大隊過來,發出了歡呼聲。很多百姓迎上前來,拉住士兵們問訊著什麼,這番景象,倒讓司徒均吃了一驚。

寧時俊黯然,“我軍士兵,多有附近村莊的子弟,這一次陣亡不小,怕是要村村戴孝,戶戶哭聲了。”

司令部未在陳家崖停留,穿過陳家崖進入了鄭家莊,更多的百姓迎出村子,打聽自己的子弟下落。雖然不免有悽慘景象,但司徒均卻可以斷定這支軍隊深受百姓的愛戴——一位老者拉住了牽著馬步行的寧時俊,“參謀長,你們可算回來啦。俺們一直惦記著隊伍呢。龍司令他好吧?”

“司令就在後面,官軍佔領莊子,沒有禍害大夥兒吧?”

到處是同樣的情景,司徒均感到就像到了家。他參加袁世凱的部隊好幾個月了,從未見過如此水乳交融的景象。剛進鄭家大宅,百姓們已經送來了開水和乾糧,就像是自己的子弟出門征戰回來一樣,整個村子都散發著喜慶的氣氛。

“這真是一支了不起的軍隊?!彼就骄?,“倒是要看看他們還有什麼令我感到不可思議的地方。”所以當龍謙安排司徒均住在司令部,他立即爽快地答應了。

第13節 平叛三第13節 根據地的變遷第32節 沂州一第22節 北京十二第14節 文尼察第7節 爭奪山東之試探一第8節 兗州行二第3節 破莊三第10節 戰後三第22節 軍旗與軍歌第20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五第2章 立憲風雲第一節次子出生第3章 根據地第一節破莊一第7節 破莊七第18節 再戰李純七第17節 平叛七第2節 坦克第5節 德國的條件第5節 江雲第18節 北洋第21節 京師的亂局一第10節 升允第4節 南京一第4節 同盟會成立第15節 外蒙第3節 和平堡壘第35節 初會陳超三第21節 京師的亂局一第6節 聖旨到山東四第33節 採購第26節 風波一第34節 大勢三第4節 楊士驤示好第3節 初戰二第14節 袁世凱出山及北洋軍事計劃第16節 北京六第3節 生計與編隊第2節 汀泗一第4章 機遇與抉擇第一節湘贛邊界暴動第28節 變化四第31節 變化七第32節 洪粵誠一第2章 青島第一節要塞一第4節 要塞四第4節 練兵之始第11節 北京一第15節 演習第12節 彰德球操八第2節 抗洪二第4節 去哪兒?第2章 立憲風雲第一節次子出生第9節 彼得堡五第6章 逐鹿中原第一節慈禧之死第11節 動員 動員第2節 日本的戰略第17節 再戰李純六第36節 初會陳超四第23節 德州之戰五第20節 北京十第17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二第5節 周毅回來了第7節 新軍第3節 立憲之爭第2節 要塞二第42節 龍謙的思考第7節 魯山的思考第6章 出巡第一節濟南第3節 抗洪三第15節 方時俊第39節 第十鎮第4章 山東第一節自治委員會第16節 雜音第6節 沂州軍議第13節 根據地的變遷第8節 這一仗二第2章 立憲風雲第一節次子出生第7節 肅貪的思考第25節 自治委員會的設想第16節 陳豪的使命第17節 刺殺第15節 方時俊第16節 軍餉制度的建立第8節 肘腋之變四第23節 趙舒翹的悲哀第8節 羅馬尼亞攻略三第13節 俄國戰略第4節 普洛耶什蒂一第24節 春節前二第12節 蔡元培第15節 演習第6節 張孝準與蔣方震第10節 阻擊三第29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六第2節 軍銜第14節 十年盤點一第2節 繼位爲誰第7節 孫娟們二第20節 初遇義和團三第19節 楊士驤的困局第16節 北京會議
第13節 平叛三第13節 根據地的變遷第32節 沂州一第22節 北京十二第14節 文尼察第7節 爭奪山東之試探一第8節 兗州行二第3節 破莊三第10節 戰後三第22節 軍旗與軍歌第20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五第2章 立憲風雲第一節次子出生第3章 根據地第一節破莊一第7節 破莊七第18節 再戰李純七第17節 平叛七第2節 坦克第5節 德國的條件第5節 江雲第18節 北洋第21節 京師的亂局一第10節 升允第4節 南京一第4節 同盟會成立第15節 外蒙第3節 和平堡壘第35節 初會陳超三第21節 京師的亂局一第6節 聖旨到山東四第33節 採購第26節 風波一第34節 大勢三第4節 楊士驤示好第3節 初戰二第14節 袁世凱出山及北洋軍事計劃第16節 北京六第3節 生計與編隊第2節 汀泗一第4章 機遇與抉擇第一節湘贛邊界暴動第28節 變化四第31節 變化七第32節 洪粵誠一第2章 青島第一節要塞一第4節 要塞四第4節 練兵之始第11節 北京一第15節 演習第12節 彰德球操八第2節 抗洪二第4節 去哪兒?第2章 立憲風雲第一節次子出生第9節 彼得堡五第6章 逐鹿中原第一節慈禧之死第11節 動員 動員第2節 日本的戰略第17節 再戰李純六第36節 初會陳超四第23節 德州之戰五第20節 北京十第17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二第5節 周毅回來了第7節 新軍第3節 立憲之爭第2節 要塞二第42節 龍謙的思考第7節 魯山的思考第6章 出巡第一節濟南第3節 抗洪三第15節 方時俊第39節 第十鎮第4章 山東第一節自治委員會第16節 雜音第6節 沂州軍議第13節 根據地的變遷第8節 這一仗二第2章 立憲風雲第一節次子出生第7節 肅貪的思考第25節 自治委員會的設想第16節 陳豪的使命第17節 刺殺第15節 方時俊第16節 軍餉制度的建立第8節 肘腋之變四第23節 趙舒翹的悲哀第8節 羅馬尼亞攻略三第13節 俄國戰略第4節 普洛耶什蒂一第24節 春節前二第12節 蔡元培第15節 演習第6節 張孝準與蔣方震第10節 阻擊三第29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六第2節 軍銜第14節 十年盤點一第2節 繼位爲誰第7節 孫娟們二第20節 初遇義和團三第19節 楊士驤的困局第16節 北京會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安县| 筠连县| 寿宁县| 周口市| 安吉县| 大洼县| 西盟| 克拉玛依市| 石嘴山市| 建昌县| 昆明市| 桑日县| 保德县| 定陶县| 乌鲁木齐县| 朝阳市| 建阳市| 张家界市| 界首市| 郓城县| 德格县| 当雄县| 康平县| 永定县| 威海市| 射洪县| 神农架林区| 凤山市| 教育| 桦甸市| 上虞市| 宁海县| 连云港市| 清水河县| 高碑店市| 比如县| 姜堰市| 镇宁| 浮山县| 嘉峪关市| 广州市|